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達沃斯】“保增長”與“去產能” 相矛盾?聽黃益平、李稻葵怎麽說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3599.html

作為今年供給側改革五大任務之首,去產能在中國早已成為“進行時”。然而,將GDP增速維持在合理區間仍是一個重要的目標,且GDP仍是地方政府的重要考核指標,因此中國究竟要如何進一步推進去產能目標?保增長和去產能究竟是否矛盾?

去產能有益於長期增長

在6月26日的新領軍者年會(下稱“夏季達沃斯”)上,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黃益平表示,如果按照短期的各個時點來看,GDP和去產能可能是矛盾的,但如果中國能夠保持可持續的增長,繼續推進去產能、破除僵屍企業、實現資源利用效率的提升,那麽去產能就有利於促進中國中長期增長目標。

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則稱:“GDP之外,一定還要有兩到三個不一樣的指標。當前中央政府已經將去產能作為一個重要指標,包括河北政府也將去產能納入工作目標之中,因此去產能對相關地區來說的確是一個指標。”

在此前的第八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S&ED)中,去產能也是中美討論的核心。“比如說像過剩產能問題,這不光是中國國內的問題,像鋼鐵、鋁等過剩產品對於全球市場都有很大的影響,產能過剩導致全球市場出現扭曲,”美國財政部長傑克•盧(Jack Lew)指出。

據估算,2012~2014年間全球增加的產能有41%來自中國。美國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前主席薩默斯指出,中國在2010年至2013年澆築的水泥數量超過了美國在整個20世紀澆築的水泥數量。

據穆迪測算,中國全國鋼粗鐵產能約為11億~12億噸。2015年8億噸鋼產量,產能利用率70%左右。預計2016年國內需求延續去年小幅下降趨勢。出口繼續攀升,但隨反傾銷調查壓力增大而減緩。鋼鐵去產能目標為五年內淘汰1億~1.5億噸。

GDP增速對中國仍然重要

值得註意的是,下一階段,GDP增速對中國而言究竟還是否重要?

黃益平表示:“GDP增長十分重要,尤其是對於低收入國家,GDP增速代表著更好的生活條件以及更強的購買力。例如,印度GDP增速超過7%,全球領先,因此其各方面的表現也比GDP增速黯然失色的俄羅斯好得多。”

此外,GDP對中國的意義在於,“當中國的社會福利尚不夠好時,GDP增速代表著更強的創造就業能力。盡管有聲音指責中國過度註重GDP增速,但GDP對中國的確有一定重要性。”不過黃益平也強調,過度關註GDP可能會造成一定問題,如環境汙染等,“因此我認為,我們需要對增長目標做出一些平衡。”

至於究竟如何進行平衡,李稻葵表示,GDP至今對很多部門而言是最重要的績效(KPI),用以衡量各地政府的業業績,“GDP不是個完美的績效指標,中國應該用GDP作為一個基準,並且還要扣除例如環境危害造成的損失,例如以PM2.5為指標。GDP的結構問題才是重點。”

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鄭真真也表示,過去人口紅利對GDP做了很大貢獻,但隨著人口紅利將不斷下滑,人口老齡化是未來30年的大趨勢,“因此我們更需要思考人口的結構,以及GDP增長如何能夠造福全人類?尤其是老年人口。”

薪資增速是消費動力

此外,消費在中國未來增長中扮演的地位愈發突出,李稻葵也表示,服務業、消費等在GDP測算中通常未被充分測算,投資項的確報高了。“根據我的研究,消費占GDP的46%,資本形成只占37%。”

黃益平稱,如果看一下官方的GDP數據,中國去年GDP增速為6.9%,但如果扣除金融部門的貢獻,GDP可能只有6.2%。之所以很多人們都認為經濟增速慢於官方6.9%的GDP數據,主要是很多人並不在金融部門之中。”

李稻葵認為:“如果藍領工資能夠持續提升,消費對GDP的比重就會提高,因此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證藍領工資增速超過名義GDP。”

但是,中國今年的數據也出現了一些令人不安的跡象,“工資增速和GDP持平了,但目前不能妄下結論。如果未來連續兩三個季度工資增速都出現放緩,中國就應該進行適當的改革來保證工資增速。”李稻葵建議。

中國經濟放緩拖累全球?

去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拖累全球”成為全球各國津津樂道的一個話題。但事實並非如此。

黃益平分析稱:“中國經濟放緩的過程,就是從過去的經濟增長奇跡走向未來常規增長的正常過渡,這是必須走的路,中國對全球增長的相對貢獻的確在減少,但未來長期中國仍是一個重要的貢獻國。”

不過,需要向全球明確說明的一點就是:“中國經濟下行何時會見底?這還是要靠改革。”李稻葵稱。

黃益平進一步分析稱,中國經濟發展經過了30多年,目前到了重要階段,舊產業很難再支持中國的下一步發展,因此要培養高附加值、高技術的新興產業,其需要在高成本下仍然能產生價值,因此中國需要去產能、去杠桿等改革動作,讓舊的、失去競爭力的產業退出,讓新產業進來,這樣才能保持穩定增長,這也會為全球經濟帶來更多增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02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