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民营教材出版商十年“野蛮生长”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9/411809.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081

光合作用重組:傳統書店轉身電子出版商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2-21/wNMDcyXzM5MDIwNA.html

歷經2個月時間,號稱「擁有全國最大連鎖渠道」的民營連鎖書店光合作用書房(簡稱「光合作用」)獲得業務重組。

12月21日,光合作用以及重組團隊,在經歷被供應商堵門討要貨款、門店暫時關張等風波後,首次公開面對媒體。據在場人士透露,當天光合董事長孫池在廈門舉行的媒體見面會發言中,幾度哽咽,並稱當地政府的支持,令其「震撼」。

光合作用新商業模式設計方、開銳創富相關負責人張寧透露,未來,光合作用的商業模式,將開闢線上和線下「兩條腿走路」的路線,而光合重啟的首期資金需1500萬,已有3-5企業進入第二輪談判,若談妥光合作用標誌性門店將從2012年4月起陸續開業。

新商業模式

光合作用的身份將成為電子出版商,並出版電子作品

根據重組計劃,光合作用將實現「兩條腿走路」的模式。

具體而言,光合作用的線下書店,將從傳統的定位即「你的第二書房」,升級為「悅讀者的城市客廳」。對於這種轉變,孫池稱,「這代表著光合作用將不再是私人書房型的私密空間,而是更推崇交流的客廳式共享空間」。

在提供的產品層面,光合作用將以「雜誌+咖啡」為主,拋棄小百貨銷售;同時,光合作用還將實現網上銷售,並推出數字閱讀,而光合作用的身份將成為電子出版商,並出版電子作品。

對 於向線上部分的拓展,孫池表示,「無論是線上或是線下銷售,實體書都無法迴避電子書對市場的衝擊。跳出現有的競爭範疇,從實體書行業與電子書行業間的競爭 看,電商與傳統書店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現在國內電子書市場尚未形成穩定格局,光合作用有機會成為數字閱讀時代的風格化閱讀內容提供者」。

此外,孫池表示,購書卡、購書券,包括讀者手中的會員卡,仍將可以在新的光合作用門店裡使用。而光合作用原有的債務清理工作已接近尾聲,預計在2012年4月,光合作用將陸續重啟其具有標誌性的門店。

「光合作用的此次風波也許是件好事,重生讓它有了新的經營模式」。孫池說。

艱難重組路

這種輕資產的書店,在與投資方的談判中並沒有太多的主動權

在光合作用提出新的商業模式身後,其重組工作也進入實際性階段。

據本報記者瞭解,過去近2個月,在廈門文化(創意)產業協會主導的「光合作用企業重組協調小組」指導下,光合作用與意向重組方已經進行了兩輪談判,進入談判範疇的企業多達30餘家。其中,第一輪談判有十餘家企業入圍,最終,有3-5家企業進入了第二輪談判。

志鴻教育集團董事長、中國書刊發行協會非公有書業工作委員會主任任志鴻曾對本報記者表示,早在幾年前,光合作用就存在一定的資金困境,而企業主(孫池)以及相關團隊,都是很有理想的,一直在努力克服。

10月28日,由於被爆出資金鏈斷裂,光合作用位於大望路和五道口的兩家門店,遭遇部分民營供應商哄搶。對於這家擁有31家門店的民營書店運營商而言,噩夢彷彿在一夜之間發生。

光合作用方面稱,光合作用「重生」的優勢在於三個方面,包括光合作用品牌與讀者號召力、新的商業模式有成長性並且可以實現、孫池以及光合作用核心團隊擁有的16年專業知識和資源。

但一位業內資深人士表示,「這種輕資產的書店,一般不擁有物業,在與投資方的談判中,並沒有太多的主動權。並且,這種重組並非完全在原有業務基礎上實現的,而是需要去開拓一個新的電子商務業務。我相信,這也是為何談了這麼久,還需要等到明年4月才開業的原因。」

書店業之困

在圖書出版乃至發行領域,國營和民營企業享受的是不同的待遇

光合作用「並不華麗」的轉身,非民營書店中的孤例。

今年7月,擁有17年歷史的北京著名獨立書店風入松貼出了停業通知;7月底,上海季風園書店也傳來關閉的消息; 9月22日,廣州僅餘的兩家三聯書店也宣佈結業。

在光合作用暫時關張之時,孫池曾對外透露,在扣除物流、人力、房租的成本之後,圖書銷售的淨利潤率約在3%。為了提升盈利能力,光合作用在門店內引進其他相關的文化產品,包括CD、雜誌、文化用品等。但近年來,物業成本大幅上升,而圖書銷量下滑40%。

任志鴻稱,雖然中國目前在大力推薦文化產業的發展,但在圖書出版乃至發行領域,國營和民營企業享受的是不同的待遇。在國外眾多國家,圖書行業都是低稅或者免稅的,而在中國,國營圖書企業才享受稅收優惠政策。這從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民營企業的發展負擔。

本報記者瞭解,民營書店每年除13%的增值稅,盈利後還要繳納25%的所得稅。反之,國有的新華書店在稅收上可享免收增值稅的優惠,同時還免徵企業所得稅、營業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及房產稅等大稅種。

電子商務也衝擊書店業的發展。從2008年以來,通過電商渠道銷售的圖書年均增幅達100%。易觀國際發佈的《2011年第二季度中國網上零售市場季度監測》數據顯示,網絡圖書銷售同比增長84.5%,網絡圖書銷售也成為眾多B2C網站吸引流量、做大規模的「金餑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123

"Kindle出版"壯大 傳統出版商被危險籠罩

http://news.imeigu.com/a/1354927602509.html

(i美股) 亞馬遜成功打敗實體書店,讓讀者習慣了不進書店就能購書的便捷;現在,它正在鼓勵作家們自助出版電子書,甚至直接簽約作者,甩開傳統出版社的束縛。

從合作到競爭,傳統出版商已經被危險籠罩

在過去10年中,紙質書的銷售幾乎沒有增長,並逐漸被電子書超過。全美共有大大小小超過8000家出版商,Penguin、Hachette Book Group USA、新聞集團旗下HarperCollins、Macmillan、Random House、Simon & Schuster,六大出版商,佔全美出版市場超過50%的份額。美國實體書店銷量於2007年達到頂峰後,每年都在下降,美國出版商協會數據顯示,2011年全年,紙質書銷量下降17.1% ,電子書銷售增加117.3%。美國出版商協會基於對1189家出版商調查的數據而公佈的研究報告稱,2012年第一季度美國成年人電子書銷售額為2.823億美元,同比增28.1%;成年人精裝書籍銷售額為2.296億美元,同比僅增2.7%;大眾平裝書銷售額2.99億美元,同比降10.5%。對於眼下的衰退,傳統出版業幾乎無所適從。

大約在2009年,亞馬遜和出版商之間的關係開始由合作轉為競爭,Hachette和HarperCollins兩大出版商推遲了Edward Kennedy和Sarah Palin回憶錄Kindle版的出版時間,希望引導讀者購買價格更高的精裝紙質版;之後,出版商做出更激烈的回應,要求從亞馬遜手中收回電子書的定價權,Macmillan曾因定價權之爭,撤下亞馬遜所有的電子書,亞馬遜也憤怒的從網站下架所有Macmillan出版的紙質書。電子書市場的繁榮,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參與競爭,包括巴諾書店的Nook閱讀器及蘋果的iBookstore,也將軟硬件結合的電子書服務渠道打通,而Kindle卻無法阻止出版商將版權同樣授權給他們。然而,出版商相當樂意看到Kindle有了強大的競爭對手,出版商開始具備了與亞馬遜談判的籌碼,以Random House為代表,出版商紛紛提出機構自行定義電子書價格的要求,亞馬遜也因此失去了最重要的優勢---低價。

經過這場戰爭,亞馬遜開始意識到控制出版過程和版權的重要性,並於2009年推出AmazonEncore服務,幫助作者自助出版新書或已經停止印刷的舊作品,並允許作者自己定價;去年,亞馬遜開始直接簽約大量明星作家,向傳統出版業發起更嚴厲的挑釁,最具轟動性的一次簽約,是以超過80萬美元的價格獲得了演員兼導演佩妮·馬紹爾(Penny Marshall)回憶錄的獨家版權,馬紹爾由於美劇《拉維恩和雪莉》而知名。挖走出版商的明星作家,無異於搶他們的飯碗。

Melville House 的員工Dennis Loy Johnson 之前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稱,「出版商已經遭到威脅,不知道如何應對這場衝擊。」 不僅如此,其他電子出版機構、出版中介機構也某種程度受到威脅,亞馬遜為作者提供的直接出版途徑,正在將這些出版中介擠出局。亞馬遜的高管Russell Grandinetti稱,「你可以開始倒計時,這一天早晚要到來,未來的出版事業中,將僅剩下作者和讀者兩個核心參與者,介於二者當中的已經被危險籠罩。」

Kindle出版為什麼能夠一下子籠絡眾多作者?

事實上,看似平靜的出版業,很早就經歷著潛移默化的變革。在Kindle、Nook 等線上出版渠道被打通之前,已經有各種各樣的自助出版機構誕生,如果你對自己的作品有信心,可以通過這些機構自費出版,完全不必浪費口舌向出版社的編輯推銷自己的作品。這種自助出版模式,最早可以追溯到90年代,美國知名作家E. Lynn Harris的成名作Invisible Life ,這部作品就是通過自助出版方式面市。在數次遭到傳統出版商拒絕後,Harris沒有失掉信心,他堅信自己是個天生的作家,於是找到自助出版機構Vanity Press,自費出版了Invisible Life ,然後再自己想辦法賣給書店,並巧妙的找到目標讀者---非洲裔美國婦女聚集的場合,進行介紹和推薦,在那個時代背景下,這些非洲裔婦女輕易就被這本書故事征服了,很多人直接衝去書店,購買並讀完整個故事。當 Bantam Doubleday Dell 出版社的銷售代表注意到這本書時,Harris已經賣掉了1萬冊。傳統出版商也因此開始接納Harris的作品,Harris很快成了紐約時報評選出的最暢銷作家。

之後出現的包括Kindle出版在內的電子書出版公司,則利用了互聯網渠道將自助出版的優勢放大,無論是否名聲在外,才華出眾的你在這裡,可以將自己的創作成果,不受時間、地獄限制的分享給全世界的讀者,在這裡,你獲得的認可將直接來源於這些讀者的網絡評論。尤其是通過Kindle出版,你利用的不僅是Kindle出版的便捷性,更分享了Amazon龐大的讀者資源和軟硬件為一體的渠道,Kindle設備、iPad、iPhone、以及其他Android系統設備上運行的Kindle Store,則成為最強大的載體,將你的作品呈現給最廣泛的讀者群。

以往,圖書出版是一個效率極低的產業,按照傳統的出版流程,你需要先說服出版社的編輯,你的選題有能力吸引讀者,但通常一次性被接納的選題實屬少數,多數作者都是在經曆數次碰壁,才有可能獲得出版社的認可,又或者一個潛在成功的作品,直接在這一關被出版商給斃了;書籍出版了,但作者們往往又不滿足於獲到的微薄的版稅,約為20%,因為他們所創造的價值遠遠高過於此,出版商、中介代理、分銷商一層層分食了作品的價值。相反,通過Kindle,雖然電子書的定價相對紙質書低很多,但作者獲得的70%的版稅卻遠遠高於傳統出版途徑,而且由於定價較低,往往吸引更多的人購買。因此,高版稅、高銷量,作者通過網絡出版有希望賺到更多的錢,何樂而不為。

除了較高的版稅、被打通的硬件軟件渠道外,最重要的是,通過Kindle這一平台,作者和讀者間建立起了直接的信任關係,這層關係是線下出版商不可企及的,他們只能通過簽售會等途徑實現小範圍的作者與讀者溝通。這層關係有什麼用?在Kindle上,一個草根作者通常可以邊創作,邊與讀者交流,知道讀者喜歡的是什麼,什麼類型的作品更容易暢銷,交流本身就激發了作者創作的靈感;如果這部作品有能力吸引讀者繼續往下追,讀者的反饋則慢慢積累成為人氣,在沒有任何專業批評家的點評下,成為一部相當暢銷的作品。從推廣方面來看,亞馬遜掌握了大量的用戶數據,通過對購買記錄、購物車商品分析、以及貢獻的書評內容等數據分析和挖掘,亞馬遜幾乎知道每一個用戶的興趣或喜好,準確的將不同類型的電子書準確的推薦給潛在消費群體,從而有助於作品銷量的提升。

從成立至今,亞馬遜與出版商之間,經歷了從合作到競爭的整個過程。在開拓線上圖書市場時,亞馬遜和出版商建立了愉快的合作關係,二者實現了共贏;2007年,Kindle閱讀器出現後,他們之間的關係發生了微妙的變化,較低的網絡版權定價,一度令部分出版商和亞馬遜的合作關係破裂,試圖收回亞馬遜手中的電子書定價權;定價權之爭,則使得亞馬遜意識到控制出版過程和版權的重要性,開始進軍出版界,甚至簽約明星作家,向出版商發起更大的挑釁。亞馬遜在出版界的影響力將在未來幾年逐漸放大,紙質書雖然不會消亡,但傳統出版業不可逆轉的經歷著衰退。(i美股 李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749

出版商壟斷市場靠分科

1 : GS(14)@2012-05-22 00:33:06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0521/16354658
《拆解教科書市場 四之一:有否壟斷?》
教科書價多年來節節上升,教育局長孫明揚歸咎市場壟斷,出版商卻否認,究竟事實如何,原來在於「分科」。消委會認為,將來的競爭法可處理教科書市場問題;自由市場派則認為,簡化甚至取消送審制度,才是引入競爭、減低書價的終極方法。
記者:翁煜雄、倪清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49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