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成全球最大醫療資源庫 衛計委力促臨床醫學研究

科學技術是推動現代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在臨床醫學領域更是如此,更何況在中國具備全球最多人口基數的研究數據,臨床醫學領域的科研應更高一籌。為了進一步加強中國衛生與健康科技創新,國家衛計委12日發布了《關於全面推進衛生與健康科技創新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以此鼓勵臨床醫學研究的發展。

國家衛生計生委科教司秦懷金司長在12日的發布會上表示,“《指導意見》中,為什麽這麽重視臨床醫學研究,就是衛生與健康科技創新的成果,無論是技術還是藥品、醫療設備等,最後都是為了老百姓的健康。一些重大疾病的防控新技術、新產品,只是在實驗室里做不轉化是不行的,必須在臨床這個平臺,所以我們要加強轉化醫學研究。”

《指導意見》中提出,加快建設協同高效的衛生健康科技創新體系,激活各類創新主體的活力,系統布局高水平的創新基地平臺和重大工程項目,加強臨床醫學研究體系和能力的建設,大力推動中醫藥科技創新,構建開放協同的科技創新網絡等等措施。

《指導意見》起草者衛生科技發展中心副主任代濤表示,“首先要形成鼓勵創新、激勵創新的文化氛圍這個文件就是最重要的形式。科技工作原來是支撐,都是在醫改的後邊(內容)。這一次將科技創新定位是在衛生健康事業改革發展當中的核心和優先地位,認識到科技創新對推動衛生事業改革發展、保障健康中國的重大作用,這是個很大的激勵。”

代濤表示,有關鍵的兩點,一國家對科技人員激勵的所有政策在醫療衛生行業當中全面應用。國家的文件規範的是科研機構、高等院校,醫療衛生機構是不是適用,在文件當中特別明確這一點。其次是對創新的定位,特別強調了醫療衛生機構在衛生與健康科技創新中的主體地位。同時還提出了“醫研企”的結合,過去醫院和企業脫節比如手術機器人和一系列創新的成果,如果離開企業的支持和參與也是很難的。

在秦懷金看來,其實整個《指導意見》滿篇都是激勵政策,第一個核心的就是收益分配激勵,文件強調醫療衛生機構科技人員的創新,也同樣適用於國家政策,提高成果轉化收益比例。第二個是管理層面,主要是體現“放、管、扶”的思想,改革科研項目、科研經費的管理,簡化預算編制和調整,增加間接費用、增加人員費用,改進結余資金的留用處理方式。

第三,科研教育人員出國開展科學研究等活動更加靈活的政策在我們醫療衛生行業落地。第四就是人才的評價考核方式。衛生與健康領域有從事基礎醫學研究的,有從事應用主要是臨床研究的,包括公共衛生的現場研究。原來的評價體系,在職稱評定上偏重論文,現在明確提出要有一個分類的評價,在基礎醫學方面主要是原始創新,論文和專利是非常重要的。對於臨床醫生的評價,主要是看創新對病人的治療和防治的效果。

不僅如此,“我們要加強臨床研究資源的整合、共享、開放。我們國家搞臨床醫學研究是最大的優勢,現在歐美國家來訪問的政府機構和研究機構,最想跟我們合作的就是開展臨床醫學研究,為什麽?關鍵就是我們的醫療資源豐富,人口多、病例多,這是研究最大基礎。但是我們國家由於各種因素,沒有把這種豐富的醫療資源通過標準化、規範化變成一個非常好的臨床研究的資源,在這個基礎上,把這些資源如何做到開放共享,讓科研人員充分利用這些資源,提高研究效率。同時,加強資源開放共享的同時規範臨床多中心研究,提高臨床研究的設計。秦懷金表示。

據了解,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現在有32個,“十三五”還進一步在布局,主要是根據需求,根據老百姓疾病譜和其他各個方面,從數量上、從布局上來進一步加強,形成一個網絡,形成以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為龍頭的研究網絡,把研究出來的技術和成果再推廣到一些基層的單位,讓醫學的科技,讓基層老百姓也能盡快享受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38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