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藍皮書:有些文學作品既給讀者添堵,又給社會添亂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2013.html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藍皮書課題組11日發布的中國文情報告(2015~2016)稱,文學寫作的各種追求,似乎都無可厚非,但“疏離世道人心的作品,很可能既給讀者添堵,又給社會添亂。”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當日共同發布《文學藍皮書:中國文情報告(2015~2016)》。藍皮書說,當前寫作的分化,傳播的變化,閱讀的泛化,批評的弱化,給進入新世紀十五年的當代文學,增添了新的問題,提出了新的挑戰。

藍皮書分析,各種沖擊與挑戰給當下文壇帶來的問題與難點,主要是四個方面:

寫作的分化

“文學寫作日趨分化,已是不爭的事實。”藍皮書說,這種分化從大的方面看,有靠近嚴肅文學的,有偏於通俗文學的。深入底里去看,嚴肅文學中又有為人生的,為人民的,為個人的,還有為藝術,為評獎的;為評獎的寫作中,還分別有為“茅獎”的,為“諾獎”的。而以網絡文學為主的通俗文學寫作中,有為興趣的,為娛樂的,為出名的,為掙錢的,五花八門,不一而足。

藍皮書說,作為一種個人化的精神勞作,文學寫作的各種追求,似乎都無可厚非,但實際上卻是大可予以追問的。如果寫作只是個人宣泄,只是文字遊戲,沒有更高的目標,缺少藝術的品質,不考慮讀者的觀感和社會的效益,這樣的疏離世道人心的作品,很可能是既給讀者添堵,又給社會添亂。

“文學與藝術創作中之所以經常會出現一些庸俗現象與低俗亂象,蓋因一些寫作者秉持的理念只有基本的下限,不求較高的上限。”藍皮書說,文學寫作作為一種精神勞動,文學作品作為一種藝術成果,怎樣在追求個人性中兼顧公眾性,在信守自主性中兼顧社會性,在適從市場性中兼顧藝術性,在圖求藝術性中兼顧思想性,需要寫作者不斷檢省自己和校正路向,也需要文學從業者和關系人理清自己的思想觀念,樹立正確的判斷尺度與健康的欣賞趣味。

傳播的變化

藍皮書說,文學傳播較之過去,既在紙質化的方式上新增了電子化的傳播方式,同時也借用和借重其他方式,使文學傳播進而趨於多樣化了。

傳播的變化帶來的,不只是在紙質形式之外又有了電子形式,它還打破了傳統閱讀的靜態方式,超越了紙質作品的背靠背的閱讀方式。它的動態型閱讀,尤其是跟著作者跟貼閱讀的方式,使電子形式的傳播充滿了一種讀寫之間的密切互動,作者留意讀者的跟帖,讀者介入作者的更貼,這使傳統的作者與讀者的關系,變為了偶像與粉絲的特殊關系。這種讀寫互動的共同體,也構成了網絡文學不同於傳統文學的最大特征。

文學傳播中的另一個新的現象,是影視改編作品對於小說原作的大眾化推廣。許多傳布於網絡之際的類型小說,通常先改編成影視作品,經由高水平的技術制作與藝術演繹賺取較高的收視率之後,再予出版紙質作品,進而占領出版市場,贏得更多讀者。前幾年的《後宮甄嬛傳》,《步步驚心》,近期的《瑯琊榜》、《花千骨》等,都是極為成功的典型例證。這種運作方式的叠獲成功,已使網絡小說作者把改編影視作品看成最為重要的傳播方式,而網絡小說也由此成為影視作品改編的主要來源。

閱讀的俗化

藍皮書說,現在的閱讀越來越趨於通俗,乃至低俗,是顯而易見的。

2013年間,廣西師大出版社作了一個“死活讀不下去的書”的網絡調查,數千名網友參與投票,把諸如《紅樓夢》、《百年孤獨》等已有定評的中外文學名著一概投了進去,而且還位列前茅。

藍皮書說,這里蘊含的問題,既有現在的一些文學讀者在觀念上疏遠經典的問題,也有一些青年讀者用電子閱讀的方式對待經典的閱讀錯位問題。

另一個實例是,2015年上半年,在北京大學圖書館、山東大學圖書館所作的學生借閱文學圖書排行榜上,兩所大學都是《盜墓筆記》排第一。即便《盜墓筆記》屬於網絡小說中的力作,但仍屬於通俗性的類型文學,那麽多的名校大學生競相閱讀,不免令人為之驚愕。現在的大學生,應屬“90後”一代中精英,而他們在文學閱讀上的取向與口味,無疑偏向了通俗。精英閱讀尚且如此,其他人的閱讀可想而知,這確實讓人很不樂觀。

批評的弱化

藍皮書說,當下的文學批評,無論是與批評的過去時期相比,還是與創作的現狀相比,都明顯地趨於弱化了。這既跟文學批評的自身更新求變不夠,未能與時俱進有關,更跟文學創作的發展日益泛化,新的文藝形態層出不窮有關。

“可以說,現在的情形大致是,相對滯後的批評,面對不斷更新的創作,相對萎縮的批評,面對一個不斷放大的文壇。”藍皮書說,就批評本身而言,如何在共識減少的情況下重建基本共識,在多元多樣的狀態下彰顯核心價值,在文學的認知與批評的尺度上求同存異,形成合力,已是一個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

藍皮書認為,更為嚴峻的問題,可能還是對於以網絡小說為龍頭的新媒體文學,現有的文學批評,介入的力量既很顯薄弱,又很不內在,基本上難以起到以有力的批評影響創作、生產和傳播的實有功效。這既跟現在的批評隊伍年齡結構偏大、知識構成偏老有關,又跟具有新的理論知識和文化視野的新型人才相對缺乏,理論與批評的後備力量都明顯不足有關。

“而這樣一些涉及全局和代際的問題,顯然是批評自身所難以解決的,需要有關領導部門進行全面布局和總體部署。這個問題已經迫在眉睫,而它的解決,既關乎文學批評的重振雄風,也關乎整體文學的協調發展。”藍皮書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5994

“通俄門”又給特朗普“添堵” 弗林被曝收俄3萬多美元演講費

讓美國總統特朗普頗為頭疼的“通俄門”還沒結束。最新消息顯示,白宮前國家安全顧問弗林(Michael Flynn)在去年12月到俄羅斯首都莫斯科演講期間收受了俄羅斯具官方背景的“今日俄羅斯”電視臺(RT)約3.375萬美元的費用。

該消息由美國眾議院監管委員會一名民主黨高層人士曝出。

“沒有收俄羅斯的錢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長期以來,美國情報界一直將RT評估為克里姆林宮的宣傳工具,並在今年1月的一份關於俄羅斯幹涉美國大選的報告中稱該機構參與了針對美國的虛假新聞活動。

弗林曾在去年7月和8月間向媒體承認,他參加了上述演講並收了錢,但拒絕透露收取了多少費用,並稱他收的錢來自其美國演講經紀機構,而非俄羅斯媒體。“我沒有收受任何俄羅斯的錢。”他如此表示。

然而,眾議院監督委員會重要民主黨議員康明茲(Elijah Cummings)於當地時間16日寫信質詢弗林是否按照法律和軍事條例上報這筆費用。弗林作為退役軍人,在沒有相關部門允許的情況下就收受外國政府資金違反了軍事條例。

根據監督委員會獲得的文件,RT曾特別指定弗林的相關費用打包進美國演講經紀公司Leading Authorities Inc.的費用里面。

在RT和上述演講經紀機構的電子郵件往來中,RT方面曾認為弗林開始提出的出場費“有點太高”,要求減價。

眾議院監督委員會還獲取了一份2015年11月13日的郵件,RT的一名官員說:“我們將從倫敦辦公室支付弗林的費用。”

弗林的發言人弗洛伊德(Price Floyd)回應稱:“弗林在前往俄羅斯前和回來後都向美國國防情報局(DIA)進行了匯報。”

作為美國國防情報局前局長,弗林有義務向該機構通報該行程,同時有必要向五角大樓不同的部門匯報相關費用。在被問及是否匯報收取的費用時,弗洛伊德沒有作出回應。

根據前述文件,弗林還從俄羅斯一家特許貨運航空公司收取了1.125萬美元,從一家在俄羅斯的網絡安全公司收取1.125萬美元,不過這兩家公司均沒有國營背景。

涉嫌違反軍規

康明茲已經寫信給特朗普、美國國防部部長馬蒂斯(James Mattis)和美國聯邦情報局局長科米(James Comey)強調前述付款文件的存在,並質疑弗林在提交任職官方文件的時候是否披露了其所有財務安排。

在信中,康明茲指責弗林違反禁止退休軍官收受外國政府款項的軍事條例。根據規定,弗林收受類似費用必須得到軍方的批準,但目前美國軍方處並沒有相關記錄。

57歲的弗林曾於美國前總統奧巴馬第一個任期內擔任DIA局長,2014年退休,為退役三星中將。在去年的美國總統大選中,弗林一直是特朗普的重要支持者和安全政策顧問,特朗普正式就職後被任命為白宮國家安全顧問。

今年2月初,弗林因卷入“通俄門”被迫辭職,事情的引爆點在於,去年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卸任前曾宣布報複俄羅斯黑客幹擾美國大選,而就在當天弗林和俄羅斯駐美大使基斯利亞克通了電話。這通電話的時間點和當時俄羅斯暫時不對美國采取報複行動的決定,再次引發美國情報機構和媒體對特朗普和俄羅斯關系的質疑。

弗林的辭職並沒有讓“通俄門”風波就此平息,本月以來,美國司法部長塞申斯和特朗普的女婿庫什納(Jared Kushner)先後被曝出隱瞞同俄羅斯駐美大使會面。

此外,弗林近日承認,去年美國大選期間他在為特朗普陣營服務的同時還“兼職”為一家與土耳其政府有關聯的公司遊說。據美國媒體報道,弗林及其名下的公司向美國司法部提交文件,承認其外國代理人的身份,文件顯示他在去年9~11月曾為土耳其人埃基姆•阿爾普泰金設立的公司進行遊說工作,這些工作“可以解釋為主要有益於土耳其(政府)”,他從中獲取了53萬美元。不過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後,弗林便放棄了這份“兼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704

剪不斷理還亂!當完原告當被告 “好聲音”又給唐德影視惹麻煩了……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5-27/1111162.html

每經影視記者 李菲菲 

每經影視編輯 溫夢華

當完原告當被告,4億元砸來的“好聲音”版權又讓唐德影視(300426,SZ)吃了官司。

5月24日,唐德影視作為原告方的“好聲音”商標侵權案在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正式開庭審理。就在一周前,浙江廣播電視集團(以下簡稱浙江廣電)、浙江藍巨星國際傳媒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浙江藍巨星國際傳媒)因“好聲音”向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對唐德及公司全資子公司唐德傳媒提起訴訟。


▲ 浙江唐德影視股份有限公司關於重大訴訟事項的公告

訴訟對方從燦星到浙江廣電,“好聲音”版權惹來的麻煩從香港國際仲裁中心仲裁庭、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延宕到如今的浙江高院。唐德版的好聲音還沒看到一集,官司則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從訴訟的合理進度估計,這場剪不斷理還亂的版權糾紛到2018年都未必能夠終止。

事實上,一起起的訴訟背後是一筆筆過億的經濟賬單。唐德影視此前在接受每經影視(微信ID:meijingyingshi)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公司還剩下4125萬美元(折合人民幣共計約 2.75億元)“好聲音”版權費未給付給荷蘭版權方Talpa公司。除此之外,高昂的制作成本,盈利回收的風險都是唐德版“好聲音”的隱憂。

浙江廣電向唐德索賠1.2億

2012年夏天,上海燦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簡稱燦星公司)制作的歌唱類節目《中國好聲音》燃爆了整個暑期。

因為是成熟版權的引進,接下來一連四年的“好聲音”都是歌唱類綜藝節目中絕對的佼佼者。收視率屢創新高,廣告冠名費用更是水漲船高。誰都沒有想到,這檔火爆熒屏的綜藝節目後續竟衍生出如此多的事端。


▲《中國好聲音》第四季海報

燦星公司和荷蘭版權方Talpa公司因版權費用的爭議,雙方在“好聲音”第四季結束後便終止了合作,Talpa更是在次年(2016年)1月高價將版權賣給唐德影視。

唐德影視與Talpa簽署的許可協議,唐德影視獲得五年期限內在中國區域(含港澳臺地區)獨家開發、制作、宣傳和播出第5~8季“好聲音”節目,並行使與“好聲音”節目相關知識產權的獨占使用許可的獨家授權,授權許可費6000萬美元。


▲浙江唐德影視股份有限公司關於簽署重大合同的公告(2016年1月28日)

就是這一紙協議,將唐德影視拽入無止盡的訴訟當中。

·2016年2月,荷蘭Talpa公司旗下Talpa Global B.V.就與星空傳媒有限責任公司、夢響強音文化傳播(上海)有限公司《模式許可協議》及補充協議項下權利糾紛一案向香港國際仲裁中心仲裁庭提起的仲裁。

·2016年6月,唐德影視將燦星公司、世紀麗亮(北京)國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侵害商標權和不正當競爭糾紛一案向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請求判決燦星停止使用中國好聲音相關元素,及索賠5.1億元。

·2017年5月,隱藏在幕後的浙江廣電首次浮出水面,並對唐德影視發難。浙江廣電、浙江藍巨星國際傳媒對唐德及公司全資子公司唐德傳媒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唐德立即停止使用《中國好聲音》電視節目欄目名稱/頻道欄目節目名稱的不正當競爭行為,並索賠經濟損失人民幣1.2億元及合理費用支出50萬元。

4億版權費回收待解

一起起的訴訟背後是一筆筆過億的經濟賬單。對於高價購買“好聲音”版權的唐德影視而言,未給付完的版權費,即將開播的燦星版《中國新歌聲》,以及還未推出的“好聲音”高昂的制作成本和還沒確定的播出平臺,都是其能夠實現成本回收與否的隱憂。

唐德影視2016年年報,營收7.88億元,同比增長46.60%,凈利潤1.79億元,同比增長59.43%。單從業績表現上看,唐德影視的2016年似乎頗為“圓滿”,但事實上,亮眼的業績背後不容忽視的是公司謀求多元化發展下,出現的隱憂。


▲唐德影視2016年年報

曾今為了“優化業務布局”發力的綜藝板塊,在2016年顆粒無收,而綜藝板塊主打的“好聲音”項目目前看來因為多起訴訟,在今年推出的可能性也幾乎為零。

除了訴訟風險外,《好聲音》的播出仍舊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大量歌唱類節目同質化下,《好聲音》能否複制此前的收視奇跡仍舊待解,日前結束的王牌歌唱節目《我是歌手》並不甚理想的收視成績也讓將要推出《好聲音》並不樂觀。

但唐德影視已為《好聲音》砸下了真金白銀,此前唐德影視在接受每經影視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已支付“好聲音”授權許可費1875萬美元(折合人民幣共計約 1.25億元),而剩下的4125萬美元(折合人民幣共計約 2.75億元)將按照合約約定時間以自有資金給予支付。

版權費的給付和節目制作都需要不菲的資金支持,值得註意的是,最近唐德影視融資動作亦是頻頻。

5月初,唐德影視向銀行申請1.6億元授信,日前唐德影視又擬發行規模不超過人民幣 6 億元(含 6 億元)公司債券。



▲浙江唐德影視股份有限公司關於公司債券發行預案的公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25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