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仍然旗幟鮮明地看好美股。中國應該旗幟鮮明地走市場經濟道路。

來源: http://xueqiu.com/6246827362/26825954

上周是2013年的最後一個完整周。全球主要股市上漲都在1%以上。美國道瓊斯指數和標普500繼續創歷史新高,甚至連持續熊市的中國股市在周五也恢複了一些元氣,以上漲作收。2013年開始時我曾經對今年的股市有所預測。現在看來,我當時的預測有對有錯。1.  2012年底預測美國股市在2013年將是發達國家中表現最好的,因為美國經濟仍然還是在周期上行部分的中前期。這個預測大體上沒錯。日本股市今年表現最好,但是除去日元貶值因素之後,和美股表現差不多。美國標普500指數今年上漲29.1%,創15年來的最大漲幅。這麽大的漲幅確實有些意外,但也在情理之中。其實今年美國股市經歷了“財政懸崖”、“美債上限”、“政府關門”、和“QE3”退出等諸多風波。每次風波都在媒體上造成極大的喧囂。但實際上都沒有對股市造成真正的損傷,反而給場邊的資金提供了進場的良機。美國已經經歷了很多次經濟周期和相應的股市周期。凡是有一些經驗的投資人都會對大市有一些判斷。現在美國經濟溫和反彈(2%-3%之間),失業率仍然較高、通脹極低,貨幣政策仍然極端寬松,正是投資股市的大好時機。等到經濟增長持續達到4%以上,反而有可能造成經濟過熱,說不定就是經濟見頂的標誌,是退出股市的信號。下圖為美國標普500指數過去60年代走勢圖(縱軸為對數)。我們可以看到,美國標普500指數在2000年9月達到當時的最高點1530點,2007年達到當時的最高點1576點,與2000年基本持平。直到今年的4月份標普500才再次沖破1576點。可以說,從2000年到2013年,美國股市經歷了一個長達13年的熊市。這樣長的熊市向上追溯還要到6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越戰加石油危機才有類似的情況。今年4月時,我就認為美國沖破前期頂部的歷史意義非常重大。美國的經濟已經把過去10來年的歷史包袱徹底丟棄,投資人也把同樣的包袱徹底丟棄,美股毋庸置疑處在一個大牛市之中。這個牛市到底有多大?會不會像80-90年代一樣出現一個近20年漲幅達13倍的大牛市?我個人覺得不會有如此大的一個牛市。80-90年代的科技創新(個人計算機普及加互聯網出現)和中國的改革開放大幅提高了全球生產力。這樣的歷史機遇確實難以再次發生。但是,除非有非常重大的事件發生,這個牛市應該不會在短時間內夭折。美股在今後2-3年的走勢應該是最確定的。我還是旗幟鮮明地看好美股。另外,今年美股房地產板塊表現弱於大市也讓我沒有想到。主要原因是美聯儲宣布退出QE3對長期利率沖擊太大。美國國債10年利率飆升了近150bps,給複蘇中的美國房市澆了一盆涼水。但是,美國的房市仍然處於反彈的前期。現在的房地產開工率剛剛達到年化100萬套,這還是以前房地產周期底部的水平,離過去60年的歷史平均開工率150萬套和以前房地產周期的頂部200-250萬套還有非常遠的距離。美國房屋的長期需求建立在其人口每年增加接近300萬人的基礎上。除非美國人口增速突然下滑,美國的房市仍然會恢複正常。這里,我仍然預測美股房地產板塊將在2014年超越大市。2.  2012年底預測歐洲和日本的股市將表現平平,因為歐洲的經濟不會仍然會在底部徘徊,而日本經濟則在短期的貨幣貶值刺激之後恢複平靜。這個預測有點走眼。歐洲的股市今年平均上漲達18%,超過我的預期。現在看來,歐洲的經濟見底比我預計的較早。現在歐洲國家雖然就業仍然非常疲軟,但某些地區已經出現小幅經濟增長,即使原先深陷歐債泥潭的南歐國家也逐漸穩定下來。另外美國股市的強勁走勢也使得市場風險情緒向好,推高歐洲股市。我認為2014年歐洲的經濟應該反彈跡象更加明顯,歐洲股市應該有兩位數的表現。日本今年股市大漲55%,其中日元貶值17.5%的作用不可忽視。歷史經驗表明,日元的波動對日本股市的影響一般在日元波動幅度的兩倍以上(日元本身加出口影響)。這個規律對於日間或每年匯率變化都有效。今年日元和日股的情況也基本沒有改變。讓人感到驚訝的是全球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竟然能夠坐視日元貶值幅度如此之大。要在5年以前,美國的企業界和政府不會坐視日元如此狂貶。一方面,美國制造業的生產力在2008年之後大幅提升,而日本的電子產業在過去幾年迅速衰落,都使日本企業在全球的競爭力大幅下降。美國企業受到來自日本的威脅日漸減少。這也是日元可以趁機狂貶而不成為眾矢之的的原因。但是,日元貶值終究是有限度的。日本產品的競爭力在不斷下降,這是不爭的事實。而且日本最大的內需萎縮的問題是無法通過日元貶值來解決的。日本一定要提高人口增長率,吸引移民,這是最終解決問題的方法。我對2014年日本並不看好,日本股市表現應該在美歐之後。3.  2012年底預測中國股市將在改革遲遲無法有實質推進的背景下無突出表現。當時我的預測的依據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的講話。這個講話非常重要,是本屆領導人今後10年的指導性講話。習近平說:“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有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後兩個歷史時期,這是兩個相互聯系又有重大區別的時期,但本質上都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探索。雖然這兩個歷史時期在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思想指導、方針政策、實際工作上有很大差別,但兩者決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對立的。不能用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也不能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我的這個預測比較準確(但是創業板的瘋狂確實是出乎意料)。如果說,改革開放以來的市場經濟不是對改革開放以前的計劃經濟的否定,我們就無法預期市場經濟會有更大更多的改革空間。今年以來,我們看到從國家層面發出的各項改革計劃都是雷聲大雨點小,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大雜燴式的改革計劃也基本是如此。在改革預期基本落空、經濟發展停滯、債務問題逐漸擴大、環境和法制等各項問題不斷暴露的情況下,股市要想向前進談何容易?其實,我們就是要搞清一個問題,鄧小平當年搞農業包產到戶,允許成立工商私營企業,打開國門,到後來允許國營企業破產兼並到底是為了什麽?是不是要走市場經濟?市場經濟就是由市場規律決定商品的生產、消費、定價、流通、雇傭、投資、破產,等等。如果在市場經濟中,偏要由政府橫七豎八、隨心所欲地幹涉商品的生產消費、定價、流通、雇傭、投資、破產,等等,市場經濟如何搞?現在最可怕的是政府要穩定經濟增長在一定水平,不能高,不能低,不能有經濟周期。這完全不是市場經濟,而是回到了徹頭徹尾的計劃經濟。我對2014年的中國經濟和股市仍然持不樂觀的態度。而且,我認為中國的經濟有可能在2014年成為全球經濟中最大的不確定因素。2013年就要過去了。在這辭舊迎新的日子里,按照老路子是要給大家說些吉利話。但是看到海外市場一片欣欣向榮,而國內市場卻深陷泥潭,心里並不好受。同時,我們也要看到,美國和歐洲經濟在過去幾年的重大變化。西諺有雲“No Pains, No Gains.”美歐在2008年以來的痛苦經歷使得大批企業和個人失業,但是也大大降低了債務負擔和冗余,提高了生產力。現在的美歐經濟複蘇和當時的受苦是分不開的。而中國在2000年以後近10年內高速發展和90年代後期大量國企破產有很大關系。現在中國的市場經濟需要一個真正的經濟周期,實現優勝劣汰,回歸市場經濟的本源。而政府要做的是做好社會保障,使失業者有所依靠,其它的盡量讓市場去完成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679

鼎暉焦震:PE要堅定不移地走全球化的道路

中美貿易戰以保護美國技術核心資產的方式開打,在高墻壘起的情勢下,國內頂尖私募股權投資機構——鼎暉投資的CEO焦震又逆勢喊出驚人口號:PE要堅定不移地走全球化的道路,堅定不移地走收購兼並的路。

焦震是4月24日在投中集團的年會上提出這一口號的。他提出的理由是“足球場上的進攻理論”——老在家門口防守,即便勢均力敵最終也只是平局,只有打到對方前場,才有贏的機會。

“全球並購,不是美國一個地方,還有歐洲,日本和全球各地”,焦震認為,放眼全球大視野,如果談價值與價格的對比,真正有價值的項目在境外,“價值的窪地在境外”。

鼎暉投資可稱中國本土第一本牌的PE,目前管理著等值於1200億人民幣的基金,在跨境並購一直走在PE行業前列,包括幫助雙匯集團、百麗鞋業等企業完成數起跨境並購案例。較早前鼎暉聯合九陽收購了美國蒸汽清潔類家電第一品牌——Shark Ninja。

投資全球化趨勢不可阻擋

然而跨境並購並不是一帆風順的,許多跨境並購總是卡殼在監管和審批程序上。中和資本合夥人張敬庭認為,中國企業做跨境並購,往往在時間和效率上先輸一城。他舉例說,中和資本2014年幫助一家新三板掛牌公司發行20億定增計劃擬收購境外資產,最後因審批程序達到3-6個月,標的方無法接受,最後只能放棄。他表示,中國企業做跨境並購,“只能與全球資本聯合”。

其實,不僅收購方會遇到收購國政府審批的問題,被收購方也同樣面臨當地政府的管制。這在高科技和前沿技術領域表現尤其明顯。百度風投CEO劉維指出,即便在“中美貿易摩擦”出現之前,中國資本在美國的早期投資也不是“一帆風順”:“美國政府會階段性地,而且不可避免地,給中資或者其他非美國的資本對美國的前沿技術領域的投資過程設置非常嚴厲,甚至矯枉過正的政策。對於我們,就是‘不可承受之重’。包括汽車和科技領域,美國更加關註的是下一個階段技術標準的制訂,而這些恰恰不是中國對美國貿易順差最大的領域。”。

即便跨境並購困難重重,焦震還是認為,全球化和跨境並購,“不是說你需不需要的問題,是你必須走,只是什麽時間走,怎麽走的問題。”焦震的發言與鼎暉投資長期一直的價值觀是一致的,鼎暉投資一直以來的口號就是:“企業不是做大的,而是並購大的。”

盡管障礙重重,技術創新、模式創新、人才流動的全球化背景下,投資全球化的趨勢不可阻擋。清科集團2017年年報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度,國內和跨境並購合計完成交易額超過1.8萬億元人民幣,並購起數超過3000起。其中,完成跨境並購205起,涉及交易金額6400多億元主要分布在生物技術、醫療健康、機械制造、互聯網、汽車、連鎖及零售五大行業。同時,清科年報也提到,美國對中國跨境並購行為的監管有所加強。

就A股市場而言,2013至2015年,眼花繚亂的上市公司並購,造就了一波中小市值公司的牛市。2015年市場巨震之後,監管層陸續出臺重大資產重組及再融資新規,2016年新規,各種“忽悠式”重組、跨界重組並購等被叫停。但政策在2017年又有調整和松動,據投中集團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私募股權基金通過並購退出的數量和規模,都比2016年有強勁增長,增幅分別達到33.3% 和59.4%。

PE在跨界並購中作用何在?

也有一些走出去的私募股權機構在向外搜索之外發現,原來所投行業市場、應用、以及技術創新,領先的是中國。光速中國關註在美國、中國、印度和以色列信息技術領域的天使及早期投資。光速中國創始合夥人韓彥發現,在汽車和激光雷達領域,全球前十的一半以上,都是中國或者華人團隊。“比如激光雷達領域,我們將全世界的公司都看了一遍,全球固態激光雷達做得最好的是中國,中國制造和研發未來機會很大。”

啟明創投主管合夥人甘劍平在互聯網創業者身上也發現了同樣的現象。他發現在美國、東南亞和印度應用很廣的互聯網產品,很多來自中國的創業團隊,這其中有很多BAT、TMT、小米等互聯網公司出來的創業者。投資摩拜單車C輪和D輪的啟明創投還表示,摩拜單車在過去幾十個月時間里,已經悄悄進入了海外的十幾個城市,包括新加坡及歐洲的很多城市。“你會發現美國矽谷的很多創業團隊開抄襲中國,以前是Copy to China,現在是Copy form China。”

甘劍平認為,包括微信、支付界、互聯網企業為主的“企業出海新力量”,可能改變中國出口主要依賴於制造業的格局。

產業資本向外擴張的協同邏輯清晰可見。基於生態環境的強大,騰訊、阿里的海外並購,屢屢成功。BAT之外,私募股權機構在跨境並購中,能起到什麽樣的作用呢?

盈港資本創始合夥人劉子迪認為,很多PE機構的合夥人有海外工作、學習和參與並購的經驗,可以幫助並購企業與被並購企業之間協同整合。另外,單純的競價,中國買家並沒有優勢,PE機構幫助設計整個交易結構,包括提高控制權再做私有化的建議和方案,可以降低買家的並購成本。

機構是逐利的,只要有利可圖,價值觀、制度並不是難以跨越的鴻溝,無論中國市場、美國市場都只是資本市場工具,資產交易需多元化和多層次應用資本市場的機會。用IDG一位合夥的來說——世界平得一覽無余,割裂得望塵莫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11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