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優秀交易者只追求穩定可靠的交易

From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3f367801009rn5.html

一個優秀的交易高手的定義應該是,能夠連續多年獲得穩定持續的連續複利回報,經年累月地賺錢而不是一朝暴富,常賺而不是賺,資本市場的高額利潤應來源於長期累積低風險下的持續利潤的結果,職業交易者只追求最可靠的,只有業餘低手才只關注利潤最大化和滿足於短暫的輝煌中。這也是多數人易現輝煌,難有成就的根本原因。重倉和頻繁交易導致成績巨幅震盪是業餘低手的表現,且兩者相互作用,互為因果。堅忍,耐心,信心並頑強執著地積累成功才是職業的交易態度。是否能明確,定量,系統地,從根本上必然地限制住你的單次和總的操作風險,是區分贏家和輸家的分界點,隨後才是天賦,勤奮,運氣得到盡可能的成績,而成績如何其中相當大地取決於市場,即“成事在天”。至於輸家再怎麼輝煌都只是震盪而已,最終是逃不脫輸光的命運。從主觀情緒型交易者質變到客觀系統型交易者是長期積累沉澱昇華的結果:無意識----意識到---做到----做好----堅持----習慣----融會貫通----忘記----大成。小錢靠技術(聰明),大錢靠意志(智慧)。長線(智慧)判方向,短線(聰明)找時機。智慧成業,聰明只果腹。聰明過了頭就喪失智慧(為自作聰明),所以我要智慧過人而放棄小聰明(為大智若愚)。這裏的意志應理解成為堅持自己的正確理念和有效的方法不動搖。止損是以一系列小損失取代更的致命的損失,它不一定是對行情的“否”判斷(即止損完成不一定就朝反方向繼續甚至多數不,但僅僅為那一次“真的” 也有必要堅持,最多只是反止損再介入),而只是首先超過了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所以資金最大損失原則(必須絕對〈=資產的5%)必須嚴格首要遵守。至於止損太頻繁的損失需要從開倉手數和開倉位,止損位的設置合理性及耐心等待和必要的放棄上去改進。行情更應輕倉慎加碼(因行情震盪也,由於貪心盲目加碼不僅在震盪中喪失利潤,更失去方向從而破壞節奏徹底失敗)。僅就單筆和局部而言,正確的方法不一定有最好的結果,錯誤的方法也有偶然的勝利甚至輝煌,但就長遠和全部來看,成功必然來自於堅持正確的習慣方法和不斷完善的性格修煉。大自然本身是由規律性和部分隨機性組成,任何想完全,徹底,精確地把握世界的想法,都是狂妄,無知和愚蠢的表現,追求完美就是表現形式之一,“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於人我們是緣分而非最好,於事我們講究適應,能改變的是自己而非寄予外界提供。利潤是風險的產物而非欲望的產物,風險永遠是第一位的,是可以自身控制和規避但不是逃避,因為任何利潤的獲得都是承擔一定風險才能獲取的回報,只要交易思想正確,對於應該承擔的風險我們要從容不迫。正確分析預測只是成功投資的第一步,成功投資的基礎更需要嚴格的風險管理(倉位管理和止損管理),嚴謹的自我心理和情緒控制(寵辱不驚,處驚不變)。心理控制第一,風險管理第二,分析技能重要性最次。必須在交易中克服對資產權益的過度關注或攙雜進個人主觀需求原因,從而引發貪婪和恐懼情緒放大造成戰術混亂,戰略走樣最終將該做好的事搞得徹底失敗。交易在無欲的狀態下才能更多收穫,做好該做的而不是最想做的。市場不是你尋求刺激的場所,也不是你的取款機器。任何的事物,對他的定義越嚴格,它的內涵越少。實際的操作性才越強。在我們的交易規則和交易計畫的構成和制定中,也必須如此從本質和深處理解和執行,這樣才能保證成功率。盯住止損(止贏),止損(止贏)是自己控制的(謀事在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5

兩岸三地:腐敗與穩定 因念


2009-01-29  AppleDaily


 

文章見報日是農曆大年初四,謹向各位看官拜年,恭祝牛年事事順境,身體安康,發財好事!筆者之前提過,最近從國內湧進香港的「貴客」,真的讓我這等行走中國貿易多年之輩不亦樂乎!

中國中產成長史

上 周接到北京朋友來電邀約會面,以為朋友誤會筆者身在北京,沒想到他已坐在香港的酒店咖啡廳,馬上放下手頭工作匆匆赴會,因為上次會面已是3年以前。這位北 京友人的經歷,正正反映中國的「中產」成長史,從本來在醫院當護理員,因當年國企工資低微、收入和專業嚴重失衡(一個醫生的月薪也只有500元),膽粗粗 「下海」從事醫療貿易生意,憑的就是輸掉也不過是幾千塊工資的「決心」。在整個90年代,友人從「零」開始,到公司規模十幾人,總算如李安導演在金馬獎頒 獎禮上說的「終於熬出頭來」。故事在進入21世紀繼續,友人真正起飛其實在過去幾年,公司員工現在差不多30人,一年營業額逾2億元,家人移民美國,自己 留在大陸不但「監督」公司業務,更把多年積蓄以投資者身份尋找機會,譬如兩年前和從澳洲回流的國人投入500萬澳元,在袋鼠國建立生化工廠,一方面使用中 國生產的機器降低成本,另方面把產品賣給本土飼料廠賺取「外滙」,最終等候歐美專業買家收購,以高價套現獲利離場,做一個真正的投資者!

發達靠逆向思維

看 似簡單的故事,但友人能在「特色社會主義國情」下成功,正正培養和實踐了筆者不懂的「逆向思維」。是甚麼?查問天子腳下的友人,會否擔心今年中國因經濟衰 退引發社會不穩定,沒想到他的答案是:「只要國家繼續腐敗,社會就不會不穩定!」假如看官能夠明白和善用這種道理,筆者敢說今年你的A或H股投資,必有收 穫!因念[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46

[思/转]思路一致性是长期稳定复利的关键 钱在谁的口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3f36780100gltv.html

举一个最简单的决策的例子:我手中的一个股票现在该不该抛?超短线来看,它是头部,该抛;短线来看,它明后天要大涨,不抛;中线来看,它是波段顶部,该抛;长线来讲,它是更大的升浪的开始,不抛。。。。 所以,股票的操作本身,没有对错,只有从不同操作系统的角度来看,才有对错。 如果你又想短线,又想中长线,或者你没有一个清晰的系统,那你抛或者不抛的行为就没有对错。 但一个系统如果结果没有对错,那该系统就不可证伪,反而是非“科学”的系统。 因为,不可证伪系统最致命的漏洞是:它无法学习,演化,提高,最后无法进化成一个成熟稳定的好系统。 当然,极端遵循一种操作法的股民,如果该系统不好,那损失也是很惨重的。这就是必须付出的代价。比如120万做到10万的雷人的隔日超短。如果系统是错的,那其坚持的后果是使得其资金缩水速度极快。 又比如坚信长线投资而高位买入中石油的人,到目前为止,也是损失极大。
但如果做对了,收益也很厉害。大家都知道超短线和超长线暴利的例子。在股市这个赌场,如果要几十年长期复利增长,需要的是一个稳定的系统。如果想赚大钱, 思路一致是必须的。没有人天生有这个稳定的系统。需要的是不断的试错,经验累积,改进。巴菲特的投资水平也并非数年之功,超短线高手也是经历了千万次交易 的磨砺。投资大师和投机大师,一开始,都很菜。但他们会坚持一种方法,然后不断总结提高。事后来看,他们是天才,殊不知这是坚持一个系统,不断提高的结 果。
 

      
 
      股市如此,人生万事莫不如此!
 
      
 
      要成大事的,思路一定要一致,要坚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09

快速成長或穩定獲利重要?

2010-8-30 TCW




台大管理學院副院長暨國企系教授李吉仁(以下簡稱李):快速成長(top line)重要?還是穩定獲利(bottom line)重要?

理論上,企業會重視營收的成長,主要是希望以規模的擴張降低平均營運成本,同時,只要自己的成長率大於整體產業,不僅可以壓制對手的成長空間,也可以改變 自己對上下游廠商的議價實力。反觀,重視獲利率的企業,則認為獲利率高代表企業特定資源的不可替代程度,反映了企業的相對競爭力。

實務上,企業訂定高成長目標,往往透露出領導者的企圖心,對內,可提高組織戰鬥意識,對外,則對資本市場傳遞正面訊息。如果目標設太低,你未來可能失去競爭地位,但若目標因設太高而沒能達成,則也會有副作用,組織內的管理紀律較不易建立。

若以台灣主要企業過去十年的營收與獲利資料觀察,營收總額大約成長三倍,然而,總獲利額卻只有成長兩倍,顯見維持獲利比追求成長相對不容易。您如何看待成長與獲利之間難以得兼的問題?

營收和獲利翹翹板,哪個該重一點?

聚陽實業董事長周理平(以下簡稱周):我們給(組織內)所有人的瞭解,一直都是秉持「先做好、再做大」的原則,做好是偏向「獲利」,從這句話來看,似乎是 把獲利能力放在比較優先的位置,但其實,我們把成長和獲利當作是同向的,獲利能力要提升,關鍵還是在成長;但如果(兩者)不同向時,我們才先追求「做 好」。

李:打個比方,公司設的目標,成長達成不了,可是獲利到得了;另一種是,成長到得了,可是獲利到不了,這時,你怎麼評價經理人的表現?

周:我們是看一個「綜效」,這兩者乘起來是否大於你之前的績效。像這陣子的趨勢是國際原物料上漲、亞洲貨幣值上揚,所以對出口業者的成本壓力較大,相對獲利自然會調低,但如果成長這部分你能夠拉高,超過獲利下降的幅度,那綜效是大過的。

李:聽起來是獲利的總量比獲利率來得更重要?

周:對。總的獲利量,其實就是你的成長能力。

調整客戶結構,就能平衡兩端?

周:成長與獲利基本上是一個「翹翹板」,它是一個變動的平衡概念。

我們每年會透過一個預算機制,把整個營運計畫設計出來,有總體的,有每個營業單位個別的。我們會畫出一個「四均分」的象限:有一條水平的線,一條垂直的 線,(分別代表營收)成長率以及獲利。以組織內部平均值做為基準——我們會看,不同的客人,他們在哪個位置,是成長很大、獲利能力很高的位置?還是它在那 種成長很小、獲利能力也不好的位置?我們從整體的觀點就很清楚,哪些是我們比較要更聚焦的,哪些又是我們應該要去減少的,哪些是要調整的。

這些計畫都根據去年、今年的表現,然後,對於未來一年、兩、三年之後的期待來訂定。

所以,(經理人)一個是跟整體比,另外一個是跟自己比,這個客戶,是在進步?還是退步?進步與退步看的就是營收與獲利。

從趨勢來看,(紡織)產業的毛利是逐步下降的,成長相對重要,所以我們接受(這個現實),但是我們希望用比較高的成長來彌補。

經理人如果夠瞭解客戶,可以為客戶加值,賣掉的很快補貨,賣不好馬上減少庫存,才可能去創造出剛剛講翹翹板上的綜效總和。

沒有獲利的訂單,為何還能接?

李:然而,開發新客戶、新業務、新產品,這些對公司來說,可以創造下個成長曲線的東西,營收與獲利上相對會吃虧!因為它可能需要兩年的時間去籌備,當老闆要看成長、要看獲利的綜效,啥都沒有,這怎麼解決?

周:我們會把它定位成「策略性接單」。新業務開始時,投入資源最多、產出是較少的,它不一定能夠賺錢,但它創造了一個未來。評量時,它(一方面)會被放在 四均分的象限之中去看,但(另一方面)我們會再把它單獨拉出來,看我們講的「策略價值」到底是什麼?譬如說,今年接這個單是為了未來,結果第一年虧損,第 二年虧損,第三年也虧損,那你的到底是指未來五年?十年?還是什麼?我們也希望將策略價值予以量化。

我另外再舉一個例子,像沃爾瑪(Wal-Mart)這一、兩年的狀況,我們很難從它的訂單獲利。也就是說,它給我們的是策略性價值,因為它的訂單大,讓我們在淡季還有量,可以減少我們的損失。

成衣的淡旺季非常明顯。旺季如果要營業部門去接賠錢的訂單,他們都不願意,因為他的KPI(關鍵績效衡量指標)跟這個背道而馳;然而,在淡季,要是一個月 少接了五萬打訂單,那可能要賠五百萬,可是如果接了一個賠三塊錢的訂單進來,可能只要賠五十萬,所以五十萬跟五百萬,這件事情是要被拉出來講清楚。

我們就把這個當作是策略性接單,是「減損」。而業務部門創造的邊際貢獻,就用加分的方式,附加上去。

就營收與獲利的取捨來講。剛開始我們談的是整體正常的狀況,但淡季的時候,取的是營收,捨的是獲利;旺季的時候當然以獲利為優先。

市場在變,成長和獲利如何平衡?

李:成長與獲利同步成長的關鍵,最難的是在新的業務模式出現時,還能維持舊業務的動能,同時達到整體成長與獲利目標。聚陽在一九九六年接到沃爾瑪訂單,從 純OEM模式(代工生產),逐漸轉型成為為通路私有品牌產品提供設計製造服務模式,是聚陽在後來十年能達到高成長、高績效的關鍵。然而,在○八年金融海嘯 後,所有業務都集中在單一市場(編按:九成五以上在美國),雞蛋放在同一籃子裡,明顯衝擊到聚陽的成長和獲利,股東權益報酬率從○七年超過三五%,下滑到 ○八年的九‧ 一六%,營收負成長一一%。金融海嘯之後,您怎麼調整成長與獲利的翹翹板的戰略平衡點?尤其當聚陽在發展像ZARA等快速流行服飾連鎖店的業務時,控制成 本的壓力是否也更為加劇?

周:成長來自於機會,然而,能否掌握機會要看能力。舉ZARA的例子,它那麼大,那麼多供應商在做它,不可能會是賠錢生意,別人能接,那麼我們也要能接。 所以如果說,我們去做ZARA不能獲利,那就是我們的能力有問題。它剛開始規模小,你投入比較多,獲利比較差,但隨著規模的成長,會越來越好。但降低價格 的壓力仍在,我們做的,就是怎麼樣能比其他同業更有競爭力?

至於Uniqlo(優衣庫)的模式則要求高度整合,所以我們不在它的第一線供應商名單裡,因為我們比較不是垂直整合(的營運模式),而是聚焦在中下游。

金融風暴過後,我們更注意發展我們的第二(成長)曲線,過去我們強調「多元彈性」(以適應少量多樣的生產模式),但是現在我們也同步發展「大型專精」(以應付強調垂直整合業者的需求),因為不同的客戶,追求不同的東西。

李:但這兩者的資源配置、管理邏輯都不一樣,你會如何面對這個問題?

周:還是要各自有不同的KPI啊!因為大型專精強調高效能、高產出,它的(管理)結構跟我們過去習慣的多元彈性是不同的,所以它(在組織上)必須要獨立。

李:所以我們可以預期,聚陽未來的組織結構一定會改變?

周:對,它有一部分會拉出來,大型事業部會拉出來。

李:就跟台積電現在會切成兩大事業群一樣,一塊就叫作先進製程,一塊叫作主流技術。

周:(笑)所以你開始時要先去定義它的定位,要把策略性業務與一般業務有個區隔,讓你在中長期的成長有動力。追求中長期的成長,短期獲利表現上一定是比較差的,那這樣的事情一定是要由企業內的高階來推動。

結論:針對成長和獲利目標的可能衝突,聚陽是以成長驅動獲利,並以長期可獲利性,做為檢驗成長方向與資源配置的競爭力指標。也就是說,成長與獲利必須要能 整體兼顧,兩者形同是翹翹板一般,犧牲了一邊、必須有另一邊的提高來確保總獲利量的提高。若成長與獲利均低於平均時,必須進行業務的策略性價值檢視,並採 取必要的業務╱客戶取捨。成長與獲利,是動態平衡的概念,必須透過內部管理機制形成經理人的決策共識。

除此之外,經營者仍須時時注意環境結構變化而產生的經營風險。金融海嘯帶給聚陽實業的經驗顯示,企業即使短期成長與獲利均無虞,仍必須策略性的檢視營運結構的風險性,主動的創造短期失衡,以導引另一個長期的成長與獲利平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832

避免追高殺低 三度致富、三度賠光的震盪人生 因破產苦果領悟的穩定獲利鐵則

20108-30 TTW




以「八敗人生」等金融小說開創出自己文學道路的吳英魁(筆名鬼股子),原是一家上市公司總經理,曾在股市與期貨市場輝煌過,也曾三次破產失意過。

如今走出「追高殺低」魔障,走出人生挫敗的陰霾,過程與小說一樣地精采。

撰 文·謝富旭 攝影·林煒凱二十六歲當上台灣上市公司最年輕的總經理、二十九歲公司破產下市、還因違反《票據法》而鋃鐺入獄,三十一歲出獄後在股市東山再起 賺到三億元身價,三十五歲時再因股市操作失利而家產盡失??。這是怎樣的人生?主角吳英魁,自稱這樣的人生叫「八敗人生」。

比股市還震盪的人生起伏

經歷過人生數次大起大落、財富驟增暴跌,但吳英魁的心從未冷卻過。聊起數年前過世的愛人,他老淚縱橫不能自已;談起從小與他疏離現已長大成人的子女,也不禁黯然神傷。

可 能是這種豐富的情感,使吳英魁寫出《八敗人生》、《龍騰中國》、《決戰中環》等多部膾炙人口的商業金融小說。他以筆名「鬼股子」發表的小說,不僅有驚心動 魄的金融市場對決場面,有陰險機詐的商戰人性刻畫,更有纏綿的兒女情長,文學與娛樂價值兼具,可說是華人圈目前最受矚目的商業金融小說作家。

擅長在小說中描寫金融市場曲折詭譎的吳英魁,在現實金融市場的操作情況又是如何?頗讓他的書迷們好奇。他坦言道,他一輩子在金融市場打滾,大體而言可說是「九勝一輸」,儘管輸的次數少,但每次輸都極為致命,生命中僅有的三次股市操作大輸,都讓他付出傾家蕩產的代價。

吳英魁出身商人家庭,父親經營銅合金生意,後來跨足電線電纜市場,搭上台灣一九七○年代經濟起飛建築業榮景而致富。吳英魁接班時,更一舉把公司推上市。公司名為新豐電線電纜,股市代號為一六○四(現已下市)。吳英魁也以二十六歲之姿,成為當時台灣最年輕的上市公司總經理。

新豐上市沒幾年,遇到十信風暴。加上台灣經濟也因十信風暴陷入蕭條,在訂單減少情況下,新豐財務惡化股價大跌。吳英魁為了挽救公司股價,向金主借錢展開護盤,最後仍無力挽回頹勢,而他也因違反《票據法》而入獄。

一 次又一次 致富後賠光一九八七年,《票據法》刑責廢除,吳英魁坐了一年多的牢後提早出獄。他憑著股市操作的豐富經驗,被延攬入大信證券,後來還出任該證券公司總經 理。因為操作績效卓著,再被挖角進入投資公司擔任投資總監一職,短短二年內,吳英魁身價累積至三億元,並在天母購置豪宅,出門以賓士車代步,再度重回上流 社會。

八九年,某家上市電子公司董事長找上他密謀拉抬股價,希望藉此逢高出脫部分持股。當時大盤正走多頭,吳英魁金主圈人脈豐沛,加上他自有的三億元資金,以及公司派的配合,他認為十拿九穩。

在 股價拉抬初期頗順利,該檔電子股從六十幾元價位一路上漲至百元以上,並吸引市場散戶的目光紛紛加入追逐行列。吳英魁隨著股價一路走高,一路加碼,資金不足 時,不僅把房子、車子拿去抵押,還向金主借錢吸納籌碼;就在離目標價僅有一步之遙時,中國爆發學運,打亂了所有的布局。

八九年六月四日,中國軍方派出坦克鎮壓學運,爆發「六四」天安門事件。隔岸的台股也大受衝擊,股市在「六四」事件後開始恐慌性下跌,吳英魁在該檔電子股的部位,每天以數千萬元的金額在損失之中。

台 股暴跌數日後,吳英魁深怕槓桿操作部位會演變成天文數字的負債,趁著股市止穩反彈出脫所有持股。這檔電子股最後結算下來,在扣掉還給金主的錢後,吳英魁原 本投入三億元的資金僅剩三萬多元。當天晚上,他與朋友把這三萬多元在北投一家酒店唱那卡西全部花光光,他再度一無所有。

在股市賠光家產後,吳英魁跟在父親以前的舊識旁邊,再度做起老本業——銅材買賣生意。有一次,他把一批銅材運到中國廣東省販賣時,無意中接觸到了銅期貨市場。剛開始他以少量的資金操作銅期貨,賺了一些錢,使他對金屬期貨產生濃厚興趣。

他 開始鑽研中國銅期貨市場,慢慢加大投資部位,賺多賠少的交易不僅讓他財富再度快速累積起來,也讓他倍中國某金屬加工國營企業延攬為公司期貨交易部的操盤 人。短短不到五年的時間,吳英魁已成為中國銅期貨市場的實戶,在一九九五年時,他的資產突破二億元,重新嘗到財富的滋味。

九五年時,全球銅期貨交易市場風雲四起,準備展開一場史上最激烈的期銅多空對決。代表多方的,是從八○年代,就主宰全球期銅交易的日商住友金屬集團期貨交易部操盤手濱中泰男。

而以量子基金操盤人索羅斯為首的西方避險基金集團,看到銅期貨被日本財團長期刻意拉抬已經偏離基本面,於是布下空單企圖「狙擊」。兩大集團展開多空對決,在幾次慘烈的交戰後,濱中泰男居於上風。

吳 英魁回憶,「濱中有『五趴男』之稱,因為他掌握全球至少五%的銅期貨交易量,那一役,我選擇站在濱中那邊,全力作多銅期貨!」然而,就在索羅斯等人與濱中 交手後數次敗陣,傳出準備退守之際,吳英魁順勢加大作多部位。但卻料想不到,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與倫敦商品期貨交易所,竟連手對住友金屬展開調查, 引爆銅價暴跌。銅期貨價格在短短不到一個月內從一公噸三千美元暴跌至一千七百美元,吳英魁財富短短一個月內蒸發二億元,令他再度元氣大傷。

九五年在銅期貨投資大傷,時隔十五年後,吳英魁迄今仍為恢復元氣。他自承:「目前吃喝不愁,但與昔日已不可同日而語。」經歷數次追高殺低的慘痛投資教訓後,操作上,他以兩個方法避免重蹈覆轍。

痛定思痛歸納出穩定獲利原則首先是,不要貪,嚴控資金配置,有賺就先抽身,不再全部梭哈。比如說當投資人的投資本金是五百萬元,如果出現五十萬元獲利,就先把五十萬元抽出,用原本的本金繼續操作。吳英魁說自己老了,一隻腳已經踩進棺材裡,無法再承受一次傾家蕩產的打擊。

第二點則是不要急,等確認訊號出現再出手。

目前擔任中國某家期貨公司投資總監的吳英魁,在操作上以KD指標為主。他的操作原則是:KD出現黃金交叉,作多;KD出現死亡交叉,作空。

不過,吳英魁提供避免追高殺低的小撇步是,當KD出現黃金交叉時,不要急著出手,待下一盤的收盤價仍沒有低於黃金交叉點再買進。

同理,出現死亡交叉時,待下一盤收盤價沒有高於死亡交叉點再作空。這樣作雖使獲利減少一些,不過,卻可避免陷入經常出現的假黃金交叉與假死亡交叉的陷阱中,減少追高殺低的錯誤。

吳 英魁目前投資重心放在中國,利用KD值操作,他避開了○八年崩盤與今年一月以來的劇烈修正。他提醒,從滬深三百指數的月KD值觀之,中國股市已經整理告一 段落,並在七月出現黃金交叉;如果八月滬深三百指數沒有跌破七月收盤價二五六二點,代表黃金交叉得到確認,中國股市即將展開一波上升行情。

「我會選擇買進中國一些龍頭股與作多滬深三百期指,至於台灣的投資人則可投資中國基金搭上這波列車。」他建議道。

吳英魁

出生:1953年

現職:中國某期貨公司投資總監經歷:新豐電線電纜(已破產)總經理,大信證券總經理吳英魁避免追高殺低2 心法1.不要貪,嚴控資金配置,有賺就先抽身比如說當你的投資本金是500萬元,如果出現50萬元獲利,就先把50萬元抽出,用原本的本金繼續操作。

2. 不要急,等確認訊號 出現再出手舉例:鴻海(2317)月KD值在2008年8月時,出現一個因跌深反彈的月K穿過月D值的黃金交叉,不要急,最好等9月鴻海收盤價能高於8月 收盤價160元時再進場。9月鴻海股價再破底,收112元,代表8月是「假交叉」。如果貿然進場將蒙受重大損。

同樣是鴻海,在去年3月出現月KD黃金交叉,3月收盤價為76.7元;4月收盤價為95元。確認後,可進場。月KD、周KD與日KD則可分別套用在長、中、短期的操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846

稳定收益是王道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9/414636.html

不好的经济状况是否会拖累股票的表现?一般来说是这样的,但有的时候却不是。

举一个例子,美国强生公司现在的股价在62美元左右,2009年每股收益为4.72美元,分红为1.93美元。如果未来这家公司的盈利保持不变,分红率也不变,现在买入强生公司股票的投资者每年可以获得3%的回报,并且还可以想象股价可能出现的上涨。

如果美国国债收益率在5%的水平(这是过去很多年的均值水平),3%的现金回报看起来并不那么吸引人,不过当10年期国债收益率只有2.6%左右,两年期国债收益率维持在0.5%以下的时候,3%的收益看起来就足够吸引人了。

笔者在这里并不是建议投资者买入某一类公司的股票(事实上从指标上看强生也并不一定是最好的),而是希望说,当经济状况不好,无风险收益率维持在低位的时候,那些非周期性、盈利稳定、分红比例高的资产将会受到更多的追捧。

本周美国将公布第二季度 GDP的终值,市场预期维持在1.6%,对于明年的预期市场也开始越来越悲观。美国大企业联合会公布的8月份微幅上升的经济先行指数显示,美国经济疲弱的 态势将至少维持到明年年初。即便是经济复苏最为强劲的德国,由于政府紧缩财政支出,明年的GDP增长率可能不足1.5%。

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在上周五只有2.61%,美国10年期通胀保护国债的收益率在8月底只有略高于0.9%,而在2000年的时候,该收益率还在4%以上。所有的这些都表示,经济增速将十分缓慢(如果还有增长)。

投资更像是一个选择题,当资金必须找到一个去向的时候,受追捧的资产往往只是因为它的表现比其他资产更好。如果所有的投资都只有0.1%的年回报率,那么任何超过这个回报的投资品都会受到青睐。

经济增长缓慢将影响企业盈利的增长,对于那些价格中包含强劲增长预期的资产会是伤害;极低的国债收益率意味着投资者愿意为未来稳定的现金流支付非常高的成本,这就意味着可以提供稳定现金流的资产将会受到追捧。

现在可能是去青睐那些稳定资产的时候了,这些资产背后没有美妙的故事,却可以提供稳定的回报,而在当前的经济状况下,这是最为宝贵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54

熟能生「財」穩定獲利的私房術 賺1000萬的投資練習

2012-3-5  TWM




你是否曾嘗試,對自己的投資理財勤加練習?

其實,從儲蓄、投資到停損,每一種財務決策都需要練習。

今天就開始練習投資理財,讓你不僅做到熟能生巧,還達到熟能生「財」!

製作人‧張弘昌 撰文‧周岐原、歐陽善玲這是一場史上最長的決賽,坐滿一萬五千名觀眾的球場內,不時傳來陣陣驚歎。耗費五小時又五十三分鐘後,喬克維奇(Novak Djokovic)終於打敗納達爾(Rafael Nadal),拿下今年度澳洲網球公開賽男子單打冠軍。比賽結束時,已經接近凌晨兩點。喬克維奇和納達爾球風不同,然而這兩位巨星有一項共同特色,就是他 們各自有嚴謹的練習習慣。

知而不行

半數民眾缺乏投資練習習慣「身為網球選手,你每天就是得拚命訓練,」喬克維奇曾在一場記者會中,分享自己的心得:「這樣你才有把握,自己也許可以參與重要 比賽,甚至站在決賽場上。」頂尖球員所說的「拚命」,究竟達到什麼程度?納達爾的回答更具體。他回答球迷提問時說:「這(練習時間)得依賽程而定。球季 前,我每天練習七、八個小時;開賽後,如果當天沒有比賽,練習時間就加倍。」喬克維奇和納達爾,分別排名男子網壇世界第一和第二,從他們的話不難了解,練 習,和成功有關。

其實,練習更和財富有關。今年澳洲公開賽的冠軍可獨得二三○萬澳幣(約七三一六萬新台幣),是歷年來最高的獎金。連同這筆錢落袋,二十四歲的喬克維奇入行 以來,已獲得三五二五萬美元職業獎金(約十.四九億新台幣);至於二十五歲的納達爾,職業獎金更達四三八二萬美元(約十三.○四億新台幣)。可見持續、專 注地練習專業,有助於增加財富。

熟能生巧,練習可以提升專業,但若將練習用在投資理財行為上,是否可達到類似成效,熟能生「財」?從《今周刊》委託波仕特線上市調網進行的「投資理財練習 調查」中,我們發現不少有趣的結果。

在這份接近三千人次的問卷裡,超過九七%受訪者肯定,培養投資理財的練習習慣,確實有助於改善理財技巧,進而提升家庭的資產水準。顯見無論資產多寡,民眾 普遍認同,投資理財是一種可以改善的行為。

但是,被進一步問到目前執行情況,卻有二○%受訪者指出,投資理財習慣是最近一年內才開始執行;另外,也有二九%受訪者坦承,並未養成任何投資理財習慣。

從調查結果來看,對於練習改善投資理財的效果,有接近半數民眾,明顯處於「知而不行」、缺乏練習的狀態。換句話說,理財觀念一百分,執行力卻只有五十分的 民眾,比例接近一半!

「投資、理財都需要練習,即使記帳也是一種練習,只要長久執行,數字感就跑出來了。」世新大學財金系副教授郭迺鋒說。他強調,初期的投資損益並不是重點, 重要的是透過練習操作,投資人可以了解自身的風險承受度,避免不知情下承擔過大的投資風險,也避免錯誤決策。

追高殺低

投資人群聚效應難以改變

單憑衝動與直覺投資理財,可能造成的後果,在黃先生身上顯露無遺。春節期間,和好久不見的同學聚會,在眾人分享新年投資計畫時,惟獨他沉默不語。「老實 說,我的錢都套在基金了,就算看到便宜的好標的,我也沒錢買進」,黃先生終於說出實情。對將滿四十歲、育有二子的他而言,無論是加碼攤平,或忍痛停損,似 乎都不是最穩當的解決之道,進退兩難的感覺,實在難受。

原來,平時沒有研究投資習慣的黃先生,因為眼見股市熱絡,將可用資金全數投入,買進不少台股基金。直到去年台股重挫、跌破七千點,他收到對帳單才猛然發 現,自己原來全買在指數高點。如果及時「止血」,或許不至於嚴重套牢,但時間一久,黃先生漸漸懶於理會這筆投資,被問及處理方式時,他的答案令人擔心: 「再看看吧,也不知道何時解套,乾脆先不管。」讓黃先生備感困擾的第一個原因,是盲目跟隨熱潮。再者,沒有做好資產配置與停損也是主因。投資人如果持續練 習、努力避開這兩個陷阱,肯定能讓財富更上一層樓。

早在上個世紀,被稱為「資本主義救星」的經濟學家凱因斯就曾觀察,認為個人經常有模仿群體選擇的「羊群效應」;《漫步華爾街》作者墨基爾也在《穩健理財十 守則》書中提到,「和群眾在一起,人們往往覺得比較安全」。到了後金融海嘯時代,這種特徵依然存在,類似黃先生的案例從未絕跡。

「結果和我過去的經驗並無差異,投資人還是追高殺低。」從事理財顧問多年的安睿證券投顧總經理劉凱平就分析。那麼,投資人該怎麼強化心理、突破這種陷阱? 墨基爾的建議簡單又直接:「別理會股市的傳統智慧和一窩蜂的群眾行為,他們通常是錯的。」此外,黃先生缺乏停損觀念,也是造成當前窘境的主因。香港知名股 市作家曹仁超曾在著作《論勢》中形容,散戶面對抉擇時,有九成以上表現得畏畏縮縮,寧願逃避危險也不做決定。檢視調查結果,同樣可以印證這個現象:無法在 關鍵時做出決策的投資人,並不是只有黃先生一個人。越缺乏投資理財練習的受訪者,越無法落實停損!

觀念錯誤

多數做不到確實停損

《今周刊》發現,能夠確實停損者,在所有受訪者當中只占四八.六%;如果再將受訪者依不同習慣劃分,無理財習慣的民眾,高達八六.五%無法停損!但將受訪 者依照可投資、可儲蓄收入劃為五等分,能夠停損的比例,卻與收入成正相關。兩者的對比,或許正是造成窮與富落差的真正原因。

「其實,投資理財一點也不複雜,源頭就是收支必須產生結餘,接下來才能談理財。」劉凱平語重心長地說。他的沉重很有道理,因為問卷結果中最令我們意外的現 象,是入不敷出的人遠超過預期!

數據顯示,有近三五%受訪者無法持續收支平衡,更有超過一成受訪者,帳面上始終是入不敷出。這代表,對接近五成受訪者而言,連固定儲蓄都不容易做到,想要 利用儲蓄進一步進行投資、理財,可能性自然更渺茫。

造成入不敷出的主因,可能是開銷過高,必須降低物欲;也有可能是收入不足,要量入為出.無論是哪一種因素,Alice的理財練習經驗都具有參考價值。

Alice年幼時,家裡經營鐘錶店,由於父母從不吝惜為孩子花錢,例如購買昂貴的家庭電影院設備,在她印象中,家裡似乎從來不缺錢。直到父親投資的工廠倒 閉,家庭經濟陷入困境,Alice才驚覺自己的富足,全來自父親勤儉的支持。

勤於記帳 粉領族修補財務漏洞「父親是十分節儉的人,從小見他每天記帳,日後我也培養出記帳習慣。」Alice這個維持多年的習慣,為她抓出了不少隱形的財務漏洞。

例如踏入社會後,最初Alice是擔任駐唱歌手,這份工作月收入甚豐,有時甚至逼近十萬元,對一位二十出頭的女孩而言,如果沒有規律記帳,很可能因為不清 楚花費流向,讓資產在不知不覺中流失。

後來Alice投入壽險業,當時熱中參與社交活動的她,加入了多個高爾夫球隊,然而從下場比賽、球具到服裝,高爾夫運動的開銷不在少數。

有一次,當Alice檢視記帳本時,意外發現高爾夫竟成為最主要支出來源,這個結果讓她震撼不已。為了控制過高的消費,Alice減少參賽,也格外注意自 己在高爾夫活動的支出,在每日自我督促下,高爾夫占Alice支出的比例已經大大下降。

現在的Alice,自己創業成立公關活動公司,在台灣、日本兩地接洽演出,日子過得忙碌又充實。她不好意思地承認,在金融海嘯及去年歐債危 機高峰期,自己的台股部位都有受傷,因此接下來,Alice最主要的練習課題,就是「不斷訓練自己,漲要敢抱,跌要捨得賣!」經過許多跌跌撞撞的嘗 試,Alice摸索出最得心應手、適合自己的理財模式。相形之下,Sunny採用簡單又清楚的途徑練習投資,同樣為她創造理財的成就感,過程也值得借鏡。

六年級中段班的Sunny,對於金錢的第一印象,就是一本幼稚園時期的存摺。

雖然生長在小康家庭,但在金融業工作的母親影響下,Sunny從小受到的財務教育,就是以儲蓄為根本,出手投資之前,必須先學會存錢。「當存摺上的數字變 多,本金逐漸厚實,投資才能無後顧之憂。」Sunny笑說:「我想,應該可以用穩健踏實來形容自己吧!」落實儲蓄 三十歲小資成功買屋Sunny回憶,除了每逢過年將紅包存起來,母親還以身教代替言教,灌輸自己對金錢負責的態度。例如每次母女購物,母親會將貨物依使用 者分開,如果屬於自己使用,母親便會要求Sunny繳出款項,將家用和個人使用區隔得清清楚楚。

從小開始的理財練習,其實讓Sunny很不適應。

「一開始當然會抱怨媽媽太嚴苛,直到發現友人年近三十仍積欠卡債,才恍然大悟,原來媽媽一再強調的個人信用真的很重要!」Sunny點頭說:「對錢負責的 智慧,是媽媽給我最好的禮物。」母親的儉約和勤於儲蓄,讓Sunny潛移默化,也不斷透過設定目標來規律儲蓄,短短數年,Sunny帳上便已經存到一百萬 元。但真正改變她的,是向父母的置產觀念看齊、買下屬於自己的房子。

Sunny的父母親擁有三棟房子,Sunny從小就認為,家庭財務能維持這樣的成果,和父母及時將資金投入房地產有關,因此她也一直希望自行置產。在多方 比較一年多之後,Sunny終於買下一戶位在新北市永和的房子,目前每月攤還的房貸約為三萬元。

有了房子之後,Sunny雖然能儲蓄的金額不多,但是投資模式變得更簡單,除了固定償還房貸,只有定期定額投資一檔基金。「我想起賈伯斯的一句話:要勇於 對不需要的事說不,專注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Sunny直截了當地說:「自己這樣理財的模式應該可行,所以等房貸還清之後,有機會我還會繼續投資房地 產。」這些歷程不同的故事,都說明一個事實,無論是網球天王或尋常上班族,練習,都是極為重要的課題。透過練習,運動員可以洞悉自己的弱點,一般人也能透 過投資練習,掌握財務規律,進而朝累積財富邁進。

即使當前景氣亮出兩顆藍燈,前景混沌不明,即使每個月只能存下不到五千元用來投資,立刻行動,展開屬於自己的練習,仍然是向成功接近的第一步。你是否做好 準備,用投資練習來改造自己的財富?

練習過第一關—— 散戶常犯的10大錯誤

一味重押

投資報酬率有多高,有九成取決於資產配置,考慮標的前,先想想如何分散資產和時點。

聽信小道消息

標榜「穩定高收入」或「快速回本」的商品,十之八九無法達到宣傳般報酬率,永遠記得風險和報酬成正比的原則。

忽略費用

購買費用較低的基金,長期表現有機會更好。連購買保險、貸款或信用卡服務,也該選擇費用最低的業者。

不適合的投資策略

實際投資策略與投資組合,應隨風險承受度與家庭收支調整,無法接受積極投資帶來的大漲大跌,就該調整成自己能接受的投資策略。

過度恐慌

太保守、什麼也不敢投資,往往會讓資金被通膨打敗。

明星就是保證

同一經理人無法長期打敗指數,與其選擇明星操盤手管理的基金,不如買進指數基金。

搶買新股

圈購熱門股票的額度早被法人鎖定,根本輪不到散戶,所以不必跟著一窩蜂。

輕視儲蓄

平均壽命不斷延長,為了累積退休的老本,千萬別忽視規律儲蓄的力量。

追逐流行

市場最熱門的商品,往往也是日後崩盤的重災區,請想想投資理由是充滿情緒的看好,或是充分考慮的決策。

砍在最低點

散戶應該設定適合自己的停損點,避免被急跌的市場情緒牽著走,受到最大虧損,又在後來的反彈中缺席。

資料來源:《聰明投資金律》、《穩健理財十守則》三大名師教你投資理財不再翻船!

安睿投顧總經理

劉凱平

心法1:

做到收支結餘

檢視財務狀況,應該持續做到收支結餘,開支太多就要降低物欲,收入不高則必須量入為出,接下來才有能力投資、理財。

中山大學副教授

鄭義

心法2:

停損很重要

如果資產沒有完整配置,又集中投資單一市場,就要做好停損。價格下跌五成,必須上漲一倍才能彌補虧損,在單一市場中,不停損可能造成嚴重後果!

世新大學副教授

郭迺鋒

心法3:

從今天開始嘗試練習

行動就是關鍵,無論金額多寡,一定要盡早開始練習、邁出第一步,否則無法確認自己可承受的風險,以及自己的投資屬性,讓資產累積成長的機會也就變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50

蝸牛IPO遇阻 市盈率低穩定性差成網遊業上市瓶頸

http://capital.cyzone.cn/article/226417/
國內網遊公司生命週期非常短暫,沒法同國外暴雪公司相提並論。用戶的不穩定性是國內網遊公司的致命弱點,而目前國內網遊產業都以數量取勝,一款遊戲有幾萬人玩,即使做更多的推廣,來玩的人也很難有大幅度的增長。但其開發網遊的成本卻很高。同時,網遊企業IPO市盈率低也是致命弱點。

原久游網副總裁、首席策略官吳軍已於近日加盟蘇州蝸牛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負責蝸牛設於上海的全球運營中心等工作。此前,遊戲蝸牛已經向中國證監會提交在創業板上市的申請。

蝸牛上市喊了幾年至今未果

早在2008年,蘇州蝸牛便提出上市申請,當時上市地點選擇在海外,但當時處於經濟危機時期,被迫擱淺。這次蘇州蝸牛選擇上市卻轉向國內市場,選擇在國內創業板上市。

其實,蘇州蝸牛上市的的呼聲有幾年了,早在2006年底就已經提出兩年內在納斯達克上市,到2008年環境不好擱淺上市,但在今年這個特殊時期提交上市申請,而其環境也依然不是很好。而蘇州蝸牛創始人石海也一直強調希望上市能夠獲得好的估值,此次選擇上市能否保證有個好的估值我們不得而知,那麼是什麼原因令蘇州蝸牛從海外上市轉為國內創業板上市?這一轉變背後的玄機是什麼呢?另外,蘇州蝸牛上市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可能會遇到哪些障礙?對此記者採訪了紅十三基金合夥人符德坤以及資深IT評論人宗寧和丁道師。

符德坤認為,目前,中概股在國外資本市場是信用嚴重透支,而國內上市則是信心嚴重透支,而網遊又是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除上國外大環境不妙之外,網遊概念也顯擁擠。在國內上市能不能成功,實話說人腦子無法判斷。也就創業板還剩點信心殘值可供榨油。符德坤進一步指出,「海內外資本市場在8月前都形勢嚴竣,凡是對競爭力有信心的企業,都在熬等融資的小陽春!」「很難找出核心競爭力絕對自信的公司2012沖股市!大家都在等,等政策明朗、等股市回暖」

符德坤認為,目前,中概股在國外資本市場是信用嚴重透支,而國內上市則是信心嚴重透支,而網遊又是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除上國外大環境不妙之外,網遊概念也顯擁擠。資深IT評論人宗寧對IT商業新聞網葉舟稱,國內網遊公司生命週期非常短暫,沒法同國外暴雪公司相提並論。用戶的不穩定性是國內網遊公司的致命弱點。

丁道師則稱,自去年以來,美國資本市場遇冷,在美國上市的中國概念股紛紛暴跌,表現不盡人意,這種情況下美國資本市場對中國企業的吸引力大大降低。

另外,蘇州蝸牛自成立以來雖然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是中國網遊市場整體發展滯緩,不被投資者看好。如果此時上市,也很難得到美國投資者的認可,股票估值空間也會進一步壓縮,顯然流血上市是蝸牛幾大股東不願意看到的。

能否成功上市主要還是和渠道有關海外上市一般會有海外資本介入 因為他們有類似的渠道會好一些國內上市的好處是套現比較方便 也可以走很多潛規則。

宗寧認為,蘇州蝸牛上市的障礙肯定是有的,因為這個行業上市不是特別容易,因為網遊公司穩定性差,從目前國內上市的IT企業來看,大都是傳統企業,IT基礎服務類型的具有穩定業務的公司較受青睞,而穩定性差的網遊公司上市難度很大。證監會也更加傾向於選擇較為傳統、業務穩定的企業允許其上市。互聯網企業以及網遊企業屬於輕資產型企業,從以往的情況看,對於輕資產企業證監會審核的力度會大些,畢竟要防止部分企業上市騙錢,上市之後減持套現走人。如果有這種情況出現,市場就亂了。

另外一個因素就是網遊企業上市的市盈率較低,企業想像空間太小,不容易滿足投資者的期待。宗寧進一步強調稱,這主要是因為國內的網遊產業發展仍不能爆發出功夫過硬的產品,目前也沒有那個實力研發出響噹噹的產品。他說,所謂市盈率低的原因就是這個領域能爆發出品牌企業的可能不太大。近兩年來,隨著國內電子商務和移動互聯網迅速崛起,加之中國網絡遊戲市場進入調整期,此前一向備受投資者們青睞的網遊行業陷入了沉寂,網遊企業獲得投資數量及金額逐漸下滑。網遊業上市其市盈率低似乎成為一個普遍現象,國外資本市場也逐漸將網遊公司邊緣化。

按照常理,網遊公司是一種高增長高盈利的行業,但其市盈率低卻一直是其上市難以甩掉的噩夢。究其原因,依然離不開這個行業不穩定性因素太多的緣故。一家網遊公司,或許就憑藉一款產品而名揚天下,又或者一夜之間,另一款產品將其取代,玩家的流動性很大,網遊的粘性不夠是其重要原因。

中國網絡遊戲經過十餘年的發展,從單機遊戲到聯網對戰再到3D網絡遊戲,從進口網遊代理運營到自主研發+代理運營再到發展出口產品海外運營,儘管取得了驕人的成績。然而,在取得這些成績的同時,也面臨著原創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人才儲備等方面的瓶頸。

宗寧說,網遊企業首先是它有個生命週期,一個網遊也就是三五年的週期,即使魔獸世界這樣的產品也是一樣,在其經歷了一段時間後,玩家走向下滑是個趨勢。另外,一個網遊的火爆程度會如何,這是一個不可控事件。所以,投資網遊公司和互聯網企業一樣,風險很大。網遊產業的生命週期短暫,未來火爆程度又不可控,這往往成為網遊公司上市遭受低估值的重要原因。

國內網遊創新能力匱乏遊戲黏性不足

據悉,「2010年,中國網遊市場上新遊戲突破新高,共有194家遊戲產商的306款網遊(不包括網頁遊戲、社區遊戲)進行測試,但這些產品投入到市場上之後,淘汰率竟然高達90%,如此高的淘汰率意味著網遊行業的高風險。」

同時,那些不具備經濟實力的網遊公司,迫切需要通過遊戲快速斂錢,將遊戲改頭換面甚至還是半成品時,就趕著上線瘋狂賺錢,加速遊戲走向死亡。遊戲不能生存,背後的企業更是得不到發展,如此惡性循環,擾亂了網遊市場,最終換來也只能是公司關門大吉。這樣的網遊公司,最終也只會被投資者們拋棄。宗寧認為,國內網遊創新能力很差,很難出現巨作,大部分產品都處於小品級別,目前主要靠產品數量取勝。

目前,在網遊市場上,一款好的產品,不僅要有持續發展的強勁生命力,最重要是得到玩家的認可,讓玩家自身去宣傳遊戲,這才是網遊企業生存、發展的關鍵。但是,在中國網絡遊戲市場殘酷的競爭中,毫無創新、粗製濫造、收費不合理的網遊產品十分常見。只有那些玩法創新、運營穩定的產品才能脫穎而出。所以真正腳踏實地、潛心研發的產品公司才能成為投資者投資網遊公司的首選。

網絡遊戲的黏性應該是網遊企業一生追尋的目標,而這種黏性的提升,依靠的是創新能力以及對玩家心裡及喜好的研究和捕捉。國內遊戲公司目前在創新上提升用戶黏性上還屬於低級水平。一位業內人士分析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30

提升水準和穩定性 CUP

http://nodeadcow.blogspot.com/2012/05/blog-post_08.html
昨日恒指裂口下跌超過五百點,今天微跌但成交縮至450億,內地股市依然平穩。

個人組合近兩天沒有任何操作,今天回報微升,兩天加在一起跌幅少於1%。

持久而穩定地贏利是本人目標,股市有升有跌,市場發生什麼都不應阻礙我這個目標,若然市場發生某些事我就無法保持穩定的表現,那肯定是自己的問題。市場是中性的,每天都可能有危險,每天亦都可能有機會。認識自己和風險,不斷改善操作的水準,才能穩定提升回報。

世上有千百萬種操作法,某些我有興趣的操作法我會嘗試用少量可承受風險的水準去嘗試,最重要是嘗試和自己是否配合,不單止是心理和知識水準方面,實際處境,例如生活模式的配合也很重要。以我為例,某些日子我無法全日盯實個市,故肯定無法使用以衍生工具為主力的操作法。

經過多年經驗和所見所聞,要達到穩定回報的目的,操作系統其實不用太複雜。以技術分析而論,使用簡單形態分析,還是用計算型的分析(RSI、MACD、Force Index、Stochastics 之類)其實無所謂,最重要還是自己對這些方法的認識以及如何應用,能否無懼亦無礙地使用。【我個人的想法是,自己在 trade 股票的價格,最直接了當就是觀察價格最恒之有效,故我推崇簡單形態分析多於計算型的分析】我有位朋友,教育水平不高,基礎分析水平為零,只用貎似簡單低B的形態分析,但有很好的紀律和穩定的情緒,表現已能十分優秀,自愧不如。最忌一是沒章法,二是章法還未做到某水準就以為不行,而不斷改變方法。就像練武,一開波就講降龍十八掌是很傻的,先練好體能、力量、速度和準確度,能好好地出一個直拳再講。

做一筆賺錢的交易,其實不用太多的知識或技術;可是,做幾年都不斷賺錢所需要要求就很高。估中一次不難,連續幾年都估中就很難,長期估中兼買中更難。所以無謂預測,stock-picking 亦適可而止,反而花多一些時間檢討自己的操作手法和系統,如何令自己在紀律和情緒方面更為穩定,才能令自己回報表現有更大的改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01

理性投資 - 回報率,穩定性,及風險關係 (3) 港股博弈

http://clcheung.wordpress.com/2012/11/01/%E7%90%86%E6%80%A7%E6%8A%95%E8%B3%87-%EF%BC%8D-%E5%9B%9E%E5%A0%B1%E7%8E%87%EF%BC%8C%E7%A9%A9%E5%AE%9A%E6%80%A7%EF%BC%8C%E5%8F%8A%E9%A2%A8%E9%9A%AA%E9%97%9C%E4%BF%82-3/

下圖2位基金經理的表現,你直覺是哪一位基金經理的風險較少?

image

 

 

基金經理A的回報大上大落,就算回報到最後輕微勝出,一如你的感覺,是被認為表現較差。事實上投資者如果不幸地在投資初期加碼,將會是一場災難。大部份投資者會在第24-30月投降,沒法讓這名基金經理追回失地。現實是這名基金經理很可能在第24月被KO了。

 

==

 

下圖2位基金經理表現較為平穩,你直覺是哪一位基金經理的風險較少?

image

 

基金經理C的回報沒有折返,一路向上。基金經理D則有多次折返。對多數投資者而言,沒有折返是穩定性的表現,心理上及實際操作上,沒有折返的組合是較易操作。

 

沒有折返是要點,如果是股票的話,因為沒有止蝕壓力,出錯機會亦相對減少。

 

==

 

下圖2位基金經理表現較為反覆,基金經理E回報出現間斷虧損及復原,基金經理F回報出現大幅度虧損及復原。你直覺是哪一位基金經理的風險較少?

 

image

 

相信答案顯然是EF基金客戶不禁問,何以F的表現如此反覆?是出現失誤後僥幸追回失地?賺了錢夠唔夠食驚風散?

 

如果上述是2個股票的表現,你會選擇哪一個來投資呢?

價值投資大師會告訴你,F 是較好,因為可以低位加碼。

技術分析大師會告訴你,F 是較好,因為可以先沽後買。

現實是,一般長倉老散,沒有被F 的波幅震死已經是不錯。

股票E則是任何時間加碼或套利都令投資者滿意。

 

==

 

減低組合波動,對基金經理來說是十分重要,尤其是在市場知名度不高的新對沖基金,就算基金經理最終能夠勝任,中途要力保不被KO是非常關鍵。可惜如上文所示,一般基金經理追求是較高風險資產,力求跑贏大市,追落後時更是容易忽視風險而犯下更大錯誤。

 

個人組合來說,組合波動構成的風險要由持有人的現金流及組合大小去衡量。一般小型組合,如投資者有正職的話,組合波動構成心理壓力較少。

 

前年有友人放棄正職全力投入炒股,2年過後回報完全折返,今年年頭又要轉身投入職場。零現金流下,組合波動構成的心理壓力可以很大。

 

心理壓力大時,一般投資者較難把握機會,易犯錯,及失去追回失地的勇氣。

 

==

 

總結:

 

  1. 以統計學而言,波動就是風險;

  2. 回報折返是構成投資者痛苦的主要原因;

  3. 零折返的股票一般而言估值會不斷提高至超出板塊同行;

  4. 波動對大師們是有利,對普通投資者則通常帶來痛苦;

  5. 要減低心理壓力及痛苦,提升回報率之餘,要有效地降低回報折返率,而不是單單降低回報波動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42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