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吾知政財 - 吳仁 你是哪類型? (2012年07月20日)

1 : GS(14)@2012-07-20 11:36:07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13399&d=180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352

吾知政財 - 吳仁 連鎖店的電視 (2012年07月27日)

1 : GS(14)@2012-07-27 11:10:53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14369&d=1806
近幾年,吳仁留意到香港的家用品連鎖店放置很多電視,播放著一些產品資訊,經吳仁細心發現,這些電視其實不是由連鎖店搞的,都是交由其他公司處理,當中不乏上市公司,就讓吳仁介紹給大家看看。
萬寧連鎖店的電視由在04年成立的Focus Media(8112)負責。該公司最初負責分眾傳媒在香港及新加坡的商業大廈廣告,在2011年於創業板上市。股東不乏香港上市公司如其士國際(025)及王氏國際(099)等,但上市不足一年,業績就因僱員及推銷上升而變臉。
為增加利潤,在今年4月,Focus Media簽訂備忘錄,料以2億元買一家名稱保密但著名的香港戶外媒體企業,但以其市值約5億元及現金約6,000萬元而言,就算動用20%新股的一般授權及內部現金資源,都只能有1.6億元,故相信較為吃力,主席頻頻露面也可能是這個原因。但是香港市場已經飽和,以大價錢買的東西是否值得?我很懷疑。
至於日本城的電視是由薈萃國際(8041)及中國戶外媒體(254)分別持53%及47%的愛看電視負責,不說不知,據其網站資料,原來連鴻福堂及廣東省郵局都有播放他們的廣告。
這兩間上市公司管理層和股東也有一些重疊,但中國戶外媒體的股東也有很多著名中國網絡企業包括阿里巴巴及盛大網絡等。至於這兩家上市公司合起來的業務非常廣泛,包括戶外廣告、出版、網絡、電子商貿、品牌及服裝貿易等,但大部分只有資本界及傳媒界的經驗,缺乏商界運作的經驗,或許不能使業務經營起來。
但最奇怪的是,這兩間公司近十年不斷改名,亦不斷透過收購擴張業務,或許因為收購作價有高估,最後都因業務不如預期,作大額商譽的撇帳,加上業務眾多,行政成本不斷增加,故均有大額的虧損。
吳仁認為,那些連鎖店正如之前在巴士播放的節目路訊通(888)一樣,節目最初可能會令顧客非常新鮮,但播久了,顧客習慣了,自然就沒甚麼趣味,甚至覺得煩厭,所以沒有甚麼商業價值,自然就賺不了大錢,增長也較為困難。
至於那兩家上市公司可能眼見未來前景欠佳,就開始收購其他業務以擴大利潤來源,但是因前者收購規模較大,後者則因過分收購,業務重心偏離,管理層缺乏經營觀念,控制成本不良,導致需對外籌集資金,以支持他們心中的夢想,不過,估計他們業績都是持續不振,只具有炒作價值。所以吳仁有空時,還是看看它們的廣告就好了。

80後的財經blogger,以80後的眼光看今日的財經政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512

吾知政財 - 吳仁 現金牛與高息股 (2012年08月03日)

1 : GS(14)@2012-08-03 11:23:38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15411&d=1812
之前提過,低PE(市盈率)股不一定抵買,如現時有逾20隻港股PE低過1,但不見得是好的投資對象,因盈利可造出來,資產可以是海鮮價,可被嚴重高估,甚至只是一些無形資產如商譽,事實上NAV(資產淨值)大折讓的上市公司比比皆是。這是一些簡單道理。這次要討論的是哪怕有真資產,例如一間市值5蚊的公司,但單單現金就有15蚊,也不一定值得投資。 舉例有間公司叫「又威又犀利」,市值一億多元,單單現金有3億元,連股票等資產共逾10億元,負債僅3,000萬元,是否很超值?這間公認慣性向下炒,過去一年已跌逾九成。淨現金遠高於股價的公司很常見。如見低PB(市帳率)就買,保證不用一年,十萬蚊變幾千蚊了。為何跌成咁?相信不是單單「地心吸力」就能解釋的現象。
錢在大股東手和在你手分別好大。如你無能力控制董事局,唯有眼白白看著大股東向下炒、供供合合再賤價配股予友好人士,或低價私有化,或用公司錢高價買垃圾(較常見是收購礦業)。總之公司手上有好多錢不等同小股東能分享成果。
這引伸出新流派,就是收息派,簡稱「息魔」。息魔理論是:一間公司有能力派錢,那些盈利才是真盈利;有能力派錢,那些現金才是能落到小股東手的現金。這又是否正確?
先講小故事,一隻股票在股價1蚊時派0.02元,是兩厘息;當股價短時間內跌到0.1元時,看回股息便成20厘了。很多「高息」就是這種美麗的誤會,計派息率應睇派息時股價而不是現價。當然,這類計算並不重要,因往績派息率高並不意味著你明年收息時也一樣高。這就是派息有否可持續性。所謂利大本無歸,如投資酒樓(不是酒樓股),月息6厘,理論上好快回本,但往往收得幾次息就玩完。套落股票,就算是年年派息增長的滙豐控股(005)也有減派息時間,難道大家還相信之前派高息,未來N年也如此?這種奇怪信念造成一種常見財技,也就是邊派息邊批股,如一隻已停牌多月的股份。息魔下場自然是………
炒股如做人,息不能太好也不能完全不好,但好之餘也要看派息理由是否合理,除非該公司無能力用那筆現金提升盈利,否則派高息是不合理的。公司回報股東方法是做好業務提升盈利,小股東若等錢使,賣小量股票就行了,只要股價升得多過賣去的部分,這和派息是意義相同的。以適度派息去證明公司實力是可以的,如派息後缺錢又要供股不是很可笑嗎?  
80後的財經blogger,以80後的眼光看今日的財經政治。逢周五刊出
2 : Sunny^_^(11601)@2012-08-04 12:30:14

佢所講既幾種股我都買過...書到呀媽都唔認得
3 : GS(14)@2012-08-04 12:30:30

2樓提及
佢所講既幾種股我都買過...書到呀媽都唔認得


你仲未找到方法囉
4 : Sunny^_^(11601)@2012-08-04 12:31:26

3樓提及
2樓提及
佢所講既幾種股我都買過...書到呀媽都唔認得

你仲未找到方法囉


咁,當係上左一課囉.
5 : GS(14)@2012-08-04 12:32:14

4樓提及
3樓提及
2樓提及
佢所講既幾種股我都買過...書到呀媽都唔認得

你仲未找到方法囉

咁,當係上左一課囉.


慢慢來啦,我呢幾年都在嘗試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692

吾知政財 - 吳仁 實惠漂流記 (2012年08月10日)

1 : GS(14)@2012-08-10 10:26:07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16483&d=1817
前幾日,吳仁去了西九龍廣場的家品專門店實惠。這家分店位於商場的最高層,如果不是特地為這店而來,根本不易發現。
當來到這一層之後,原來它是和遊戲場所共用地方,感覺有些奇怪。店舖裝修雖然是新的,但因為空間有限,感覺有點侷促,部分產品需要放在舖外,貨品擺設也有點凌亂,感覺就像一個沒有定所的居民,但卻使我想起這項業務在香港股市上的命運。
實惠由林志誠於1987年創辦,並在1994年上市,編號996,不過因為擴張過度,加上亞洲金融風暴的影響,公司蝕錢,資金又不足,於是引入財技高手關百豪。
他接手後,左搞財技,右搞經營,搞財技把它變成了他旗下網融中國(1049,前時富集團)的子公司,右搞換晒管理層、供應商,最後換埋林志誠,省下大量成本,很快就賺錢了於是就開始四處擴張,前向內地進軍,除自行開店,又收購施養德的生活經艷,兩條腿打入內地家品市場。在香港又開三思數碼賣數碼產品,結果在管理層多項分心之下,連年虧損,在缺乏資金之下,網融中國又把上市地位賣掉,又買回實惠這部分業務。
在歸入時富金融之後,實惠厲行整頓,把沒有效率的分店關閉,又縮減內地業務的規模,把重大虧損的生活經艷及三思數碼停掉,終於逐步轉虧為盈,但卻敵不過金融海嘯,業績下降。為免影響業績,又分兩部分以3億元出售給子公司時富金融,獲得一筆重大特殊利潤之外,亦可以補救實惠業務利潤下降的影響,真是高明的財技啊。
不久經濟又好起來,業務開始好轉,2010年盈利達到4,700萬元,但因為快速擴展分店網絡,又重新開始在中國開設3家分店,導致經營成本上升,利潤又面臨下降,於是時富金融又想把這項業務上市,又把位於西貢的物業出售,以盡快利用高漲的盈利,提高公司估值,方便賣得好價錢,亦為整系公司製造炒作的藉口,但時不我與,上市變成「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無聲無息地又消失了。
不過經過了這麼多的事情之後,由看著十年前的年報不停地拋出連筆者也不懂的工商管理名詞及專家報告,變成現時的年報多描述為店舖加強服務及採購更低成本的產品,以增加利潤,可以知道管理層開始變得務實,這是一件好事。但看著很多年前某管理層說,實惠要在3年內,於中國內地開設20家店舖的說話,現在還未能實現,所以投資一間公司,還是看看做出來的業績才好。
2 : Sunny^_^(11601)@2012-08-10 11:06:15

頂層應該是沒有人想要,做咩都做唔住
3 : GS(14)@2012-08-10 11:06:38

2樓提及
頂層應該是沒有人想要,做咩都做唔住


唉,租平?
4 : Sunny^_^(11601)@2012-08-10 11:07:08

我上次睇過下...連頂層既番板歡樂天地都冇咩客
5 : GS(14)@2012-08-10 11:09:18

4樓提及
我上次睇過下...連頂層既番板歡樂天地都冇咩客


呢個我唔是好知呀
6 : 寧采臣(25759)@2012-08-10 14:59:47

實惠我覺得有得做, 好多OEM廠都要搵出路, 而家DSC得耳屎同日本城都做得住, 佢無理由唔得...係人既問題
7 : GS(14)@2012-08-11 11:08:03

6樓提及
實惠我覺得有得做, 好多OEM廠都要搵出路, 而家DSC得耳屎同日本城都做得住, 佢無理由唔得...係人既問題


他做家品店,賣家具其實我認為唔應該做...不過算啦...

得耳屎唔賣細野,主力攻電器同家具,但是他D牌子其實是二線少少,水貨野,所以有生存空間,日本城其實同實惠唔同的地方就是他賣的野雜過實惠,但是賣D野無咁貴囉,電視他無賣,所以存貨成本好低...

Jusco Living Plaza 同日本城差唔多,不過是賣些特別野

實惠其實競爭是同區域性家品店、家具店以及宜家等直接競爭,他是贏在款多,去貨快,但是唔夠精....不過他需要的地方較宜家少,網點多,所以他仲有得生存

人其實我覺得一直是問題,如果關生十年前肯執左盤金融生意專心搞呢盤生意,實惠唔會咁細囉,至少華南被他霸左
8 : GS(14)@2012-08-11 11:09:50

6樓提及
實惠我覺得有得做, 好多OEM廠都要搵出路, 而家DSC得耳屎同日本城都做得住, 佢無理由唔得...係人既問題

其實他要成本低,華南是幾好,但近幾年做家具的成本好高,他取貨又唔多,所以競爭力差少少
9 : 寧采臣(25759)@2012-08-11 11:19:52

7樓提及
6樓提及
實惠我覺得有得做, 好多OEM廠都要搵出路, 而家DSC得耳屎同日本城都做得住, 佢無理由唔得...係人既問題

他做家品店,賣家具其實我認為唔應該做...不過算啦...
得耳屎唔賣細野,主力攻電器同家具,但是他D牌子其實是二線少少,水貨野,所以有生存空間,日本城其實同實惠唔同的地方就是他賣的野雜過實惠,但是賣D野無咁貴囉,電視他無賣,所以存貨成本好低...
Jusco Living Plaza 同日本城差唔多,不過是賣些特別野
實惠其實競爭是同區域性家品店、家具店以及宜家等直接競爭,他是贏在款多,去貨快,但是唔夠精....不過他需要的地方較宜家少,網點多,所以他仲有得生存
人其實我覺得一直是問題,如果關生十年前肯執左盤金融生意專心搞呢盤生意,實惠唔會咁細囉,至少華南被他霸左
學到野了, 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828

吾知政財 - 吳仁 喜尚埋沒落因子 (2012年08月17日)

1 : GS(14)@2012-08-17 10:12:40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17503&d=1822
喜尚(8179)暴跌的故事,終於告一段落,最近風聲沒那麼緊,故我也來插一筆。
據報導,喜尚的創始是由在酒樓界屢敗屢戰的黃君武在2006年10月接手朋友的元朗酒樓,定名「季季紅」,不久又在元朗市中心設立「喜尚加喜」,以一味蝦禾米乳香豬創出名堂,打穩陣腳後,公司快速發展,在2010年底取得米芝蓮推介。
雖然在2011年以接近超高市盈率及估值上市,但據稱獲得一批元朗鄉紳如近排出名的鄉議會主席劉皇發之妻,以及大棠荔枝園的擁有人梁福元支持,竟獲得足額認購,之後節節上升,其後進行1拆10以拓寬股東基礎,業務也發展至港島區開設「紅爵御宴」,發展婚禮市場。
以其最高價72仙計算,最高市值一度達超過23億元,而以2011年盈利計,市盈率高達100倍以上,非常誇張,證監會亦一度發出股權集中公告,呼籲投資者買賣該公司股份時,要審慎行事。
不過,或許把核數師由Big 4的羅兵咸永道,轉變為非Big 4的信永中和,又也許是大股東之後竟然向公司借款900萬元,開設日式食肆,引起投資者對其公司管治的質疑,導致部分投資者大手出售股票,使股價在短短一星期內跌回招股價水平。
在股價暴跌後,大股東也減持小量股票,更引起投資者的疑慮,股價乃江河日下,正式「得道成仙」。
雖然吳仁未試過那隻蝦禾米乳香豬,但前幾個月吳仁和家人在假日也試過在季季紅吃一頓午餐,也許因為假日客人不多,不過都有半滿,那些座位也很舒服,員工方面,好像很短缺的樣子,傳菜和侍應多為新移民,我記得那酒樓是好像是未裝設電腦系統的,仍以手工計算為主。
至於食物,價格頗為實惠,味道清清淡淡的好像很健康,但對吃慣味濃的就不太適合,不過,吳仁吃東西不喜歡重口味,所以也覺得還可以。吳仁每幫襯一間酒樓或商場,都會順便幫襯洗手間,看看它管理如何。以個人感覺來看,這洗手間優於一般公廁,但較高級商場還差一點,以酒樓水準來看,以優良常可劣五級制,應該算是「可」和「良」之間。
從以上的體驗來看,這家公司雖然食物有賣點,好像以往大部分酒樓一樣,經營上尚未制度化,管理層也好像不太注重本業經營發展外業,所以可能獲得一時成功,但是如果不改進管理的話,很難以複製方式擴張,也許像以往的酒樓上市公司一樣,經營應會跟不上,使公司埋下沒落的因子。
80後的財經blogger,以80後的眼光看今日的財經政治。/逢週五刊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045

吾知政財 - 吳仁 港股18式 (2012年08月24日)

1 : GS(14)@2012-08-24 10:47:56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18554&d=1828
吳仁睇CCTVB(511)《回到三國》上了癮,劇中主角絕招港男十八式令人驚嘆。主角為見唸唸不忘的桑柔,竟不顧危險前往山上找時光隧道,結果心臟病發昏迷。之前他還把領悟出的港股18式給了吳仁,即是:
裝假狗——將幾棵樹說成一個森林,掛生果上去影張相扮果園,或者拿著一塊煤,就說自己有大個煤場;
博大霧——估值時,將農地或工業地,當作商住地,將爛地當成礦場,而將來就大幅撥備;
起尾注——幾十合一後,再大折讓供股,獨立進行又得,分開進行又得,得咗,或者以超低價私有化都可以;
執死雞——提出收購後,散戶低於收購價買入或特登拆碎股以額外供股等;
揼波鐘——在有時間值的金融產品上,發行商故意拖延消耗時間值,以壓低回購價格;
揸流攤——審查不盡職,淪為橡皮圖章,說相信別人的專業操守,但出事後就推說取證困難;
放飛機——說好幾時上市,轉頭又不上,說好幾時要推行季度業績,轉頭又無件事;
爆陰毒——先大面積對內地消費品公司的股票沽空,再把其產品送去化驗所,總會中一兩個;
食住上——超額認購時,增加額外發售部分,例如產品價格上升(不是銷量),令營業額增加,就立即加自己人工;
屈尾十——左手向小股東派息,右手問小股東供股回水,結果收不到錢之餘,還要俾股息稅;
蝕頭注——包銷商表面上以低市價批股,實際上可向公司收取高額佣金;
搲爛腳——不斷向市民灌輸跑輸盈富基金(2800)的基金管理費如何物有所值,可以保障某些人的退休生活;
走精面——批發商把大量白衫賣給零售商,下年以存貨積壓為由向零售商回購,後年把白衫印熨畫,再賣俾零售商;
頂硬上——上市集資的原因是缺水的話,即使下限訂價也不得不上;
搲爛面——篤兄弟向官員行賄,說自己才是酒店的合法持有人之類;
側側膊——有人捲入法律問題時,其他人立即說自己獨立非關連,甚麼也不記得;
拋浪頭——管理層在股東大會被人質疑時,反擊說小股東不及自己專業,凡是主席說的都是正確的;
扮死狗——有人爭身家爭輸了,說自己真係好窮,整副身家只剩七億幾,俾不起堂費。
2 : GS(14)@2012-08-24 10:50:10

後來吳仁改左
回到三國做完左,劇情中雲信頭15年好似好黴,後15年先發達,中國有句話叫"莫欺少年窮",那麼中年窮呢?肯德基爺爺始終是少數,戴志偉喝一聲"足球是俺的朋友",球就會莫名其妙的吸過來,但現實中我們不可能喝一聲"錢是俺的朋友"就會有錢吸,比起口技,還是行動更實際,年輕人不一定是錢的朋友,卻是時間的朋友,俗語是"時間就是金錢",術語是"複利",如果你視錢財如糞土,最後就是一寸光陰一寸糞土了
話說雲公子又是用何種手段何中年發福呢,歌神有唱"做老千好搵過皇帝",香港地發大達不是靠炒就係靠千,如果雲公子再配合抽水機,金錢美女手到拿來,但港男十八式又如何利用在魚缸上呢?創作一下劇本:
3 : CHAUCHAU(1254)@2012-08-26 01:14:21

啲文筆似曾相識
4 : greatsoup38(830)@2012-08-26 13:38:52

3樓提及
啲文筆似曾相識


我唔是好知邊個,但是D文筆真是好似邊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212

吾知政財 - 吳仁 地產商的未來 (2012年08月31日)

1 : GS(14)@2012-08-31 10:32:15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19569&d=1833
香港開埠以來,地產商由最早期借錢買地起樓,起好賣出減去成本就是利潤,資金回本期太長,風險太大,隨時一個大浪就沒頂,後來霍英東發明分期付款賣樓花,地產商便跳升至另一層次,起樓資金來自買家,做到貨如輪轉,風險已很輕很輕,但信和置業(083)在99年遇上的災難是上佳例子,可能遇上沒頂之災 (信置當年天價投得小西灣地,導致財政出現困難)。
時至今日,地產商再跳升至更高層次,手持現金及租金之龐大,毋須為融資煩惱,新鴻基地產(016)去年租金收入約80億元,故有說最近連樓花也懶得賣,乾脆待現樓建成才售,除現金充裕,多年來建成數量龐大的單位,單單每月所收管理費已是天文數字,尚未計旗下大大小小商場、地舖、車位諸如此類,真是想想也覺吃驚地產商的勢頭之強勁,前景之明亮,以無得輸來形容絕不為過,但為何股價反而有折讓呢?解釋是前景雖好,增長空間已不大,錢留在自己袋裡總比放在別人手裡穩妥,故出現折讓。
政府早前宣佈推出3,000個青年宿舍,讓年輕人廉價租住約3年,趁機儲蓄置業。單位數量不多,看似影響不大,但據公營機構只會不斷自我膨脹至社會不能負荷才被削減的鐵律,第一期推出已有3,000個,可預期第二期6,000個,第三期9,000個,有多無少。吳仁在選舉論壇聽見某候選人高叫,這政策杯水車薪,3,000個根本不能滿足需求,要求政府增加云云,便知道這只是個開始,往後陸續有來。數年後,成千上萬青年人期滿被迫遷出,吳仁悲觀覺得有積蓄的人不會太多,就算有,以今時今日的人工又能儲多少?天知道到時政黨又高叫甚麼口號,但這堆燙手山芋年年出爐怎樣處理?上佳做法是把他們掃到大西北,更絕是重提珠三角一小時生活圈,把競爭力弱的年輕人推到內地,這結果暗合最近政府密謀的中港融合。讓內地競爭力強的人進來,把香港競爭力弱的人送走。
年輕人為眼前便利,把力量借給政黨,相信政黨為他們謀求更大褔利,誰知正正是這樣,削弱自己的競爭力,導致以上推測成真,不亦悲哉。吳仁不想在這敏感時間說太多政治,只想指香港未來環境似乎無可避免走向倫敦化(即城市中心的樓宇被外來人買光,本地人反而要住偏遠地區,但每天要長途跋涉回市中心活動)。
最後地產商在市中心蓋豪宅,只要法制治安尚存,香港地產仍有無比吸引力,地產商則再昇華至更高層次,可建一些外形浮誇、窮奢極侈的建築物,吸引內地大款不問價購買。以古為鏡,可知興替,以人為鏡,可明得失,倫敦化是前車之鑑,誰敢說不會在香港上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313

吾知政財 - 吳仁 認股權證是甚麼? (2012年09月07日)

1 : GS(14)@2012-09-07 09:45:34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20566&d=1838
認股權證俗稱窩輪,可分認購證(call)及認沽證(put);兩種證均賦予持有人權利,若認購證被持有人行使,可按該認購證內附帶的價格購入相關股份或資產;相反,若認沽證被行使,則可以既定價格沽出相關股份或資產。
認股權證可以是上市公司自己發行,也可以是其他公司(常為投資銀行)發行。
由上市公司自己發行的,通常為認購證,分為上市類(即可於港交所進行買賣交易)及非上市類(即只可於場外交易)。
以Call輪來做例子。假設現在有一些M記優惠券(假設可以輕易在市場上買賣),使用一張,便可以用10蚊(認購價)買M記售21蚊的套餐,請問此券值幾多錢?
我估大約是11蚊左右吧。
但是,如果改變銷售方式,轉為可用21蚊,買M記的特價餐,而有效期為5年,那麼這張券又值幾多錢,你才會願意買呢?
總不會是零吧?如果是零,我會即以0.01元買下,博M記於未來5年內加價幾蚊,那這就是幾百倍的回報。
人同此心,這張券最後可能要用2蚊以上(發行價)才能買下。這多出的部分就叫做溢價。
回到窩輪市場來看的話,注意:溢價不是輪商的錯,過多的溢價才是他們的錯。正如買輪無問題,買超貴的輪才是問題。如果是平價輪(好似上面所說的M記券),發行商唔出價的話,我都唔驚,大不了等到期。
此外,因為此券在M記減價時可以唔用,這也是所謂蝕有限、賺無限的特性。而當價外輪(用22蚊買21蚊的特價餐)就快到期時,這張券的價值會跌得好快;相反,當M記餐價格上升時,優惠券價格就會升得好勁。這些就是窩輪和牛熊證(牛熊證類似不用補倉的期指或孖展)最大的分別。
從上面所說的窩輪基本原理,很多人都會明,但對於計算窩輪的定價模型,對於一般散戶來說,就不太容易理解,也就是說,一般散戶好難分得出,咩叫平咩叫貴,發行商自然將理論值0.01蚊的輪賣作0.1蚊,若不幸買咗,就只能睇住個價慢慢回覆正常,最後就造成只有好好運才能賺錢的情況了。
大部分散戶買窩輪/牛熊證是買來「賭」,而不是買來投資,從賭錢的角度看,賭牛熊證對比賭輪明智,當然不賭可能更明智。但是,不要誤以為認股權證作為一種金融工具,只是一種用來賺散戶錢的賭具咁簡單,吳仁將來會和大家分享上市公司和市場莊家怎樣使用認股權證來作向上炒或向下炒的工具。

80後的財經blogger,以80後的眼光看今日的財經政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426

吾知政財 - 吳仁 上市目的決定潛質 (2012年09月21日)

1 : GS(14)@2012-09-22 12:34:58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22600&d=1849
【am730專欄】之前吳仁寫咗篇《你是哪類型》,講股票要對咀型,先會獲得投資者信任,咁先會大升,成為明星股。但是,好多人後來向我講,話佢根本唔知吳仁講乜嘢,今次吳仁寫得簡單一些,講嚇點樣選擇股票。
首先,提醒嚇大家,要瞭解新股上市的目的是需要錢,還是有其他目的。
先講講需要錢的睇法。如果是需要錢,咁要瞭解是邊個需要錢,是大股東、上市公司、定是一些資本界人士。如果大股東需要錢,但他有財力可以守,股價可以是平靜無波,十年如一日,如果業績還可以的話,派息還會唔錯,可以作為長線投資,直至某一日唔夠錢為止。
但如果大股東無財力守的話,好需要錢,股價短期內會升得好快,甚至是倍翻,如果他需要出貨,報紙會突然出現很多關於這上市公司的訊息,如果見到你隻股有咁的訊號,記得醒水啦。
如果是上市公司需要錢的話,那真是先恭喜你,這間公司真是在發展業務。如果業績真是幾好的話,派息不過都是一般,因為錢都用晒去發展業務。如果發展順利的話,可能是一隻「N倍股」,但如果不幸的話,資金蝕曬,可能變成等著賣盤,這又是另外一個人生交叉點,結果就可好可壞。
如果是投資機構需要錢的話,因為這些投資機構需要定期的表現,並按此收取管理費,就算業績不太好,股價也會慢慢地上升,直至所有投資機構套現退出為止,雖然有例外的情況,但大多數都是市況不就才會發生。所以這部分也是潛在勁賺的股票,如果有錢,真是值得買一些長擺。
但是,如果這些股票不是需要錢的話,而是因為其他目的,如是為自己建立山頭及保護大股東財產的話,可能結果就會唔同。
如果是前者,上市目的只是為了建立山頭,保住權利,屆時業績便不可太耀眼,也不會太差,所以股價會平穩,派息會不錯,回報就是一般而矣,可能是慢慢下跌的風格,對小股東不是好的投資。
不過,如果讓公司擁有上市地位的目的屬於後者的話,股票可能都是由部分和大股東相關人士持有,所以股價會相對穩定,直至大股東有資金需要為止,當時,股價就會升到你唔信,又是一個發達的機會。
睇完呢一篇文章之後,雖然吳仁唔一定會全對,甚至有人瞭解之後,反轉來做都唔定。但吳仁希望大家都會去瞭解一嚇,公司點解要上市,從而得出好少少的投資決定。

80後的財經blogger,以80後的眼光看今日的財經政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56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