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房地產金融-大家會怎麼搞的? 從易

http://xueqiu.com/6313049521/30251066
今天$搜房(SFUN)$$合富輝煌(00733)$ 合作的新聞發佈會召開,其中一項重要內容是兩者分別出資3億和2億成立金融合資公司。巧合的是 $易居中國(EJ)$$新浪(SINA)$ 今天也宣佈,雙方合資成立的房地產金融平台--房金所(https://fangjs.sina.com.cn/)測試版上線。此外,昨天搜房與$世聯行(SZ002285)$ 的發布會也重點提到了雙方的金融合作;$21世紀不動產(CTC)$ 也宣佈要依託自己的門店資源重點發展房地產金融業務... 各大房地產服務企業似乎都在爭搶房地產金融的這塊蛋糕。

這些企業都在爭搶房地產金融這塊蛋糕一個主要原因是因為這個市場大。我不清楚目前房地產相關的貸款佔銀行總貸款額的比例是多少,但從2013年全國新房8萬億的成交金額看,僅個人購房貸款市場就是超過10萬億的市場;存量房更大,應該在80萬億以上,是巨大的抵押貸市場。此外還有開發商的金融需求;粗略估計與房地產相關的金融市場至少在百萬億以上。

雖然市場這麼大,但房地產服務商受限與資質問題能做的業務並不多,當然有一些業務做起來的意願也不強。比如現在需求很強的個人購房貸款業務,利率只有6-8%,連商業銀行都不太願意做,這些公司就更不願意做了;雖然這是目前需求最大的業務,也是限制房地產交易量的重要因素。目前只有房產抵押貸款業務是做得比較順的業務。下面就一起看看各家都是怎麼做的房地產金融業務:

搜房:2013年底就推出了房地產金融平台(http://8.soufun.com/),但目前只是撮合銀行與購房者交易的中介平台,並沒有用自有資金或者眾籌資金給購房者房貸;也還沒有開發出抵押貸款業務。接下來與世聯行、合富輝煌的合作可能會有新的進展。

易居:易居和新浪今天剛宣佈的房金所(https://fangjs.sina.com.cn/)目前只是幫助購房者籌集首付費,期限只有一年,並不能解決購房者的主要資金需求。不過,他們還與中信銀行聯合做了房貸業務,應該是起的中介作用,不知道這塊業務是否能幫助購房者更容易獲得貸款。

合富輝煌:從合富輝煌的網站看http://www.hopefluent.com.cn/service.do?newsId=5410&pageId=21&pagePId=16 ,目前其提供的業務主要有房地產交易按揭、物業抵押貸、置業擔保、動產和不動產拍賣等服務;但目前公司財報還沒有單獨披露金融業務收入。不過公司已經取得了小額貸款資質;接下來要與搜房合資5億(搜房3億,合富輝煌2億)成立金融公司。這樣至少在抵押貸款方面可以在其已有的大量客戶群基礎上拓展,購房貸款方面應該也可以嘗試。

世聯行:世聯地產在2013年推出"家園云貸"之後更名為世聯行,提供家庭消費貸款業務,說是無擔保,但還不瞭解怎麼運作;另外也可以做抵押貸款業務。公司目前有盛澤擔保、世聯投資和小額貸款三家公司經營金融業務;2013年營收6986萬元人民幣。陳勁松表示之前受限資金問題沒有擴展太大,搜房入股的資金可以讓其更快發展。另外,P2P應該是這些服務商獲取資金的一個重要方式;這點對沒有吸儲能力的房地產服務商都是個重要的契機。

21世紀不動產:21世紀不動產之前像鏈家等中介機構一樣做著給購房者介紹貸款銀行的業務,可以收取一定的服務費;後來又幫助銀行介紹需要用錢而且有物業的抵押貸款客戶,也是收取中介費。這兩年P2P貸款興起後,21世紀不動產利用P2P的方式獲取資金直接做起了房產抵押貸款業務。2013年公司金融業務營收3680萬元人民幣。公司計劃接下來將二手房經紀門店數量從目前的900多家擴張至3000多家,也可以更好地發展金融業務。

個人認為,購房貸款業務需求最直接,但目前大家基本只做了中介服務;易居涉及了首付部分,但解決的問題不大。抵押貸款因為利率高更有意願開展,但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需求,所以需要營銷去識別用戶;成本也較高。幫助開發商籌集資金則是風險大,但因為利率高應該也會有嘗試;現在$諾亞財富(NOAH)$ 在這塊應該做得最大,不知道以後房地產服務機構能不能也做大這塊業務;衍生出類似汽車金融那樣的高利潤業務。

有沒有瞭解更詳細信息的朋友補充一些內容?

把評論中有用的資料也搬到這來留存:

@何田 補充一個數據吧,截止今年六月底房地產貸款餘額16萬億(包括個人按揭貸款和公司開發貸,基本是2:1的關係),佔整體約20%,上半年新增1.5萬億,佔整體約25%,增長快於整體,這與大家平常聽到的銀行惜貸不一致。今天公佈的M2增速等指標也止跌反彈了,或許,資金最緊張的時候已經過去了,房地產形勢有望轉好。

從產品方向來看,期限長達十年以上、利率6-8%的按揭貸款肯定不是互聯網金融能解決的,只有資金成本極低的銀行才能幹的。世聯等公司最容易想到的應該是銀行不能或不願意幹的,類似小貸或民間借貸的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631

美光購併華亞科喊卡 紫光搞的鬼? 紅色供應鏈亂入 衝擊台灣DRAM整合

2016-06-20  TWM

日前美光傳出合併華亞科暫緩的訊息,雖然雙方表示只是計畫展延並非破局,但已對國內脆弱的D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產業形成巨大衝擊。尤其是中國積極展開銀彈攻勢下,已讓美光藉此拉高談判姿態,未來雙方的合併條件,恐怕會朝不利於華亞科的方向走。

去年十二月,美光宣布以每股三十元收購華亞科,收購總金額達一千三百億元,原本預計在今年第二或第三季底前完成,不過,端午長假前,美光突然宣布暫緩合併案後,加上華亞科及母公司南亞科又未在第一時間出面說明,已引起市場產生購併案可能破局的疑慮,更讓華亞科在收假後連續兩天股價跌停鎖死。

據了解,購併卡關原因之一是,參與美光購併聯貸案的銀行團,要求美光承諾在聯貸期間不會與中國業者合資,但另一方面,中國紫光集團卻已對美光提出極具誘因的合作條件。今年初,紫光宣布投資三百億美元於DRAM及快閃記憶體(NAND Flash)產業,至今技術來源尚未宣布,據了解還是傾向鎖定美光,希望美光提供技術及營運管理經驗。

華亞科先進製程 應更誘人知情人士指出,紫光提供美光的條件中,強調完全不需美光注入資金,就可取得新公司股權及產能。對比收購華亞科需要一千三百億元來看,即使南亞科表示,將以不超過三一五億元回購美光私募股權,但紫光條件顯然更好。因此,業界人士指出,美光主動宣布收購案會延後,極可能是正認真思考是否接受紫光的條件。

不過,即使紫光「攔胡」,華亞科也不見得全無優勢。台塑集團在DRAM產業已累積超過二十年經驗,其間與包括沖電氣(Oki)、IBM、英飛凌、美光等四個技術母廠都有合作經驗,歷來累積的人才與工廠管理等經驗,正是南亞科、華亞科最大的資產。

此外,華亞科也是目前美光集團中製程技術較先進的廠房,已逐步取代原先美光納入版圖的日本爾必達廠,美光若能合併華亞科,對美光整體的生產製造有相當大的幫助。

也因此,對美光來說,最好的合作模式就是將華亞科與紫光都納入版圖,並且統整兩岸資源,如此才是對抗三星及SK海力士的最大利器。

撰文 / 林宏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103

王毅回應“特朗普蔡英文通電話”:是臺灣方面搞的小動作

據鳳凰衛視報道,12月3日上午,在回答記者有關蔡英文與特朗普通電話的問題時,外交部長王毅表示:這只是臺灣方面搞的一個小動作,根本不可能改變國際社會已經形成的一個中國格局。我認為,也不會改變美國政府多年來堅持的一個中國政策。一個中國原則是中美關系健康發展的基石,我們不希望這一政治基礎受到任何幹擾和破壞。

王毅是在出席2016年國際形勢與中國外交政策研討會後回答記者提問時作上述表示的。

據外媒報道,美國總統當選人特朗普2日與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通話,白宮重申美國信守於其一中政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042

專訪│劉德華、張學友、譚詠麟……香港大牌歌星演唱會幾乎全是他搞的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10-15/1154139.html

每經影視記者 丁舟洋

每經編輯 杜蔚

三十多年前,香港紅磡體育館落成。“到紅館開一場演唱會。”漸漸成為歌壇中閃閃發亮的夢想。而早自紅磡體育館成立之前,蔡健輝已經入行。

對譚詠麟、張國榮、張學友、劉德華、梅艷芳等明星而言,蔡健輝是朋友,他的公司藝能是值得信賴的演唱會合作夥伴。亞洲當紅的韓國偶像組合Big Bang來中國開演唱會,香港地區的藝能特高集團(以下簡稱“藝能”)也是他們的不二選擇。作為藝能創始人的蔡健輝參與制作和主辦的演唱會數以千計。

“藝能就是華語流行樂壇的一塊活化石。”蔡健輝在內地的合作夥伴這樣評價道。沈浮江湖數十年,蔡健輝有心力挺兒子,將藝能與內地城市重大合作的擔子交給後輩歷練,一向低調的他才因此從幕後走到臺前並接受了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的專訪。

▲藝能創始人蔡健輝(受訪者供圖)

明星股東、影視與音樂全產業鏈,這些被內地娛樂公司當下熱衷追逐的概念,都是藝能“玩剩下的”。“周潤發、劉德華、李克勤、曾誌偉等,都是我們的原始股東。”蔡健輝說。但他卻直言並不看好明星持股,在自己的極力勸說下回購了劉德華的股份。

運作演唱會門檻低、來錢快,但要想“玩轉”,里面的門道卻很多。明星持股表面風光,對演藝公司的長期發展並不一定有利……與蔡健輝對話一個多小時,這位久經沙場的“老兵”將他親身感悟的娛樂產業生意經和盤托出。

勸說劉德華退股

每經影視:普通大眾對藝能並不熟悉,能否先聊聊您的“發家史”?

蔡健輝:我以前在香港無線電視臺(即TVB)工作,在下屬的華星制作公司做技術總監,那時候梅艷芳和張國榮都是華星的。

梅艷芳是華星挑選出來的藝人。我記得她剛來就與眾不同,在我們的新人選舉中拿到第一,遠遠領先第二名。張國榮和我家是鄰居,有時候一起打麻將,他是小孩子脾氣,輸了便不開心,人真的很好。我逐漸和很多藝人都成為朋友。

華星以後,我出來開了藝能,到今天藝能已經開了32年。香港地區所有大牌歌星的演唱會都和藝能合作過。但那時候沒有好的場地,場面鋪不開,不好做大。後來就有了灣仔伊利莎伯體育館,緊接著是紅磡體育館,所以藝能承接的演唱會也做的越來越大,有更多機會參與國際性表演。

每經影視:聽說在藝能早期,很多明星是聯合股東?

蔡健輝:有譚詠麟、劉德華、曾誌偉等幾位。那時候大家都是老朋友,我們也想和他們繼續合作,就一起投資一家公司。後來大家越做越大,他們獨立了,我們也獨立了,除了譚詠麟,他們都相繼退出股份。

每經影視:現在內地很多公司都以明星持股為自己的賣點,融資、做估值的時候也更好講故事。為什麽您沒有設法讓藝能的明星股東留下來?或者後來再憑借您的人脈讓別的藝人入股?

蔡健輝其實我是反對明星持股的。怎麽說呢,人同人之間都是有自私心理的,好像你叫明星A投資一個公司,可能明星B會不喜歡。那明星B就會想,A是股東,那這家公司自然什麽資源都給A了,我為什麽要來和你的公司合作。一旦明星既是你公司要服務、合作的藝人,又是股東,公司就很難做到不偏不倚,這樣長期下來對公司、對藝人都不是好事。

劉德華曾是我們的股東,不過我很早以前就把他的股份回購了。我解釋給他聽:我從來沒打著你的名號去外面拉生意,我們是演唱會制作工程的公司,做工程方面你什麽都不懂,誰會因為你來投資我們,所以他最後退出了。

▲蔡健輝(右)和劉德華(受訪者供圖)

低門檻的誘惑

每經影視:您公司主要做演唱會的哪個環節?

蔡健輝:演唱會的工程制作,包括搭臺、燈光、音響等,也做了不少演唱會的主辦方。比如五月天現在在內地和港澳地區的所有演唱會,幾乎都是我們家來做工程,在香港地區和澳門地區的演唱會是我們主辦的。

演唱會主要分三個部分:明星、主辦方和工程制作方。演唱會的收益也由這三方來分。

每經影視:據我們了解,演唱會這個行業看起來很風光,其實要把它做起來很不容易,它的利潤並不是很高。

蔡健輝:是的,尤其做主辦方,也就是演唱會的投資方,其實風險最大。

投資主辦演唱會的入行門檻很低,而且行業知識簡單,半年之後你什麽都接觸了、什麽都會了。器材什麽的你都不用理,反正只要一個office(即“辦公室”),有四個人就可以做完一場演唱會。這個賬可能半年就全回本了,回款快,現金流充裕,所以很多人要投資這個。但我常常勸他們不要亂投資,我覺得做演唱會虧的全是行外人,因為他不懂怎麽去運作。比如那些門票好賣的藝人一定不會收你非常便宜的費用,那些便宜給你的一定不好賣。所以如果賠錢,主辦方是第一個賠的,賺錢是最後一個賺的。

每經影視:您說不要亂投資演唱會,那在您看來,比較傾向於投哪類演唱會?

蔡健輝你要懂演唱會舉辦地的城市文化,我們一般只投我們理解的那些地方。如果要到你不熟悉的城市去辦演唱會,第一個辦法是找當地的公司合作投資、聯合主辦。第二個方法就是你把主辦權賣斷給一家當地公司,你就可以什麽都不要理。

不過,我覺得除非你找到一家值得信賴的好夥伴,否則不要隨便賣斷給別人。賣斷的時候你雖然會簽合同,約定接盤方要給藝人提供怎樣的酒店、交通等。但這些合同是約定不完的,全是主辦方摸著良心做事,他是會安排一個五星級酒店,然而五星級也分很多種,有些服務的很好,有些很差。當地的主辦方做不好,損壞的是你自己公司的信譽。

“演唱會搞網絡直播不會成功”

每經影視:演唱會的收入分成是怎樣的結構?

蔡健輝:廣告贊助大概占整體收入的十分之一,有時候還不到,其他的收入主要還是靠門票收入。贊助對主辦方很重要,拉到了200萬贊助,那你的成本就低了200萬,你虧的時候少虧200萬,賺的時候多賺200萬。在上海的演唱會贊助最多,有時候不用靠門票也能賺。

總而言之,一場演唱會掙不掙錢,主要還是看歌星的號召力強不強、門票好不好賣。門票的分成大部分都是歌星拿走,占30%,工程制作方拿20%,燈光音響拿20%,剩下的才是主辦方的收入。所以門票如果賣不到八成以上,這場演唱會的投資方一定虧。

有一種演唱會不靠賣票賺錢,那就是群星拼盤演唱會的項目。但其實大部分歌星不喜歡參加拼盤的。

每經影視:那感覺你們公司會壓力小一點,因為你們除了做主辦,制作也有涉及,燈光音響也有涉及。

蔡健輝:沒錯,其實我們比較好一些。很多方面都是我們自己的,工程方面我們建的多些。主辦方面虧了,工程方面就能拿回一點。如果光是主辦的話,就一定虧了。

▲演唱會(視覺中國/圖)

每經影視:演唱會的票價怎麽定呢?

蔡健輝:現在有很多明星看張學友的票價來定自己的票價,其實張學友也是在看陳奕迅那個時候的價錢。他可能覺得陳奕迅可以定的那麽高,市場就可以接受這個價格,那我也來選擇這個價格。市場的定價,都是通過對比、權衡自己的規格和市場的接受度來定的。

每經影視:王菲去年在上海的演唱會用到了網絡直播,引起了較大的轟動。網絡直播對演唱會行業有影響嗎?

蔡健輝:其實那次是試點。從我的角度來說,我覺得網絡直播一定不會成功。演唱會還是講究實體體驗。現在也有很多人來找我做演唱會直播,我都說可以,但系列演出的話只能最後一場直播。因為直播會影響它的門票收入,我不是說一定會影響。但對很多不高不低的歌星而言,他們的演唱會可以買票去看,也可以不去,這些就會有影響。張學友這種級別的就不會影響,因為本身就一票難求。

“勸你投電影的外行,肯定不是朋友”

每經影視:同樣的歌星,同樣一個巡回演唱會,為什麽大家會覺得在香港地區的紅磡站、臺北地區的小巨蛋站的滿意度更高?這在制作上有區別嗎?

蔡健輝:其實,我們在制作上都沒有什麽差別。我想大家可能會覺得紅磡演唱會的票價比較低。其實只要同一場演唱會在一個地方的場次越多,票價就越便宜。有的地方搭建起一個舞臺,只能做一場演唱會就拆了。如果一個舞臺我們做10場或者20場,將成本平均分攤下來就便宜了。

比如五月天在全國的票價都是1000多元,但是在香港地區還是900多港幣,為什麽呢?就是因為它場次多。我們希望的是,找一個好的城市落戶,然後一開就有10場。

每經影視:您打算去哪個內地城市“落戶”?有長期合作的計劃嗎?

蔡健輝:之後我們會和成都市政府合作,將我們的公司註冊在成都,沿路發展內地業務。之前一直不敢在內地城市落戶的原因是不了解稅金情況,現在成都市政府答應解決我們這方面的後顧之憂。

以後很多演唱會都會是從成都出發、成都制造的演唱會。藝能未來每年將投資100場演唱會,都從成都走向全國各地。我們還計劃打造一個全球演唱會頒獎榜,就像提到金像獎,就能想起香港地區;提到金馬獎,就能想到臺灣地區;希望大家以後提到這個榜單,就能想到成都。

每經影視:過去你們的戰略一直是比較謹慎,現金流充裕,沒有跨界、也沒謀求上市。現在有如此之大的擴大業務範圍的計劃,機遇和挑戰並存啊。

蔡健輝:其實我們將開展的很多領域我們很早就做過,並不是外行。比如電影業務,二十多年前很多香港地區的電影都是我們制作的。只不過後來由於盜版猖獗,就停止了。

現在有很多人找我們拍電影,錢是有的。但如果我們時間沒到的話,就千萬不能害人家。拍電影,如果你不是內行人,千萬不要隨便勸別人投電影,而勸你投資(電影)的外行,肯定不是你朋友。

以後我們會有打通電影、音樂的想法,也會自己培養藝人。這幾個業務是相關聯的。比如做電影,就可以寫一些歌,讓藝人來唱主題曲。但是我們不能亂做,還是要等一等時機。未來公司謀求更大範圍的發展,確實就需要資金,所以也會有上市的打算。

(每經影視實習生 徐程、張玉路對本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25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