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貧富懸殊 左丁山

2010-1-25  AD






 

基 金L請食晚飯,竟然不選熟悉地方,而係到大坑勵德邨商場,左丁山從未去過,聞訊不禁愕然,為避免塞車,於是坐地鐵到天后站,走出嚟搭的士上大坑,咪表跳到 廿一元,剛好到達商場對開之斑馬綫,落車走上樓梯,望左望右,原來酒家就在右面,與即將開售之豪宅相隔一箭之遙。豪宅聽講會以呎價二萬元出售,比較之下, 勵德邨大概係全香港最有豪氣feel之公共屋邨,被豪宅包圍,住響呢度,唔知會唔會覺得豪豪地呢?

間屋邨酒家當然一啲都唔豪,八時過後,酒家內只得我哋七位在內吃飯,餸菜味道係唔錯嘅,有啲菜式媲美一級酒家,但鑊氣稍欠不足,尖嘴食家T以此查問經理,原來廚房設於地下,煮好之後拎到上一樓,好美味嘅秘製牛尾,已經唔熱,而係溫暖,可惜也。

此 平民食肆晚間得一兩枱客,如果我哋唔幫襯,此晚咪要晚上八時許就關門?賓架W話佢有位朋友升職,為咗賀一賀,要請朋友食飯,問金鐘兩間五星酒店內之高級食 肆,兩個位都訂唔到,令佢感到不景氣已完全消失。尖嘴T嘆曰:「非也,此乃貧富懸殊之表徵,貴價高級食府冇位剩,低廉平民酒家枱櫈空,非香港之深層矛盾為 何!」

 

於是大家傾吓,如何幫助曾特首化解深層矛盾,行將提早退休嘅基金L話:「好難嘅,經多年觀察,我認為聯繫匯率係加深 香港貧富懸殊之源,因港元匯率固定,唔准郁,在亞洲金融風暴之時,外圍大幅度貶值,港元跟隨美元成為昂貴貨幣,香港要恢復競爭力嘅話,必須倚賴實際成本之 下調,於是工資跌,失業升,資產價格下跌,出現七年不景、通縮之情況,中低下階層大傷元氣。到咗全面復蘇階段,美國出現泡沫,熱錢湧港,刺激本港資產價格 急速上升,有樓有股票嘅市民與富豪得益極大,但對大部份家無恒產,冇股票,冇樓在手,揸住存款唔敢投資(或唔識投資)之人,大大吃虧,於是在景氣之時,普 通人收入雖然稍為好一啲,但富者越富,收入分佈日益懸殊。聯繫匯率對香港之高堅尼系數嚟講,即使唔係兇手,亦係一個重要幫兇。」講理論,基金F啱晒,但聯 繫匯率係聖牛,唔准碰。以後香港越係興旺,越係低息,堅尼系數一定繼續上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79

Shibor異動之謎——銀行報價懸殊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6703

近期,關於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的種種異動,引起了市場人士的關注。3月期SHIBOR近期走勢與回購利率異常背離,最高相差200個基點,其背後是銀行懸殊的報價。

數據顯示:

從今年10月下旬至今,在18家Shibor報價行中,各行對3月期Shibor的報價迥異:多數時間,除了農行和交行每日報價在6%以上外,其餘各家銀行的報價均在4.75%左右,後者大幅低於同期3月回購利率逾200個基點。

平日變動很少的3月Shibor利率在週四大漲近11個基點,錄得6月20日「錢荒」以來的單日最大漲幅,但昨日同期3月回購利率卻下跌了6個基點。

不僅3月Shibor利率持續低於2周品種,而且各家銀行的報價也相差甚大,如3月Shibor的最高報價行與最低報價行相差竟高達220個基點。

以12月4日為例,當日11:30公佈的當天3月Shibor利率為4.78%。其中,在所有18家銀行的報價中,除了兩家銀行報價在6%以上,其餘16家商業銀行的報價均在4.5%至5.1%之間,大幅低於前日質押式回購3月期品種6.78%的利率。

其中,農行對當日3月Shibor報6.65%,交行報6.20%。而其餘各商業銀行中,報價最低的為某大行,12月4日的3月Shibor報價僅為4.50%,與報價最高的農行竟相差215個基點。值得一提的是,5日華夏銀行也加入到高報價行列,當日報6.60%。

按照央行發佈的《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實施準則》,各家銀行的Shibor報價應基於市場情況的報價,且報價行當日貨幣市場交易利率,都應以其報價利率為基準。

上海證券報引述上海某券商固定收益部總監表示,近期市場上長端利率上行較快,但Shibor 的長端利率卻一直沒動,的確引起了市場對此的眾多猜測。

另一位長期觀察Shibor利率的銀行人士表示,「平常Shibor與回購利率相差10-20個基點還算正常,但最近則最高相差200個基點,就有些匪夷所思。」

事實上,儘管Shibor利率體系建立在拆借利率的基礎上而非回購市場利率,但短期Shibor與回購利率的走勢較為密切。據上證報統計:

2011年至今,短端Shibor利率與拆借和回購利率走勢基本相同,如隔夜Shibor利率與同期質押式回購相差大多僅為1個基點左右。

相比而言,由於成交稀少,中長期品種成交利率與Shibor的契合度則相對較弱,但近期Shibor與同期回購連續維持高達約200個基點的點差,仍較為少見。數據顯示,2013年來,兩者多數時間價差均不超過100個基點,而從10月下旬至今,則陡升至200個基點左右。

上海證券報解釋Shibor異動背後原因

    目前在銀行間市場上,很多金融產品定價都與Shibor利率掛鉤,如:衍生品市場的利率互換、遠期利率協議;債券市場以Shibor為基準的浮動利率金融債券等。尤其是利率互換(IRS)市場,以3月Shibor為基準的利率互換已成主力。

    在此背景下,對於近期Shibor異動的原因,市場的猜測主要有三。一位資深業內人士對上證報記者表示,3月Shibor性質與Libor相同,一個主要原因是影響利率掉期當期損益和估值。

    他表示,比如IRS支付浮動利率,按近期3月Shibor的4.7%均值計算,相比實際固定利率6.7%左右,則可賺取近200個基點的價差,利潤率遠高於放貸。

「同時,按2013年11月人民幣利率互換的交易數據,以三月期shibor為基準的成交額348億元計算,2個百分點意味著按年計算近七億元利潤,如果考慮存量,則金額可能更多。」該人士表示。

    但市場人士也有不同猜測。上述券商固定收益部總監告訴記者,Shibor價格同時受銀行資產端和負債端價格影響,報價背後或有資金的真實考慮。

    「一種說法是有資金的銀行要出借資金,需要資金價格報高,另一種說法是,資金緊的銀行需要吸收同業存款,也不得不將利率報高,這樣才能獲得存款。此外,雖然浮息債是以3月shibor為基準,可以降低發債成本,但由於發行人的資產端與Shibor掛鉤,所以目前很難說長期Shibor利率就是被操縱。」

    而對於昨日3月Shibor利率大漲,則有市場人士猜測或與同業存單的推出有關。市場人士表示,隨著同業可轉讓存單業務日益迫近,利率市場化導致對未來3月Shibor上漲預期也在增強。

    不論是何原因,一個不可忽略的事實是,在利率市場化的背景下,Shibor利率的重要性將越來越高。正如央行多次強調,作為利率市場化的基礎,隨著管制利率的不斷放開,商業銀行的利率定價也將由盯住法定利率基準,過渡到參考Shibor基準利率。

    但Shibor報價機制的完善仍任重道遠。正如央行副行長李東榮所言,Shibor要確立其市場基準利率地位,報價質量至關重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023

接受貧富懸殊 蔡東豪 Tony Tsoi

2014-03-27  NM
 
 

 

貧富懸殊是全球性現象,由聯合國到非政府組織,由奧巴馬到梁振英,都大聲疾呼,視之為燃眉之急的問題。貧富懸殊屬於「無得拗」的問題,性質跟氣候變化、金融改革等問題不同,沒有人夠膽提出異議。奇怪的是,一件全世界贊同的事,不同人投入資源嘗試解決,這些年,問題非但沒解決,而且日益嚴重。全世界一條心做一件事,也做不到,我認為這件事有點古怪。

古怪之處是,沒有政府或其他決策者公開承認,貧富懸殊可能是一個解決不了的問題。深入瞭解貧富懸殊,其實看得到,這問題莫講解決,拖慢問題加劇速度也成疑,但礙於政治現實,沒有人公開承認。以香港為例,過往多任特首都以解決貧富懸殊為首要任務之一,問題卻不斷惡化,但特首們沒動搖,一年又一年重複其重要性,我開始覺得虛偽。是時候有人站出來,承認貧富懸殊是沒法扭轉的現實,我們只能接受。貧富懸殊成因複雜,不過眾望所歸的黑手,是科技進步。有些父母千方百計禁止子女用iPhone打機,有些父母負擔不起購買智能手機,這條起跑線太不公平。以前我們以為有些工種不可能被機器取代,但這張名單愈來愈短。不要說太遠,五年前,有人說無人駕駛汽車將來大行其道,我覺得無可能;今日,我不敢說。兩年前,柯達宣佈破產時,擁有逾十萬名員工;兩年前,Facebook以十億美元收購Instagram,當時Instagram有十三名員工。有人把互聯網發展和工業革命相提並論,意思是互聯網帶來的進步,屬翻天覆地,將大幅提升人類的生活質素。假如這比較成立,科技進步對某些人帶來的痛楚,是短暫,長遠而言,整個社會也會得益,因此,貧富懸殊是過渡性問題。工業革命顯然取替不少工種,例如機器取代人手,但工業革命最大貢獻,是提升生產力。

生產力上升,整體經濟受惠,經濟繁榮製造更多就業機會。工業革命殺死不少工種,但同時製造很多全新就業機會。工業革命是一個大浪,升起所有船隻,不論是汽船或舢舨,香港人俗稱「做大個餅」。如果工業革命是現代科技革命的寫照,我們不用太過擔心貧富懸殊,被社會離棄的人也有重生機會。可是,現時情況很可能是不同。美國經濟學教授高雲(Tyler Cowen)最近出版《Average is Over》(林行止譯為「拋棄平庸」,非常貼切),這本書結論,道出很多人心裡知道,但不敢說出口的事實。這本書最發人深省的意念是,因為科技進步,我們走入「超級能者居之」(hyper-meritocracy)年代。平庸已成過去,以前中規中矩有地方立足,今日只有少數精英能出人頭地。在「超級能者居之」環境,成功與否,關鍵是能否掌握科技,融合其他知識,製造新增價值。

科技把工作表現透明化,以前可大樹遮蔭,跟大隊走,但今日平庸被科技剝光豬,無所遁形。我們面臨的轉變是,我們愈來愈不覺得拋棄平庸,是一件值得內疚的事情。崇拜能者是多麼理所當然,有人跟不上科技快車,自然被拋離,與人無尤。其實,我們近年已開始接受一些因為社會轉變,而帶來的能者居之作風,只是我們不為意。2008年金融海嘯後,不少員工減薪,當經濟復原,被減薪者沒跟隨復原,但員工接受。某企業宣佈平均加薪5%,實際是大部分人沒加薪,小部分人加薪兩成。沒加薪同事不敢作聲,因為他們知道自己討價還價能力大不如前。明顯地,能者居之精神祇會加深貧富懸殊,政府沒加插意見,因為政府也是能者居之信徒。在科網年代,貧富懸殊鴻溝只會愈來愈深,平庸者被拋棄,並逐漸得不到社會同情。以上情況很難說出口,更難聽入耳,特別是對於關注選票和公眾形象的政治人物。社會怨氣也隨之加深,大部分政治人物不敢不繼續高舉解決貧富懸殊,為首要任務,但我估計將有小部分政治人物,開始面對現實,接受貧富懸殊是一個解決不了的問題。這可能是一個有趣的政治定位。

蔡東豪 Tony Tsoi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http://www.facebook.com/TONYTONGHOOTSOI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4392

中國的QE加大了貧富懸殊 張化橋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c88c400102vd38.html

很多美國人說,2008年以來的超低利率(和QE)嚴重惡化了貧富差距。上周,奧巴馬總統的國會致辭,把貧富差距列為美國當今最大的挑戰。

超低的利率是怎樣加大貧富差距的呢?過程很簡單。這6年多,超低的利率推高了資產價格(房地產,股票,企業和藝術品)。QE又導致了水漫金山。但是,你必須持有資產,並且最好有大量的借貸,才能從這個大潮中獲益。資產越多,負債越高,獲益越多。否則,你就 out 了。這六年,在美國幾乎是"重新劃成分"的六年。

歐洲的經濟比美國晚一個周期。現在還在水下掙紮。歐洲人拼命說服政府和歐洲中央銀行,"加大QE吧。不然,咱們的船就要沈下去了!"

上周,我在倫敦參加一個研討會。茶歇時,跟某企業家聊天。他說,其實,很多人都知道,歐洲現在搞大規模的QE最終會惡化貧富差距。不過,現在的燃眉之急是活命。貧富懸殊的問題,以後再說吧!

回頭看看咱們的國家。QE從1978年起,搞了36年。不折不扣。很多歐洲人對歐洲中央銀行買政府債券很反對,認為那樣做就把央行的獨立性扼殺了。等等。你看,他們真是太小資了。咱們中國,從來就沒有央行獨立性這回事兒。他們歐洲人還辯論,歐洲央行在對商業銀行發放緊急貸款時,必須掌握好"什麽樣的抵押品合格,什麽樣的抵押品不合格"等等。咱們中國央行對商業銀行發放貸款,哪里有那些臭規矩啊!

你看看咱們的貨幣貶值。36年的對內貶值就不提了。對外人民幣也在貶值:鄙人在1983年到人民銀行讀書的時候,人民幣的官價是,1美元對1.9元人民幣。現在是6.2元,盡管美元對實物也發生了巨大的貶值。有些大趨勢以三十年為單位來看,就比以三年為單位,會看得更加清楚一些。

未來的人民幣匯率我不知道怎麽預測,但是,以三十年為單位來看,那就只能是貨幣供應量的增長率來決定了。現在中國的房子比歐美更貴,也許是因為現在咱們的匯率不正確吧。

再看中國的貧富懸殊。1983年,咱們都一樣窮。現在,差距太大了。除了腐敗以外,最大的原因是低利率(和它的孿生兄弟,信貸膨脹)。為什麽這麽講?低利率長期剝奪儲蓄一族。每年剝削2-4個百分點,36年下來,你算算複利。太可怕了!

理財產品是標桿。它的利率告訴我們銀行儲蓄利率大概應該是多少。銀行的儲蓄利率為什麽低那麽多?這十年,中國房地產價格的高漲也是"劃時代"的,和"劃成分"的。對買房的老百姓和對開發商來講,都是如此。你能夠獲得貸款嗎?什麽條件?什麽數量?

低利率還直接帶來了股市的高估值。你看現在的股指雖然只有2007年頂峰的一半多,但是,它已經貴得離奇。想想2007年是什麽估值水平啊!這二十年,中國股市絕對是一個殺貧濟富的地方。個中原委,大家都知道。我就不說了。但毫無疑問,它跟低利率和信貸膨脹有很大的關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0074

讀書札記160802過剩(二) 當今貧富懸殊大勢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6/08/02/%e8%ae%80%e6%9b%b8%e6%9c%ad%e8%a8%98160802%e9%81%8e%e5%89%a9%e4%ba%8c-%e7%95%b6%e4%bb%8a%e8%b2%a7%e5%af%8c%e6%87%b8%e6%ae%8a%e5%a4%a7%e5%8b%a2/

讀書札記160802
過剩(二) 當今貧富懸殊大勢
掌門執筆

〈誤盡蒼生的量化寬鬆政策〉
供應面經濟學的作業手段有兩方面: 在於財政政策是 減稅,或者設立有利營商環境的法律; 在於貨幣政策則是鼎鼎有名的「量化寬鬆Quantitiative Easing」.
減稅和立法既要通過國會,也容易在社會上招來重大爭議, 其執行也失諸剛猛,欠缺彈性.*** 相較之下, QE政策由於執行上較富彈性和易於調節, 故而成為近年各先進國幹預市場的主流手段.

Def.「量化寬鬆」可定義為 政府在公開市場購入 債券工具,包括政府債劵, 達到在資本市場註入資金,並且遏制利率, 從而提高流動性(ie增加貨幣供應)的目的.****

QE施行的原意是使企業容易獲得資金,以促進其投資意慾. 政府希望透過鋪張生產以改善工資階層的就業狀況, 並預期良好的就業逐漸促進基本消費需求(ie涓滴或滲漏效應.),形成良性經濟循環.***

作者的論斷是:就算相信定策者的誠意,上述說法也流於一廂情願; 如以小人之心測度,則屬居心不良, 犧牲普羅階層的利益以濟富人之私慾.
首先,大企業和富裕階層從來並不缺乏現金, 投資意願低落純因企業決策者深知消費需求不振和產能過剩的實況.***
其次,就業狀況和實際工資長期低落,涓滴效應無從實現.
其三, 維持低稅率和公帑用於QE,使得政府用度緊絀, 無法施行傳統的財政政策, 以擴充公共需求.*** 這又連帶社會建設(最值得擔憂的是教育層面.) 停滯,體質老化.

施行QE的效果卻如響斯應:大企業和富裕階層獲得的低成本資金並不投向生產, 而是直接投入資本市場(包括股市, 債市和商業房地產.), 導致資產價格長期揚升,**** 催生出漫長的大牛市. (直到08年 “金融風暴”初次爆破.)
漫長的全方位牛市表面上皆大歡喜 (連政府購入的債券也賺了錢.), 當然最歡喜的是富裕階層,有如下述,美國最有錢的1% 人口竟然佔據了全國40%的財富!

QE的另一項長期效應則是全球性利率愈壓愈低,***** 這現象極其重要. 以美國十年國庫債券利率作為 世界性「基準利率」指標, 1981年的峰值是13.9%, 2007年3.4%, 2015年更跌至2%左近.
長時段利率大幅偏低未能刺激投資, 卻令投機風氣旺盛,到處形成泡沫. 那麼最終誰來買單?金融風暴經驗顯示結賬用的只能是公帑. 但比買單問題危險得多的是未來風暴的破壞力…..

〈基尼系數Gini Coefficient〉
由 意大利社會學家Corrado Gini於1912年提出, 作為判斷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標.*** 該指標限定:當社會上每個人的收入均等的情況下為0; 而所有收入全歸一人所有的情況下為1.
如此該系數必在0與1之間, 而且不可能大幅逼近1那端,因為窮人將會率先餓死. 按照現今的尺度, 系數在0.2 – 0.3之間屬偏低; 0.3-0.4正常; 0.4-0.5偏高; 0.5以上為嚴厲.

縱向比較,美國的基尼系數於 列根上任的1980年為0.372, 2008年躍增至0.451 , 目前為0.42 . 上次的系數峰值0.458出現於大蕭條前夕的1927年, 那時正是美國的 “鍍金年代”, 貧富懸殊之勢前所未見. 二戰後工資階層實際收入上升, 該系數長期處於較低水平.
橫向比較,美國的基尼系數在 經合組織34個成員國(2008年平均0.316 .)中名列第四,位居西方集團國之首, 而僅輸於新興國家的 巴西,墨西哥和中國0.462. (香港0.537是發達經濟體的冠軍,極之 “新興”.) 歐洲發達國家在0.24 – 0.36之間.

〈當今貧富懸殊大勢〉
各國長期施行QE政策,尤以金融風暴之後更是重劑連連, 直接導致全球利率不正常偏低及貨幣泛濫,作者稱之為“貨幣海嘯”. 在這長期資產價格大升浪中,得益者自然是富裕階層; 草根階層生活蹇困,飯碗旦夕不保,沒餘錢持有資產. 如此貧富兩極加速分化,遂成事理之必然.

一般從兩個向度量度貧富懸殊, 其一為GDP的分配狀況,即上述的基尼系數; 另一則為社會總財富的分配狀況. 兩者中以後者更能反映 “懸殊” 的實況.
目前美國最有錢的10% 人口佔有全國80%的財富; 而頂1% 人口更赫然佔據了40%. (同構反覆, 0.1%佔有20%; 0.01%佔有10%.) (中國之“強” 不遑多讓, 頂1%人口佔有全國財產1/3.) 而這1%頂級富豪在1980年只擁有全國10%財富; 2008年增至23.5%,平大蕭條前紀錄. 可清楚看到以 “08金融風暴” 為近程臨界綫,貧富懸殊態勢加速擴闊.***

另一項有趣的比較數據,風暴後93%以上的美國人經歷了不同程度的淨資產萎縮.*** 2011年頂7%人口所佔平均資產是另93%人口平均的24倍; 而兩年前則為18倍. 頂級富豪們連最為強大厚實的中產階級的份額也吃了進去! 究其原因,乃是股市作怪!頂級富豪的身家投放股市,其餘人等放在自住物業, 風暴後股市重拾升軌,但住宅價格卻長期低迷.***

看過富人看窮戶, 美國政府定義Def. 「貧窮」指家庭或個人缺乏維持健康生活的基本用品.*** 按照這一標準, 1980年美國約有3,000萬人活在貧困綫以下, 占總人口的13%; 到了2008年,貧困人口已高達4,350萬人,占總人口的16%.

〈貧富懸殊的社會效應〉
上述貧富懸殊態勢普遍出現於所有先進國, 並且與族裔衝突緊密關聯. 這是因為少數族裔移民家庭一向為窮戶之中堅,被緊壓在社會底層, 不僅缺乏向上流動的機會,就業困難也比白人更甚. 族裔衝突和少數族群(特別是土耳其裔)青年擾亂治安的問題在中西歐非常嚴重.***

對主流白人社群來說, 少數族裔既消耗社會福利,又威脅治安; 而且人口持續增長, 既不能融合,又無法稀釋. 最後的手段便是訴諸政治, 於是以排擠少數族裔為綱領的極右政黨在各國紛紛現身. 最終造成社會激烈分化,民主制度失靈.

《過剩:資本主義的系統性危機 A Surfeit of Stuff:Capitalism in a Systemic Crisis》(2015) 山村耕造Michael S. Koyama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982

競選投入太懸殊 特朗普不急共和黨急

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此前一直對廣告宣傳上嗤之以鼻,因此投入也較少,但面對競選對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里領先的民調以及多日來關於特朗普的負面消息不絕於耳,共和黨坐不住了。

日前,共和黨全國委員會(RNC)派出大量人員在各州處理選舉事宜,同時特朗普團隊也通過RNC進行資金募集。畢竟,特朗普的民調表現也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整個共和黨在參眾兩院的選舉。要知道,除了總統大選,參眾兩院的議員改選也同時進行。

反觀希拉里這邊,在資金投入上一直比特朗普大方。自上月起,特朗普團隊也開始重視這一互聯網等宣傳重地,寄希望於通過互聯網廣告的投放扳回一局。

共和黨幫忙還是添亂?

據美媒報道,7月,特朗普終於開始在資金募集上顯示出與希拉里較之一戰的能力。這表示在通往白宮最後的這段路上,特朗普將會擁有在地面廣告、互聯網、電視宣傳上與對手競爭的能力。

但聯邦選舉委員會(FEC)最新公布的文件顯示,特朗普團隊從其與RNC聯合設立的資金募集委員會得到的資金其實遠少於預期。這無疑造成了一些廣告投入的削減。而即使是在這一關鍵時期,其團隊對於募集到資金的使用依然十分儉省。

特朗普在7月的廣告宣傳等投入尤其體現了這一點。盡管他本人及團隊似乎還很自信,但共和黨卻坐不住了。在競選陣營第二次大幅變動的這段時間,來自共和黨的協助也變得更加重要。

RNC相關人員稱,相比2012年的選戰,這一次他們的行動已經進了一大步。目前共和黨方面已經排出504位組織者前往16個州協調選舉相關工作,包括選民登記、郵寄式投票情況追蹤等。

特朗普團隊中的募款負責人表示,團隊與共和黨全國委員會合作的主要原因是,聯合募集到的資金中會有很大一部分用於支持地面宣傳,這不僅有利於特朗普,也有利於黨內其他議員等。

但特朗普的一些助手對此表示憂慮。在他們看來,共和黨畢竟對黨內所有選票有整體考量和責任,因此把選民動員這一塊交給共和黨來做會損害到特朗普的直接利益。

他們指出,RNC應該要保證在最重要的八、九個州內擁有相當數量的擁護者;否則一旦特朗普的民調情況在未來3~4周內表現不佳,RNC將需要應對多重壓力。考慮到大選和參眾兩院選舉同時進行的情況下,聯合募集所得的資金如何調動和使用,也將面臨尷尬境地。

對此,RNC主席普里巴斯(Reince Priebus)在8月21日美媒的一檔節目中反駁道,共和黨並不會把特朗普的競選動員和郵遞式投票等相關資源挪用以支持其他議員。

資金仍有差距

此前特朗普一直對包括投放電視、電臺廣告在內的一系列傳統競選宣傳策略嗤之以鼻。他所依仗的是在社交網絡上的大膽言論以及宣傳集會的密集報道。當然,這幾周以來,這些方式給特朗普帶來的不僅是關註度,也有負面效應,直接的反映便是被希拉里甩在身後的支持率。這不僅刺激了共和黨,也影響了特朗普本身。

7月,特朗普向一家位於德州的數字營銷公司註資840萬美元,期望能夠通過投放互聯網廣告扳回一局。這家公司此前一直為特朗普的家族企業服務,自選戰以來,其聯合創始人一直在特朗普團隊中擔任顧問,並在6月成為特朗普團隊中的數字媒介總監。

相比於特朗普對線上宣傳的重視,希拉里7月在這一領域的資金投入只有13萬美元。與在廣告投放上的闊綽相比,在另外幾條宣傳途徑上,特朗普仍然堅持“節儉”。

截至7月,希拉里已經投入了1億美元用於電視廣告和廣播宣傳。與此同時,特朗普團隊上周剛剛公布了首個大選廣告,並計劃投入480萬美元用於投放為期10天的廣告,投放地點分布在俄亥俄州、賓夕法尼亞州、北卡羅來納州和佛羅里達州。特朗普的團隊認為,這些宣傳可以在未來80天不到的時間內發揮極大作用,“這是把錢花在刀刃上”。

FEC截至7月底的數據顯示,特朗普團隊在競選上總共投入了8950萬美元,而希拉里團隊則投入了超過3億美元。支持他們的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Super PAC)所募集到的款項也差別較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560

經營懸殊背後的鄭氏家族-新世界系

1 : GS(14)@2011-04-16 14:13:30

http://www.p5w.net/docs/fortune/200202/8.htm
同在一個家族下管理的企業,上市公司債台高築,家族私人公司收益纍纍。強烈反差的背後,是由鄭氏家族在這個公司所佔股份的多寡決定的。而上市公司更多時候都只能服務於家族企業。
  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0017.HK,下稱「新世界發展」)上市近30年,公司除了地產、基建、服務及電訊四大主要業務外,亦有很多附屬公司。公司主席為鄭裕彤。
  「新世界發展」為人詬病的是近年來在不斷投資中的數次「失利」,負債纍纍,令投資者所獲得回報股息極低,而「新世界發展」似乎亦無意減債。
  與此形成強烈反差的是,擁有「新世界發展」37.8%股權的「周大福企業」(也是由鄭裕彤控股持有),卻從諸多收購合併中獲利甚多,而且似乎比「新世界發展」更獨具慧眼,所投資項目都有不錯回報。
  值得注意的是,同是由鄭氏家族管理的企業,上市公司與非上市公司的經營狀況何以有如此大的差距?
attachment  
   新世界財務狀況表現不佳
  新世界集團是香港主要藍籌企業之一,集團旗下包括新世界中國地產有限公司(擁有樓面面積逾2.46億平方英呎的物業組合),新世界基建有限公司(主要發展項目包括收費公路及橋樑、電廠、飲用水處理廠、貨物裝卸及信息基建),新世界創建有限公司(主要從事建築、機電工程、設施管理及運輸服務及財經服務),大福證券集團有限公司,新世界電話控股公司和新世界數碼基地(見圖1)。
  一直以來,新世界集團的財務評級處於不良水平,標準普爾給予「新世界基建」的財務評級都遠遠低於同一行業的「長江基建」(如表1)。與香港同屬綜合企業的地產上市公司作初步比較,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到「新世界基建」是比較遜色的一間公司(如圖2)。
  
  「新世界系」債務居高不下
attachment  1989年,鄭裕彤長子鄭家純開始接掌父親帥印打理「新世界」。在出任公司董事總經理後,鄭家純在市場上南征北伐,令「新世界」債台高築。1991年鄭裕彤親自收拾殘局,但1993年鄭家純再次接手集團,一口氣進軍電訊、信息科技、中國基建及房地產項目、巴士、渡輪等市場,核心地產業務卻停滯不前,結果導致業務雜而不精。
  「新世界」股價長期被沉重債務拖累而受壓,市值亦由高峰期時的1100億港元,跌至2001年的約 100 億港元。至今「新世界系」內公司淨負債總額達 273.3 億港元,只較2000年輕微減少5億港元,負債比率高達47%(如表2)。「新世界系」的利息支出也持續上升,股民所得股息則持續下滑,2000年的淨利息支出高達15.4 億港元(如圖3)。
  對此,「新世界系」高層幾年來數次公開承諾減債,但實際所減債務卻很少(如圖4)。1999年上半年及2000年上半年,公司淨負債還進一步上升(如表2)。
  其實「新世界系」在這幾年曾多次出售物業資產套現,若套現所得的金額用來減債,「新世界系」淨負債將大幅減低,負債比率可減至約20%。事實上,「新世界系」每次都沒有將出售物業財產套現的現金用來減債,反而用來做一些新的投資項目(如表3)。
  「新世界系」近年投資的一些項目收益情況與同行業長江系、新鴻基系、恆基兆業地產公司相比,從圖5可以看到,「新世界系」表現並不讓人樂觀。
  與三家同類型公司作比較下,「新世界系」近年在營運收益方面比較遜色,受外圍因素及經濟不景氣影響,其他三家公司資產回報率顯著下降,但這三家公司資產回報率在前兩年已有回升,只有「新世界系」一直持續下跌。這表明「新世界系」新投資項目未能為公司帶來顯著盈利回報。同時,不斷下滑的利息保障倍數也顯示出「新世界系」盈利能夠支付利息的能力不斷惡化,間接反映出利息支出抵減盈利的情況越來越嚴重。
attachment  「新世界發展」的現況是由於鄭氏家族經營能力問題嗎?我們看到鄭氏家族對其全資直接控制下的「周大福企業」的財務管理就非常不錯。
  
  「面面通」:虧損資產也可以套錢
  在1999年4、5月的科技熱潮,藍籌股中有科技概念的企業為了趁熱打鐵,一般不會通過正常程序將有科技概念的子公司上市,而會通過收購一家「仙士股」(粵語中「仙士」即「分」)企業,注入有科技概念的資產,這家子公司的股價就會因此而飛昇。然後,再通過子公司發行新股集資或收購新的資產,以最少的錢做最大的生意。繼「電盈」借「得信佳」之殼上市神話後(見《新財富》2001年5月號),多家公司傚法,「新世界」也不例外。
  1997年6月,「新世界」在香港推出互動多媒體公眾收費服務—「面面通」(PowerPhone),專門提供本地和國際長途電話服務及與香港國際機場的電子郵件、傳真及資料傳送的服務。
  1999年5月12日,「新世界」把虧損的「面面通」注入「保華地產」(0276.HK),令以地產業務為主的「保華地產」搖身一變成為「新世界」的信息科技「旗艦」。
attachment  根據協議,「新世界」向「保華地產」注入「面面通」電話作價3億港元,其中1億港元以1億股「保華地產」股份支付,另外2億港元以可換股票支付(當時市場估計賬面淨值約1.8億港元)。
  趁著科技股熱,「保華地產」在收購「面面通」後便發行新股集資,「保華地產」向公眾投資者配售1億新股,另加5000萬港元可換股票據。同時,「保華地產」改名為「新世界數碼基地」(即「新世界數碼」)。「保華地產」發行2億股新股後,「新世界」持有其股份的32.1%,原大股東保華德祥(0498.HK)的股權則由74.3%攤至26.6%。若「新世界」行使所有換股權,持股量將擴大至50.4%。
  「保華地產」與「新世界發展」的電訊業,在收購前都處於虧損。「保華地產」截至1998年3月底的財政年度虧損為2.49億港元(物業減值準備1.23億港元),截止同年9月底的中期虧損6300萬港元。而「新世界」1998年12月底止半年電訊業務(主要項目為「面面通」)虧損擴大至3.27億港元,1999年度中期業績中這一虧損上升到3.74億港元。
  但通過是次收購,「新世界」以3億港元的溢價出售正在虧損的「面面通」,淨賺1.2億港元(「面面通」賬面價值約為1.8億港元)。通過買殼形式,「新世界」將旗下科技項目注資上市,這樣不用重新投資分毫,省去原本成立新公司再申請上市的步驟,更不需符合上市規定之盈利要求,所注入的項目,均未受到一般新上市公司盈利規則要求所限制。
  更為重要的是,「新世界」將「面面通」每月虧損900萬港元的負擔全部扔掉。通過出售正在虧損的「面面通」予「新世界數碼」的前身—「保華地產」,從而「新世界」將母公司的虧損轉移到低層的上市公司。當時,「新世界」持有「新世界電話」88%股權,後來增持至95%(如圖7)。這就是「新世界數碼」每虧損100港元,母公司「周大福企業」也只是損失11.6港元(100 ×34.74% × 88% × 37.8% = 11.6)的原因。
  2000年11月,「新世界數碼」卻以折價79.1%的價格將「面面通」出售,而買家正是兼任「新世界數碼」及「新世界電話」的董事曾祥。「新世界電話」八成股權由「新世界發展」持有,餘下二成股權由「英福電訊」及少量股東所持有,「英福電訊」大股東正是曾祥。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面面通」由借殼上市至出售的整個過程,「新世界數碼」都在承受大部分虧損,得益的是「新世界發展」及關聯人士。
attachment  「新世界發展」巧妙地利用了自己正在虧損的資產:利用這些資產借科技概念高價出售,先套利一筆可觀收入。不費成本地擁有了一個科技旗艦子公司,等概念破滅時子公司又以低價把資產賣回給系內關聯人士。不斷地轉手,「新世界」母公司便可從出售差資產和利用科技概念獲利。
  2001年6月,「周大福企業」大量減持6.3億股「新世界數碼」,令「新世界」對「新世界數碼」的持股量降至18.5%。這次減持實際上是為了年報結算日(6月30日)前,將所持「新世界數碼」股份降至20%以下,以避免將「新世界數碼」的虧損計入到「新世界發展」的會計賬目上。這樣,「新世界發展」甩一手「新世界數碼」股票,變相減少幾億債務,母公司損益賬又毋須受子公司拖累。即使持有18%股權,仍然是單一大股東,有決策能力。所以,我們可以看見「新世界」巧妙地運用財技及美化賬目從而令自己得益。
  2001年10月18日,「新世界發展」將「新世界數碼」的股份悉數出售予亞洲物流科技(0862.HK)。
  
  收購崇光百貨:
  將好處留給「周大福企業」
  雖然「新世界系」的投資回報遇到滑鐵盧,但這並不代表鄭氏家族的財產受到損傷。因為其財富來源主要是「周大福企業」和「新世界創建」,其它「新世界系」的上市公司都只是用來作為建立鄭氏家族自己王國並進行剝削股民的工具。
attachment  「周大福企業」的大股東是鄭裕彤(持有40%股份),其它股東也是鄭氏家族的成員。「周大福企業」純粹是鄭氏家族的一傢俬人公司。由圖1的公司結構金字塔裡可以看到,「周大福企業」在上市公司「新世界發展」之上,其盈利全部由鄭氏家族擁有,與「新世界」的股民無關;相反,若「新世界發展」獲得盈利,鄭氏家族只得37.8%的利益,其餘大部分都要分給股民(見圖8)。
  2001年,「周大福企業」收購了日本「崇光百貨」,在這一過程中,鄭裕彤暴露出「周大福企業」擁有至少60億-70億港元的雄厚資金。這與「新世界發展」負債纍纍,債務居高不下的財務狀況形成強烈反差。
  2000年7月12日,總負債高達1.87多萬億日元的日本崇光集團向東京地區法院提出破產保護要求。總部設於大阪、開業至今已有170年歷史的崇光在本土以及海外大肆擴充分店,但因日本經濟迅速下滑,最終債台高築,無力自救。宣佈破產之後,該公司已先後關閉本土及歐洲的數間分店,而位於亞洲的12間分店則需要繼續尋找買家,出讓股權,而位於香港銅鑼灣的分店即為其中一間。
  香港崇光未受亞洲金融風暴的重大拖累,2000年上半年營業額增長113%,盈利增長逾2倍,旗下物業市值達40億港元,加上位於港島區購物心臟地帶的銅鑼灣,地點優越,人流旺盛。香港崇光在經濟復甦初期的發展潛力優厚,因此一直成為香港有意拓展商場業務大財團的爭奪重點。
  2001年1月3日,鄭裕彤證實,華人置業(0127.HK)大股東劉鑾雄在此前已經落實以35.3億港元購入崇光百貨的經營權以及整幢物業,而崇光可以用相同的品牌繼續經營百貨業務,合約租期18年。鄭裕彤本人則想以「周大福」名義購入崇光百貨50%權益,預期回報率可達9%-10%。但由於劉鑾雄35億港元的出價較鄭裕彤高,所以「周大福」未能競價成功。但鄭裕彤表示,劉鑾雄口頭答應出讓其中50%股權給鄭裕彤,並估計在一個月內可以簽訂股權轉讓協議。
  半個月後,鄭裕彤宣佈,收購崇光物業的資金由他與劉鑾雄兄弟各出一半。鄭裕彤表示,收購崇光物業的資金與劉鑾雄兄弟各佔一半,在估計35.3億港元的收購總額中,鄭裕彤指出將會融資20億港元。2月8日,銀行界消息指出,將由中銀、匯豐、恆生、中國工商銀行及法興牽頭,為這次收購安排22億港元的貸款。在這筆貸款中,3年期港元同業拆息息差約為80點,這較「華人置業」以往最低的融資成本息差150點下降了一半。
  最終,鄭裕彤的「周大福企業」與劉鑾雄的華人置業(0127.HK)以35.3億港元收購成功,各佔50%股份。
attachment  鄭裕彤以自己的私人公司「周大福企業」,而非「新世界發展」進行收購,不合常理。「周大福企業」主要業務是金行,與崇光的百貨業務相差甚遠;相反,「新世界發展」旗下的「新世界百貨」則擁有龍子行、東急百貨等。
  鄭裕彤曾稱這是因為「周大福企業」有充裕的資金,而「新世界發展」正在減債,不想增加負擔。然而,「周大福企業」此次收購的大部分資金(約有20億港元)都是來自銀行貸款等融資渠道。這些都不免讓人生疑。
  自2001年1月3日有關收購祟光百貨的消息公佈後,「新世界發展」的股票價格在一個月內由最低9.25港元一度飆升至最高12.85港元,升幅約33%。由此可見,市場人士看好「新世界發展」的未來潛力,借此趁低吸納。可是,自3月起股價就持續回落。這是因為鄭裕彤一再澄清收購崇光與「新世界發展」無關,市場人士對鄭裕彤的舉動非常失望,對「新世界發展」信心大失。
  根據當時香港崇光的經營表現,市場人士認為收購崇光百貨是一個高回報的投資,僅崇光百貨物業租金回報率就接近7%。鄭裕彤透過自己的私人公司獨享這份回報,作為「新世界發展」的主席,我們可以認定他未盡責保障「新世界發展」股民的利益,或者可以認為鄭裕彤剝奪了「新世界」股民可能享有的預期9%至10%的回報。
  
  新世界創建 :
  將利潤留給自己的又一例證
attachment  「新世界創建」是新世界系旗下表現最出色的附屬公司,它的主要業務為設施管理、建築機電、交通運輸、金融保險及環境工程。2000年的純利有8.19億港元,每股的賬面價值27港元,截至2000年10月,手頭現金約有18億港元,備用信貸可動用的資金為40億港元。這與「新世界發展」的財務狀況也有天壤之別。
  從圖9可以看出,「新世界發展」佔「新世界創建」50%的股權,其餘的股份全部由「周大福代理人公司」擁有。「周大福代理人公司」與「周大福企業」一樣,都是鄭裕彤家族的私人公司。而至今「新世界創建」都還未上市。
  通過「周大福代理人公司」、「新世界發展」和「周大福企業」擁有「新世界創建」69%的股份(「周大福企業」佔「新世界發展」38%股權)。也就是說,「新世界創建」每賺100港元,鄭氏家族就可分得69港元。如果這100港元由「新世界發展」賺得,鄭氏家族只能獲得38港元。這也正是「新世界創建」得到鄭裕彤特別照顧的原因。
  早在1999年9月「新世界創建」的公司結構如圖10所示,「新世界發展」佔「新世界創建」73%的股份,「周大福代理人公司」只佔27%。但在1999年9月21日,「新世界發展」 以成本價減持「新世界創建」23%的股份。
attachment  資產轉移後,「周大福代理人公司」佔50%的股權, 鄭氏家族便可從中獲利。
  表4清晰顯示了鄭氏家族絕對控股公司與相對控股上市公司的財務情況。從中我們可以看到,鄭氏家族所佔股份越大的公司,其財務情況越好。這也能解釋雖然市場期望「新世界創建」能早日上市,但鄭裕彤遲遲未實行。如果把「新世界創建」上市的話,鄭氏家族又怎能從中賺取更多的利潤呢?■
attachment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987

貧富愈懸殊 愛瑪士愈賺錢 周顯

1 : GS(14)@2015-04-09 12:35:49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mnist/en30_en30.htm\r\n【明報專訊】那天讀報紙,看到不少名牌的上市公司盈利大跌,只有愛瑪士的利潤能夠保持上升,該報道得出來的結論是因為愛瑪士崇尚低調,所以切中了市場需要,諸如此類的解釋。\r\n\r\n我相信,在香港的股評人之中,沒有一個比我更有資格去評論名牌公司,因為,我本身就是一個用家,一個名牌奴隸,那些不用的行外人,對於產品一無所知,自然也沒有資格去作出評論。\r\n\r\n愛瑪士的成功,有一個基本的重點,就是它的價格和質素,均比其他名牌高上一級。我所穿的衣服,主要是愛瑪士和Loro Piana,因為這兩個牌子的衣服,穿在身上,特別好看,至於其他名牌,大多都是衣服好看,但穿上身上,還只是衣服好看,但是人卻不好看,反而很多時會愈穿愈醜,除非你有模特兒的容貌和身材吧。\r\n\r\nChanel及LV 只算中產名牌\r\n\r\n簡單點說,愛瑪士作為名牌中的名牌,一般中產階級是買不起的,中產階級的名牌是Chanel、Louis Vuitton、Bottega Veneta之類,她們儲錢幾個月,便能買其產品了。所以,我一個非常有錢的朋友(是我的讀者當中最富有的一位)說過﹕「那些牌子根本不是名牌,愛瑪士才是!」\r\n\r\n所以,其他名牌銷量劇跌,是因為中產階級購買力萎縮了,愛瑪士的銷量反升,是因為貧富懸殊加劇了,在這兩年,富豪們的生活根本不受到影響,就是這樣的一回事。\r\n\r\n[周顯 投資二三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404

倘貧富不懸殊 可容忍較低GDP 周顯

1 : GS(14)@2015-10-23 00:57:01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mnist/en30_en30.htm


【明報專訊】中國的第三季經濟增長率跌至6.9%,不能「保七」,很多人當然認為這是很不好的狀,我卻有不同的解讀。

且先從理論去講起。GDP的數量雖然是絕對數值,卻不能絕對地去計算。一般來說,在某些情之下,可以容忍較低的GDP增長,在某些情之下,則必須要有更高的GDP增速。

最鮮明的例子,就是貧富懸殊:如果拉近了貧富懸殊,則可以忍受較低的GDP增速,反之,如果貧富懸殊加劇,則要更高的GDP增長,才能抵消。像在曾蔭權管香港的年代,香港也有很不錯的GDP增長,不過因為貧富懸殊加劇了,因此吃掉了經濟增長。

所以,如果在今日的中國,努力打貪,減少了貧富懸殊的大前提下,有6.9%的經濟增長,已經是喜出望外的了。

如果沒水分 6.9%已是奇蹟

問題反而在於,這個GDP數字,究竟有沒有水分,有沒有做假的成分?又或者是,這個GDP增長,究竟政府用了幾多的努力,花了幾多的資源,用了幾多的行政力量,去作出「幫助」?如果政府投資很多錢出去,當然可以享有更高的GDP,但這是不可持續發展的,這好比中國當年發展工業,用更污染的環境,去換取GDP增長,反之,如果環境質素改善了,這也可以忍受更低的經濟增長。

簡而言之,如果6.9%是實數,那中國又創造了一個經濟奇蹟,但很明顯,這個數字也不是實數,問題只在於它灌了幾多水而已。

[周顯 投資二三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446

4屆民意基礎懸殊 立會主席兩人選今受質詢 0票梁君彥 vs 65萬票涂謹申

1 : GS(14)@2016-10-11 08:05:44

【本報訊】新一屆立法會周三復會後,會在議員宣誓後選出主席。兩名參選人經民聯梁君彥與民主黨涂謹申今天出席選舉論壇接受議員質詢,非建制派議員料針對梁君彥的強硬作風出擊,要求交代「剪布」及「趕人」準則。梁君彥強調會公平執行《議事規則》,重申有主持內會的經驗;涂謹申則強調較梁更能與不同派別議員溝通。記者:呂浩然 陳雪玲



上屆議會出任內務委員會主席、今屆續循工業界自動當選的梁君彥成為建制派唯一參選人。65歲的他今早將與53歲的涂謹申同場辯論。涂過去四屆分別循九龍西及超級區議會合共取得65萬票,與過去四屆「零票」自動當選的成強烈對比。選舉論壇為時約兩小時,由資歷最深的議員主持,由於現屆最資深的涂是候選人,故此會由街工梁耀忠主持。兩候選人會先作5分鐘發言,然後由議員質詢。梁耀忠說會盡量讓議員發言,若出現過於混亂場面才考慮休會,但暫時聽不到議員有特別行動。



建制佔多數 梁勢當選


由於建制佔多數,料梁君彥幾可篤定在周三投票時當選,因此非建制議員今日主要針對梁對「剪布」立場、主持會議方式以及會否落場投票等重點提問;專業議政莫乃光說,梁過去擔任大會代主席、主持會議令不少議員有意見,故此會追問他「剪布」、「趕人」的準則等。人民力量陳志全擬質問梁君彥的國籍問題,「梁天琦簽了確認書,選舉主任也可以不信他真心放棄護照,大家點解要信他(梁)真心放棄英籍?」青年新政游蕙禎日前發文指「吾與老賊誓不兩立」,反對無經過選民投票洗禮的梁君彥出任主席;青政另一議員梁頌恆稱,今天會上他們會「隨機發揮」,但因梁始終未做主席,「我哋冇理由衝秘書處、衝梁耀忠」,故未有計劃行動,但會明確向梁表明,由他出任主席將難令下屆立法會運用順暢。



涂:我準確知道主席權限


梁君彥重申,會利用多年來在議會及內會的經驗服務700萬港人,承諾讓所有議員暢所欲言並聽取意見,以改善行政立法關係及提升議會監察政府的力量。對於常被詬病「零票當選」,他形容這只是選舉方式不同,正如每個人都有優、缺點,最重要是整個議會如何為港人做事。涂謹申則強調過往出任多個法案委員會及事務委員會主席,公正性有目共睹;加上是民選議員具一定認受性、律師的背景又令他更熟悉《議事規則》和案例,「我會更加準確知道一個主席嘅權限係乜嘢,應該點樣平衡、應該點樣執法」。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011/1979730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147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