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在腳上做文章 七三策略讓人一秒記住

2013-12-16  TCW
 
 

 

在傳產業,穿得正式,永遠比穿得「有創意」保險;但在廣告業,許多廣告人笑稱,要他們打領帶,遠比生出好創意要難。傳產業和廣告業、規矩和自由,這產業光譜上的兩個極端,在一個人身上,仍然有碰頭的時候。

初見雪芃廣告業務經理鄭立偉,一定能滿足你對廣告人的想像:繫著桃紅色鞋帶的短靴、橘紅配灰色的條紋襪、窄版牛仔褲、修身短版的造型西裝……,流行、個人風格,在三十三歲的他身上一應俱全。

有信賴感的「潮」,拴牢裕隆合約八年

很難想像,被公認為「雪芃型男」的鄭立偉,負責的客戶卻是汽、機車等傳產業。在業務汰換率極高的廣告業,他手上的裕隆集團,一接就是八年,不僅創下公司紀錄,客戶滿意度也名列前茅。

但是,一個需要在創意上具說服力,又必須身段柔軟、讓客戶信任的工作,鄭立偉如何找出平衡點?讓自己看起來流行而不輕浮、可靠卻不無聊?

雪芃廣告資深創意總監林智豪觀察,「有信賴感的潮」是鄭立偉最成功的一點,例如,同樣是黑白配色的西裝形式,他的外套長度總是比別人短、合身,乍看是白色的襯衫其實是淺色牛仔布;黑色長褲下的皮鞋是馬汀鞋、應該是黑色的鞋帶卻是螢光色系……,每個小細節,他都同中求異。

第一印象不突兀,所以不至於讓保守客戶難以接受,但第二眼時,他卻有適時展現想法和設計感的能力,「這就是他告訴別人:『你要的責任感、執行力我都有,但是,談到創意,就是我們廣告公司專業』的方法!」林智豪說。

鄭立偉也說,在廣告業十年,他已漸漸摸索出適合自己的「七三法則」:七成是傳統黑白配色、西裝款式,另外三成則在材質、配件求變化。但是,要找出黃金比例,他也經歷過不短的學習期。

美感比人強,提議才能讓對方埋單

他回憶,在剛入行時,因為年輕,他常以正式西裝上身,爭取客戶、主管的信任。但是,過了三、四年,工作漸上軌道後,「搞怪」性格也逐漸外露:「這畢竟是個活潑的產業,我也不想再穿得那麼保守,所以開始嘗試不一樣的花色、花樣。」

但他改變造型,第一個「喊卡」的,竟是鄭立偉的主管。他曾經穿花襯衫、方形領帶去提案,也曾穿短褲上班,讓老闆不只一次提醒他。

「他說,我們是一個team,提案現場我穿得特別突出,不合群,可能讓客戶對我們扣分。」服從體制或順從自己,曾讓鄭立偉陷入兩難。但升上主管後,從客戶角度看事情,他終於知道,選擇服裝的優先原則是讓自己加分,而非扣分的藉口。

鄭立偉分析,提案時,重點是投影片內容、是報告者的言語與演出,不是衣服。所以,在上半身任何會讓客戶分心的元素,都應該避免。否則,若相對保守的客戶對他的打扮有疑慮,始終無法專心在他的報告內容上,吃虧、白做工的還是自己。

但是,在同業聚集的比稿現場,若要在客戶面前留下記憶點,他通常會在鞋子、腳踝上做功夫。

「提案結束、客戶起身道別時,通常是對方第一次注意鞋子的時候,」鄭立偉笑說:「這個機會,我一定會把握住!」

他說,自己有近三十雙鞋,全部都是深色系,配上桃紅、橘、黃等鞋帶,或鉚釘、雕花等設計。若再穿上條紋、幾何、印花圖案的襪子,他全身上下最亮眼的地方,就是腳。「這可以在一秒內讓對方知道,我尊重這個場合,但我仍是有創意、有想法的人。我認為這就是客戶要的。」

果不其然,許多客戶對他留下印象,甚至私下請教他穿衣、買鞋建議,「這一行,讓客戶認同你的品味非常重要,因為唯有你的美感、創意比他強時,對方才可能埋單你的提議。」

不只如此,看過不同產業、場合,鄭立偉也開始摸索出自己的排列組合。他說,服務客戶,必須讓對方明白「你了解他的消費者」,所以,面對鎖定學生族群的機車業客戶,他會換上工作褲、採用Porter包、無印良品等年輕世代認同的品牌。

面對全是女性的化妝品業,他會特別注意鬍渣、鬢角等,力求肌膚乾淨,並換上有繡花的白襯衫、塗上木質香味的護手霜,讓對方了解,自己對細節與五感的重視程度,不輸女生。至於客戶的公開發表會,他則會刻意穿得亮眼,例如在褲頭加上吊帶、配上寬下窄的褲子,「我代表客戶的廣告策略端,所以在他們極力強調品牌、轉型時,我的外型必須有說服力,讓外界認同他們的努力。」

經歷穿著的過與不及、游走傳產業與廣告業,鄭立偉認為,要在兩個極端之間取得平衡,「目的」絕對優先。就像提案重點在內容,發表會重點在形象,只要理清楚優先順序,每次都穿對,就不會是難事。

【延伸閱讀】鄭立偉.穿搭密碼拆解

告訴客戶 我專業有品味70%的「類西裝」讓客戶第一時間不會產生不適應感,可專心聽取報告。其餘30%的變化,則可在適當時候傳達個性與廣告公司專業。以創意服人,又具備信賴感。

讓人易於溝通的梳髮:將前額頭髮全部往後梳起、露出全臉,可讓聽眾專心聽你說話。五官全部露出,顯示毫不隱藏、易於溝通,看起來有精神。

輕鬆不失專業的牛仔襯衫:領帶太拘束,也不想要一成不變的白襯衫,故選擇顏色乍看下相似,但材質特別的款式。牛仔布有「放鬆」含義,象徵對提案相當自信。因搭配西裝外套,有收斂效果,不至於太過隨意。

能引起話題的電子表:腕表嚴肅,也不符合廣告業的工作形態;Casio的特別款反而能引起話題。電子表在廣告業是可接受範圍,全黑不至於突兀或輕浮。

強調邏輯感的稜角框眼鏡:面對傳產業客戶,就會帶這副框帶稜角、相對有力的眼鏡。文創產業會選擇圓框,較為柔和。人對話時首先看的就是眼睛,所以眼鏡是第一個傳遞訊息的工具。傳統製造業強調邏輯與精確,稜角眼鏡可加分。

融入創意元素的西裝款式:刻意選擇有修身、有拉鍊、短版的樣式,無論任何產業都容易接受,並可傳達廣告業的創意。領子窄、但袖口拉鍊打開,加上襯衫不紮、外放的形式,在心理學有「Open-minded」(開放)的聯想。

表現行動力的黑色牛仔褲:黑色褲子營造西裝感,但牛仔材質則強調我與別人的不同。捲起褲管,給全身最大亮點「腳」足夠的表現空間。牛仔褲帶有行動力、執行力的象徵,九分長度但沒露出肌膚也不會失禮。

製造亮點的紅條紋襪:在全身黑中製造最大亮點,通常會選擇鮮豔的顏色,讓客戶在最後一秒留下印象。襪子在黑褲、鞋帶中有緩衝效果,加上條紋款式有協調感、相對保守,不至於產生反感。

表述奔放性思考的鞋子:深色皮質不會不莊重,但桃紅鞋帶卻能留下深刻印象。桃紅是比較中性的顏色,可加強廣告人不受拘束、天馬行空的形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574

大學甄試履歷 四招讓教授記住你

2014-02-24  TCW  
 

 

大學甄試入學備審資料,是「人生第一份履歷表」。今年,這份履歷表的製作難度又更高。

在二月十三日寄發學測成績單後,全國高三生進入甄試入學第二階段,頭一關便是製作備審資料。這份「履歷表」,佔各校甄試入學總成績○%到六○%不等,差異很大。但佔比低不代表不重要,因為備審資料跟三月底、四月初的口試是雙胞胎,左右教授面試方向。

今年大學甄試入學最大的改變,莫過於全面改為電子書審,以往書面的備審資料改用PDF檔上傳,因為閱讀習慣改變,教授閱卷時間將從原本兩到三分鐘,縮短到一分鐘以內。

投入甄試入學九年的樂學網升學輔導團總召集人張財銘分析,以往教授「翻完」一份備審資料約十到二十秒鐘,加上停下來看特別感興趣的部分和前後對照,看完一份約兩到三分鐘;「現在兩到三分鐘還要算入下載、翻頁的時間,真正專注閱讀的時間少於一分鐘。」

前三頁決勝負!

第1招氣勢開場樹狀圖,第一頁就亮相

「改為線上書審後,閱卷教授勢必會更有效率的看資料,」張財銘說,「前三頁,決勝負。」

三頁抓住教授目光,關鍵在「推銷自己」。「多數學生的備審資料,好像寫別人的事,跟自己無關,就不是『推銷』,」輔導升學超過十年、南港高中輔導組長紀俊竹強調,「教授最感興趣的是『你』,只有『你』才讓教授有感覺。」怎麼做呢?掌握以下四招:

雖然甄試委員會的上傳作業流程中說明,「審查資料上傳系統會主動於各審查項目前加入書籤(封面)……,」但這並不代表主角——「你」,開場就該是官方統一的封面,或者冰冷的成績單。只要謹守容量規定,都要讓主角氣勢驚人的登場;怎樣才是「氣勢驚人」?

就是在第一頁用樹狀圖或心智圖,呈現備審資料的全貌。

舉例來說,你可以用「為什麼我有信心適合念××系」(編按:此為舉例示範,請勿照抄)做為中心,往外發散出在校成績、自傳、讀書計畫、特殊活動等四個向度,每一向度再分出重點,諸如在校成績可拉出「平均校排」、「平均班排」、「關鍵科目平均分數」,以此類推。讓教授用最短時間全盤掌握重點,同時展現學生整合、組織的思考能力。

第2招標題「吸睛」文字有靈魂,才能動人

從紙本改成線上書審,編輯排版更重要。若擔心做不出漂亮版面反成敗筆,最佳補救之道就是下出「有靈魂的標題」。

多數學生認為,標題就是上傳項目名稱,成績單的標題是「成績單」,自傳是「自傳」;或是在上傳項目前面加上形容詞,諸如「收穫豐富的社團經驗」或「未來五年讀書計畫」。這不是錯誤,但沒有「靈魂」。標題,須勾起閱讀興趣,讓人不必看內文,也能抓住大意。

標題的「靈魂方程式」=主詞+動詞

假設A生的社團經驗是在高中三年參加吉他社,標題就可下「三年吉他社、二十場演出教我的事」;B生申請醫學系的動機可以寫「我要讓大家享受生命的美好」。

紀俊竹也分析,大、小標題是一句話,不是一個詞。

靈魂標題把閱卷教授領進門,要留住關愛的眼神得靠圖表,圖表在備審資料四部分全都派得上用場。

第3招圖表致勝統整數據增加說服力

一、用折線圖看出成績進步:先在成績單上將申請科系的關鍵學科各學期成績用螢光筆畫出來,做成折線圖或柱狀圖。如果分數不高,甚至一路下滑,就別做圖,簡單附上成績單,淡化處理。

二、自傳要有圖有證據:自傳除了要說故事,務必配照片、插畫(設計相關科係為主)或作品照片,切忌全篇文字。記得附上圖說,不要只把照片裡的自己圈起來。

三、自製讀書計畫表:在用文字詳述短、中、長期讀書計畫之前,請將各階段要完成的內容列成進度表,或做成樹狀圖擺在最前面。

四、活動、社團表現務必分類列表:將高中參加過的,與申請科系相關的比賽、活動、社團、服務分類列表。例如,比賽可以分為國際、地區、校內,並把重要的比賽標出來,最後記得去學校行政單位蓋學校認證章。

第4招寫出故事感性至上,最忌流水帳

自傳包含人格特質和養成背景,是感性的申請動機,要動之以情。永春高中輔導組長葉惠鳳表示,電子書審要回歸內容,尤其是自傳。然而八成學生都依時間序列流水帳,毫無情感可言。要寫出情感真摯的自傳,秘訣無他,關鍵在「說自己的故事」。標準程序如下:1.列出從國小到高中大事紀。2.各階段找一件與申請科系有關的關鍵事件。3.回顧事件始末,寫出:為什麼要做這件事?過程苦樂、收穫或啟發,及與申請科系的關聯。

各系對自傳規定不一,若頁數較多,每階段完整寫一個故事;若只有一頁,寫高中的故事就好,不要多。

張財銘提醒,製作備審資料前應自問:「十年後我想成為怎樣的人?」以答案篩選申請科系,並定出備審資料的主軸,再使用四招「推銷自己」,才是真正「有感」的備審資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936

創業公司品牌該如何起名?記住基於定位理論的這四個要素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10/147610.html

i黑馬:定位反應、品牌反應、利於傳播、避免混淆是基於定位理論總結出來的系統起名方法,而定位理論則是基於心智規律的。

\【定位反應】

就是要求名字能讓顧客“望文生義”,反映品牌所代表的品類或特性, 給人以專家品牌印象或正面聯想,例如我們投資的“周黑鴨”“湯城小廚”“飯掃光”等品牌,就很容易傳遞鹵鴨、湯菜館、下飯菜的專家型認知;而且也有助於減少傳播過程中被問“那是啥?”的概率以提高溝通效率,例如“農夫山泉”“鮮橙多”“周黑鴨”。又比如Coca-Cola初進中國時譯為“蝌蝌啃蠟”,乏人問津,後來懸賞征集到具有美味聯想的“可口可樂”譯名後才風行民國。

筆者生於重慶,對花椒油情有獨鐘,通常是親手制作,但到深圳後一時沒有自給自足的條件,只能去超市淘寶,但腦子里沒有一個品牌,只好在貨架上百度。眾多初見品牌中,“川老匯”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感覺:這應該是一個四川老字號;於是便選擇了它。這就是定位反應的力量。多年以後我們投資“飯掃光”,發現它與“川老匯”同為成都高福記公司擁有的品牌,其老板可謂起名高手。

名字的定位反應需與品牌實際定位一致,錯誤的定位反應有不如無。例如“俏江南”,強烈的定位反應是江浙菜。我在某購物中心觀察到:想吃江浙菜的顧客進了俏江南一問是川菜,立即退出走進旁邊的江南廚子,而想吃川菜的顧客,除非是回頭客,否則多半不會進店,直接去了巴蜀風。曾與俏江南一位副總交流,他毫無保留地支持我的觀點,說十多年了,俏江南仍要不厭其煩地向潛在顧客解釋自己是川菜,造成營銷資源的極大浪費。

定位反應除了品類和特性,還包括基於文化背景而在顧客心智中激發的調性和忌諱。手機品牌“小米”“魅族”“榮耀”“錘子”所激發的調性和價值感是不一樣的。我坐過“銀建”出租,印象頗深(看官:你這是淫者見淫)。還好打車是沒有行為剩余的純服務,如果一件有形產品叫這麽個品牌名,當眾使用恐怕需要一點兒心理素質。Gold lion最早進入香港市場時直譯“金獅”,在粵語中聽起來像“金輸”,銷售不暢,改名“金利來”後方成一時名牌。

筆者曾和騰訊戰略發展部的一位朋友交流,說假如當初米聊不叫“米聊”而叫“米信”,微信不叫“微信”而叫“微聊”,很可能就沒有微信作為後來者的輝煌了。朋友深以為然,透露騰訊真的推過“微聊”但沒有做起來。這便是“聊”字的定位反應妨礙了上班時間使用。我這算是成功地做了一次預言般的事後推斷。

最後,追求定位反應要避免走極端,進入通用名誤區,成了“去哪兒”,不加引號就會誤讀,而這種類型的名字在互聯網企業中卻是重災區。這就引出起名的第二個要點:

【品牌反應】

就是說,哪怕顧客初次聽到,也要一聽就感覺是個品牌名而不是個通用詞匯,才容易被當作品牌來記憶。如果有人談論一個有品牌反應的名字,路人甲偶然聽到那麽一下,就可能產生品牌印象;以後見到該品牌時就可能冒出“噢~我好像聽說過”的念頭,其它條件相同時,熟悉感可導致優先選擇。在慘烈的同質化競爭時代,這一丁點選擇優勢的馬太效應說不定就讓你的品牌最終取勝。

我卸任三泰電子董事的最後一次董事會上,聽到三泰正在試點“小區智能快遞櫃”,品牌名叫“我來啦”,我一聽就問“誰來啦?”,這顯然是一個既無定位反應也無品牌反應的壞名字,當即強烈建議公司將品牌名改為“速遞易”。現在,“速遞易”已成為智能快遞櫃的品類代名詞,進入的小區數超過所有競爭對手總和的十倍。互聯網企業中類似“我來啦”的品牌反應微弱甚至缺失的名字如“去哪兒”“要出發”“去啊”“來往”“餓了麽”“阿姨來了”“大姨媽”“今日頭條”“喜馬拉雅”等不勝枚舉。

品牌反應依賴於現實狀況和文化背景。比如“紅牛”有品牌反應而“黃牛”就沒有,因為現實中沒見過紅色的牛而“黃牛”則作為經常談論的類名詞。又比如“白象”在中國有品牌反應,因為中國大象不常見白象就更不常見,但在泰國的文化背景中“白象”就沒有品牌反應而是另有其義。泰國歷史上國王對臣下不滿就會賜他一頭白象,因為白象被時人視為神物,啥也不能幹卻供養費用巨大,被賜白象的大臣很快便要家道中落了。於是“白象”演變成了“昂貴而無用的東西”的代名詞(白象方便面躺槍了)。

有的企業以為將品類名註冊為品牌名,就可以獨占品類封殺競爭對手,這是一個天大的誤區。比如,普通消費者聽到“金華火腿”多半會問“哪個牌子的金華火腿最好?”,即便看到“金華火腿”產品也可能困惑“這產品咋連個牌子都沒有?”,恐怕這是讓獨占了“金華火腿”商標的金華火腿公司吐血的問題。而金華地區的其他火腿,品類名只好改為“金字火腿”,導致“金華火腿”品類缺乏跟進者而缺乏熱度,難以做大。

我們投資的“德州扒雞”也面臨和“金華火腿”類似的問題,好在德州扒雞是開連鎖店的,名字的不利比起放在超市貨架上賣的金華火腿要小。如果德州扒雞不是碩果罕存的中華老字號,那就不如改名算了。

【利於傳播】

這是品牌起名的第三個要點,就是要盡一切可能降低傳播負荷,增加傳播機會。

降低傳播負荷的第一個考慮就是聽音知名,即一聽就明白是哪幾個字,比如“農夫山泉”“周黑鴨”“淘寶”。聽音能知名的品牌傳播時無廢話,因而更容易傳播。如果聽者問“哪幾個字?”,就會幹擾傳播,本項得分就減半;如果面對此問不能用一個常用成語或俗語簡潔回答而需逐字解釋,那本項就得個鴨蛋。有人問“天圖是哪兩個字”時,我通常回答“天津圖書館”,對方沒有不明白的。曾有人問我“甘其食”是哪幾個字,我回答“甘甜的甘、其他的其、食品的食”,結果對方追問“丹田的丹?”,我氣沈丹田運功三秒才說出“同甘共苦的甘”來。現在甘其食包子正在醞釀改名。

要聽音知名,不僅應避免“甘其食”似的生僻典故,更要忌用生僻字。生僻字不僅難以聽音知名,而且顧客可能因擔心讀錯傷臉而不願推薦你的品牌,如同老師不願抽問名字難認的學生。我見過最奇葩的餐館名字之一是“犇羴鱻”,在多個場合測試,三字認全的十不足一。這幾年頗受關註的“西貝蓧面村”也面臨“蓧”字困擾,不僅難以用常用詞匯講解它,用寫法解說“上面一個草頭,下面一個攸”時再次面對生僻字“攸”的問題。“哪個攸?”“許攸的攸”“什麽許攸?”“三國曹操的謀士”“靠~你丫真有學問”,而這並非一個虛構的對話。西貝現在門店招牌上標註了“蓧”的漢語拼音,可這只能解決怕讀錯的問題,而不能解決轉述難的問題。組詞困難、解說寫法也困難的“蓧”字可謂二階生僻字。

降低傳播負荷的第二個考慮是簡短。品牌名最好是兩個字或三個字。一個字在漢語中基本沒有品牌反應,需附加“牌”字如“柒牌”“馬牌”,其實浪費了一個字的表達機會。四個字並非不可以,但四字名的定位反應應當強到無需附加品類名,否則長名字再加上品類名就更長,傳播負荷大增。比如,“農夫山泉”“湯城小廚”就是不錯的四字名,無需說成“農夫山泉礦泉水”“湯城小廚餐館”;而“我的美麗日記”就是個糟糕的長名字,顧客自動簡約成“美麗日記”,但是定位反應錯誤品牌反應不足,不附加品類名就不知道“美麗日記”是啥。又比如眾多法國紅酒中唯Lafite在中國名氣最大,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它有一個利於中國人記憶和傳播的簡短譯名“拉菲”。本起名法最初叫“品牌命名四大/法則”,改為“起名四要”既簡短,也避免了像“五道口/交警”一般冒犯河蟹君。

除低傳播負荷的第三個考慮是避免字母縮寫、純數字以及字母和數字、數字和漢字、漢字和字母混合的品牌名。這一類品牌名不僅容易缺乏定位反應和品牌反應(因而缺少記憶線索),而且不容易口頭傳播,因為口頭傳播時常常需要解釋某個音節是數字、字母,甚至讀法也可能不統一。比如《2小時品牌素養》一書,雖然作者鄧德隆是國內有數的定位高手,但書名仍是白璧微瑕,口頭傳播時需要解釋“是阿拉伯數字2而不是漢字二”,而且有人讀“二”有人讀“兩”,因此該書若再版宜更名為《兩小時品牌素養》。又比如HTC、TCL,字面毫無意義,初見之下還以為是某個科技名詞的縮寫,久而久之坊間便主動為其賦予漢字原型“火腿腸”“太差了”,恐非企業所樂見也。

降低傳播負荷的第四個考慮其實不是關於品牌名本身的,而是關於品牌名和公司名之關系的。對於中小企業來說,最好是公司名和品牌名一致,因為有些場合只適合出現公司名,兩者一致能讓真正重要的品牌名得到更多傳播。例如天圖投資高福記一案被投中集團評為2014年度消費領域最佳創新投資案例,獲得大量媒體傳播,但消費者心中只有“飯掃光”而無“高福記”,因公司名和品牌名不一致,“飯掃光”失去了一次傳播品牌、增加銷售的機會。同樣,如果“三泰電子”將股票(002312)改名為“速遞易”,將會每天都得到股市的宣傳,公司價值將會大增,“泰子黨”們留意會否出現這個買入信號哈。

【避免混淆】

這是品牌起名的第四個要點,目的也是利於傳播,但立足點不同。前面的“利於傳播”立足於好名字的本身特征,而“避免混淆”則要求好名字不應與所處環境中眾所周知的名字過於相似而造成混淆。

我曾經和某珠寶品牌的老板喝咖啡,問他為什麽起了一個易混淆的名字,他回答說當年人窮誌短,想沾點周大福的光。再問現在感覺如何,答曰現在無論怎麽努力都被看作是山寨。不僅這家企業,整個珠寶行業都患了想象力貧乏癥,周大福、周大生、周生生、金大生、金大福、金六福、周六福、六福、……,屈指難數。

有人著文把“黃太吉”“大黃瘋”“牛燉”當作有互聯網逼格的好名字,其實大謬不然。在“利於傳播”的“聽音知名”一關,聽者很容易誤以為自己聽對了“皇太極”“大黃蜂”“牛頓”,於是追問“哪幾個字?”讓說者解釋一下的機會都沒有,但當聽者將來真的見到“黃太吉”“大黃瘋”“牛燉”時,恐怕只會疑惑,而不會認為自己聽說過這些品牌,這就是玩弄諧音文字遊戲而導致的混淆後果,這類品牌少有成大器者,是最容易掉入的起名誤區之一。

玩弄文字遊戲自找麻煩的一個例子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每次聽人誇張地說出後一個“漁”字時,心里就想:“何不說人話?授人以魚不如教人結網”。

當然,由於大多數簡短而有意義的好名字都被註冊了,再加上還可能要兼顧互聯網域名,起個好名字越來越難,花錢買個好名字可能是最有效的辦法。但如果不懂得什麽是好名字,則更大可能是花錢買垃圾。我們投資的青海小西牛就想過花錢搞定“奶酸老海青”商標註冊,我就告訴小西牛老板,就算你搞定的是“青海老酸奶”商標,那也是花冤枉錢,因為你根本就不應當試圖把品類名註冊為品牌名,你需要的是更多企業來把青海老酸奶品類做大,小西牛作為品類領導品牌自然是最大受益者。

起名四要——定位反應、品牌反應、利於傳播、避免混淆——是基於定位理論總結出來的系統起名方法,而定位理論則是基於心智規律的,其有效性不是陰陽五行命理運數等國粹起名法可比的,也不是那些以品牌成敗論好壞而歸納出來的起名法可比的。一些名字糟糕的企業(尤其是互聯網企業)也獲得了成功,那是因為他們通過開創新品類獲得了極大關註和公關傳播,從而抵消了名字的不足,或者是燒了大把錢用於品牌傳播;如果起個好名字其實會更成功的。倘若以為成功者的一切都是對的,那就很可能東施效顰而不自知了。

本文經品途網授權轉載


記住~從來沒有一個屌絲能夠逆襲!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103/148722.html

\5年前,一個叫Brian Acton的人去Facebook應聘,被無情拒絕。
 
隨後,他開發了一款叫WhatsApp的軟件。
 
5年後的今天,Facebook花190億美元收購了WhatsApp。
 
有人說:這是一個關於屌絲華麗逆襲的故事——當年Facebook沒看上他,因此今天付出了190億美金的代價來收購他創辦的企業。
 
真的是這樣嗎?讓我們看看此人的經歷:
 
1991年~1994年,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科學系,獲理學學士學位
 
1992年5月-1993年5月,羅克韋爾公司,系統管理員
 
1993年5月-1994年5月,蘋果公司,硬件測試工程師
 
1994年5月-1994年8月,Adobe公司,質量工程師
 
1994年8月-1996年2月,蘋果公司,軟件工程師
 
1996年-2007年,雅虎公司,從軟件工程師到工程總監,到工程副總裁
 
2009年11月~今天,開創Whatsapp,在移動通訊領域發起一場革命
 
看完他的經歷,你還覺得這是一個屌絲逆襲的故事嗎?
 
有哪一個屌絲,從小沒有夢想,可以考上斯坦福大學,然後從全美排名第一的斯坦福計算機系畢業?
 
有哪一個屌絲,大學四年沒有任何積累,可以畢業後直接去羅克韋爾這樣的老牌牛X公司?
 
有哪一個屌絲,工作後沒有職業規劃,然後打通了IT行業從系統管理員、硬件工程師到軟件工程師的全部脈絡?
 
有哪一個屌絲,沒有沈潛內修的心態,可以在雅虎一口氣紮下去9年,從一個軟件工程師一路做到雅虎公司工程副總裁?
 
有哪一個屌絲,沒有宗教般的意誌,可以統領全球超過500名以上的工程師組成虛擬團隊,嚴格按照時間進度和項目計劃進行開發,從頭到尾完全重構了yahoo的廣告搜索系統?
 
有哪一個屌絲,沒有開懷一笑的氣度,可以在被facebook無情拒絕後仍然雄心勃勃?
 
又有哪一個屌絲,沒有初戀般的熱情,能夠從0開始,從2位創始人起步,堅持創業5年,帶領一個50人的團隊,然後在移動通訊領域殺出一條血路?
 
記住:從來沒有一個屌絲能夠逆襲!
 
對一夜暴富和驟然成功的巨大渴望,已經讓我們迷失了心性。我們只看得見5年、50人、190億美金,卻看不見他的夢想、積累、心態,看不見他的意誌、氣度、熱情,看不見此人在職場里長達22年的摸爬滾打。

告訴員工做什麽,怎麽做,你需要記住這6點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819/158255.shtml

告訴員工做什麽,怎麽做,你需要記住這6點
布魯斯·塔爾根 布魯斯·塔爾根

告訴員工做什麽,怎麽做,你需要記住這6點

塔爾根認為告訴員工做什麽、怎麽做非常重要。

本文授權轉載自華章管理公眾號(ID:hzbook_gl),作者布魯斯·塔爾根。

1 沒有明確的期望,問責無從談起

記住,你要問責,第一件要做的事,也是最重要的事,就是要在事前清晰地講明你的期望。如果你是領導,你的首要職責就是要確保你手下的每位員工都十分清楚你期望他做什麽以及怎麽做。

“員工應該知道自己要怎麽做工作。我沒有責任告訴員工做什麽,怎麽做。”管理者常常這麽對我說,數量之多,超出我的想象。但轉過臉去,同樣是這些管理者,他們又會抱怨說,他們的一些手下經常不能滿足他們的期望。那麽,我就要問了,如果沒人清晰準確、言簡意賅地告訴員工對他的期望,那麽員工不能滿足期望又從何談起呢?

確實,絕大多數管理者都扭扭捏捏、不想發號施令。他們不想讓員工唯自己馬首是瞻。他們說,“單項溝通不好。我更願意問員工很多問題,希望員工多談談自己的想法。我會傾聽,也會給出建議,並盡力引導他們得出正確的結論。但我也允許員工得出自己的結論。有時,員工需要吸取教訓,在自己的錯誤中學習、成長。我希望他們對項目有種自主感。”

這種觀點是對“幹中學”的誤用。如果員工總是重複犯同樣的錯誤,那麽她很可能是在花很多時間學習和掌握一種劣技。試錯對於解決新問題是好辦法,但對於學習最佳實踐來講就不是什麽好辦法。試錯能讓員工產生自主感更是無稽之談。實際上,員工又在什麽時候真正自主掌控過自己的工作呢?或者說,員工不就是要在特定的標準下完成某些特定的工作任務嗎?員工做什麽、怎麽做,這些時候真正是由員工自己決定的?準確地講,只有當管理者清晰準確地界定員工要做什麽、怎麽做之後,員工才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對工作擁有真正的自主權。

但真正的管理者需要發號施令。命令只不過是強制性的指導與說明。如果你不喜歡發號施令,就當作你給商販下了一個訂單。就把你的員工想象成一位自己給自己打工的自由職業者,而你就是他的顧客。每次給員工分配任務就當自己給商販下了一個訂單。在這種情況下,你是不是要說清楚訂單所有的條款?你是不是要說清產品型號或服務內容——包括產品的說明書和送貨日期?你當然會這麽做。這是你付款的基礎。同理,如果你希望員工幹活,你就要確切地告訴他要做什麽。

2 如果期望每天都要變,你該怎麽辦

很多管理者經常會處於尷尬境地,因為這世界實在是變化快。變化就好像偏要證明管理者無知似的。管理者一想到下面的情況就會不寒而栗:“我知道,我昨天說過,最重要的事情是A、B和C。但從現在開始A、B、C都不再重要。不好意思,我們在A、B、C方面已啟動的工作全部停止。當前,我們最重要的工作是X、Y和Z……”

不要因變化而尷尬。這不是你能決定的。當工作的優先級發生改變時,你的工作要求就要變。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證明了“你要告訴員工做什麽,怎麽做”的重要性。這件事你不做,誰做?

今天,工作的優先級發生了哪些改變?

今天員工應該重點關註什麽?

今天的工作期望是什麽?

我覺得這件事要由你來做。因為你是領導。

3 遵守標準操作流程,要上癮

餐飲連鎖企業的食品成本驟降。但其中也有例外,肉糜卷和烤牛肉的成本並沒有降低。為什麽?“我們發現肉糜卷和烤牛肉兩者都必須在廚房切分。老版《指引》里講,每一片都要四分之一英寸長。新版保持四分之一英寸長不變。廚師在切的時候靠目測。目測就目測,廚師們就靠目測,但就是厚了那麽一點點。結果,作為整體,浪費巨大。

解決辦法是什麽呢?“我們訪談了其中一家餐館的廚師。這家餐館也賣肉糜卷和烤牛肉,而且量很大,但從沒有超預算。我們發現,這家餐館的廚師們似乎都知道一個小竅門:他們在切肉糜卷和烤牛肉的時候會用一把四分之一英寸厚的抹刀作為參考。絕對簡單。我們覺得我們一定要把這個最佳實踐介紹給其他餐館。我們要把它制定為標準操作流程。”

其實,企業內部就有很多最佳實踐,只是沒被註意到。因此,聰明的公司總是在前線尋找那些身懷絕技的老員工。這些員工找到了履行職責、完成任務最有效的方法。當我們發現一個比現在更有效的方法,我們就可以把它稱作“最佳實踐”。這里,真正的竅門在於讓公司的所有員工都要實踐最佳實踐。

在推廣最佳實踐過程中,讓員工積極實踐的最好辦法就是把最佳實踐轉換為標準的操作流程——然後讓員工們嚴格按照這個標準操作流程做。

一個會計師事務所的資深合夥人這麽說這件事,“我要幫人簿記,我肯定要使用總分類記賬系統。我絕不會即興發揮……同理,做審計時你也一定要遵循特定的步驟。我們事務所的專業人員都明白這一點……而且這套邏輯適用於全所的所有工作。每件事都有檢核清單。我們要求全所員工都要使用檢核清單這個工具。”

當受過良好訓練的人做關鍵工作的時候,都會嚴格遵循標準操作流程,使用檢核清單。那是因為,遵循標準操作流程、使用檢核清單能減少差錯率,同時,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質量。你要求員工遵循一步一步地檢核清單,其實是在清楚、準確地告訴員工要做什麽、怎麽做,這麽做也使問責變得容易很多。

4 你布置的每項工作都要有限定性要求

某些工作確實需要員工冒一定的風險,需要員工試錯,比如一些具有創造性、需要創新的工作。因為這些工作是要創造出一些新的、不一樣的東西出來。在這種情況下,你怎麽可能告訴員工做什麽,怎麽做呢?

如果一個員工的工作確實具有創造性,需要創新,你最需要做的事就是清楚地告訴他,哪些事不在他的權限範圍內。明確說明一些限制性要求,告訴員工要在這些要求的範圍內工作。如果你不想以任何形式“拖員工後腿”——沒有指導原則,沒有目標,那麽就清楚地講明各種限定性因素。有時限要求,還是員工一直搞頭腦風暴都可以,怎麽才知道員工完成工作了?怎麽確認最終產品或成果?如果允許員工冒險、試錯,你就要在布置具體任務的時候就說清楚:“我希望你冒險,希望你犯錯。”也許你應該告訴員工可以承擔多大風險,犯幾次錯。當然,也許不用。但你一定要提出限定性要求,把冒險和試錯限定在一定範圍內,不能影響其他工作的正常開展。

有時,當管理者布置“創造性”工作時,其實是管理者不清楚自己的目標什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麽……因此,這些管理者讓員工試著做做,這樣,管理者們至少會得到一塊磚,一個靶子,並從中找到有價值的東西。最常見的情況是管理者讓員工做一些開創性工作的前期準備工作。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管理者在布置工作時並沒有告知員工她在工作中的角色,這麽做就有可能讓員工備感挫折。員工很努力地完成項目,但結果卻是要麽一次又一次地被管理者打回重做,要麽管理者自己全面接手,重做一遍。員工會感覺管理者劫持了項目,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毫無意義。

每次布置工作都要有限定性條件。作為領導,你必須明了清晰、一絲不茍地表明這些限定性條件,不管數量多少,不管是否嚴格,都必須講清。這樣,員工就知道你期望的東西了。

5 顯微管理vs.管理乏力

我說顯微管理是“幹擾源”,是“假目標”,人們通常錯把管理乏力當作顯微管理,例如,管理者沒有告訴員工做什麽,怎麽做。但確實存在顯微管理類問題,有時管理者做得確實有點過。

例如,想象一名管理者站在一名木匠的身後告訴他:“一號釘子釘在這兒。”、、,釘好後,管理者又說,“二號釘釘這兒。”、、。但這時,管理者抓過了錘子,讓木匠站到一邊,說,“不是這兒,是這兒。”、、。“怎麽樣?現在是三號釘,我要把它釘在那兒。”、、。這也許就是顯微管理:一個錘子,兩個人用。工作中,管理者把員工當作牽線木偶。

那麽,顯微管理和管理乏力哪個更糟糕一點呢?如果必須二選一,你會選哪個?

管理乏力會帶來什麽問題?本來不該發生的事開始發生;本來能輕易控制的問題變得特別不可控;浪費資源;人們在工作方向上誤入歧途幾天甚至幾周後才被發現;濫竽充數的低績效員工工資照拿;普通績效員工誤認為自己是高績效員工;高績效員工感到受挫想跳槽;管理者們做了很多該授權給別人的工作;其中,最大的問題是,當管理乏力時,只有當問題已引發危機時,你才發現問題。

下面再看看顯微管理的問題——一個錘子,兩個人用。

你讓員工很不高興。

也就這點。而且,如果你深度介入,參與式管理,你會很快發現這個問題。這時,你只要後退一點就能夠解決問題。不會造成其他傷害。所以,如果非要我兩害相權取其輕,我會選擇顯微管理。

順便說一句。你再看看上述這個木匠故事的其他版本。如果這個木匠是第一天工作呢?如果這個工頭正在細致入微地教木匠最佳實踐呢?如果是這些情況,就根本不是顯微管理,而是必要的支持和培訓開發。

6 授權賦能的真諦:授權

如果真有顯微管理的問題存在,那麽解藥就是授權。有些管理者錯誤地認為授權就是大撒把。根本不是。授權是通過他人做事,是授權人參與其中的艱辛努力。

授權是授權賦能的真諦。授權其實是一門平凡的藝術,只不過是闡明目標、具體要求和明確期限。就好像下面這句話:“我想請你在周二下午三點前做一個盒子。盒子必須是木制的,必須比冰箱小,但要比蛋糕箱大。雖然可以選金色,但不能是黃色。這些是具體要求。其他的事你定。明白了嗎?就好像下工作訂單一樣,讓我們做個記錄。”

有效授權的訣竅在於弄清適合於員工和工作特點的目標、指導原則和時間安排:目標該定多大?最後期限有多緊?每個目標的指導原則訂多少條合適?上述這些問題的答案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而且,即使是最好的員工也有情緒的起伏,也可能面對新挑戰,這都需要管理者的關註。這些都是管理者不能撒手不管的緣由。

幫助你正確授權的簡單規則就是要從小到大。如果一個員工在較短的時間內漂亮地完成了一項小任務,那麽,就給他設置一個期限更長、更具雄心的目標。隨著員工展現更優的技能和績效,逐漸增加布置給他工作的數量和難度,直至職責與其個人質素相當。員工職責與其個人質素相當後,你可以借助項目規劃工具繼續為他授權賦能。幫助他制訂長期的項目計劃,同時,明確項目進程中的里程碑與評價基準。在你們進行一對一面談時,依據評價基準,把重點放在員工實現里程碑目標過程中取得的進步。每一步都為員工提供反饋,提出調整和指導意見。時間久了,員工就能應對更大、更複雜的項目。嚴格地使用項目計劃工具是授權賦能管理另一個不為人知的秘訣。

隨著時間的推移,有效授權可以真正做到賦能予員工,可以有效地激勵員工。因為有效授權規定了員工的權力範圍,並且始終在輔導員工如何進行自我管理。

布魯斯·塔爾根 員工管理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巴黎協定》生效!聯合國:人類將記住這一天

據新華社報道,聯合國氣候大會組委會4日在摩洛哥城市馬拉喀什發布新聞公報,慶祝《巴黎協定》生效,強調這是人類歷史上一個值得慶祝的日子,也是一個正視現實和面向未來的時刻,需要全世界堅定信念,完成使命。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2次締約方大會11月7日至18日將在馬拉喀什舉行,同時還將舉行《京都議定書》第12次締約方大會和《巴黎協定》第一次締約方大會。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帕特里夏·埃斯皮諾薩和摩洛哥外交與合作大臣、馬拉喀什氣候變化大會主席薩拉赫丁·邁祖阿爾聯合簽署了這份公報。

《公報》說,人類將記住2016年11月4日這一天,因為這一天全世界開啟了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停止了走向氣候災難的腳步。

2015年12月12日法國總統奧朗德、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法國外長法比尤斯等慶祝《巴黎協定》達成。(圖:法新社)

《公報》強調指出,《巴黎協定》是迄今最複雜、最敏感也是最全面氣候談判的結果,它在如此短的時間里得以生效體現了世界各國面對氣候變化采取全球行動的堅定決心,它的生效使得政府、城市、地區、公民、企業和投資者的努力得以具體化,這是人類在戰勝氣候變化威脅上的一個歷史轉折。這個協定的基礎是牢固的,在目標達到之前,我們不能有絲毫松懈。

《公報》表示希望馬拉喀什氣候變化大會能繪制出發達國家在2020年達到每年提供1000億美元氣候資金目標的明確路線圖,以扶持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

另據聯合國秘書長發言人迪雅里克介紹,為紀念《巴黎協定》4日正式生效,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當天將在聯合國總部舉行紀念活動。

迪雅里克3日在例行發布會上說,潘基文4日將與民間團體的代表舉行對話會,就民間團體如何為實現《巴黎協定》目標作出貢獻及他們的關切等交流意見。


女人永遠記住,一定不能夠Cheap

男人為什麼總想娶個靚女人做老婆?因為划算,一個好看的女人,不僅僅可以養眼,還因為那張好看的臉,完美的身材,相當於她們一半的嫁妝。

明白自己有多珍貴,就不要再從垃圾堆里選男朋友了。

Miranda Kerr宣佈離婚後不久,澳洲第三大富豪James Packer和澳洲傳媒界最高CEO David Gyngell兩人為爭女爭風吃醋而當街打交在地的新聞。兩個平時有頭有臉的大支野,居然在大街上動起手打來,真可謂是英雄難過美人關。但是好物一定沉歸底。

面膜很貴、眼霜也很貴、妳全身上下都很貴,不能夠Cheap,更不要找一個配不上你的男人。貴一點,才不會因為一頓廉價碟頭飯就和一個小氣Cheap精的男人約會。

Miranda2014年的LV晚宴上與Evan相遇,隨即展開了一段神仙眷侶的佳緣,只要一出街就登上各大八卦雜誌的頭條。Snapchat上市,Evan更是牽著Miranda在眾人面前騷Quali,未婚夫來紐約敲鐘,Miranda還不忘用Snapchat直播這歷史時刻:兩人雖然年齡相差7歲,33歲還帶個仔,卻凍齡有方,拍得住吳婉芳。 2016年,Evan在成功收購Bitmoji之後不久的718日正式訂婚,來了個雙喜臨門。

這位老牌超模十二萬分地支持未婚夫的事業,利用自己身為公眾人物的超強影響力,對公眾開放了自己的Snapchat帳號,並總是率先向粉絲們展示Snapchat推出的各種最新功能,或是幫Snapchat的廣告商們做免費宣傳。就連他倆訂婚的消息,也是最先從Snap開始傳播的。

離婚後她們為什麼還是單身一個人?因為她們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因為她們明白在沒有遇到一切都合適的人以前,她們沒必要結束單身。因為她們明白,自己很貴,不是隨便什麼人都值得自己傾心的。

最近幾天,華爾街格外熱鬧,Trump Trump剛剛做完他總統任期內的第一次國情咨文,Dow Jones怒升300點,迎來2017年表現最好的一天。第二天32日,最受美國年輕人追捧的SnapchatSnap Inc.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了,成為了繼阿里巴巴之後最大的科技IPOEvan Spiegel身價40億美金,是史上最富有90後。Snapchat兩位聯合創始人Evan SpiegelBobby Murphy同時按下按鈕,正式掛牌上市,Ticker為SNAP





開市價為24蚊,遠超17蚊美金的發行價41%,最高時則高達26.05,收市價格為24.48美金,暴升44%就第一天的表現來看,Snap這次的表現已經在科技公司IPO中很不錯了。這次IPO募集34億美金,估值高達240億美金。目前已經獲得了12倍的超額認購。

Snapchat的大紅大紫必須歸功於它背後的那個愛炫愛玩又理解年輕人心理的男人——Evan Spiegel 他在2016年《Forbes》美國40歲以下富豪排行中排名第十,名下資產已達40億美金,高於並列第四的Airbnb三位創始人。也就是說,他現在是美國最年輕的自主創業且資產過十億美金的超級富豪之一(另一位是與他同齡的John Collison,資產約為11億)

寒門也能出貴子?我寫來呃Likes咋,10,000個冇一個。虎父無犬子,父母輩就很勁揪。Evan的老豆老母都是加州的知名律師,母親畢業於哈佛法學院,是位精通稅法的律師;老豆是耶魯大學法學院的知名訴訟律師,曾擔任華納兄弟的代理律師。

John Spiegel從史丹福經濟系畢業後就進入了耶魯法學院攻讀JD學位,現任洛杉磯有名的Munger, Tolles & Olson律師事務所的合夥人。Evan出生的時候,老豆已經是位當地頗有成就的大律師,並且是研究證劵法的專家。



當年因遭受能源危機而遭到各方起訴後瀕臨破產的南加州著名能源公司Southern California Edison能夠起死回生,全靠John的幫助。這一戰後John的名聲便在南加州傳開,到了2006年,John就已經成為了年收入超三百萬美元的有名大律師。要知道,十年前的三百萬美元購買力和現在可是不一樣的。

父母給予子女最好物質條件的同時,John也非常重視子女的教育。Evan和他的兩個妹妹都在Santa Monica著名的私立學校Crossroads上學,家中也常請私人教師來補習。這些教師一小時的學費往往高達250美元。

雖說堅持富養孩子,John時刻要求自己的孩子們不能忘記出生在這樣的家庭裡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且所有的財富不是他們理所應當可以得到的。每個聖誕節,John都要求自己的三個孩子去社區的救助站做義工。在平時,三個孩子都被要求積極參加教堂組織的慈善活動,有一次他們還跟著教堂的工作人員去墨西哥幫助窮人建房子。Evan在成名後接受採訪中也表示自己是個很幸運的人 出生在富裕的家庭又能接受良好的教育。而Snapchat之所以能做得這麼好玩有趣又與時俱進,多多少少和自己優越的成長環境以及從小培養起來的眼界有關。


對比香港那些什麽「老作」?「十A港女」,也好意思被叫人生勝利組?都成30歲人仲阿媽前阿媽後,醜唔撚醜呀?





秦朔:請記住2017年夏天的萬科、萬達、樂視、安邦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724/164272.shtml

秦朔:請記住2017年夏天的萬科、萬達、樂視、安邦
秦朔朋友圈 秦朔朋友圈

秦朔:請記住2017年夏天的萬科、萬達、樂視、安邦

企業家是一種精神。

來源 | 秦朔朋友圈(ID: qspyq2015)

作者 | 秦朔 

回望

時光永在流淌,但有時平緩,有時激昂,有時迂回,有時掀起滔天巨浪。

回望最近30多年的中國商業文明史,我最偏愛的是這樣一些年份:

1984,聯想、萬科誕生,張瑞敏走進了青島電冰箱廠;

1988,平安、華為生於深圳;

1992,關於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暫行條例出臺,以泰康陳東升為代表的“92派”應運而生;

1999,阿里、攜程誕生,騰訊、新浪、百度都在這年之前或之後的一兩個月內誕生;

2010,移動互聯網萌動,小米、美團出生。

寫下這些名字也是在表達一種商業價值觀——我更偏愛企業家的企業,那些在陽光下看得清清楚楚、主要依靠創新和管理創造價值、高度重視公司治理和可持續發展的現代企業。

企業家不是一種身家(富豪不等於企業家),不是一種身份(某某董事長或總經理),而是一種永遠追求更高的資源配置效率和更好的顧客體驗的精神狀態。企業家是一種精神。

套利的機敏,把握資產升值的眼光,敢於下註的冒險精神,穿梭於官員前後的資源整合能力——這些素質也會在一些特定條件和特定環境中造就火箭般的財富奇跡;但誰能走得長遠?是那些追求永續經營的企業家,那些在創新進取的同時,總是有著對規則和法度的敬畏、對風險的控制、對無所不能的擴張欲望的節制、對團隊、機制和文化都重視的企業家。他們知道自己有“做什麽的自由”,也時刻不忘自己還有“不做什麽的約束”。

這些企業家,有的在富豪榜上,有的和富豪榜沒有關系。但他們創造的企業,卻構成了中國現代公司中最閃亮的那些名字。

在新鮮出爐的2017年財富500強中,平安、華為、萬科、騰訊都來自深圳。按照凈資產收益率排名,115家中國公司中排位最高的是華為、美的、騰訊、吉利和萬科,深圳占了3家。

我在2006年所寫的《20世紀看外商,21世紀看華商》一文中預言,深圳企業將在未來的全球商業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當時的判斷是:“以20年為一個尺度,以公司競爭力為評價標準的話,深圳群落才更是我們環視中國後最應該關註的。……它們基本上都是公眾公司,財富不集於個人或家族,也不是產權不明晰的傳統國企;它們的文化背景是移民文化,是開放文化;它們毗鄰海外,喜歡和全球標準相對照,有很強的學習能力;它們有優秀的企業家才能,同時兼具良好的團隊和公司文化;它們生於深圳,但是疆域在全國乃至全球;它們的創始人對於技術的樂趣和事業的熱愛,勝過對個人財富積累的欲望;它們大都堅持專業化的戰略,不斷提高管理能力、創新能力和企業核心競爭力。……在深圳群落中,傳統華商身上一些不良的基因——財富最大化、思維貿易化、在商不言商、人治化與短期化行為流行——得到了相當程度的清除,而誠信踏實、在商言商、價值創新的新基因則深深紮根。這些新的基因,包含著中國企業在21世紀成為世界級企業的希望。”

41.webp

11年前深圳還沒有一家世界500強,但我堅信深圳這批現代企業代表著中國企業的前進方向。以30年為一個尺度——萬科33年,平安和華為明年30年,事實是最好的說明,那些堅持商業文明道路的企業總是能夠不辜負社會期待,令人放心和尊重。

四個公司四種局

現在來說說2017年,它會以獨特的內涵載入中國商業史冊。

這一年,阿里和騰訊的市值或許會沖擊4000億美元,它們都已成為世界十大市值的公司。

這一年,中國商界更關心的是——萬科大結局,萬達大變局,樂視大困局,安邦大險局!多少個頭條啊!

萬科大結局

長達兩年的萬科股權和控制權之爭結束,6月30日,新一屆董事會產生,11名董事中的7名非獨立董事,深圳地鐵和萬科管理層各占3名,形成主導。王石告別董事會,郁亮接棒。王石最後說,我給萬科選擇了一個行業,房地產;確定了一個制度,就是規範,就是透明,就是依靠團隊;我說過我成功的時候就是萬科不再需要王石的時候,我很欣慰,萬科真正穩定的黃金發展期才開始。

萬達大變局

7月19日,萬達商業、融創集團、富力地產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萬達將77個酒店轉讓給富力,將13個文旅項目轉讓給融創。在637.5億的資產大出讓之後,王健林表態,要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把主要投資放在國內。他說,企業發展總要順勢而為,去杠桿、降負債不僅是國家政策,企業尤其是大企業更應該積極行動起來。

安邦大險局

6月13日,安邦集團公告稱,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吳小暉先生因個人原因暫不能履職,已授權集團相關高管代為履行職務。僅僅一年前,主要依靠萬能險的狂飆突進,安邦人壽的總保費規模甚至超越平安人壽,位居壽險行業第二。短短一年後,安邦的原保險合同保費收入,從1月的852.58億元狂跌至5600多萬元。

樂視大困局

樂視體系的財務危機和信用危機不斷深化,賈躍亭辭去樂視網一切職務。7月21日,在以電話會議形式召開的樂視網董事會上,孫宏斌當選為樂視網董事長。樂視網發布的上半年度業績預告,預虧約6.4億元,而去年同期還盈利2.84億元,2010年上市後更一直給市場“畫”出一條近乎美妙的持續增長曲線。無論未來如何給這家“網紅型公司”定性,樂視危機已經給“顛覆”、“夢想”、“生態”這些詞語蒙上了陰影,新的創業者再這麽講PPT,收獲的更多是質疑。用概念創造高估值,這個時代結束了。

每個企業都會遇到挑戰,但性質並不相同。今天,萬科的挑戰是,如何在保持過去優勢和無形資產的基礎上做得更好;萬達的挑戰是,如何盡快與一部分的過去進行切割,然後重新出發;樂視的挑戰是,瘋狂編織的夢想無人埋單後,還能不能重建信用;安邦的挑戰是,不知道公司創始人何時能再次站在自由的藍天下。

請商學院研究一下2017年夏天的這四個案例吧。為什麽萬科管理層的聲音政府願意知道?為什麽萬達廉價處置資產的心痛只有自己知道?為什麽安邦的神秘無人知道?為什麽賈躍亭因屢屢失信已讓人不想再知道?

有的企業,像平安、華為、萬科,企業家為了企業而存在;有的企業,富豪型的企業,企業為了富豪而存在;有人覺得,只要有夢想企業就應該存在;有人認為,某些政策就應該因我的特殊背景而存在。

有什麽因,結什麽果。是什麽因,現什麽形。

萬達變局解析

接下來,重點說一下曾雄踞中國首富榜多年的王健林

42.webp

在人們心目中,從1989年下海經商起,28年間王健林主要在買,在全國乃至全球買土地等資產,或開發銷售,或持有運營,或作為長期投資。有失敗的,但總體是大贏家。這一次他是大賣家,賣的規模如此之大,速度如此之快,談判如此快刀斬亂麻,給人一種不得不做、又堅決要做的印象。

不得不做,似乎是短期的急迫壓力所致。堅決要做,則是長期戰略選擇使然。

先說短期壓力。最近一周搜索公開報道,壓力從三個地方浮現出來:

一是,監管部門突然要求對萬達境外投資所涉及的並購貸款、內保外貸等業務進行核查分析,嚴控一些境外投資項目的融資。(註:內保外貸是指境內銀行為境內企業在境外註冊的附屬企業或參股投資企業提供擔保,由境外銀行給境外投資企業發放相應貸款)

二是,萬達商業私有化時募資的對賭壓力。萬達商業2014年12月在香港上市,因估值低和融資能力受限,2016年9月退市,退市總代價為345億港元左右,由9家機構完成。根據協議,如果退市滿2年或2018年8月31日前未能實現在境內主板市場上市的目標,萬達集團以每年12%的單利向A類(境外)投資人回購全部股權,以每年10%的單利向B類(境內)投資人回購全部股權。目前看,預期的目標要實現存在壓力,那就意味著要支付一大筆資金回購萬達商業股權。

三是,馬來西亞大馬城項目的複雜性。大馬城原址是吉隆坡市中心一座占地200萬平方米、閑置了20年的空軍機場,2015年全球競標,要建設總建築面積約840萬平方米的吉隆坡交通樞紐和國際經濟中心。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和馬來西亞依海控股集團組成的聯營體中標。但2017年5月3日,馬來西亞財政部下屬企業發表聲明,稱聯營體未能滿足2015年所達成協議項下的標準,大馬城的股權銷售協議失效。按原協議,聯營體占大馬城權益的60%。該聲明還稱,馬來西亞財政部現將保留所涉地塊的所有權,並開始尋找其他有意向的潛在開發商。而中馬聯營體隨後發布的公告則表示,馬方公司單方面的宣布違反了雙方協議條件,他們對此保留一切權利,並稱聯營體公司擁有足夠的資金和能力確保大馬城發展順利。

5月9日,媒體傳出消息,萬達集團正與馬來西亞當局洽談開發大馬城,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希望在5月14-15日訪問北京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期間與萬達完成簽約。但到了6月23日,馬來西亞財政部再次公開招標“馬來西亞城發展計劃”(即大馬城),聲明說,參與投標的公司或聯營企業必須符合財政部三項標準——《財富》世界500強公司、過去三年在房地產和相關業務累積的生產收入不少於500億林吉特(1林吉特相當於1.58人民幣元),以及擁有開發國際房地產項目的經驗。

大馬城重新招標,而不是和萬達簽約,說明雙方合作已經擱淺。王健林的最新表態“把主要投資放在國內”,也意味著他不會再投資此類大項目。萬達為何介入又退出,和中鐵之間是何關系(中鐵也是萬達商業私有化的9家機構之一),不得而知。至於中鐵參加的聯營體能否重啟大馬城,既取決於中鐵的意願,也取決於政府的態度。

如所周知,萬達最近出讓資產是為救急。急從何來?我認為,“急病”是過去數年很多因素疊加、積累到一定程度突然爆發的。這些因素既包括萬達在境外投資擴張力度太猛、指標性太強、杠桿較高,也包括“中國首富”不斷上頭條的效應,最後,很可能是圍繞大馬城的博弈,成了形勢急轉直下的導火索。

要理解今天中國商業的很多深層次複雜問題,有一把鑰匙,那就是讀懂王健林的2017。

大環境變了

從我遠遠的觀察看,雖然遭遇了強往肚里吞的巨大壓力,但這種短期的陣發性的壓力,反而加快、加強了王健林更徹底地推進長期戰略轉型的堅定性。

斬倉,切換,快轉,軍人出身的他沒有一點拖泥帶水。他一定看到了某些大趨勢的深刻變化,才義無反顧。

這種大趨勢是什麽呢?就是從新常態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國經濟要從粗放向集約、從簡單分工向複雜分工演進。

粗放增長和簡單的外延擴張是中國經濟的老問題,1995年中央就強調“實現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增長到集約增長”,20年後,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最近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強調,加快轉變金融發展方式。

在中國,過去對增長最有效也最粗放的拉動模式就是投資,圈地,大興土木。我們三年可以用掉美國一百年所用的水泥,中國開發商兩周能建起一座羅馬城的面積。而土地作為基礎資產,在地方政府的眷顧下,價格一直處於主升浪,也讓開發商形成了對外延擴張的強烈依賴。

大規模儲備土地,項目開發利潤和土地重估利潤兩頭吃,這是中國房地產的基本商業模式。在這個大結構中,的確是“清華北大,不如膽子大”,尤其是有銀行壯膽之後。沒有銀行支持,房地產首富們造就不了。

但當中國人均住房面積已高於大部分歐洲國家(2016年全國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為40.8平方米);當高房價引發的社會和經濟矛盾越來越深、房地產的資產繁榮和實體經濟的艱苦形成了鮮明對比;當房地產相關行業貸款占全部貸款比例的1/3以上、發行的信用債存量占非金融信用債總量的近1/2、龐大的“影子銀行”體系也存在大量房地產相關融資的時候,“中國經濟的房地產化”必須結束,“漲漲漲、買買買、貸貸貸、炒炒炒”的上半場必須結束。在下半場,從國家層面,會考慮通過長效機制,通過租售並舉等多個層次化解中低收入者和年輕人的居住難題,提供更多“可支付住宅”,並力除房地產的投機屬性。從開發商角度,在行業集中度大大提高的同時,則要想方設法進行結構調整。

去泡沫、去杠桿,釋放一些小風險,防止其繼續累積,聚成無法承受的大風險,這是時之所至,勢所必然。

最近和一位國際投資家交流,他說中國的投資讓他有三個看不懂:

第一個,是看不懂中國的銀行為什麽要給中國企業在海外的投資項目放那麽高的杠桿?國外銀行一般按企業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EBITDA)的3到4倍發放貸款,中國的銀行可以給到6到7倍乃至更高。這意味著海外並購的企業要有非常高的利潤成長性,而在成熟市場這很難做到。“中國的銀行在改變遊戲規則,完全看不懂。”

第二個,是看不懂中國的資本市場為什麽對一些明顯存在業績美化傾向的公司給那麽高的估值?樂視為例,“樂視剛上市的時候,一個視頻網站有幾千萬利潤,已經很讓人吃驚,但由於有運營商支持,故事還能基本成立。後來用那麽多的關聯交易支持利潤扶搖直上,只要有學過財務知識的人都應該會質疑。為什麽中國的監管部門看不出來?”

第三個,是看不懂中國的地方政府,對一些在債券市場上明明還不了錢的企業,為什麽一定要幫助它們進行“剛性兌付”,從而拖累更多企業和政府信用進來,讓問題越滾越大?

這些問題不應該解決嗎?這些繁榮能持續嗎?

泡沫化的資產估值體系,頭腦發熱的企業,推波助瀾的銀行,脫實向虛的大資管的支持,這一切造就了許多地基不穩的“傳奇”,如火箭般騰飛,好像都要飛出地心引力了,結果仿佛一夜之間,重歸大地。監管從嚴了,空轉套利很難了,帶病上市要嚴防了,民營金融機構要完善法人治理了,風險內控機制要加強了,等等等等。

這個炎熱的7月,對不少企業是嚴冬。如果習慣了高杠桿支持下的野蠻粗放生長,那麽可能今後永遠都是冬天。

企業要變,從做大優先到做強優先,從做快優先到做穩優先,而更重要的,是進行結構性的變遷。

結構性變遷

萬科萬達為例,來看看結構性變遷的含義是什麽。

萬科在從住宅開發商向城市配套服務提供商轉型,從相對單一的快速開發周轉模式,向增加自持比例、豐富物業類型(如商業、物流、軌道、養老)、通過存量改造實現長線升值(如廣州花地灣)等方向變遷。萬科在朝更重的方向走。

萬達希望向更輕的方向走,選擇“去地產化”,向服務業、輕資產、新興行業方向轉型。

王健林在2016年度工作報告中說,萬達從地產開發退出不是對中國房地產看空,主要在於房地產開發的周期性太強,基本上三年左右來一回調控,造成現金流不穩定,預期也容易經常發生變化。而萬達已經可以靠品牌掙錢了,過去靠賣住宅、商鋪的錢來建萬達廣場,現在別人拿錢下訂單,我們負責找地、建設、招商和運營,或者對方出地又出錢,萬達負責設計、建設指導、招商運營,凈租金雙方7比3分成。不出錢,靠設計運營就能分很大一杯羹,何樂而不為?他說萬達商業要用實際行動來證明,不當地產商,這個公司更值錢,“在資本市場上,地產的PE(註:市盈率)是10倍左右,商業租金的PE是30甚至40倍。”

萬科和萬達,一個更重,一個更輕;一個更註重大類資產的綜合配置,一個更在乎凈利潤結構中的租金占比;一個要掙更持久的錢,一個要掙更值錢的錢。郁亮用資本工具頻頻出擊,他押註的是中國在高速城市化後還有一輪“深度城市化”,他背後是資源強大的深圳地鐵集團。王健林押註的是中國的消費及其升級,房價漲跌不是他太關心的事,他相信萬達廣場所代表的城市消費、服務消費會穩中有升,而品牌化的萬達商業管理、萬達院線、影視和體育,就在風口之上。

在整個政策環境、金融環境、產業環境發生深刻變化的時候,考驗一個企業的素質,其關鍵已經不是如何通過管理創新來提升效率,尋求邊際改善,而是能不能洞察結構性變遷的大趨勢,推動結構變革,並與自身的資源稟賦和能力相匹配。

談到中國的房地產龍頭,不少人關心未來幾年誰是“王者”?萬科,恒大,碧桂園,綠地,保利還是融創?這都是以外延式擴張為特征的上半場思維。下半場的新思維框架可能是,如何在給定的資源和資產條件下,創造出可持續性的價值。規模擴張當然還是一個主旋律,但價值創新將越來越重要。

只是真的要告別過去的路徑依賴,並不容易,特別是要放棄掙快錢、掙easy money的路徑依賴。

大變遷需要更理性的氛圍

大變遷也是大洗牌,註定有痛苦、矛盾和淘汰。從政府到社會,在落實去杠桿、去泡沫、防風險總體戰略部署的同時,也需要以更加淡定和理性的態度看待問題,處理問題。過去我們在推動某些戰略的時候,在具體實施時,往往不夠平衡。今天同樣要避免用力過度、過猶不及。

以最近頗受爭議的對外投資為例,研究近年來出臺的文件會發現一個問題,當初推動對外投資蒸蒸日上的時候,對本應提醒、平衡的方面,有一定忽略。中央高層曾說,“我國對外開放從早期引進來為主轉為大進大出新格局,但與之相應的法律、咨詢、金融、人才、風險管控、安全保障等都難以滿足現實需要,支撐高水平開放和大規模走出去。”這是非常準確的判斷,條件不完備,盲目地、一窩蜂地走出去,必定教訓累累。

4.webp (1)

2012年,13個政府部門聯合發出《關於鼓勵和引導民營企業積極開展境外投資的實施意見》,提出“當前我國正處於民營企業境外投資加快發展的重要階段”,“充分發揮民營企業在境外投資中的重要作用”。文件中有“做好境外投資的投向引導”一段,提到了一些引導方向,如境外能源資源開發、境外高新技術和先進制造業、境外基礎設施、農業和服務業投資合作,等等。但缺乏限制性行業的規定。服務業投資具體指什麽?文化、體育、俱樂部算不算?不清楚。

2014年發布的《境外投資項目核準和備案管理辦法》,對境外投資項目基本上實行備案管理,只是“中方投資額10億美元及以上的境外投資項目”,“涉及敏感國家和地區、敏感行業的境外投資項目不分限額”,由國家發改委核準。這里的敏感行業包括:基礎電信運營,跨境水資源開發利用,大規模土地開發,輸電幹線、電網,新聞傳媒等行業。體育、俱樂部、影視等屬不屬於核準範圍,規定中也看不出來。

鼓勵企業走出去投資,這符合中國的利益,但過快、過猛、虛火過旺,利用中外市場的估值不同進行套利,就把正道走偏走歪了。日本在1990年前後對美國大舉投資就交了慘痛的學費,那還是在日元升值的背景下。

同時,對外投資和任何投資一樣,本身就存在風險。國家審計署近日稱,通過審計中國石油、中化集團、中船集團等20戶中央企業發現,部分企業投資經營風險管控比較薄弱,具體抽查155項境外業務發現,因投資決策和管理制度不完善、調研論證不充分、風險應對不到位等,有61項形成風險384.91億元人民幣。可見,對外投資中的風險防控,是帶有普遍性的問題。

但是,我們也不能因為對外投資中的問題,就貶損“走出去”的意義,甚至妖魔化“走出去”。中國追求資金流入和流出的總體平衡,不是進來的越多越好,出去的越少越好。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六次會議指出,加快對外開放步伐,加快建設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這主要是針對外商投資來說的,但新常態下“高水平引進來,大規模走出去”的戰略方針並沒有改變,中國對外投資的大趨勢也沒有改變。

目前對外投資中的一些“非理性”,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宜先扣帽子。比如,在國外購買一些“軟實力”資產,這種探索本身是有意義的,美國商品行銷全世界,附加值很高,一個原因是靠好萊塢、NBA等軟實力的“支援”,美國的文化娛樂產業、體育產業在全球放大了美國產品的影響力。“軟實力”在國際競爭中是很重要的。但是,爭購國外的內容制作公司和體育俱樂部,問題往往很大,因為文體內容的競爭很激烈,變幻莫測,投資者也會遭遇很多內容防火墻,無法影響內容的走向,這方面就不如版權合作和項目合作來的穩妥。而有些文體產業公司是渠道型和平臺型的,比如院線或重要賽事的運營商,這些投資會更有價值,因為會對產業有更多掌控力,院線一旦形成,重要賽事一旦成熟,就有很高壁壘,難以被替代。

2121

中國經濟和對外投資出現一些問題不可怕,只要能及時糾正。問題導向往往是進步的動力。釋放更多善意,在分析問題的時候更加理性、全面和客觀,這對整個中國的結構性改革只有好處沒有壞處。現在有一部分輿論充滿極化的猜測,充斥著“逃跑”、“轉移”、“騙局”之聲,這樣的假想和似是而非的邏輯,往往把沒有那麽複雜的問題搞的更複雜,更不可測。舉例來說,商業主體間往往是相互依存的,銀行防風險是對的,但要是企業搶著還你的錢、和你越走越遠,對銀行真是利好嗎?

每個人有更多理性,在狂熱時勇於反思,在低迷時力求客觀,中國經濟就會有更多理性。對話永遠好過對立。平等的溝通機制和法治化的途徑永遠是解決問題的正途。當我們釋放出更多善意,中國經濟就能更接近善經濟。這不是放松警惕,而是對大時代負責,對中國經濟的未來負責,對彼此負責。

人工智能讓我們明白深度學習的重要性。希望我們在看待、理解和處理中國經濟與中國公司的問題時,也能不斷提高深度學習的能力。也許,我們在很多方面都需要一場深度學習的革命,而不是一出現問題,就回到簡單化的、非此即彼、帽子橫飛的話語框架里。

商業文明的車輪永遠向前。有的公司堅守初心,慎終如始,因而卓越;有的公司勇於自省,因而超越;有的公司迷途知返,因而重生;有的公司執迷不悟,因而毀滅。而萬千企業家、創業者、經理人、投資者,將從這樣的活生生的現實觀察中,思考自己的命運,改善學習的曲線,不斷向前,不斷出發。

企業家 中國商業 商業文明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香港第一代特技人︰請你記住我

1 : GS(14)@2014-05-30 16:55:00

2014-05-29 NM

陳一言,香港第一代特技人。電影《霹靂火》中,他駕駛房車凌空飛越五十米,再甩尾掟彎,完成整部戲最難的特技動作。主角成龍笑瞇瞇的走過來為他開車門,全場鎂光燈閃爆,影迷簇擁著要他簽名。二十年後的今天,同樣在鎂光燈下,不過地點是法院,身份是涉嫌打人的被告。但陳一言一見記者便洋洋得意︰「你都識我咩?」他曾經是一代電影特技的領軍人物,跳崖、飛車、入火場都難不倒他,但只是名不見經傳的替身。縱然滿身傷患,為了實現一個世界創舉,他不惜求人、打人,只是想有人記得他。

觀塘裁判法院五月中審理一宗襲擊案。陳一言被指前年九月,到相識四十年好友陳偉銘的觀塘琴行辦公室。兩人在升降機內初則口角繼而動武,陳一言一怒之下出手,一個左勾拳,打到陳偉銘痛得掩臉蹲在地上,事後證實他左眼眼角膜脫落。案件開審時,辯方取得琴行升降機的閉路電視錄影片段,拍得陳偉銘出手推撞在先。裁判官不排除陳一言出於自衞,結果判他無罪釋放。這宗案件的特別之處,不在案情,而在陳一言的身份。六十二歲的他講究打扮,永遠頭頂鴨舌帽,後面留有一條金色小辮子,一身貼身黑衫黑褲。他一見記者舉機便說︰「又影啊?好啦好啦!」口說不情願卻自動整理衣衫,擺好甫士,並擠出燦爛笑容。陳一言一邊影相,一邊跟記者訴苦說,所謂的受害人陳偉銘,是他債仔。對方多年前向陳一言母親借了一百多萬,後來陳母過身,舊債依然未清,陳一言屢追不果,還追到惹上官非。不過陳一言見過鬼唔怕黑,表明一定會追到底,因為他急需這筆錢圓夢。他緩緩地從手提包掏出一個厚重的文件夾,全是他的娛樂版剪報、專訪。他掀開一張張泛黃的舊報導,帶記者回到屬於他的那個世界。

偶像李小龍

陳一言又名陳一燕,五二年香港出生。他家境清貧,父親於黃埔軍校畢業,對陳一言非常嚴厲,五歲起開始紮馬、拉筋、打拳套,中一輟學後順理成章入行,「有次喺紗廠打交,打打嚇一個打十個,先發覺自己原來好揪得!」他十七歲加入「國泰演員訓練班」,學演戲、跳舞,一年後在邵氏當上舞蹈演員,但發現「好多基佬」,不足一個月離開。之後轉任龍虎武師,跟隨著名武打明星劉家良、唐佳拍戲,但影響他一生的,是李小龍。陳一言跟隨李小龍做過兩、三年龍虎武師,「嗰時李小龍好睇我哋啲細嘅,因為佢買下唔買上!拍《猛龍過江》時,我哋要同羅禮士(美國著名武打明星)套招,但佢堅持唔用我哋嗰套,後來李小龍見到,要同羅禮士free fight,贏咗就要聽我哋,咁結果係點唔使問啦!」李小龍自此成為陳一言的偶像,「我係諗住跟佢條路行,佢點行我就點行。我都想去荷李活,但點知佢拍《死亡遊戲》時死咗!我當時真係好灰,好傷心,仲去咗日本流浪半年。」

紅過成龍

陳一言重整心態後重返影壇,二十出頭的他一直心高氣傲,認為《死亡遊戲》重金聘請外國特技人也不外如是:「都係揸下電單車,跳幾跳,我都得啦!」七七年他成立了「神風特技製作有限公司」,開創了香港第一代特技人班底,高峰時旗下特技人有二十多人,他稱柯受良、羅禮賢亦是他的徒弟。本刊找到羅禮賢,他回應指︰「我最初入行時係跟過佢搵食,但唔係佢帶我入行。不過都合作咗三至四年啦,廿幾年前嘅事嚟,戲外一直都無咩交情。」當年是動作片最火紅的年代,陳一言的確是個大紅人,除了是麗的電視台的包月特技指導外,更負責設計電影特技動作、又做替身,高峰時一日四組戲,他自稱月入過百萬元,《大公報》、《文匯報》、《新晚報》都採訪過他。他說連國際影星都要俾面他:「九五年拍《霹靂火》,成龍係國際巨星,你以為佢好紅,但喺片場內我紅過佢!嗰次我做完個飛車動作,佢幫我開車門,現場千幾個觀眾搵我簽完名先再搵成龍簽,因為啲人見到個動作由我做,先知原來個特技人咁大膽!」

火燒三分鐘

做得特技人,少不免生死時速。八七年他拍攝電影《海市蜃樓》,在酒泉飛車越過七百呎深的峽谷時失手,連人帶車跌落山崖,全身多處骨折,鎖骨、肋骨、腕骨都斷了,牙齒亦幾乎全部撞脫,昏迷了二十八天才甦醒,「你話吖,我咁都無事,係咪我仲惡過閻羅王吖!」另一次與閻羅王擦身而過的,是九三年拍攝電影《神探乾濕褸》。其中一幕講述主角李子雄和劉嘉玲燒紙紮屋,意外燒死友人。按照計劃,鐵皮屋著火後,劇組人員會用威吔將它扯冧,陳一言就全身著火衝出來,完成動作。但正式拍攝時,火勢太猛,燒斷了威吔,鐵皮屋沒有倒下。「我自己撞冧間屋,點知戴住嘅防火頭罩突然掀起,為咗唔好NG,我一手除咗頭罩,衝出屋外。劉嘉玲見到我,嚇到喊住咁走!」陳被火燒了三分鐘,面部七成皮膚燒傷,事後植了兩次皮,他自稱只休息了一星期又繼續工作,因他「唔知咩叫痛」。多年來「戰績彪炳」,全身數之不盡的傷痕,面上植皮的地方依然清晰可見、骨折造成的長短腳……每一處傷,他都引以為傲。

飛越長江

陳一言戲內搏命,賭枱上亦去到盡。他曾替電影公司到美國拉斯維加斯買道具,卻用道具錢賭錢,一星期便輸了二千多萬。他亦曾到跛豪賭檔賭錢,恰巧賭檔被爆格,陳一言被誤以為是賊,「我一支公帶住支道具槍,上跛豪寶勒巷間酒樓講數,指住佢問佢做咩屈我。佢無嬲不特止,仲俾咗一大疊一千蚊紙我去幫佢搵邊個做!」結果陳一言拿著一大筆錢到台灣吃喝玩樂,不了了之。經歷最風光的八、九十年代,香港電影跌落低潮,陳一言的特技生意變得一潭死水。不過陳一言依然雄心勃勃,口沫橫飛講述自己的復出大計。自小黑柯受良九七年成功飛越黃河後,他揚言要將難度升級,飛越長江。不過金主臨陣縮沙,令大計告吹,「我要搵人讚助我,贊助車,再打破世界紀錄,咁先會上到中央電視台做宣傳,再搞個大型歌舞,有知名度後,我要喺重慶開中國特技人影視學校。」自○二年起,他一見記者、贊助商,便開著錄音機似的,把以上對白倒背如流。陳一言近十年已搬去深圳,美其名是為了方便在內地演出,實情是家財耗盡。身處狹小賓館的他,被問及會否擔心已達花甲之年夢難圓?他突然又羞又惱:「我唔知咩叫花甲之年!對我來講,年齡點會係問題?我只係爭錢同時間去實行。」他隨即應記者要求做出「高難度」動作,就是小學生也輕易做到的金雞獨立。但他不到五秒便腳震震叫停,尷尬地說︰「尋晚瞓得唔好啊……」

Mission impossible

小黑柯受良九七年成功飛越黃河,技驚四座。陳一言於○二年亦緊接其後,揚言要超越小黑,還指當時小黑在鋪滿緩衝氣袋及紙皮箱「軟著陸」,不夠「型」,故他堅持要「硬著陸」(不加任何緩衝落地),並要飄移轉身完美完成動作。但隨年月飛逝,現時飛車世界紀錄由美國特技賽車手Tanner Foust刷新,他一一年以十層樓高、五十萬噸鋼鐵特製的坡道,飛出一百零二米的最遠飛車距離。要打破世界紀錄,陳一言飛越長江的難度,亦隨年月增加,由當初的五十八米,增加至現時的一百一十八米。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資深飛車指導,坦言不看好,「根本無可能!要飛個距離太遠,起步位無可能做到,小黑個距離(五十五米)就work,依家一倍喎,加任何嘢都無可能,你加埋火箭筒就差唔多!」他又暗示有人借計劃四出「

孕婦炎夏熱爆點算?鬆身衫吸汗要記住

1 : GS(14)@2015-07-04 13:42:09

連日來天氣酷熱,一般人走在街上也熱得難以忍受,陀著BB的孕婦就更感辛苦。英國曼徹斯特晚報訪問一班孕婦的消暑大法,大多數準媽媽都認為,將雙腳放在冷水盆裡效果最佳,也有人吃雪條、冰塊降溫。本港婦產科醫生及中醫師則建議可以游水降溫,並應避免進食生冷食物。記者:伍雅謙除用冷水浸腳外,英國一眾孕婦均認為,平日可穿寬鬆衣物及喝大量冷飲來降溫。各位準媽媽都有自己一套的消暑方法,包括吃冰塊、吃雪條、將凍的東西放在脈搏位、身邊隨時有風扇、在雪櫃放一樽水,並不時將冷水噴在頭上等。懷孕27週的Cheryl Ward會將雙腳浸在戲水池裡消暑。她也會喝大量清水,並指雪條極具降溫作用。曾在炎夏懷孕的過來人Tracy Smith稱,自己當時放了數盤冰塊在雪櫃,隨時取出消暑,已是媽媽的Nicola Slingo Foulds則建議準媽媽打開屋中所有窗戶,但要關上窗簾,平日穿著寬鬆的棉質衣服,保持靜止及緩慢移動。本地婦產科專科醫生靳嘉仁表示,婦女懷孕時血管會擴張散熱,故皮膚會特別「㷫」,「所有大肚婆係好怕熱嘅」。他指出,孕婦受荷爾蒙影響,令身體肥胖及體重上升,加上BB的重量,會令孕婦更感辛苦,「拕住個3、4kg嘅BB,加埋胎水同子宮成10kg,夏天梗係熱啦」。他建議,孕婦在炎夏可穿透氣吸汗的衣物,如薄身的麻質衫褲、勿穿緊身衣物、避免曝曬、外出帶帽及雨傘、在早晚陽光不太猛烈時游泳消暑、並要經常補充水份。他提醒,孕婦一旦中暑需即時求醫,因中暑會令媽媽心肺功能轉差,導致體內血液流向媽媽腦部及心臟,令胎兒血液及氧氣供應減少,胎兒會有即時危險。靳又提到,準媽媽若要進食生冷食物如雪糕等降溫,應選擇衞生可靠的品牌,以免感染可導致流產的李斯特菌。註冊中醫師譚莉英則指,孕婦進食生冷食物易傷脾胃,影響營養吸收,而雙腳浸冷水雖可散熱,但因雙腳有不少重要穴位,浸泡冷水會令血管收縮,影響經絡暢通。她提議孕婦可飲用蜜糖水加檸檬消暑,又或以游水來降溫。英國孕婦的消暑方法*雙腳浸冷水*吃冰塊*吃雪條*將凍的東西放在脈搏位*身邊隨時有風扇*在雪櫃放一樽水,並不時將水噴在頭上*保持靜止及緩慢移動本港醫生建議孕婦消暑方法:*多飲水*避免暴曬,外出帶帽及雨傘*穿吸汗或鬆身麻質衣物、避免穿緊身衫褲*在陽光不太猛烈時游水降溫*飲用加入檸檬的蜜糖水資料提供:靳嘉仁醫生及中醫師譚莉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704/1920843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