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華星光電建6代OLED線 柔性手機屏將不再由韓企獨霸

繼京東方在成都、綿陽開建6代柔性AMOLED面板生產線之後,中國另一面板巨頭華星光電也將在武漢開建6代柔性AMOLED面板生產線,這將打破柔性手機屏由韓國企業獨霸天下的局面。

3月31日晚,TCL集團(000100.SZ)發布公告透露,華星光電與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正式簽署6代LTPS- AMOLED項目合作協議,計劃投資建設一條月產能達到4.5萬張的第6代LTPS-AMOLED柔性顯示面板生產線,將采用面向最高端面板產品的柔性基板、柔性LTPS制程、高效率OLED、柔性觸控及柔性護蓋等先進技術,采用有機蒸鍍的生產工藝,主要產品為3~12英寸高分辨率的中小尺寸柔性可折疊AMOLED顯示面板。

項目擬於2017年6月30日前開工建設,2020年實現量產,總投資約350億元,其中項目公司註冊資本210億元,華星光電出資110億元,武漢市東湖管委會指定的投資主體出資100億元,總投資與項目公司註冊資本的差額將由東湖管委會協調銀行等金融機構向目標公司提供貸款。

由於AMOLED面板具有輕薄可柔性顯示、高對比度以及反應速度快等優異性能,有利於在可折疊智能手機、可穿戴電子設備、車載以及VR/AR等顯示領域的應用。據IHS數據整理,LTPS-LCD和LTPS-AMOLED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滲透率持續提升,2018年將分別達到41%和30%,占據主要市場份額。

蘋果將在今年推出的新款智能手機開始部分采用AMOLED屏幕,國內以OPPO、VIVO和華為為代表的手機廠商也逐步提高AMOLED在其高端智能手機的應用比例。

但目前全球OLED產能基本被韓國面板廠壟斷,三星在智能手機AMOLED屏幕的市場份額達到95%以上,由於OLED技術壁壘高,而且上遊材料和關鍵設備供應比較緊缺,工藝複雜,國內面板企業目前尚未有大規模量產。

早在2014年,華星光電已在武漢投資160億元建設了一條6代LTPS-LCD面板線(t3),並已於2016年底投產,由於AMOLED面板的背板基板主要也是采用LTPS工藝,華星光電t3項目的量產將為其LTPS-AMOLED項目建設提供技術積累。據悉,目前武漢華星光電已完成AMOLED柔性顯示核心管理團隊搭建,並配置了大批具有豐富經驗的核心技術人才,還專門建設了4.5代柔性OLED研發線項目,加快柔性顯示技術和產品開發,武漢華星光電自主研發的柔性OLED試驗產品已產出,正進行產品各項性能改進和提升。

華星光電目前已投產2條8.5代線,並已開工建設全球最高的11代線,在大尺寸顯示面板的市場份額持續提升,其中32英寸面板產品全球第2,55英寸面板產品全球第3。其6代LTPS-LCD線(t3)已實現量產,華星光電t4項目建成後,在中小尺寸產品布局將更加完善,提升其在中小尺寸高端顯示、特別是柔性顯示領域的競爭實力。同時,TCL集團在全球半導體顯示領域的綜合競爭力和盈利能力將不斷增強。

中國另一家面板龍頭企業京東方已於2016年,接連在成都、綿陽投資建設了兩條6代柔性AMOLED面板生產線,其中綿陽6代AMOLED生產線項目計劃總投資465億元,規劃產能為每月4.8萬片玻璃基板,產品主要應用於智能手機、可穿戴設備、車載顯示、AR/VR等領域,預計2019年實現量產。

隨著京東方、華星光電等中國企業的積極跟進,未來兩三年內韓國企業在AMOLED柔性手機面板市場獨霸天下的局面將有望被打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785

提升產能 國內廠商發力柔性顯示

作為下一代的新型顯示技術,AMOLED技術獲得了包括三星、蘋果等智能手機廠商的關註。三星等韓系廠商搶先布局拿下AMOLED市場主要份額,國內廠商也逐漸呈現追趕勢頭。

近年來,國內廠商紛紛加大對AMOLED技術的產業布局。但由於新增產能短期內難以匹配快速增長的需求,國內AMOLED產能暫時未能匹配上目前的市場需求。在量產的成熟度方面,國內廠商與國外廠商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數據顯示,三星顯示2016年AMOLED面板的產能達到了4億片的目標。國內廠商產能能否盡快釋放成為沖擊韓系廠商AMOLED技術在國際上地位的關鍵。為此,國內廠商加速布局AMOLED產線。

國內廠商加速布局

作為下一代新型顯示技術,AMOLED具備高對比度、色彩表現優秀、響應速度超快等多重獨特的技術優勢,適合用於柔性顯示以及VR等應用場景,成為OLED技術的主流發展方向並開始進入大規模產業化應用。

根據IHS等研究機構的預測,2018年,AMOLED技術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占有率將達29.7%。

由於韓國在AMOLED領域布局較早,以三星為首的韓系廠商在AMOLED領域具有先發優勢。目前,全球AMOLED顯示產品的技術和產能主要由三星等韓系廠商壟斷。2016年前三季度,三星在全球中小尺寸OLED顯示面板領域的市場份額達到97%。

近兩年,國內廠商積極進入AMOLED領域。雖然在AMOLED領域處於後發地位,國內廠商也逐漸呈現追趕韓企的勢頭。

2015年-2016年,京東方分別在成都和綿陽布局第6代AMOLED生產線,位於四川成都高新西區生產線預計在2019年實現量產。

而同為國內最早布局AMOLED的公司之一,深天馬經營管理的公司目前布局第4.5代AMOLED中試線、第5.5代AMOLED產線及第6代LTPS AMOLED產線,其中第5.5代產線在2016年實現向移動智能終端品牌大客戶量產出貨,目前正處於產能和良率的提升中,第6代產線預計在今年內投產。同時,深天馬已經搭建完成基於AMOLED 技術的柔性項目開發平臺。

作為AMOLED主流背板驅動技術,成熟掌握LTPS技術能夠更好的為AMOLED提供支撐。在移動智能終端市場,高分辨率、大尺寸、觸控一體化、柔性顯示等差異化需求快速增長,中高端市場加速向以LTPS、AMOLED為代表的先進顯示應用技術切換。根據IDC預測,至2020年,LTPS和AMOLED在高端市場的滲透率將各達50%。

上周,深天馬發布相關公告,擬非公開發行股份購買廈門天馬100%股權和天馬有機發光60%股權,標的資產估值作價約107億元,將進一步完善其在LTPS、AMOLED高端顯示產業鏈的布局。

“本次重組完成後,深天馬將進一步整合包括廈門天馬、天馬有機發光在內的旗下各公司的研發、運營、采購、市場、客戶等資源,包括將天馬有機發光第5.5代AMOLED生產線相關經驗在武漢天馬正在建設的第6代AMOLED生產線上快速複制,未來將包括柔性顯示技術在內的領先技術導入量產時,亦能夠較快實現突破,有利於公司保持並且進一步擴大領先優勢。”深天馬證券管理中心相關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由於韓國在AMOLED領域布局較早,因此盡管國內廠商趕超意願明顯,客觀來講,短期內,包括京東方、深天馬在內的國內顯示面板企業與三星在量產的成熟度等方面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

提升良率

手機可以隨意卷曲、智能硬件隨身攜帶,這或許是AMOLED帶給人們最大的想象空間。智能手機高端市場加速向以LTPS、AMOLED為代表的先進顯示應用技術切換,根據IDC等研究機構的預測,至2020年,柔性將占到整個AMOLED智能手機應用的40%以上,並將不斷提升。

過去,AMOLED技術尚不成熟,低良率、供給有限成為阻礙市場化的技術壁壘。

目前,市場上AMOLED(特別是柔性顯示產品領域)良率尚有較大提升空間,隨著未來AMOLED產能的逐步釋放帶來的成本下降對於進一步拓展市場具有更大幫助。深天馬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國內領先的顯示面板企業已在持續推進研究、開發AMOLED,特別是柔性AMOLED顯示技術的應用。未來,隨著良率進一步提升、產能進一步釋放、成本進一步降低,將為AMOLED大規模應用創造條件。”

此外,要實現柔性顯示市場化,不僅僅需要顯示面板具備柔性顯示功能,還需要其他配件也具備柔性顯示功能。比如在手機顯示方面,不僅僅要求屏幕做成可彎曲、可卷曲、甚至可折疊,還需要手機的集成電路板以及外殼等相關配件也具備可彎曲、可卷曲、甚至可折疊的效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995

中國首條柔性AMOLED生產線在成都高新區點亮投產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5-16/1106421.html

 

5月16日,記者從成都高新區獲悉,隨著第一片柔性AMOLED高分辨率觸控顯示屏於近日在成都高新區成功點亮,中國首條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BOE(京東方)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正式投入生產。京東方跨出的這“一小步”,也標誌著中國顯示屏生產技術向前發展的“一大步”。

BOE(京東方)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總投資465億元人民幣,於2015年5月開工建設,2016年7月主體廠房封頂。該生產線應用全球最先進的蒸鍍工藝,是中國首條采用該工藝的AMOLED生產線,設計產能為每月4.8萬片玻璃基板(玻璃基板尺寸為1850mm×1500mm)。

與傳統技術相比,該生產線采用低溫多晶矽(LTPS)塑膠基板,能讓產品屏幕分辨率更高且反應速度更快、功耗更低。此外還采用柔性封裝技術,實現了顯示屏幕彎曲和折疊,可廣泛應用於智能穿戴、手機、平板電腦、車載顯示等高端手機顯示及新興移動顯示產品。

京東方是物聯網技術、產品與服務提供商,是顯示領域的世界領先企業。2017年一季度,京東方智能手機液晶顯示屏、平板電腦顯示屏、筆記本電腦顯示屏出貨量市場占有率均位列全球第一。

群智咨詢數據顯示,從移動終端面板發展來看,到2020年,柔性AMOLED在整個AMOLED產能中占比可達65%。目前,全球AMOLED顯示產品的技術和產能主要由三星等國外廠商壟斷,隨著BOE(京東方)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的正式投產,這一壟斷局面將被打破。

京東方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點亮投產

占地面積41萬平方米,有7個水立方大;建築面積67萬平方米,相當於2.5個鳥巢;主廠房占地面積10萬平方米,相當於14個標準足球場;最大單體建築41.3萬平方米,業界同類建築最大;鋼結構2萬噸,是3個埃菲爾鐵塔的鋼結構用量……位於成都高新區的BOE(京東方)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項目,堪稱名副其實的世界級“超級工廠”。

記者了解到,上述項目總投資465億元,是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史上最大的一次單筆投資,也是國內第一條6代AMOLED可折疊的柔性顯示屏生產線,產品將被廣泛應用於高端手機及新一代穿戴顯示系統。它所使用的OLED技術是全球新型顯示技術發展方向之一。

作為新型顯示的重要發展方向,AMOLED在高端智能手機及可穿戴設備等智能終端市場的應用前景廣闊。市場調研機構CINNO Research中國市場智能手機月度銷量監測統計分析報告顯示,2016年國內市場中,消費者累計購買的AMOLED類型手機銷量已達9900萬部,較2015年增幅達到144%。 

目前在AMOLED顯示面板領域,韓國公司幾乎壟斷了全球市場。三星擁有一條月產能8000片基板的5.5代線和一條月產能1.5萬片基板的6代線,其市場占有率高達90%以上。此外LG中小尺寸的AMOLED面板主要由其4.5代線貢獻,月產能1.4萬片,占據市場份額的8%左右。

日前,從位於成都高新區的京東方“超級工廠”傳出的項目投產消息,已經引起了全球半導體顯示產業的矚目。BOE(京東方)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項目月產能4.8萬片,主要生產中小尺寸柔性AMOLED顯示屏。項目達產後年投入57.6萬片6代玻璃基板,達產年可出貨9000萬片以上高端柔性顯示屏,實現年產值有望超過300億元。

成都加速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光電顯示產業

湯森路透2016年度創新報告顯示,京東方位列全球半導體領域創新企業第二; 美國專利授權量統計報告中,京東方位列第40位,並以超200%的年增長率在TOP50名列第一;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16年全球國際專利申請情況顯示,京東方以1673件國際專利申請位列全球第八,與中興通訊、華為成為一起躋身TOP10榜單的三家中國企業。

今年恰好是成都與京東方結緣的十周年。2007年9月,京東方第4.5代液晶顯示器件生產線項目正式落戶成都,2009年正式投產。這是中國西部首條實現量產的液晶面板生產線,也是中國大陸首先實現彩色濾光片和液晶面板集成化生產的全自動化生產線。2015年5月,總投資465億元的BOE(京東方)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項目開工建設,於2017年5月11日正式點亮投產。

十年來,以京東方為代表的光電顯示產業項目紛紛落戶成都,極大拉動了成都玻璃基板、液晶材料等上遊原材料產業發展,推動了車載導航系統、個人移動顯示終端等下遊應用產品開拓,使成都成為國家重要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在全國乃至全球的電子信息產業領域占據了重要一席。特別是在光電顯示領域已經形成了涵蓋玻璃基板、顯示模組、顯示屏和應用終端的完整產品鏈,是國家中小尺寸光電顯示重要生產基地,全球50%的筆記本電腦芯片在成都封裝測試,產品數量、質量和科技含量均居全國前列。

光電顯示產業是基礎性的“糧食產業”。國家高度重視以光電顯示產業為重點的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專門設立了規模1000億元的產業發展基金。隨著“一帶一路”倡議、“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的深入實施,國家電子信息產業迎來了又一個“黃金時代”。

四川省制定了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規劃、四川電子信息產業調整和振興行動規劃等重要規劃,提出要以成都為中心打造全球光電顯示產業重要基地。今年,四川省在光電顯示行業總投資將超過1000億元,預計到2019年,全球超過1/4的柔性顯示器件將在四川誕生。

光電顯示產業也是成都重點鎖定支持發展的高新技術產業領域之一。成都提出到2020年,將力爭把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為全市第一個萬億級產業集群。截至目前,僅成都高新區就已經聚集了京東方、深天馬、中光電、富士康、戴爾、聯想、TCL等龍頭企業,形成了從上遊原材料、中遊顯示面板到下遊終端生產的全產業鏈。

“成都具有完整的電子信息產業鏈,具有良好的市場配套和物流配套,而這些都是光電顯示企業考慮布局時的關鍵因素。”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成都的交通與物流優勢突出,不僅可以輻射廣大的中、西部內陸市場,也可以涵蓋歐盟、東盟和南亞國家。成都高新區在相關扶持政策中明確,將從產業鏈重點領域、技術鏈發展方向和價值鏈高端環節,確定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新型元器件為電子核心基礎產業的發展重點,進一步“加粗”“拉長”集成電路產業鏈,著力將成都打造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光電顯示產業基地和國家先進電子制造基地、世界軟件名城。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日前在北京舉行。圍繞“打造萬億級國際創新創業中心”的目標,成都高新區將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倡議,努力把成都高新區打造成全球光電產業重鎮,鞏固成都在全球IT產業格局中的影響力,助力成都加快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每經記者 張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973

中國還有什麽受制於人?芯片、柔性面板、飛機發動機和超精密機床都在列

美國商務部在美東時間 4 月 16 日宣布,將禁止美國公司向中興通訊銷售零部件、商品、軟件和技術7年,直到2025年3月13日。

群智咨詢全球手機產業鏈資深分析師王健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此事涉及範圍非常廣,不止是芯片,還包括軟件和技術。以消費電子產品來說,芯片類,手機的SoC,高通和MTK,但是高通的占比很高,尤其高端領域;電腦的CPU壟斷性最高,intel和AMD都是美國的,處於壟斷地位;面板的IC,新思的份額也很高;柔性OLED面板和量子點技術用的發光材料里面的陶氏化學和UDC的部分,其他供應商很難替代。

總體來說,中國在芯片、面板和半導體的制造設備方面對美國的依賴度比較高。如果未來禁運範圍擴大的話,影響範圍也會隨之擴大,政府和企業都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做好防範。

沒有掌握核心技術,產業被遏制的情況不止中興一例。自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的存儲芯片價格暴漲也讓國內終端廠商苦不堪言。雖然紫光旗下的長江存儲正試圖實現中國存儲芯片的突破,但離真正的規模量產仍需時間。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集成電路市場,占全球份額一半以上,也是全球最大的存儲器市場,但在萬億規模的芯片領域,中國目前主要依賴進口。長江存儲一位員工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存儲器芯片約占芯片市場的三分之一,主要分為易失存儲器和非易失存儲器,前者包括DRAM和SRAM,後者主要包括NAND Flash和 NOR Flash。

DRAM和NAND Flash是存儲器的兩大支柱產業,中國嚴重依賴進口。其中,NAND Flash產品幾乎全部來自國外,主要用在手機、固態硬盤和服務器。NOR Flash主要用於物聯網,技術門檻較低,中國企業基本已經掌握,但應用領域和市場規模不如DRAM和NAND Flash。

目前,長江存儲作為中國首個進入NAND 存儲芯片的企業要在2018年才能實現小規模量產。到2019年其64層128Gb 3D NAND 存儲芯片將會進入規模研發階段。上述長江存儲的員工對記者表示,今年將出的第一代產品技術相對落後,“我們主要為了技術積累,不是一個真正面向市場的量產產品。可能到明年我們第二代產品出來後,會根據市場需求量產。”

為何中國芯片產業發展緩慢?此前,在第六屆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CITE2018)上,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歸結為三大原因:資本不足、人才斷層和機制缺乏。他認為,發展芯片產業必須要有國家戰略推動、政府支持,並進行企業市場化的運作。現在中國憑借市場、資本和人才即企業家精神的三大因素共同發力,有可能把芯片產業發展起來。

趙偉國稱,芯片產業六個環節分別是軟件(EDA工具)、設計、制造、封測、材料、設備。目前,我國芯片設計尚可,但是制造偏弱。而芯片制造的特點是資本密集、人才密集、技術密集和全球競爭。以英特爾、三星、臺積電三巨頭看,每年都要投入上百億美元。

不僅手機等消費電子產品的儲備芯片、柔性AMOLED面板,在飛機發動機等大型裝備領域,中國也同樣受制於人。

作為飛機的“心臟”,每年中國從空客和波音公司引進的商用飛機上,都需要裝載更多數量的發動機,而這些發動機,基本由世界三大發動機供應商GE、羅·羅和普惠供應,即由這三家英美企業壟斷。

民用飛機的發動機研制難度很大,研制時間長,從研制到生產需要15年。而且發達國家大多嚴禁向國外轉讓航空發動機核心技術,甚至在西方國家之間也不例外。

盡管中國的軍用飛機已經配備了國產發動機,但國產客機新舟60、ARJ21卻仍要使用國外的發動機。

曾經參與過多款國產飛機研制的飛機制造專家周濟生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與國外的發動機相比,國產發動機的差距主要在工藝、冶金、設計、制造等多方面,而與軍用發動機相比,民用發動機在安全性、可靠性和經濟性等方面的要求就更高了,加工制造業也更加複雜。

在這背後,中國的很多制造設備依賴進口,尤其是超精密加工機床,而發達國家是不會將尖端技術輕易示人的。像美國哈勃太空望遠鏡,1990年就上天了,用於加工哈勃太空望遠鏡鏡面的超精密機床那時已經制造出來,而這種機床對於加工航空發動機葉面卓卓有余,然而20年後的今天,中國還在苦苦探索。

面板、芯片領域也一樣。雖然中國總體的液晶面板產能將超過韓國,但是液晶面板很多關鍵的生產設備都由美國企業提供。半導體制造也一樣,就算中國擁有相關技術,外國公司不賣生產設備也做不了,即使賣給中國的也是落後好幾代的設備。所以,中國真正需要的是在超精密機械裝備上實現自主研發、創新突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553

養創造力該柔性或剛性管理?

1 : GS(14)@2010-12-27 16:40:10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2058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280

【讀書好×果籽】閱讀柔性政治:從首位華人女總統說起

1 : GS(14)@2016-01-23 19:30:20

台灣政治人一直給我感覺是激情,時刻準備剖心表白愛台心迹,眼淚口號少不了,但上周以689萬票當選首位華人女總統蔡英文,與刻板印象的台灣政治人距離很遠。四年多前敗選宣言,叫支持者不要哭,但台下都熱淚盈眶,而她則一貫的冷靜。用四年時間走完最後一里路,她當選的宣言,雖然聲音沙啞,但同樣出奇冷靜、甚至平淡。人們將她與另一風雲女政治家德國總理默克爾(台譯「梅克爾」)相比,都是學者出身,一個得科爾總理提攜,一個由李登輝栽培,同樣堅毅、冷靜。


美國下任總統大熱是民主黨希拉莉(台譯「希拉蕊」),而去年《時代》雜誌風雲人物則選了默克爾女總理,兩人的中文版傳記一度「打孖上」宣傳促銷,就是《抉擇──希拉蕊回憶錄》和《梅克爾傳》,這兩本人物傳記是去年暢銷書。女性權力精英上位,主導全球政治,跨國企業及世界組織,已不是新鮮事物,大家都在談論互聯網世代的政治,是否更適合「女性思維」的人。女性與女性思維從政是兩回事,八十年代如日中天的英國鐵娘子戴卓爾夫人是女性政治家典範,但她表現出來是一個男性政客模樣,理性、強硬、咄咄逼人、強勢。但女性思維是另一種政治思考及表述形態,細膩、柔性、冷靜相結合,溫柔而堅定。2005年德國大選電視辯論時,強勢角逐連任施羅德取笑默克爾:「德國選民,你們真的要選一個每星期天都要去小鎮教堂做禮拜的女人做總理?」譏諷這個來自東德衣着老土的大媽。但默克爾表現出不一樣的特質,往往在慎思之後就鼓足勇氣一往無前,將利益計算精準但格局太小的男性政客比下去。這位大媽不但打敗施羅德,也在世界金融危機中挺身而出而躍升為全球政治領袖。對歐債危機爛攤子的承擔得到全球讚許,雖然收容敍利亞難民受到抨擊。但她的「善心」,不正是利益掛帥政客所欠缺的嗎?她自傳中透露,十二歲那一年,有一次練習跳水,她在跳板上站了整整四十五分鐘,最後才終於鼓足勇氣起跳。她就是在那最後一刻才有了勇氣。



柔性政治感染力

女性的感性力量,也往往在外交中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南韓總統朴槿惠是另一例,她從政之路其實更起伏跌宕。1974年母親遇刺、1979年父親遇刺,被軍方朋友背叛,她嚐盡人情冷暖,自此淡出政壇,廿年後1998年當選國會議員才捲土重來,之後改革保守的大國家黨,洗脫政客貪腐形象,2013年上台執政。她說自己沒有父母、沒有丈夫、也沒有兒女。年輕時母親遇刺後,便要陪同朴正熙見外賓,扮演第一夫人角色。美國總統卡特訪韓,對當地人權狀況極不滿,全程黑面,朴槿惠由卡特夫人入手,由卡特跑步興趣入手,以手術後病人不宜跑步作解釋,認為韓國戰後要全力拼經濟。卡特夫人將這番解說轉告丈夫,翌日宴會卡特變得寬容全程與朴槿惠交談。柔性手段往往在男性主導的國際外交舞台打開缺口。



切合網絡新世代

有分析認為柔性政治抬頭是與互聯網時代有關,以往在主流媒體塑造的政治舞台是男性化,要滔滔雄辯,咄咄逼人,一邊嗌口號另一邊扣帽子,大發偉論,女政客成功要比男人更男人、強悍,搶sound bite。自近年社交媒體進佔主流,其傳播的訊息變成生活化、日常化,即使是硬邦邦的政治訊息,也要變成感性的故事才能viral。女性比男性在社交媒體訊息傳播方面更如魚得水,一個女「貓奴」比男的更合乎公眾期望。男性有固定的角色期望,或自己加在自己身上的框框,例如凡事認叻,死頂,默克爾則會毫不掩飾自己不知hedge fund是甚麼。相對對岸浮誇喧鬧,人人頭腦發熱「雄起」,連十六歲少女周子瑜也要「完勝」欺凌,促成民進黨大勝。未來四年,以蔡英文的內斂、慎思及韌性,在格食格之下,未必冇得玩。



南韓總統朴槿惠自傳,很多朴正熙時代的細節都跳過了,但從中看到母親對她的影響。

蔡英文登上《時代》雜誌封面,她能否成為亞洲出色女政治家,就看今後四年的改革及如何處理狂躁喧鬧的對岸。



撰文:劉細良編輯:黃仲兒美術:楊永昌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123/1946280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897

孕婦「柔性」剖腹分娩BB探頭出媽媽肚皮

1 : GS(14)@2017-04-28 02:10:53

委內瑞拉一名孕婦,用「柔性」剖腹生產方式誕下嬰兒。中北部城市馬拉凱一間診所的醫生,拍下嬰兒出世一刻。醫生在孕婦腹部切一個細小的開口,胎兒在不經協助下,自行從開口處緩緩鑽出來。一般的「剖腹生產」是以手術的方式切開孕婦腹壁和子宮壁,將胎兒取出。有研究指出,經剖腹生產的小孩,由於沒有經過產道的擠壓與刺激,免疫系統和肺部發育都會受到影響,後天就更容易患呼吸系統疾病。專家表示,在「自然剖腹分娩」過程中,嬰兒出世最多需要4分鐘,而好處不少,既可減低風險,孕婦在分娩過程的參與感也較多。英國《每日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426/2000235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67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