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好的投機,必定也屬於好的投資。 巴黎

http://hk.myblog.yahoo.com/tonylaw-vaueinvesting/article?mid=5715

巴黎:


有Blog友說1222是老千股,並暗示不要沾手。

我今天補充一下:

無一間公司股東及經理和你有親,不要太天真,這是做任何證券分析的預先準備,不要隨便讚大股東、管理層,我會敬重李嘉誠做善事時的糠概,但從股票利益角度看,他永遠是和我們對著幹的!

按歷史紀錄1222公佈集資後股價馬上下跌幾成至$0.1元(舊股),事後孔明看,以這個價買入,跟它供股後,收了紅股後,最終成本會是$0.13(新股),以65.2億股計,市值就等於8.5億。

Blog友可看看2010年報的減除所有長短負債後的淨Working Capital是3.8億,若集資完加多5億現金就會是8.8億,在$0.1元買入(舊股),隻資後是對你有利,因為淨Working Capital將大過市值,兼等於無負債,還送14億固定物業給你(實際應是16億)。

我們看一看對手大股東,他集集埋埋股份多年,成為大股東,千又好,無千又好,集資前的成本肯定不只$0.1,集資後亦不會只$0.13(因為它的帳值的確是$0.38,是他多年無收(派)盡股息累積而來的),大股東的成本也不夠我一炮過$0.13入貨平(新股)。

事實證明,現在的市價是0.041 x 5合1 = 新股的$0.205,市值就是$13.3億大過淨Working Capital,現在放貨,不就是有(0.205-0.13) / 0.13 利潤嗎?!(57%)。

價值投資人買貨是為長線,但有時市況就手,例如這一次,他們就順手拿下來,只是幾天的時間,一除權後就升57%。別人不明白以為他投機,但他們卻是依足內在價值和Margin of Safety原則行事。

有 包頂頸天材又會話,若有人癡線,唔要身家,質低到以今天的市價$0.041的一半$0.020散貨,或更低的$0.01,那巴黎一樣輸。(他們真的是這樣 說:當所有人癡線,我清醒有鬼用。但他們不知道,呢個世界是由清醒的人統治發夢的人,如果連清醒的人也無,人類就不會活到現在,而發夢的人將會是第一批 死,咁簡單的道理也不明白,有時我不知應嬲還是笑好!)

若$0.01,5合1就是0.05,市值就只有3億,是淨working capital8.8億的34%,你叫齊親朋買都得,買買下,你地就係大股東了。

今天的討論有點像投機嗎?

不!這其實是價值投資的操作,因為好的投機,必定也屬於好的價值投資!

那我為何常常批評別人投機?

因為那些不是好投機,所以稱不上是投資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54

[轉載]牛熊證歸宿 必定是屠房 名人堂

http://investhof.blogspot.hk/2013/01/blog-post.html
 「我悟通了:長期失運的人,性格多是很flip-flop(反覆無常、沒有專注)。」早前跟舊同事吃飯,他跟我分享了一些獨特的看法。
「此話何解?」我問道。
「依你經驗,一百個人學短炒期指,有幾個可以靠每日炒50到100點波幅搵食?」
「一百個人落場炒期指,大致上五個贏、十個打和、八十五個輸。炒賣衍生工具,好似去麻雀館,跟職業賭徒打牌;或如去溫布萊球場,火拼曼聯。大場打鬥,業餘散戶瓜多過菜!」
舊同事笑問: 「那回報呢? 」
「普通人一百萬元本金,多是炒兩張細期(小型恒指期貨)。贏一點10元,一日每張細期指贏50點、兩張100點,可賺1,000元。」
「一年250個交易日,算你有超能力,日日贏,一年都是執25萬。當然實際上有贏有輸,不可能日日贏。算你勝率是六成,已經是 『威過威士忌』的級數,一年未扣佣金,都是袋50,000元;扣掉佣金,實袋35,000元。除開250日,每日賺140元。朝九晚四,算起來時薪低過在快餐店賣漢堡包。」
「哈哈哈…」
「日練夜練,練到成為百中無一的期指散戶高手,飛花摘葉,俱可傷人,原來回報低過最低工資…這跟苦練十年鐵砂掌,然後在街邊賣炒栗子,有何分別?不是笨得要死嗎?」
「牛熊證也是一樣,就像某報主篇的名言:『牛熊證存在的目的,就是被打靶!』」
「真慘…」
「世人無明,多易被騙。理論上,牛熊證真的『好到無朋友』。投行日日舌燦蓮花,解釋牛熊證:升可以賺,跌又可賺,絕對無懈可擊。但正如『黑天鵝』一書作者塔雷伯(Nassim Nicholas Taleb) 所授的金融『防千法則』:『唔駛理班友講乜嘅,淨係需要知道,對家真金白銀(尤其是用自己副身家的大部分)買啲乜。如果Sales講到天花亂墜,自己一毫子都唔買的,多是『搵食嘢』,那就自己『執生』啦。』」
自己應道: 「好像蠻有道理。」
「其實也不用想得那麼複雜。就算不看書,只要有少許common sense,都知道牛熊證的歸宿,必定是屠房。如果炒牛熊證,真是條必勝財路,你應該隨便行落一家經紀行,都會揾到一打、半打富豪,日日『印印腳』數銀紙。或是看報紙時,找出一百幾十個最強的『牛熊證散戶戰士』。哈哈哈,當然我還是覺得我阿爺講的最有道理…」
「是甚麼?」
「十賭九輸呀!哈哈哈…」

(轉載自盧志威鴻鵠經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392

吳伯凡:沒有“415”原則,你的創業團隊必定分崩離析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114/148894.html

i黑馬:創業時的“415”原則你知道嗎?創始團隊不要超過四個人,中間一定要有一個人是老大,而且此人股份必須超過50%,否則團隊必定分崩離析。近日,在中信出版社承辦的《從0到1》新書分享會上,《21世紀商業評論》主編吳伯凡對創業者闡述自己的觀點。


\本文由演講錄音整理:

很多人還在做一個昨天的生意

全球化本質是一個技術轉移,把科技的成果從最發達的地方逐漸地向更低的臺階不斷地延伸的過程。

很多企業在中國的市場或者是中國企業在全球市場,基本上是遵循這樣一個規律:中國的內部分為六級市場,一些已經在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淘汰的產品,三級、四級市場依然在賣,好像增長還不錯。一些企業把自己已有的產品,甚至是中國已經開始拋棄的產品在非洲等一些新興市場繼續延續。

因此,實際上大多數人都是在做一個昨天的生意。

這樣的一種方式,在全球化的情況下也能分到一杯羹,但這是一種永遠跟進的策略,是“尾燈戰略”。有人說“尾燈戰略”非常省事,不用看導航,不用判斷路徑,就看前面的那輛車的尾燈就可以了。但是麻煩在於:前面的車要是熄火了、拋錨了、掉到懸崖里面了,後面的車要不就停下來,要不然就跟著一起掉到懸崖里去。說到底這是一種茍延殘喘,真正的競爭一定不是簡單地把美國的東西拷貝到中國來。我們是創新精神不足,山寨精神有余,我們不能永遠把山寨作為我們的一種發展路徑,這是不可持續的。


創業團隊的“415”原則
 

\在創業的時候,有一個“415”原則,就是創始團隊的最初的人,不要超過四個,最好是三個。因為超過四個以後一定會形成幫派。

“1”是什麽呢?這四個里頭,最大的危險就是我們四個都是兄弟,我們一起打江山,我們平均分配股份,我們一人25%。如果是這樣的話,這個公司死定了,不管商業模式有多好,不管技術有多好,都死定了。原因是最初創業的時候誌同道合,但是稍稍有所進展,有所成就的時候,每個人的主張就不一樣了。

在最危急的時候,大家容易形成共識,遇到一夥劫匪,四個人肯定會特別團結。但是不是天天有劫匪的,四個恨不得穿一條褲子的兄弟,最後可能會發生分歧了,你不服我,我不服你,最後公司可能分崩離析,讓一個偉大的計劃開始覆滅。這種情況經常出現。

創業者需要從最初的打乒乓球的狀態到打高爾夫的狀態。乒乓球是球過來必須得打,問題出現了,創業者就必須去解決,創業初期都是打乒乓球的階段。到一定時候,創業者就開始打高爾夫了,朝哪兒打,打多遠,所有東西都取決於自己。

所以創業團隊不能超過四個股東,必須一股獨大,一個人說了算的。四個人平均分布話語權,公司就像一個汽車有四個引擎,分別朝四個方向走,車還能走動嗎?所以一股獨大非常重要。大到什麽地步?必須超過50%,另外三個人不超過50%。


投資人看中創業者勝過商業模式

創業者特別愛講商業模式,而且投資人肯定要先問創業者的商業模式。在了解商業模式之後,投資人必須要看一個更關鍵的因素,這就是創業者本人。事在人為,一件事要用不同的人來做,做出來的結果是完全不一樣的。同樣的商業模式用十個人來做,做出來肯定是十個結果。這就如同,你說你家里有一架150萬買來的鋼琴,我就相信能聽到最好的鋼琴曲嗎?不一定。關鍵是你會不會彈,你能夠請誰來彈這個鋼琴。所以投資人了解到商業模式之後,他會故意跟創業者打場高爾夫球,跟創業者玩德州撲克,看創業者是大氣還是小氣,是有錢還是修修補補?有沒有一種領導者的韜略等等?通過這些微小的事情觀察,投資人最終才決定把他的錢給創業者。


團隊是5×5不是5+5
 

\創業者最重要的是團隊。這個團隊應該有凝聚力的,不是說一下子就散的。團隊彼此之間誰也離不開誰,離開了以後,自己的價值都會減少。比如五個人在一起,是一個成熟效應,是5×5而不是5+5,這才叫團隊。

臺灣、香港都不說團結,都叫團契,不同人能夠契合在一起,跟這個團隊契合在一起。如果沒有這種團契的精神,創業是很難走遠的,有時候少一個人,整個團隊就會整體氛圍改變,組織能力改變,經營的可持續性成為問題。如果創業團隊能做到團契,是一個非常穩定,非常有凝聚力的團隊,即使競爭對手很強悍,這個創業團隊依然可以走得更遠。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台灣總統就職:「年輕人沒未來 國家必定沒未來」老男內閣解青年困境

1 : GS(14)@2016-05-21 19:00:58

■新內閣宣誓就職。 台灣《蘋果日報》


【本報訊】台灣正式迎來新時代,蔡英文昨上任總統並對內閣簽署任命令。蔡的就職演講強調「為年輕人打造一個更好的國家」,要改善台灣青年長久以來面對的低薪困境,「年輕人沒有未來,這個國家必定就沒有未來」。但反觀內閣成員平均年齡高達61歲,又只有4名女性閣員,被稱為「老男人內閣」,令人擔心她的青年政策是否能切合年輕人。記者:黃兆康





昨早9時20分,剛宣誓就職的台灣新任總統蔡英文簽署她任內第一份公文,任命行政院院長林全及其他新政府的內閣成員,同時在fb上直播簽署公文的情況。她隨後的就職演說就有不少篇幅聚焦於年輕人問題,「最重要的,我要特別強調,我們的年輕人處於低薪的處境,他們的人生,動彈不得,對於未來,充滿無奈與茫然」。她指不能再讓不友善的社會結構,阻礙台灣整體年輕人處境改善,而改變年輕人的處境,就等同改變國家的處境,「年輕人沒有未來,這個國家必定就沒有未來」,承諾新政府會立即展開行動,期許在未來任期內,從根本結構解決年輕人低薪問題。但是蔡英文組閣的成員平均年齡突破60歲,比起已經被形容為「千歲內閣」、但平均年齡只有56.4歲的馬英九內閣平均年齡還要大,讓人質疑這個「老男人內閣」是否有能力解決青年問題。對於蔡期許改善青年困境,在台灣民眾就指她的大方向很好,希望她實現社會的公平正義。另外,身為台灣首個女總統,外界原本會期待她的內閣成員兩性比例得到平衡,但在40名閣員當中,只有4名女性,故今屆內閣成員被諷為最「資深、陽剛」的一屆。



就二二八事件成立和解委員會

除了承諾會改革年輕人低薪,蔡英文就職演講亦講述內政及外交的承諾,就着經濟發展,將追求能持續發展的新經濟模式,要達至「社會的公平及正義」;而在台灣原住民問題上,新政府會以道歉的態度面對,逐步推動自治,恢復語言文化;對「二二八事件」,蔡英文宣佈會成立「真相與和解委員會」,三年內完成調查報告,以最誠懇與謹慎的態度,處理歷史,追求真正和解。台灣長久以來在國際上處弱勢,蔡亦指會積極參與國際經貿合作及規則制訂,維護全球的經濟秩序,並且融入重要的區域經貿體系。台灣媒體指,相較於選舉演說時的激昂,蔡英文的就職演說走冷靜風。總統府發言人黃重諺稱,今次的演說頗大篇幅是蔡英文親自撰寫,呈現誠實、穩健、冷靜的特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521/1962159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911

「我後生50年 必定去佔中」

1 : GS(14)@2016-10-29 13:07:48

【本報訊】近年不少香港年輕人支持自決及港獨,困擾北京及港府,胡國興昨出席電台節目時,承認不明白年輕人,但認為溝通可解決問題,更自言若年輕50年,兩年前會參與佔中;他表明不認同港中區隔,但認為可檢討單程證制度。胡昨出席港台節目時指,子女最細已30多歲,最細的孫僅幾歲,「呢兩個年歲級別(嘅人)我都明白,中間嗰段我有個真空,唔係好明白,想有機會向年輕人討教」。胡又指現時年輕人當然激進,與他年輕時一樣,「如果我後生50年,2014年我諗我必定去咗佔中」,認為自己年輕時不會考慮佔中是否違法,加上面子問題,佔領地區亦「好好玩」,「有帳篷瞓,有飯盒食唔使錢,未做功課有人教,仲可以坐喺度徹夜長談傾通宵偈」。


倡檢討單程證審批權


當主持人指其說法會引起青年反感,胡補鑊指「佢哋為表達訴求我明白,我係講如果我自己唔講有乜訴求,年輕時都會去」。胡其後出席商台節目,主持安排他與主張港中區隔的中大學生會會長周竪峰電話對話。胡指香港和內地人毋須區隔,因港人能分辨兩者差異,又指普教中沒問題,有助香港青年「搵食」。對於有聽眾指,香港應取回單程證審批權,胡指現有制度要檢討,又指現時政策「好怪」,每日容許內地派150人來港,但港府無權審批。胡表示特首最低限度應要就此與內地政府商討。■記者林俊謙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029/1981599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901

【讀書好】為何愛國必定反日?

1 : GS(14)@2017-10-09 03:31:50

【文化籽:讀書好】「支那」稱呼被視為辱華,是因為這是近代日本人對中國大陸的稱呼,而中國人要愛國,就必須反日,既然反日,怎能用「支那」稱呼中國呢?好了,大家有否想過,為何愛國必須反日?有人說因為中日近代爆發過兩次戰爭,所以要反日。環顧世界,近代爆發過戰爭的國家、民族多的是,為何沒有聽過愛法必須仇德、愛美必須仇英呢?



今天介紹日本學者岡本隆司《中國為何反日:中日對立五百年的深層結構》,以淺白的文字,回顧中日近代糾纏不清的關係。作者認為共產黨在八九年六四後,為加強控制提高對政權向心力,於是煽動愛國情緒,而「反日」就被當作是其中一個手段。江澤民時代開始的反日教育宣傳,廿多年後,成功培育出一整代愛國憤青。


現代化角力

但愛國反日並非源於中共,只是他們手到拿來,利用這現成方便就手的政治工具。中日仇恨是東亞近代史的主軸,潛伏的仇日意識,一經煽惑,足以星火燎原。作者分析自十八世紀以降中日兩國的歷史發展,掀開反日深層結構。當時東亞秩序受到西方勢力入侵的衝擊,由於中日之間政治、社會及經濟結構的差異,對於這衝擊產生了不同的反應。大清表面上是天下帝國,但王權對社會控制力弱,中間的士紳階層才是實際控制者,作者以幕未學者勝海舟的觀察入手,他認為大清皇帝只像個代管人,「支那人將一國的天子與代管人一視同仁,只要對地主無損害,無論換了多少代管人也無妨。」他認為這種國家不能打仗,因國家與社會處於游離狀態。相反江戶時代的日本,統治者需要尋求社會團體的支持合作,統治與被統治者關係密切。在經濟方面,中國由於官府放任,不介入民間經濟,同樣中間團體起重要作用,政經關係分離。日本幕府直接在幕後控制,政經之間二合為一。正由於條件差別,大清是個軟結構,可自我調整吸納西方衝擊,保持原有政治秩序不變。但日本的硬結構,一旦遭遇千年未遇之變局,認識到西方的先進,就全國上下推動維新。


還是體制問題

今天我們為了愛國教育需要,突出了鴉片戰爭的重要性,但實情是戰爭並沒有改變中國,雖然開始與列強締結條約,貿易方面出現買辦,上海取代了廣州,但制度結構依然故我。日本黑船來航,衝擊力比大清弱,但卻動搖了幕府鎖國體制,簽署條約及貿易令舊體制不能維持,產生混亂,這時日本精英明白必須徹底改變,建立一個名為日本的主權國家,重新整合政治、經濟、社會。日本富國強兵、殖產興業是國家現代化的一環。相反大清洋務運動,則是督撫重權的環境下,試圖將軍事現代化,上下離心。真正認識日本威脅的是李鴻章,他認為日本比英俄更危,「誠為中國永遠大患。」於是大力推動北洋海軍建設。李之所以視日為大敵,不是憑空臆測,而是目睹明治維新後舉國上下君民一心進行西化,反觀中國仍為體用問題糾纏不休。一八八九年李去信駐日公使,討論中日鐵路建設,指日本以民間集股方式,中國則無法取信人民,進行集股,只能官府出資。李鴻章知日,所以盡量避免外交關係破裂,但最後亦因朝鮮問題開戰,甲午戰爭,成為近代愛國反日的起點。經過日俄戰爭,一次大戰、五四運動、第二次中日戰爭,兩國在現代化進程及角逐東亞新秩序領導地位上較勁,日本一直領先,直至二戰美國掉下原子彈投降。這段慘痛歷史,本來問題出自中國落伍的體制,無法切合工業文明時代,孫中山那一代見日本成功,於是以日為師,所以他們才要革命,他們心目中的愛國不是口號反日,而是建立一個真正現代化的國家,實現上下一心、全國一體。今天共產黨放棄了制度現代化革新,以民族主義、偉大民族復興來創造上下一心,於是愛國自然就等於反日。



李鴻章最先體會到日本現代化的成功,視之為心腹大患。

幕未藩士勝海舟認為中華王朝不濟,是社會力量未能發揮出來的結果。

撰文:劉細良編輯:謝慧珊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929/2016700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224

李小加:沙特阿美必定來港上市

1 : GS(14)@2017-11-19 15:31:59

【明報專訊】「新經濟股」成為近期新股市場的主力,但港交所(0388)仍對「舊經濟股」虎視眈眈,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昨日出席雷蛇(1337)上市儀式時表示,會盡力爭取沙特阿美來港上市,有充分信心對方必然會來港掛牌,即使第一次IPO(首次公開募股)不在港上市,之後亦會到港上市,強調只是時間問題。

他解釋,香港在互聯互通下,長遠結構上可以集合本土及內地市場力量,其次是中國是一個資源消費大國,若沙特阿美來港上市,可讓投資者對冲油價波幅,增加來港吸引力。

近期多隻新經濟科網股反應熱烈,李小加表示,香港的上市土壤對新經濟股有吸引力,未來會更加努力豐富土壤營養。他提到,目前港股成功吸納多隻新經濟股,不代表毋須再加入創新改革,形容所謂改革只是制度上安排並非爭取新項目,只是提供一個新選擇予上市公司,尤其是香港是一個市場化經濟。

港股實名制料北上港股通先行

他又透露,即將會公布有關港股實名制安排,料將在北上港股通率先實行,暫時不會包括本地市場,實名制屬起初階段,兩地監管機構將交換用戶訊息名稱,「將兩地比較大的差異逐漸縮短」。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479&issue=2017111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36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