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股票市場的趨勢是上漲

From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3f36780100adrk.html


[文章計算時間為:2008年年初]前些日子,我有一個銀行做的朋友告訴我,有一個客戶想開股東卡,誰料他早已經開了,打開帳戶一看,居然持有了股票近十多年,從兩三千塊一下子增值到一二十萬,這是莫大的喜訊阿。不過,我希望大家可以從中體會到些什麼。股票的趨勢是上漲,這點幾乎是無所置疑的。我假設,我從深圳的老八股做為一個組合,持有到現在,我們預計一下能有有多少錢。老八股即000001-000008.分別為深發展,萬科,國農,星源, 深振業,達生,寶投。這些股票都有過輝煌的時期,我就不加什麼st去區別了。我用自己的股票軟體分別把他複權,看看最後現在是怎麼情況。當然,我們的假設是我們從這些股票一上市就買入,而且做為一個組合,每個股票均為100股。深發展,上市價是49塊,複權之後最低到27塊(如圖),最高到1158.2塊,現價是741.88萬科,上市價是14.88,複權後上市價大約在10-12塊之間,最高去到1032.91,現價大約605.國農,上市價是不清楚,複權之後的上市價大約是11-12塊之間,最高去到115.18,現價大約34.14星源,上市價不清楚,複權之後的上市價大約是9塊到11塊之間,最高去到119.25,現價92塊附近。深振業,上市價在33塊,複權之後的上市價大約在28-30之間,最高到459.83,現價大約315附近。達聲,上市價在22塊,複權之後的上市價大約在20-21左右,最高到121附近,現價大約74附近寶投,上市價在19.9,複權之後的上市價大約在17-18塊附近,最高到399.96,現價大約40塊附近。圖我就不上了,大家都有軟體,可能我們之間的資料有些差別,但問題不大,因為長期而言,表現出一個實質問題便可。深發展,從27到741左右,利潤達2744%,最高的利潤達4290%,翻了42倍。萬科以10塊計算,到現價605及最高1032.91,利潤分別為6050%及10329%,翻了103倍。國農以11塊算,到現價34.14及最高115.18,利潤分別為310%及1047%,最高時翻了10倍。星源以10塊算,到現價92及最高119.25,利潤分別為920%及1192%,最高時翻了11倍。深振業以30塊算,到現價315及最高459.83,利潤分別為1050%及1533%,最高時翻了15倍。達聲以20塊算,現價74及最高121,利潤分別為370%及605%,最高翻了6倍寶投以18塊算,現價40及最高399.96,利潤分別為222%及5000%,最高時翻了50倍。我們看這個組合到現在給我們的利潤是多少:2744%+6050%+310%+920%+1050%+370%+222%=11603%,平均每個股帶來的回報是1450.375%,我們以91年做為計算,現在是08年,一共經歷了17年,每股每年的回報率是85%!天阿,我希望我自己是算錯了,那是遠遠高於35%的,即便我算錯了,那麼至少也有20%的回報率吧?我們中國股市只有不到20年的時間,卻是帶來這麼豐厚 的回報阿。我們這個老八股最後給我們的回報是116倍的利潤。試問,如果我當時簡單的投入一萬元,現在也是一百一十六萬了,要是十萬,百萬呢?那可是不敢 想像。要是我們只做萬科或者深發展呢?那利潤也是驚人的!那麼,大家是否想好了一些投資,只要,我們選定了藍籌股,有成長性等等,再加一些甄別,持有20年,回報會否達20%每年?如果我們專門挑那些大跌,譬如 熊市的時候買入呢?如果我們選定了這麼一個組合,譬如5-10個股票,都是藍籌股,十年內不分價位,定期投入,那回報率到底是多少阿?要知道,即便是深振 業,17年來不斷買入,難保不是幾千萬的回報阿?從這些資料我們得出,我們只要選定5-10個成長性好的股票,所謂成長性,我們乾脆理解為發展空間了,不斷的買入10-20年,最後的回報率我相信是驚人 的。要知道,都是藍籌股的話,只要有一個好票子,譬如萬科之類的,就可以把回報率一下子提高起來,我們的組合不乏國農,寶投這些垃圾股,但一樣給我們帶來 回報。事實上,我們上市的公司很少出現破產的可能,所以我們的股票不會變成廢紙。要是我們花點時間,研究一下,譬如花個月來研究一個股票,五個股票都研究出來了,破產,被st的概率就更少了,而成長的可能就更大了。巴菲特不過是每年35%的回報,試想一下?你也能做到!

個人認為長期穩定複利,我覺得有兩個問題:
1、好的標的,這是基礎,也是關鍵,如果沒有這個,複利就成了空中樓閣。而象萬科之類畢竟鳳毛鱗角。
2、堅持。說起來簡單,但做起來也很難。不然也不會有那麼多人想抄底逃頂了。呵呵,說笑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0

内外夹击煤价下跌 利好刺激电力板块上涨


http://www.21cbh.com/HTML/2010-2-26/166493.html


2月24日,中国海关公布,中国1月份进口煤炭1607.8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438%。

兴业证券在2月23日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秦皇岛煤价大幅回落,车板价和平仓价较上周每吨下降40元。这一数据,被视为电煤市场价的标杆。

在煤价下跌的刺激之下,节后的四个交易日,电力板块日日飘红,成交量亦持续上涨。相较2月22日,25日的成交量上涨了四倍左右。表现明显好于同期上证指数。

令人费解的是,华电国际(600027.SH)和华能国际(600011.SH)由于火电比例较高,被公认为从煤价下跌受惠较大,近两个交易日虽都上涨,但上涨幅度较为温和,并未显著跑赢大盘。

国内煤价高于国外

海关数据显示,我国去年首次成为煤炭净进口国。去年全国,我国进口煤炭1.25亿吨,较前年同比上升211.9%,被业内人士称为“天量进口”;净进口1.03亿吨。

其中,12月进口煤炭1638万吨,与2008年同期相比增长5倍以上。2010年1月延续了这一势头。

其时属于用煤旺季,进口煤缓解了煤炭需求的缺口。而春节过后煤炭需求回落,进口替代效应便凸显出来。

中信证券一份2月24日研究报告中指出,环球煤炭交易平台数据显示,截至2月20日,澳大利亚纽卡斯尔煤炭价格93.98美元/吨,比上周上涨3.23美元/吨。

一位煤炭业内人士分析,这一数据正是澳大利亚煤炭的标杆价。现在从纽卡斯尔港运到宁波北仑港,运费大概为每吨11美元。煤价加运费,折合成人民币每吨还不到720元。“这比秦皇岛的煤价还低。秦皇岛的煤大多还要再运到浙江或广东。煤价怎么会不跌?”

大同证券分析师宇宏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2月22日秦皇岛发热量为5500大卡的动力煤为每吨720-730元,较上周下跌5.5%。

综上可知,秦皇岛煤价下跌后,才勉强与澳煤到广东或浙江的价格持平。如果再考虑到广东和浙江的运费,在进口煤面前处于劣势。本周其运费有所下降,但运到广州和上海,运费分别为每吨71元和44元。

此外,几位券商分析师在研究报告中指出,春节期间,港口、铁路部门加大力度抢运电煤,电煤库存增加,也造成了节后煤价下跌。

“五大”改变煤炭供求格局

一位山西煤炭业内人士指出,此番煤价下跌,有季节因素在;其深层次的原因也在于,五大电力集团力图扩大自有煤战略的作用初现,“以后电厂再也不像从前那么缺煤了”。

今 年1月,五大电力集团在召开的年度工作会上,无一例外地提出要大幅提高煤炭产量,甚至都将短期煤炭产能的目标指向“亿吨”。如,中电投和华能集团在 2010年的煤炭产能能达到7275万和5686万吨。(参见本报1月29日报道《目标亿吨级:五大电力大幅提高采煤计划》)。

上述山西煤炭业内人士告诉记者:“2008年5月煤价涨到最高点,这一年煤电矛盾也最强。几大电力集团纷纷四处找煤炭资源,着重在新疆、蒙东、安徽、甘宁几个区域,谈成了就买矿,扩张速度非常快。”

“像山西最大的煤矿阳泉、潞安年产量也不过四五千万吨,五大电力集团2010年都能到这个水平,对煤价有相当发言权了。”

此外,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电力行业分析师指出,市场一度预期电价上涨和两会期间会提案电力改革,也形成一定利好。“但现在煤价跌了,电价自然不会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374

富士康员工加薪30% 鸿海称因近期大陆物价上涨


http://www.21cbh.com/HTML/2010-6-2/wMMDAwMDE4MDMwMg.html


据台湾媒体报道,鸿海旗下富士康科技集团6月1日决定,即日起全面调升流水线员工薪资至少30%。鸿海发言人阿瑟·黄(Arthur Huang)于6月2日宣布了这一消息,并表示该决议立刻生效。

据外电引述台湾媒体报道称,富士康刚入职的员工底薪将从从原先的人民币 900元,提升到1200元,调幅达33%;原薪金多于900元的员工,将在现有薪资标准基础上提高30%;而基层干部、组长,则加薪30%以上;主管的 加薪部分将另行公告。

鸿海上周曾表示,计划为富士康员工加薪20%。这意味着,此次加薪幅度大于预期,而且调薪范围遍及大陆所有厂区。

据 报道,鸿海表示,富士康在大陆各地厂区的流水线基层员工,今年已陆续调薪,若今年调薪幅度未达到30%,也将从昨天起全面调升至30%,包含流水在线的作 业员、线长、组长。

今年以来,富士康已发生12起员工跳楼意外,共造成10人死亡,2人受伤。外界猜测调升薪酬主要是为了缓解员工不安情 绪。但是鸿海强调,此次加薪是基于中国大陆物价、生活费用上涨、集团整体经营状况及秉持体恤员工生活,加薪将让员工在减少加点下也能增加收入,并拥有足够 的休闲时间。

据悉,鸿海当前在内地共有82万名员工,其中台湾干部共3700余名;对于流水线全面调薪后增加的人力工本,鸿海并未提供,仅 表示仍须详细计算。

花旗环球证券曾评估,以员工加薪两成计算,可能造成鸿海每季获利减少10%到12%。对此,鸿海表示,加薪后将吸引优秀 劳工,并减少人员流动的训练工本,外界以员工数乘以加薪幅度的算法不尽真实。

6月2人,富士康国际小幅上扬,早盘开报5.93港元,截止 11:03分,报5.88港元,上涨0.51%,成交453万股,成交额2696万港元,盘中最高 6.05港元,最低5.88港元,振幅2.9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87

中国海外主席孔庆平:房价每年上涨5%-10%才正常

http://www.21cbh.com/HTML/2010-8-13/2OMDAwMDE5MTg2OQ.html

8月11日,中国海外(00688.HK)发布中期业绩公告,上半年公司实现销售额280.7亿港元,创历史新高。

中 报显示,截至2010年6月30日,中海外的营业额同比上升13.4%,至175.5亿港元,经营利润增加48.4%至港币79.8亿元,内地经营利润增 加27.3%至港币64.4亿元,占全部经营利润的80.7%;股东应占利润上升66.7%至50.7亿港元,折合人民币为44.6亿元。

其 中上半年内地房地产销售额为280.7亿港元,创下有史以来最高纪录。其中,销售额同比增长9.5%,销售面积则同比回落21.1%,至222.3万平方 米。随之而来的是毛利率提升,上半年中海外毛利率升至40.5%。中国海外主席孔庆平认为,全年毛利率保持在30%以上没有问题。

虽然业绩不错,但中海管理层表示,对接下来的形势不能盲目乐观。

国家统计局公布7月CPI同比增长3.3%,“CPI上涨确实出现了令人担忧的趋势”,孔庆平说,随着宏观调控深入,其效果可能在未来冲抵通胀,但目前尚不确定。他认为今年不太可能加息,而提升存款准备金率是较为容易的方法。

孔庆平认为,房价涨幅每年保持在5%-10%是正常的,他预计今年全年房价涨幅依然存在,幅度在10%以内,而当记者问及北京房价去年上涨幅度超过50%是否会回调时,他说,市场会去做出反应。

孔庆平表示,下半年房地产成交量可能进一步萎缩,公司对市场形势并不乐观。但集团不会调整全年目标,依然维持不低于480万平方米的销售面积及600万平方米完工面积的全年目标。

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中国海外银行贷款上升至346.6亿港元,应付担保票据为23.3亿港元,持有现金145.6亿港元,未用贷款额度为35.7亿港元,上半年综合净借贷率从去年年底的22.4%上升至48.4%。

孔庆平表示,净借贷率大幅上升的原因为要支付较多的地价款,及清还母公司的全部短期贷款。估计随着大量新项目在下半年推出市场,净借贷水平将会受到有效控制。

有观点质疑,中海在2009年拿了太多的高价地,导致资金出现紧张,对此孔庆平回应称,中海去年拿地时机都不错,全年拿地成本并不高,仅为2000多元/平米,新增土储1000万平米。他特别强调,公司目前不会通过借贷去买地。

据介绍,中海外目前还可以通过海内外市场进行融资,而孔庆平也表示,公司对融资方式持开放态度,不过虽然香港金管局与央行月前签订协议放宽人民币业务,但目前来看,人民币融资成本较港币较高,公司会具体对比各种成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352

制鞋业悖论:订单上涨,利润下滑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0-29/xNMDAwMDIwMzUxNw.html

受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制鞋业正深陷“订单不断增加、利润却不断减少”的怪圈。

“比起年初,毛利已经降了差不多20%。”10月28日,广州市莱亚丽鞋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凌东对本报表示,为求生存,目前大部分鞋企都在一边接单,一边忍受利润下滑的无奈。

2010年以来,中国出口市场增长势头强劲。据海关总署统计,9月中国出口总值达1449.9亿美元,同比增长25.1%;前三季度,中国出口鞋类制品264.4亿美元,同比增长26.6%。

“由于之前的库存已基本消化,欧美市场也在逐步回暖,很多鞋企都反映今年订单剧增。”雅式展览有限公司董事长朱裕伦认为,出口市场恢复与否关键要看这种反弹能否持续。

订单剧增:复苏还是虚火?

凌东的工厂一直给国外鞋企做贴牌生产,九成产品销往欧洲和澳洲,是典型外贸加工型企业。“从订单的情况来说,今年已经基本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了,经常要加班赶单。”凌东告诉记者,2009年是制鞋业寒冬,很多小型鞋厂都被迫关门倒闭。

从事中东鞋贸易多年的木萨对本报表示,由于之前合作的部分鞋企都倒闭,他必须寻找新的供货商,今年以来都在忙着在国内参加各种各样鞋类展。

2009年,金融海啸对全球影响逐渐蔓延,以出口为导向的传统制鞋业首当其冲。2009年中国出口鞋81.7亿双,价值265.7亿美元,同比下降了0.8%和5.5%。

东莞市大岭山铨盛制鞋机械厂副总经理陈金圣告诉记者,2009年公司全年销往大陆的鞋机只有1200台,但今年由于鞋企订单增加,大家都在赶单生产,对鞋机的需求大增,至今其公司已售出1500多台鞋机,“预计今年会卖出超过2000台。”

2009年中国鞋类产量高达110亿双,其中广东、浙江、福建三大鞋类主产区的合计年产量就占到全国总量的80%以上。“销往美国每100箱鞋中就有80箱是中国制造。”朱裕伦说。

“金 融危机前,我们在玛莎卖鞋子每双约为22-24英镑,现在每双价格跌到10-12英镑。”科迪斯国际有限公司负责人王伟认为,目前海外市场,尤其是欧美市 场远没恢复至2008年的水平,“消费意欲还是不高。”王伟的公司在樟木头、柳州和南通都有工厂,从2002年开始转型国内市场,他表示,公司今年要争取 把内外销的比例拉到50:50,在他看来,海外市场的低迷情况至少要到2012年才会真正复苏。

利润怪圈:成本上涨是主因

成本上涨压力已触动了鞋企们的神经。“本来利润空间就不大,现在人民币又升值,利润更加微乎其微。”凌东说。深有同感的还包括贸易商,木萨对本报表示,今年鞋企报价比去年提高了10%-20%不等,中间商两头受压,比鞋企更难过。

2010 年以来,人民币已升值接近3%,大部分鞋企都向记者反映企业的利润空间受到进一步挤压。虽然中国鞋企已日益注重自有品牌培育,但目前仍处在产业链条低端, 产品价位低、数量大,同质化现象严重,价格竞争主导出口市场。2009年中国鞋类的出口平均价格仅为每双3.3美元,比2008年下跌了4.8%。

但在王伟看来,人民币升值压力远不及人工成本和原料成本带来的压力大。“人民币升就升3%,但是新劳动法实施以来,我们每年人工成本平均上涨20%-40%。”

此外,原料价格飞涨也是鞋企的一道硬伤。10月份以来,己二酸(主要用于鞋底液和PU浆料)价格不断上涨,从月初的17500元/吨上涨到目前的19200元/吨,增幅达9.7%。

“订单越多,利润越低,企业就像是陷入了一个恶性漩涡一样。”凌东一语道破目前制鞋业遇到的困境。

在此情况下,部分鞋企将目光投向了国内市场。“现在,对于一些很远、很麻烦的外销单,我们宁可放弃,把精力放在国内销售以及品牌的建设上。”王伟表示,制鞋业的入门门槛低,在价格层面的竞争不能走远,“将来会有更多鞋企倒闭,这是不可避免的。”

但王伟也坦陈,鞋企从外销转内销困难不少,不仅投入大、回报期长,此外还要面对来自国内外品牌的竞争。“所以目前很多鞋企都是靠OEM养自有品牌。”“自有品牌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面对成熟的国内外鞋品牌,中国鞋企要通过设计与创新突围。”朱裕伦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71

限电透支钢价上涨贸易商旺季谨慎囤货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104/2039247.shtml

 每经记者 周晓芳 发自北京
在近几个月钢价上涨的大背景下,钢材传统储备迎来旺季,各方面信息显示,业内目前操作谨慎。
昨日(11月3日),攀成钢对螺纹钢和线材执行价格进行调整,具体政策为:在10月19日调价的基础上,对线材执行价格上调30元/吨,对所有螺纹钢执行价格上调50元/吨。
这并非是本月钢厂的第一次调价。11月2日,河北钢铁集团上调11月上旬建筑钢材出厂价格政策:在10月22日出台的11月订货指导价基础上,高线和螺纹钢均上调80元/吨。
自8月初反弹后,钢价一直呈现出上涨的趋势。9月初,钢铁主产区河北省武安地区钢企大面积停电整治。由于连续几次大规模限电行为,钢铁市场仍存上涨动 力。从11月3日盘面来看,上期所螺纹钢主力1105合约早盘以4565元/吨高开,全天高位震荡,最高上探至4588元/吨,最终以4551元/吨报 收,较上一交易日结算价涨6元/吨。
作为行业风向标的宝钢动向也引人关注。在日前召开的三季度网上业绩说明会上,宝钢股份副总经理兼董秘陈缨预计,四季度国内钢材供需关系保持平稳,但钢材价格大幅上涨动力不足。
中国铁路物资北京公司沙河经营部薛满坤曾表示,“从10月下旬开始钢厂到货量陆续减少,仅11月2日这一天到货量减少了至少三分之一。”兰格钢铁分析师 王国清介绍,北京主要消化唐山地区钢厂建材,唐山地区中小型钢厂受限电影响最严重,因此北京建材到货量减少与唐山地区限产有直接关系。
从往年的情况看,临近寒冬,企业冬储往往会形成钢铁市场的旺季现象。不过,钢铁行业人士并没有往年那么积极。基于对价格判断的谨慎,贸易商也谨慎囤货。
对于铁矿石价格,兰格分析师介绍,虽然近期铁矿石市场未有放量成交表现,但整体市场却在询盘量增加的情况下,市场价格小幅上涨。目前大部分矿选厂商已 “习惯”了市场的频繁跌涨,买卖方主导转换频率加快,由此即使处于下跌状况的市场,大部分矿选企业也多稳盘操作,并不急于出售资源,待涨心态颇为强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18

在下跌的时候寻找上涨股

http://www.cbnweek.com/Details.aspx?idid=1&nid=6350

在股市下跌的时候寻找可以赚钱的股票可能吗?在不同的宏观情况下做一些细分市场的努力也并不是完全没有意义。
 

 


   最近发生的一件让投资者的心滴血的事莫过于5月底的股票市场的大幅度下跌。对一个普通投资者来说,如果你不能得到某个“庄家”或者机构投资者的内部消息 —当然,那些得到“内部消息”的人也不一定就会有比一般人更好的投资结果—也不能有大笔的现金,可以通过那些古怪的金融衍生物对冲投资风险,在股市总是下 跌的时候,是不是就要抱着现金等到所谓的大牛市来临呢?如果你要在股票市场上攒到比别人更多的退休钱,抱定现金的做法就有两种不可行性。一是,你无法分辨 出市场到什么时候真的变成大牛市,因为没有人喊“牛市到了大家来投资吧”;另一点是,如果你完全放弃对下跌市场中一些有盈利可能性的公司的投资,就不会比 别人赚的更多,当然这种不放弃也同样带来了相应的风险。


类金融公司
在市场里除了银行以外还有很多和银行很像的公司,它们总是在银行受到更严格的限制的时候得到自己发展的好机会。这些公司里比较突出的是那些信托公司。 信托公司其实和银行很像,它们都是金融机构,它和银行最大的区别在于信托公司不能吸收存款。信托公司可以通过设立一些信托计划募集资金,然后把募集到的资 金投资于一些工业、农业建设项目(如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房地产建设项目等)。信托公司的“钱”,其实不是自己的,那些资金来自于相信信托公司的投资者。他 们可以和信托公司签订信托计划合同,把一些钱—这些钱一般会有点门槛,比如100万元—交给信托公司,投资于某个信托计划项目,信托公司承诺给多少利息, 多长时间归还本金。
每当政策当局扎紧银行的钱口袋的时候,信托公司的业务就变得特别忙,因为那些无法从银行得到融资的公司会转向信托公司,即使信托公司的“利息”会比银 行高很多。在股票市场上,有一些直接上市的信托公司,也有一些公司参股信托公司,从而能从这种投资中获得一些信托公司发展的收益。也许它们在这种世道中还 是有一些投资价值的。
当然,如果你有足够的钱可以直接选择不错的信托产品—有这种现金实力的人绝对在公司人中不占多数—那就已经是个不错的选择。一般情况下,这种信托的收益要比银行存款高很多,在现在这种银根比较紧的情况下,信托产品的收益率更贴近“实际利率”。
风险提示:当货币政策日趋紧张,银行开始收紧银根的时候,以房地产企业举例,大量房企会转向信托渠道寻求融资。根据中国信托协会统计,今年1至4月, 信托公司募集资金规模同比翻番,增长率达115.26%,房地产信托平均年化收益率飙升到9.6%。这其中的风险是房地产项目的违约,如果出现这种情况, 无论是投资者投资了信托公司还是信托产品都会有亏本的可能。再有一种风险就是政策当局会对做得太过分的信托进行“惩罚”,比如说停掉它们的某项业务。 
 


稀缺资源类股票
物以稀为贵,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该板块的上市公司具有投资价值,无论是稀土资源还是铁矿石,它们都属稀缺资源,具有不可再生的特点,其价值是随着人们 的认识而逐步加深的。特别是目前通胀时代,资源价格很容易上涨,而当其价格上涨,就会使上市公司的业绩产生巨大的变化,像具有抗通胀属性的黄金、铜、小金 属、稀土、煤炭等资源股会受到资金的追捧,在股市普遍低迷之际,投资稀缺性资源的股票一般都不会出错。
以黄金举例,原油的暴涨以及对世界某些地区政治稳定性的担忧导致对黄金避险需求的不断增加,黄金价格持续走高。另外出于对纸币贬值和通胀加大的忧虑, 各国央行都提升了增加黄金储备的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黄金价格还有上升的空间,那么从事黄金开采业务的公司收益也会随之上涨。如果投资者投资这类股 票,那么就算押对了。
风险提示:当经济开始复苏,人们对于经济的不安全感在减弱,热情会从避险转为积极投资别的领域,这时候稀缺性资源股票的价值就会大大减弱,依然需要看到这种风险,虽然短期还看不到这种情况的出现。

 

灾后重建股
天灾人祸谁也不想发生,但灾祸发生时,股市也在酝酿着一些潜在的机会。找到有价值的灾后重建股,也会是笔不错的投资。灾后重建股的逻辑是这样的:地震 毁损区的基础建设;救灾和灾后重建必然拉动对食物以及药品的需求;水泥钢材等重建物资的需求也会猛增。这些突然增加的需求导致此类物资的价格大幅增长,从 而使得相关上市公司受益。以日本的这次福冈大地震为例。日本地震灾后,有大量的房屋和基础建设需要重建。将需要大量的机械设备与零件,国内产量受限,对海 外日资企业加大采购是必然的。因此在灾后重建股里选择一只适合的股票,应该会获得不错的收益。
风险提示:由于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和局部性的特征,灾后重建板块的机会只是暂时的。就整体性来看,具备实质性利好的公司有希望持续走高,但是投资者应该谨慎这种概念炒作的风险。     

 

保险类公司
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30年间,中国的保费收入平均增长了30%。根据国际保险发展历史资料显示,今年的保费增长率可能会超过20%。
世道不好,经济低迷,人们普遍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不安全感,购买保险是避险的重要手段之一。保险公司面临着很好的生存环境,投资收益率在上升,利差在 扩大,正是这种优势让保险股的市盈率大于银行股。在一个不断增长但几乎未经挖掘的市场,基本投资原理仍然没有改变过,一只有价值的保险股,会在股市低迷的 时候表现依然强劲。
风险提示:保险公司虽然可能收到更多的保费,但是它们也会遇到问题,那就是那些“浮存金”只是趴在账上等待投资机会。因为在世道不好的时候,投资收益也会比较低,即使是机构投资也不能例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18

湯臣上海囤地17年未開發身價上漲數十倍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8/999628.html

上海中原地產顧問有限公司研究總監宋會雍說,按照1994年的土地價格行情,當時每平方米土地樓板價在幾百元已屬高價,而這幅地塊在等待了17年後,身價已經上漲了數十倍。

 

上海最長時間沒有被開發的已出讓土地是哪一塊?湯臣集團(00258,HK)8月5日發布的一項資產置換公告給出了可能的答案。

根據上述公告,湯臣集團通過旗下合營公司與上海市浦東土地發展(控股)公司簽訂的一份《資產置換協議》中明確,湯臣集團在浦東新區三八河區域附近的一幅土地,實際上早在1994年就由湯臣集團通過訂立《土地使用權轉讓合同》轉讓給了湯臣集團控股的合資公司上海湯臣浦東房地產發展公司(以下簡稱合資公司)。

上海中原地產顧問有限公司研究總監宋會雍說,1994年就已經出讓的地塊直到目前仍未開發,這在上海地產界屬於極少有的,可以掛上“最久未開發土地”的頭銜了。按照1994年的土地價格行情,當時每平方米土地樓板價在幾百元已屬高價,而這幅地塊在等待了17年後,身價已經上漲了數十倍。

長達17年未開發

如果不是湯臣集團自己披露的上述公告,恐怕沒有多少人知道上海還有一幅閒置時間如此長的土地。

據公告,上述被置換的土地被湯臣集團稱為“二號地塊”。湯臣集團於1994年與上海市浦東土地發展(控股)公司簽訂了《土地使用權轉讓合同》,將它和周邊的地塊一同轉讓給兩公司共同成立的合資公司。

根據湯臣集團2006年和2010年報,湯臣集團直到2006年才開工建設的“二號地塊”周邊項目——湯臣湖庭花園一期和二期已經分別在2008年和2010年完工。在湯臣2010年的年報中,湯臣湖庭花園已被列為“本集團持有之待售物業”,而“二號地塊”並未在列。

根據公告,上述地塊截至今年5月31日的評估價是13565元/平方米。上海同策諮詢顧問有限公司研究總監張宏偉說,如果按上海2005年2100元/平方米的土地價格計算,上述地塊已至少升值5倍。但宋會雍卻認為,上述地塊出讓的1994年,土地出讓樓板價在數百元每平方米就算是高價,這一地塊的實際樓板價漲幅遠遠不止5倍。

各家房地產機構給出的價格數據顯示,多年未開發地塊給湯臣集團帶來的實際獲利可能遠遠高於周邊其他的開發商。

中房信根據上海網上房地產的監測統計,湯臣湖庭花園最先推出的花園洋房大部分成交價在3萬元~3.8萬元/平方米,推出的獨棟別墅實際成交價達到8.5萬元/平方米,即使目前13565元/平方米的評估樓板價計算,湯臣湖庭也已獲取了不低的利潤。

湯臣集團2007年至2010年年報更毫不諱言地宣布,湯臣湖庭花園獲利豐厚,在上海物業銷售減少的2009年成為公司主要的業績來源。而去年,湯臣湖庭花園的銷售收入甚至為集團貢獻了40%的經營收益。

張宏偉說,目前湯臣湖庭花園的獨棟別墅售價已經達到了10萬元/平方米。根據湯臣新簽訂的《資產置換協議》,用“二號地塊”換得的一號地塊,如果開發並銷售,其獨棟別墅的售價將肯定高於10萬元/平方米,屆時的收益將更加可觀。

存在被收回風險

《閒置土地處置辦法》中規定,土地閒置時間超過兩年可無償收回。但房地產業內一直普遍認為,只要出讓土地的一部分開工,就不能視為閒置土地。一些房地產業內人士說,有些開發商甚至打了根樁,就認為不算囤地了,以此鑽國土資源部有關政策的空子。

不過,地產商的觀念,未必會被國家有關部門認同。

湯臣集團在《資產置換協議》中就意識到了土地被收回的可能性——在該協議的先決條件中明確規定,若地塊被視為閒置土地而收回,上海市浦東土地發展(控股)公司應根據《資產置換協議》退還所有付款,並儘力協助合資公司申索因土地收回造成的損失。至於為什麼將由浦東土地發展(控股)公司退還付款,公告中未作說明。

事實上,就在湯臣集團發布上述公告之前,國土資源部在8月初剛剛決定開展土地違法違規專項整治清理行動,地產開發閒置用地被納入清理整頓重點,這令部分開發商恐慌不已。

此前,上海新浪樂居的統計顯示,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上海出讓的102幅住宅及含住宅性質的土地中,77幅已經動工,但其中仍有25幅土地處於閒置狀態,其中不乏眾多容積率小於1、樓板價過萬元的土地。

針對“二號地塊”是否會被收回的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向湯臣集團和上海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局分別發去了採訪郵件和傳真,但截至記者發稿仍未收到回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837

收益率遠勝台北 房價不乏上漲機會 到美國當包租公 正是時候


2012-2-20 TWM




美國房地產市場近來總算有了一些好消息,房價回溫不無機會,在此之際,到美國置產當包租公,一方面能穩定賺到每年五%以上的收益率,另一方面也有賺得房價 上漲利潤的機會。

撰文‧楊紹華、謝盈盈

「新年快樂!」去年年底,楊媽媽接到一通來自美國的越洋電話。對方是楊媽媽在美國舊金山委託辦理房屋出租管理的華人仲介業者,他說,「真的是恭喜發財,我 們認為,您的房子可以調高租金了。」已經退休五年的楊媽媽,是在二○○九年秋天成為「美國包租婆」。當時,她才因為○八年的連動債崩盤損失了上百萬元退休 金,在暑期赴美探親之餘,看上一戶位於舊金山某社區內的小公寓,「賣價才一百萬元台幣,比台灣的房子便宜太多了,而且,總比把退休金丟到看不到的投資標的 來得安全一些。」兩年半的時間過去了,楊媽媽說,這是她最成功的「退休理財規畫」。

市場回溫

美國房市今年可望走出新局她說,交屋之後,房子很快就租出去了,租金不差,就算扣掉給仲介的管理費、社區管理費和其他稅務費用,每年報酬率仍有六%至七% 左右,「不但比放在台灣的定存高出好幾倍,也比我這幾年買的各種基金都賺得更多。」去年年底,美國景氣數字轉好,房仲業者建議楊媽媽可考慮調高租金,「我 的房客是單親媽媽,一人要養兩個孩子,我想就先別調漲了。」但即使沒有調漲租金,楊媽媽這筆投資的帳面獲利,可能也會加速攀高。跡象顯示,美國房市正在回 溫當中,房價可望擺脫谷底,向上轉強。

在金融海嘯發生前二年的二○○六年,嘉信理財首席投資策略師莉安桑德曾經撰寫一篇名為︽房市危機四伏︾的報告,今年二月初,她在報告中則強調「美國房市或 已觸底」。莉安桑德表示,美國史坦普五百指數中的建商類股,股價自去年十月至今年二月間漲幅高達七八%,由此,已能感受房市脫困的初步跡象。

此外,美國成屋銷售數字在去年十二月時出現連續第三個月向上走揚,待售的成屋庫存數量降至○五年以來最低水準,也一定程度透露美國房地產市場確實有機會在 今年走出新局。

業界分析,房地產相關股價與數據的改善,多少與政策作多有所關聯,事實上,美國總統歐巴馬在二月一日甫宣布將推出減低房貸族還款壓力的新方案,各界解讀, 此舉就是確保房地產不致在「總統大選年」成為美國經濟復甦的絆腳石,拖累歐巴馬的連任選情。

台灣人對於美國房地產市場或許感到陌生,但從整體情況看來,「到美國當包租公」或許是值得認真考慮的理財規畫方向之一。美國房價後市展望正在轉趨樂觀,而 就算美國經濟復甦力道不如預期,房價漲幅有限,至少,旺盛的租屋需求以及便宜的房價,能夠確保租金收益率遠高於台幣定存利率。

報酬誘人

一年租金報酬率可望破五%「原因很簡單,金融海嘯之後,美國人財富大縮水,加上房貸申請困難,有能力買房的消費者大量減少,並且改以租屋的方式解決居住問 題,在這種情況下,房價跌、租金漲是必然現象。」說話的是Michelle,台灣留學生,她在去年夏天赴美攻讀碩士學位,為了找一個適當的落腳之處,當時 讓她傷透腦筋。

「剛到紐約曼哈頓找房子時,我的預算是每個月一千美元,很快的,我就發現自己太天真了。」Michelle說,一千美元,約合台幣三萬元左右,在台灣或許 可以租個相當寬敞的電梯公寓;但在曼哈頓,一房一廳的租金價位至少要三千美元,如果公寓有管理員,一個月的房租更可能高到四千五百美元以上。

最後,她以每月一千四百美元的租金,找到一間小套房,「劣等區域,沒有電梯,是一間燈光昏暗的小套房。」她說,這間公寓的售價,恐怕最多只在一千萬元台幣 上下,但每月租金就要超過四萬元台幣,一年下來,房東的租金報酬率應該超過五%以上。

Michelle曾經試圖說服在台灣的老爸「何不到美國當包租公?」在台北市區買一戶普通電梯大樓的成本,可在紐約買到精華地段「第五大道」上的公寓,但 她的爸爸以「不懂英文,怕被騙」的理由,拒絕了Michelle的建議。

然而,如果受夠了這幾年投資市場的風風雨雨,只想圖個報酬率穩定而且不乏價格上漲機會的投資方向,那麼,美國房市的確是適當的選項之一。

事實上,根據楊媽媽的經驗,由於華人近年來已成為美國房地產的大戶,因此,華人仲介不少,「不必太擔心不懂英文的問題。」並且,當地房地產制度採實價登 錄,透明度高,房仲的認證制度也極為成熟,「要說被騙,我認為機會可能比在台灣還小。」楊媽媽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505

下游少利潤,上游多風險 蔬菜上漲成因調查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20505/371144.html
 毛莊的黃瓜、新鄭的豆角、中牟的番茄,這些生長在河南省鄭州市外10公里範圍內的蔬菜,當它們從田間來到鄭州市居民的菜籃子裡時,價格均翻了三倍。面對6元一斤的豆角和4.5元一斤的番茄,讓許多鄭州市民握著錢包感慨蔬菜「吃不起」。

  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3月份CPI(即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3.6%,其中僅蔬菜價格就上漲了20.5%。在今年一季度經濟增長呈超預期下滑的同時,蔬菜價格又是從何開始它的上漲之旅的呢?

  從1.5元到4.5元,一斤番茄的漲價之旅

  5月的一天,鄭州市經一路南端的農貿市場,聚集著20多家農貿蔬菜攤販。西19號店舖老闆楊松的攤子上擺放著20多種常見蔬菜,其中番茄少有人問津,楊松將一箱番茄從不足6平方米的店內挪到了店門口,以便讓更多的顧客看到。

  兩天前,這些新鮮的番茄被一位叫老韓(化名)的商販以每斤1.5元的價格從10公里外的鄭州市中牟縣的菜農田中摘來。

   老韓專做販菜生意,與鄭州郊區農村的蔬菜產區菜農都比較熟悉。他將番茄裝車後,直奔中牟縣縣城南部的萬邦國際農產品批發市場,再以大約2元/斤的價格轉 手賣給這裡事先聯繫好的一級蔬菜批發商。這些批發商來自天南海北,既有專門在本市各市場販菜的,也有從其他省份過來收購低價菜的。

  老韓成功獲得了每斤5毛錢的利潤。而批發這些番茄的批發商,有些將四處購來的番茄運往了鄭州市區的陳砦蔬菜批發市場,這是鄭州市區的一個二級蔬菜批發市場,鄭州市裡的眾多蔬菜市場都從這裡進貨。

   24小時之內,這些番茄會被以3元至3.3元/斤的價格批發給鄭州市各個街道的農產品商店,菜市場等,剩下的就在這個蔬菜市場裡零售。一位一級批發商告 訴《中國經營報》記者:「從2元的進價到3元多的批發價,中間1元多利潤差會被運輸費用和蔬菜批發市場的攤費給侵蝕掉一大半。」

  一位專門負責從這個批發市場給市裡各大型超市和農產品市場運輸蔬菜的貨車司機告訴記者,如果按照每車來算,他每運輸一車蔬菜,需要從菜價上賺取每斤0.3元至0.5元的利潤。

 楊松就是這個貨車司機的長期合作夥伴,他通常每兩天收一次蔬菜,每次大概收二三百斤左右。最近的半個月內,他購買的番茄價格是3.3元至3.8元。這個價格之所以有較大差別,通常在於供貨時間的差異,而菜價幾乎每天都會有所變動。

   這次楊松以3.8元的價格購進了100斤番茄,當有顧客來問價格,他綜合成本,攤費,人工及蔬菜損耗,給出4.5元/斤的價格。「都賣這個價,基本上到 我們手裡也就賺個兩三毛錢一斤,」楊松表示。蔬菜流通零售環節被視為蔬菜流通中利潤最大的環節,但楊松卻並不認同這一說法。

  楊松的店舖 僅有6平方米,但月租金卻高達800元,4年前這裡的房租也就500元。在他看來,逐年上漲的房租讓楊松賣菜的壓力倍增,他們一家四口都以賣菜為生,在鄭 州附近租房住,他的妻子做他助手,兩個孩子在上小學——外地人拖家帶口,這也是鄭州市大部分賣菜者的典型特徵。

  菜價的不斷變化也讓這些 菜販子承受著巨大的風險。5月2日,記者遇到了來萬邦國際農產品批發市場進貨的曾廣進,他顯得有些垂頭喪氣。兩天前他以3.3元/斤的進價從廣西拉來一車 豆角,希望以6元/斤的價格拋出。但市場行情變化很快,鄭州市場的豆角近期迅速從6元/斤降至4元/斤左右,為此曾廣進的5萬斤豆角賠了3萬元左右。

  菜價上漲誰之過?

  在蔬菜產業鏈的上游,菜農的日子也不好過。

  中牟縣官渡鎮邱莊的邱興社種了一畝黃瓜、一畝番茄和大蒜。他對今年的菜價比較樂觀,如果不出意外的話,能夠賺兩三萬元。但他也抱怨,這些年一直上漲的農資侵蝕了菜農大部分利潤。

  「這幾年化肥從80多元漲到了200元一袋,塑料薄膜從幾塊錢漲到幾十塊錢一平方米,柴油價格也忽忽往上漲。」邱興社感嘆種一畝蔬菜每年光投入就得5000元,這還僅僅包括一年一換的草簾子、塑料薄膜和化肥農藥。

   而談到收益,邱興社表示即便趕上菜價行情好,一年也就能賺個兩三萬元,但種菜比種糧要累,這兩三萬元的收入剔除人力投入的話,不見得比外出給人打工掙錢 強。「當初建一座蔬菜大棚的費用在8萬元左右,這些成本也需要從每年的收益中刨掉,」邱興社表示,他的夢想是實現規模化生產,然而資金卻是一個很大的難 題。

 從田間到餐桌,蔬菜流通環節過多,導致蔬菜價格被逐級抬高。楊松認為,近年來攤位費逐漸上漲、大部分土地都被徵用來蓋商品房,農產品市場逐年減少也是菜價高漲的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作為鮮農產品的蔬菜,訂購、種植和交貨週期長,極易產生供需扭曲現象。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2008年和2009年中牟大蒜市場價格相差上百倍的現實。

  據瞭解,在2008年因為大蒜種植量過大,當年河南省的大蒜價格僅每斤幾分錢。大蒜價賤傷了菜農的心,在2009年又因大蒜種植面積大幅縮水而造成大蒜價格暴漲上百倍。

  對此,中國蔬菜流通協會會長戴中久就公開表示:「希望能建立蔬菜國家、地方兩級收儲制度。在價格偏低的情況下,為了保護菜農的利益,國家可以儲備一些。當價格暴漲的時候,國家又可以投放一些來抑制菜價。」

  但菜賤傷農的事情每年都在上演。2011年,鄭州市中牟縣的芹菜僅售5分錢一斤。許多菜農懶得收割,直接用旋風耙犁到地裡。最後中牟縣政府出面,「委託」萬邦國際農產品批發市場托市收購。

  「公司號召市場上的商販以一毛錢/斤的價格收購芹菜,然後再向商販們每斤補助5分錢,最後從農民那兒收到2000多噸芹菜,」萬邦公司辦公室主任畢學平告訴記者,為此在這場芹菜「收購戰」中萬邦公司倒貼了200多萬元。

   2011年12月30日,財政部下發《關於免徵蔬菜流通環節增值稅有關問題的通知》,在此之前國務院也曾下發《關於建設蔬菜流通政策綠色通道,促蔬菜物 流發展》的文件,文件中提到,將大力提倡農超對接,加快產地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升級改造一批大型蔬菜批發市場,同時加強產銷地鐵路專用線建設等。

  然而時至如今,這些政策的落實並不顯著。2011年鄭州市政府表示將用一億元資金建設「蔬菜流通專項補貼資金」,用於建設「農超對接」項目,但記者在採訪中發現,菜農對此積極性並不高。

   「超市動輒一兩個月的結賬方式,佔用了大量的流動資金,這讓許多菜農無法忍受。而通常來說,超市希望能從單個農戶手中批量購買多種常見蔬菜,從蔬菜種類 和總量上而言,一般小菜農也無法滿足,」一位曾與超市合作過的菜販告訴記者,他認為最終真正能和超市開展農超對接的,還是有能力的大型蔬菜批發商。

  由於農超對接存在諸多不確定性,這讓很多菜農望而卻步。對於菜農來說,在超市賣菜意味著需要提供比農貿市場質量更高的蔬菜,以及承擔各種檢驗和管理成本,而超市出於利潤的考慮,也會儘量壓低菜農的蔬菜價格,對很多菜農來說,這點點滴滴彷彿都成了不可承受之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1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