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不如行學券制 左丁山

2010-12-03  AD





 

傳媒T幾年前與 一班中學校友為學校籌款,因一位校友慷慨捐出三百萬元為種子基金,刺激起其他校友踴躍捐輸,於是籌到接近一千萬元。普通嘅做法,係將筆錢直接交畀母校運 用,但校友之中,有幾多聰明人,佢地認為學校收到筆錢,一定唔敢拎去投資,只會放在銀行存款食息,兼且學校有如此大筆錢,一定會俾教育局『目及』到實,唔 可以靈活運用,於是呢批校友就將筆錢成立一個教育基金,搵校友之中,對投資管理比較熟悉嘅,負責管理,賺到錢就每年撥交母校、支援教學與學生活動。

哎吔,現在傳媒T等人夠晒醒啦!直資學校德望中學有五千萬元買股票,賺咗二千一百萬,俾審計署批評噃,問傳媒T有何反應,佢話:「不出山人所料!七千一百萬擺喺銀行,利息夠唔夠買架日本車呀,審計署一部通書睇到老,睬佢都覺得自己笨蛋。」

審 計署依照一本不知是否存在嘅通書嚟審核直資學校,指出問題多多。但是實踐係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唔係左丁山講o架),你話聖保羅男女、男拔、女拔嘅賬目亂 龍、遲交、亂加學費,罪狀夠大嘞,但呢啲學校嘅家長會唔會因此叫子女退學,以示抗議,表示支持審計署夠正氣呢?好難咯,即使真係退學,怕且係作狀搵個藉口 啫。

 

呢啲學校咁受歡迎,但清貧子弟就難以入學,於是引起老友記紀曉風高呼:「直資摧毀向上流動香港夢」,其實要解決呢個問 題係有方法嘅,教育局行學券制(school voucher)就掂啦,只要錢跟學生走,唔係跟學校走,讀書成績好嘅學生考入直資並不難,只要有學券付費就得。美國已有證明,一啲行學券制嘅地區,窮家 黑人子弟一樣可以憑學券進入私立名校(按:美國私校叻過公校好多),直資學校係一個唔錯嘅理念,左派社會主義式辦學,管得太死就沒有希望,直資學校管理靈 活,應該支持,要更進一步成功,就要教育局大膽啲,唔好理會教師工會反對以及左傾評論員思想嘅論點,實施學券制。但現實啲講,教育局敢唔敢,答案是肯定 的:唔敢呀大老爺!全世界嘅教師都係為咗飯碗而反對呢個計劃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848

用腳投票 反偽學券 李兆富

2011-11-24 NM

一位非常關心學前教育的朋友在博客寫道:「最近接二連三收到不少熱門幼稚園將於下學年退出參與該計劃的消息。」朋友稱這個現象做「幼稚園學券逃亡潮」;他更質疑,幼稚園有學券與非學券,中小學有直資和非直資,最終造成了階級矛盾。


討論階級矛盾之前,希望大家和我一起,思考一些更基本的問題:究竟學校的管理、教師的方法、課程的選擇等,對學生的學習結果有沒有影響?究竟這個世界有沒有單一個最好的教育方法,適合所有學生?
看似常識的問題,卻是不方便的真相。官僚出於行政方便,必須要有統一的基準。事實上,香港教育管理的僵硬,扼殺了因材施教的可能。官僚更不會公開承認,有些學校根本是資源錯配,以致教育的成效大打折扣。
說學校管理不善,不代表要校長問責下台。相反,我非常同情這些校長的處境。因為在教育局蘇維埃式的偉大領導之下,學校根本沒有空間去因應學生的需要來改變。
結果,香港的教育變成了輸贏都在起跑線的變態遊戲:名校多收家庭富裕的學生,他們在成長路上,也多點條件;由於名校學額求過於供,容許他們選擇直資,換取更多彈性去進一步提高教育環境質素。
其他的學校,便唯有以有限米煮有限飯!當然,官僚可以偽善地說:「沒有資源和自由,也可以搞好教育。」不過,如果我們相信,不同的管理和教育方法,對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效果,為什麼我們不可以讓所有學校,向直資學校睇齊,公平享有發展的自由?


學 券的精神,就是自由。真正的學券,必須符合三大條件: 一,辦學機構有絕對的權力去決定:收多少學生、收什麼學生、每個學生收多少學費、教育的理念、方法、內容,以及教師的聘用和培訓等的需要和規格; 二,授課方法、進度節奏、評核成績的基準,應該由教師以專業眼光,根據學生的水平和學習需要來制定; 三,家長有絕對的自由去為子女選報學校,不應有任何行政限制。當然,取錄學生的決定權,仍然在辦學機構手上。 有貨真價實的學券,教育官僚還有存在價值嗎?教育局單是副秘書長便有六個。不去找學生、家長、教師和辦學團體的麻煩,這膨脹的架構又怎樣說得過去? 打從第一天起,我便叫幼稚園學券做「偽學券」。偽學券扼殺了本來百花齊放的幼兒教育。過去四年,許多幼稚園和幼師,承受了不必要的官僚壓力,令孩子應得的 照料更少了。我也親眼見過非常優秀的幼師,為了專心教育,從學券的幼稚園轉投私立幼稚園。幼稚園逃亡潮,與其說成是階級矛盾,倒不如說,有能力的家長和學 校,終於用腳投票,反抗官僚入侵幼兒教育。 【延伸閱讀:幼稚園學券逃亡潮 http://bit.ly/t80tws】


李兆富 時事財經評論員,自由市場智庫獅子山學會創會成員。 作者網誌 - http://hkliberty.wordpress.com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45

免費教育與「學券計劃」 雷鼎鳴

1 : GS(14)@2013-04-22 22:54:55

http://www.skypost.com.hk/column ... A%83%E3%80%8D/90045

政府要落實特首在競選時的承諾,計劃推動15年免費教育。政府願意多投資在教育上,這絕對是好事,但落實的方向與細節,卻大有可議論之處。
香港從2008/09年度開始,把免費教育的年期增至12年。現在說要有15年免費,那多出的三年從何而來?正是年期特長的幼稚園教育(美國幼稚園只得一年,但另有學前幼兒班),所以現在的焦點是幼稚園免費教育的模式。
2006年政府提出用「學券計劃」去資助家長的教育費,以確保沒有家長因為經濟原因而使到子女不能入讀幼稚園。
此計劃在2007/08年正式實施,在2012/13年度,每學童可得的資助金額是16,800元,明年增至17,510元,家庭經濟另有困難的,尚有數額頗大的減免。政府用在「學券計劃」的開支一年約20億元。


直接資助是開倒車


現在政府正要考慮如何落實三年幼稚園免費教育的承諾,有些團體認為應取消學券計劃,改為政府直接資助學校。現時的學券計劃的確有缺點,但我認為直接資助幼稚園是開倒車,大大不可。
「學券計劃」是怎麼一回事?支持及推動學券制度最不遺餘力的是2006年去世的二十世紀最重要的經濟大師佛利民(Milton Friedman)。佛利民是芝加哥學派的領軍人物,世人皆知芝加哥學派最崇尚自由經濟,但讀者可能不知,此學派另有一執着,便是對教育的重視。人生來就有美醜智愚之分,但一個好的制度應該可以把不平等的程度盡可能減低,而又不阻礙人民自由追求幸福的努力。收入上的平均主義不是辦法,因這會打擊工作意慾及自我投資的積極性,會引致社會停滯。
佛利民認為,政府可在起跑綫而不是終點綫上盡量促進平等,其方法是政府多投資在教育上,使人人都有機會掌握學識和技能。但教師若都變成公務員,學校與學校之間會日漸缺乏競爭,老師亦易不思進取,所以他主張用「學券制」。


真正學券制符家長利益


「學券制」的核心是政府給予家長一筆錢(直接間接都可),但這筆錢只可用在教育上。擁有學券的家長可自由選擇送子女到哪一所學校就讀(當然也要這所學校願意取錄),其學費可按學券的金額得以減免。學校若辦得好,會吸引更多家長的垂青,收入也會增加。學券制雖是政府出錢,個個學童有份,卻可保自由市場競爭的優點。綜觀佛利民一生所建議的各種政策,學券制可能是他最重視的一項。
2006年香港政府提出「學券計劃」,佛利民卻對此大表不滿。他當然不是反對學券本身,而是認為此計劃規定了家長不能選擇牟利的學校,否則便拿不到學券帶來的資助。學券制的原意之一是向學校提供誘因,使它們可通過改善教學來爭取更大的利潤。學券計劃既然只適用於非牟利學校,等於一半武功被廢掉了。


家長是教育資訊專家


有人認為,牟利學校是學店,政府不願資助它們。但政府資助的其實是家長,使他們子女的教育得到補貼。政府又有甚麼權利認為家長不應選擇牟利的學校?若非牟利的學校辦得比非牟利的要好,家長自會有所判斷。這好比政府提供綜援,但卻只准綜援人士到非牟利的商店消費,這是很荒謬的事。有人認為家長會揀錯學校,所以政府可限制他們的選擇權。但香港家長對子女教育的緊張程度世所罕見,我們哪用害怕他們資訊不足?不少家長在子女未出生前已把幼稚園查得一清二楚,初中時已掌握了大學的各類資訊,他們都是教育資訊的專家,我們不用擔心。
有人建議政府直接資助學校,但此建議只有利於辦學團體,使它們不用面對競爭壓力,這並不符合家長利益。
(本欄逢周一、三、五刊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59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