📖 ZKIZ Archives


推進全域生態修複,湖北省宜昌市這樣行動

夷陵區境內的黃柏河生態濕地,猶如一道風景如畫的濱水長廊。

春風又綠長江岸,一面雲山一面城。

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把修複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重要指示精神,宜昌市下足“繡花”功夫,圍繞“關、改、搬、轉、治、綠”,全域推進生態修複,建設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範城市,讓母親河永葆生機活力。

生產向生態的嬗變

芬芳四月,興發集團宜昌新材料產業園所在的長江岸線分外美麗:白玉蘭迎春綻放,紫玉蘭爭奇鬥艷,還有相互交錯的香樟、桂花、銀杏……

完成一期複綠工程後,興發又立即啟動了二期、三期工程,準備栽植1400棵樹,複綠總面積將達到56000平方米。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香溪化工所在的生產岸線也在向生態岸線嬗變。

去年8月,香溪化工啟動拆除工程,打響了宜都化工企業關閉清理的“第一槍”。目前,電石項目原料系統設備及建築物拆除已接近尾聲,二期電石系統的拆除將在下個月啟動。

“所有拆除、地平工作將在6月底完成。”現場負責人童海告訴記者,之後將運土種草,完成複綠。

破解“化工圍江”,宜昌市痛下決心、壯士斷臂,首批關停25家企業。“這次複綠的江段,不少工業企業想在此布局,全部予以回絕。”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

與此同時,宜昌市還強力推進非法碼頭整治,取締長江幹線及支流非法碼頭151家,讓出更多生態空間。

曾經“砂堆成線”的點軍區,依法取締了12家碼頭,並完成綠化美化,讓36.9公里的岸線煥然一新;“依港興城”的宜都市,對保留的26個碼頭,按照綠化面積不低於15%等規定進行規範、提升,維護岸線生態……

集約節約利用岸線資源,精心編織長江“綠絲帶”,目前,長江宜昌段岸線複綠已達66公里。

堅持“四季挖窩、三季種樹”,推進長江生態環境修複常態化,今年,宜昌市還將在長江主要支流、交通沿線、農村荒山、臨時占地等處繼續開展複綠工作。

流域到全域的輻射

4月3日,葛洲壩至至喜長江大橋江段,10余頭江豚在碧江細浪中探出憨厚的笑臉,構成蜿蜒長江中的亮麗風景。

探索水生態治理,宜昌市以長江宜昌段一級支流、宜昌母親河——黃柏河為突破口,出臺了《宜昌市黃柏河流域保護條例》,探索了黃柏河流域綜合執法機制,建立了黃柏河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全面落實了河湖長制……多措並舉,黃柏河總體水質持續趨好,達到和超過Ⅱ類占比88.26%,比上年同期增加4.93%。

科學治理水汙染,宜昌市還實施截汙工程,推進全市134家化工企業“關、改、搬”,高標準建設枝江、宜都化工園;實施治汙工程,取締湖庫網箱養殖3510畝;實施控汙工程,全面排查、登記、管控長江宜昌段排汙口;實施減汙工程,開展總磷專項治理……

立體修複長江生態,構建綠色生態網絡,宜昌市還同步推進大氣、土壤等汙染治理。

治理大氣汙染,宜昌市以工業汙染為重點,淘汰20蒸噸/小時以下燃煤鍋爐602臺,完成13家重點行業企業揮發性有機物治理工程,關閉安能、美聯2座熱電廠和86座土磚窯。

治理土壤汙染,宜昌市啟動重點行業企業及工業園區土壤環境質量調查監測和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詳查,科學編制全市土壤治理和修複規劃,投入專項資金開展化工企業汙染場地修複。

通過綜合治理,全域生態環境正在持續好轉。截至3月底,全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增加13.1個百分點,PM10平均濃度下降13%,PM2.5平均濃度下降13.4%,納入國家和省考核的9個地表水斷面全部達到考核要求,水質達標率和優良率均為100%。

綠色對綠享的回饋

4月18日,總投資60億元的宜昌長江三峽遊輪中心項目啟動建設。

該項目定位為大三峽區域遊船母港基地,以遊船管理服務與娛樂休閑為核心發展方向,著力構建新一代複合式遊船母港休閑綜合體,以促進湖北省長江旅遊的轉型升級。

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宜昌偏重的結構正在調優,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正在調高,集約節約發展正在調密。去年,精細化工占化工產業比重提高11.6個百分點,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7.14%、地耗下降5.32%、水耗下降13.7%。

把綠色融入城市,宜昌市在城區規劃建設“六大水系、八大公園”,實施城區山體修複保護106公頃,建成城市綠道108公里,建設海綿城市7.2平方公里;實施規劃控綠,宜昌新區規劃面積220平方公里,生態用地115平方公里,占比超過50%;鞏固提升國家森林城市和國家園林城市創建成果,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65% 以上,城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超過14平方米。

加強引導,更多綠色正朝著生活的點點滴滴深入、滲透。

“希望大家不要購買、使用含磷的生活用品和含磷的化肥農藥,共同守護綠水青山。”4月20日 ,500余名遠安市民在“無磷消費·從我做起”宣傳橫幅上簽名表態。

宜昌市還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在農村居民集中點建設微動力處理設施;倡導綠色出行,在全省率先建成BRT快速公交系統;鼓勵社會參與,“三峽蟻工”環保誌願者每天在長江邊撿半小時垃圾;普及生態教育,推出全國首套生態公民教育校本教材,設立全國首個“生態市民日”……

讓長江母親河永葆生機活力,讓更多市民享受綠色福利,宜昌仍在努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95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