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十堰建城:在三线建设中复制一汽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9-28/HTML_6D7WQ7CRLLIH.html


2009年9月21日,在十堰市的青年广场上,东风汽车公司举行了建设40周年成就展。面对一辆辆崭新的汽车、一幅幅饱含故事的照片,十堰市委常委张维国满含激情:

“十堰市因车而建,因车而兴。40年前为了共和国建设需要,全国各地建设大军来到鄂西北这块热土,建成了一个举世瞩目的汽车企业,同时也让十堰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偏僻小镇,发展成为一个闻名遐迩的汽车城。”

虽然脱胎于二汽的东风汽车集团应时趋势,迁往了交通更为便捷的武汉,但是东风商用车以及部分专用车生产厂仍然留驻十堰,坚守着“十堰——襄樊——武汉”这条千里工业走廊的末端。

百人小镇涌来几十万建设者

1964年,中央在制定第三个五年计划的时候,根据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需要,决定在中国南部再建一个汽车制造厂,而在历经了四川、湖南等多个地点的选择之后,中央选址在了湖北的大山深处。

“建设第二汽车制造厂是时候了!”毛主席决断一句话,中央在三线建设问题上再次明确二汽上马。1967年二汽在十堰的炉子沟举行了象征性的开工典礼,受“文革”冲击,建设拖到1969年才开始逐步动工。

“40年前,东风的老一辈创业者正是在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上,搭起芦席棚,手工敲打制造出东风公司第一台车——东风2.5吨军用越野卡车。”40周年庆典上,东风汽车公司总经理徐平说了这样一个片段。

今天十堰青年广场附近,已经是喧嚣的商业街,宽敞的马路上,公共汽车、私家车往来穿梭。这让40年前的东风人是无法想象的——当年秦巴大山深处,一下子涌入十几万建设大军,这么多人吃住成了大问题。不管男女老幼都住芦席棚,芦席棚挡不了炎热与寒冷,建设物资和生活物资全靠人拉肩扛往山里搬。

原二汽厂长黄正夏在回忆录《艰难的历程》中回忆了当时的生活条件:“没有蔬菜吃,只有靠外面运,但对十几万建设大军来说,运输来的菜只是杯水车薪,大多数人都没有菜吃,只能以红薯叶、秆为菜。”

“军转民”闯亏损关

1966 年10月7日,在老营宫(现在的武当山特区)召开的现场会议上确定了二汽建厂范围,明确了二汽建厂的具体方案和生产布局方案,既要遵照三线建设“靠山、分 散、隐蔽”的六字方针,又要依据“工业建设经济合理”的原则,将汽车生产工艺流程特点结合十堰自然地理条件,以汽车总成为对象,把各专业生产厂组成四大 片,形成一个分散布局却又有机联系的整体。二汽专业生产厂的分片布局,形成了十堰市组团式的城市结构特征。

1969年2月襄渝铁路全线开工,1971年二汽进入土建高峰时期,从北京、江苏、浙江等地派来的施工队伍达到6万人,城市非农业人口成倍增长。

1975 年6月东风第一个基本车型——两吨半越野车定型,紧接着二汽第一个基本车型EQ240两吨半越野车生产能力胜利建成投产。但到了1970年代后期,战争的 阴影渐渐远去,二汽几万辆的军车生产能力国内无法消化,而5吨民用车生产能力还没有建设好,还有基建任务,每年“计划亏损”几千万。

后来在湖北省召开工业学大庆会议上,黄正夏表态:“首先,我们绝对不超过3200万元的计划亏损;第二我们争取超产2000辆5吨民用车,亏损不超过2000万元;第三,我们还想争取超产3000辆5吨民用车,力争今年全面扭亏为盈。”

1978年7月,首批民用东风五吨车实现批量生产。二汽当年即超过国家原定2000辆的计划,生产了5000多辆优质汽车,闯过了“亏损关”,第一次向国家上交利润279万元。这一年,东风卡车正式登上了创造市场效益、推动国产汽车业高速发展的大舞台。

随着二汽的扭亏为盈,以十堰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开始形成。在这一阶段,城市处于大规模建设阶段,二汽各专业厂按工艺流程与建设方针同时建设,居民生活居住区分布在各专业厂区周围,城市布局结构分散,功能分区不明确,各项市政配套设施建设滞后。

车城回归城市

1979年国家开始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将二汽列为“停缓建”项目,刚刚扭亏增盈的二汽再次面临艰难的关口。面对严峻形势,二汽决策者们向国家有关部门和国务院提出了“量入为出,自筹资金,续建二汽”的报告并获得批复。从此二汽走上了一条依靠自己努力,走内涵式发展的艰苦道路。

这次续建是二汽第二次创业的开始,至1985年,二汽完全建成10万辆的生产能力,提前两年完成续建二汽的任务。不仅没有要国家一分钱,而且相当于增加了国家固定资产投资3.9亿元,上缴税收4.2亿元,还生产优质汽车35万辆。

1987 年二汽成为国内第一家年产突破10万辆大关的汽车生产厂,跻身于当时世界三大卡车生产厂家行列。但是1990年代初,由于“在产品上缺乏后劲”,已经改名 “东风汽车”的二汽陷入困境,被迫开始构想出山战略。当时东风高层曾提出“三级跳”设想:第一级跳到襄樊,第二级跳到武汉,第三级跳到惠州。于是东风随后 把轻型汽车基地和发动机生产基地放在襄樊,轿车生产基地神龙公司放在武汉,基本上完成第二跳。

没有二汽就没有十堰,随着东风战略性外迁,十堰的前途在哪里?1994年原郧阳地区和原十堰市合并为新的十堰市,地市合并直接增大了十堰市对区域内城镇的辐射能力,增大了十堰市城市发展空间。

2002年下半年,东风拿出全部资产的70%与日产全面合资,新合资公司总部放在武汉。原十堰总部此时进行了一场巨大的人事变革——所有进入合资公司的人员必须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合约,与新合资公司重新签订劳动合同,共计涉及2.6万人。

出于对留守十堰的数万职工生计考虑,东风迁都武汉后,武汉被指定为对口支援十堰的城市。同时东风总部搬迁前,与汽车非直接相关的部门作为后勤单位已被剥离,下放到东风十堰管理部以及十堰市。

四十年后,十堰终于重新恢复一个城市应有的功能。目前十堰拥有国土面积2.3万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达57.6平方公里,总人口达351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04

蕪湖軌交規劃獲批 為第40座建城軌城市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2/4748063.html

蕪湖軌交規劃獲批 為第40座建城軌城市

一財網 林小昭 2016-02-04 15:51:00

作為著名汽車企業奇瑞汽車所在地,此次軌交規劃獲批,蕪湖這座安徽第二大城市也成為我國內陸省份中首個結緣城市軌道交通的非省會城市,同時也是我國第40個修造城市軌道交通的城市。

在穩增長仍需有效投資的情況下,城市軌道交通仍是非常重要的領域。

蕪湖市發改委日前發布消息稱,“蕪湖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2016-2020年)”已通過國務院審批。

根據規劃,2020年前,蕪湖市軌道交通1號線和2號線一期將全部建成並投入運行。兩條線路都是走地上輕軌的方式,其中,1號線整體為南北走向,線路全長30.375公里,設車站24座,全為高架站,其中地下線0.885公里,地面及高架線路29.49公里。2號線為東西走向,規劃12座車站,高架站11座、地下站1座,其中地下線1.545公里,地面及高架線14.975公里。

作為著名汽車企業奇瑞汽車所在地,此次軌交規劃獲批,蕪湖這座安徽第二大城市也成為我國內陸省份中首個結緣城市軌道交通的非省會城市,同時也是我國第40個修造城市軌道交通的城市。

這40座地鐵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天津和重慶4個直轄市;深圳、廈門、寧波、青島、大連5個計劃單列市;大部分的省會城市(部分規模較小的省會城市除外);蘇州、東莞、佛山、無錫、常州、徐州、南通等經濟人口規模較大的城市。也就是說,目前中國絕大部分的一二線城市均已囊括其中,甚至連徐州、南通、蕪湖這些傳統的三線城市也已經入列。

未來城市軌交還會進一步向三線城市擴散。根據去年6月國家發改委發布的消息,近期還將新批蕪湖和洛陽的城市軌交規劃。作為河南第二大城市,洛陽城軌規劃也有望獲批。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高級工程師孔令斌此前曾多次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國外很多規模不大的中等城市都修有一兩條地鐵,而中國很多三線城市拿到國外就是大城市。尤其是一些形狀狹長的城市,雖然人口和城市規模不大,但交通需求卻比較大,修一兩條線路十分有必要。

根據2003年出臺的《國務院關於加強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建設管理的通知》,申報建設地鐵的城市,城市的GDP要超過1000億元,財政收入要超過100億元,市區主城區人口超過300萬人以上,預測的客流強度每公里要3萬人以上才能夠修地鐵。

申報建設輕軌的城市應達到下述基本條件: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在60億元以上,國內生產總值達到600億元以上,城區人口在150萬人以上,規劃線路客流規模達到單向高峰小時1萬人以上。

此前有數據顯示,從每公里造價看,輕軌成本是2億元,地鐵成本是5億元。因此輕軌成本要便宜很多,這也更適合三線城市。專家指出,城市軌道交通尤其是地鐵造價昂貴,相比造價昂貴的地鐵,三線城市應該量力而行,可以考慮修建輕軌、有軌電車或者BRT(快速公交系統),不一定非要建地鐵。

編輯:劉菁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974

騰訊重慶“建城”

8月23日,騰訊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在智博會上宣布,騰訊西南總部正式落戶重慶。

馬化騰稱,騰訊帶了2000平方米的展臺來到重慶智博會,這是騰訊歷來參展活動中規模最大的一次,在展區可以全方位體驗到騰訊針對個人、企業和政府等不同的產品。

對於重慶來講,騰訊並不陌生。雙方的合作最早可以追溯到2013年,騰訊正式落戶重慶兩江新區,建立騰訊西部雲計算大數據中心,一期投資30億元。

重慶騰訊雲計算數據中心群是騰訊繼天津、上海、深汕合作區三地之後的第四個自建大型數據中心集群。

2018年1月,位於兩江新區國際雲計算產業園的騰訊雲重慶黑石數據中心正式對外開服,該數據中心將形成以重慶工業為中心向西南區制造業輻射的格局。

騰訊稱,今年騰訊將追加30億元投資騰訊西部雲計算大數據中心二期工程,目前項目按協議已啟動拿地流程,二期將於年內開工建設,預計新增十萬臺服務器。兩期建成後總計將達到20萬臺服務器容量。

騰訊和重慶合作業務不止雲計算,範圍涵蓋政務民生、交通旅遊、醫療等方方面面。

2017年12月,騰訊與重慶市政府在渝簽署戰略框架協議,雙方在智慧城市、智慧政務、智慧醫療等領域展開深化合作。馬化騰稱,騰訊將聯合重慶市共同建立“大數據交互管理系統”,該系統將城市的交通、醫療、警務、人口、商圈等政務數據、行業數據匯集打通,為城市管理者實時展現城市狀況,協助其優化管理,科學決策。

騰訊對重慶的重視可見一斑。騰訊在城市服務領域上一個合作案例是騰訊大本營廣東,小程序數字廣東在多個場合被馬化騰提起。

2017年5月騰訊推出110報警平臺,並把平臺放在了重慶。上線15個月以來,騰訊110平臺已服務用戶量3770萬,受理用戶有效舉報量623萬,打擊違規賬號135萬。

在交通上,2017年12月,騰訊和重慶在智慧交通領域開展合作,用戶可以使用騰訊乘車碼搭乘長江索道,馬化騰來到重慶,親自用騰訊乘車碼搭乘了過江索道。

而在昨日的智博會上,馬化騰宣布騰訊在和重慶交運集團探索如何讓信息流跟隨人流、物流一起“跑起來”,把空運、陸運、水運三個通道的物流信息打通,借助可視化的物流大數據隨時調控各個通道的物流資源,幫助重慶物流行業降本增效,打造國際交通大通道。

智博會開幕前一天,騰訊與武隆區人民政府正式簽署合作協議,共同打造全國首個區域級全域智慧旅遊平臺——“一部手機遊武隆”。

在醫療上,“騰訊覓影”正率先在重慶實現應用。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等5所三甲醫院,正逐步利用“騰訊覓影”的人工智能技術,輔助醫生針對早期食管癌、肺結節、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等疾病進行篩查。

騰訊方面數據顯示,騰訊重慶分公司員工人數已超過400人,預計年底將達到1000人左右。

如今的重慶已經成了互聯網企業的兵家必爭之地。

不只是騰訊,阿里巴巴系的螞蟻金服、阿里雲、菜鳥、釘釘將有諸多重磅項目落地重慶。阿里將在重慶打造基於“城市大腦”的“智能重慶”,自動調配公共資源,修正城市運行中的缺陷,最終進化成為能夠治理城市各項“疑難雜癥”的超級人工智能。

第一財經記者從螞蟻金服方面了解到,過去5年,公司已累計在渝投入超過120億,在渝落戶企業5家。今後,螞蟻金服將以支付寶為載體,探索將積累的移動支付安全技術、區塊鏈技術、人工智能技術更廣泛地應用在重慶城市治理、出行、商業、市民消費體驗當中。

阿里雲將於8月24日在首屆智博會期間召開雲棲大會。會上,阿里雲即將針對工業領域發布一款重磅工業互聯網平臺,助推重慶加快制造業和互聯網融合創新,加快工業制造向“智造服務業”轉型升級,以攜手渝企打造智能工廠。

除了重慶,貴陽也是騰訊未來押註的城市,這家公司會將最重要的數據放在貴州。馬化騰今年上半年曾來到騰訊貴安七星數據中心,和貴州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李再勇共同出席了該數據中心一期試運行啟動儀式。騰訊貴安七星數據中心服務器規劃數量為30萬臺機組。騰訊數據中心技術總監朱華對第一財經表示,30萬臺服務器規模的數據中心,在國內外都很罕見。

甚至這兩座城市本身都是十分相似的,同為西南地區的山城。2010到2016年,重慶GDP增速一直排在全國前三,並且多次排在全國第一;2017年,貴陽所屬省份貴州接棒重慶,GDP增速位居全國第一。重慶和貴陽又有著不同。重慶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工業城市,是國家重要的現代制造業基地,形成了全球最大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和中國國內最大汽車產業集群,智能產業的發展是相對成熟的傳統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而貴陽幾乎一無所有,大數據產業的發展是平地起高樓。適宜的氣候和便宜的電價成了數據中心運營的最佳環境,並因此吸引到了大量互聯網巨頭。

在未來,當人們討論人工智能、大數據產業時,重慶和貴陽將是重頭戲。傳統產業是大數據和AI發展至中後期的主場。制造業上雲、智能化帶來的市場空間,比之互聯網產業絲毫不少,公司同樣要圈地工業互聯網時代的後起之秀。如今不同城市對互聯網公司伸向橄欖枝,而公司加快城市間圈地步伐。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彭海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63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