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與其為知乎叫冤 不如學學如何從三個維度打贏內容戰爭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831/164918.shtml

與其為知乎叫冤 不如學學如何從三個維度打贏內容戰爭
尹生價值觀 尹生價值觀

與其為知乎叫冤 不如學學如何從三個維度打贏內容戰爭

今日頭條挖角知乎,給所有內容領域的競爭者敲響了警鐘——對於任何希望在未來打贏內容戰爭的參與者而言,都必須考慮來自三個維度的競爭:用戶價值、變現能力和入口地位。

來源 | 尹生價值觀(ID:jia-zhi-xian)

文 | 尹生 

在“花大價錢”與“300名知乎大V”簽署排他性的轉平臺協議後,在中國互聯網行業掀起了今日頭條化的今日頭條,終於再次扮演起話題領導者的角色——在它成功成為今日頭條化肇始者後,很久沒有這樣了。

timg (2)

盡管今日頭條仍然是最主要的資訊娛樂入口,但隨著掌握了強大用戶入口地位和商業模式的老牌巨頭(比如BAT、網易等)的發力,以及微博、陌陌、快手這樣的入口重構者憑借小視頻、直播等新的娛樂形式而成為新的入口擁有者,或強化了既有入口地位,其在用戶資訊娛樂入口爭奪戰中的領先優勢已經有所弱化,甚至面臨掉隊的風險。

在之前分析今日頭條化的系列文章中,尹生(微信公號:尹生價值觀)曾提到,作為一個新生的資訊娛樂入口,其地位並不牢固,因為新的娛樂形式還在湧現,而這會提供新的入口化機會,而在其優勢的資訊領域,並沒有什麽護城河。

因為,當一個用戶在消費今日頭條的資訊時,往往是基於娛樂而非專業性,這意味著便利性是首要考慮,即任何擁有某個領域入口地位的網站或應用,都可以通過向用戶提供類似的資訊娛樂,而避免用戶流向今日頭條。

比如,在今日頭條核心的“草根市場”,面臨著同樣發跡自“草根”或者已經掌握了“草根市場”的快手、微博的挑戰,前者最終可能憑借更長的使用時長和較容易發展的關系屬性,後者則憑借其獨有的用戶自創內容和“個人公共名片”的價值,而成為強有力的資訊娛樂入口爭奪者。

對於任何希望在未來打贏內容戰爭的參與者而言,都必須考慮來自三個維度的競爭:用戶價值、變現能力和入口地位。

在知乎的用戶那里,主流的內容生產者本身也在消費,雖然他們的“消費”和其內容的消費者眼中的消費不一樣,至少早期是如此——他們在生產的過程中享受著在該社區中自我認可的提高。這種用戶價值結構的好處是,它的內容生產和獲取成本比單純的內容聚合者要低,其生產者的投入程度也會用戶產生更多的粘性,這有助於形成穩定的入口地位。

timg (1)-1

但當知乎將其生產者和消費者擴充到一般大眾時,生產者的價值訴求發生了變化——對自我認可的訴求可能會降低,而對經濟實現的訴求可能上升,這時知乎的總體變現能力(包括公開的或灰色的)如果比不上其他競爭者,他們就可能轉移,就像這次300名大V的選擇。

同樣,老的用戶因為新的生產結構而帶來的不滿會增加,而新的用戶可能從一開始就缺乏對知乎獨特性的認可,這時他們的價值訴求也就很容易被其他平臺替代,這又會反過來進一步降低核心內容生產者(那些更在乎自我認可的人)的價值回報。如果這些形成持續的連鎖反應,就可能逐步弱化知乎的入口地位。

在今日頭條那里,三個維度如何發生作用?

作為一個內容的聚合平臺,它的主要生產者看重的是經濟上的價值,就像一個傳統的實物商品生產者與零售商的關系那樣,換句話說,是單純的交易關系,而它的消費者看重的是其娛樂價值——在這方面,它的確比那些綜合性的巨頭的相關服務要純粹,這種純粹性能提供其額外的用戶價值。

只要今日頭條在吸引內容生產者方面處於有利的地位,它就能鞏固和強化對用戶的價值,從而守住入口地位,而入口地位又會對新的內容生產者和消費者產生拉動作用。

timg (3)

但要抓住內容生產者,它就必須使自己的變現能力持續具有競爭力。到目前為止,它在這方面要受益於其龐大的用戶基數、用戶在娛樂消費時通常陷入的沈浸感和興奮感帶來的更多的交易行動刺激、社會化的交易設施,以及手機狹小的屏幕提供的更多註意力鎖定等。

不過,放眼長遠,今日頭條模式的挑戰在於,它在生產者環節可能受到價格上升的不利影響,因為那些綜合化的巨頭比如BAT、網易,它們自身就是某個方面的內容生產者,同時擁有最有效或最便利的變現模式,比如搜索之於百度,電商之於阿里,遊戲之於騰訊。

除此之外,它們的交叉銷售能力會進一步提高其變現能力,而戰略價值的訴求以及擁有的綜合資源,更是會使其對內容的定價模式與今日頭條完全不同,最終這會導致內容成本的居高不下,甚至在某些內容領域出現壟斷,比如騰訊就完全掌握了全球三大唱片公司在中國的獨家版權。

而在微博、快手這樣的競爭者那里,由於消費者同時也是內容的生產者,這不但能降低其內容獲取成本,而且會在生產者/平臺和消費者之間產生一些額外的粘性,這正是強有力的入口地位的粘合劑。

也許,這正是今日頭條挖來這些知乎大V的真正原因——它需要憑借問答、直播、微博化產品來增加其關系屬性,只有這種關系屬性、而非單純的經濟行為(內容分銷商的定位),才能形成護城河。

知乎 今日頭條 內容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105

知不知為知 黎智英

1 : GS(14)@2011-11-17 20:27:59

2011-11-17 NM

有些時候向專家請教確是嘥氣。他們往往將件簡單的事情複雜化,他們的所謂分析,通常以有關一個現象或一件事情的現成資料,憑他們已有的知識自圓其說一番。這種分析當然是有用的,有助於明白真相。在這分析過程中,專家們猶如以知識做水彩顏料畫出現象的模樣,他們畫的水彩畫讓我們把現象看得更清楚,知得更多。


專家的功能其實只此而已,他們可不甘心。他們要告訴我們這些現象現在是這樣,將來又會是怎麼樣,他們視分析現象為家裡養的小孩子,是受他控制的,專家們要當操縱未來的先知方才甘心!可是專家面對個解決不了的難題。他們是以靜止、沒有生命的事實來分析活生生、還在不斷發展的現象或事情,故此他們是要為發生了的事實注入生命,他們憑什麼本領可以這樣做!他們怎可能為自己的分析創造出生命?那是上帝的專利啊!所有現象都有生命,都在不斷發展。我們從哪個角度去看生命的發展往往便決定了我們一生的成敗。專家只是從過去看將來。生命和歷史一樣,是不會重複的,過去並不包藏着未來,過去了的事實不可能反映出將來,然而專家們只曉分析發生了的事實,故此他們的意見往往便差之毫釐,謬之千里。


我們可以較為謙卑地看專家的分析。我們不應扮專家,而應實事求是,承認我們的無知!若然無知,那麼我們該怎麼辦?Let's find out!我們要找些什麼呢?不是找出現象的真相。不,這是不可能做得到的,要知道還在發展中現象的真相,那要比醫師解剖活着的人更要困難。人體的運作比現實世界的任何現象都來得簡單,解剖活人尚且做不到,更何況是活生生的現象?那是沒有可能的。我們不應花時間做徒勞無功的事情。那麼我們該怎麼辦?揀一些我們掌握得到的事情、一些是與我們息息相關的事情去分析、去了解。為什麼只揀息息相關的事情?人生苦短,能夠做到些少事情已經算是走運了。到底什麼事情才與我們息息相關?好,讓我們換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活着,我們最想要的是什麼?這還不容易嗎?當然是無災無難到公卿了!對了,與我們息息相關的事情一定是生活上(工作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有待解決的困難:解決了生活上遇到的問題,我便無災無難了!揀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困難來解決,這是我們唯一做得到而又最應該做的事情。人生實在苦短,我們解決不了多少問題,我們只能解決最迫切、最與生命攸關的問題。


我們到哪裡去找這些問題?切勿像專家們那樣到圖書館去找。圖書是知識的貯藏庫而不是活着的知識的現場。順理成章,我們要到事發現場去找迫切、與生命攸關的問題。如果我有病,我要解決的問題是找曉得醫病的大夫;如果我要到個理想的地方度假,我要解決的問題是找可以幫我安排地方的旅行社;如果我要貸款買樓,我要解決的問題是找可以提供融資的銀行。試圖解決這些問題時,我們不難會發覺,我們往往會找市場幫忙解決問題。故此我們應該透過市場的角度視野,找出與我們息息相關的問題,因為只有從市場角度找出來的問題才有望得到解決,因為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市場裡自然會代你解決。但有些人可能會說:嘥氣啦,我想離婚,市場又怎幫我呢?當然,感情的事情誰也幫不來,但是當感情已到了挽救不來的地步,要分手還不是要到市場去找律師幫忙辦手續嗎?故此即使是離婚般關乎感情的事情,市場還是有個角色的。


敗壞了的感情就像破碎了的花瓶,敗瓦殘礫,再難黏合。無錯,明日黃花,但沒有事情不是在新陳代謝中循環不息的,感情何嘗不可以重新開始?五年前老友跟老婆鬧離婚,他將兩幢房子轉手給老婆,老婆應承由零開始跟他重新培養感情。至今他倆相安無事,so far so good,這又是市場在運作帶來的新機會。感情並非絕對的,市場無情的無影刀可以為我們動手術切割掉潰爛了的感情。老友的兩幢房子猶如強力的麻醉劑,麻痺切割手術的痛楚。去掉爛肉,傷口長出的新肉才有機會成為感情的幼苗。感情並非絕對!「過生活不是要堅持些什麼,沒有妥協的人生是可怕的!我們不可能重修過去,卻可以培植將來。」這是老友這個過來人的肺腑之言。唏,我扯到哪裡去了?噢,是的,我是說到我們要以「無知」的謙卑角度去看世情。知不知為知,無知便是知識的畫布,我們要嘗試以不同知識的水彩顏料畫出彩虹!


過去了的便不再存在,但人生卻是活着在存在中。我們活在當下,生命永遠都是從現在這一刻開始的。我們不能從過去或將來開始,因為我們並不擁有過去或將來,故此我們只能從擁有的現在開始。我們不是經歷了過去嗎?怎麼可以說我們並不擁有過去?我們並不擁有過去,因為我們不知道過去給我們留下了些什麼、留下了多少什麼。過去是縹緲的。過去的經驗豐富我們的人生,我們也從經驗中學會了許多,但我們並不擁有過去;過去只給我們留下後果卻沒有留下它的身影。我們永遠是從現在、從看得到的這剎那開始!我們對沒有經歷的事情無知,故此我們對下一剎那無知,因而從現在開始我們便是無知的。我只知道到現在,下一剎那便是個不測的新天地了。這是事實,我沒有誇張。我們永遠都是在無知中尋覓路向。那就讓我們從無知開始吧!


如果我們想知道是怎樣從無知中找尋新知識的,那麼我們不妨做如下這個簡單的實驗:蒙起雙眼走進黑房,漆黑中我們什麼都看不到,彷彿面對不測的將來,我們試圖確定黑房的面積。從生活的角度來說,這就像我們試圖在黑暗中找尋眼鏡,戴上眼鏡我們便可以看到原來看不清楚的世界。一走進黑房,我們便開始尋找,往左邊摸索,我們找不着像眼鏡的東西;於是我們便往右邊找,若然還是找不到,只要不斷去左右前後,一步一步地去找,不言放棄,到最終我們是會找到眼鏡的,一戴上眼鏡我便可以看清世界了!這個例子假設了新的知識便是新的視覺,那副眼鏡讓我們看到未來的冰山一角。我們活着的每一剎那又何嘗不過是冰山一角的新天地?人類歷史就是在不斷尋覓中僥倖找到的點滴新知識,這點滴的新知識便像一副新的眼鏡那樣讓我們看到未來世界的冰山一角。我們從黑房的一個角落走往另一角落,在不斷尋覓中前行。能夠不斷找到個展現這個世界新的角落,我們的一生便已足夠了,那便是個豐富的人生了!人生何須要有知,曉得謙卑就夠了!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60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