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挨了中國悶棍 聯發科跛腳娶晨星

2013-09-09  TCW
 
 

 

今年八月,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暫時鬆了一口氣,因為中國商務部終於批准聯發科(簡稱MTK)與晨星(簡稱MStar)的合併案。

打從去年六月宣布收購晨星半導體後,蔡明介為取得主要銷售地的中國政府批准,已多次前往中國說明,這次總算出現好結果。不過,蔡明介仍無法完全放鬆心情,因為這次是「有條件過關」。

被暱稱為「大小M」(大M指聯發科、小M指晨星)的合併案,至今以來一直是新聞關注焦點,購併金額逾新台幣一千一百億元,是台股史上第三高;這也是手機晶片龍頭聯發科,吃下競爭對手兼電視晶片龍頭的晨星,在管理策略上引爆「競爭好、還是合作好」的「新敵人學」討論。

阻礙:中方怕被壟斷設限三年內得獨立運作

根據研調機構DisplaySearch統計,去年第四季兩家公司全球的電視晶片市占率合計超過八成,衍生的壟斷疑慮成為中、韓政府關注的焦點,這兩地是全球電視重要根據地,一旦聯發科與晨星合而為一,晶片供應變成「一言堂」,下游廠商可能只有挨打的份。

壟斷的疑慮,不僅讓大小M合併案被迫四度延期,也使中國商務部在批准合併案的同時,提出了附帶條件。商務部要求聯發科與晨星,三年內電視晶片維持獨立運作與競爭,不得相互介入財務、經營、董事會與人力資源……。意即,未來三年大小M不能實質整合,且中方將逐季檢查確認。

這麼一來恐怕將大大削弱合併綜效。追蹤聯發科十餘年的大和證券亞洲區研究主管陳慧明認為,合併效益因為限制至少打了七、八折,衝擊訂單、士氣之外,「電視+雲端運算」的整合大計也得從長計議。

回到合併案初衷,為什麼聯發科要吃下晨星?

答案有二,一是化敵為友,停止流血殺價的惡性競爭;二是跨界整合,未來的電視內建無線通訊晶片、動作感測等功能,已經是既定趨勢,誰能比手機龍頭加上電視龍頭的威力更強大?

陳慧明認為,以目前的手機晶片廠來說,例如高通(Qualcomm)、中國展訊、瑞芯微等,都不具備這樣的能力,而這正是「大小M合併」的最大利基,「跨界整合成功以後,電視加上雲端運算,市場只能找我(聯發科)了!」

但,中方核准合併案的附帶條件,卻箝制了未來三年這樣的實質整合,「中國是來爭利的,不是來讓利的,他們都是在幫自己的公司,藉由政府補助等,是不公平的競爭環境。」大小M一位核心主管,說到激動處,難掩氣憤。

長期整合的威力受限,短期後坐力也逐漸顯現。

衝擊:客戶怕被綁架開始對瑞昱、聯詠釋單

大小M合併基準日在明年二月一日,離宣布當時晚了二十一個月,然而,DisplaySearch大中華區副總裁謝勤益觀察,衝擊已經開始發酵;一方面韓國、台灣的電視客戶去年起就開始移動,一方面大小M因合併延宕,在4K2K電視等新產品的開發進度,明顯被瑞昱等後進者追上,並搶走特定台系客戶。

此外,晨星原是全球前兩大電視品牌三星、LG的主要供應商,但三星已經逐步調高內部的晶片供應量、減少對晨星的依賴,LG也開始向外釋單;DisplaySearch統計,今年第一季晨星電視晶片市占率比去年第四季減少約八.五個百分點,同期間瑞昱與聯詠合計則上升了五個百分點。

晨星發言人林翰飛表示,說韓國客戶不擔心合併之後的後坐力是騙人的,但晨星能同時打入三星、LG供應鏈,打破兩家公司壁壘分明的局面,代表晨星在服務、價格、品質等有不可取代性,未來三年要繼續強化,減緩衝擊。

一位聯發科前主管則表示,中國訂下「三年」期限,看似讓大小M合併過關,實則這段期間裡,電視客戶就會自己向外轉單,「誰也不想被一家壟斷的業者綁架。」因此他認為,大小M一加一合併將小於二。

解方:深耕政府關係借鏡小米,補修官場學分

那要如何緩解中國「有條件過關」的衝擊呢?

以中國市場為大本營的蔡明介,或許該重新思考「政府關係」的策略。

在中國企業裡,員工一千人以上的企業就會有部門專責「政府關係」,以近日暴紅的北京小米科技為例,其編制規模等同於財務部(台灣多半只由一人負責),而小米董事長雷軍幾乎一半的時間,都花在經營政府關係上。

而大小M合併案拖延,法界人士認為,多少與聯發科在中國未深耕「政府關係」有關,「但這沒人會承認,也不會拿出來講。」

未來三年的整合大計如今已經被限制,不過,蔡明介還能補強與中國的政府關係經營,在符合條件的前提下,最大化合併綜效。

【延伸閱讀】4度延遲後,大小M聯姻「有條件」過關—聯發科合併晨星大事紀

年/月:2012/6重點大事:蔡明介一句「沒有永遠的敵人」,聯發科宣布以新台幣1,140億元購併晨星半導體

年/月:2012/8重點大事:合併案取得台灣主管機關同意,並完成公開收購

年/月:2012/12重點大事:中、韓未核准,合併基準日從2013年元旦延遲至該年5月

年/月:2013/3重點大事:韓國核准、中國不准,2度延遲合併基準日至2013年8月

年/月:2013/5重點大事:台灣檢調單位赴聯發科了解收購案內情

年/月:2013/6重點大事:中國仍未核准,3度延遲合併基準日至2013年11月

年/月:2013/8重點大事:中國商務部有條件核准此合併案,合併基準日4度延遲至2014年2月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161

人多了,要低調 挨了板子的哥大中國學聯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9110

哥大中國學聯被“察看”,辦了十幾年的哥大中國學聯春晚在羊年首度缺席。往年林妙可(圖中)、“奶茶妹妹”章澤天、宋冬野都應邀來參加過。 (CUCSSA供圖/圖)

一名前骨幹成員說,哥大中國學聯從領導到幹事,對學校的規則都不是很重視。“這個組織完全不想去學習美國的遊戲規則,也沒有想要和美國學生增進交流的願望。”他還透露,學聯成員中一些人英語也不怎麽好,和學校打交道溝通不暢。

人數近三千的中國生在哥大仍是一個邊緣化的群體,開放給全校的學生政府里鮮少有中國學生的身影。無論魅力、才能還是領導能力,他們似乎只有在純粹的中國學生平臺才能展現。

解散風波將近一個月後,哥倫比亞大學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以下簡稱哥大中國學聯,或CUCSSA)的官方社團資格又回來了。

2015年4月13日,哥大新聞發言人羅伯特·霍恩斯比(Robert Hornsby)在給南方周末的郵件中稱,學校社團委員會決定暫時恢複哥大中國學聯的社團資格,並指派了東亞語言與文化學院中國語言項目主任劉樂寧作為導師。霍恩斯比表示,目前社團仍處於察看狀態。之後第三天,哥倫比亞大學教務主任約翰·科爾沃茲(John Coatsworth)邀請中國駐紐約總領事章啟月來校,介紹了校方促進中國學聯恢複運行的情況。

2015年3月中旬,哥大中國學聯在網站上公布了社團被校方撤銷資格的消息,隨後官方論壇、微信公號及其網站全部停止更新,線下活動也全面擱淺。哥大給出的理由是:“該組織在受到多次警告後,仍繼續違反學生組織資金及管理條例,致使解散決定無可避免。”

這對哥大中國學生的影響很直接:察看期間禁止大型活動,辦了十幾年的哥大中國學聯春晚在羊年首度缺席;畢業季租房買賣家具的節骨眼上,哥大中國學聯負責維護的論壇不能用了。

位於紐約上西區的哥倫比亞大學是美國東部一所常春藤名校,出過胡適、馮友蘭等傑出華人校友。近幾年,作為“奶茶妹妹”章澤天和王力宏女友的母校,哥大頻登娛樂版頭條,在中國內地知名度激增。外界的審視和猜測因此接連而至:解散原因是內訌、腐敗,還是哥大在針對不那麽守規矩、人數又越來越多的中國學生?

“學校表示心力交瘁”

哥大中國學聯成立於1996年,是美國最大的以華人學生、學者為主體的非營利組織。目前包括學生和校友在內成員共計兩萬余人。總會成員校涵蓋美國東部三州(紐約州、新澤西州以及康涅狄格州)的33所大學。

“我很震驚,這麽大的一個組織怎麽會被解散?中國學生怎麽辦?”一位加入哥大中國學聯不久的學生說。

學聯官網發布公告前幾個月,解散的消息就在中國學生中傳開了。流傳最廣的版本是權力鬥爭引發內訌。一位學聯高層因與內部人員不和,一封舉報信將學聯的資金和操作問題捅到了學校,造成學聯關閉。南方周末聯系這位哥大在讀博士生,截至發稿還未收到回應。

多位學聯內部成員證實,這封信確實存在,但這並非哥大暫停學聯社團資格的全部原因。

2014馬年春晚後,哥大負責批準、審核學生社團的委員會與學聯時任主席周小舟、主席團成員以及春晚負責人開會。哥大社團委員會批評了學聯在春晚期間使用學校場地違規的行為,要求學聯暫停舉辦大型活動,進入為期1年的察看狀態。

“學校表示心力交瘁。說你們去年、前年說了都不聽,春晚又出現許多違規現象,只能選擇暫停、察看。”一位參與了此次會議的學聯成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他透露,當天宣布這個決定的是校方代表沃爾特·羅德里格斯(Walter Rodrigeuz),他所在的跨學院管理委員會(Interschool Governance Board)專門負責審核、管理哥大中國學聯這類不屬於某一個專業或學院的學生社團。

春晚這類大型活動前,哥大要求承辦組織和社團委員會進行活動審查,召集負責校園安全、餐飲、場地、技術等部門的教職員工和學生社團領導,就細節進行敲定。確保一切都符合學校規章制度後,由社團提交報告給委員會審查。

自1996年社團創立,春節晚會就是哥大中國學聯的招牌活動。2006年,時任紐約市長邁克爾·布隆伯格發表聲明,把這年的1月29日(農歷大年初一)命名為“CUCSSA農歷新年日”。

歷屆春晚從策劃到制作都由哥大在校學生主導,在哥大校區舉行。每年秋季,學聯成立春晚籌備組,向校內和社會招募主持人並征集各類節目。報名者需經過至少兩次選拔,根據導演組的要求進行改進,節目包括歌舞、樂器、語言等,演職人員近200人。

2014年哥倫比亞大學馬年春節晚會吸引了1200名觀眾到場觀看。參加過晚會的明星包括奧運女孩林妙可、“奶茶妹妹”章澤天以及民謠歌手宋冬野。春晚入場票價從20美元至140美元(約合人民幣125-868元)不等。舉辦資金來自於學校撥款、企業贊助和出售門票。學聯一位現任主席團成員表示,雖然學聯很重視來自哥大的撥款,但主要資金來源還是企業贊助。

一位參與過許多大型活動籌辦的前學聯骨幹成員表示,哥大中國學聯在實際操作中沒有遵守和學校約定的規則。比如門口走廊一些地方作為火警緊急通道需要清空,卻擺放了雜物,晚會擅自增加設備,為校外表演嘉賓刷學生卡進入演出場地等等。

春晚的演出場地艾佛烈·勒納大樓(Alfred Lerner Hall)是哥大的學生活動中心,為安全,持學生卡才能進入。非校內人員來參加活動需提前和學生社團登記,社團要向學校提供完整的校外人員名單。將學生卡借給校外人員是明令禁止的。春晚當天有學聯成員以及觀眾違規用學生卡進出,這成為學聯被察看的重要原因之一。

這名骨幹成員說,哥大中國學聯從領導到幹事,對學校的規則都不是很重視。“這個組織完全不想去學習美國的遊戲規則,也沒有和美國學生增進交流的願望。”他還透露,學聯成員中一些人英語也不怎麽好,和學校打交道溝通不暢。

自1996年社團創立,春節晚會就是哥大中國學聯的招牌活動。 (CUCSSA供圖/圖)

我們猜中了接班人

每年3至4月,是學聯主席、常務副主席兩個職位換屆選舉的日子。根據學聯章程,競選人必須是上屆執委會主席團成員,並通過主席團的資格審核。

哥大中國學生中,研究生占60%,遠超過本科生和博士生,但“論資排輩”的參選限制,基本把他們攔在門外。研究生項目大都在一到兩年間。一名研究生即使秋季一入學就加入學聯,來年春季成為主席團成員,等第三年春季有資格競選主席時,他還有不到三個月就要畢業。

因此,學聯主席大都從項目時間較長的博士生中選出。再加上主席團的投票權重高於普通學聯成員,每年的換屆選舉結果很少出現意外,也不見有候選人像美國學生會競選時一樣公開拉票、張貼海報。

“去年、前年的主席我們之前都猜中了,基本上一年前就可以看出誰是接班人,並不民主,”一位學聯內部成員透露,“整個哥大沒有任何一個組織是這樣選的。”

這成為哥大中國學聯另一個與美國主流規則的不同。由本科華裔學生組成中國學生俱樂部(Chinese Students Club)在章程中規定,所有活躍成員均有資格參與競選。中國學生俱樂部是哥大中國學聯在本科生中的姐妹團體,也是哥大歷史最悠久的中國學生社團。其核心成員都是哥大本科生,且大多是在美國長大的美籍華人。

一些專業性更強的學生組織,例如哥大化學工程師協會和哥大研究生咨詢俱樂部,最多只要求參選人的專業背景,鮮少在參選資格設下限制。一位哥大中國學聯非主席團成員說,學聯的做法體現了對開放競選制度的不信任,不相信主席團成員和其他人競爭能憑經驗和資歷勝出。

所有人進入學聯第一年,都從執委會下設四個部門的普通幹事做起,負責一些基本工作,例如迎賓、制作海報、宣傳活動等等。一位不願具名的學聯前成員表示,在學聯內部的升遷基本看資歷,“但是比較有背景的人,比如可以用關系拉到贊助的,就可能往上升”。加入學聯後曾有一位學聯領導私下過問他父母的職業,這讓他“覺得很不舒服”。

學聯領導的身份吸引力很大。一位前學聯成員說:“中國企業家來紐約,比如王石,首先會聯系CUCSSA而不是校方。對普通背景家庭的學生來說,在學聯當領導是接近中國各界名流精英的好方式。”

從接到錄取通知到企業招聘宣講

經過數月準備,吳謙還是沒能把他發起的活動辦在哥大。吳謙是哥大東亞文化研究系的研究生。他從幾個月前開始策劃,想在哥大開辦一場座談會。事到臨頭,共同承辦的哥大中國學聯卻被解散了。

吳謙高中來美國,如今已是異鄉求學第八個年頭。他在哥大期間多次以個人身份與歷屆學聯合辦活動。在他看來,學聯雖然有錯,但這些年來為中國學生提供情感和生活上的服務,總的來說功大於過。

每年5月初開始,哥大中國學聯會發布《新生指南》,並在北京、上海和廣州舉辦暑期新生見面會,由學聯成員以及哥大校友給中國新生介紹赴美流程、哥大生活學習環境、就業情況,解答疑問。

從接到哥大的錄取通知那一刻起,一名普通中國學生就可以與學聯建立聯系。落地美國,學聯會安排付費接機、幫助新生註冊課程、開銀行卡、辦手機號、新生聚餐等服務。

春晚之外,哥大中國學聯的另一個招牌活動,是2010年開始、每年秋季舉辦的學術活動“中國展望論壇”。論壇利用學聯積累的資源和哥大平臺,邀請中美兩國政治、商業、文化以及媒體界領軍人物,與學生和校友共同探討中國的發展與前景。2014年的論壇吸引到來自美東地區將近八百名學生和校友參加,嘉賓包括哥大教授、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埃德蒙·費爾普斯和聯合國助理秘書長徐浩良。

哥大國際學生辦公室的數據顯示,1996年學聯成立時,全校僅有450名來自中國大陸的學生,2013年中國學生人數將近三千,占全校國際學生的34.5%且仍在上升。學聯服務的群體更大,活動參與者更多,哥大地處紐約,與國內各界交流活動頻繁,學校的制度慢慢跟不上中國學聯的實際需求。

“當二十多個國內知名企業的招聘信息無法得到傳遞,滯留在Career Center(職業發展中心)也只換來一句‘I cannot follow in Chinese’(中文我看不懂)。”哥大中國學聯解散消息發布之後,網名為“茶葉蛋”的哥大工程院學生在網文里寫道。

2014年秋季,多家國內企業來哥大招聘宣講,但學校的職業發展中心向來只按學院和專業劃分,由學院出面聯系企業、申請場地組織活動。面對中國企業和中國學生的需求,哥大中國學聯最終跳過校方,直接以社團名義幫多家企業使用哥大場地舉辦了招聘宣講會。

在哥大,撤銷學生社團資格的做法並不少見,社團委員會定期審核現有社團,兩年不活躍的就撤銷了。只有極少數社團因為違反學校規定而被要求解散。

哥倫比亞大學擁有138年歷史的校報《目擊者日報》記載,1995年一個名為Conversio Virium的學生社團成立不久,就被校方以“不符合學校章程”為由要求解散。社團成員和其他學生強烈反彈。“鬥爭”近一年後,社團重新獲得承認。

拉丁文Conversio Virium的意思是“力的交換”,社團主題是教學生正確認識、安全地探索虐戀行為,例如綁縛、支配與臣服、施虐與受虐。如今“CV社”在哥大發展得如火如荼,幾乎每周都會舉行活動。自CV社之後,哥大再也沒有因為任何文化性質問題取締過學生社團。

“中國生”和“美國價值”

學校宣布解散學聯之後,哥大的其他中國學生組織也受到牽連。某中國學生社團的成員透露,“學校讓我們低調,開會的時候已經明說了。學聯這個事情給中國學生組織造成了比較消極的影響,原本由社團組織的例行特色活動都因此改成了私人性質的聚會。”

吳謙認為,學校可能是覺得中國學生做事有一種通病,要給其他的中國學生組織敲個警鐘。

目前在美國留學的中國學生已超過27萬。這些中國留學生從下飛機的一刻起就開始了對自己文化身份的重新探索。隨著體量增長,“中國生”正無可避免地成為美國高校文化的一部分。

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的多名哥大中國學聯成員坦承,自己的社交生活主要集中在中國人圈子。一來中國人在美國人中難以成為群體焦點,還是和文化背景相似的群體交流更舒服;二來在美國的時間不長,沒必要花功夫去融入。許多中國研究生整個項目下來除了上課幾乎用不上英文,親密的美國朋友一只手就數得過來。

“這個組織讓很多人從下飛機開始就無法走出中國學生的小團體,也沒有辦法真正理解美國教育的價值。”一位就讀哥大的中國本科生這樣評價學聯。在他看來,與不同文化和背景的人交流思想、開闊視野是美國大學教育的重要價值。但中國生在哥大是個邊緣化的群體,開放給全校的學生政府里鮮少有中國學生的身影。無論魅力、才能還是領導能力,他們似乎只有在純粹的中國學生平臺才能展現。

畢業後,不少中國學生選擇在美國找一份工作,在紐約、芝加哥等大城市過著白領生活,心態上卻仍在回國與否中搖擺不定。過去兩三年,市場需求驅使社會性、盈利性的華人社交服務層出不窮。2014年成立的“愛聚紐約”以及“玩轉紐約”,都是由畢業不久的華裔青年創辦的紐約華人社交資訊平臺,通過微信、網站發布派對、音樂會、華語電影放映等活動資訊,收取會員費及入場費。

王文卓2011年從哥大房地產發展系研究生畢業,在紐約工作生活了四年,打算在這里定居。據她觀察,周圍的中國學生在工作和學習方面比起美國同齡人毫不遜色,有時甚至更強,但是在社交生活中不太順利。要和異國人交朋友、約會,他們始終難以適應。

在哥大,每天中午到了飯點,中國學生陸續走出校門,在百老匯大街上的移動餐車窗口前排成長龍。最靠近校門的那一家,7塊錢可買三個菜,有葷有素配白米飯。旁邊的餐車名為“洛陽大叔”,賣涼皮和香酥雞,餐車主人說一口標準的普通話,一度被中國媒體廣泛報道。

(作者系哥倫比亞大學新聞系研究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171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