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裕國股份牽手袁隆平 香菇與水稻怎麽“相愛”?

新三板掛牌公司裕國股份(831036)近日公告稱,聘任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為公司首席科學家。這是繼聘任中國工程院院士、吉林農業大學菌物學教授李玉,現代農業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華中農業大學植物科技學院教授邊銀丙之後,裕國股份在香菇種植專業化道路上的再下一城。

專註香菇菌類的裕國股份為何聘任“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該公司董事長雷於國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香菇種植與水稻一樣,優化高產需要“升級”種子,擴大產能、異地建立種植基地需要對當地土壤做屬性試驗,“袁老及其團隊有國內最完備的土壤屬性大數據庫,袁隆平院士成為公司首席科學家後,願意將這一大數據庫向裕國股份開放,公司可據此挑選出適合種植香菇的地區進行擴產,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和經濟投入。”

不僅如此,袁隆平還承諾,將無償提供3~5噸最適合貴州地區種植的水稻種子,支持裕國股份在當地開展精準扶貧脫貧計劃,讓雜交水稻造福更多老區農民。

2014年8月,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公司(新三板)批準裕國股份掛牌轉讓。2015年3月,裕國股份增發新股融資1.1億元,2016年12月將再增發新股融資近2億元。目前,該公司已向中國證監會湖北證監局報送上市輔導備案材料,並將於今年下半年向中國證監會報送上市材料,計劃從新三板轉向主板市場。

事實上,裕國股份所在地——湖北隨州是我國重要的香菇主產區。30年多來,香菇在隨州從零星種植、提籃小賣的小副業,發展成大基地生產、大市場交易、大規模加工、大批量出口的農業支柱產業。

在隨州農村,幾乎村村辦菇場,家家種香菇。據不完全統計,當地有10多萬戶農民直接從事香菇種植,100多家加工企業就近轉移農民就業5500多人,隨州香菇產業創造的總就業崗位超過30萬個。

“一年種菇蓋新房,兩年種菇娶新娘,三年種菇存銀行,再種香菇奔小康”成為菇農生活的真實寫照。2015年,隨州農民人均收入13093元,高出湖北省平均水平1249元,其中香菇產業貢獻約1000元。在種菇大鎮三里崗,香菇收益更是占到農民人均收入的一半以上。

與一些地區的香菇主要面向國內市場不同,隨州香菇產業是典型的外向型產業。2015年,全市香菇出口創匯近7億美元。最近三年,隨州市年均出口幹菇約3.5萬噸,占全國出口總量20%以上;尤其在香港、東南亞市場,從隨州進口的香菇占據當地市場份額的70%以上。

2015年,隨州香菇產業上繳稅收約3億元,占隨州市財政收入的7.4%。隨州己成為中南地區最大的香菇生產、集散地,全國最大的香菇出口基地和區域菌種生產供應基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658

減“藥”增“量” 拜耳“更多水稻”方案實現農業收益最大化

近年來,保證食品安全的議題將人們的目光逐漸轉向了食品的源頭——農業,如何讓農作物健康生長,如何在保證農產品質量、產量的前提下減少環境汙染成為現代化農業一直尋求的發展途徑。9月27日,2016年拜耳“更多水稻”實收測產現場會在黑龍江綏化市舉行,一位參會的植保站工作人員介紹,參與該項目的當地農戶平均增產10%,收效明顯,同時,整個作物生長的過程中農藥的施用量和使用次數減少明顯,受到了當地農戶的認可。


拜耳“更多水稻”方案應用田

“今年水稻一坰地能產10噸左右,沒用這個(方案)之前一坰地也就8噸產量,去了成本能多賺2000多元。”來自黑龍江綏化市新華鄉新安村村民李春波說,2013年他開始用拜耳方案,從浸種、除草到防病,整個用藥過程都有拜耳方案幫助解決,每年春、夏季水稻播種、防蟲病的時候還會有專家開現場會進行指導。

據介紹,拜耳“更多水稻”項目自2013年開始推行,旨在為水稻農戶提供作物解決方案和服務,它針對水稻生長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逐一“對癥下藥”。比如秧苗期多有水稻爛秧、苗瘟、飛虱、黑條矮縮病,農戶可使用高巧、安泰生、秋之寶等農藥有效遏制;在灌漿結實期多生稻瘟病、稻曲病方案指導可用拿敵穩、極銳等農藥控制;除此之外,根據不同的土地、氣候環境等因素,還有相關具體方案進行指導。三年間,拜耳公司在國內主要水稻產區進行了上千個試驗、示範,同時,其與農業部農技推廣中心合作,在8個省的植保站安排了近百個拜耳“更多水稻”試驗。

農業部提供的2014年農技推廣中心“拜耳更多水稻”試驗數據可以看到,使用拜耳方案的水稻每畝產量比一般水稻種植增產66公斤,每畝收益增加161元,每畝施藥量較少549克,每畝施藥次數減少1.28次。各省植保站試驗後提交的評價多為秧苗素質較好、方案用藥基本解決主要病蟲問題、實收產量顯著高於傳統防治田、減少農藥使用量30%、減少農藥次數2次等等。

“現在,我們村里用這個(方案)的農戶能達到90%,產量高、用藥少,看到了實惠大家都來用。”李春波說,2013年,拜耳“更多水稻”方案剛剛推出,當時僅僅幾個農戶試用,但是2年之後,幾乎全村的人都在使用,“農戶看到了實惠,產量提上去,稻子長得好,大家就都認可了。”

“我種了210畝地,去年凈利潤能有12、13萬元的收入。今年產量好,應該也差不多。”問及有什麽需要解決的難題,李春波樸實地笑笑說:“要是能把拉糧的田間道路修一修,每個種糧大戶都能提供農機具補貼就好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111

海水也能種水稻!袁隆平研發海水稻 可多養活2億人

10月14日消息,袁隆平院士領銜的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在李滄區的簽約落戶,袁隆平院士表示,將在3年之內,研發出畝產300公斤的海水稻,明年4月播種,明年秋天收獲。而袁隆平院士本人每年至少有3個月時間在青島做海水稻研究。

袁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國棟介紹,此次在膠州灣北部設立的30畝海水稻科研育種基地,研制成功後,可將這些鹽堿地全部變為良田。“近期,我們還需要半海水(一半淡水、一半海水)澆灌,全部實現海水灌溉還需要幾年過渡期。”

同時張國棟介紹,由於海水稻是在灘塗生長,海水的微量元素較高,所以海水稻的礦物質含量是比普通稻的含量要高的,加上海水稻在惡劣的野生條件下生長,沒有普通淡水稻的病蟲害,其抗病性較強,加上其鹽堿度和耐鹽基因,所以,海水稻的“體質”是相對不錯的。

“我們計劃是明年4月播種,秋季收割。”張國棟說,在明年秋天,將會收獲第一批海水稻研發成果。

另外袁隆平介紹,研發中心將從事耐鹽堿高產水稻、超級雜交稻和高光效應用三個方向的科技成果的轉化,力求3年內,讓耐鹽堿鹽堿高產水稻畝產量達到300公斤。

所謂耐鹽堿高產水稻(簡稱“海水稻”),就是在現有自然存活的高耐鹽堿性野生稻的基礎上,利用遺傳工程技術,選育出可供產業化推廣的、鹽度不低於1%鹽度海水灌溉條件下、能正常生長且產量能達到200-300公斤/畝的水稻品種。

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設立於青島市李滄區院士港16號樓,在膠州灣北部設立30畝海水稻科研育種基地,項目啟動資金1億元。目前來看,我國內陸尚有15億畝鹽堿地,其中有2億畝具備種植水稻潛力。試種、推廣成功後,按照每畝產值200-300公斤計算,可增產糧食500億公斤,多養活約2億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773

袁隆平回應雜交水稻“高產低質”質疑:魚和熊掌可以兼得

“雜交水稻同時實現高產和優質,難度很大,但產量和質量不是對抗性的矛盾。”針對一些人對雜交水稻“高產低質”的質疑,“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正面回應。

據新華社報道,這位86歲的老科學家精神抖擻地參加在北京舉行的2016年世界生命科學大會,輕松回答記者的“辣問”。

格子襯衣、薄毛衣外套一件半舊西服,袁隆平穿得比采訪他的年輕記者還少。他不喜歡北方的幹燥,這會讓這位南方人的皮膚很癢,但他似乎不懼寒冷。

魚和熊掌

“有些人對雜交稻有片面的看法,認為雜交稻高產不優質,吃起來不香。”袁隆平坦陳,上個世紀主要任務是解決人民群眾的溫飽問題,所以雜交稻把產量擺在優先地位,吃飽肚子再說。

在他看來,盡管難,但是魚和熊掌可以兼得。

“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人民不滿足於吃飽,還要吃好。我們也改變戰略,既要高產又要優質。已經培育出的雜交水稻新品種大米‘超優千號’,品質可以與市場上一種80元一斤的日本米媲美。日本商人專門取樣檢測了,說有彈性有嚼頭,口感很好。”他說。

但袁隆平堅持:不以犧牲產量來求優質。他指出,有的優質米價格炒得很高,老百姓吃不起。從中國國情看,人多耕地少,把糧食安全牢牢抓在自己手中的唯一出路就是提高單位面積產量。

“世界人口不久將達到80億,耕地卻在不斷減少,養活世界人口是非常嚴峻的挑戰。最經濟、有效的辦法就是使用優良的高產品種。”袁隆平說。

向“海”要糧

酷愛“挑戰不能”的袁隆平耄耋之年依然很忙。近年來,他除了第五期超級稻攻關,還在探索種植海稻田。

前不久,青島成立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袁隆平出任首席科學家。野生海水稻最初在大江大河入海口被發現,具有不需施肥、抗病蟲、耐鹽堿三大特性。但產量低,農民種植的積極性不高。

“目前首要的技術攻關是提高抗鹽濃度和提高畝產。我們期望幾年後把海水稻的抗鹽濃度從目前的約0.6%提高到1%,畝產增加到300公斤。方法有兩個,一條是通過傳統育種方式培養;一個是利用分子技術,將抗鹽基因轉移給海水稻。第二個效果較好,但難度較大。”袁隆平說。

盡管難,袁隆平還是信心十足。如果達成這一目標,海邊不長植物的鹽堿地和灘塗將得以利用。“產量上來,農民就會有效益。種植1億畝海水稻,將實現300億公斤的產量,相當於湖南省全年糧食產量。”他說時滿眼光芒。

禾下有夢

搞了半個多世紀育種,是什麽讓袁隆平不知疲倦地繞著稻田轉?

時光回到1961年,那時袁隆平是湖南安江農校的青年老師。正當三年困難時期,守著農業試驗田的袁隆平照樣吃不飽飯。“那個時候非常慘,我看見兩個人倒在路旁邊,兩個人倒在橋底下……”餓肚子的滋味深深刻在袁隆平的腦海中。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袁隆平夢見試驗田中超級雜交稻長得比高粱還高,稻穗比掃帚還長,谷粒就有花生米那麽大,沈甸甸下垂著,千萬個穗子,好似氣勢磅礴的大瀑布,他和助手就在禾下乘涼。

追逐夢想,這位湘西普通教師,把讓更多人吃飽飯當作畢生追求。

剛滿80歲的時候,袁隆平曾說,他將爭取在90歲前實現超級雜交稻畝產1000公斤的目標。今年已經86歲的他,距離目標還有多遠?袁隆平表示,畝產1000公斤的目標在2014年就已經實現了。現在第五期超級稻攻關的目標是每公頃產量達到16噸,也就是每畝1067公斤。

“以後還要向17噸攻關……”禾下有夢,袁隆平正向更高目標攀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776

鹽堿地上種水稻 湖北成立國內最大海水稻基因研究中心

第一財經記者近日獲悉,光谷生物城成立海水稻生物技術研究院,這將成為國內最大的海稻基因研究中心。

據悉,海水稻是三大稻類之一,只能在海邊等鹽堿地種植。它的最大優點在於抗鹽堿、抗病蟲害,不需施肥鋤草,還抗旱、抗澇。

“世界人口將從2011年的70億增加到2050年的92億,意味著糧食需要增產40%以上才能解決饑餓,糧食安全問題日趨嚴重。”雜交水稻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朱英國表示,如果將我國大量沿海灘塗和內陸鹽堿地變成糧食生產基地,突破我國18億畝有限的耕地資源約束,這不僅可提高我國糧食供應能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還能夠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實現極其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與此同時,海水稻亦有著一定局限性,即產量低,畝產不到水稻的三分之一。我國目前海水稻種植有2000畝,而國內有鹽堿地、荒蕪海灘共14.8億畝,成立海水稻生物技術研究院就是為了提高海稻產量從而到達推廣種植的目的。

據悉,為了有效挖掘和利用“海稻86”抗鹽堿、抗病蟲害、耐瘠、耐淹等基因資源,武漢海稻國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與華中農業大學作物遺傳改良國家重點實施室合作開展系統的分子生物學研究。

中國科學院院士、作物遺傳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農作物分子技術育種中心主任、華中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張啟發表示,希望未來很多地方都能種上以中國人發現的海水稻資源所培育出來的優良品種,並將其傳播到世界各地。

今年10月,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院士領銜的國家級海水稻研發中心正式落戶青島國際院士港。袁隆平在接受當地媒體采訪時表示要在3年時間內,實現海水稻種植畝產突破200公斤的夢想。

袁隆平還表示,目前,我國內陸海有15億畝鹽堿地,其中有兩億畝具備種植水稻潛力,如果可以推廣兩億畝,畝產200-300公斤計算,可增產糧食500億公斤,多養活約兩億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128

中國基因技術抗擊水稻“癌癥”取得重大突破

稻瘟病被稱為水稻“癌癥”,是影響我國水稻減產的主要病害。據新華社報道,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何祖華團隊通過發掘新基因位點並解析其功能機制,有效選育廣譜抗病新品種,為控制稻瘟病提供了經濟有效的方法。該研究成果近日由國際知名期刊《科學》在線發表。

水稻是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多年來科學家一直試圖解決水稻高產和抗病的問題。除了使用農藥外,抗擊稻瘟病公認的有效辦法是種植抗病品種。不過,目前被鑒定的抗稻瘟病基因,絕大多數抗譜窄,單個應用價值不大,但是如果把這些抗病基因整合到一個品種以提高抗病性,又往往會降低水稻的產量和品質。

瓶頸如何突破?何祖華團隊與育種家合作,廣泛篩選抗瘟種質,經過大規模遺傳分析,克隆廣譜抗稻瘟病基因Pigm,並系統解析了它的功能機制。

何祖華介紹,Pigm具有持久抗病性,其位點上有2個基因起作用:一個抗病但降低產量,一個不抗病但增加產量。這2個基因在一起可以達到廣譜抗病與產量平衡,也使病原菌不能進化而破壞水稻抗病性。

該研究不僅在理論上擴展了植物免疫與抗病性機制的認識,也為作物抗病育種提供了有效的新工具。自發掘以來,Pigm被廣泛應用於我國水稻抗病育種,已經有新品種參加區試和品種審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74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