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主管這麼看》華亞科董事長高啟全 視野高一點,站在上司的角度去想

2015-06-22  TWM

撰文•周品均

華亞科董事長高啟全,DRAM產業教父級人物,早在三十年前就於半導體產業中嶄露頭角。

他三十初歲就在美國英特爾公司擔任研發經理;三十四歲當上台積電六吋廠廠長;三十六歲時,他與旺宏董事長吳敏求一同創辦旺宏電子,是台灣首家在美國那斯達 克店頭市場上市的公司;四十二歲進入南亞科技,五十九歲接下被外界視作「火坑」的華亞科董事長一職,擔下連年虧損壓力,帶領華亞科重生。

高啟全從一名工程師,一路爬上DRAM產業一號人物位置,和他勇於爭取責任更大的工作,以及總站在主管立場想事情的領袖性格有絕對關係。「我從以前就很願 意承擔更大的責任。」高啟全接受《今周刊》專訪時這麼說。這也是為什麼當他成了幾千名員工的頂頭上司時,「能夠拋開主觀意識,站在主管立場想事情」以及 「勇於承擔更大責任」,成了他評估下屬能力的要件。

他以自己過去的經驗為例:他在建中時就自告奮勇擔任班長,「當時的班長是當年的狀元,他根本不想當班長,但我是真的想為班上做事。」最後,他靠著協助同學訂定讀書進度與成績目標,幫助班級拿下當屆平均成績第一名。

踏入職場後,高啟全的領袖性格並沒有消磨殆盡。自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獲得碩士學歷後,高啟全順利得到美國半導體公司職位。三十四歲時,他放棄優厚的薪 資與穩定的生活,回台進入了薪水少了七到八成的台積電,只因為「能夠證明自己,才最重要」。也正是因為進了台積電,高啟全在三十四歲就開始累積管理晶圓廠 的經驗。

他敢挑戰上司,還找張忠謀告狀但他的直接,與主管建立互信關係一名華亞科主管分享他從高啟全「站在主管立場想事情」學到的經驗。高啟全是福委會的資方代 表,但因公事忙,無法每次出席福委會會議,該名主管擔任董事長幕僚與福委會總幹事,「我必須站在董事長的立場,思考兼顧公司與員工利益的作法。」也就是既 不能干涉員工決定福委會運作,又能讓福委會舉辦的活動項目,符合高啟全希望達到提升員工向心力的目標。

然而,高啟全看似一帆風順的職涯,其實也有過重大挫折。從不掩飾直率個性的高啟全,當年就因常當眾不給吳敏求面子,導致經營理念不合,終於以退出自己一手創立的旺宏公司收場。

高啟全經歷這次打擊後,開始重新檢視自己,改變過去態度驕傲的缺失,但並沒有改變直率本質,反而更看重與員工的溝通及靠誠實與正直培養出的互信基礎。

他分享自己在台積電時的小故事。當時他與直屬上司、一位德裔總經理在一件事情上意見分歧,高啟全與總經理理論未果,便直接告訴對方:「我不同意你的看法,我要去跟董事長(張忠謀)講。」後來,高啟全果然找上了張忠謀反映這件事,但張忠謀並沒有採納他的意見。

那麼,高啟全就從此與總經理交惡了嗎?「我後來和他成為很好的朋友。」高啟全公布答案。雖然他很敢挑戰上司,但「我很直接、我很誠實,我做什麼都會先跟你說。」高啟全不諱言,自己所作所為都以誠實與正直為基礎,慢慢地主管就會了解他的個性,並且建立起互信關係。

這也是為什麼高啟全這麼看重部屬的誠實和正直,因為唯有在這兩個前提下才能順利建立互信,「如果沒有互信,什麼都要用猜的,那就死了。」他話說得很直。

他公布營運狀況,就算淨值不到十元他以身作則,把誠實作為員工行事典範一位與高啟全共事六年多的華亞科員工透露的例子,可以看出他多重視「誠實正直」。她 說,有一陣子公司營運狀況很差,淨值甚至不到十元,有人反映是否要在營運報告中,省去部分表現不佳的財務指標資訊,Charles(高啟全英文名)當時 說:「為什麼要這樣做,公司的狀況就是這樣,我們應該坦誠面對,不該有所隱瞞。」絕對誠實、非常直接,這是高啟全面對職場的態度;而勇於承擔責任、站在主 管的立場上想事情,則是他一路從小工程師爬上DRAM產業一號人物的助力,值得參考。

高啟全

出生:1953年

現職:華亞科董事長、南亞科總經理學歷: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化工所碩士經歷:南亞科技副總、旺宏創辦人、台積電1廠廠長、英特爾記憶體研發部經理成績:華亞科從連年虧損轉盈,2014年獲利超過500億元

理想部屬3條件

誠實正直,進而建立互信基礎。

願意承擔更大責任。

擁有比本身職務更高的視野,懂得站在上司立場想事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088

台灣DRAM戰將告白:是紫光主動找我……高啟全投身紅色供應鏈 關鍵百日解密

2015-10-12  TCW

傳將轉進清華紫光的高啟全,表明這是一個考量中美台大局面整合的選擇,但南亞科董事長吳嘉昭一句,「那是希望,都還沒開始談」的冷淡回應,凸顯高啟全與老東家的關係似近冰點。

缺乏舞台,或許才是他選擇出走的原因……十月六日下午兩點,台北台塑大樓內氣氛肅殺,會議室剛剛結束一場董事會,經過不到一小時的討論後,包括台塑家族王 文淵、南亞科董事長吳嘉昭等南亞科董事們,議論紛紛地通過一項可能改變南亞科、台塑集團科技布局、甚至是台灣半導體產業整體競爭力的人事決議。

人事案的主角是高啟全,南亞科總經理、華亞科董事長;有人稱他為台灣DRAM教父,即使是用最平實的形容,對應到他在半導體業歷練三十年、一身戰功的背 景,稱他是台灣DRAM產業指標性人物也絕不為過。而十月六日在台塑大樓召開的南亞科董事會,正式通過了高啟全的退休案。

這個決定引發科技業震撼,不只是高啟全突如其來地退休訊息,更讓業界無法置信的是,他即將擔任中國最大半導體集團清華紫光的副總職務。

友人訝異

「他應該有不得已的苦衷」「不會吧?」對於這項幾可確定的傳言,幾乎每一位熟識高啟全的友人都是做出如此反應。不可置信的口吻,背後包括了對於台灣半導體 產業的憂心,對於「台灣半導體業第一位高階經理人投身紅色供應鏈」的情緒震撼;此外,在友人的解讀,這個決定乍聽之下也明顯有違高啟全的行事作風。

「他向來喜愛擔綱主導角色、領袖特質鮮明,竟然願意放下在台灣的總經理位置,『降職』到清華紫光當副總,居於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的麾下!」按照輩分,今 年四十八歲的趙偉國不僅比六十二歲的高啟全小了一輪以上,比拚資歷,趙偉國更是毫無開發記憶體技術的經驗。「他大概也有不得不的苦衷吧!」友人推敲。

台灣DRAM最具指標性的高層戰將為何選擇出走中國?這是業界每個人的疑問,對此,高啟全在第一時間對本刊的初步回應是:「過一陣子再聊!」短短幾個字,不難看出他無法否認、但仍有遲疑如何對外說明解釋的複雜情緒。

然而經過一日之後,他以這個說法對《今周刊》回應了外界風風雨雨的漫天傳言:「這三個月以來,是紫光主動找我…。」三個月,大約一百天的時間,高啟全經過了什麼樣的思考過程?

一位中國半導體業內人士透露,七月中旬,也就是距離現在近三個月前,清華紫光集團向美光發出二三○億美元的收購提案,就在同一個時間點,清華紫光集團也找上向來熟悉與美光打交道的高啟全。

抉擇壓力大

作風不低調的他 竟然神隱巧合的是,也就從那個時候開始,向來不吝與外界分享訊息,也常常是媒體詢問各種科技業新聞訊息對象的高啟全,像是刻意迴避媒體般,好一陣子都看不到他的身影。

就連華亞科今年七月二十八日舉行的法說會,過去總會在法說會後讓媒體「問到飽」的高啟全,這次居然也缺席了。

高啟全向來作風都不算低調,說起話來直率的他,甚至常常讓他身旁團隊捏一把冷汗,頻頻提醒他:「Charles(高啟全英文名),這個不能說。」被業界視 為聰明、靈活又拚勁十足的高啟全,不只直率個性令人印象深刻,他無所畏懼、願意擔起重任的性格,似乎注定要吃DRAM這行飯。

高啟全喜歡扛下管理責任的個性,早在他讀書時就顯露無遺,就讀台北建國中學時,他會主動爭取當班長、挑戰老師,「我是很叛逆的。」高啟全曾這麼描述自己。而這樣無所畏懼的性格也跟了他一輩子。

從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碩士畢業後,高啟全分別在英特爾、台積電任職過,曾擔任台積電第一座晶圓廠的廠長,後來與吳敏求共同創立旺宏,一路走來,他都沒改變過勇於爭取表現機會、挑戰上司的行事風格。「我很直接、我很誠實。」剖析起自己的特質,高啟全毫不掩飾。

然而,即使有著不閃躲、敢做敢當性格,加上在「一天也可以賠掉一億元」的DRAM產業裡長期訓練出來高抗壓性,高啟全這一次竟然神隱了三個月,顯然這三個月中他面臨的抉擇壓力,不是外界所能想像的大…

《出走推力1》

與昔日恩人台塑關係生變

從七月中旬開始,高啟全不僅全面避開媒體鎂光燈,業界有傳言,這段時間高啟全曾經休了近一個月長假,甚至早已成為清華紫光的顧問;對於這些傳言,高啟全回 應「沒有當顧問,也沒有休長假。」但他也坦言,這段時間的確與清華紫光「在北京有過洽談。」被清華紫光欽點挖角的高啟全,自此陷入長考。當年與吳敏求嚴重 爭執而離開旺宏的高啟全,碰上對他有知遇之恩的王永慶,是王永慶邀請他到南亞科擔任執行副總,更別說後來因為信任高啟全,不斷注資到DRAM這項賠錢事 業。

然而,「今年一連兩起與股市相關的訊息,恐怕多少讓老高與台塑集團的關係出現變化。」一名資深記憶體產業人士不諱言。

時間拉回今年一月,當時高啟全曾公開表態,華亞科帳上現金與流動資金足以因應今年的資本支出,因此有現金減資打算。此話一出,就讓過去投入巨額資金的台塑集團大為光火,認為高啟全應徵詢台塑集團的意見,不該自己表態。

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內,又發生了一件讓雙方關係更是降到冰點的事件。三月中旬,高啟全申讓華亞科股票達三七○○張、交易金額達一.六五億元,這個動作引發外 界關注,高啟全則對外解釋,申讓華亞科股票是為了增加南亞科的持股。但台塑對他表明自己在股市的動作相當感冒,因此對他下了禁口令。

「老高這一年來真的很悶。」一名熟悉高啟全的友人這麼說,除了上述兩起事件之外,先前高啟全也曾因為牽線南亞科與一家中國廠商合作遭到台塑集團否決,而在 私下頗有抱怨。此外,由於據聞南亞科技已決定不再往 20nm (奈米)以下的技術發展,也不會再投資在技術開發方面,「高啟全繼續待在這裡,就像只是等著關燈,對於永遠尋求發光機會的他來說,找一個新地方絕對不奇 怪。」舞台,的確會是高啟全做出最後決定的重要關鍵。雖然高啟全在華亞科擔任董事長大位,但實際上,自從美光入主華亞科後,華亞科就已不再擁有獨立性,而 是名副其實的代工廠。「至於高啟全,說白了,就像是幫美光管工廠的人。」業界人士挑明了說。

台灣DRAM從政府看好的兩兆雙星產業,一路走到現在成了名存實亡的代工廠,不少曾經將青春投入在記憶體研發的老將都有深刻感觸。

《出走推力2》

淪美光代工廠 獨立性不再就以台灣DRAM業的老兵陳正坤來說,他曾任南亞科工程師及力晶資深副總,是力晶集團打造十二吋晶圓廠的重要推手;他一手打造的瑞晶,是記憶體 產業當時製程最先進的廠。但今年七月底,他離開耕耘二十幾年的記憶體業,投入晶圓代工,出任聯電資深副總經理,協助聯電十二吋廠營運。

問他為什麼放棄記憶體產業,陳正坤一句:「這早就不是台灣的產業……」或許也替高啟全說出心聲。對於高啟全的心境,他用自己的例子揣摩解讀:「本來是獨立的公司(指 瑞晶),後來我們的產能百分之百變成美光擁有,我們再怎麼優秀,也是美光的啊!」台灣記憶體產業始終無法擺脫打工仔的宿命,陳正坤這番話更是血淋淋:「講 英文當然我們聽得懂,但是他們很多細節的東西、文化的東西,沒辦法跟他討論,老美覺得你可以用,你來幫我們管工廠,決策中心,高層不會給你。」高啟全的困 境就攤在眼前,他在華亞科只能當個「美光的廠長」,在南亞科似又得不到更大的舞台,對於仍想在DRAM有一片天的他儼然是個致命傷。而他想要在台灣半導體 產業推動新的合作平台,卻遲遲沒有任何進展,業界認為,這或許也是高啟全最終決定尋求更大舞台的原因之一。

《出走推力3》

半導體整合 張忠謀不買單「以前邏輯IC和記憶體可以說是兩個不同的半導體次產業,但高啟全一直很希望能推動兩者之間的整合,他很看重這一塊。」IEK電子組計畫副組長兼通訊研究部經理楊瑞臨說。

而根據業內人士透露,高啟全為此還曾多次找上他的老長官、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希望能說服張忠謀跨入記憶體業。但多年前曾親手結束世界先進記憶體開發的張忠謀,並沒有被滿腔熱血的高啟全打動,讓高啟全碰上了軟釘子。

如果從旺宏總經理盧志遠對高啟全的觀察來看,不難推敲出高啟全想寫下新局,卻無法施展,對他來說會是多麼大的挫折。「新創的東西,他(高啟全)很有興趣, 台積電剛創立的時候,他跑到台積電去,做一做,對旺宏很有興趣,旺宏那時在做IDM的模式,他就跑到旺宏,後來他又搞個華亞科,華亞科是個新的商業模式, 他總是喜歡創新模式。」然而究竟是什麼樣華麗的舞台,讓高啟全甘冒「投身紅色供應鏈」的罵名風險,也要決定轉換跑道?

「我要做的,是一個大局面的整合,美國技術、大陸的市場及資金,加上台灣的製造能力。」高啟全對本刊表示,即使從南亞科退休轉戰紫光,但他仍會保留南亞科董事、華亞科董事長的職位,「中、美、台,對抗強大的韓國!」他說。

表態要做大整合

老東家卻說「那是希望」

一位熟悉中國半導體的高階主管透露,「紫光找高啟全,在要買美光之前就已經決定了,」他分析,「當然要找台灣人。」這位高階主管不諱言,「回過頭來,(紫 光)是要跟三星和海力士打,要不然幹嘛買美光,至於經理人,你不可能找韓國人,找日本人也不適合。」只是,這個決定是否真能讓台灣DRAM產業成為「抗韓 聯盟」的一環,恐怕仍然有待觀察。

相較於高啟全表態,自己擔任華亞科董事長、南亞科董事的部分都不會異動,吳嘉昭對於高啟全繼續任職的答案卻是,將針對華亞科董事長一職與美光進行討論,而高啟全在南亞科是以自然人身分擔任董事,若高啟全不主動解任,他將繼續擔任南亞科董事至明年改選。

從吳嘉昭的說法,實在難以聽出「留人」共謀抗韓大業的計畫,而他對於是否與紫光及美光攜手共組抗韓聯盟的提問,答案更是令人玩味。

「那是希望。」他回答。吳嘉昭表示,「當然,我們希望能夠有合作的空間,但還沒開始談。」他不忘再度提及,高啟全九月十八日提出辭呈,南亞科試圖挽留,但才短短不到三周時間這項人事案已定案,「這期間的決定和種種必要的措施,我們也是相當緊迫在處理。」

產業亮紅燈

科技人才出走 恐才是開始從吳嘉昭開完董事會的態度觀察,高啟全能否成功牽起紫光、美光與南亞科之手,像他所說能做大局面的整合,光從高啟全與台塑緊繃的關係都能看出, 一切仍充滿變數。記憶體業者則表示,就算三方聯盟,台廠還是躲不過擔任配角的宿命;而如果高啟全跳槽實與台塑集團無關,那麼,更是台灣的警訊。

因為不只DRAM產業確定瓦解,其背後代表的,更是兩岸半導體產業環境轉變至此,已到了連高階人力都要出走的地步,正如同工研院競爭力主任杜紫宸所示警: 「高啟全只是開始,接下來,四十五歲到六十歲這個世代的經營層精英,未來幾年會不斷流失,經驗傳承中斷,台灣恐將進入創新黑暗期。」

撰文•周品均、林宏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586

解讀》華亞科董座高啟全跳槽對岸背後 董事長出走 反成台塑一顆活棋?


2015-10-19  TCW

科技人前進中國,從期待個人舞台,如今還試著為企業找出路,這次高啟全出走未必是危機,可能反是中台美合作契機。

「我已經確認過了,高董事長(指高啟全)會擔任我們的全球執行副總裁。」十月八日傍晚,中國十一長假結束後,《商業周刊》獨家越洋取得紫光集團發言人葉銘證實,華亞科董事長高啟全將擔任紫光集團全球執行副總裁,與IC設計公司展訊執行長李力游、掌管惠普旗下網通伺服器公司「新華三」的于英濤並列此職位。

DRAM產業首見人才出走提高至董座層級

這是高啟全轉赴中國消息曝光約八十小時後,紫光集團首度對台灣媒體的回應,確立台灣高科技人才出走的層級,第一次提升到「董事長」,再次撩撥所有人對「紅色供應鏈」這五字咒語的緊繃神經。

高啟全,台灣DRAM產業第一人,在業界拚搏二十年,他毅然轉進大陸,留下許多問號。疑問,來自事件發生後,台塑集團與美光令人費解的安排,與曖昧的態度。

消息傳出後第一時間,南亞科先是發出聲明,證實高啟全將從總經理職位退休,期盼未來促成美中台三方合作,並給予祝福。其後也證實,高啟全將繼續擔任南亞科董事,與華亞科董事長二職。

一位與高啟全熟識二十多年的友人表示,高啟全與台塑集團從上一代的王永慶,到第二代的王文潮等人關係都相當好,雙方應該不會撕破臉。

但隔天,南亞科董事會前,董事長吳嘉昭卻對媒體說:「台塑集團不會是只靠一個人……,你們認為高總他有能力把所有專利還有製造的事解決嗎?」讓大家對台塑集團確實的心意都有些霧裡看花。

目前,高啟全面對外界一律僅回應,是接受紫光邀請而轉赴對岸,希望促成美中台三方合作,用美國的技術、中國的資金與市場,加上台灣的製造實力對抗韓國。

但南亞科表示,這只是願景,實際合作還未開始談。美光一位主管也直言,「這只是希望……,(如果)美、中合作,我不懂他加台灣的意思,那台灣要扮演什麼角色?」

種種跡象看來,高啟全的兩位東家美光與台塑,對他將赴任紫光,未鼓勵、但也未多做阻撓。因為撥一撥算盤,三方都有機會從中得到利益,高啟全搞不好反成為一顆「活棋」。

對台塑:替「錢坑」找出路

對台塑而言,這或許是拋開包袱的契機。

近兩年,DRAM產業生態整頓,僅剩三星、海力士與美光三巨頭,市況穩定,甚至時常供不應求,讓身處產業內的各廠商均能雨露均霑,也讓華亞科成為台積電以外,台灣第二間不靠財務操作,便能彌平累積虧損的公司

但是在這之前,DRAM業被譏諷為惡名昭彰的「慘業」,更是台塑集團的「錢坑」。

攤開歷史,南亞科與華亞科往往賺錢時小賺,賠錢時卻大賠,兩家公司的累積虧損歷史高點共計逾三千億元,成為台塑股東會時小股東要求檢討的重點。

以南亞科為例,狀況最差時,曾經帳上現金僅剩七百多萬元,負債千億,累積虧損逾兩千億元。

高啟全今年三月接受《商業周刊》專訪時坦言,當時自己就像立委候選人,要一個個拜會台塑四大公司的高層與獨立董事,遊說他們持續注資,「那個時候是很困難的,你要說服台塑,不只不要放棄,還要繼續支持,投些錢進來,使公司有生機。」

如今雖市況好轉,兩家公司均成為台塑集團的小金雞,但華亞科每隔約三年,便累計得花費近千億元的資本支出,供製程升級,對台塑集團仍是不小的負擔。

在台塑集團二代逐漸掌權,總管理處總經理王瑞瑜上任後,會不會展現如同肅貪一般的革新作風,拋開第一代的包袱,透過高啟全居中牽線,將僅持有股份、實際上已不介入日常營運的華亞科股權毅然賣出,仍有待觀察。

「台塑集團要賣東西給大陸,你能想像記者會怎麼下標嗎?新聞台會怎麼講嗎? ……(這已經)是政治新聞了。」一位券商主管表示。

但如果台塑真的有意出脫,有哪些方式可以避開兩岸的敏感神經呢?

「現在很多人用變相的做法,把廠移出去,不留在台灣……,或者是資產作價賣給陸資,人員用清算方式,通通清算掉,馬上陸資重新recruit(招募),換湯不換藥就過去了。」一位熟悉購併的金融業主管分析。

至於南亞科,因已在去年減資彌平累積虧損,且轉型進入「小賺小賠」的利基型市場,未來不再需要大筆資本支出,台塑並無急欲出售的理由。

對美光:助美中台談合作

對美光而言,高啟全的出走,則是一搏翻身的機會。

目前DRAM三巨頭中,美光是唯一的非韓國廠商,卻也是最弱勢的一方。因製程轉換進度落後,從去年市占率最高逾二八%,一路跌至約二三%。十月公布的最新一季財報,營收年減一四%,獲利更年減近六成。

同時,從去年底至今已腰斬約一半的股價,也讓美光成為中國提親對象。七月時,傳出紫光有意購併美光,雖然後來因價格、國安問題等因素,並未成局,但市場傳出雙方仍持續尋求其他合作可能。

因為對於弱勢的美光來說,擴大進軍全球最大的DRAM需求市場——中國,已經成為扭轉情勢的一味解方。

美光內部不願具名的主管強調,高啟全前往紫光任職,與美光和中國的合作,是兩回事,彼此沒有關聯。但看起來,未來如何促成「美中台」三方合作,是高啟全所賦予自己的使命。

目前,高啟全完整的想法仍無從得知,僅表示:「下次由紫光回台後再聊吧,那時也比較了解我未來工作方向。」

但對照前年十一月底,與今年三月,高啟全兩度接受《商業周刊》專訪時,語氣中所透露出的退休念頭,「你不覺得我這樣也夠了嗎?我的任務也差不多告一段落了。」以及自今年起,便不再親自主持法人說明會的舉動。如今不退反進,更叫人疑惑當中的玄機。

兩岸科技業新樣貌不只是敵人,也能是夥伴

各方背後盤算為何,尚有待時間證明,但一位董事長的出走,已經正式為兩岸科技業一個新的大時代,揭開序幕。

縱觀近二十年,兩岸高科技業人才的流動,高啟全其實已是第三部曲,而這三部曲,正好反映出兩岸科技實力競合的改變。

第一部曲的主角,當屬前中芯國際總裁張汝京。他所譜的,是一首行進曲,是早期專業經理人到中國科技業「墾荒」、打天下的年代。

「我要當大陸的張忠謀」,這是十五年前轟轟烈烈登陸興建晶圓代工廠的張汝京,一次受訪時發下的豪語。

當時,中國的半導體產業雖已發展約四十年,但才剛開啟國際合作,走出中國,在全球的半導體產業尚不具競爭力。張汝京的出走,是一個專業經理人離開,到中國尋求機會。

二○○五年他於上海接受《商業周刊》專訪時坦承,草創中芯的那幾年,是他人生中壓力最大,最低潮的時刻。「當遇到最大壓力的時候,常常會回頭問自己,早該退休了,為什麼要做這麼辛苦的事情?」

當時,兩岸互動不若現在開放,不敢回台灣的張汝京,只能在夢中,回想起小時候,高雄鄉下的稻田景致。

奏起第二部曲的,是五年前,時任奇美電電視面板產品事業處協理的陳立宜。他帶著約兩百人的團隊,出任華星光電執行副總裁,到中國正嶄露頭角的面板業找舞台。

二○一○年,正是兩岸在面板業交鋒的時刻,台灣的「面板雙虎」在中國仍有約五成市占率,但底下的京東方、中電熊貓與華星光電早已蠢蠢欲動,並開始布建八.五代廠。

彼時剛離開奇美電的陳立宜,接受了TCL董事長李東生的邀請,在三天內寫出二十二頁、價值人民幣二百 四十五億元(約合新台幣一千二百五十四億元)的營運企畫書,開始在台灣北中南各地的咖啡廳面試,招兵買馬。不到一年半,以全球最快速之姿,建好了一座面板廠。

當時的跳槽,純粹是舞台與待遇的考量。面對自己成為外界所解讀的「叛將」,他接受專訪時僅說:「現在環境就是這樣,哪邊有市場,哪邊(就)有機會,少去想emotional(情緒化反應)。台灣的kimochi(情緒化反應)占得比較多一點。」

當時陳立宜甚至反問:台灣還有在規畫八.五代廠嗎?留在台灣的年輕人他們的舞台在哪裡?點出了人才在兩岸起落間不得不面對的取捨問題。

現在,在「紅色供應鏈」五個敏感大字做為布景,走上舞台奏起新章的,則是高啟全。

他所譜的第三部曲,旋律主軸已改變,從過去到對岸「墾荒」、「找舞台」,變成「打不過,不如加入它」。

自去年六月,中國宣布斥資人民幣一千二百億元,成立「國家積體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以來,中國半導體業的各種動作便風風火火展開,近一年,便有超過三起中國公司購併國際半導體企業的案子,金額共計逾三十三億美元。

雖然半導體業普遍估計,台灣仍有三到五年的優勢,但是如果美光與中國合作,將來台灣DRAM業的角色勢必被邊緣化。

「台灣普遍落後人家一到兩代的技術,因為我比人家落後兩代,我能少走很多冤枉路,但也表示在主流市場裡,你沒能力去競爭,(最後)我們就得從大聯盟退出,在小聯盟裡面打我們的仗。」一位記憶體業的資深主管表示。

集邦研究協理吳雅婷認為,台灣記憶體產業走到今天,只剩華亞科是有價值的代工廠,不如去思考整個產業還有哪些剩餘價值,還能怎麼利用?

也許高啟全便是預見了這樣的未來,與其讓美國與中國決定自己的命運,不如主動出擊,為自己,或也為華亞科爭取多一點機會,讓華亞科在美光陣營內的龍頭代工地位,不會太快消逝。

一位與高啟全認識二十多年的半導體業友人也表示,他一路從外商、台積電到旺宏、南亞科、華亞科等公司任職,不缺錢,現在也不缺名,「Charles(高啟全英文名字)以他的為人,他是很愛台灣的,他過去(中國),一定會為台灣創造機會。」

今天出走中國的高啟全,只是奏下第三部曲的第一顆音符,無論你是否認同、是否加入,這樂章只會隨著兩岸的競合大勢持續演奏下去。

台塑昔日2個賠錢貨會因高啟全離開而有轉機?—華亞科、南亞科下一步預測

●華亞科》最高累積虧損逾700億元

.可能出路1:等合作成為美光與紫光合作代工廠

.可能出路2:找接班另尋經理人取代高啟全

.台塑持股:32%

.美光持股:33%(握有技術與總產能)

●南亞科

》最高累積虧損逾2,330億元未來轉入利基型市場-轉向車用、工業用DRAM,不再轉進新製程

.台塑持股:逾8成

.美光持股:未持股(技術授權)

註:華亞科與南亞科目前累積虧損已全數打消

整理:吳中傑

過去只為個人舞台,現還要替企業找存活籌碼—台灣經理人前進中國3時期變化

●張汝京

?出走時間:2000年

?在台最高職位:世大半導體總經理

?當時兩岸競爭關係:台積電與聯電領先中國2到3代以上製程

●陳立宜

?出走時間:2009年

?在台最高職位:奇美電電視面板產品事業處協理

?當時兩岸競爭關係:台面板廠於中國仍有5成市占

●高啟全

?出走時間:2015年

?在台最高職位:華亞科董事長

?當時兩岸競爭關係:中國封測排名全球第4,中芯市占率已超越力晶、世界先進

整理:吳中傑

小檔案_高啟全

出生:1953年

學歷: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碩士

經歷:台積電廠長、旺宏電子營運副總經理

現職:華亞科董事長、南亞科董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07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