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被唐德影視起訴的燦星敗訴 今年將無“中國好聲音”?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1023.html

制作了四季中國好聲音的燦星公司慘了。繼今年丟掉了中國好聲音模式版權後,試圖打擦邊球的燦星公司依舊在自稱“自主研發制作”的一檔歌唱類真人秀節目中使用了“2016中國好聲音”,誰知被剛買下好聲音版權的唐德影視起訴並敗訴。2016年6月20日晚間,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應《中國好聲音》版權擁有方浙江唐德影視股份有限公司的請求,做出訴前保全裁定,責令上海燦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及其相關方:立即停止在歌唱比賽選秀節目的宣傳、推廣、海選、廣告招商、節目制作過程中使用包含“中國好聲音”、“The Voice of China”字樣的節目名稱和相關註冊商標。

不過,隨著燦星無法使用中國好聲音版權及名稱,唐德影視可能一時間也無法制作新一期中國好聲音,即便制作了也很難在衛視黃金檔播放;要想收回購買中國好聲音模式版權的天價投入,唐德影視也面臨尷尬。這一場版權之爭或將導致燦星、唐德雙輸,而得利的漁翁恐怕只有好聲音模式版權擁有方荷蘭Talpa公司。

燦星痛失好聲音模式版權

圍繞《中國好聲音》的版權問題從今年年初開始便紛爭不斷。資料顯示,“The Voice of…”節目是荷蘭Talpa公司獨創開發的以歌唱比賽為內容的真人選秀節目。2012年,國內版權代理公司IPCN從Talpa獲得了《The Voice of XXX》的獨家發行權,並將制作權授予燦星。而當時,按照節目模式費用占整體制作費用5%的國際慣例,燦星向Talpa支付了人民幣200多萬元。

第一屆《中國好聲音》的熱度也讓這檔綜藝節目的版權費水漲船高。2013年,燦星制作與Talpa公司就《The voice of…》模式進行第一次續約談判。Talpa公司曾表示,國內有其他衛視及制作公司願意出1億元采購《The voice of…》節目模式,要求燦星制作將模式費漲至每年人民幣1億元。經過談判,燦星制作最終以每年6000萬元版權費的價格續約。2014年及2015年,該費用也沒有變化。

2016年初,唐德影視以“黑馬”身份殺入,隨後以四年6000萬美元的價格拿下了節目的四年授權。燦星不僅痛失好聲音模式版權,連合作金三角之一加多寶也退出了冠名商之列。業內人士指出,一直宣稱“正宗好涼茶”的加多寶是絕不會冠名“非正宗”的好聲音的。

最終,兩家公司的節目模式之爭演變為了節目名稱的爭奪,三方圍繞《中國好聲音》名稱“開撕”。1月27日,《The voice of …》模式的創作者和擁有者荷蘭Talpa公司向《中國好聲音》制作方上海燦星公司發出禁止令,禁止後者制作及播放《中國好聲音》第五季節目,並稱Talpa公司已於1月8日終止燦星一切有關《中國好聲音》的合約權利,且未續約。

對此燦星則回應稱,荷蘭Talpa公司先是違背國際慣例、索要每年數億元人民幣的天價模式費,繼而單方面撕毀合同,不顧合約中承諾給予燦星的獨家續約權,在雙方合同有效期內發表聲明,宣布取消《中國好聲音》節目原有的授權,並擬將《The voice of…》的節目模式轉授給唐德影視。

不管如何,燦星今年已經徹底失去了好聲音的模式版權,但燦星並不甘心,雖然宣稱自己制作的是全新一檔節目,但制作方燦星卻一直在拿“中國好聲音第五季”的概念來包裝自己。這一舉措引起了唐德影視的不滿,並一紙訴狀將燦星告上法庭。

燦星被禁用“中國好聲音”名稱

唐德影視方面認為,盡管已經在今年1月失去了正版《中國好聲音》的授權,燦星依然堅持以《中國好聲音》為名制作所謂“原創”節目,並長時間在海選、宣傳等環節中使用“《中國好聲音》第五季”、“2016《中國好聲音》”等說法,因此要求法庭禁止燦星的侵權行為。

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在裁定中認為:根據荷蘭Talpa公司的授權,在許可期限內,唐德公司有權以自己名義采取法律行動。同時,燦星公司等的行為存在使用涉案註冊商標及構成侵權的可能性,也存在構成不正當競爭行為的可能性。而且,“2016 中國好聲音”節目一旦錄制完成並播出,將會產生較大範圍的傳播和擴散,諸多環節都有可能構成對唐德公司經授權所獲權利的獨占許可使用權的侵犯,可能會顯著增加唐德公司的維權成本和維權難度,甚至難以在授權期限內正常行使權利。而且,在相關公眾對名稱為“中國好聲音”和“the Voice of China”的歌唱比賽選秀節目的模式及特色已有極高認知度的情況下,又出現名稱為“2016 中國好聲音”的歌唱比賽選秀節目,很可能會造成相關公眾的混淆誤認,也可能會嚴重割裂名稱為“中國好聲音”和“the Voice of China”的歌唱比賽選秀節目與其節目模式及特色等元素的對應聯系,從而存在導致唐德公司後續依約開發制作的該類型節目失去競爭優勢的可能性,對唐德公司造成的損失難以計算,且沒有證據證明將會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對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做出的這一裁定,唐德影視回應稱,唐德影視欣賞燦星文化制作原創節目的做法,並且樂見其成,希望作為行業重要力量的燦星文化能夠在中國電視綜藝原創節目的探索中取得很好的成績。但如果真是誠心誠意做一個原創的節目,就應該用一個全新的名稱和全新的模式,而不應該再強調與原來的版權節目有什麽關系,因為這樣的行為一方面在誤導觀眾,另一方面又在侵犯版權方的合法權益,如此操作實在不能不讓人質疑其原創的誠意。

雙輸局面幾成定局

唐德影視雖然贏了,但雙輸局面幾成定局。

據悉,自今年年初以來,關於“中國好聲音”版權問題的糾紛從未停歇。在不久前廣電總局最新出臺的關於限制引進模式的《關於大力推動廣播電視節目自主創新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中,對引進境外版權模式的數量進行了數量上的限制。通知中規定:“各電視上星綜合頻道每年在19:30~22:30開播的引進境外版權模式節目,不得超過兩檔。每個電視上星綜合頻道每年新播出的引進境外版權模式節目不得超過1檔,且第一年不得在19:30~22:30之間播出”。

也就是說,這項規定出臺後,唐德實際上已經無法用“the voice of …”的模式制作節目,即使制作出節目也只能在19:30~22:30之外的非黃金時間段播出。而如果在非黃金時間段播出,唐德付出的巨額版權費用絕無可能收回。與此同時,唐德迄今為止沒有啟動“the voice of …”項目,說明今年之內幾乎不會出現《The Voice Of China》。

燦星方面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此情況下唐德依然向法院提供起訴,更多的是為了幹擾燦星“好聲音”的節目制作。此次唐德申請行為保全的結果相當於將“中國好聲音”凍結,在法院最終判決之前,唐德不能制作“the voice of …”,燦星也無法制作《中國好聲音》。“這其實是一個雙輸的局面,最終只有‘the voice of …’的模式方Talpa能從中獲利。”燦星制作副總裁、“好聲音”宣傳總監陸偉表示,“我們會向法院提出行政複議,並等待複議的最終結果。”

燦星方面認為:“2012年,由燦星制作的《中國好聲音》最初定名為《中國之聲》,因為與廣播電臺‘撞名’,時任浙江衛視總監的夏陳安提出使用《中國好聲音》作為節目名。唐德此番針對的目標是燦星而非浙江衛視,即便法院作出訴前保全裁決,但對於浙江衛視來說,他們依然可以合法播出一檔名為‘中國好聲音’的原創節目。”

此事是否會沈重打擊燦星的《2016中國好聲音》的收視率?燦星方面認為:“在國內,類似關於節目名稱的糾紛也並非頭一遭。今年年初,江蘇衛視知名婚戀交友節目《非誠勿擾》遭到商標侵權訴訟,宣布暫時更名為《緣來非誠勿擾》。但從《緣來非誠勿擾》改名後熱度不減的情況來看,《2016中國好聲音》即便改名,對這檔聲勢正盛的節目也並不會造成太大影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999

估值210億,即將上市的燦星該如何“唱響”資本市場?

來源: http://www.iheima.com/promote/2017/1221/166554.shtml

估值210億,即將上市的燦星該如何“唱響”資本市場?
任珊 任珊

估值210億,即將上市的燦星該如何“唱響”資本市場?

這個“爆款制造機”有哪些成功之道?又有哪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呢?

12月18日,有媒體爆料稱,燦星制作(上海燦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宣布以210億人民幣估值完成首輪融資,並預計將於明年初IPO上市。隨後,燦星制作宣傳總監陸偉在經濟觀察報的采訪中確認了這一消息。這意味著燦星制作在進軍資本市場的道路上,已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

說到燦星制作,可能大部分觀眾首先想到的是《中國好聲音》。實際上,燦星制作的文化綜藝類節目已超過20檔。其中不乏《中國好聲音》、《中國好歌曲》、《舞林大會》、《蒙面唱將猜猜猜》、《了不起的挑戰》、《出彩中國人》等具有一定社會影響力的節目。

創立僅僅6年時間,燦星已經成為國內頂尖的節目制作公司,估值高達210億,手握多個爆款節目。那麽,這個“爆款制造機”有哪些成功之道?在擁抱資本市場之前,燦星又有哪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呢?

創業6年,燦星制作估值高達210億

2012年,《中國好聲音》在浙江衛視開播,很快火遍全國。僅僅播出3期,節目的收視率已經飆升至3%以上。到了總決賽,上海八萬人體育場全場爆滿,節目的實時收視率一度超過6%。可以說,是《中國好聲音》把當時萎靡不振的音樂類綜藝重新拉回了舞臺中央。

隨著《中國好聲音》的爆紅,其背後的制作公司燦星制作也聲名鵲起。燦星制作成立於2010年底,其母公司星空華文的兩大股東曾經分別是華人文化投資基金和默多克新聞集團。2014年默多克退出,華人文化和星空管理團隊接盤。目前,華人文化產業基金CEO黎瑞剛是燦星幕後的重要掌舵人,燦星的核心團隊全部來自黎瑞剛麾下。

自創立以來,燦星制作的文化類綜藝節目超過20檔,曾在中央電視臺、東方衛視、浙江衛視、青海衛視等多個電視臺播出。除了《中國好聲音》之外,《中國好歌曲》、《金星秀》、《中國達人秀》、《舞林大會》、《蒙面唱將猜猜猜》、《了不起的挑戰》、《出彩中國人》等多檔知名綜藝節目都出自燦星之手。

不僅如此,燦星旗下的夢響強音還是國內最大的音樂內容公司之一。據網易娛樂報道,夢響強音公司簽約藝人120人,自2012年底以來,參與全球各類演出5000余人次,舉辦演唱會300余場;公司制作藝人歌曲共610首,其中專輯/EP57張,擁有詞曲作者永久版權472首,並將以每年10%遞增;擁有互聯網音樂版權3235首,MV視頻版權150余支,並都在以每年15%的幅度遞增。

頻頻推出爆款綜藝的燦星,近幾年逐漸受到了資本市場的青睞。去年3月,A股上市公司浙富控股公告宣布以現金3億增資燦星,獲得6.0698%股權。照此計算,燦星當時的估值為50億元左右。這份公告也讓外界了解到了燦星強大的吸金能力:2015年,燦星營業收入達22.1億元,凈利潤高達7.3億元。

僅僅過了一年多時間,燦星再度在資本市場露臉,“身價”已經大有不同。高達210億的估值,足以說明資本市場對燦星目前的發展和未來預期都相當看好。此輪pre IPO融資,標誌著燦星沖擊上市已進入最後階段。 

探析燦星制作的成功之道

短短6年時間,燦星制作已成為國內頂尖的節目制作公司,推出的多檔綜藝節目都成為了爆款,也深受資本市場的青睞。這不得不引發人們的好奇,燦星制作有哪些成功之道?的回顧這家公司的發展歷程,文創資訊發現了燦星制作的“三大法寶”——

1、眼光精準,成功引進多檔版權節目

燦星制作是國內引進國外節目模式的先行者。從早期的《中國達人秀》、《舞林爭霸》,到後來一夜爆紅的《中國好聲音》,都是引進自歐美的版權節目。這些節目進行本土化之後,幾乎每一檔都成為了爆款。這離不開燦星團隊對綜藝市場的精準把握。

自從2013年《爸爸去哪兒》風靡全國之後,國內開始刮起一陣“韓式綜藝”的旋風。燦星也嗅到了行業風向的變化,在2015年推出了與央視、韓國MBC合作的綜藝節目《了不起的挑戰》。這檔節目的原版是韓國綜藝《無限挑戰》,在韓國熱播了整整十年,節目收視率曾連續破30%大關。

燦星制作的研發總監徐帆曾在此前采訪中表示,燦星看好《無限挑戰》,不僅僅是因為這檔節目收視率高,也是因為這檔節目內蘊豐滿的社會價值觀和人文精神,而不只是一個Game秀。事實證明,燦星的選擇是正確的。《了不起的挑戰》播出後口碑爆棚,豆瓣評分高達8.7分,既有意思又有意義的節目內容,讓觀眾大呼驚喜。

燦星的眼光如此“毒辣”,或許要歸功於制作團隊的“出身”。據徐帆介紹,燦星的團隊包括從燦星總裁田明,到管理層金磊、陸偉,再到導演編導,很多都是學新聞出身。優秀的新聞人,對社會信息的把握和判斷能力很強。這使得燦星制作團隊可以精準把握行業風向的變化,不斷引進市場需要、觀眾想看的節目模式,再將其本土化,制作成為精品綜藝節目。

2、主打音樂類綜藝,王牌在手也不忘創新

《中國好聲音》的爆紅,讓燦星看到了音樂類綜藝的市場價值。在這檔節目之後,燦星制作了《中國好歌曲》、《蒙面唱將猜猜猜》、《蓋世英雄》等一系列的音樂類綜藝,不斷強化音樂產業的產業鏈。如今來看,音樂類綜藝已經成為了燦星的“王牌”。

這五年以來,燦星一方面堅持制作了六季《中國好聲音》(後因版權糾紛改名為《中國新歌聲》),另一方面也敢開風氣之先,推出了《中國新歌曲》、《蒙面唱將猜猜猜》、《蓋世英雄》等多檔創新型的音樂類綜藝。

其中,《中國好歌曲》可以說是音樂類綜藝中的一股清流。這檔節目的重心不在於“造星”,而在於“造曲”,不但為中國樂壇輸送了《野子》、《悟空》等多首優秀原創歌曲,也讓霍尊、蘇運瑩、戴荃等小眾唱作人走進了大眾視野。《蓋世英雄》則是中國首檔EDM(電子舞曲)音樂節目,讓時下流行的EDM風格在國內普及,也算開了行業之先。

《蒙面唱將猜猜猜》是版權節目《蒙面歌王》的升級版。這檔節目舍棄了“歌王”的概念,將歌手之間的“兩兩對決”變為“兩兩合唱”,由競技轉變成猜謎模式,最終大獲好評。邀請的歌手也是久未在大眾面前露面的周蕙、側田、林宥嘉等實力歌手,或者聲音很熟悉但樣貌讓人印象模糊的陳冰、周深、萱萱,給觀眾帶來了更多的新鮮感。最終,節目的收視率不斷創下新高,今年剛剛收官不久的第二季節目,甚至創下了收視率十一連冠的佳績。

3、不斷探索創新的商業模式

不斷開發新節目的同時,燦星還一直致力於探索創新的商業模式。在燦星聲名鵲起之前,民營的電視節目公司只有光線等幾家公司,制播分離的概念尚未得到市場驗證。燦星制作、浙江衛視播出的《中國好聲音》,實現了中國電視歷史上真正意義的制播分離。

據知情人士透露,當時田明與浙江衛視簽訂了對賭協議,約定節目收視率破2,燦星分得利潤大頭,否則則要虧本。這種制作公司為頂尖內容博取相應市場回報的方式,在當時可以說是聞所未聞的。敢開行業風氣之先的燦星,不僅讓自己賺得盆滿缽滿,也推廣了這種全新的商業模式,對行業長遠健康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擁抱資本市場之前,燦星還要解決這些問題

創立6年,估值210億,爆款無數,上市在即……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燦星都正處於“誌得意滿”的時期。但細究燦星近兩年的發展,會發現在一片欣欣向榮的表象之下也隱藏著一些危機。文創資訊認為,燦星想要更好地擁抱資本市場,還需要註意以下幾點——

1、擺脫對音樂綜藝的路徑依賴

早期依靠《中國好聲音》取得成功後,燦星已經對音樂綜藝形成了較強的路徑依賴。盡管從目前來看,燦星推出的音樂綜藝的確有不少精品之作。但不得不承認的是,近兩年燦星的音樂類綜藝都沒有複制《中國好聲音》當年的輝煌。

即便是曾經的王牌《中國好聲音》,在經歷版權糾紛後似乎也陷入了“中年危機”。節目改名為《中國新歌聲》,並宣告模式全部原創。但觀眾卻失望地發現,這檔“新節目”似乎只是把轉椅改成了戰車,節目內容仍然換湯不換藥。

另一方面,近兩年國內的音樂綜藝空前泛濫,《我想和你唱》、《跨界歌王》等臺綜,《中國有嘻哈》、《明日之子》等網綜,都在不斷瓜分著音樂市場的蛋糕,觀眾也在不斷地分流。缺乏新意的《中國新歌聲》,逐漸開始引發觀眾的審美疲勞。今年播出的《中國新歌聲2》,收視率和關註度都呈現出了“斷崖式下跌”的趨勢,全季的平均收視率2.213%,創下該系列的歷史新低。

或許是《中國新歌聲》的收視不振給燦星敲響了警鐘,燦星如今也意識到了節目多元化的重要性。燦星制作副總裁、宣傳總監陸偉在此前采訪中提到,燦星未來會針對年輕群體開發更多原創節目,包括明年即將推出的《這!就是街舞》和另外幾檔超級網綜。田明也曾在采訪中表態,“我們還會推出很多更新更好的項目,收入會更加多元。”

2、為旗下藝人制定合理的發展規劃

在燦星的業務版圖中,除了電視節目制作,藝人經紀也是相當重要的組成部分。據報道,燦星制作旗下的夢響強音已簽約120位藝人。但回顧從《中國好聲音》中走出的選手,你會發現燦星在培養藝人方面實在是乏善可陳。

第一屆冠軍梁博,第二屆冠軍李琦,第三屆冠軍張碧晨,第四屆冠軍張磊,第五屆冠軍蔣敦豪,第六屆冠軍紮西平措……這里面除了梁博和張碧晨,其他的冠軍選手在比賽結束後,似乎都還沒推出一首傳唱度高的代表性歌曲。非冠軍選手中,知名度最高的恐怕還是第一季的亞軍吳莫愁,像陳冰、周深等當年的人氣選手,如今只能在綜藝節目中刷刷存在感了。

選秀歌手火不起來,這是音樂選秀節目普遍存在的問題。但六季節目都培養不出一個家喻戶曉的歌星,燦星是該好好反省一下了。在簽約選秀歌手之後,燦星也應當重視藝人的培養,為旗下藝人制定合理的發展規劃。比如,利用互聯網音樂平臺持續更新其音樂作品,維護好粉絲等。讓旗下藝人跑通告、跑商演,最終只能混個臉熟,並不是藝人規劃的長久之道。

3、調整現有節目的模式,開發新的原創節目

與唐德影視的一場版權爭奪戰,讓燦星意識到了模式原創的重要性。版權大戰後,燦星多次在公開場合強調模式原創和產權自有——“謹慎引進甚至幹脆不引進”,“做原創就是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里”。

痛失“中國好聲音”品牌後,燦星的確該轉變方向了。如今的中國綜藝市場,早已不是那個版權綜藝當道的綜藝市場。一方面,中國已經在全球“買買買”了四五年,歐美、日韓等國所有的超級綜藝模式,幾乎都被中國買光了。另一方面,《朗讀者》、《國家寶藏》等原創綜藝的出現,也給觀眾帶來了新鮮感,他們早就對國產綜藝的“拿來主義”深感不滿了。

根據陸偉在此前媒體采訪中的說法,明年《中國新歌聲》會做更多真人秀的元素植入,符合現在觀眾的收看需求。而《中國有嘻哈》和《明日之子》等網綜的異軍突起,也讓燦星看到了新的可能性。燦星明年推出的《這!就是街舞》,就是一檔借鑒《舞林大會》制作經驗,並吸收網綜制作經驗的作品。

時代在改變,觀眾的口味也在不斷發生著變化,近兩年被認為有些“保守”的燦星終於也要以全新的姿態面對市場了,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作者 | 文創資訊記者 任珊

本文為“文創資訊”原創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更多精彩文章請關註:文創資訊(http://news.vsochina.com)

文化娛樂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81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