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23%美國人不敢坐的Uber無人車,這些公司在做它的“眼睛” | 黑馬薦文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922/158871.shtml

23%美國人不敢坐的Uber無人車,這些公司在做它的“眼睛” | 黑馬薦文
深藍DeeperBlue 深藍DeeperBlue

23%美國人不敢坐的Uber無人車,這些公司在做它的“眼睛” | 黑馬薦文

激光雷達是無人車的“眼睛”,無人車要看得見,必須得靠它。

推薦人:黑馬哥

推薦星級:☆☆☆☆

閱讀時間:全文 3588字,閱讀時間預計6分鐘

推薦理由:隔三差五就有公司站出來說自己在做無人車。但這些技術的核心孰真孰假?哪些靠譜?在本文中,你將看到,為什麽說激光雷達是無人車技術的關鍵?激光雷達的商業版圖該從哪里拼起?此外,文中還為您盤點了 5 家激光雷達公司或技術提供商,它們或許是未來無人駕駛的救命稻草。本文由深藍DeeperBlue(ID:deeperbluetech)授權i黑馬發布。

Uber 無人車最近挺火。

2016 年 9 月 14 日,Uber 無人車正式向公眾開放。來自匹茲堡的 1000 名 Uber “忠實用戶” 體驗了 Uber 的無人車服務。

然而,美國密歇根大學同日公布的一項研究結果則表明,約 23% 的美國人明確表示自己不會乘坐無人駕駛汽車。

就在不久之前,Instagram 用戶 “evelab” 在舊金山拍到了一輛正在路上跑著的 Uber 無人駕駛車。舊金山成為 Uber 無人車與 Google 無人車的第一個正面賽場。

q1.webp

網友“everlab”在舊金山街頭拍到正在進行測試的 Uber 無人車。

加州是對無人車路測比較嚴格的州,然而似乎 Uber 在加州也拿到了測試拍照。

“我們不清楚這輛車正處於無人駕駛測試,還是有駕駛員開著。Uber 並沒有宣布在舊金山有了路測牌照,” 美國《財富》網站在 2016 年 9 月 4 日這樣報道,“但是看起來車頂的激光雷達正處於激活狀態,它在不停地進行 360 度掃描。” 《財富》暗示人們,Uber 或許又開始做“非法”的事情了。

《財富》網站所說的激光雷達,就是照片中 Uber 無人車頂上那個類似全家桶的罐子,是分辨一輛車是普通車還是無人駕駛汽車的標誌。激光雷達是無人車的“眼睛”,無人車要看得見,必須得靠它。

事實上,早在十年前,激光雷達就已在無人車上大顯身手。

這事兒要從世界上第一場無人駕駛汽車挑戰賽說起。2004 年 3 月 13 日,這場比賽在美國西南部莫哈韋沙漠舉行,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APPA)在沙漠中鋪設了 240 公里長的賽道,從加州的巴斯托一直延伸到內華達州的普里姆。

然而,參賽的無人車軍團全軍覆沒,沒有一支車隊開完全程,參賽車輛不是拋錨就是被撞壞。DAPPA 宣布一百萬美金的獎金輪空,來年再戰。

第二年,來自斯坦福大學的團隊,率先在無人車 “Stanely” 上使用激光雷達作為傳感器,一路順利披荊斬棘走到終點,並奪得冠軍。兩年的獎金加在一起,斯坦福的無人車團隊拿了兩百萬美金。

由大眾越野車改裝而來的 Stanley 車頂上裝有激光雷達。

不是所有人都知道這輛 Stanley 的歷史性意義。斯坦福大學孕育了後來我們耳熟能詳的無人車領域大牛,比如,被稱為“無人車教父”的塞巴斯蒂安·特龍(Sebastian Thrun)。

更重要的是,這輛 Stanely 拿到冠軍,正是使用了激光雷達作為傳感器——這是激光雷達在無人車上的首次使用。

無人車沒有駕駛員,想要看得見,必須采用傳感器。目前,無人駕駛傳感器的主流解決方案就是激光雷達。比如前文提到的 Uber 無人車,以及 Google 無人車,采用的傳感器都是激光雷達。

激光雷達依靠激光遇到障礙後的折返時間,計算出相對距離,生成物體的 3D 輪廓,畫出汽車周圍環境的高精度地圖,精度可達到厘米級。一枚激光雷達可以做到 360° 發射激光,從而達到 360° 掃描周圍環境的效果。比如像下圖這樣:

隨著無人車越來越火熱,傳統車企們也開始進入激光雷達的賭局。2016 年 8 月,福特宣布投資激光雷達界的頂梁柱 Velodyne。福特的首席技術官拉什·奈爾(Raj Nair)說:“我們將激光雷達視為關鍵。激光雷達具備強大的傳感能力,可以作為雷達和攝像頭的有益補充。”  福特的全自動無人車正在研發,預計 2021 年推出。

但也有人不相信無人車必須要用激光雷達,比如特斯拉的 CEO 伊隆·馬斯克(Elon Musk)

“總之我不是激光雷達的粉絲。” 2015 年 10 月,在某次媒體公開見面上,CEO 伊隆·馬斯克(Elon Musk)說道:“我不認為大家需要激光雷達……你可以用攝像頭加上一個前置雷達來實現一樣的效果。我認為這樣的組合(攝像頭加前置雷達)完全可以替代激光雷達。”

馬斯克說的前置雷達其實就是毫米波雷達。毫米波雷達和激光雷達的區別在於載波波長不同,毫米波雷達比激光雷達精度低、可視範圍的角度也偏小,但毫米波雷達和攝像頭這一對的組合,成本上遠低於激光雷達。

事實上,大部分傳統車企(如寶馬、福特等)在自動駕駛這件事上,是用攝像頭加毫米波雷達的組合的。和無人駕駛不同,自動駕駛必須有駕駛員在場,屬於更低級別的智能駕駛。特斯拉的自動駕駛也是采用的攝像頭加毫米波雷達。馬斯克對激光雷達做出這樣的判斷,或許有自己的出發點。

o1.webp

激光雷達目前的瓶頸就是一個字:貴。舉個例子,Google 無人車目前使用的激光雷達,售價高達 8 萬美元。

要想把激光雷達成本壓下去,無非通過三條路:

第一,用沒那麽好的激光雷達。比如用低線數激光雷達,配合其他傳感器,組成低成本的感知系統。激光雷達的線上都是探測點,線越少代表著探測點越少、越不精準,同時成本更低。然而,低成本的感知系統意味著對無人車本身的計算能力有更高的要求。

第二,把產量提上去實現規模效應。 2015 年年初,激光雷達的主要廠商 Velodyne 宣布接到了福特激光雷達的大訂單。 總裁麥克·耶倫說,“如果一次性大量購買 VLP 32(註:Velodyne 的一款新激光雷達),比如說,100 萬臺,那麽這款激光雷達的單品售價會降至 350~500 美元之間。” 然而,事實上,整個 2015 年,Velodyne 出貨量不到 5000 臺。在無人車普及之前,看上去這條路也行不通。

第三,用一種叫做固態激光雷達的東西。激光雷達中,最昂貴的成本是機械旋轉部件,如果把這個部件替換為電子設備,就是固態激光雷達——這似乎是一條可行的路。

機械式的激光雷達,帶有旋轉部件,水平視角能夠達到 360°。而固態式的激光雷達,沒有旋轉部件,水平視角小於 180°——一個雷達不夠,多加幾個就行了,可視範圍也能一樣。

o3.webp

固態激光雷達的出現,能一次性解決兩個問題:體積和成本。機械式激光雷達的旋轉機械部件又貴又占地方。而固態激光雷達拋棄機械部件,轉用電子掃描代替,因而體積更小,更易在車內集成, 並且成本更低。舉個例子,美國新興激光雷達公司 Quanergy 開發的固態激光雷達,計劃 2017 年底量產,媒體公開材料上說,單個售價僅 250 美元。

在激光雷達的版圖上,原本只有一些老牌公司如瑞士 Leica 致力於為飛機制作激光雷達。感謝無人車市場的蓬勃興起,一些針對無人車的激光雷達企業應運而生,比如:美國的 Velodyne、Quanergy、 TriLumina,德國的 Ibeo、以色列的 Innoviz、加拿大的 LeddarTech。

而中國本土的激光雷達企業,與國外相比在技術上仍有較大差距,擁有核心技術的不多。限於技術難點和硬件成本高,多數企業主要代理生產,或者“貼牌” 生產。總體來說,國產低精度的激光雷達在無人駕駛這類高端市場動靜不大,反而在掃地機器人這類中低端市場取得了突破。

深藍選擇了國外的一些代表性新興激光雷達企業,作為盤點與大家分享。這些企業都擁有成熟的激光雷達產品,或者是能提供相對先進的激光雷達技術。

Velodyne

在激光雷達領域,Velodyne 最資深。 2007 年第三屆比無人車挑戰賽最終完賽的 6 支車隊中,有 5 支使用的是 Velodyne 生產的 64 線激光雷達,包括最終的冠亞軍卡內基梅隆大學車隊與斯坦福車隊。

q2.webp

Velodyne 官網,激光雷達產品展示

Velodyne 老本行其實是做專業音響。2016 年年初,激光雷達這條業務線剝離出來,自成 Velodyne LiDAR 公司,目前有包括 Velodyne 16、32、64 線雷達三個系列,已與 25 個不同的無人駕駛汽車項目合作。

福特汽車公司與 Velodyne 的合作已超過 10 年,在 2016 的 CES 展覽上,Velodyne 借福特的展臺展示了他們最新的產品:新型固態混合激光雷達 Solid-State Hybrid Ultra Puck Auto。這項產品的尺寸與之前 16 線的差不多,但線數翻倍,可以滿足大多數無人駕駛場景的要求。

在融資方面,2016 年 8 月 16 日 Velodyne 宣布獲得由福特與百度的總金額為 1.5 億美元聯合投資。Velodyne 創始人大衛·海爾(David Hail)說到,Velodyne LiDAR 將把資金主要用於研發下一代無人駕駛技術所需的激光雷達——這款產品或許就是固態激光雷達。

至於關鍵的價格問題,Velodyne 亞洲區市場總監翁煒 2016 年 8 月初在自動駕駛汽車開發及測試技術研討會上承諾:“如果明年能拿到一百萬訂單,我立刻就可以給到 500 美金的單價。

Quanergy

這家位於矽谷中心地區桑尼維爾市的初創公司成立於 2012 年年底。雖然只有三歲,卻造出了全球第一款固態激光雷達。

這款產品 S3 在 2016 年年初的 CES 上首次亮相,尺寸與 Velodyne 產品差不多。不同的是,Quanergy 取消了昂貴的機械旋轉形式,售價僅為 200 美元,和 Google 所用的 8 萬美元的激光雷達相比,簡直是白菜價。並且 Quanergy CTO 傑夫·歐文斯(Jeff Owens)表示,S3 的價格還有下降空間,未來會低於 100 美元

o4.webp

Qunergy 官網

Quanergy 固態激光雷達的關鍵技術 “相控陣激光雷達技術” ,正是創始人羅伊·艾爾達達(Louay Eldada)在哥倫比亞大學的博士研究課題。而另一位創始人於天越來自中國,曾是光伏企業 Nanosolar 的首席科學家

在融資方面,2015 年 Quanergy 獲得球最大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之一德爾福(Delphi)的戰略投資,後者收購了 Quanergy 的部分股權。2016 年 8 月,Quanergy 獲得了 9000 萬美金新一輪融資,由森薩塔科技(Sensata Technologies)領投,德爾福、三星風投等多家公司跟投。

與 Quanergy 有大量合作事宜的企業目前已有如下這麽多:谷歌、蘋果、IBM、博世、奧迪、福特、戴姆勒等。

Innoviz

這家成立於 2016 年初的以色列初創公司,目標是造出價格在 100 美元以下的固態激光雷達。

為了實現相比市場價格 800 倍的成本緊縮,Innoviz 計劃削減激光雷達的構成部件。這款終極產品將會非常小,體積是 Velodyne 64 線雷達體積的百分之一

o6.webp

Innoviz 官網首頁,主打無人駕駛雷達

2016 年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CES)上,Innoviz 的CEO 奧米爾 · 凱拉夫(Omer Keilaf)接受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采訪時說到:“ 2016 年底 Innoviz 將推出一成本較高、體積較大的過渡產品。Innoviz 將於 2017 年將成本壓縮成 250 美元, 而 100 美元的終極版本有望於 2018 年年中發布。” 

Innoviz 於 2016 年 8 月 8 日完成了一筆 900 萬美元的 A 輪融資。投資方之一有 “以色列比爾 · 蓋茨” 之稱的企業家左哈爾 · 齊賽佩爾(Zohar Zisapel)

Innoviz 的三位聯合創始人:CEO 奧米爾 · 凱拉夫、研發 VP 奧倫 · 羅森茨魏希(Oren Rosenzweig) 以及 CTO Amit Steinberg,都曾服役於以色列國防軍情報機構的精英技術部門——這在以色列的科技創業中,是一個典型例子:以色列國防軍精英部門的軍人在接受戰場的洗禮之後出來創業。

CEO 凱拉夫在創立 Innoviz 之前,曾帶領團隊研發了世界上第一款應用在手機上的手持分子傳感器,這款產品被福布斯評選為 “ 2014 年五大創新技術” 之一。

LeddarTech

LeddarTech 成立於 2007 年,脫胎於加拿大國家光學與光子學研究所。LeddarTech 持有專利傳感器技術,可為激光雷達提供先進的探測與測距系統。

LeddarTech 獨創了一套算法,可在多種惡劣環境條件下探測環境中的各種物體,同時探測距離較高。此外,光學部件通常不便宜,而在 Leddar 的設計中,激光雷達傳感器削減了部分光學部件的使用,並且采用便宜的紅外線做光源,降低了成本。

kkk2.webp

LeddarTech 激光雷達性能的介紹

LeddarTech 商業路線獨特。CEO 查理斯 · 布蘭傑(Charles Boulanger)在傳感器會展上接受采訪說到:“ LeddarTech 跟別的激光雷達廠商不一樣。我們不做適用於所有場景、所有車型的激光雷達。我們只提供技術,賣芯片集。”

2016 年中法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法雷奧(Valeo)上門合作,用 LeddarTech 的芯片集,合作開發號稱 “最便宜的激光雷達傳感器”。

 TriLumina

這家位於美國新墨西哥州的初創公司成立於 2010 年。前身是美國桑迪亞國家實驗室,TriLumina 為激光雷達提供光源。

TriLumina 設計制造的近紅外發射器面積雖然只有指甲蓋那麽大,但可以釋放 5 千瓦的光能,相當於 80 盞遠光燈。並且,它采集到的信息還能快速傳回:TriLumina 將傳輸速度提到了每秒 10 G,相當於普通家庭 WiFi 速度的 500 倍。TriLumina 的激光器產品 VESEL 可以同時解決深度遙感與數據傳輸兩大問題,可以幫自動駕駛汽車省下幾個激光雷達。上述產品計劃將於 2017 年投入市場。

o7.webp

TriLumina 官網

TriLumina 前 CEO 科克 · 奧提斯(Kirk Otis)曾在 2015 全球汽車博覽會上受采訪說到,TriLumina 能在未來幾年中制造出售價僅為 60 美元的激光器,相當於目前價格的百分之一。

此外,TriLumina 激光器作為一種平臺技術,還能拓展到一系列掃描應用場景,如機器人、工業和家庭應用領域的 3D 深度遙感、通過手勢作為人機接口和紅外感應等。

在融資方面,TriLumina 的資金來源較為多樣:除了包括 Stage 1 Ventures、Cottonwood Technology Fund、Sun Mountain Capital 等在內的風險投資公司外,TriLumina 還獲得了全球工程機械領域巨頭卡特彼勒(Caterpilla )與全球最大汽車電子供應商之一電裝公司(Denso)的戰略投資。


Uber無人車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98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