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善用灘頭堡位置 把日企招進來

2012-03-26  TCW



三月十三日晚上,東元集團松江路 大樓,會長黃茂雄熱烈的談著日本對台灣的大投資潮,一邊告訴我們台灣應該抓住這一波機會,一邊指示秘書回文給日本規模最大且最有勢力的經濟工商業團體── 經團連。與日本人打交道超過五十年的黃茂雄,彷彿看到一個台灣前所未有的大躍升,而和台灣一起龍騰亞洲的對象,就是日本人。

對於黃茂雄來說,過去一年是個忙碌的「日本年」,這個留學日本八年,從馬達、空調到賣漢堡都與日本合作的黃茂雄,一年來從跟著政府到日本,扮演台灣的日本 招商大使、回台灣還要接見來自日本各地的參訪團,自己旗下跟日本摩斯漢堡合作的安心食品也上櫃了,還取得登陸中國的主導權。

黃茂雄親身見證了這一場日本企業全面出走的大投資潮,他說:「技術沒有絕對與永遠,就像是生魚片,越新鮮越好吃。」全世界都想要日本企業投資,台灣此刻必 須爭取日本人的投資,而且台日合作絕對是雙贏。

日本人正在想什麼?

其實日本投資潮早在二○○八年就出現了跡象。今年一月二十五日,日本財務省發表二○一一年貿易統計,這是一九八○年第二次石油危機之後,三十一年來首度出 現對外貿易逆差,金額達二兆五千億日圓。但《日本經濟新聞》等主流媒體相繼指出,這其實並非日本首次出現逆差;事實上,逆差早從○八年金融海嘯就已顯現, 現在只是更加嚴重而已。

二○一一年,日本投資台灣的件數是美國對台投資件數一.五倍,是大陸對台投資四‧三倍,究竟台灣對日本人產生什麼樣無可抗拒的吸引力?台灣又要如何散發魅 力,才能讓這個黃金組合擴大合作空間?

優勢:四個理由吸引日商來台

日本人渴望從台灣得到什麼利益?

一、賺錢!重新點燃日本總公司的成長動力。以前的日本是先專注國內市場,等國內市場飽和了,考慮海外拓展。但現在的日本,這層界線已然消失。現在的日本, 必須以海外的獲利回頭活絡國內,促進經濟再生。《日經Business》報導研究中小企業經營的福井縣立大學特聘教授中澤孝夫便認為,「中小企業到海外發 展三年,便能透過獲利的分配與技術指導金,帶動日本總公司的成長。」

此刻的日本需要一個能夠讓日本中小企業發展與成長的地方,但這些日本中小企業卻未必有國際化的能力。

黃茂雄說,其實談親日或談招商條件多好都不是重點,最重要的是「日本人來台灣投資,就是要讓日本人能夠獲利,」台灣絕對是最好的,甚至是可以加分的角色。 黃茂雄說,台灣過去五十多年的表現,就是實績。日商當年投資讓台灣經濟發展起來了,為台灣賺進了大量外匯。

二、出走!協助日本到全世界。曾經有一段非常長的時間,台灣對日本也維持大幅的逆差,關鍵就是大量原料、零件還是從日本進口,台灣還是做加工製造轉出口。 從共同獲利的觀點來看,台日雙方創造了一段長期且穩定的共存共榮關係。

簡單的說,日本中小企業要出走,台灣是一個能夠搭配日本廠商走向世界的國家。「日本有技術、工藝精神,台灣人懂得市場、成本與交期,雙方可以互利合作,」 黃茂雄說。

三、互補!台灣的彈性優勢能協助日本找到對的市場。經濟部次長黃重球用一張圖(見右圖)補充台灣與日本的互補性,黃重球說這是華碩董事長施崇棠跟他分享 的,這張圖的橫軸代表右邊個性與左邊群性,縱軸上方則是彈性,下方是紀律,日本人位於左下邊,是一個重視紀律與群體的民族,台灣剛好位於右上方,是一個有 彈性有個性的民族。也就是說,日本和台灣,雙方互補剛好是絕配。日本人的技術在台灣人的手裡,可以快速成為商品並找到市場。

四、中國!利用ECFA黃金十年進攻中國市場。台灣才二千三百萬人,能給日本人什麼?

對日本來說,台灣還有一個優勢:ECFA,這不單是代表台灣成為進軍中國的灘頭堡,對於國際投資者來說,ECFA簽署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意義,代表兩岸關係 穩定。

黃茂雄說:「ECFA目前只有工具機受益,其他產業仍是無感,但對於世界各國來說,卻有一個很重要的效應,那就是台灣與中國關係改善了,而且台灣與中國的 交往打得火熱,兩岸緊張的疑慮消失,外商更能安心的投資台灣了!」兩岸同文同種,透過台灣進軍中國,「絕對不是多一道風險,而是多一個得利的助手與保 障,」絕對比日本人單打獨鬥好。

即使擁有以上四項優勢,台灣就會是日本人的首選?其實,張開雙手和台灣競爭的國家絕非等閒之輩。

競爭:中國、印度、印尼皆對手

日本人需要海外市場,透過海外投資,重建日本的商業模式,主要原因是日本本身也出現了一些質變。例如,日本高齡少子化而日益縮小的內需市場,只有再度以 「貿易立國」做為目標。日本企業選擇的,必定是未來能開發全球市場潛力的地區。過去擁有廉價勞工的中國、東南亞等生產據點,也逐步轉換成日本的販售據點。

例如日本第二大超商連鎖羅森(Lawson)便選擇重慶做為據點,原因除了看好急速成長的人民購買力之外,重慶海陸空的交通樞紐也是吸引Lawson進駐 的重要因素:鐵路十三天到德國、水路七天從長江進太平洋、從陸路到印度洋、航空進入歐洲。

亟需技術、know-how的印度,配上缺乏市場的日本,成為日本中小企業對外投資的基地,目的是為了在「海外出走潮」真正達到高峰之前,提早卡位。德里 城市圈內一千七百萬的人口,便吸引日商逐步進駐。就連從來沒有海外投資經驗的日本地方建商,也到印度去投石問路。

光是住友商事一間公司,在印尼、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地區代理販售、管理的海外工業用地,二○一○年達八十公頃,二○一一年更是成長到三倍的二百二十五公頃, 甚至出現「公寓工廠」(apartment factory),一個工廠裡有數間公司進駐。豐田通商則是投入四十億日圓,將從六月開始科技園區的營運,將所有地租借給日商,約有三十家廠商已經承租。

還有許多過去意想不到的區域,如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就有三井住友銀行、伊藤忠商事也投入一千二百多億日圓。味之素看好速食市場,IHI則看好基礎建設, 不約而同進駐土耳其伊斯坦堡。

這些都意味著台灣這場「搶人大戰」,必須拿出真本事。對日本來說,中國民間對日本並不友善,東南亞的時局並不安定,借台入中變成可選擇的最佳模式。而且台 灣還有一個東亞各國沒有的優點,黃茂雄說,台灣在三一一大地震捐款高居世界第一,對於日本來說,這是重新認識台灣的機會,「原來台灣人是不記仇的。」

這不是比捐款,而是台灣的善良與包容,舉例來說,日本時代的台灣總督府到了今天仍是總統府,沒有人認為那是殖民象徵就非要拆除不可;反之,韓國朝鮮總督府 早在一九九五年,被當時韓國總統金泳三以「清除日本統治時期象徵」拆除。

不記仇、主動幫助日本,三一一大地震讓台灣價值發揮到極致,因此日本東麗、JSR或古河電工在這次受訪中都告訴《商周》採訪團隊,投資台灣看得非常的長, 未來更希望能夠跟台商共同到大陸投資。

只是如同黃茂雄說的,再好的技術也有過期的時候,台灣要使出全力善用日本這個全球半導體、面板,甚至工具機、光學產業的關鍵技術,從日本投資元年開始,緊 抓住這個趨勢,創造台灣產業未來五年、十年的競爭力。

【延伸閱讀】這些世界No.1日企 有利台灣8大產業發展

精密機械:發那科速睦喜萬寶至馬達優志旺電機NMB*安川電機*星辰表HD*

石化:東麗*

汽車零配件:NTN普利司通愛信精機*

半導體:信越化學愛德萬測試

光學:奧林巴斯*

電子業:日本電產*村田製作所*

鋼鐵:住友金屬大同特殊鋼

自行車:Shimano*

註:*表示尚未在台投資該產業或合資工廠資料來源:各新聞網站 整理:吳和懋、萬年生、呂國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24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