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隨筆》精選】現今中國只有富沒有貴

http://www.infzm.com/content/94216

若干年前,我的一部家族傳記長篇小說要出大陸簡體版,北京的出版社提議改名為《刀口上的貴族》。我不接受,爭論許久。出版社在商言商,為招惹市場眼球,弄噱頭多賣書,無可非議。但我絕不敢自稱貴族,結果書名以《刀口上的家族》問世。

不過因為這場爭執,倒引起我一點好奇。約略查查,發現現今中國社會確實熱衷於貴族稱號和貴族話題。商店商品的廣告,貴族字句滿天亂飛,電視劇在豪門貴族的情愛情殺,時尚劇也不乏咖啡店歌舞廳之類「貴族風」的渲染,網上還爆發過規模巨大經久不衰的「貴族」之爭,甚至工人階級先鋒隊也被稱為「紅色貴族」且沾沾自喜。章含之去世,媒體譽為「最後的貴族」,血統身世,不知典出何處。直至讀到章詒和描寫康同璧和張伯駒,才於無奈之中稍得安慰,那個小群體無愧最後的貴族之稱,世事終於還沒有混沌到令人絕望的境地。

再度察之思之,才明白,現在中國社會流行的所謂「貴族」概念,其實只是富,並無貴。網上的貴族之爭,展示得最為明白,上海淑女與汝南公子,爭來吵去,無非就是比闊而已,跟貴族與否完全不沾邊。當然,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且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古今中外,貴族裡面自有許多惡徒和不肖子,為人所不齒,比如秦始皇的兒子。但我今天這篇小文章,非在介紹分析或評價貴族的歷史興衰功過,僅僅是略微比較貴與富二者之不同,提醒諸君切勿把富當作貴。

似乎眾口一詞,說起貴族人家和貴族子弟,那就是養尊處優,頤指氣使,高人一等。但這些貼在貴族們身上的標籤,很大程度是平民們從外部點滴所見而得出的結論,再強加到貴族人家頭上去的。另外也有些政客別有用心,推波助瀾,刻意歪曲,以訛傳訛,製造輿論,有意把貴族打入十八層地獄。其實上述這些劣質,最起碼並非貴族的獨家所有,99%以上的暴發戶和官老爺們,不論其是否確為貴族出身,個個都是養尊處優,頤指氣使,高人一等,比任何貴族都有過之而無不及。所謂暴發戶,就是從一無所有之際,忽然發橫財或得權勢。由於這些人自幼缺乏教養和起碼的做人規範,又憑著種種邪門歪道而爆發,所以一旦發跡就以為自己了不得,可以為所欲為,把公家當私家,把國家當自家。

事實上,在貴族人家裡面,通常都有自家人必須嚴格遵循的門風或傳統規範,並非可以隨心所欲。解放之前,上海最大的百貨公司永安公司大老闆的女兒要用鋼筆,到了永安公司裡櫃檯要花錢去買,哪個售貨員不收老闆小姐的錢,自己吃不消之外,小姐也要受責罰,那是平民人家或暴發戶們難以想像的。很多人讀過齊邦媛的傳記,知道齊家公子抗戰中逃難,連父親的汽車也不能坐,要跟難民一道兩隻腳跑路。

起碼的一條,貴族人家大大小小,必須懂得保持自己的尊嚴,並且尊重別人的尊嚴。英國作家筆下,我不記得曾讀到過貴族王侯或夫人動輒動手打罵僕人的描寫。且不說那樣會傷害僕人尊嚴,就算高聲叫罵和舉手毆打這樣的粗野行動本身,也為有貴族身份的人所不齒。記得讀奧斯汀的小說,一位貴族夫人氣得渾身發抖,終於說出一句「我希望獨自一人待一會」,把僕人趕出房間去。張口就罵,抬手就打,是缺乏教養的表現,只有暴發戶才做得出來。

還是齊邦媛在自傳裡這樣寫過一個故事,她在大學退出革命讀書會,原以為很要好的讀書會組織者立刻翻臉,叫罵侮辱她。齊邦媛沒有還一句嘴,轉身默默走開。她說,在我生長的家庭,革命與愛國是出生入死的,有情有義的,最忌諱翻臉無情,出賣朋友。那才是一個真正貴族子弟,大家閨秀的作為。打架罵人,爭風吃醋,爾虞我詐,翻臉無情,都是小市民的心理和行為,即使他/她位高權重,或富可敵國。

之所以叫貴族,而不叫富族,或者霸族,根本原因在其貴。富和貴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甚至無必然聯繫。富豪子弟不一定貴,貴族子弟不一定富。一夜發財,腰纏萬貫,可以成富,但不能成貴。一朝奪權,馬背君王,可以成霸,也不能成貴。貴的內涵是學識,是教養,是道德,是尊嚴,是文明,是理性,是仁慈,是情義,是世代門風培育出來的做人品格。從古至今,要做到富貴人家,可是天下第一難事。大唐王朝,大宋王朝,大清王朝的開國皇帝及開國元勛,在奪權坐天下之前,大多已是豪門重臣,可謂貴族。但劉邦朱元璋一類,雖然也是開國皇帝,尊為天子,權勢無限,卻算不得貴族,不過仍是農民或流寇,也著實做了許多說不出口的事情。李自成是被清軍擊潰,他若要做成了皇帝,絕對領導不出盛世,洪秀全才佔了一半天下,就已經腐敗透頂,最後慘敗。這樣的人坐了天下,其子其孫其重孫三代,仍受父皇祖皇日常熏陶,難免也染上土氣匪氣,必須四五代皇子之後,徹底擺脫其長輩的惡霸習氣,從其教養程度,尊嚴意識等等盤算,才方可算為貴族了。

最初到美國來的歐洲移民,多是平民甚至貧民,所以年輕的美國社會,幾乎自來從無貴族身份可談。美國強大之後,生出許多富翁,如洛克菲勒、卡內基梅隆、杜邦等等。同時又因為兩次世界大戰,以及東歐共產革命,許多國家的古老貴族都被毀滅,其子弟們也都紛紛跑到美國避難。於是美國許多都市,充斥工業金融暴發戶和沒落歐洲貴族,兩不搭界,森嚴壁壘。紐約曾有位著名貴夫人,定期舉行沙龍聚會,哪怕是街頭彈琴賣畫,只要是歐洲貴族出身,都被邀請。但美國平民暴發成功的富豪,到門口也進不去,多少錢也買不到一張請帖。於是很多美國暴發戶千方百計,讓兒女們結交歐洲貴族後裔,即使窮光蛋也追著聯姻,不為錢,就為了家族有人得以進入貴族沙龍。美國人知道,富不等於貴,所以富了之後就追求貴。現在中國人,還不明白這個道理,把富當作貴,所以到頭來,只有富,沒有貴。

家庭出身是貴族所必須具備的一個基礎,但貴族之所以重視家庭出身,並非只在於財富一項。古今中外都一樣,家庭出身往往決定了子弟們的自尊意識,學識教養,道德觀念,做人態度,思維見識,以及責任感。康有為出身南海名門,遍查史料,一說起來就是南海康家藏書萬卷,似乎無人津津樂道他家資產多少萬兩銀子。康有為進士及第,名滿天下,被尊為貴族,是貴在他的學識,他的尊嚴,他的堅持,他的敢於擔當家國大任,領導公車上書的勇氣和責任心。

歐洲歷史上所稱的貴族,同樣觀念,遠非僅在錢大氣粗而已。歐洲貴族最高一等,莫過於英國王子。近年威廉王子結婚,依照傳統,仍然全身軍服。而且兄弟兩位王子,真是都參了軍,真的都到阿富汗伊拉克去打仗。從戰國時代開始,中國古代貴族,首先都必須是有擔當的。每遇國家安危之際,最先冒死赴難的,就是貴族們,並非動輒驅趕大批平民上前線送死。古往今來,世世代代,貴族們為國捐軀,從來在所不計,中國和歐洲,並無二致。

為什麼?因為貴族們從家族傳統中知道得明明白白,他們跟國家息息相關,國存則自身存,國亡則自身亡。這還不僅僅在於自己家族財富的存亡,更重要的是尊嚴的存亡,國家的尊嚴,自身的尊嚴。對於貴族而言,尊嚴遠比財富重要得多,所以他們可以拋棄家族所有財富,挺槍上馬,衝鋒陷陣。相比之下,平民們對於國家的安危存亡,敏感度就低多了。對於平民來說,誰坐龍廷都一樣,他們照樣地吃,照樣地穿,照樣地生養孩子。因為他們從來沒有過尊嚴,不知尊嚴為何物,所以朝廷只需給他們一間房子住,給他們一口肉吃,他們就會擁護那個朝廷,寧願當牛做馬。

貴族們不同,他們可以受窮,可以隱忍,可以沉默,但是從內心意識裡,他們絕不願低頭,絕不肯做奴才。貴族的根本標誌,並不在於財富,而在於對尊嚴的認識,珍重,和堅守。古羅馬的斯巴達克斯,做了奴隸鬥牛士,終於要領導大起義,壯烈犧牲。大明皇帝崇禎,九城淪陷,跑到煤山自盡,死不做農民軍階下囚。就算末代皇帝溥儀,去做滿洲國皇帝,也是不願滿足聲色犬馬,否則他大可不缺吃不缺穿,享樂一生。

很多早已被剝奪了財富的家庭,甚至也許還稱不上貴族,但保持相當的門風和底蘊,頗有貴族氣的人家,經歷反右,經歷「文革」,屢屢受難。他們大多不會哭天搶地,也不去怨天尤人,他們可以住窩棚,吃糠咽菜,受人冷眼,保持沉默,但他們所具備的那種高貴和自尊,那種堅忍和不屈,總是隨時隨地地顯現著,讓那些迫害他們的人憤怒,所以一而再地發動迫害,力圖徹底消滅社會中殘存的尊嚴意識,貴族氣息。

遺憾的是,年復一年的迫害運動,包括兩代人許多生命的消滅,三千年傳統的貴族品行,尊嚴意識,確實在中國漸漸消失,至今幾乎殆盡。現在中國,沒有斯巴達克斯,沒有康有為,沒有傅雷和俞大絪,現在中國已經幾乎再也找不到一個貴族,再也沒有人把尊嚴看得比生命或者財富更重,再也沒有人寧願為維護尊嚴而獻出生命,再也沒有人真正地把自身與國家安危捆綁在一起,再也沒有人願與國家共存亡了。

生養貴族的文化,在中國社會的大環境裡,已經被消滅了。農民想好好地種地,工人想好好地做工,知識分子想好好地讀書,是起碼的一種生活訴求,或者一種基本的做人尊嚴。如果一個社會,連農民都不能好好地種地,工人都不能好好地做工,知識分子都不能好好地讀書,那個社會將再也不能存在任何的尊嚴意識。所以上海的傅雷夫婦要自殺,所以北京大學的俞大絪教授要自殺。他們實在活不下去了,士不可奪志。士者,貴族之稱。志者,尊嚴之謂。

貴族重視尊嚴,而有尊嚴的人,也就有自信,不會太在乎別人說幾句不中聽的話,因為他們知道,即使有人說了不中聽的話,也影響不到他們的尊嚴,損害不了他們的高貴。就好像一個身高兩米的人,聽到別人罵他矮子,他不會在乎,因為他曉得自己高人一頭。有人嘲諷老虎伍德高爾夫球打得不怎麼樣,他絕不會去吵架。全世界的人都笑巴西足球隊幾次與世界盃擦肩而過,巴西人照樣載歌載舞。只有自己缺乏信心,自己知道自己有缺陷,才最怕別人說不中聽的話,甚至其實並非不中聽的話,他們也要過分敏感地找出點不中聽,然後如喪考妣,滿臉通紅,髒話滿口,大打出手。

這是一個有尊嚴的貴族和一個無尊嚴的小市民之間的差別,即使這個小市民已經暴發為億萬富翁,或者頭罩頂戴花翎。

一個社會如果只有富人而沒有貴族,是可悲的。貴族引領社會文化,高舉尊嚴和責任的旗幟,領導社會各階層的人們努力上進,強化尊嚴意識和自信力,增進文明教養和人際交往,提升社會文化水平和道德標準。沒有貴族,這個社會就只剩下豪門強人,匪寇盜賊,街痞流氓,到處是爭執打鬥,為富不仁,世風日下,朝也不朝,國將不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128

共犯 現今社會的異鄉人 白戶則道

來源: http://hkcitizensmedia.com/2015/01/07/%E5%85%B1%E7%8A%AF-%E7%8F%BE%E4%BB%8A%E7%A4%BE%E6%9C%83%E7%9A%84%E7%95%B0%E9%84%89%E4%BA%BA/

從電影名字到宣傳片,《共犯》似是走日本年青人犯罪路線電影,觀眾看畢本片後,或會以懸疑推理片的口吻評戲。但若是如此,恐怕浪費了導演張榮吉的心思。

unnamed (2) (1)

本人看罷《共》的第一刻觀覺,就是本片保留了張導在《逆光飛翔》的精髓,那種追求唯美的拍攝手法。其餘的因素,像是集百家之大成。例如故事起初,談到遇害少女的生平軼事,其剪接手法近似中島哲也的《告白》;本片起用了多位新晉年輕男女當主角,他們的稚氣演繹,跟易智言在《代號行動:孫中山》選角安排相似。

1404500675-30643

青春唯美哲學片

唯談及本片的懸疑和推理度,明顯較同類型片子弱,有些情節更顯得牽強。例如故事中後段,某女孩的家人剛遭逢不幸,但不久便收拾了心情,並向生儀對象表白愛意等,這一點難以令人觀眾接受。

但《共》始終有其魔力,本片由始至終以一流的拍攝手法和配樂包裝。故大家無須被電影宣傳海報「見紅」嚇倒,因戲內縱使出現受害人的遇害情節,也是拍得非常漂亮。聽這番話,大家或會感到本人變態,但事實卻是如此! 這亦令本人在評本片前,樂得花大量時間去思索《共》的細節,後來卻意外發現了有趣的線索。

相信觀眾也不難察覺這道線索。在戲內中後段起,多次提及了法國哲學家卡繆 (Camus) ,他於1942年的成名的小說作品《異鄉人》(L’Étranger”)。雖然本人未看過這本書,但參考網上博客「任夢葉」對該書的讀後感,卻發現《異》實為《共》的主要創作靈感來源。

1410886346-1677416486_n

道出社會矛盾和荒謬

某程度上,《共》是《異》的革新版,前者引入了現代元素,例如社交網絡欺淩等。它們之間有多個共同點,包括故事情節充滿矛盾和荒謬。例如同學們在目擊不幸事件,被學校安排心理輔導,但作為心理輔導的老師,只向他們冷冷地說「你們知道人死後會怎樣嗎?不會怎樣,就死了而已。人死了,離開了,活著人就心情沮喪,就這樣。反只要活得有意義就好。」作為老師,一些關懷,富同情心的話也沒說過,表現得有點冷血。悲劇發生後,同學們更成為了好友。後來更有人提出潛入受害者的家,以了解她的過去。在《異》中,故事的發展也是如此荒謬及無常地發展。

本片有幾句對白,則跟《異》有強烈的連帶關係,例如「反正只要大家相信,那就會變成真的」。《共》和《異》帶出的信息是「在現實上,是非對錯並非建基於實情,而是大眾對人和事的主觀看法」。

回說卡繆有一嗜好,就是煙不離手。在《共》中當同學們發現受害人家中,存放型型式式的煙包,起初大家只能理解她是吸煙的人,看畢全片才明白這是暗示她是卡繆的追隨者,她或如卡繆一樣,看透了世間上人與人之間的疏離關係。在她身處的現實社會中,某些人的存在價值,更只建基於社交網的人氣度及網友的評價,這種虛無價值之上。

嚴格來說,《共》並非走日本青春犯罪路線、推理或懸疑電影,而是以青少年人包裝的社會哲學片。環顧近年亞洲電影,以此為題材的電影屬罕見,而且拍攝得好看,給人留下好的觀感者,更是少至又少。對於愛美、喜歡另類題材的觀眾,值得抽空一看。

資料參考:
「任夢葉」 卡繆,荒謬的《異鄉人

 

白戶則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569

現今女士 愛炒股不打牌 周顯

1 : GS(14)@2014-11-27 16:35:08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mnist/en30_en30.htm

【明報專訊】自從人民銀行宣布放水後,股市有點兒大地回春,有些股票也開始上漲了,不過我的投資組合表現仍然麻麻,有待努力,但至少,在股市低迷的時候,我買進的那批股票,已統統有了不俗的成績,這證明了我的眼光在跌破了好幾次眼鏡之後,又準番了一次,都叫做有點安慰。


在我的小時候,女人們很喜歡打麻將,這是她們交際應酬最流行的娛樂。至於今日的女人,不大打牌了,喜歡賭些什麼呢?答案是炒股票,三五名女人,聚在一起,便講股票,有很多股票的群組,我認識的不少男生,都是憑組織這些炒股群組,認識了不少女生,而且還規定了,男生不准加進。

網絡興起炒股兼溝女群組

由於我周顯大師的徒子徒孫眾多,這些徒子徒孫又有不少成立了「炒股兼溝女群組」,所以我赫然發現了,我在這些人的心目中,已經成為了「股神」,很多人認為我寫什麼股票,也必定會升,就算是在某些時候,我的手風不順,大放山埃,輸死了不少讀者,這個「寫乜股都升」的錯誤形象,都已經深入民心了。

這固然是由於徒子徒孫們的尊師重道之心,大事把我吹捧,另一方面,當然也是由於很多人根本沒看過我的專欄,只是人云亦云,把聽來的作為事實。

不過,把周顯大師當成了股神,也的確是正確的做法﹕大家有沒有拜過神?誰都知道,拜神是沒有實質作用的,只是給你心靈安慰而已。周顯大師講股票,也不過是給大家一些娛樂,一些安慰而已!

[周顯 投資二三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57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