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穆迪取消22家國企負面展望 仍不調增中國評級

繼今年3月國際評級巨頭穆迪下調中國主權信用評級和38家國企、25家金融機構評級為“負面”之後,近日穆迪恢複了上述22家國企信用評級展望為穩定,但未涉及中國主權信用評級展望調整。

出於對中國會出現經濟增長、推進改革、市場穩定的政策“三難困境”擔憂,國際評級巨頭穆迪曾於今年3月2日率先將中國主權信用評級展望由“穩定”調整為“負面”。為反映主權信用評級展望調整,次日穆迪將38家國有企業及授予評級的子公司、25家金融機構評級展望也由“穩定”調至“負面”。

這引起中國官方不滿,財政部認為穆迪下調評級展望理由並不充分,存在信息不對稱,高估了中國經濟遇到的困難。

10月19日,穆迪正式宣布將 22 家國企評級展望從負面調整為穩定。這22家國企包括中石化煉化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中化香港(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等。

22家評級展望調為穩定的國企 資料來源穆迪

為何穆迪對上述22家國企恢複評級穩定展望?是否中國主權信用評級負面展望也將調整?

穆迪企業融資部高級副總裁胡凱10月25日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恢複上述22家國企評級展望為穩定主要基於三個因素。

首先是在近半年國企改革取得明顯進展後,上述22家國企涉及領域符合中央政策支持方向,政府支持水平將維持在較高水平。如主營業務為基礎設施建設的中國建築總工程公司。

其次,這些國企的個體信用狀況處於合理水平,擁有強勁的市場地位、穩健的運營實力、良好的財務與流動性狀況。比如中國持續的基建和房地產投資以及海外擴張將推動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等五家建築國企收入溫和上漲。

最後,上述22家國企的評級能夠抵禦假設情境下中國主權評級繼續下調一個子級所帶來的沖擊。

“下調中國主權評級只是假設情況,而非未來有的動作。”胡凱強調到。

穆迪企業融資部副總裁鄒吉明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在上調22家國企評級展望為正面之外,仍維持其他57家國企評級負面展望或下調複評。

鄒吉明進一步解釋道,這是因為部分國企評級與中國主權評級持平,若主權評級下調則影響將傳導至這些公司的評級,比如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公司。部分國企經營財務狀況惡化,個體信用狀況面臨壓力。比如中國中信集團負面展望正是因其金融服務業務信用狀況有所削弱。或因母公司信用質量下降,支持削弱,如越秀地產、綠地香港等公司。此外這些國企部分因為從事“商業類”業務活動,預計政府支持力度將會下降,如光明食品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398

工行調增全年信貸增長計劃,息差見頂有待觀察

“防控風險與服務實體經濟並不矛盾,二者相對統一,如果作為金融的根基實體經濟好了,金融風險防範就有了更好基礎。”工商銀行行長谷澍在中期業績發布會上回答第一財經記者提問時稱。

今年是防控金融風險的攻堅年,但監管層對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要求也在近期大幅提高,銀保監會近期三度要求打通貨幣傳導機制,從“無還本續貸”到“信9條”,要求大行發揮“頭雁”作用,適當提高企業中長期貸款比例。

大行如何平衡防風險與服務實體經濟?8月30日,工行發布2018年中期業績顯示,上半年新投放信貸總量1.68萬億元,其中新增6268億元,收回移位再貸1.05萬億元,此外,非信貸融資與地方債投資新增3515億元。

谷澍指出,對於堅守主業、生產經營正常的企業,工行將多措並舉,幫助企業渡過難關,而不是抽貸、斷貸。對於下半年的信貸投放節奏,谷澍透露,今年已經適度調增了全年人民幣信貸增長計劃,重點滿足重點項目、普惠金融、居民消費等需求。

息差見頂有待觀察

今年上半年,多家大行反映出息差持續好轉的態勢,但是隨著貨幣市場的進一步適度寬松,資金充裕的情況下,息差能否繼續“堅挺”頗受市場關註。

五大行中,除交行息差較去年同比小幅下降0.08個百分點外,其他四家銀行都表現出息差上升的態勢,其中建行息差改善幅度最大,較去年同比上升0.2個百分點,工行、農行緊隨其後,分別上升了0.14個與0.11個百分點。

對於資產規模已經破20萬億的大行而言,息差的一點變動對於銀行盈利能力都有巨大影響。隨著資金日漸充裕,貨幣市場的利率水平下降,息差改善幅度放緩已經反映在銀行中報中。

例如,工行中期業績顯示,該行息差如果逐季看,半年末凈息差為2.3%,與一季度持平,這是不是意味著工行的息差已經見頂?對此,谷澍表示,是否見頂還有待觀察。

谷澍稱,從貨幣市場最近的情況來看,資金確實比較充裕,利率水平在下降。“主要從兩方面影響工行息差,第一是貸款,第二是工行的債券投資。目前對短期貸款和期限比較短的債券,利率水平已經有了一定的影響,但是對中長期貸款和期限比較長的債,影響並不明顯。”谷澍稱。

他認為,長期貸款目前仍然是圍繞著基準利率的上浮或下浮來定價,而長期的債券,特別是地方債、地方專項債,定價主要由供求關系來決定,並沒有受到最近資金寬裕、利率市場往下走等情況的影響。所以從這個角度看,未來凈息差,債券市場、貸款市場的利率變化情況還有待觀察。

五大行不良率小幅下降

隨著銀行年報收官,工、農、中、建、交五大行不良率同比均有小幅下降。其中,農行不良率下降最多,同比下降0.19個百分點;其他四家大行不良率降幅則在0.01~0.02個百分點之間。五大行撥備覆蓋率也呈現提升態勢,其中農行大幅提升40.03個百分點,工行緊隨其後,提升19.14個百分點。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二季度銀保監會公布的銀行業資產質量數據顯示,銀行業不良率二季度進一步攀升,較上季末上升0.12個百分點。

工商銀行董事長易會滿認為,現在輿論對於國內深層次、結構性矛盾的顯性化有些反應過度。

此外,在銀行業監管強化的背景下,存量風險從隱形狀態向顯性轉變。此前,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監管要求銀行將90天逾期貸款全部計入不良後,部分中小銀行出現不良率大幅飆升的情況。而存量風險從隱形狀態向顯性轉變並不意味增量風險上升。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林潔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88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