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簡議中華文明的源頭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wq7v.html

本博按:今天收到一位老股民剛寫的《簡議中華文明的源頭》。此文觀點比較新穎,遂刊於此,以饗讀者。

簡議中華文明的源頭 
憂悠之間/文 

    中華文明五千年的說法,近幾十年由於大量考古發現得到了很強的支撐。最主要的是近十多年對江南史上的良渚文化眾多遺址的考古發掘有重大發現。
    人類1萬多年前開始進入新石器時代,最早是發生在西亞。中國是在1萬年前由華南先進入的。至8000年前左右,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都出現了農耕文化的萌芽,這是新石器時代的早期向中期演化的標誌。長江流域的湖南彭頭山遺址始於8200年前,黃河流域的河南裴李崗遺址始於7800年前,這是兩大流域進入新石器時代中期的源頭。前者考古發現稻的遺跡,後者發現粟的遺跡。
    至7000年前,黃河流域的河南以西廣大地區產生了仰韶文化,延續了二千年直到5000年前止。這是新石器時代的中期階段,社會開始並且完成了母氏社會向父氏社會的轉變。黃河下遊的山東則產生了青蓮崗文化及其後繼者大汶口文化。同期長江流域下遊在錢塘江-杭州灣的南北,有河姆渡文化和馬家浜文化及其後繼者崧澤文化並存,盡管範圍小多了,但發展水平並不落後於黃河流域。
    到了5000年前之後,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由龍山文化繼承取代,而此時江南的河姆渡文化和崧澤文化由良渚文化繼承取代,新石器時代進入了晩期階段。
    良渚文化確切年代是5300年前至4200年前,共延續一千一百年。龍山文化是4900年前至4000年前,共延續九百年。這個時期,良渚文化的發展水平已明顯高於龍山文化。這非常關鍵,因為歷史已處於由史前文明即“文化”跨入“文明”的門檻前了。
    六年前,在良渚文化中心區域即杭州余杭,發現了4000多年前的良渚古城遺址,面積竟然達到了近3平方公里(290多萬平方米)。這個發現實在非同小可,非常震撼,不僅中華文明五千年有了著落,而且文明史的源頭要作重大補充修改,即長江流域是中華文明至關重要的一個源頭所在。
    現在回過頭來梳理歷史脈絡。
    文獻記載夏朝始於公元前2070年,即始於不到4100年前。龍山文化的後繼者二里頭文化一般公認是夏朝的文化。而良渚文化年代下限是4200年前,所以良渚古城不可能是夏朝的,而是早於夏朝的文明。它是什麽文明呢?它應該就是先秦史上文獻常提到的夏之前的虞,或說虞朝。
    新石器時期,江南太湖以南、以東、以北平原以及杭州灣南岸沿岸平原的成陸過程出現反複,即成陸後又被海侵,這時先民就得向西遷徙。5000年前,以寧波余姚為中心的河姆渡文化消失了,被杭州灣北岸的良渚文化取代,很可能就是發生海侵的結果。而杭州灣北岸原來的馬家浜文化及崧澤文化的中心在嘉興及上海青浦一帶,而崧澤文化後繼者良渚文化的中心卻西移至杭州一帶,似乎印證了當時長江三角洲那里確實發生過海侵。
    到了4200年前,良渚文化也消亡了,此後中原地區的龍山文化及後繼者二里頭文化卻大放光芒。而這個變故,正對應虞朝消亡,夏朝興起的過程。一個推測是,良渚人向西北遷徙進入中原地區,但被龍山人打敗。然而先進的良渚文化卻融入了中原,並且隨龍山文化流傳到二里頭文化,孕育了夏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2980

簡議“山村”和“山里”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wruf.html

    “山村”的概念似乎一直都是模糊的,甚至有將山下平地上的村莊也叫山村。這多數是由於人文上劃分的山村比自然上劃分的山村在概念上寬泛導致的。這樣,在兩種山村概念雜夾之下,又連帶出一個“山里”概念模糊的問題,因為人們往往習慣把山里與山村聯系在一起——山里的村莊也就是山村。
    要厘清混沌,只需要澄清自然上劃分的山村和山里概念就可以了。
    圖1的地勢模型是連片的平地將山分割成孤山,山不連綿,則平地上的村子當然不是山村。
    圖2的地勢模型山是連綿的,無論是否四面合閉平地,平地上的村子都不能叫山村。此圖與圖1示例的共同點是村子建在平地上,無高程(以“平地”為基準即零高程。下同)。
    這里要註意一個概念,山腳是山體與平地的分界線,或者說山體與平地的分界線叫山腳。需要強調一個重要的分辨:無高程的平地一定是在山腳以外,在山腳以內的任何處都一定有高程。
    現在可以對一個似是而非的說法作澄清了。
    假如圖2中的連綿的山是將平地四面合圍封閉的,這塊平地上的村子也不能說是在山里(而更應說成是盆地),因為村子與山體無接觸(不在山腳以內),只能在山外!如果將假設的環抱的群山換成車子,村子換成人,人站在地上,被車子包圍,則不能說成是人在車里!在車子包圍里與在車子里是兩個概念!
    現在可以回過來說“山里”的概念了。很清楚“山里”不能在山腳以外,只能在山腳以內即在山體上,其實它就是“山上”的一種隱性說法。當物體處於凸坡位置因顯著性,一般都會稱其在“山上”。而當物體處於凹坡位置(包括峽谷)因隱蔽性,往往會稱其在“山里”。其實日常生活用語中也不乏例子,比如說“到山里采藥(伐木、打獵)去”,山里指的就是山上。
    圖3的地勢模型才是真正的山里。圖中的村子都建在山腳以內,即使在峽谷中也是山腳以內的屬性,比山外平地一定有高程,是與山外平地概念相對應的。
    最後看一下圖4。村子依山傍水,是建在山腳下的平地上的,所以不叫山村。盡管它可能劃在一方山區的範圍里,但它並不在山里。
    有意思的倒是,不僅無高程的村子不叫山村,有高程的村子也不一定叫山村。比如在一些臺地(臺原)上的村子和平原地帶低平丘上的村子,往往不算山村(因為臺地低丘本身不被看成山)。

圖1
簡議“山村”和“山里”

圖2
簡議“山村”和“山里”

圖3
簡議“山村”和“山里”

圖4
簡議“山村”和“山里”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699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