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勿忘關懷:活在都市邊緣 橋底過新年

1 : GS(14)@2015-02-22 12:57:32





■兩個家庭,露宿天橋底,面對「未知」的新年。



新春賀喜,在物質豐盛的今日,大家着新衫大魚大肉去舊迎新之時,我們身邊卻有許多被遺忘的人,過着不一樣的新年。以往在通州街橋底露宿的,大部份都是單身男子或年老婆婆。有人圍着聊天、有人攤在床墊上精神恍惚;這裏一片沉寂,跟橋面上燈火通明,商場大街篋來車往,人人忙着買新衫辦年貨形成強烈對比;巴基斯坦人來港幾十年,難以融入傳統新年節日,是因為食物上的食物成份不夠清晰;當你年尾大掃除,瘋狂丟垃圾興起之時,停一停諗一諗,手上的「廢物」也許還有更好的出路。記者:陳慧敏攝影:黃子偉、伍慶泉、譚建章、林栢鈞



■露宿者以薄木板及帆布搭成可以遮風擋雨的臨時居所。

隱形人‧越南船民不敢希望

「瞓街牧師」林國璋說,其實近年每年仍有約四百越南人偷渡來港,去年卻忽然暴增一千人,「上月天氣最冷之時,幾個家庭甚至拖着孕婦及三歲小孩,偷渡來到橋底露宿。午夜你會見到三歲小孩推着玩具在橋底跑來跑去,像個兒童樂園,說不出的詭異。」在越南,他們希望可隱形逃過黑社會的追捕;到這裏,他們卻被社會無視、遺忘而隱形。太太Dang Thi Hao跟丈夫陳光輝(Tran Quang Huy)本在越南擺小攤,得罪了收保護費的黑社會,小攤給敲爛,黑社會更揚言要追殺他們,陳光輝被打至重傷入院,老婆又大肚,聽親友流言說香港有「特赦」新政策,拿行街紙都能打工,即舉家逃到香港。被牧師叫做烏啄啄的Vu Thanh Thuy,生意失敗欠下巨債,拖着女兒逃到大陸,大陸的越南朋友卻說香港比大陸安全,讓她又急急腳逃到香港。過去有一起行動的義工埋怨林國璋,說他的幫忙只會引來更多人偷渡及露宿,林國璋一笑置之,「真係咁巴閉,我去越南選總統啦!邊有咁本末倒置?因為咁就無視他們的問題?」難民們需要連續七年身家清白才能拿到三粒星身份證。許多人因生活窮困犯案被抓,又要從頭再算。無三粒星,找不到工作、申請不到公屋,申請關愛基金又因來港超過兩年而不合資格。所謂難民福利,是每十天到難民公署挑罐頭及千多元的住宿津貼。不過只能直接由機構代為交租,沒有錢銀過手,實質上一無所有。跟橋底船民賀新年,原來「新年新希望」五字太遠太沉重,他們答得最多的是:「都冇得諗喇。」只求有地方瞓、老公有工作、孩子有書讀,畢竟今日唔知聽日事。





■逢周二晚,林牧師(右)都在橋底露宿,方便隔朝帶有需要的街友看醫生。

■兩母女拍照,鄭國雄及Tri Kien等左鄰右里都走過來「黐影」。一無所有,卻總算比在越南時多了笑容。

■鄭國雄十四歲時住在難民營,後被遣返。三個月前回港來到這裏,成了我們的繙譯。



薄木板為牆 圍床墊成家

講起越南的農曆新年,老人家見到小朋友就派利是,肥肉、醃菜、紅對聯,幡杆、爆竹、綠米糭都是新年必備的。現在爆竹被禁,午夜倒有煙花可放,一家人圍爐夜話,「平時鎮裏都沒人,新年夜就都回來了,村子裏特別多人特別熱鬧!總之比香港好玩。」一九九一年十四歲來到難民營,三個月前又再偷渡來港的鄭國雄,用他僅有的廣東話努力講着。抬頭,橋底下沒有牆,撿回來的薄木板、尼龍布跟膠banner圍着床墊,就是他們遮風擋雨的家。大家圍在中間的小木桌上嗑葵花子,分吃越南小店剛剛送來的香蕉。見我坐下,幾個人拿杯倒茶齊齊呷,聊天談笑,跑去找攝影師影相,倒是清爽開心。越南人過年,必吃糯米糭。四四方方的,內餡有豬肉、綠豆沙,吃時蘸點魚露,配蕎頭,親友同吃,當年貨相贈,表示一家人分享福祐,「就好似你們端午節食糭咁囉。」小商店才賣十元一隻,會買來過年吧?他們你眼望我眼,國雄說:「不知道啊,看到時誰找到散工做,賺到錢也許買來分囉。都住這裏(橋底)了,個個冇錢沒甚麼好想的啦。」一笑置之,繼續嗑瓜子。



■小孩子不怕生,總是扭來扭去博上鏡。

■簡單生活,有時他們會給牧師沏功夫茶,一聊就是凌晨三、四點。

■十六歲的陳輝華隻身來港,會說一點英語。



■星期二晚,林國璋還會派粥,都是鄰近粥店的婆婆贊助的。

■逢星期二,粥舖的婆婆都會為露宿者們煮粥,並平賣給牧師。

■午夜十二時,仍見小孩子在橋底玩撿回來的彈弓玩具,其實感覺詭異。



物資以外 更需要關心

好多人視探望露宿者為一項活動:今年聖誕探露宿者、明年去老人院、後年去孤兒院,一去不回頭。早前甚至有社工帶家長與小朋友到垃圾站撿食物,送給露宿者,以示惜食與關顧。林國璋說:「有人關顧已是感激,但這是『人』的工作,你不能今天拿起明天就放下,所以我只能專心做一個項目,其他的都顧不上了。如果你視大家為朋友,你只會拿食過覺得好味的食物跟大家分享。」林牧師希望這些露宿者們可以得到尊嚴,物資以外更重要的是關心、輔導與支援,七年間錯手犯案,回到橋底一留二三十年,最後死在橋底擺葬禮的大有人在,一切只是往復循環無間道。



■與牧師彈琴,成為孩子們星期二的遊戲。

■前陣子林牧師以八百元買了一部琴放在橋底。


■設計師義工為他們做了搖搖板及木單車。

綠國遺民 難明紅噹噹文化

巴基斯坦的新年在九月,他們會把家裏佈置成國旗上的綠色,到處派現金做利是、到親友家食飯拜年,而紅噹噹的農曆新年對他們而言,只是一年中最長的公眾假期。葵涌屏麗徑一帶,住了好多土生土長的巴基斯坦人,這裏有「香港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少數族裔服務」,幫助他們融入本地社區。兩星期前屏麗徑就辦了「匠家。匠情。屏麗墟市」活動,有設計師團隊Beyond the wall同香港大學學生會建築學會,為幾個低收入的巴基斯坦家庭,利用回收木地板,為他們度身訂做新的小傢俬過新年,又有遊戲攤位換禮物,不過寫揮春的檔口拍烏蠅;在「認識世界新年食品」的攤位,小檔主秒挑本地賀年食品,竟是年糕、芒果糯米飯同尼泊爾餃子。「喂得一個啱,其他錯晒喎!」他抱頭儍笑,扮冇嘢逃之夭夭。





■揮春檔市況冷清,大抵紅色不是他們的幸運色吧。

■今年乜年呀?「羊年!」明年呢?「呃……」

■他們寫的揮春,字雖東歪西倒,卻代表着他們心中所願。





■以Ikea木椅拆件製成的木單車,將成為他們新年搶手玩具之一。







■用回收舊地板製成的小桌子,附滾輪,節省小房子空間。拉開剛好可給三兄弟玩耍做功課。





因着各種宗教、文化原因,幾十年來他們難在港式新年中參上一腳。訪問時我們煮了一鍋湯圓作點心,今年廿二歲、土生土長的Jovraid從未食過,Saqibb硬着頭皮試食,黐立立,皺起眉頭、額上鑿着個「怕」字,「街市賣的年糕、油角、煎堆,裏面好多都沒寫成份,我們向來都不敢吃,怕裏面加了豬油。」惟會趁機煮印度香飯Biryani(內含白豆蔻、月桂葉、山葵、香菜、荷葉),或到美孚巴士站的茶水間食咖喱斑腩飯,「想吃得跟平常不一樣,但只有這店新年期間也會營業。」巴基斯坦家庭比較講私隱,親族以外,朋友間最少要有十年交情才可以登堂入室,所以拜年都係唔使諗。最多去本地朋友家講聲「恭喜發財、身體健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926

【飲食籽】牛下橋底 沒了雞蛋仔之後(小販故事二)

1 : GS(14)@2015-03-20 01:40:16





李生同時控制六底雞蛋仔,經驗少一點都不行。



【飲食籽:識飲惜食】牛頭角下邨曾經是個小販重鎮。低矮的樓房,沒有閘門的電梯大堂,總是讓小吃的香氣可以四通八達地包圍住牛下。二○○九年,當牛下快要清拆時,區內區外的人都紛紛湧至,要吃一串滷味、吃一件臭豆腐、吃一底炭燒雞蛋仔,以味道去記住一條公共屋邨的情懷,以一串串小吃為一條老邨餞行。牛下最後的日子,是熱鬧而風光的。然而香港人是善忘的。當要懷的舊懷完了,要拍的照拍完了,然後,沒有人再問起牛下那些小販們的然後。當小販不能再當小販的時候,他們在哪兒?在幹甚麼呢?生活還好嗎?「放心,我還好。」久違了的牛下雞蛋仔老闆李先生跟我說。


每次經過牛下的舊址,隔着鐵絲網看到徒剩下的一片空地,我總是會心血來潮思念起牛下雞蛋仔的味道,而那炭香總會幻影一樣地出現。牛下的炭燒雞蛋仔從前是邨內名物,不論甚麼時候來,總是排着長長的人龍。好多次我都對自己說太多人了太多人了,不要排了不要排了,卻又總是敵不過香氣,乖乖走到龍尾等呀等。教人抵抗不了的,是「炭火」這兩個字,仗着這名堂,牛下雞蛋仔就是好吃,帶有淡淡的炭火香,也可以按火候烘出或脆或軟的雞蛋仔。平常不特別說明,雞蛋仔像蛋糕仔一樣軟綿;說明愛吃脆的,李生就會烘久一點,外皮脆脆的,一啪便斷,但裏面卻仍然滿滿是香軟的蛋漿,絕不空心。不過是一底雞蛋仔,李生卻如治大國地認真。坊間的雞蛋仔和格仔餅都用一樣的蛋漿,李生卻溝出兩種蛋漿,雞蛋仔的蛋份量多一點,吃來香一點;格仔餅的麵粉下得不重,吃來不會太飽。每次開檔之前,他還總會先做幾底試一下爐溫,看見他丟掉那些明明烘得不錯的雞蛋仔我就心痛,他卻要百分百肯定萬事妥當才賣給客人。這是身為一個雞蛋仔小販的專業。



小販是一份專業

這份專業,是屬於兩代人的。牛下雞蛋仔由李生的爸爸開始經營。五十年前,李父在觀塘寶聲戲院外擺賣,及至牛下開邨,就遷至牛下開檔。他們一家也住在區內,幾十年前,住在哪工作就在那是很平常的事情,十二、三歲的時候,李生一放學已經到檔口幫手。他們以水泥灌入一個方形罐內造成炭爐,下開一個活門風口來控制火力,在街頭擺賣,風來了,火旺了,炭香便飄散在道上,是小販們不費吹灰之力最好的宣傳。如此這般,李父靠着一底又一底的雞蛋仔,便養活了一家幾口,那是香港人自強不息往上爬的年代。後來李生從老父手上接過了這盤日曬雨淋的生意。街頭當老闆,難當不難,易當不易。最怕的就是小販管理隊,「幾十年來變化很多,回歸前對小販寬鬆一點,董建華的時候也不太嚴厲,但到了曾蔭權時代,簡直就是冇得做!」李先生說道。小販,從來都是在偷來的時間、偷來的空間中心驚膽顫地做生意,在法與情的邊緣間鋌而走險。小販明白人家也有職責,總是懂得生存的法則。以前李生在公餘的時候,有空便會揼一架後備木頭車,有餘錢便會添置一些工具,好讓小販隊今天拉了充公了,明天還可以如常開工,「從前小販隊拉人,久不久才來一次,不會今天來過明天又來,有人情味得多。回歸之後掃蕩多了,但還好,也會先口頭警告;到了曾蔭權上場,直情是未開檔已見小販隊守在街頭!一日拉四次也不是奇聞!」於是在牛下清拆以後,李生是無路可逃了。政府固然沒有安置無牌小販,他本來仗着名氣,想入舖開店,卻被租金打退了,「百多呎一個單位,二○○九年的時候也要三萬、五萬租,就算你肯租,人家也不租給你,只租給大集團、連鎖店。加上我們做炭火雞蛋仔,不能夠出牌,要是改用電爐嗎?這又不是我們的雞蛋仔了。」李生道來當初的打算。



人生中首次有「同事」

沒法子,不怨天,不尤人,炭火雞蛋仔只得隨着牛下一起倒下。一門好手藝,一底香港最好吃的雞蛋仔就此消失。李生只得出來找工作。可他大半世人都在做雞蛋仔,專科沒有,書只念到中四,沒哪門證書在手,四處找工作都碰壁,「文職不行,技工類的又沒有證書,年齡又唔上唔落。你是老闆,你請個讀書人還是請我?就算我進修得了證書,另外有一個後生的又有證書,你又會請邊個?」他說時笑笑,看得很開,我覺得這是在街頭當小販時學懂的隨遇而安。李生現在做日薪計的散工。體力勞動要做,跑腿也得做,甚麼都幫上一點忙。工作不很辛苦,倒是和人相處考起了他。因為這些年來他都只和雞蛋仔相處,牛下清拆之後,他的人生才首次有了「同事」。「我發現和人相處很特別。我有些讀書多的同事,他們總是笑面迎人,說話很有禮貌很婉轉,但原來看不起我。有些老粗同事,說話大大聲聲甚至說粗口,但話反而說得爽快不掩飾。人與人相處,就是有很多是非,就是要講緣份。」這樣的生活,幾年來,他習慣了。



蛋漿下得夠足,粒粒雞蛋仔都飽滿不空心。

農曆新年的時候,李生出來擺檔獻技,引來長長的人龍排隊再試他的雞蛋仔。





除了雞蛋仔,還有格仔餅,麵粉下得不重不會太飽。

雞蛋仔的炭爐是自製的,以活門來控制火力大小。



後記:一年一會 賺些外快給阿媽

偶然他還是會想起做雞蛋仔時的日子。我和李生相遇,是在今年的農曆新年。原來自牛下清拆後,李先生沒有把從前的戰車丟掉,而是把它放在迷你倉,希望有一天它可以東山再起。那一天還未來臨,但一年有一次機會這個炭火雞蛋仔會暫現江湖──農曆新年。九龍灣從前牛下附近的空地,每年新春都有小販聚集,如果你是舊街坊,你會發現那些檔攤很熟面口。李生雞蛋仔、吳太臭豆腐、文記碗仔翅……都是從前牛下的小販檔!他們不約而同在新年時候出來擺檔,牛下的縮影就在這兒。李生拿出封塵了的工具,還有抖擻精神的自己。他還是很認真地試爐溫,轉動鐵板的手勢還是這麼熟練。香氣又隨着風起了而來了。聞風而至的客人很多,那條隊伍比起從前更長,差不多有一百人?反正就是要等上一小時,才能再嚐到牛下雞蛋仔的滋味。客人中很多都是區內的街坊舊客。是為了令舊街坊能再嚐他的味道?「也算是吧,很多舊街坊都問我去哪了,一年一次如果政府容許的話,出來和大家見面也是好的。」他也說得老實:「而且平日打散工,都沒辦法給家用,於是就在新年賺幾天外快畀阿媽用。」李先生不是沒有養家的本事,不是沒有手藝,只是社會不允許他用自己的長處去謀生。



自從牛下清拆以後,李生便改為打散工為生。

牛下從前是小販重鎮,雞蛋仔、滷味檔都闖出名堂。



吳太的臭豆腐

牛下小販除了李生,還有賣臭豆腐的吳太。吳太在牛下清拆以後也把小販車放入倉了,新年才走出來賣臭豆腐。她當小販幾十年了,從前在觀塘碼頭賣水果,養大了六個仔女,還儲了一筆錢做生意,沒想到給人騙光了。咬緊牙關熬過後,她揼一架木頭車賣臭豆腐又再重頭來過。吳太說做臭豆腐特別難,因為氣味濃,一開檔便瞞不了人,而且有滾油,每次走鬼只能拿起錢箱就走,車和貨注定是要被充公了的,「所以我好緊張,聽見有人說話大聲一點,個心都離一離。」她的臭豆腐用名牌豆腐新佛香的出品,夠臭又有豆香,外皮脆脆,加上甜辣醬臭死人!只是現在的吳太,平常都靠洗碗為生。



因為油滾易生危險,從前走鬼時只得人走車不走,每次再做一架車,成本都不少。

臭豆腐外皮炸得酥香,入面仍軟軟的。

吳太從前也是牛下的小販。



記者:陳詠敏攝影:黃子偉、潘志恆編輯:劉健華美術:黃創泰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50319/1908103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725

星級髮型師橋底義剪 露宿者感激:佢哋將我變成靚仔

1 : GS(14)@2015-10-26 14:51:31

■愛心髮型師昨到油麻地天橋底為露宿者義剪。鍾偉德攝


【本報訊】在油麻地天橋底,就可享受星級髮型師手藝?中德混血兒Janine在中環著名髮型屋擔任髮型師,該店曾為藝人曾志偉剪髮,收費動輒近千元。Janine昨與3名髮型師化身義工,到油麻地天橋底免費為一班露宿者義剪。有份參與義剪的90後港男笑言,在天橋底「工作」環境較差「剪剪吓會有烏蠅飛嚟飛去」,但見到露宿者的笑臉就值得。記者:譚靜雯



一張長凳、一把鉸剪、一把梳及一條圍巾,中環星級髮型屋就在油麻地天橋底「開張」。在德國出生的中德混血兒Janine Cheung十年前來港生活,一直在中環的著名髮型屋擔任髮型師,每次幫客人剪髮收費由500至800元不等。
Janine昨午趁休假與3名髮型師到油麻地天橋底,免費為一班露宿者義剪。各人手起剪落,十多分鐘便為露宿者剪出一頭漂亮的秀髮,完成後更有全套服務,讓「客人」照鏡,若客人不滿意可以再修剪,每人離開時都笑逐顏開。


髮型師Janine

擬定期舉辦


短短兩小時已經有不少露宿者「幫襯」,露宿街頭3年的阿秋說:「我因為冇錢半年嚟都冇剪頭髮,佢哋好用心,將我變成一個靚仔,我都好開心。」今次參與義剪的髮型師還有90後港男Dorcas,他笑言幫露宿者剪髮比較困難,「因為好多露宿者都好耐冇剪,又好耐冇洗頭,頭髮會纏住」。他又笑言,「剪剪吓會有烏蠅飛嚟飛去,都會有啲臭味,都要忍吓」。雖然剪髮環境比平時惡劣,但他說:「其實幫到人好開心,都冇乜所謂。」 Janine說,在香港生活十年,感受到繁榮,但近年不少人只顧低頭玩電話,又不懂得表達自己感情,表現得好冷漠,「成日低頭玩電話,冇留意身邊發生乜事,忽略咗好多身邊嘅人、事、物」。她只希望今次行動幫到無家者之餘,也啟發到其他人可以用自己的一技之長幫人。她計劃未來定期舉辦義剪活動,幫助長者、殘疾人士等免費剪頭髮。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1026/1934787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501

橋底石油氣爆炸涉縱火 氣流震碎大廈玻璃 居民以為地震逃生

1 : GS(14)@2016-09-17 17:48:10

■天橋底火光熊熊並發生爆炸,消防員到場灌救。讀者提供圖片



【本報訊】元朗俊賢坊行人天橋底昨清晨有石油氣爆炸引起大火,烈燄濃煙不斷向上冒,其間又傳出多次爆炸聲,強大氣流震碎附近大廈多個單位,及一間幼稚園多個玻璃窗,致滿街玻璃碎。有居民在夢中被轟轟隆隆巨響嚇醒以為是地震,幸無人受傷。消防認為起火原因有可疑,懷疑有人向在擺放於天橋底的雜物縱火,交警方調查緝兇。記者:黎志偉 文兆麟



現場消息指,早前附近大廈一名男住客因住所裝修,將兩罐石油氣及家中雜物,擺放在行人天橋底,該住客昨早亦有到場協助調查,但未有回應記者提問。警方將案件暫列縱火,由元朗警區刑事調查隊跟進。



■火警發生爆炸波及附近幼兒園,一至三樓部份窗戶碎裂。黎志偉攝

■幼兒園玻璃碎散滿街上,幸昨日為公眾假期,沒幼童上學。


消防交警方跟進

現場是俊賢坊28號安基大廈對開,一條橫跨安寧路的行人天橋。昨清晨約5時,存放在天橋底一堆雜物無故起火,火光熊熊,濃煙烈燄直沖半空,76歲姓陳保安發現連忙報警。現場火勢越燒越猛,其間燒着兩個石油氣罐。此時消防員趕到現場,甫抵埗只是數秒之差,其中一石油氣罐突然爆炸,幸當時消防員尚未進入火場倖免於難。由於爆炸威力猛烈,引發強大氣流直衝10多米外的安基大廈,兩間地舖及樓上多個窗戶損毀;而旁邊的中華基督教會元朗堂周宋主愛幼兒園,一至三樓亦有部份玻璃窗被震毀,玻璃碎散滿街上,幸昨日為公眾假期沒幼童上學。當時附近不少居民感到震動,在夢中驚醒,有人自行疏散到樓下安全地方。住在安基大廈的姓梁男住客稱,他在睡覺期間嗅到燶味驚醒,於是望出窗外查看,即見樓下天橋底發生火警,突傳來爆炸聲,他一臉惶恐說:「冇諗過會爆炸」,又形容爆炸威力強大,「嗰一吓好大力,雖然我啲窗冇爛,但感覺推咗一吓,我都嚇親。」另一街坊馬太亦在夢中驚醒,她形容:「爆炸聲好響,震一聲嚇到醒咗!」住在附近好景樓的陳婆婆同樣感受到爆炸威力,她說突然聽到呯一聲巨響,以為是地震,「覺得層樓都震咗一震。」消防員動用一喉及一煙帽隊撲救,約10鐘後把火救熄,火警中無人受傷。消防調查發現橋底雜物起火面積約4乘4米,當中包括紙皮、石油氣罐、冷氣機等電器及手推車,但沒有自然起火原因,相信與中秋節煲蠟無關,認為火警有可疑交由警方跟進。大火後現場滿目瘡痍,起火的雜物燒成灰燼。其中有石油氣罐炸開,罐頂碎片跌在地上,一部手推車燒到變形,而天橋底多處地方亦被大火及濃煙熏黑。至昨早10時許,機電工程署人員到場拍照搜證調查,其後把爆炸的石油氣罐碎片,及餘下一罐未有爆炸的石油氣一併撿走調查。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917/1977322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424

遊牧區議員橋底開議辦受阻

1 : GS(14)@2017-02-02 02:31:11

【本報訊】新一屆區議員於2015年誕生後相隔逾一年,仍有區議員未能開設議員辦事處。民主黨袁海文是深水埗區唯一未有辦事處的區議員,「呢一年好似遊牧民族咁」,當選後於選區內覓舖位不果,遂申請於區內天橋底以短期租約開設貨櫃辦事處,大部份部門指沒有技術上問題,惟民政署亮紅燈。



■袁海文

民政署稱居民反對


袁海文當選成為深水埗(荔枝角中)區議員後,一直無法尋覓舖位,成為區內唯一「無處容身」的區議員,只能於連鎖咖啡店、社區會堂、街站等「流動辦事處」工作及接見街坊,「不時有街坊問幾時有議辦,冇議辦造成不便,年紀大嘅街坊習慣面對面」。袁海文選區內的商場均對開設議辦落閘,昇悅商場、宇晴匯及泓景匯分別以「沒有空置舖位」、「不符合商場發展方向」、「要高層首肯」拒絕出租舖位予袁。他亦曾在區內工商廈覓單位,但不少大廈地契或公契不容開設辦公室。選區位置、區議員是否連任、有否政黨後盾,成為區議員能否開設議辦的關鍵。曾有元朗及東區區議員申請以短期租約形式於天橋附近設置貨櫃辦事處。袁仿效做法,提出設置佔地約50平方米的貨櫃辦事處,申請在昇悅居與D2 Place中間的西九龍走廊天橋底土地作短期租。袁去年6月向九龍西區地政處申請於上址設議辦。惟選舉中敗給袁海文的前經民聯區議員李祺逢,以郵寄方式向區內居民指控袁海文提出的方案壞處甚多。李承認曾派發單張予居民,並在單張指袁的方案壞處,「又唔係純粹講呢樣,有講其他嘢,我都係搜集過然後反映居民意見」。他指當時收集到逾1,000份居民反對意見交予民政處。地政處回覆袁申請,諮詢各部門後未有指出方案有不能解決的技術問題;但地區諮詢則指出公眾反對,包括短期租約的廉價租金對區內其他區議員造成不公等,袁質疑經民聯向民政處施壓。民政署回覆本報,地區諮詢從居民中收集到558份支持及1,001份反對意見,鑑於大量居民反對,有關申請仍在處理中;又指民政處會協助袁物色合適大廈設立議員辦事處。■記者梁佩珊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201/1991431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89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