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宸鴻苦吞三窘境 iWatch再補也難救

2014-08-04  TCW
 
 

 

因蘋果而重生,也因蘋果而落難,最適合拿來形容目前的宸鴻。

七月二十四日,宸鴻第二季法說會結束後,至少八家外資券商聯手調降目標價,最狠的莫過於德意志證券,由三百零五元對砍快一半:一百五十八元。

很難想像,六月中宸鴻最高價曾經來到三百零八元,不到一個半月股價竟上衝下洗二七%。

事實上,上半年宸鴻利多傳言不斷,例如iPad將採全貼合,此產品的毛利率會比單面貼合更高;甚至,觸控面板的in cell技術將遇到解析度「天險」,宸鴻有機會於iPhone 6之後的機型再度重回蘋果懷抱,成為最佳「轉機股」,股價挺進三百元。

但宸鴻真正誘人的題材,就是蘋果準備推出、未演先轟動的iWatch訂單。

這次蘋果對宸鴻下單,至少七百萬到八百萬支iWatch。

根據分析師估算,iWatch觸控面板雖僅有一吋多,但一支獲利約三美元(約合新台幣九十元),跟iPad mini相當,保守估算宸鴻接到七百萬支訂單,至少進帳新台幣六億三千萬元,超過宸鴻上半年的淨利。

「除了iPhone和三星手機外,不可能有單一機種有這種量,」一位蘋果供應鏈主管指出。據瞭解,iWatch的製程,由宸鴻買進藍思科技的藍寶石基板,採用兩面貼合,出貨給蘋果,且是獨家供應;這跟當初宸鴻接到蘋果的iPhone訂單一樣,屬於毛利率約一○%到一五%的高毛利產品。

當前困境:iWatch出貨延遲年底才貢獻獲利,外資看衰

正因為宸鴻是iPhone的獨家觸控供應商,股價一上市就突破五百元,外界都期待iWatch能讓宸鴻再度打上蘋果光,重演股價大躍升戲碼。

但是當市場滿心期待好消息時,宸鴻執行長孫大明在法說會卻提到:「受到客戶延遲出貨,業績要到第三季的九月才有起色。」孫大明口中的客戶就是蘋果iWatch,原本預估第三季就會開始貢獻獲利,現在至少得等到第四季。

這個壞消息,成了外資調降宸鴻目標價的最後一根稻草。延遲出貨後,預估第三季宸鴻也得勒緊褲帶度小月,這是失望性賣壓的主因。一位歐系分析師就不諱言:「iWatch訂單是從零到一,外界想像空間大,少了這個,只剩下任人宰割的產品。」但是就算iWatch順利出貨,救得了宸鴻的獲利嗎?恐怕答案仍在未定之天。各分析機構不斷下修對iWatch訂單的期待,花旗環球證券預估最保守僅三百萬支,顯見對其前景有雜音。

瑞銀證券亞太區下游硬體產業首席分析師謝宗文說出對此產品的疑慮:宸鴻拿到七百萬支的量,但是組裝廠廣達卻僅有四百萬到五百萬支,數字兜不攏,到底是廣達會上修出貨量?或者宸鴻下調出貨量?還得視iWatch上市後的價格決定。

窘境一:iPad銷量下滑iPhone6排擠效應,訂單減量

宸鴻另一個金雞母是iPad ,但研究機構IDC出具最新報告顯示,全球平板電腦第二季出貨量,iPad年減九.三%,是前四大品牌中唯一逆勢下跌者。

一位投顧研究員就認為,iPhone 6和iPad mini市場定位很近,在排擠效應下,iPad mini的銷量可能再下滑,一得一失難以估算。

今年蘋果占宸鴻營收約三八%,萬一iWatch賣不好,難保不重演過去獲利因蘋果而喜,也因蘋果而憂的戲碼。

再加上,鴻海旗下的觸控廠英特盛也成為iPad mini的供應商,後有追兵,就算iPad出貨量沒下滑,宸鴻降價壓力也不小。

窘境二:新產品不給力良率僅六成,做越多賠越多

另一個更大的憂慮則是去年宸鴻推出的產品TOL(touch on lens)被視為可跟iPhone使用的in cell技術相抗衡的觸控技術,宸鴻希望推銷給高階手機客戶,但推出一年良率僅六成,做越多、賠越多。巴克萊資本證券原本預估宸鴻第二季營業利益至少有五億五千萬元,但最後僅小賺九千八百萬元,分析師預估,唯有TOL良率提升到八成以上,才可能帶來獲利。

更重要的是,外界都忽略了宸鴻的財務未爆彈:達鴻。

窘境三:業外投資買貴重壓觸控筆電,股價慘跌

宸鴻三年前以每股三十一元,溢價買進友達旗下的彩色濾光片廠達虹科技(後改名為達鴻先進科技)。當年買進是為了生產筆電觸控面板,結果去年觸控筆電全球滲透率才一成,不到預估的一五%,達鴻興櫃股價更蒸發掉近九成。這次法說會,宸鴻再提列四億二千八百萬投資損失,其中有三億四千萬來自達鴻。

加上去年第四季提列的投資損失,宸鴻為了這個投資,至少損失十七億六千萬元,約當於二○一三年近四分之一的稅後淨利;內部人士認為,這件案子友達聰明出場,而宸鴻買貴了。

綜觀宸鴻近三季財報,投資損失金額都超過淨利,未來會不會再損失,得看觸控筆電的滲透率是否提升,否則iWatch再紅,恐怕也救不了宸鴻的沉重包袱。

【延伸閱讀】淨利連3季被投資損失拖累!——宸鴻稅後淨利與投資損失數據

2013年Q1稅後淨利(億元):46.42投資損失(億元):1.38投資損失約當稅後淨利: 3%

2013年Q2稅後淨利(億元):31.40投資損失(億元):1.31投資損失約當稅後淨利:4%

2013年Q3稅後淨利(億元):10.13投資損失(億元):2.32投資損失約當稅後淨利:23%

<<以下投資損失金額大於淨利>>2013年Q4稅後淨利(億元):-16.08投資損失(億元):14.22投資損失約當稅後淨利:NA

2014年Q1稅後淨利(億元):1.29投資損失(億元):1.78投資損失約當稅後淨利:1.38倍

2014年Q2稅後淨利(億元):3.23投資損失(億元):4.28投資損失約當稅後淨利:1.32倍

註1:稅後淨利為扣掉投資損失後的金額註2:2013/Q4淨利虧損,不計算投資損失對比稅後淨利

整理:曾如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007

十四鄉申增至9500伙 直逼第一城 新增100萬呎 新地需再補地價

1 : GS(14)@2018-07-28 09:06:02

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6859&issue=20180728
【明報專訊】去年新地(0016)以歷來最大額補地價159億元、每方呎樓面補地價3193元完成西貢十四鄉項目後,新近向城規會申請修改發展計劃,項目單位總數由4930個、大幅增加4570個或93%至9500個。如果成功闖關,單位總數將逼近沙田第一城(共10,642伙),並成為近年市場上最大型住宅項目,預料新增100萬方呎樓面,新地亦需與政府再就此商討補地價事宜。

明報記者 甘潔瑩

對於上述申請,新地表示,原總綱發展藍圖於多年前已獲城規會批准,並去年完成補地價,屋宇署亦已批准建築圖則,考慮到社會對住屋的殷切需求,配合政府增加樓房新供應、善用土地發展潛力的政策,以滿足社會迫切的住屋需要,在修訂後的發展藍圖下,單位平均面積縮細,單位數目增加,令整體房屋供應量上升,亦能切合普羅市民及年輕家庭對中小型單位的需求。

單位平均面積減至540呎

翻查資料,十四鄉項目獲批的樓面面積482.8萬方呎,提供4930個住宅單位(包括分層住宅及洋房),而新地最新提出,發展地積比率由原先的0.693倍增加20%至0.832倍,建議將最高建築物高度從原本24層住宅樓層增加至31層住宅樓層。最值得留意的是,新建議擬發展9500個住宅單位,較過去的4930伙增加92.7%,並放棄洋房發展,清一色提供分層住宅,單位平均面積更由980方呎減少38%至約610方呎(實用面積約540方呎);預計居住人口由原先的1.3萬人增加逾1倍至2.85萬人,項目預計於2025至2030年落成。

預計人口由1.3萬大增至2.85萬

除住宅部分樓面增加,十四鄉的商業樓面由原先近10萬方呎,增加30%至近13萬方呎,當中包括1間教堂和2間幼稚園/幼兒中心,另發展商亦預留位於地盤C的兩幅地作興建小學,涉約6.67萬方呎。住客會所面積亦有增加,面積由原批准的9.6萬方呎,增加4.85萬方呎至14.47萬方呎。休憩用地及公眾停車場的面積則不變,分別為18.84萬及9.69萬方呎。

測量師料每呎補價將調升

據悉,新增的樓面面積需要再與政府磋商補地價,新地回應稱,相信政府會按照既定而行之有效的機制及目前市場情况,釐定補地價金額。萊坊高級董事及估價及諮詢主管林浩文表示,大型發展項目難以一次過完成整個項目的規劃發展,即使完成補地價後亦會修改其發展藍圖,現時市况向好,預計十四鄉的補地價金額將較過去批出的每方呎樓面補地價3193元為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089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