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支付寶面前,你可能不只是被“脫光”那麽簡單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1022/165661.shtml

支付寶面前,你可能不只是被“脫光”那麽簡單
網貸之家 網貸之家

支付寶面前,你可能不只是被“脫光”那麽簡單

支付寶在什麽情況下能讓我們的數據被第三方使用?我們的數據會被哪些第三方使用?

來源 | 網貸之家(ID:WDZJ-SERVICE)

導語:近日,支付寶宣布在8個城市率先開通信用租房服務。此消息一出,要租房的、租過房的、搞中介的、出租房的,各種討論層出不窮。

從租房,餐廳、商場甚至路邊攤等各種消費場景;到外出旅遊、理財、就醫、出行、教育、娛樂、公積金查詢、養老金領取、水電繳費等各類生活場景。用戶通過支付寶可以做的事情越來越多,同時“借”“給”支付寶使用的信息也越來越多。

此前,支付寶花唄的用戶協議曾惹網友爭議。有網友表示一度想要關閉花唄。支付寶隨後再次調整了這份協議。不過曾在協議里出現的信息種類,從基本的身份信息到申請、使用服務時產生的各項數據,讓人“印象深刻”。

近日,獨角金融也研究了下支付寶的服務協議,並發現了這樣的條款:為了及時有效的驗證您的信息(包括但不限於身份信息、賬戶信息、購匯額度),根據法律法規及監管規定或支付寶認為有需要時,您同意我們可以把您的信息提供給第三方,也同意第三方可以把您的信息提供給支付寶,以便支付寶進行驗證。

這不禁讓人感到疑惑:支付寶在什麽情況下能讓我們的數據被第三方使用?我們的數據會被哪些第三方使用?

第一個疑問,獨角金融咨詢了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渺,他對獨角金融表示,條款中“依據法律法規及監管規定”沒有問題,但提到的“支付寶認為有需要時”這里面可操作的空間就大了,相當於無限授權,風險是非常大的,過度使用的可能性也非常大,只要有需要就采集就等於沒有授權了。

fb62224627e7430aafd584217d8be0e3 (1)

第二個疑問,支付寶在《支付寶隱私政策》中對信息共享的第三方範圍做了說明,即支付寶關聯公司、供應商及合作夥伴被稱為“第三方”。供應商包括提供技術服務、電信服務、客戶服務、風控服務、審計服務、法律服務的機構;合作夥伴包括金融機構、電子商務公司及平臺、線下商戶;“關聯”則是指一方現在或將來控制、受控制或與其出於共同控制下的任何公司、合法機構以及上述公司、合法機構的合法繼承人。

這種規定合理嗎?

北京威諾律師事務所楊兆全告訴獨角金融,“條款的第三方界定的太寬泛了。根據我國隱私保護的法律法規,第三方必須指“必要的第三方”即本次交易過程中必要的第三方,關聯公司、供應商、合作夥伴這個範圍太寬泛。如果把信息賣給其他房產公司,只要雙方之間產生合作即可。大型互聯網公司有義務遵循我國現有個人信息保護,不能過度侵犯用戶隱私。”

獨角金融就支付寶與第三方平臺的合作方式及數據分享及隱私保護機制問題對支付寶相關人士采訪但並得到未正式回複。

譬之若水火然,善用之?不善用之?

董希渺曾經提出過部分非銀行支付機構巨頭憑借豐富產品線布局,匯聚大量金融數據,逐漸形成了“數據寡頭”。

從租房,餐廳、商場甚至路邊攤等各種消費場景;到外出旅遊、理財、就醫、出行、教育、娛樂、公積金查詢、養老金領取、水電繳費等各類生活場景。用戶通過支付寶可以做的事情越來越多,同時“借”“給”支付寶使用的信息也越來越多。

支付寶儼然就是正在逐漸形成的數據寡頭之一。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孫國峰指出,數據壟斷比技術壟斷更難突破,易形成數字鴻溝和信息孤島,不利於充分使用這些數據,更容易產生一系列問題。

1476172089442857

比如,信息的過度使用。

支付寶中的芝麻信用和共享單車合作推出過“免押金掃碼租車”服務,在用戶大呼方便之時,也有業內人士曾評價這相當於芝麻信用分被用於客戶營銷。而近期支付寶推出的租房服務中,也以“芝麻分650,租房免押金”為宣傳。

中國人民銀行征信管理局局長萬存知曾發表觀點,征信只宜用於在借錢還錢中防範信用違約風險,而不宜廣泛用於政府、企業和個人等經濟行為人的內部經營管理。在其他領域廣泛交叉使用,容易導致侵害個人信息隱私權益的法律風險。

2015年支付寶中的芝麻信用被人民銀行列入進行個人征信的開業準備的8家社會機構之一。但至今為止,芝麻信用沒有獲得征信牌照。萬存知曾表示,從監管標準判斷,包括芝麻信用在內8家機構目前沒有一家合格。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渺對獨角金融表示,芝麻信用征信信息過度使用的問題確實存在,這也是芝麻信用征信牌照還沒下來原因之一。在國外,征信信息只被用於信用,不能用於其他場景的,尤其是營銷場景。

再如,用戶層級的劃分。

支付寶曾推出過一個“校園日記”、“白領日記”的社群圈子,只有女大學生和白領女士才能發布消息,而只有大於等於750分的芝麻信用用戶才能發表評論。其實實質上跟上述“免押金借車”、“免押金租房”玩的一個套路,無形中用戶被劃分為不同的等級,貌似芝麻信用分越高所能得到的就越多。

圈子大量充斥的“靚照”道不道德暫且不論,但用戶該被這樣的民間征信機構“分層”嗎?

獨角金融不禁想起,《黑鏡》第三季里第一集的主題就是打分。人們眼中植入眼鏡,每一個交往過的人都會在終端產生評分。女主角為了租住自己想住的房子不得已刻意討好身邊高分人士,謀求自身評分的提高,最後卻精神崩潰被帶入警局,而諷刺的是在被退出評分系統後,她才真正地想哭就哭,想笑就笑。

無疑,用戶價值正在用數字化的形式體現。但令人擔憂的是,數據無底線的使用導致的用戶行為綁架。

14008293904877

據艾瑞咨詢統計顯示,支付寶市場份額占比從一季度的54%擴大到二季度的54.5%,它提供的多種金融服務,在便利消費者的同時,也帶動著多種金融業態包括信用、理財、保險、信貸的發展。可見,支付寶的發展無論對用戶生活還是行業發展都非常具有價值。

與此同時,支付寶在發展過程中不僅沈澱巨額資金還形成了更具價值的數據信息,但畢竟科技不會作惡,作惡的是人。正所謂“譬之若水火然,善用之則為福,不善用之則為禍。”

支付寶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270

在健康面前,錢根本不夠花啊

去年《藥神》大火的時候,大家積極而熱烈地討論了一波看病治病的問題。港村的童鞋們紛紛表示,資本主義社會,看病不難,但想又好、又快、又便宜的看病,不存在的。

 

早幾年蝸牛妹因為胃痛,去公立醫院看醫生時,直接被留下住院了。當時醫院床位可能也挺緊張,分配到八人間的大房,上廁所要去走廊里的洗手間,每天只有固定幾小時的探病時間,病房里晚上通宵開燈,辛苦的護士小姐姐還會每隔幾小時過來量下血壓(感覺基本沒怎麽睡好),住了三天終於能出院的時候,感覺整個人都蔫了。

 

但結賬時候,公立醫院每天住院費只要100塊,買單300港幣,我表示必須沒有怨言。(最新公立醫院的收費略有上升)

 

第二次住院還是腸胃不好,這次換了私立醫院,住院時間是可以跟醫生商量的,我就先回家收拾了點生活必需品才去。到病房check in的第一件事,護士小姐姐就把你帶去電視機前,放了一段註意事項:很多事故都是發生在上廁所途中摔跤撞到,所以上廁所時千萬要按鈴喊護士小姐姐接送(這是一種多麽細致的醫療關懷)。

 

私立醫院不限制探病時間,盡管是四人間(雙人間爆滿,只剩四人間跟私家房),但房間里有廁所,病房還挺大,晚上關燈睡覺,休息得也不錯,出院時候除了瘦了、感覺精神上還比較輕松。

 

直到看到賬單,三天花了兩萬多港幣,深刻地感受到在追求健康前,錢根本不夠花啊。

 

以上只是我自己的醫療費用,更棘手的還有父母的養老醫療開支呢。雖然爸媽在國內都有醫保,但是萬一以後要在國內住院什麽,港漂們日常照顧起來真心頭大;接來香港吧,雖然能解決未來日常照顧的問題,但醫療費的問題怎麽辦呢?

 

這問題別說港漂為父母愁,本地人也憂愁的。香港人有個優良的傳統,每個月要給爸媽“家用”,這筆錢除了保證父母晚年日常生活外,主要就是花在平時的醫療開支上。雖然如上文所說,公立醫院看病很便宜,但是等候的人也很多,比如看個內科,全香港公立醫院是30個星期起等,最誇張是新界西最多要等119星期。


如果碰到流感等季節不幸住院,有機會連病房都沒有,病人只能睡在走廊里,看了真的很難受。

 

雖然私立醫院不用等這麽久,但是父母一輩很多沒有保險,住院費全部自付,醫療費用也是一個大的開支。加上香港公立醫院常年床位緊張,所以如何向私立醫院分流,也是政府醞釀了N年的大件事。

 

香港食物及衛生局在2012年開始就“自願保險計劃”(Voluntary Health Insurance Scheme,VHIS)展開公眾咨詢,2019年4月1日終於推出了。

 

香港政府預計計劃實施後,公立醫院占全港總出院人次比率將由2017年的82%,降至2040年的81%,相比不推行計劃的86%約低5個百分點。


現在參加自願醫保的保險公司共25間,總市占率近86%,預計首兩年約會有100萬人投保,占保險市場約四成份額,第三年投保人數或增加至150萬人。

 

自願醫保的價格比現在市面上的商業醫療保險便宜不少,但自願醫保適不適合打工仔、父母的醫療需求能不能通過自願醫保解決呢?蝸牛妹今天找來保險精算師出身的Alex(公號:精算視覺),來和大家探討這幾個重要的問題。

 

自願醫保跟醫療保險的區別是什麽?


政府設計的自願醫保計劃有一些不錯的保障特性:保證續保至100歲、投保年齡高至80歲、全球保障、價格便宜透明、投保範圍包括日窺鏡等日間手術等,跟市面上不少醫療險產品相比有一定競爭力。

 

另外一個加分項是,在稅優政策下,投保自願醫保每人每年有8000港幣的抵稅額,按照15%的個稅稅率來算,相當於保費可以打85折(商業醫療保險不能抵稅),能省一點是一點。

 

誰可以買?


自願醫保計劃是香港政府為了緩解香港公立醫療系統壓力退出的醫療保險產品,主要針對在香港居住和生活的朋友。無論港漂,還是在香港出生的小朋友,還是受養前來的老人家,只要有香港身份證,年齡小於80歲,都可以購買。


雖然香港政府在設計自願醫保計劃的標準條款時,已經明確要求標準計劃內所有保障均全球適用,且不設醫療服務提供者選擇的限制,即保險公司無法對賠付設定指定醫院限制。


實際操作中,正因為政府統一規範了自願醫保的標準條款,香港保險公司無法指定醫院,就無法防止內地“黑產”小醫院可能出現的騙保風險,因此自願醫保計劃暫時無法開放給內地居民。一般來說,內地居民在香港購買的醫療保險,香港的保險公司會規定賠付醫院必須是內地三甲或以上的醫院。


自願醫保是啥樣的?


自願醫保分為標準計劃(Standard Plan)及靈活計劃(Flexi Plan)

 

標準計劃是香港政府設計的、有標準條款的,可以提供最基本的就醫保障,足夠大家在香港私家醫院住6至8人一間的普通病房,進行一些花費不算太高的治療和手術,每年每人最多理賠42萬港幣,終身保額無上限。

 

標準計劃聽名字就知道非常的標準化,各家保險公司的產品形態也幾乎是完全一致的(可能在一些不重要的地方有少許差別),價格也相對便宜。整個計劃平均標準保費每年約4000港幣,比獨立顧問此前估算的4800港幣低約17%。

 

自願醫保官網上還列明了每家標準計劃的保費對比,(https://www.vhis.gov.hk/tc/consumer_corner/list-plans.html),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對比。

 

在挑選標準計劃時,由於產品形態是標準化的,因此Alex建議大家主要考慮價格和理賠的便捷,比如是否有銷售人員協助理賠,或者公司是否已有可以自助線上理賠的服務等

 

靈活計劃是在標準計劃上的自由發揮。政府對保險公司的要求是,靈活計劃的保障範圍必須較標準計劃更廣泛,因此投保人在靈活計劃下可以獲得的保障一定較標準計劃更多、更全。當然,靈活計劃的保費也更貴,而且各家公司的產品也存在一定的差異,不能簡單一概而論。

 

翻閱自願官網上面目前列出的13家公司的靈活計劃,絕大多數公司仍采用的是“按照病房類型設定每項責任限額”外加“額外醫療保障(SMM)”的產品形態,分別設有“普通房”、“半私家房”、“私家房”三個版本,對應的賠償額度和保費價格由低到高。

 

投保了這種靈活計劃,只要在實際住院時沒有住進更高級的病房,那麽對於絕大部分的住院醫療費用都是可以做到80%至90%報銷的。但如果買的是普通房版本,實際住院卻住了半私家房或私家房,那麽實際的報銷比例是很低的,給大家敲黑板!!

 

除了以上兩種自願醫保,還有一種類似於高端醫療的、含有墊底費的靈活計劃,也就是投保人支付一定自付額,超出自付額的住院醫療開支幾乎可以全額報銷的產品形態。不過,根據自願醫保計劃官網上的顯示,目前只有信諾(Cigna)一家公司有提供這樣的靈活計劃,分為四個版本(自付額分別為0、1萬5、2萬5和5萬港幣)。


聽說其他公司也在有類似產品正在開發中,如果不放心價格的朋友可以再稍微等一下。


誰適合買自願醫保?


由於自願醫保是政府推行的一項優惠政策,因此比較適合在香港生活,但卻沒有基礎醫療保障的同學及其家人,不僅價格比高端醫療便宜,還可以抵稅。


如果大家的公司有團體醫療保險,則不建議大家自己額外購買需要選擇房型、無墊底費靈活計劃,因為理賠時一定會有責任重疊,無法發揮我們所交保費的全部效用。


比方說我又住院了,一天住院費1500港幣,公司的醫療保險能報1000港幣,靈活計劃能報1000港幣;加起來最多能賠償2000港元,但最終核保的時候我只能報1500港幣。


也就是說,我為了用不上的500港幣額度,付出了成本,不是特別劃算。無墊底費版本的靈活計劃相對更加適合完全沒有保險的保障的投保人。


 

如果打工仔公司團體醫療保障額度比較低(畢竟不是每個企業都願意給員工提供高福利),那也可以考慮下標準計劃,相當於將工體提供給你的普通病房升級成半私家房。或者搭配有墊底費的醫療保險品種,這樣既沒浪費公司的醫保,又不會產生過多的責任重疊。

 

如果公司的團體醫療保障比較好(比如私家房版本),那麽就可以買一個“高自付額”的版本,保費較便宜;如果公司的團體醫療保障比較差(比如普通房版本),那麽就可以買一個“低自付額”的版本,可以作為團體醫療險的有效補充。

 

怎麽挑選——先定房型


如果想買自願保險中的靈活計劃,選擇的第一步跟買高端醫療保險一樣,首先要確定自己想要什麽樣的病房?普通房?半私家房?私家房?

 

在香港住私家醫院,病房的類型不僅僅影響房費和膳食費,就連醫生巡房費用、手術費用、ICU病房費、雜項開支等也有很大的差別。這也是為什麽,如果實際住院時不小心選了一個比自己醫療計劃版本高的病房,實際的報銷比例會很低的原因。

 

以養和的收費標準舉例,使用同樣的手術室,住在私家房的收費,是住在普通房收費的1.5倍:

 

在香港的醫療保險條款中:

私家房是指在在醫院中設有獨立浴室的單人病房;

半私家房是指在醫院中設有共用浴室的單人或雙人病房;

普通病房是指在醫院中設有多於兩張病床的病房。

 

私家房與半私家房的主要區別,在於是否有獨立浴室,而不是是否是單人間。所以,購買半私家房版本,再去住有公共浴室的單人半私家病房,既能享受比較好的住院環境,又能控制醫療費用開支,算得上是一個性價比較高的選擇

 

以下是BUPA官網公布的港島區各私家醫院病房收費情況(2019年1月更新):

 

當然,我們也能圍觀下資本主義社會中有錢人的高端醫療是啥樣的,比如仁安醫院就有1000尺的“總理套房II”,配有客廳、飯廳、豪華浴室、豪華水力按摩池和訪客洗手間,每日房租4.5萬港幣。在健康面前,錢是完全不夠花的~~

 

現在香港所有的高端醫療計劃,能提供的最高病房版本就是私家房,但如果住進了上面這樣的豪華套房,即便是買了最頂配的私家房高端醫療險,也無法做到全額報銷。保險公司會按照不同房型的房費折算一個賠償比例,比如私家房的房費一般是3600港幣一天,而總統套房的房費是4.5萬港幣一天,頂配的私家房高端醫療險也只能報銷整體醫療開支的8%。

 

土豪可能也不在乎這點醫療開支了。但非土豪的我們,在開始挑選靈活計劃之前,還是要先去看一下私家醫院的病房與收費情況,提前確定目標,做到心中有數。

 

關註主要保險責任


由於各家公司靈活計劃的保障責任和賠償額度均有所差別,在挑選時產品時可適當關註“值錢的”保險責任。(這只是挑選保險產品的一種參考思路,大家也不要過分鉆牛角尖,避免浪費過多無意義的時間和精力。)

 

香港醫療險所包含的主要保障責任及其成本占比為:

 

住院及膳食費用:占比約8%(住院期間產生的病房費和膳食費);

手術保障:占比約40%(各類手術的外科醫生手術費、麻醉師費、手術室費、醫療裝置費等);

主診醫生巡房費:占比約8%(主診醫生每日到病人病床巡房所產生的費用);

癌癥治療費用:占比約8%(包括使用放療、化療、標靶治療、質子治療、伽碼刀等方式產生的癌癥治療費用);

入院前及出院後門診:占比約6%(住院前後在門診咨詢所產生的咨詢、治療、藥品及診斷測試費用);

其他醫療費用:占比約30%(專科醫生診費、藥品費、化驗費、檢查費、ICU病房治療費用等)。

 

除此上述主要保障責任之外,還有一些醫療險產品包含額外的保障責任,比如:


住院現金:占比約8%(按照患者住院的天數每天派發等額的住院津貼);

無索償保費折扣:保費占比約為最高折扣的一半(比如若連續5個保單年度沒有索償記錄,隨後年份的保費每年會有15%的折扣,那麽無索償保費折扣的責任成本就是保費的7.5%左右);

先進診斷掃描:占比約12%(包括患者住院時接受磁力共振、電腦斷層掃描及正電子放射斷層掃描的費用)。

其他的責任:如私人護士、器官移植、身故/意外身故保障、意外門診/意外牙醫、康複治療保障等,保費成本占比極低,均不超過1%,主要是保險公司為了增加產品賣點而設計的錦上添花的保險責任,對於保障的實際意義不大

 

因此,挑選靈活計劃並比較產品保費的時候,應該優先關註保障成本占比較大的保障責任。如果為了保障全面而為一些錦上添花的保障責任付出了較高保費,則顯得有些得不償失。

 

選擇合適的購買渠道


總體來說,醫療保險是保險產品中最最複雜的一類產品,不僅僅是因為涉及的賠償責任、理賠計算規則等都較為複雜,更因為醫療保險是一種使用比較高頻的保險,在理賠時需要牽扯的精力較多。

 

因此,買醫療保險絕對不僅僅是對比價格,還需要考慮公司的醫療服務網絡、理賠服務是否完善,網上自助理賠服務系統是否便捷(很多公司都已經建立起了電腦端和手機端的客戶自助理賠服務系統),保險顧問所能提供的服務支持是否到位等等

 

如果我們是選擇從線上直接投保自願醫保計劃,那麽通常公司會給予一定的保費折扣(相當於省下了銷售傭金),這時我們一定要留心這家公司是否有比較便捷的網上自助理賠服務系統,否則就會因為沒有保險顧問的指導而在理賠時遇到較多麻煩。

 

如果我們是選擇從線下投保自願醫保計劃,那麽對於港漂而言,選擇一個自己比較熟悉的、會長久留在保險行業的保險顧問,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份終身保證續保的自願醫保計劃,一旦投保,大概率會跟隨我們這一輩子,所以選擇一個靠譜的保險顧問會讓我們未來的醫療險理賠省心很多。

 

有興趣的小夥伴也可以關註Alex的公眾號——精算視覺,學習一下保險知識。

 

不過保險知識了解的再多,也比不過大家平時多鍛煉,養成一個好身體,這才是真正為自己保險!



發送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9700

捕獲發哥最棹忌係乜?「唔好喺我面前扮專業」

1 : GS(14)@2015-03-27 08:24:43





有fb讀者問發哥,成日喺條街度畀人捕獲會唔會好煩厭?發哥話煩就唔算煩,不過就千祈唔好喺佢面前扮專業︰「佢哋話部手機自拍像素唔夠,你拎嚟放做六十吋大相呀?講多幾句我就頭出煙喇!」記住喇,下次捕獲發哥,就咪咁娿哿喇!想知更多發哥同fans嘅妙問妙答,一連九集,黐實「你問,發哥答」無刪剪足本版!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50326/1908975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983

【文化籽】17面前 裸露背後

1 : GS(14)@2015-10-15 00:44:19

小丁不玩17等直播app,拍裸照也只肯讓熟識的攝影師及朋友拍攝。攝影:Jonathan van Smit



【文化籽:籽談風月】手機直播app「17」數星期迅速竄紅再下架,多得有人直播全裸艷舞、手淫、甚至床戰,身邊友人都長期開app靜候看表演。玩家失控,有人認為是表演慾作祟,或者歸咎社交焦慮,裸露背後因由纏擾不清。找來擔任裸體模特兒,露到推出攝影展的小丁,談談裸拍原因,在爭議聲中爭取裸露自主權。


「17這類直播軟件出現色情內容不是甚麼奇事。」中文大學性別研究課程講師曹文傑博士說:「回顧過去數十年資訊科技發展,人們已不斷在新的社交渠道滲入有關性的內容。因社會越壓抑,秘密地接觸到如禁忌般的性就越有快感。」以前有人用電話偷偷玩phone sex,話筒傳來陌生的聲音陪伴度過無數良宵。後來出現網絡,早期ICQ無圖無真相,網民都願意發揮創作力量同幻想,跟不知性別和外形的網友玩文字情慾對話。後來MSN盛行,終於得見網友真身,又衍生超低清起格cam sex。聊天室以外,很多年前在外國流行的交友網Chatroulette,亦可隨機與陌生人進行視像對話,網民自製不少情慾畫面,近年熱門的YouTube、facebook都偶有出現色情內容,不過管理人刪除得快,Justin TV及Ustream等跟17app類似的個人直播網頁亦如是,有關性的連繫總在縫隙間暗中滋長。飲食男女是人之大欲,古代現今都遭受或多或少的遏止。現代人善用科技在網絡打擦邊球,古人亦會在傳統社交途徑滲入關於性的內容。在十八世紀法國,民眾會於公共街區如皇宮花園(Palais-Royal)聚集,八卦兼傳播淫穢醜聞,作為沉悶生活的調味劑,後來還發展到手抄形式,男僕把貴族夫人的荒唐故事以手抄本形式賣給訂戶。「踩界內容不值得大驚小怪,人總是越禁止就越想做,根本無法遏止。」



自我揭露 私隱換認同

最近幾星期身邊友人總時不時打開17app,希望捕捉到有人展示身體及床戰。不過緊貼了幾星期,全是聊天、唱歌等瑣事,有點失望。曹博士卻道:「分享吃飯、化妝、洗澡、自慰,其實性質相同,都是在自我揭露,想向社群呈現個性,因為你知道有人在觀看自己。」直播床戰的動力,除了肉慾外,大概還有表演慾,尤其看到觀眾不斷給予心心推波助瀾。在法國洛可可(Rococo)時代,達官貴人亦有類似經驗,他們擺明車馬互相私通。在《表演與偷窺之間》一書中就提到當時這種風氣,指出:「這些私通事件的當事人更逼切地渴望成為別人敘敍事中的英雄……正是由於意識到將要被人敍述(正在被人觀看),當事人的身份便從一個肉體快感的追逐者轉變成色情劇場的表演者。」私通者想讓人知道自己有偷情的品味,控制「細佬」的竟然是表演慾。加拿大文化評論員Hal Niedzviecki在《我愛偷窺》一書中表示,「人們更在乎與人連結,遠甚於私隱權。」解釋了有人為何願意公開生活細節及私隱,在17app展示私密的身體或活動,以換取心心及follower。台灣的玩家萬姐(bbnrj)是好例子,她曾直播內衣艷舞、洗澡,做出兩日內follower破兩萬的紀錄,故被網民稱為萬姐,現在已有專頁及粉絲團。



小丁:展示身體無關性慾

「我只會讓我熟識的攝影師及朋友拍攝。因為信任他們,我會答應裸拍,現時仍經常會拍攝。」裸體模特兒小丁自言不會玩17等直播app,裸露的原因無關乎表演或社交。看上去跟普通女生無甚分別的她,六年前第一次跟男友共同擔任裸體模特兒,之後陸續跟不同攝影師進行赤裸裸的合作,「願意裸拍其實沒有特別原因,通常沒有想太多。心裏完全沒有掙扎,我不介意朋友看見赤裸的自己。」她的裸露作品曾擺放在文化中心、書店供公眾欣賞。小丁自認沒有明星特質,不覺有表演慾。「是好純粹的一件事,沒有名利回報,不過總有人覺得我另有意圖。一段時間後,才知道自己想表達身體的解放。大家都將裸體跟色情及性開放掛鈎,我覺得當中有很大距離。最純粹的身體展示,不會引起性慾。」在網上搜尋,不費吹灰之力已找到小丁裸露的相片,大部份都是黑白照,藝術感濃重,光影投射於赤裸裸的身體,比坊間僆模的寫真散發更少情色意味,但仍有人罵她教壞細路。「我自己會裸體自拍,純粹是希望誠實面對身體。我放到網上相簿中的裸露相片,全部設置成18歲以上才可以觀看,而且需要觀看者主動搜尋,那就變成監護人的責任了。」



萬姐是17app紅人,曾直播洗澡(左圖)及艷舞(右圖),創下兩日內follower破兩萬的紀錄。

創辦人黃立成因17app含淫穢內容受警方調查。

中文大學性別研究課程講師曹文傑博士指17app有情色內容不是奇事。徐振國攝



小丁有時在家吃飯都會赤身露體自拍。攝影:小丁

小丁指自己會裸體自拍,純粹想誠實面對身體。攝影:小丁

平日打扮如普通女生的小丁,否認自拍裸照放上網是教壞細路。許先煜攝



記者:臧諾編輯:謝慧珊美術:黃創泰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51014/1933166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220

臨終Party道別絕症女:唔好喺我面前喊

1 : GS(14)@2016-08-13 14:59:34

美國加州一名患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的女子病入膏肓,在接受安樂死前,她舉辦為期兩日的派對廣邀親友,以歡笑中告別塵世。41歲的戴維斯(Betsy Davis)2013年確診,之後日漸失去自理能力,本身從事表演藝術家及畫家的她已不能站立、擦牙或搔癢,就連說話也說不清,需要看護員為她翻譯。過去數月戴維斯計劃如何離世,才令她再次感受到自主權。派對在上月23至24日舉行,戴維斯訂下的唯一規矩就是不准在她面前哭泣,逾30名親友由全國各地前來送別,將告別派對當作戴維斯的最終表演。有女士表演拉大提琴、有男士表演吹口琴,派對上有雞尾酒、戴維斯最心愛的薄餅、房內放映戴維斯心愛的電影。派對上老友重聚,戴維斯坐著輪椅滿場飛,大家有說有笑,洋溢歡樂氣氛。隨著周末完結,親友一一吻別戴維斯,眾人拍下大合照後離去。戴維斯姊妹說:「明顯地這對我來說很艱難……最難是要偶爾離開房間,因為我會哽咽,但大家都明白。大家明白她受了多少苦,而且尊重她的決定,大家也知道她希望這(告別派對)是充滿歡樂的。」戴維斯被推到床上,穿上心愛的裙子欣賞最後一個夕陽,在看護員、醫生、按摩治療師及姊妹守望下服食安樂死藥物,4小時後撒手人寰。賓客阿爾珀特(Niels Alpert)形容:「毫無疑問我們會在她身邊……她拿回自主權後,將她的離世也化成一種藝術。」英國《每日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813/1973491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653

【動畫】懷孕妻面前遭轟斃菲男疑被掃毒警誤殺

1 : GS(14)@2016-09-28 05:04:20

菲律賓厲行掃毒,但當地警方涉嫌誤認一名三輪車車夫為毒販,當着他懷孕7個月的太太面前將他槍殺,但事後才發現事件可能是「點錯相」,行動中真正的目標原來另有其人。30歲死者塞巴斯蒂安(Rogie Sebastian)與太太松布里烏(Ruth Jane Sombrio)及一對年幼子女,住在馬尼拉貧民區一間小屋的簡陋房間內,一家人住在這只有3個月。上周一塞巴斯蒂安午睡時,便衣警員突然破門而入,將松布里烏及她的子女帶到走廊後,便開槍殺死塞巴斯蒂安。松布里烏憶述那天她站在走廊時,聽到一下槍聲,丈夫便倒在地上,她再聽到三下槍聲,之後一名蒙面男戴着手套走入室內,她不久便嚇得暈了過去。當她醒來後,她不斷質問警方為何殺死她的丈夫,當時有一名警員手持一張毒販名單,卻搖一搖頭,暗示馬斯蒂安不在名單上。頓成寡婦的松布里烏對丈夫被殺深感憤怒,她稱丈夫雖然曾經吸毒,但當總統杜特爾特(Rodrigo Duterte)下令血腥掃毒後,丈夫已經沒有再碰毒品。她力斥警員濫殺無辜:「他們像宰豬一樣殺死我丈夫,我知道他沒有做過的,他們簡直是禽獸。」她誓要為丈夫討回公道,並正式投訴涉案警員,「我很憤怒,我不會害怕的,因為他們所做的事是錯的。」鄰居表示小屋業主才是警方目標,這名男人在小屋販毒,他雖然同樣住在小屋內,但自槍殺案發生後便沒有再回來。警方後來卻在官方報告中,形容塞巴斯蒂安是惡名昭彰的毒販,報告寫道他當日曾取出手槍指向警員,又指他藏有贓款及毒品。松布里烏堅持丈夫不曾擁有槍械,同時否認他與毒品有關。自從菲律賓7月展開打擊毒品行動以來,已經有超過3,500人死亡,一半人是在警方行動中被殺,其他則是被民團所殺。澳洲《悉尼先驅晨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928/1978457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413

大選筆記:歷史門檻面前

1 : GS(14)@2016-11-08 05:53:59

美國會否出現第一位女總統,若然投票與點票過程不生波瀾,幾十個鐘頭之後應有答案。近期希拉莉(圖)領先優勢收窄,被人從後趕上的感覺肯定不好受。特朗普的南部鐵票紋風不動,希拉莉南下佛州拉票,希望打開局面,力爭成為美國首位女總統,趕上同文同種、37年前已有女首相的英國。美國自詡大熔爐,多族裔多元文化,紐約巿更是表表者。八十年代調查顯示,巿內族裔數目比聯合國成員國更多,各族裔能否在政治上有其代表或代言人,長年是學者觀察焦點。建國以來,美國社會乃至政治層面,主流一直是WASP,即白人(white)、盎格魯─撒克遜(Anglo-Saxon)、新教徒(Protestant)。到了1960年,甘迺迪成為美國第一位天主教徒總統,這才開創另一先河。2008年大選,奧巴馬的勝出頗為出乎人們意料之外,因為初時的判斷,女總統可望先於黑人總統出現;後來是希拉莉初選受挫出局,要到今年才有機會一償素願。倘若希拉莉今屆勝選,人們以後的目光,自會放在拉丁語系族裔這一板塊。至於亞裔,人口增長速度固然不及拉丁語系族裔,絕對人口數字更是遠遠落後;倘若再分拆華裔、日裔、韓裔、越裔等,可說買少見少,能夠擔任國會議員已是天大喜訊。事實上,人多好辦事,拉丁語系族裔人口眾多,雖不至此刻即可入主白宮,但候選人對這一板塊甚為倚重,槓桿作用帶來政策傾斜的好處,不可小覷。從最新民調看來,希拉莉與特朗普叮噹馬頭,差距只有兩、三個百分點,扣除誤差率,幾是等於平手。希拉莉白宮之路始於2008年,可是命途多舛,今年在第三次辯論後大幅領先,如今卻被逼到埋身;歷史的締造,並非單是擁有強烈主觀意願就必會實現。安裕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107/1982514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4547

【馮仁昭四圍超】JW男友面前扮細食

1 : GS(14)@2016-11-18 17:56:40

JW噚日喺新城做訪問,透露同許廷鏗喺中學已認識,佢話:「以前參加歌唱比賽時識嘅,仲見過佢以前嘅女友。」許廷鏗喺讀書時期係咪已經好多fans?佢話:「又唔係喎,正正常常囉,不過我哋唔係同一間學校,唔知佢喺學校係點。」自爆好為食嘅JW,以前喺前男友面前扮細食,佢話:「出去之前喺屋企打定底先,不過而家唔會啦,一樣照食。」撰文:馮仁昭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1118/1983732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143

廚師食客面前殺狗吊打鎚擊極殘忍

1 : GS(14)@2017-01-17 01:55:15

內地網上近日瘋傳一段上海青浦朱家角某餐廳廚師殘忍宰殺狗的影片,招來網民關注,並引起爭議。從該段引起爭議的影片中可見,兩名男子正在用麻繩、鎚子等工具殺狗。其中一人捉着狗狗,另一名戴着廚師帽的男子則拿鎚子狠狠敲打牠,然後兩人合力將狗吊起,其間狗狗不停地掙扎哀嚎,但兩人對此聽若罔聞。內媒報道指,該餐廳是在食客面前殺狗,造成不少人不適。不少人看過這段影片後,都表示強烈憤慨,認為殺狗行為殘忍,「狗狗是人類的好朋友,不應該上餐桌」。但也有人認為,「人類處於食物鏈頂端,每天都在吃雞、鴨、魚、豬、牛、羊等動物,只要不違背公序良俗和法律,有何不可?」有網民甚至嘲道:「呵呵!都要吃了還怕殺?又當婊子又立牌坊。」秒拍網/新浪微博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116/1989872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2786

河國榮畢佬面前Rap

1 : GS(14)@2017-05-27 00:06:53

■河國榮(圖)透過剪接技巧,有緣在畢彼特面前試鏡。



河國榮早前應Netflix的邀請,為畢彼特(Brad Pitt)主演的電影《戰爭機器》(War Machine)拍攝宣傳短片,透過剪接技巧,對手竟然是畢佬!內容講述河國榮參與《戰》片公開試鏡,由畢佬負責揀演員,河國榮為了推銷自己又唱又演,還用廣東話rap。河國榮對於今次另類合作極之興奮,他說:「這個試鏡構思告訴了我,自己過去30年的演藝生涯是沒有白費,因為這次『在畢彼特面前試鏡』證明了很多觀眾都記得我曾演過很多不同角色,很高興我能在『試鏡』時rap出一些能代表香港的元素,例如菠蘿油及港式奶茶等!」撰文:非非



畢彼特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526/2003360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06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