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斯皮格爾:90後的互聯網新貴

http://www.yicai.com/news/2013/06/2815637.html
22歲和24歲、斯坦福大學校友、一個輟學一個畢業,伊萬·斯皮格爾(Evan Spiegel)和博比·墨菲(Bobby Murphy)用驚人的速度把一款產品設計課上的作業——Snapchat,從老爸的客廳搬到了投資人的面前,他們用了僅僅兩年時間。

今年6月23日,聊天應用Snapchat宣佈完成B輪融資,募集資金6000萬元,估值達到8億美元,本輪投資由知名風險投資機構IVP(International Ventures Partners)領投,Benchmark Capital和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等現有投資方跟投。而在此之前,Snapchat已經積累了總共4輪投資,總融資額超過1億美元。

 

只需要曾經擁有

「所有人都說,『這是個可怕的創意』。」作為Snapchat聯合創始人兼CEO,斯皮格爾在接受美國《福布斯》雜誌採訪時回憶道,2011年4月,當他在課堂上介紹自己的創意作業時,「他們說,沒人會用它,即使有人用,也是用來發送色情照片。」

2011年9月,斯皮格爾和校友墨菲推出了第一版Snapchat,一款可以讓用戶發送並瀏覽後自動刪除其照片、視頻、文本的交流工具。

Facebook的誕生曾經讓社交網絡升級到了「云端」概念,然而,這一切卻讓斯皮格爾感到一絲不對勁。

「我不知道你們的情況,但我的朋友變得非常怪異。」斯皮格爾補充道,屏幕上多的是一幅幅被描繪成「羨慕我吧」的場景——落日和假期,有趣到無法想像的聚會和美味可口的食物。人人都忙著為自己塑造完美的網絡形象,率性被慢慢拋棄。

「人們背負著這種管理數字版自我的沉重負擔,」斯皮格爾說道,「這使社交失去了所有的樂趣。」

於是,不留痕跡的Snapchat努力把那種「撒潑」的樂趣帶回數字世界。Snapchat並不是要和Instagram搶市場,實際上,私密、短暫、即時,是斯皮格爾設計它的初衷,也是最核心的競爭力之一。

在接受美國科技網站TechCrunch採訪時,斯皮格爾透露了他們最新的數據:截至今年6月,用戶們已經通過 iOS 客戶端發送了 10 億照片,每天用戶發送的照片量達到 2000 萬張,目前在 App Store 美國免費榜上排第 19,在圖片攝影類中僅次於 Youtube 和 Instagram 排第三。很快,他們還將推出Android客戶端,向更廣泛的用戶群體進軍。

這是一款用戶群集中在12到24歲的產品,這是年輕人設計給年輕人的小玩意兒,但同時,這也確實是一款令父母們頭疼的產品。假設13歲的孩子們發送的每張照片都會自動消失,那麼如何監督他們的數字生活習慣成了大人們不得不面臨的問題。

斯皮格爾表示,雖然照片會消失,但用戶的聯繫記錄不會。以此來看,這和只能查看電話記錄卻聽不到電話內容來說,沒什麼不同。

父母們的擔心沒能影響到Snapchat的受歡迎程度。在獲得新一輪融資後,斯皮格爾同時宣佈即將推出商業化的第一步,為體驗付費的應用內購買。但不論如何改版,Snapchat開發團隊表示,「從未考慮過」要讓用戶付費保存快照。

年輕人的互聯網戰爭

年輕,比扎克伯格更年輕!

如果說,華爾街曾經對年輕創業者不屑一顧,那麼現在他們開始一個勁兒地尋找這些年輕的面孔。

打開斯皮格爾在linkedin上的主頁,畢業即創業的經歷讓他的履歷看上起簡單到略顯直白。即便是比他大兩歲的聯合創始人墨菲,簡歷上也並沒有更「驚喜」的地方。和幾乎所有互聯網催生出來的美國年輕富翁們一樣,「技術天才」、「輟學創業」、「幾歲時便開始編程賣錢」,這些被「用爛」了的標籤卻依然適用於層出不窮的「新人」身上。

牽頭參與Snapchat此輪融資的IVP合夥人丹尼斯·菲爾普斯(Dennis Phelps)在他近期的一篇題為「IVP投資Snapchat的十個原因」的博客文章中寫道,「青春沒有被年輕浪費」(Youth is Not Wasted on the Young)。在他看來,斯皮格爾和墨菲是新一代科技企業家的代表,「這是從小伴隨著智能機長大,甚至不怎麼瞭解那些存在於電腦屏幕上的網頁的一代。」在他看來,這樣的團隊有可能成就「一個最成功的消費應用」。

「老大哥」Facebook曾經以為它能幹掉Snapchat,於是它去試了。

據美國商業週刊雜誌(Businessweek)報導,去年12月初,Facebook拋出了它的「Snapchat」——Poke,顯然後者是模仿之作,而它的拷貝過程,僅用了12天,扎克伯格親自參與撰寫了代碼。更有猜測說Facebook曾嘗試收購Snapchat,如今看來,這種情況絕沒有可能存在。

在Poke發佈的那天,斯皮格爾發表聲明說道,「歡迎,Facebook,認真的說!」

同樣輟學、同為二十幾歲的年紀,顯然「誰被誰收購」都不是件令人太愉快的事情。而在互聯網的對陣中,誰贏誰輸又都是件令人難以捉摸的事情。

自從Facebook發佈了Poke之後,數據表明,Twitter上每天提到Snapchat的次數從27360次飆升到了15.39萬次。Facebook的山寨只是提升了公眾對原版Snapchat的更高關注度。

互聯網的戰爭早就在年輕人之間打響,至於誰能笑到最後,這都還很難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0401

一張床墊創業 大學生變短租新貴

2013-11-11  TCW
 
 

 

每晚,全球一百九十二個國家、三萬個城市中,有四萬人租下房間過夜,但他們租下的房間不是旅館提供的。透過位於美國舊金山的Airbnb網站,他們找到願意暫時出租房間的人,雙方約定時間,議價完畢即成交。

這是近來歐、美風行的「共享經濟」──將手上暫時用不到的資源,租給有需要的人。《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估計,此市場規模有二百六十億美元。

出借房車,無業男月入九萬

據《富比世》(Forbes)報導,六十三歲失業的拉森(Frederic Larson),透過這網站,每月有十二天以每晚一百美元出租房子,他可淨獲九十七美元。他還有一輛車,透過汽車共享服務網站Lyft,每週有四晚將其租出去當計程車,每次可再收一百美元。透過出租各種閒置資產,他每月收入增加三千美元(約合新台幣九萬元)。

Airbnb是「共享經濟」中最著名例子,創辦人是兩個大學生,他們發現有些人來舊金山開會,不想花大錢住飯店,於是提供充氣床與地板床給這些人。這概念隨即被仿效,過去四年出現一百家類似公司做這種業務。

如今人們手上任何東西,都可和別人共享。停車格暫時用不到,透過Parking Panda,可在用不到的時段將其租出去;如果有個房間適合狗兒活動,可透過DogVacay讓別人寄放狗;露營帳棚很久沒用,可在Rentoid以十美元暫時租給別人;電鑽也可透過SnapGoods,以十美元代價租給臨時要鑽牆的人。上班時沒空騎家裡的自行車,讓Liquid以每天二十美元代價租給來城裡的觀光客。想體驗母雞下蛋,又不想負擔日後飼養之責,花三百五十美元向「母雞出租」(Rent the Chicken)租下母雞,待其下蛋後再還回去。

不過共享經濟也衝擊到一些傳統業務,如旅館生意就受影響。然而另一角度看,共享經濟也擴大了市場。據《富比世》統計,使用Airbnb來舊金山的遊客平均花一千一百美元,而住飯店的旅客平均只花八百四十美元,這是因為住宿更便宜,旅客停留舊金山時間變長。Airbnb的顧客中有一四%認為,若沒有它,根本不會來舊金山。

不過共享經濟最大障礙,還是來自政府管制。《經濟學人》指出,在計程車公會遊說下,美國有些城市也禁止共享經濟的臨時租車服務。然而,共享經濟使人們花極小代價就能滿足彼此需求,這種互利交易,是不會因為管制就消失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717

《達人教戰二》短線高手 黃冠凱 掌握多空訊號逮黑馬 28歲晉陞千萬新貴

2014-02-24  TWM  
 

 

一開始資金有限的黃冠凱,深入鑽研技術分析,及不斷地短線操作、適度融資,在短短六年間就累積了千萬元的財富,他的研究精神和方法適合資金有限的積極型投資人參考。

撰文‧林心怡

今年才二十八歲的黃冠凱,年紀輕輕就靠自己的實力,在新北市擁有市值逾千萬元的房子。從大學三年級就開始投資股票、勤練技術分析的他,雖然曾經賠光積蓄,但強烈的學習動機,卻成為他自我激勵的動力,從五十萬元資金滾出二十倍財富。

曾經創下「最年輕」合格分析師紀錄的他,為了證明自己操作台股的績效亮眼,還主動秀出二○一三年第三季贏得《經濟日報》公開舉辦台股擂台賽戰績,超越大盤獲利三八.八%,雖然名列亞軍,績效僅與冠軍相差○.五%。

的確,擅長短線操作的黃冠凱,在一三年第四季操作過的江申、歐買尬等個股,都曾以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獲利二至四成。他笑著說,短線操作他以「隔日沖」、「隔週沖」為主,持股最多不超過三個月,同時嚴設停損的操作模式,是他加速累積財富的關鍵。

只是,究竟是什麼樣的家庭背景,讓當年還是大三的黃冠凱,動了想要投資股票的念頭?「其實,我家開補習班,兒時生活無虞,所以我高中時代很愛玩,夢想是只想開一家水族館,養養魚,過著愜意的生活;但後來大伯股票投資失利負債,家裡連帶背負七、八百萬元的債務,才激起我強烈的賺錢鬥志。」對照自己高中時期愛玩的性格,當看到昔日同窗都上了國立大學,考上銘傳經濟系的黃冠凱這才對人生有了新的企圖心。心念一轉,他開始勤讀報章雜誌的財經版面,也相當關注財經電視台的股市議題。○六年,正值台股大盤指數從六千點展開多頭點火,一路漲到○七年的九八五九點,這期間常看解盤節目的黃冠凱,就很嚮往到投顧公司應徵工讀,「當時我心想,就算不支薪都沒關係,我只想在第一線吸取股市的實戰經驗,趕快學到從股市投資賺錢的本領。」

到投顧公司打工

吸取第一線實戰經驗

○七年七月,黃冠凱毛遂自薦到品豐投顧公司工作,「面試我的主管很訝異,但在我積極誠意請託下,同意我到公司上班;當然啦,那時股市行情不錯,也覺得多請一個人無傷大雅。」進入品豐投顧後,黃冠凱做事勤快,也經常向分析師請益,同年九月成為正式員工後,也正式登入投信投顧公會,一路從總經理特助、分析師特助,當上業務部主管,並在大四那年考上證券分析師執照,一度成為「最年輕」的分析師,也陸續拿到企業財務經營分析師等十一張相關的金融證照,並擔任研究部主任等職務。

不過在投資台股的路上,黃冠凱並非一帆風順。才在台股初試啼聲,就遇到過度融資又不懂得斷然停損,大三那年,只能眼看自己辛苦省吃儉用的五十萬元資金,在台股瞬間蒸發,「當時我告訴自己,一定要把錢賺回來,我不想讓家人認為我是一個炒股失利的敗家子。」

專注多空轉折訊號

賺取短週期「甜蜜點」

後來勤練技術分析,希望可以捲土重來的黃冠凱,在補習班準備分析師執照考試時,結識了之後亦師亦友的台股資深分析師、現任環宇投資投資長的林新象,「當時他覺得我還滿積極的,就很熱心地教我技術分析的開盤八法、六大頭部與底部訊號等,而我也會在台股的實戰經驗中,定期與他討論、請益,並且從每次的實戰經驗,再萃取適合自己的賺錢心法。」「在我教過的學生當中,冠凱算是少數很有天分、很有盤感與膽識的學生,他的投資勝率真的滿高的。」對於這位得意門生,林新象讚不絕口。「後來我發現,台股賺錢的贏家,要不就是在股價谷底時買進,賺大波段獲利的中長線投資,不然就是賺取短週期『甜蜜點』,也就是專注於多空轉折訊號出現後的佈局;而我的操作策略則是偏重於後者,而且都是鎖定市場趨勢向上、股本小於二十億元的中小型股,作為投資標的。」黃冠凱將這種短線投資技巧,歸納出一些買賣訊號。比方說,當價量齊揚突破平台整理第一根紅棒時買進;當股價在高檔K線出現「陰包陽」、高檔出現「連三黑」與「烏雲蔽日」形態為賣訊等。他去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在五十元附近買進、二周就賣出獲利四成的江申,就是典型的例子。

至於必須持有較久的「翻倍股」標的,他則以周線與周KD的方式操作,像是他一三年十月底在五十元附近買進的上緯,股價就頗為強勢,截至一四年二月十八日,上緯的股價來到七十四.二元,漲幅逾三成。

黃冠凱說,他的短線操作模式很適合資金有限、不方便看盤的上班族,他以過來人的經驗提醒,只要勤於研究趨勢成長股的線圖,搭配嚴設停損停利點,一旦技術線形跌破,嚴格執行賣出,即使是資金有限的年輕人,也能為自己賺到一桶金。

飆股買賣點2訊號

邏輯1 從周線、威廉指標找買點觀察周線圖,當威廉指標首次出現3係數為0(0、0、0)後,出現首次K線呈現平台攻擊第一根突破時買入(惟此攻擊轉折紅K量能必須至少大於21周均量),將出現物極必反的乖離現象,此為翻倍強烈買進訊號。

邏輯2 KD高檔死亡交叉找賣點當KD首次出現80以上死亡交叉,顯示過熱,可視為賣出訊號。

案例:上緯

黃冠凱2013年10月底在50元附近買進的上緯,利用翻倍股投資邏輯分析,截至2014年2月18日,股價來到74.20元,漲幅逾3成。

買點:威廉指標出現3係數為0,首次K線呈現平台攻擊第一根突破時買入

短線飆股操作5訊號

買進訊號

買訊1 價量齊揚且突破平台攻擊第一根平台區可視為醞釀區,出現向上突破平台的第一根攻擊K線,意味特定買盤介入,多方加溫力道增強。

買訊2 指標背離且突破平台攻擊第一根當股價一波比一波低,而處於低檔的指標卻沒有跌破前波低點,則表示股價為虛跌,趨勢將反轉補漲;這種「底背離」就是一個比較明顯的採取行動信號。

買訊3 時間轉折且突破平台攻擊第一根從高檔起跌日算起,配合費波南西數列(3,5,8,13,21,34,55)的天數作為轉折參考,買入爆量反轉之K棒。

賣出訊號

賣訊1 陰包陽

高檔出現最長黑,其最高價與最低價之價區包覆過前日紅K之高低點,形成「一黑吃一(多)紅」。

賣訊2 高檔連3黑K,烏雲蔽日形態一波漲勢的末端出現連續3根黑K棒,顯示賣盤已連續湧現,波段漲勢終結。

黃冠凱

出生:1986年

現職:桓證投顧投業部經理

經歷:品豐投顧業務

部主管

學歷:銘傳大學經濟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952

入行門檻低 晉升速度快 觀光潮大爆發 八千職缺造就服務新貴

2014-09-01  TWM  
 

 

根據統計,未來四年內將有三五六家旅館即將開張,以此來算,有可能將創造出三百多位總經理和一千多名總監職缺,而除了飯店業,舉凡餐飲、休閒、文創、零售等服務業也進入黃金時期……。從基層快速晉升至高階主管已不是難事,你,準備好了嗎?

撰文‧李建興

「二十五歲當經理、三十歲升總監、四十歲坐上總經理大位!」在這個產業外流、工作難尋的時代,對許多人來說,這像是天方夜譚。但夢想真的如此遙不可及嗎?以下數據應該會讓你對未來有不一樣的想像。

根據交通部觀光局統計,隨著來台觀光人次大幅增加,預估明年就會衝破一千萬人次大關,這使得國內的觀光休閒產值急速擴大,從二○○五年的三五一一億元,到去年為止膨脹了八二%,達六三八九億元,而隨著市場大餅越來越大,從○八年起至一八年陸續新修建的飯店旅館就有九五八家,等於每四天就有一家新旅館出現。

趨勢1 :未來發展性高需求大增 四年新增三五六家飯店「可別輕忽了這樣的數據!如果以每家飯店平均都需要一位總經理、三位總監、五位經理來算,未來幾年,就等於創造出九五八位總經理、二八七四位總監以及四七九○位經理!」一提到觀光旅館業的大未來,八○後、三十一歲時就坐上台中商旅執行副總大位的蔡政豪眼睛充滿著光彩,他進一步分析,「姑且只算未來要開張的新旅館,其中就包括四十七家大型飯店以及三○九家商旅,這意味著未來還有三百五十六個總經理大位等著你去坐,更保守一點來算,就算每三家飯店才需要一位總經理,未來也有超過一百多個總經理職缺,你說機會多不多?」翻開蔡政豪的履歷,從十九歲端盤子的見習生做起,爾後進入了台北老爺酒店,晉升為夜間代理經理,過了幾年,又轉任環亞假日飯店(現為王朝酒店)的業務經理,○八年被台中商旅延攬,一路從行銷業務經理扶搖直上,在三十一歲那一年就晉升為副總經理,三年後更出來自行創業,成為人人敬重的董事長。

許多人看到蔡政豪的經歷,都不禁懷疑,他要不是家大業大的富二代,就是擁有令人羨煞的學歷,事實上,蔡政豪從小就跟著爸媽四處辦外燴,成績中等的他,也只有五專畢業。他一心想賺錢,十八歲時進入台北晶華酒店打工,開啟了他的「飯店人生」,至今更當上飯店、餐廳負責人。

趨勢2 :人才供不應求培育期壓縮 經理級以上職位都缺人儘管飯店版圖不斷擴充,卻凸顯了「硬體好建,人才難尋」的窘境。今年初觀光局和全台飯店業者舉辦了﹁頂尖經理人培育圓桌論壇」,針對未來的「總經理荒」開會研議,老爺酒店集團執行長沈方正就指出,過去培養一名飯店總經理,可能要花二十年時間歷練飯店各方面的學問;但現代的飯店業已沒有這麼多時間培養人才,可能十到十五年就要養成一名總經理。

對此,雲朗觀光集團總經理盛治仁更直白地說:「目前整個觀光產業都缺人,飯店業經理級以上人才都不夠!」「只能說,觀光業的大時代來了!」入行二十五年,從飯店小搬運工一路當上頂級飯店總經理的李寰宇,見證了飯店業大鳴大放的黃金年代,他甚至不諱言地說:「觀光業恐怕是目前台灣百業中,最有可能讓基層勞工快速翻身的行業。」更令人振奮的是,在觀光旅遊業的領頭之下,台灣服務業也都出現了前所未見的「機會潮」!以主計總處最新統計資料顯示,去年台灣整體服務業的產值已占GDP的六九.一四%,平均就業人數高達六四五.八萬人,占總就業人口的五八.八八%,也就是說,平均每兩個台灣人就有一個以上從事服務相關行業。

趨勢3 :錢景成長最快有心好好做 加薪幅度是別人的兩倍服務業的榮景不僅來自就業機會,「錢」景亦是令人趨之若鶩的誘因。人力銀行調查指出,截至去年為止,台灣百業薪資以「休閒服務業」成長最快,十年來達二八.四三%,其中「住宿及餐飲」的平均薪資成長了二○.八六%,為各行各業整體平均值九.○九%的兩倍,「這代表著,如果有心從事餐旅業相關行業,而且穩穩做好,你加薪的幅度是一般人的兩倍。」李寰宇說。

然而除了本薪成長超越其他行業,最吸引人的是bonus(分紅)。依人力銀行的數據來看,從○四至一三年這十年間,「休閒服務業」的非經常性薪資大幅成長一.○六倍,其中「住宿及餐飲」類為七五.○六%,顯示近年服務業大幅發放獎金的實況,已經創造一批批的「服務新貴」!

以王品集團來說,董事長戴勝益就祭出「立刻獎勵分紅入股制度」,造就了令人稱羨的薪資待遇,成為新鮮人最嚮往的企業。此外,該集團去年又推出了新福利,開放店長等中階以上幹部「持股信託」,每個月最高可以提撥三%薪資認股,以月薪五萬元為例,每個月可提撥一五○○元,公司相對提撥十倍補助,如此一來,該員工等於一個月就有一六五○○元的金額撥進信託專戶,如果以現在王品每股三五○元計算,等於不到兩年就可以拿到一張股票。

王品副董事長王國雄表示,員工若五年內離職,只能領走原本自行提撥的薪資,若服務五到十年離職,還可領公司提撥金額的一半,滿十年後離職才能將專戶中的金額全數兌成股票領走,「就長遠來看,幾乎只用一折買公司股票。」趨勢4 :金飯碗人人搶近八成上班族 想當全職服務業人員根據人力銀行調查,目前有七成八的上班族表示願意成為全職的服務業人員,相較於兩年前,高出了十三個百分點。而進一步詢問,吸引上班族加入服務業的主因,又以看好發展前景的人占最多,達四八.四%;其次為工作機會多,占四四.一五%。值得注意的是,亦有三三.五一%的人是想先進服務業練功,以便將來自行創業。至於次行業又以餐飲服務業最受青睞,有三四.○四%的人想加入,其次為旅遊觀光和百貨零售,分別為二○.二一%和一八.六二%。

這樣的趨勢更直接反映在大學校園。在少子化的今天,餐旅科系不僅沒有招生困難的問題,報考人數反而逆勢成長。根據四技二專統測報名人數統計,今年度報考統測的學生,有一八%要考餐旅類科系。

總之,服務業已經成了人人想搶的「金飯碗」,不過,晶華麗晶酒店集團董事長潘思亮卻提醒,隨著服務業據點急速膨脹,反而是市場見勝負的時候,「當水位降低的時候,誰沒有穿衣服才會知道。」他以飯店業為例,市場越來越飽和,競爭越來越激烈,台灣的客人在成長,品味越來越高,其偏好選擇也會更加明顯,飯店業將秉持自身的軟實力一分高下。

潘思亮呼籲,在質的演變提升過程中,服務品質相對也要提升,其關鍵就在於經營管理人才,因此政府應利用產官學合作,積極培養人才,才是當務之急。

未來4年新增356家飯店,總經理找嘸人!—— 台灣近年來飯店旅館投資狀況類型 2008~2013年 2014~2018年

家數 房間數

(間) 投資金額

(億元) 家數 房間數

(間) 投資金額

(億元)

一般商旅 576 32611 916.4 309 16057 701.6 大型飯店 26 5839 323.5 47 10040 913.3 合計 602 38450 1239.9 356 26097 1614.9

資料來源:觀光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035

Facebook的第二位華人工程師王淮:給阿里新貴的一些建議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921/145928.html

i黑馬:王淮,線性資本創始合夥人,Facebook的第二位華人工程師。在阿里上市後,其特撰此文以自己上市公司員工的經歷對阿里的朋友們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這幾天被阿里的同誌們的喜事刷屏,讓我想起來當年Facebook上市的場景。都是一個眾望所歸的IPO,但Facebook弄砸了,阿里很成功!
 
Congrats!
 
當然,恭喜的話肯定聽多了,就不多說;說說突然看到股票賬戶上這麽大的balance而因此帶來的一些經驗和教訓吧,尤其是對原來對資產沒有太多想法的工程師們有所幫助。
 
最大的建議就是要冷靜,一定要調整好心態,要習慣從碼農到馬龍的變化。其實,我知道各位早就知道上市後的自己股票可能的價值區間,所以資產總額的數字其實不是意外。但是,最大的不同是,paper money開始長得越來越像real money。以前更多的是臆想中的數字,現在至少在一個公開營業的brokerage賬戶上能看到的實實在在的金額數字了。你明白,在6個月的鎖定期之後,你就可以隨意的動用這筆錢,去買豆腐花,可以喝一碗倒一碗。
 
但是,打住,冷靜。請習慣有錢後的心態。我相信阿里的股票會相對穩定的增長,不至於出現像Facebook當年因為缺乏一個可信的商業模式這個挑戰帶來的過山車式的價格波動。在做任何的投資或者消費之前好好的想想,多征求一些過來人的建議。
 
好,過來人的一些建議。
 
關於Spend the mone
 
 區分needs & want
 
哪些東西是必須的,哪些東西是想要的。還是要弄清楚。根據我這兩年的經驗,沒那麽必須的東西多了反而帶來了很多精神上的負擔。not worth it. 當然,對於自己很想要的愛好以前因為經濟原因不能去做現在可以了的事情,不要管我,放手去愛吧。比如,以前買電子產品還得多想想,現在你們可以閉著眼睛下單了。但記得,不用的新東西要記得捐給我幫你減輕負擔。
 
區分for experience or for material
 
以前年輕的時候覺得自己想要擁有這個東西,那個東西;去過這個地方,來過這個地方;逐漸的明白到,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體驗,是經歷留在你心里面的那種化學反應;這些是等你白發蒼蒼的時候躺在床上能夠給你的兒孫吹牛的重要素材 - “想當年爺爺比你大一點,比你還帥一點的時候,曾經。。。”
 
Optimize for the experience not the materials.

稅在你賣出每筆股票之後,都有一個稅的問題。一定要預留好這部分的錢。
 
旅遊
 
在這麽多可消費的項目中,我感覺(對男性而言)最沒價值的就是奢侈品。最有收獲的兩樣,一樣是旅遊,一樣是和請牛人吃飯喝茶聊聊天(下面講)。
 
旅遊,通俗的講,從一個自己呆膩的地方來到另外別人呆膩的地方;用自己講膩味的故事交換別人見膩味的故事。這就是美好生活。這就是體驗生活。

請牛人吃飯喝茶聊天
 
2011年底我從Facebook離開後就在矽谷和西雅圖瘋狂了見了很多人——老同事,投資人,創業者……學習了很多。回國後更是交了很多朋友。基本上只要是創業者或者牛人,都是我買單(大佬除外,一定要給大佬面子讓他們請客)。為此我還在杭州的運河邊開了一家講究情調的T咖啡(當然,我本身就是一個咖啡控)。和牛人的這些聊天是我收獲非常大的經歷,畢竟一個人自己的經歷有限。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一種方式就是多和他們聊聊天。
 
移民
 
這麽幾個選擇,美國——不要選,不要問我問什麽;加拿大——做好放松幾年做移民監的準備;澳洲新西蘭——政治上會比較中立,地域上比較孤立,適合對世界大戰有恐懼的新貴;香港——稅法好,也適合國人,就是地方太擠了,同時天朝的余威陣陣,你懂的;新加坡——地方小,稅法倒也好,只是因為地緣和經濟的原因他估計會配合中美兩國做很多事情,對科技新貴沒啥挑戰,但義務兵役對於有小朋友的同學要多想想。
 
不要借錢
 
任何時候不要借錢給別人。如果借,做好收不回來的準備;不然不如當做投資給別人。有句話說的很好,不要借給好朋友錢,你不僅會失去錢,還會失去一個好朋友。當然,對於公司的可轉債的投資是另外一回事。
 
想不借錢的一個很重要的一點是 - hold住不要明確的告訴別人你的資產總數。除非業務需要。你永遠可以用最近周轉困難這個很恰當的理由來回應。老實說,我也是經常周轉困難,哪個****會放那麽多的現金可以隨時動用。
 
關於Grow your money

 Diversify——定要分散你的資產
 
把所有的雞蛋放在BABA上一定不是一個好主意. 當然,BABA繼續大漲是好事;但這只是多種可能出現的結果中的一種;資產管理的一個核心思想就是manage your downside;而manage downside的一個要點就是diversification。尤其是可以對沖的那些資產,至少不要讓你所有的財產的correlation太大。
 
一個diversification就是買房
 
我是相信Real Estate。我的一個夢想就是在全球各大城市中都有一個有風景的高層公寓。可自住,可出租。但是不要參與到買房投機中。房地產既可以對沖高科技這種高屋建瓴的資產,有可以有很強的實際用途。
 
 找兩個靠譜的私人銀行(PB)
 
一定要至少找兩家。你要做好隨時可以更換的準備,而且只把你想要相對穩定增長的那部分資產放到PB。基本上最出名的幾家我都接觸過,自己用過4家,fire過兩家,至今沒有settle……但教訓不少:
 
1)不要找美國的私人銀行
 
2)瑞士的私人銀行最保險,但很貴;能參與的亞洲項目不太多
 
3)一定要一上來弄一個用股票做抵押的loan;讓你真正急需用到大錢的時候可以迅速借錢
 
4)所有的費用都是可以談的
 
5)對於私人銀行推薦的產品要三思而後行,很多是為了賺你的費用
 
6)私人銀行和你對接的那個個人非常重要;他/她用心與否和在公司的影響力可能決定你想要的能不能拿到
 
做好Estate Planning
 
兩個事情可以考慮的。如果你的資產到一定,trust可以更好的保護你。但trust相對費用高,架構複雜,$10M以下最好不要考慮。另外就是購買life insurance product(最好在香港買)。給家人一個保障,出事了還能享受免稅。

投資問題
 
最好的投資其實還是你自己。阿里的新貴普遍年齡都不大,還有很多年可以拼命。你們最大的幸福在於 - 為何拼命,如何拼命這兩個問題終於可以自己替自己回答。你不需要看人的臉色,可以做自己關心自己開心的事情。Don’t waste the god-given fortune.
 
除了投資自己,可以考慮一些可以對你產生戰略意義的投資布局。比如,作為技術大牛,你可以考慮天使投資一些你的經驗可以幫得到的初創公司。你也可以參與一些理念吻合的早期基金,最近起來的很多。(disclaimer:線性剛完成$50M的一輪募資,1-2年內就不用考慮我們了 ;P 阿里的某位創始人也是我們的出資人)如果你是某件事情的狂熱愛好者,也可以參與這一類的投資,但一定要控制量 - 因為這個時候驅動你投資的是愛好而非專業 - 比如我的咖啡館投資。
 
對於投資,我最大的建議是:只投你丟的起的錢,投完當做錢沒了;這一類超高風險投資不要超過你所有資產的20%。
 
財富管理互助俱樂部
 
Facebook有一個早期員工Club,自嘲為”Nouveau Riche 250“,意思是暴發戶前250人——這群人都很2。大家經常無邊無際無心無肺的討論如何面對財富管理中的各種問題 - 大家共同的背景共同的信任,讓每一個人在面對新的財富問題時通過經驗教訓的分享來分攤降低學習成本。這群人討論過在墨西哥資助神廟重建的問題。。。強烈建議阿里的同學有這樣的組織。
 
最後,多花點時間讀點書,思考一下下一步做什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610

金融新貴安邦保險籌劃IPO 融資20億美元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604

shgy

彭博援引知情人士報道稱,中國安邦保險集團計劃進行首次公開募股(IPO)​,籌資規模可能在20億美元左右。此前安邦因收購曼哈頓地標性建築——華爾道夫酒店(Waldorf Astoria hotel)而被全球投資者熟知

知情人士稱,這家總部設在北京的公司計劃最早2015年啟動IPO,香港是其青睞的上市目的地。知情人士還稱該計劃處於初級階段,存在各種變數。因這些信息尚未公開,該人士要求匿名。

安邦保險成立於2004年,當時註冊資本僅5億元,提供保險和資產管理服務,經過10年飛速發展目前總資產規模已達7000億元人民幣。該公司在中國各地擁有3000多個網點、2000多萬客戶。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公司信息數據顯示,安邦保險的股東包括國有企業上汽集團。

若安邦能夠在香港上市,其20億美元的募資規模將成為港股史上第二大保險公司IPO,此前最大的是2012年11月國人民保險公司36億美元IPO,第二大是2011年12月新華人壽保險19億美元的IPO。

在去年12月以一起價值136億元的招商銀行股權交易案惹人關註之後,安邦集團在今年十月又以19.5億美元從希爾頓集團手里買下紐約地標性建築——華爾道夫酒店(Waldorf Astoria hotel),其收購價格也是美國酒店業史上最高成交紀錄。據計算,該酒店每間客房成交單價高達130萬美元。這一交易吸引了全球市場的關註。

不過對於屢屢做出驚人舉動的保險界的黑馬——安邦集團來說,世人對其印象除了“土豪”之外,就是“神秘”。在安邦集團的官網上,也無法找到其管理層的任何信息。北京市朝陽區建國門外大街6號,便是安邦集團的總部所在地,相比於不遠處的國貿中心,這兩座並不算太高的建築顯得很低調,甚至連大樓的顏色都是灰黑色。但其在資本市場中多次大手筆的動作,讓外界逐漸看到一個金融新貴隱約的帝國版圖正在形成。

附安邦集團揭秘:

金融新貴的帝國版圖

2013年12月9日,11.33億股的招商銀行股份,以每股12.07元的價格達成交易,成交金額高達136.78億元,創造了A股大宗交易的新紀錄。

這次交易的操盤方即為安邦集團。據招商銀行公告,安邦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通過安邦財產保險傳統產品賬戶增持了11.33億股招行股票,累計持有12.6億股招商銀行股票,持股比例超過5%。最新數據顯示,安邦財險為招商一行第三大股東。

這也不是安邦第一次出手銀行業。從2011年以來,安邦集團低調地增持民生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以及成都農商銀行。

根據中國工商銀行和民生銀行的財報數據,截至2014年6月30日,安邦集團持有中國工商銀行5.4億股、民生銀行9.1億股,在兩家銀行的股東中均占據第七名。

安邦集團對銀行業務的濃厚興趣,並不止於二級市場的交易。2011年安邦集團戰略投資並控股成都農商行,根據媒體報道,這筆交易大約是斥資50億元獲得35%的股權。在安邦集團組織架構中,成都農商行赫然與安邦各個子公司並列。

除去投資銀行業務,安邦對房地產也頗感興趣。數據顯示,自2012年3季度以來,安邦集團多次增持金地集團股份。根據金地集團財報,截至2014年6月30日,安邦持有5.1億股金地集團股票,持股比例達到11.47%,為金地集團第二大股東。

安邦集團官方首頁上顯示,擁有7000億元資產規模的安邦集團在全國有著3000多個網點,2000多萬客戶以及海外資產管理公司。龐大的安邦帝國版圖囊括了保險、投資和銀行等金融業務。

在其集團戰略的介紹上,安邦毫不掩飾自己的雄心壯誌:安邦保險集團將發展成為以保險、投資為核心的,融銀行、資產管理、金融租賃等多元金融業務為一體的、綜合性跨國金融服務集團。

低調的安邦掌舵者

而在三年之前,安邦保險集團還僅僅只有一家財產險公司。這家成立於2004年的保險公司,股東包括上海汽車集團和中國石化等,其快速擴張始於2010年。

2010年,安邦財險接盤在健康險市場排名倒數第一的瑞福德健康險公司,占據其總股本的的99%。收編過後,瑞福德健康險被更名為和諧健康險,安邦藉此進入健康險領域。
隨後,安邦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至此,安邦擁有財產險、壽險和健康險等營業牌照,集團化戰略露出雛形。

2011年5月,安邦資產管理公司開業;同月,和諧保險銷售有限公司獲批。隨之而來的是國內第八家保險集團牌照,2011年,安邦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一躍成為國內保險行業大型集團公司之一。

2011年6月,安邦持股51%的北京瑞和保險經紀有限公司成立。僅僅一年半的時間,安邦集團迅速完成財險、壽險、健康險、資產管理、保險銷售、保險經紀以及銀行等業務架構的搭建。

隨著安邦集團業務全面開花,其註冊資本金隨之飆升。成立之初的5億元註冊資本金,經過5次註資,達到2011年的120億元,資本實力一度位居財險業第二,僅次於平安財險。截至2014年4月1日,安邦集團的註冊資金已達300億元。

對應安邦保險註冊資本金激增的是股權構成的變化。安邦財險的發起股東上汽集團和中石化等國企股東逐漸退出大股東陣列,聯通租賃集團、旅行者汽車集團、上海標準基礎設施投資集團等民營股東逐漸上位。

在安邦保險最後一次增加資本金後,保監會公告顯示,增資後,聯通租賃集團有限公司持股19.983%,為安邦保險第一大股東;旅行者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持有19.317%,為第二大股東;上海標準基礎設施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持有18.900%,位居第三。

如此龐大的金融帝國,究竟是誰在掌舵?

2010年,在集團公司成立後,安邦財險董事長胡茂元出任集團董事長,吳小暉出任安邦集團CEO。不同於集團公司成立後在業務擴張上的引人側目,安邦集團CEO吳小暉是一個低調到找不到太多公開信息資料的人。在他的掌舵下,安邦集團正在成長為一家跨國金融集團。

根據保監會在2013年11月14日的公示,最新的變化是保監會核準吳小暉擔任安邦保險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原集團董事長胡茂元出任董事。保監會同時核準朱藝、陳萍、姚大鋒、趙虹、陳小魯等人在安邦集團的董事資格。

北京工商局的信息顯示,安邦保險集團的董事還包括朱雲來,劉曉光和王新棣為獨立董事。

在騰訊財經搜索安邦集團管理層信息過程中,偶然發現,2010年曾經有媒體報道過一則地王競爭賽的新聞:一家名為國恒地產的公司以26.74億元天價擊敗華潤、新鴻基、保利等公司,以高達165.5%和167.5%的溢價率收購余杭兩塊地。國恒地產背後的母公司是一家位於北京的投資公司名為國通高盛,法人代表為溫州人陳萍。

關於國通高盛的一則新聞曾出現在中央政府門戶網站:2007年,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書記王樂泉親切會見國通高盛董事長吳小暉一行。這意味著,吳小暉亦為國通高盛的主要管理者。安邦集團與國通高盛是否有著相同的實際控制人,還不得而知。

隨著此次大手筆收購紐約華爾道夫酒店,安邦這個名字已經走出國門,勾起大洋彼岸的資本市場的好奇心。不過,今後他們也許會越來越多地聽到這個名字,因為安邦已經表態,“今後將進一步加大全球資產配置的比重”,並“會將歐洲地區和北美作為重點”。(來源:騰訊財經)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926

“金融新貴”安邦意外舉牌 民生銀行 “打開巨大想象空間”?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440

金融業“新貴”——安邦集團繼去年天量大宗交易舉牌招商銀行後,再度舉牌上市銀行。

民生銀行12月1日晚間公告稱,截至11月28日,安邦保險集團及其下屬公司合計持有該行A股股票共計170203萬股,首次達到民生銀行總股本的5%,由民生銀行第六大股東一躍成為第二大股東。

按照港交所披露易數據,劉永好通過新希望集團等共持股近6.67%仍為第一大股東,但安邦在《簡式權益變動公告書》明確表示“擬於未來12個月內繼續增持。”

按11月28日民生銀行A股收盤價7.33元/股計,安邦共斥資近58.6億元進行增持。值得註意的是11月28日,民生銀行A股放量大漲,當日漲幅8.59%。但本周一民生銀行股價下跌1.91%,收於7.19元。

新財富銀行組第一名、國泰君安分析師邱冠華在報告中將民生銀行股票目標價上調至10.03 元,對應15 年1.2 倍PB,現價空間40%,給出增持評級

QQ圖片20141202091803

邱冠華指出安邦保險舉牌民生銀行完全超市場預期,打開巨大想象空間(業務空間和股權空間)。

業務方面:參照中國平安保險集團對平安銀行的存款(直接和間接)拉動就不難理解,作為一家總資產達到7000 億元的保險集團,安邦保險亦有望對民生銀行貢獻相當可觀的存款。除此以外,業務聯動、業務創新亦有望產生良好示範效應。

國泰君安還指出,安邦和舉牌民生還帶來了巨大的股權想象空間,綜合有七方面:

①民生銀行是唯一一家沒有真正控股股東的上市銀行;

②新浪財經2014 年11 月12 日報道安邦保險擬於2015 年啟動香港上市;

③安邦保險正在加速完善金控集團拼圖;

④保險公司資金實力雄厚;

⑤安邦謀求招商銀行董事會席位未如願;

⑥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只有微弱優勢;

⑦中民投與民生銀行高管淵源深厚。產生巨大想象空間:安邦、老股東、潛在股東將如何應對?

但是國泰君安也提示了風險所在,例如安保保險舉牌民生銀行被監管層強制叫停。

安邦集團作為保險業的“土豪”近年來大動作頻繁,根據安邦近幾年的布局,其打造全牌照金融控股集團的目標恐怕是其大手筆購入銀行股的初衷

成立於2011年6月28日的安邦保險,在2012年底時總資產規模達到5100億元。另據其官網最新數據,安邦保險目前總資產規模已達7000億元。縱觀安邦保險目前的版圖架構,包括了產險、壽險、健康險、養老險、國內資產管理公司、香港資產管理公司、保險銷售、保險經紀、成都農商銀行、邦銀金租、世紀證券。

如果說去年安邦保險還只是保險圈的一匹“黑馬”,經過先後舉牌招商銀行、金地集團、收購華爾道夫酒店和比利時FIDEA公司,如今的安邦保險集團已聲名大噪,成為金融圈的一匹“黑馬”。

公開資料顯示,安邦集團目前擁有財險、壽險、健康險、資產管理、保險銷售、保險經紀、銀行等多種業務,是一家綜合性保險集團。集團網絡遍布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擁有3000多個網點、2000多萬客戶以及海外資產管理公司。除了對保險全牌照的布局,安邦保險對銀行、租賃、券商、信托的收購亦一城連著一城。

在大手筆收購的同時,安邦保險已在安排融資事宜。今年11月,有消息稱,安邦保險將最早於2015年啟動在香港的IPO(首次公開發行),融資規模在20億美元,這是繼2012年中國人民保險集團之後,香港市場第二大保險公司的IPO。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691

和新貴吃飯卻並未大受刺激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1/4065689.html

在道別的路口,抓緊最後一分鐘,她告訴了我這兩個段子,一個嘲笑自己,一個打擊他人,期間伴隨著幾聲熱烈的哈哈哈。

上周打電話垂詢“武則天截胸”技術上怎麽操作一事之後,我和接電話的老友都互相認識到了對方的存在。帝都雖地大物博人海茫茫,但畢竟同在四環內,暌違兩年不通來往怎麽也說不過去。所以這周五我們就在一個湘菜館碰面了。聊起來,上次見面還是在三里屯。這兩年,大家只在朋友圈和微博上出現。都不太活躍,也不是眉飛色舞嘚吧嘚吧的類型,偶爾刷新,能看到一點近況,但也就止於看到而已。有一次我比較手欠,評論她微博內容怎麽像春晚,因為她本人在我心中是個脫口秀節目。—這完全是發自肺腑,在我認識的女士里,她的口頭幽默感位居前五之列,但筆頭幽默感則跟除漬廣告宣稱的那樣,不見了。

因為當領導好多年,底下一群小朋友,周邊群眾全是這種鼓舞打氣類型的,她擅長的也是直銷式的挖苦,犀利不會留在筆頭上,所以也難免要說加油哦,要幸福哦一類的賀年卡句子。——我雖然吐槽了她,但又迅速理解了她。我知道她始終是她。

這次她剛剛做完一臺大型活動,接著請了1年假,打算2015年休息1年。“整年都要休息。”幾個字說得咬牙切齒的。單位是欠了她不少人情,整個2014年把她使用得淋漓盡致。大領導不太想批假,商量說能不能兩個月兩個月地休啊。“那我不管,我要生兒子去。能兩個月兩個月地生啊?”她麻溜道出原委。

也是,結婚8年了。她的老公半年前辭職出來自己單幹了。起初她很生氣,2014年正是她最忙的一年,“我忙得一塌糊塗,他歇家里尋找自我了。我當然不樂意,而且人家給他一個月開了3萬的工資,這不挺好,領導也對他好,他不幹,覺得領人家那錢沒做什麽事,沒發揮自身價值。”我為了讓她喘口氣,打斷說,嗯,矯情。“就是矯情!”她迅速地呼應我。“難道我這樣想是因為庸俗嗎?”“不啊,人同此心,巴不得錢多事少。”“今年我不管,我也歇了,他自己看著辦在外掙錢吧。”

“做得怎麽樣了呢?”她迅速翻了個白眼,“自己在搗鼓一些活吧,下周要去美國拍個短片。”“你們財務一般怎麽管的?”“很簡單,沒有財務,所以不用弄。”

這個話沒有藏著掖著的可能,我的好大喜功的獅子座朋友和她沈浸在自我的水瓶座老公至少在消費觀上是100% Soulmate,必須買!買!買!她是變著花樣買衫,她老公除了買衫,還喜歡換車,如今換成了60多萬的凱迪拉克,“上個月他才還完車貸,一個月1萬多,還了快3年。你看看,我們就是這種過日子法。但他有他的理論,說什麽人生有幾個5年,他享受了,他就是這樣想的。”

他是這樣想的,她也差不多,大家都不太憂慮,能掙能花。眼下還打算換個房子。“現在住的地方環境不好,鞋擱外面都有人偷,以後帶孩子遛彎,一不留神,還怕人拐走。”好吧,但這已經是200平了好嗎?當初他們在房價不高的時候一步到位買了個大的,5年過去,這回想在順義買別墅了。大概要1000萬,公司股票可以出來一部分。“不是獨棟,也不算聯排,沒完全挨著,看上去就跟倆煙囪挨在一塊一樣。”

坦白說,我也在念叨著換個房子呢,還在想限購政策能否放松一點呢,我的同學已經要住上小別野了,但“煙囪”能有效緩解這種差距。大家都笑起來。

吃完飯,我回公司上班,她去停車場,我們就這樣即將分道揚鑣。我看了一眼她頭發,過去她掉得有些厲害,想過不少方法,這次看起來好了很多,雖不多,但自然又蓬松,她秒懂我的眼神,“它是假發。”“一點不像啊。”“是的,它少得比較逼真。”就跟玩節奏大師似的,她接住話茬,“我同事諷刺說你晚上除了要卸妝,還要摘下你的假發,你老公怎麽受得了你啊,他還說我們組另一個女生,打底褲一脫,肉就會瞬間彈出……”

在道別的路口,抓緊最後一分鐘,她告訴了我這兩個段子,一個嘲笑自己,一個打擊他人,期間伴隨著幾聲熱烈的哈哈哈。這就是我一點也不仇富的原因。


(編輯:JZ)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876

寧浩、徐崢入股21控股 明星漸成資本市場新貴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5/4618210.html

寧浩、徐崢入股21控股 明星漸成資本市場新貴

第一財經日報 陳姿羊 2015-05-15 06:00:00

“其實就是‘員工福利’,公司通過股份的方式留住明星資源。對於影視制作公司來說,演員、編劇都是影響收視率、票房的重要因素,留住他們就是留住市場。”

“其實就是‘員工福利’,公司通過股份的方式留住明星資源。對於影視制作公司來說,演員、編劇都是影響收視率、票房的重要因素,留住他們就是留住市場。”

繼趙薇、範冰冰等之後,資本市場又將迎來2名新的明星投資人。

5月13日晚間,21控股(01003.HK)發布公告稱,將向9名認購方發行約17億股,認購價總額約6.8億港元。曾經合作過《瘋狂的石頭》、《心花路放》等影片的導演寧浩和導演(演員)徐崢出現在認購方名單中,兩人將分別以1.75億港元認購21控股擴大股本後的各19%股份。

隨著2009年華誼兄弟(300027.SZ)上市,“明星股東+影視類上市公司”的搭配模式得到了廣泛複制,越來越多的明星出現在上市公司股東名單中。《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到,曾經借殼泰亞股份(002517.SZ)失敗的歡瑞世紀將轉而借殼*ST星美(000892.SZ)。若此次借殼成功,楊冪、李易峰等歡瑞世紀旗下藝人也將躋身資本市場。

明星紮堆上市公司

發行完成後,21控股主業將由提供物業代理、證券買賣及廣告代理等轉而聚焦娛樂及媒體相關領域,並更名為“歡喜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阿里影業(01060.HK)前主席董平通過全資控股的NEWWOOD和多樂公司共持有21控股24%股份,成為第一大股東。值得註意的是,董平之前為多部知名電影的投資人、制作人和聯合制作人,包括《臥虎藏龍》、《親愛的》和《心花路放》等。

寧浩(左)徐崢(右)

而寧浩和徐崢則將分別持有21控股19%股份,並列第二大股東。同時,根據目前持股情況,寧浩和徐崢將有權分別提名一名非執行董事加入公司董事會。

21控股表示,此次認購完成後公司將得到6.77億港元資金,其中5.2億港元將用於制作6部電影,當中3部由寧浩或徐崢完成,另有1.5億港元用於3~4部電視劇的制作。

相對於寧浩、徐崢剛踏入資本市場,趙薇、範冰冰二人早已在此中賺得盆滿缽滿。

2014年12月20日,趙薇夫婦按每股平均價1.6港元購入阿里影業逾19.3億股,持股9.18%,成為阿里影業的二股東。根據此前港交所披露資料,趙薇夫婦在今年4月29日及30日,拋售阿里影業2.56億股套現達10億港元。兩度減持後,趙薇仍持有阿里影業16.74億股,持股比例為7.96%,為其第二大股東。

除此之外,趙薇還持有今年2月上市的唐德影視(300426.SZ)117萬股。雖然不在唐德股份十大股東之列,但趙薇的哥哥趙健持有唐德影視640.44萬股,為公司第二大股東。截至5月14日收盤,唐德影視報收143元,趙薇兄妹的持股市值約為10.83億元。

在唐德影視前十大股東中還有曾經與趙薇在《還珠格格》里搭檔的範冰冰。2011年4月,範冰冰投資唐德影視,當時認繳新增註冊資本85.6萬元。目前範冰冰持有唐德影視128.99萬股,為其第十大股東。

緣何青睞資本江湖?

近幾年明星攪動資本市場的例子屢見不鮮。2009年,華誼兄弟登陸創業板,彼時位列股東名單的明星就有:馮小剛、張紀中、黃曉明、李冰冰、任泉等。隨後,華誼兄弟開創的這一模式便流行起來。

2010年,華策影視(300133.SZ)上市,“金牌編劇”劉恒、鄒靜之成為其股東;2011年,光線傳媒(300251.SZ)上市,主持人謝楠、大左、柳巖等都獲得了公司股權;2012年,新文化(300336.SZ)上市,彼時演員王姬持有新文化100萬股,持股比例為1.39%;2014年,長城影視(002071.SZ)借殼江蘇宏寶,演員申軍誼及王彪出現在公司股東名單中……

在資本市場的大門外,還有更多明星正等待入場。根據證監會公布的資料,新麗傳媒、幸福藍海(中止審查)等都在IPO排隊名單中。其中新麗傳媒明星股東包括陳凱歌、胡軍、李光潔、海清等,而幸福藍海股東名單中則有“國民大叔”吳秀波。

“其實就是‘員工福利’,公司通過股份的方式留住明星資源。對於影視制作公司來說,演員、編劇都是影響收視率、票房的重要因素,留住他們就是留住市場。”華南某券商文化行業分析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近幾年傳媒行業受到熱捧,於是越來越多的影視公司欲借助資本市場實現快速發展。

對此,君盛投資董事長廖梓君表示:“這是新經濟常態下各行各業的融合。明星通過打拼積累到的錢,在行業圈內借明星效應創造機會來做股東,讓錢生錢,不失為聰明的投資手段。”

但另一方面,明星想借助公司踏入資本市場的門檻也沒那麽低。

今年5月12日,孫儷為第四大股東的海潤影視借殼*ST申科失敗,當時*ST申科董事長何全波表示失敗原因之一,就是海潤影視無法在2015年4月30日前出具2014年度的審計報告、評估報告等相關報告。

去年10月,有周立波、陳魯豫入股的能量影視的首發申請也未能被證監會審核通過。當時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就曾對媒體分析,由於影視公司業績的不穩定,其影視產品具有一定的季節性,所以影視公司若要達到公司上市所必須達到的穩定財務標準比較難。

編輯:一財小編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433

新貴出列》1年10家大公司挖角,到底強在哪? 他們還沒40歲 就領總座級薪水

2015-09-28  TCW

電商人才,一定得懂技術、寫程式、架網站嗎?

《商業周刊》採訪了業界十幾位電商新貴。我們發現,他們能竄出的關鍵絕非技術,而是對消費者的理解。

對岸開出五倍年薪搶聘

他沒多花一毛錢,幫燦坤滾出二十億營收每家傳統產業都像是一頂皇冠,只是日子久了蒙灰塵,需要用『網路』這個寶石來喚起它的價值,」燦坤前營運長陳顯立 說:「我就是想當那個幫皇冠鑲嵌上寶石的人!」他,四十歲,年薪近五百萬元。過去一年有不下十家大公司想挖角,包含對岸的蘇寧電器(開出年薪是他現在年薪 的五倍)。衡量後,他決定接受鴻海邀請,投入旗下新創公司富奇想,十月一日上任。

陳顯立的本事,在於打破傳統企業的界線迷思,運用網路,發揮出公司的剩餘價值。在燦坤擔任營運長期間,他運用原有團隊資源,沒多花一毛錢,就讓燦坤一年多出了近二十億元的電子商務營收。這個數字,等同于讓燦坤多開三十家實體店。

他的成功之道,在於對環境的敏銳觀察。早在特力屋任職時,陳顯立就發現,賣場早上十點開門,到下午三點前才會開始有人潮,這段時間的水、電、房租、員工薪資,一分錢沒少付。這些,都是被浪費一的資源源。

他知道資源可貴,接手燦坤後,先讓IT團隊做出一套雲端物流與訂單管理系統,計算出全台每家店面的貨物品項與數量。接著,打破一般傳統通路做電商時「哪邊下單,哪邊出貨」的迷思,「如果今天台南的庫存量多,基隆有客人網路下單,我就﹃南貨北調﹄,」陳顯立說。

台南的店面接到單,店員從上班那一刻起就要揀貨、出貨、聯繫物流配送,再也沒有時間納涼滑手機。如此一來,不僅不須另外再養一支電商團隊,還能加快並平均化全台灣的存貨周轉率,不會發生中南部庫存爆量,北部卻缺貨的窘境。

燦坤全台有三百二十家店,若一家店一天多接三張網路訂單,一天就多做近一千筆生意。

但要跟電商龍頭Pchone、雅虎商城拚,燦坤不管在品牌知名度、價格或出貨速度上都毫無競爭優勢,該怎麼突圍?

洞悉網購族殺價心態「網路菜市場」式,你敢出我就賣陳顯立把觀察力再度運用在網購族。他發現,雖然上網買電子產品的多半是宅男,但心態卻跟菜籃族沒兩樣: 「就像逛菜市場,一定要買到最低價,或是多拿兩根蔥,才會覺得爽。」若在淘寶,有線上客服店小二可以透過通訊軟體阿里旺旺,滿足客戶殺價慾望。但台灣人力 成本貴,不可能有客服人員二十四小時線上待命。

於是,陳顯立想出「出價武購物」點子。

一般電商如PChone的做法,是把產品的價格、規格標在網頁上,讓消費者自己去比價,買不買隨便你。陳顯立多增加了一個「我要挑戰出價」按鈕。例如一個 售價九百九十九元的隨身碟,有人出價四百九十九元,一般業者可能置之不理,陳顯立卻回覆對方:「你去揪十個人來團購,揪到了就用四百九十九元賣你!」雖然 利潤可能會變少,但營收立刻增加,周轉率也變快。

單價高的商品,例如索尼的五十吋液晶電視,售價五萬元,這不可能用團購去揪,陳顯立就玩加價購,要求對方另外購買一套環繞音響,後者的毛利比前者更好,換算下來可能還比單賣電視機賺錢。

「本來這群人第一選擇都不會來燦坤,但我讓他們覺得被重視、被在意,整盤局就活起來,」陳顯立說。

獨特的「網路菜市場」模式,不只沖高營收,還把消費者變成合作伙伴。以前他要知道競爭對手出價,必須到處搜集情報,現在消費者按一下出價按鈕,立刻讓你知道行情在哪,而且還會幫你宣傳、找人來買。「我連宣傳費、廣告費、辦活動促銷的預算都省下來,」陳顯立笑著說。

他指出,一般人對電商的迷思,是在拚價格便宜、服務好壞。「那已經是枝微末節了,如果你能在前端就能觀察到消費者的喜姦、在意的點,你才能把資源做最有效的分配,」陳顯立說。

觀察力到位了,就能把資源玩到極致,這位新貴的成功之道,其實還頗傳統。

被家電大廠直接臉書挖角

他讓果粉動心買Zenfone,助華碩衛市占第一電影《駭客任務》中,男主角看出去的實體世界,是由一連串的程式碼編寫成。

uitox前行銷總監邱煜庭的能力剛好相反:他能看出大數據背後的消費者慾望,把商口叩貼上不同標簽,從而賣給真正需要的人。

某家電大廠主管十分佩服他的能力,直接在臉書上挖角,「可以每天載你上下班」,但他仍婉拒了。

一支售價不到五千元、擁有五吋螢幕的華碩手機Zenfone,原本訴求的對象,是像小米手機、鴻海InEocus一樣,注重高CP(性價比)值的顧客。

但邱煜庭把Zenfone貼上低價、大螢幕、國產品牌、效能穩定等標簽後,追蹤在網路上搜尋這類關鍵字的使用者,發現多為用iPhone的年輕人。照理 說,這類族群對蘋果相當死忠,就算要換機,也不會換到華碩。但大數據系統既然跑出這樣的結果,是否意味要針對年輕人口味做行銷?

這就是只停留在資訊層,沒有進一步到應用面,」邱煜庭說。

一般電商的迷思,都以為搜尋者等於購買者,購買者又等於使用者。但是Zenfone 的案例剛好相反,大部分搜尋者,其實是在找「適合爸媽的手機」。

當年長的父母因為行動不便,資訊能力不足,捨不得花錢等原因,很少自己出門買手機,不少子女都會幫忙代購商口叩。因此,行銷的訴求,不是規格多高、價格多低、外型多時尚,而是「最好的父親節、母親節禮物」。

他的細心推敲,找到消費者沒說的慾望:買Zenfone不是為了滿足自己,而是滿足父母。相較于小米是阿六仔(中國人)手機,三星是韓國貨,他把Zenfone的定位,瞄準台灣長輩需求。

在邱煜庭操刀下,主打孝親路線的Zenfone在台灣賣出兩百萬支,今年市占率可望達到三〇%,超越HTC 成為台灣第一。

數據大家都會看,但邱煜庭不會只果斷從表面資訊去解讀,而是花心思去找到每個標簽背後的互動關係。這讓他在擔任ASAP行銷總監時,每月可吸引三百萬個不 重複顧客上門,並把電商轉換率沖高到四.七六%(編按:一百人有四.七六人去消費》,把人流換成現金的能力,比同業高出近五倍。

「顧客上門,你要﹃吐﹄給他需要的東西,」邱煜庭說。念生物的他,成功方法不特別,無非是直正理解消費者而已。

用「阿公級」工具接千萬元專家他把垃圾信變不討厭,讓客戶花一塊賺六塊飛信資訊創辦人李振璋雖然是科技背景,但能成為第一,來自找答案的熱情。

七年級的李振璋,原本只是月薪三萬出頭的小工程師。但現在他自己創業,是全台灣最會寄電子廣告信(E D M》的男人。

一個月要幫客戶發出一千五百萬封,他的客戶包含國際知名運動品牌,專案規模小至五十萬元,大至上千萬元不等。

電子廣告信,對大部分人來說就等於垃圾郵件。絕大部分的下場,就是被自動過濾,送進垃圾桶里。但他卻能賦予這個「阿公級」行銷工具新價值。除了突破Google、雅虎等網路巨人封鎖,讓信件送達率達到九八%,比同業多四成外,收件者的開信率也比同業高出三倍。

開信率高,消費者埋單機會才高。瘋狂賣客董事長侯銘罡說,以前自己有一搭沒一搭的亂寄,投資一塊錢頂多賺回一塊錢,交給李振璋之後,投一塊錢賺回六塊錢(淨賺)。

李振璋一直很想知道,如何讓信被消瞢一者收到,而且不被封鎖。

為了這個答案,他註冊了全球所有知名電商網站如亞馬遜、eBay,每天研究上百封EDM內容,還翻出網頁中的原始碼,看藏了什麼玄機。

每次,當Gmail、雅虎、Hotmail等老大哥們頒佈新規則,李振璋就要求自己全搞懂,一不懂,就寫信到國外跟他們請教。

他逐漸發現,標題如果出現下殺、折扣、致富等關鍵字,很容易就被系統擋下,進一步封鎖寄信者。

「不想收到信的人我就不讓他收到,想收到的人就一定要寄到,」李振璋說。但把信送達只是第一步,重點是要能讓消費者願意打開。

他不斷測試,一般電商認為EDM中商品圖片越大、資訊越豐富越好,但事實是「圖越多,越有可能被擋掉,」李振璋說。

反倒是純文字,接近一般的email形武,系統不容易辨識,被過濾的機率低。

「千萬不要在郵件中說故事!」他歸納,儘量用精簡的文字訊息取代圖片,再適量附上連結,讓收信者有衝動去點擊。

「少才是多,」李振璋花了五年,讀過上萬封信後,找到這個顛覆一般邏輯的答案。這股熱情,最後終讓他從垃圾郵件中淘出黃金。

李振璋

出生:1981年

學歷: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土木工程系

經歷:Groupon台灣前系統營運部經理

現職:飛信資訊共同創辦人

紀錄:全台每日寄最多EDM的人

攝影後記》新貴們有公關了

這次拍照,很有趣。這群多年前我們就認識的受訪者,乾脆俐落的性格不變,一聲號召,大家很快配合,彼此也都知道彼此。

到場時,綽號小黑的行銷高手邱煜庭,一聽到前老闆uitox全球行銷長黃文貴要來,立刻笑著說:「我要去迎接『貴哥』。」在這群電商關鍵人才里,黃文貴最資深,是PChome早期第一批行銷大將。

有趣的是,黃文貴帶了手機與錢包就跑來了。

但是,其他人如Line台灣行銷總監楊文菁、九易宇軒產品長李昆謀,Appworks共同創辦人林之晨,開始自備公關。他們比攝影記者還忙,要拿手機側拍、趁空檔幫忙打理服裝,還不時提醒老闆臉部表情放輕鬆。

過去形象有點宅的新 貴們,說話時還是很有親和力,但現在行程安排以三十分鐘為單位, 因為要忙著見投資人與 開策略會議。我想,兩年後若要再合照,可能開始要相約大飯店內, 正式揮別文青咖啡館的形象了。 (文 顏瓊玉)

陳顯立

出生:1975年

學歷:政大公行系

經歷:女裝與保養品電商創業,特力屋零售電商部

門協理、燦坤3C行銷

暨網路部營運長

現職:10月1日加入鴻海旗下新創公司富奇想,擔

任商務長

邱煜庭

出生:1983年

學歷:大同大學生物工程學系經歷:uitox台灣區前行銷總監紀錄:華碩智慧型手機在台市

占率第一推手

撰文者林俊劭、顏瓊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31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