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新一輪載人航天任務進入發射準備階段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透露,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的長征二號F T2火箭及發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一火箭,6日安全運抵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場,開展發射場區總裝和測試工作。這標誌著我國新一輪載人航天任務正式進入發射準備階段。

這2枚火箭在按流程完成出廠前所有研制工作後,於3日從北京啟程,經鐵路運輸運往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場。

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抓總研制的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為捆綁式二級液體運載火箭,芯級直徑3.35米,捆綁4枚助推器,助推器直徑2.25米。

此次進入發射場的長征二號F T2火箭與長征二號F T1火箭、長征二號F遙十一火箭與長征二號F遙十火箭技術狀態基本一致,主要在安全性與可靠性方面,做了部分技術狀態更改。

目前,發射場設施設備狀態良好,各項準備工作正按計劃有序進行。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計劃於9月中旬實施發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將於10月中旬發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044

關於10月發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 這幾個問題你應該知道

周末第一天,當你從工作的倦怠中醒來,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已經離開北京到了酒泉,開始它新的使命。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透露,按流程完成出廠前所有研制工作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8月13日從北京空運至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開展發射場區總裝和測試工作。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計劃於10月中旬實施發射。目前,發射場設施設備狀態良好,各項準備工作正按計劃有序進行。

關於此次飛船發射,這幾個問題你肯定想知道:

11號任務是什麽?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的主要任務是,為天宮二號在軌運營提供人員和物資天地往返運輸服務,進一步考核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的功能和性能,特別是空間站運行軌道的交會對接技術,此外,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對接後完成航天員中期駐留試驗,考核組合體對航天員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員執行飛行任務的能力。

神舟十號飛船與天宮一號對接(模擬資料圖)

這次有幾位航天員執行任務?

執行本次任務的飛行乘組由2名男航天員組成,正在進行任務強化訓練。在軌飛行期間,航天員將開展航天醫學、空間科學實驗和空間應用技術、在軌維修技術、空間站技術試驗以及科普活動。

神舟十一號飛船與神舟十號飛船技術狀態基本一致,根據任務和產品研制需要,進行了部分技術狀態更改。

今年還有哪些重大發射任務?

在2016年的宇航發射任務中,今年也是極為重要的一年。有15次為重大專項任務或首飛任務。除了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載人航天工程要完成長征七號首飛、和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的發射任務,備受各方矚目。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建設將完成兩顆北鬥衛星發射任務,確保區域導航系統穩定運行。

高分專項將發射高分三號衛星,完善我國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建設。

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將首飛,這對於探月工程後續任務和空間站工程實施更具有重要意義。

這一年我國的宇航發射次數將首次突破20次。

什麽時候能看到中國的載人空間站呢?

據了解,我國計劃於2020年前後建成中國載人空間站,屆時或將成為世界唯一在軌的空間站。天宮二號的發射,就被看作這一空間站里的“實驗室”。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曾透露,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的目標是建成我國正式的空間實驗室大系統。屆時,將通過載人飛船把航天員送到天宮二號,更長時間地生活和工作,以進一步驗證航天員在軌駐留能力。

(資料來源:新華社、央視新聞、國防部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182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明早發射,航天員景海鵬、陳冬出征

10月16日上午9時,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武平在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布會上宣布:經空間實驗室飛行任務總指揮部研究決定,瞄準10月17日7時30分發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飛行乘組由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組成,景海鵬擔任指令長。

航天員景海鵬參加過神舟七號、神舟九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陳冬是首次參加載人飛行任務。今天上午,執行此次發射任務的長征二號F 遙十一火箭將加註推進劑。

景海鵬(左)和陳冬

此次任務的主要目的:

一是為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軌運營提供人員和物資天地往返運輸服務,考核驗證空間站運行軌道的交會對接和載人飛船返回技術;

二是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對接形成組合體,進行航天員中期駐留,考核組合體對航天員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員執行飛行任務的能力;

三是開展有人參與的航天醫學實驗、空間科學實驗、在軌維修等技術試驗,以及科普活動。

參加任務的酒泉發射場、測控通信和著陸場等系統與神舟十號飛行任務狀態基本一致。為進一步提高安全性、可靠性和適應本次飛行任務的具體要求,神舟十一號飛船和長征二號F遙十一火箭分別進行了部分技術狀態更改。

神舟十一號飛船入軌後,2天內完成與天宮二號的自動交會對接,形成組合體,航天員進駐天宮二號,組合體在軌飛行30天。期間,2名航天員將按照飛行手冊、操作指南和地面指令進行工作和生活,按計劃開展有關科學實驗。完成組合體飛行後,神舟十一號撤離天宮二號,並於1天內返回至著陸場,天宮二號轉入獨立運行模式。

目前,天宮二號運行在高度393公里的近圓對接軌道上,狀態穩定,設備工作正常,推進劑等消耗性資源充足,滿足交會對接任務要求和航天員進駐條件。執行神舟十一號飛行任務的各系統已完成綜合演練,航天員飛行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前各項準備已基本就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008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升空!2天內完成交會對接

據新華社快訊,10月17日7時30分,搭載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一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

約575秒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景海鵬、陳冬2名航天員送入太空,飛行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目前,天宮二號運行在距地面393公里的近圓對接軌道,設備工作正常,運行狀態良好,滿足交會對接任務要求和航天員進駐條件。

點火發射瞬間

人民日報報道稱,這是我國組織實施的第6次載人航天飛行,也是改進型神舟載人飛船和改進型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組成的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第2次應用性飛行。

逃逸塔分離

據悉,飛船入軌後,按照預定程序,先進行約2天的獨立飛行,然後與天宮二號進行自動交會對接。組合體飛行期間,航天員進駐天宮二號,完成為期30天的駐留,並開展空間科學實驗與應用技術試驗,以及科普活動。完成組合體飛行後,神舟十一號飛船撤離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獨立飛行1天後返回至著陸場,天宮二號轉至獨立運行軌道,繼續開展空間科學實驗和應用技術試驗,並等待參加天舟一號飛行任務。

艙內兩名宇航員景海鵬與陳冬(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182

SpaceX將首次NASA載人太空船發射推遲至2018年

12月13日消息,據《華爾街日報》報道,馬斯克麾下Space Exploration Technologies Corp.已經決定,將旨在把美國宇航員送入太空軌道的首個載人太空船“龍”(Dragon)的發射從2017年推遲至2018年。

SpaceX一名發言人在周一的一封電郵中稱,在9月份的爆炸事故發生之後,公司正在對設計、系統和流程進行認真評估,從而吸取經驗教訓並采取修正措施。這位發言人又稱,上述日程變更表明,公司仍然需要額外的時間進行評估和實施。

這位發言人在評論中還暗示,為了回應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委員會的安全顧慮,公司有可能在燃料供給方面做出某些調整。這位發言人稱,為了保證飛行人員的安全,公司會根據需要安裝額外的控制裝置。SpaceX此前曾提及在地面準備過程中調整燃料供給速度和壓力。

此次推遲導致SpaceX和波音公司在展開載人航天行動的時間表上大體一致,波音公司10月份曾宣布類似的推遲,SpaceX當時表示,該公司依然有信心在2017年進行首次載人飛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387

端點 | “阿凡達”成真!韓國造世界首臺載人機器人

周二下午,韓國機器人公司“韓泰未來科技”對世界首個巨型載人雙足機器人進行初次測試。該機器人名為Method-2,高4米,重1.5噸,能夠像人類一樣行走。邁出第一步時,其重量足以令地面震顫。

據該公司主席Yang Jin-Ho介紹,之所以設計這臺機器人,是為了讓它去那些人類在沒有保護措施的情況下無法到達的危險或極端地帶工作。

自2014年以來,Yang已經在該項目上投資2420億韓元,約合2億美元,聘請的設計師曾經參與《變形金剛》等科幻大片的制作。

據悉,Method-2能夠模仿坐在其軀幹內部的駕駛員的動作,但人們不光可以坐進它身體中操控它,也可以通過遙控遠程控制它。

目前,Method-2已經收到了來自制造業、建築業乃至於娛樂業的“橄欖枝”,但它究竟會被如何使用,尚未可知。其平衡性和動力系統仍需要改進。

Yang表示,Method-2預計將於2017年底開售,價格為100億韓元,約合830萬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300

SpaceX宣布啟動2018年載人登月計劃

在啟用了阿波羅登月發射平臺後一周,SpaceX公司正式宣布將於2018年啟動載人登月計劃,公司將會發射一個載有兩名私人旅客的飛行器。這將是45年來人類首次重返深太空,但這一次,將比人類以前任何時候都去得“更快、更遠”。

“已經有私人旅行者和我們接觸了。”SpaceX的CEO伊隆·馬斯克表示,“這是一個完全私人的任務,旅客將會支付費用,他們首先需要支付高昂的訂金。”不過目前這些預訂登月旅行的客戶都未授權公司公開自己的姓名信息。

就在上周,SpaceX在充滿歷史的佛羅里達肯尼迪發射中心39號發射臺,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龍飛船2號載人航天飛船發射到國際空間站,還在卡納維拉爾角實現了“獵鷹9號”一級火箭的陸地回收。這是該歷史性的發射平臺首次進行私人航天發射任務。

私人太空載人旅行將成為SpaceX收入的重要驅動力。馬斯克表示:“只要每年發起1~2次登月旅行,這項任務就將貢獻總收入的10%~20%。”

他還表示,如果NASA表示有興趣讓自己的宇航員率先登月,他願意將自己的計劃延期。“NASA永遠是首要任務。”馬斯克表示,“如果NASA決定要第一個做這樣的任務,我們當然應該把優先權讓給它。”

“鋼鐵俠”馬斯克最初用他自己的1億美元投資了這家公司,但是八年後,SpaceX獲得了NASA超過65億美元的貨物運輸合同,並且最終將承擔把美國的宇航員運往國際空間站的任務。SpaceX還有望在2020年前得到美國國防部數十億美元的合同。

2019年迎來人類首次登月50周年。雖然登月任務使用的土星五號火箭與阿波羅飛船都已作古,但NASA已研制數年的另一款重型火箭“太空發射系統”(SLS)將於2018年進行首次不載人飛行任務,將一艘獵戶座飛船送往月球軌道,開創人類奔向深太空飛行的新時代。

隨著美國總統特朗普的上任,NASA的太空任務在未來幾年也將發生巨大變化。特朗普太空顧問曾表示,希望航天私企能夠在三年內將人類送往月球軌道。據美國《政客》雜誌報道,這一充滿抱負的計劃在政府內部文件中被披露,這將轉變NASA數年來載人太空任務的工作中心。

報道稱,NASA未來的工作中心則是增強人類在地球與月球之間的活動能力,而不是冒險前往更遙遠的太陽系深處。NASA的主要目標應該是“大規模發展空間經濟”。

這份文件也指明了NASA下一步的工作內容:相比較以往深奧的太空探索活動,NASA的新戰略將優先考慮如何促進經濟增長與開創新興產業、並為航天私企提供就業崗位。如果執行得當,每年將產生由美國主導的價值1萬億美元的太空經濟。前歐洲宇航局局長讓·雅克·多爾丹(Jean-Jacques Dordain)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航天科學的發展對於各國都十分重要。太空不再是政府和太空粉絲的專屬。它已經完全融入經濟中。”

馬斯克說這項載人任務的成本幾乎與國際空間站的任務相當。此次任務是“長繞月球”並且大約需要一周。馬斯克預計這樣一段旅程的長度大約是30萬~40萬英里。“這個旅程將會脫離月球表面,飛得更遠進入外空間,然後返回地球。”馬斯克表示。

該任務將使用SpaceX的龍飛船2號航天艙,屆時該航天艙將會進行改進,以方便更好在深太空的通訊。龍飛船2號將由SpaceX的獵鷹重型火箭承載發射,新的發射艙將於今年夏季進行首次發射。

不過太空旅行的風險是沒有人能忽視的,包括馬斯克本人。SpaceX公司將在今年晚些時候對健康和身體狀況進行測試。“我們將盡可能降低風險,但是不能降到零風險,所以乘客必須要睜大眼睛走進艙門。”馬斯克說。

盡管龍飛船2號在整個飛行過程中都采取自主操作的模式,但是乘客還是會接受緊急程序培訓。SpaceX公司設計龍飛船2號最初的目的就是用來載人,雖然目前還只針對貨物。SpaceX計劃於今年四季度發送一個無人的龍飛船2號到國際空間站,隨後在2018年春天發送一個載人的龍飛船2號。其實是龍飛船2號載人飛船將於2018年春天飛往國際空間站。而真正意義上的登月計劃將會於此後的幾個月開始執行。

馬斯克表示:“在執行月球任務之前,我們已經收集了很多關於獵鷹9號和龍飛船2號的經驗。”事實上,重型獵鷹本質上是一個獵鷹9號加上兩個額外的助推器,而重型獵鷹火箭也定於未來幾個月發射。

登月計劃是實現火星計劃的第一步。馬斯克一直將登上火星這個人類的“殖民地”視為夢想。為了完成使命,SpaceX公司將必須重金投資於在深太空的通訊技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400

膠囊胃鏡、載人深潛器,今天的上交會展出了這些智能新品

在今日舉行的(上海)國際技術進出口交易會上(下稱“上交會”),一批涵蓋了人臉識別、語音識別、機器翻譯、無人駕駛等智能制造與智慧生活的新技術與新產品集中亮相。

一臺外骨骼機器人正在展位上模擬人的步態勻速行走,也吸引眾人駐足觀看了解。據了解,該機器人核心技術是力反饋,通過裝置在各個關節、不同力矩和位置的19個傳感器,以及11個分布式CPU(中央處理器)模塊,能夠識別傳感信號、了解使用者的走路意圖。機器人後臺會根據眾多不同類型患者使用反饋數據,建立一個步態曲線數據庫,可依據使用者走路習慣、步幅大小、步頻快慢等,在步態曲線的各個點處進行調整。

據傅利葉智能現場工作人員向第一財經記者介紹,這款機器人是直接穿戴在人身上的,所以不同於工業機器人,能與使用者、環境實現交互,擁有“觸覺”。

傅利葉外骨骼機器人

隨水吞服一顆膠囊胃鏡,它以每秒2幀的速度進行拍照,將食管、食道、胃進行全方位檢查,短短15分鐘即可拍攝數上萬張照片,完成無痛、無創、無麻醉、無交叉感染的精準胃部檢查,檢查後膠囊機器人隨消化道排泄。

可以無痛來檢測胃部的狀況成為將眾多病人從傳統胃鏡痛苦檢查中解放出來的妙招。上海安翰醫療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郇丹丹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目前安翰的膠囊機器人已經在一百多家醫院和三百多家體檢機構開始使用”。

膠囊胃鏡

展會現場,一款憨態可掬的人形機器人在人群中穿梭,靈巧的動作絲毫不會觸碰到身邊正常的行人。“我們的核心技術是室內定位導航,所以我們所有的機器人都具備很強的移動能力。應用方面,機器人可以不僅可以帶人或跟人走,還能帶著東西、載著人走。”雲跡科技現場工作人員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未來在酒店內,雲跡科技機器人“潤”所提供的服務主要有兩方面,帶房服務和送東西服務,可完全代替人類runner。

地球表面70%是海洋,國際海洋界把6500米以下的海域稱之為“深淵”,全球6500米以下的深淵海溝有26條面積總和大約是美國領土的兩倍。科學研究初步表明,深淵海溝里蘊藏著風度的戰略資源,包括了能源、金屬、生物、可再生資源等,深海世界的發現讓人類對海洋有了新的認識。但深海探索研究開發面臨著壓力、溫度和供氧等挑戰。

展會中展出了一家名為彩虹魚的企業就為這樣的挑戰研制了一種載人裝置,把科學家安全、便捷地送達大洋深處。而如今,它也將這一技術運用在民用領域。根據現場工作人員對第一財經記者的介紹,目前該公司已經與四季酒店達成合作協議,在馬爾代夫、斐濟等度假海島中投入使用,運用於民用的載人潛水器可以下潛120米至200米深的海域中。

民用載人潛水器

“腳踏‘風火輪’,步履矯健,或滑動自如,或邁步前行,馱載四個成年人,不費吹灰之力,上下起伏,始終平穩自如……”這神話般的描寫,可不是神話小說中的哪咤,而是此次出現在上交會現場的科技創新項目,名為“北理哪咤(BIT-NAZA)”的輪足機器人。

據現場工作人員對記者的介紹,這一誕生於大學生團隊的輪足由於運動方式靈活、能源效率高、地形適應性強和負載能力大等優勢,其所應用前景也頗為廣泛。例如在軍用領域,既可以作為移動式無人武器平臺,加裝偵查、火力裝備等,也可以作為戰地後勤保障機器人或步兵班組支援系統,實現在平整道路上的快速突進和複雜地形下的穩定行進,大負載能力,可滿足包括步兵班組裝備攜帶等戰地後勤需求。而在民用領域,可以在複雜地形下,實施搶險救災和資源勘探,還可以為殘障人士提供服務保障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715

明年首射衞星火箭 低緯度近赤道增運載力海南發射場為載人登月鋪路

1 : GS(14)@2014-10-18 23:00:52




■文昌發射中心擬於明年首射火箭。



內地官媒透露,中國新建的海南文昌衞星發射中心已基本竣工,預計明年上半年首射最新型火箭。這是中國第四個衞星發射場,也是首個濱海發射基地,中國由此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擁有低緯度衞星發射場國家。因低緯度發射場有利發射載重更大的衞星,文昌基地建成後,將大大有利於中國太空工程,包括搭建太空站、載人登月及火星探測。



海南文昌衞星發射中心自2009年9月動工以來,其建設進度一直受海內外關注。《人民日報》海外版昨透露,該發射場目前已基本竣工,具備投入使用條件。此前中國工程院院士、神舟飛船總設計師戚發軔曾透露,中國新一代大型運輸火箭「長征五號」,計劃2015年上半年在文昌發射中心首射。另一位工程院院士龍樂豪則透露,中國載人登月將於2025年前後實現,也要從文昌出發。



有利深空探測計劃

據悉,文昌發射場之所如此受關注,皆因其是中國首個濱海、低緯度(即靠近地球赤道)的發射場,由於地球自轉造成的離心力,靠近赤道發射,可令火箭「借力」,以更少的燃料負載更多的物品。例如在現有技術條件下,在文昌發射地球同步軌道衞星,可比在西昌發射運載力提高10%至15%,可將中國「長征F」火箭的推力,從70多噸提升一個檔次,還能使衞星壽命延長兩年以上。中國要實現載人登月、火星探測及搭建太空站,需要功力更大、運載力更強的火箭同時,將發射場建在更靠近赤道的地方,無疑是最佳選擇。目前中國正在研製新型運載火箭「長征五號」,起飛質量可達850噸,為現時「長征三號」250噸大逾三倍,若選擇在文昌發射其運載力更大,不但利於中國未來載人航天及登月、深空探測計劃,也使中國衞星發射在國際商業競爭力得以加強。


吸引港商發展海南

與內地前三個衞星發射場籌建時「神秘兮兮」不同,當局從九十年代末籌建文昌發射場開始就極之高調,2003年新任海南省長衞留成到香港招商時,還專門以海南要建新的衞星發射場為噱頭,鼓動港商赴海南投資,但當時選址尚未確定,據悉有三個選址:文昌、三亞和廣東陽江。最終文昌勝出。文昌衞星發射中心佔地20平方公里,包括一個發射場、一個控制中心、一個總裝廠和一個航天主題公園,總投資逾200億人民幣(約240億港元)。該發射場將主要承擔地球同步軌道衞星、大質量極軌衞星、大噸位空間站和深空探測衞星等的發射任務。人民網/中新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41018/1890400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113

【西貢故事】全港唯一搖櫓載人舢舨 74歲婆婆:我會一直做落去

1 : GS(14)@2016-07-15 05:16:13

妹姐的舢舨需要以人力搖櫓,一下一下搖動,船才會前進。



踏入暑假,西貢變得熱鬧起來,各種小艇舢舨在海面繁忙地穿梭。這隻舢舨注定與眾不同,它是一個傳奇,在海上緩緩地搖動,懶理其他快艇遊艇,仍堅持龜速行駛,細心看,舢舨沒有安裝摩打,只靠一支搖櫓不停擺動前進。


它不是做一場Show,卻是西貢人經常坐的交通工具。像西貢水上人吳偉強(Peter)有一架泊近岸邊的艇仔,若想由碼頭上自己的艇仔,便會打電話約這隻舢舨的主人──妹姐接載,由於岸邊密密麻麻地停泊了很多艇,艇與艇之間又泊得很近,摩打船靠近時,繩子等雜物容易扯入螺旋槳令其損壞,所以亦只有妹姐的人力舢舨才能到達,相對靈活得多,在西貢是獨市生意。妹姐有一個很特別的名字,叫「袁初一妹」,最初我亦半信半疑,直至她將身份證遞給我看,並說:「因為呢個名,我成日被人笑係日本人,水上人唔識字,為咗易記,就將出生日期用嚟改名,不過,我都唔肯定自己係咪初一出世,阿媽可能亂嚟嘅。」說罷,她哈哈大笑。舢舨是她一個人的舞台,用一支十六呎搖櫓,雙腳紮馬,雙手搖呀搖,眼看輕鬆得很。別以為搖櫓好簡單,記者試過撐5分鐘,剛好遇上強風,自問已出盡全力,但舢舨動也未動過一下。「你呢幾下都未認真拉嗰槳,你咁細力,船只會俾啲風吹番轉頭,行唔到啊!」妹姐半認真說。搖櫓撐船需要四肢用力,更要利用腰力將船推前,賺的都是勞力錢。妹姐每日做朝六午四,有時會看天做人,如果打大風落大雨,則會休息。由於不設最低消費,收入並不穩定。「有時路程太短,都費事定價錢,最低一兩蚊都試過收,甚至一日未發過市都試過,假期生意好啲,都會過一百蚊。」今年74歲的妹姐搖櫓大半生,年青時靠罟仔艇捕魚,到現在轉做舢舨載人,她說,這隻搖櫓舢舨是獨一無二。「如果呢隻舢舨爛咗,已經唔會再整到。搖櫓依家都無人識整,識整嘅已經走得就走。香港仔、南丫島、筲箕灣都搵唔到,係西貢只剩番我呢一隻。」雖然手腕勞損,雙手起繭,但她仍會堅持做下去。「人係要做嘢,要運動,好多人叫我不如返去享福,但如果手痛腳痛,有錢都享唔到福。我每日可以搖吓搖吓做運動,行得又食得,已經係一種福氣,所以我好珍惜呢個工作。」記者:何嘉茵攝影:伍慶泉



西貢水上人吳偉強(Peter)(紅衣服者)經常坐妹姐搖櫓的舢舨,是西貢人的交通工具。

舢舨有不少裝飾,都是由妹姐親自設計的。

今年74歲的妹姐堅持以人力搖舢舨,沒想過退下來。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715/1969568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78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