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长航、中外运业务重组尚未启动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8-13/HTML_LNR5JQ06M60K.html


作为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的总裁与中外运航运的主席,旗下航运板块子公司中外运航运(00368.HK)的发展一直是赵沪湘的关注重点。

最近,有消息称,中外运与长航集团的重组已获得国资委10亿元注资,这是继今年1月份两大集团正式启动重组后的又一重要进展。8月12日,赵沪湘在香港接受包括本报记者在内的采访时,并未否认该消息。

“ 国家、国资委最近一来一直进行央企重组,原来央企有196家,现在有130多家。我们与长航的重组经国家批准已实施。(对于国资委是否已经注资10亿元的 问题),我的答复是,国家是支持的,实质性的支持。”赵沪湘称,双方业务重组方面尚未进行,目前正在进行内部讨论,将请咨询公司协助。

他 说,长航和外运总资产加在一起超过千亿元,双方的重组可以扩大公司的影响力。“比如,长航集团旗下长航凤凰,也是做干散货运输,主要做江河领域的矿石等运 输,而长江流域的许多钢厂如武钢、马钢等,与长航有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而中外运航运主要做沿海港口的运输,到不了长江。长航与中外运的重组,可以起到互 补作用,在江、海全过程都可以提供服务。”赵沪湘告诉记者。

至于重组模式,赵沪湘称,两个都是上市公司,不一定非要将哪个公司的资产注入。而且,新集团的业务发展方面与策略要确定之后,业务重组才能真正启动。

长短租约锁定收入

今年上半年,BDI指数平均值为2128点,与去年上半年8557点相比,跌去75%。不少航运公司出现亏损,但上半年,中外运航运仍保持了盈利6406万美元。其中,核心业务干散货航运收益约为1.09亿美元,同比下跌48.6%。

“截至6月底,干散货航运方面,通过长短期租约的方式已锁定79.5%的合约,”赵沪湘称,上半年干散货市场持续低迷,尤其是第一季度铁矿石及煤炭等原材料海运量的大幅下降,导致租金费率大幅下滑,影响了盈利。

中外运航运干散货航运的收益主要包括租金收入与海运收入。上半年,公司平均租金由37409美元下跌至20065美元,跌幅为46.4%,使得上半年租金收益下跌47.2%至9000万美元。海运收益也下跌54.4%至1880万美元。

“从上半年锁定的租约来看,中外运航运基本锁定收入,不出意外不会出现大的变化。”赵沪湘称。

逢低购船、逆市扩张

上半年,集装箱业务的收益却意外同比增长48.6%。“此项业务的收入上升主要是因为新增运力所致。随着船队规模的扩大更新,集装箱航运的日均租金由去年的6291美元,上升至今年的6730美元。”赵沪湘称。

值得注意的是,在航运业削减运力的呼声中,中外运航运却有4艘集装箱船在去年投入营运,上半年公司还买入一艘运载力为1049标准箱的二手集装箱船与3艘二手干散货船,将于下半年交付使用。

“航运业的低迷是行业问题,但随着中国每月环比出口量的增长,航运业向好的趋势不能改变,尤其在干散货业务方面,最坏的时期已经过去。全球经济、行业经济维持积极发展态势,虽然上半年BDI仍有较大波动,不排除下半年也有大规模调整,但与去年底或今年上半年的最低点相比,跌幅明显趋缓。在我们看来,在航运业已处于低位区间,是逆市扩张的不错机会。”赵沪湘告诉本报。

赵沪湘说,由于公司手里目前有12.7亿美元现金,而今年一季度,一些二手船的价格与去年高位相比跌幅超过60%,因此公司借机购进船舶,增加运力,改善船队结构。除上半年购入的4艘船舶外,10艘新造船也将于今年底到明年陆续交付。下半年公司也会关注机会,适当时买入。

下半年,中外运航运的资本性开支将达1.74亿美元,明年与后年则分别为1.94亿美元与1370万美元。

“每一艘船在购入前我们都会参考市场指数、租金水平进行计算,依据公司的长短期租约策略,这些新购入的船舶只会对公司的盈利造成正面影响。”赵沪湘称。

他说,明年是新船交付的高峰期,预期新增船在船价与使用方面都有竞争力,盈利方面不会受拖累。“特别是集装箱方面,远洋干线受影响会较大,但我们不经营航线,影响并不直接。”赵沪湘告诉记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223

南京港重组初定:中外运长航入局,中远出局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5/160530.html
核心提示:双方将对港务局以增资扩股的方式实施整体改制。其中,南京市国资委以港务局评估净资产扣除相关费用后作价出资,中外运长航集团以现金出资,将港务局变更为南京港口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被资本市场热炒两年多的南京港改制题材,1月4日终于有了重大进展,当日南京港公告大股东南京港务局已经与中外运长航集团签署《合作意向书》,就港口改制重组达成合作意向。



令人意外的是,此前有意通过南京港完善其“长江战略”的中远集团,竟然出局。1月4日,南京港务管理局投资管理部部长施飞向本报记者表示,从业务紧密度考虑,中外运长航集团与南京港之间的合作紧密程度更高,业务互补性更强。

中外运长航参局重组

施飞向记者证实,2009年12月30日,中外运长航集团与南京港口集团在南京签署了《合作意向书》,就港务局改制重组事宜达成合作意向。

据目前所披露的意向书细节,双方将对港务局以增资扩股的方式实施整体改制。其中,南京市国资委以港务局评估净资产扣除相关费用后作价出资,中外运长航集团以现金出资,将港务局变更为南京港口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目前还是初步意向,股权比例还得谈。”施飞透露,在寻得战略合作伙伴后,下一步便是启动南京港务局的改制重组工作,成立南京港口集团有限公司。

施飞称双方的谈判尚未深入至确定股权比例,仅确定了股权架构为南京市国资委控股, 中外运长航集团参股,具体股比有待商定。

由于此前南京港的重组对象传言甚多,中外运长航集团却异军突起,对于双方突然牵手的原因,施飞笑称是业务紧密度造就了现在的合作。“中外运长航集团是我们港口最大的合作伙伴。”

施飞告诉记者,在中外运长航集团合并之前,南京港与中外运集团曾在龙潭集装箱码头上有所合作,当时中外运参股龙潭集装箱码头10%的股份。而在油运方面,中外运长航集团旗下的南京油运公司也是南京港原油装卸的主要利润来源。

相比较之下,其他航运公司与南京的业务合作尚未如中外运长航集团这般全面与深入。

中远集团出局

可上述理由似乎不足以说服南京港放弃中远集团或者上港集团。

据记者了解,在选定中外运长航集团之前,南京港务局的重组合作方曾出现多个版本,其中最靠谱且确有接触过的有两个:上港集团和中远集团。

2008年上港集团在南京港的投资份额占到25%, 与南京港口集团持平。上港集团董事会秘书王庆伟曾坦言长江流域以上五大港口所在之处, 是上港集团的主要整合目标。基于此,外界对上港集团与南京港的牵手抱有极高的期待。

可是, 若是仅仅作为上港集团的补给港或长江流域的中转站,这样的定位却不是南京港真正想要的,南京港想要做的是长江下游国际航运物流中心。

南京市委书记朱善璐在2009年12月30日的签约仪式上表示,目前南京已把南京港和禄口空港、铁路南站港建设提到新的战略高度,打造具备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体系的新南京。

朱善璐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推手,帮助南京港重振中国内河第一港的雄风,成为西连长江中上游、东连上海太平洋的重要枢纽,带动南京的跨越发展。

如此野心,难免与上海港有所冲突,因此南京市随后将重组方式转向港航合作,正在积极谋划“长江战略”的中远集团映入南京市政府的眼帘。

2008年2月24日,中远集团总裁魏家福奔赴南京,与南京市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展开在港口、物流、港口机械制造以及相关领域全方面的战略合作。

就在外界以为中远成为南京港战略推手几成定局之时,双方的合作却又沉寂无声了。

中远究竟为何“虎头蛇尾”?中远太平洋董事会秘书处表示未曾听说公司有投资南京港的打算,中远太平洋总经理徐敏杰的电话一直处于关机状态。而中远集团研究发展中心靳启伟则向记者表示不便解答。

又见“长江战略”

据消息人士向记者透露,中外运长航集团作为谈判后来者,却最终夺得青睐。

“我们是长江上最大的航运企业,对于南京港这样以长江货运为主的港口来说,跟我们合作当然是最好的选择。”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外运长航集团人士向记者表示。

据上述人士透露,中外运集团旗下的长航集团共有两千多艘船舶,共计载重量为300多万吨。2009年长航集团的货运量达1.3亿吨,其中相当一部分来自长江运输。

据中外运长航方面的人士透露,原本南京港罗列出的重组合作方名单中,不仅有中外运,也有长航集团,两方都接触过。但2008年适逢中外运与长航集团重组,整个集团战略有变,直到2009年年初,中外运长航集团管理层确定,重新再提“长江战略”,这才发力攻关南京港。

对于中外运长航集团来说,参与南京港改制重组,筹建江海转运主枢纽港,只是其“长江战略”的其中一个节点。

“我们准备在长江流域布局三个航运中心。”中外运长航集团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该集团希望加强沿江的航运建设,继去年10月牵手武汉港之后,南京港此时再下一城,下一个目标便将是重庆港。

据悉,2009年10月14日,中外运长航集团与武汉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全面参与武汉新港、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及中部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开发。

而此次对南京港的投资定位,中外运长航集团董事长苗耕书认为,双方这次合作将以建设南京长江航运物流中心为目标,把南京港建为连接内陆广大腹地、沟通中东西部重要的航运物流枢纽,成为长江流域国际性、多功能、综合型江海转运主枢纽港。

据南京港公告披露,南京港大股东与中外运长航集团将在六个月内达成具体协议,否则意向书将自动解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23

中環在線:鄧小平愛麪包促成中外合資 李華華

2010-05-20  AD







 

中國改革開放初 期引入外資,率先引入係乜產品?就係中國總設計師鄧小平最愛嘅外國食品──法國麪包。

中國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香港北京航空食品」喺 1980年成立。公司常務董事伍淑清噚日喺一個論壇上,回憶當年佢父親處處碰壁,因為冇一個政府部門知道點樣審批首家中外合資公司,淨係叫阿爸先滙入 200萬美元準備買設備。

最後要鄧小平出馬,鄧伯伯問佢阿爸識唔識做法國麪包,佢話識,就咁全國首個中外合資項目就通過審批。

佢 仲爆咗國家前副總理吳儀嘅小故事,話佢仲係外經貿部部長時,要到美國演講交流,伍淑清建議佢用英文發言三分鐘。結果對英文一啲都唔識嘅吳儀,用一個月死背 講詞搞掂!

李華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70

中外混血車 打趴大陸純種車

2010-11-15 TCM




股神巴菲特壓錯寶了嗎?

深受股神青睞的中國汽車自主品牌比亞迪,十一月六日公布今年前三季業績,其中,第三季淨利較去年同期大幅衰退逾九成,跌破投資人眼鏡;港股掛牌的比亞迪股價,從今年最高點的八十四元港幣一路下滑,一度跌至四十三元,近乎腰斬。

對二○○五年僅銷售一萬六千萬輛,今年預估將賣出六十萬輛,對五年成長近四十倍的比亞迪而言,傳出獲利大幅縮減的消息,等於讓中國官方全力支持汽車業的自主品牌政策,蒙受一記重創。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統計資料,今年前三季,中國汽車市場總銷量達一千三百一十四萬輛,年增率達三六%,全年更上看一千七百萬輛新高,市場規模仍處高速成長階段,車廠獲利沒有悲觀下修的理由。

以同樣在港股掛牌的東風集團為例,今年以來即因產量、獲利同步攀高,股價上漲逾倍;但和比亞迪最大不同之處在於,東風是以合資形態為主的車廠,旗下主要銷售日產、雪鐵龍、本田等跨國品牌;而合資品牌強龍壓倒自主品牌地頭蛇的現象,譜出了今年以來中國汽車市場的基調。

中國《華夏時報》報導,儘管比亞迪今年上半年新車銷量達二十八萬九千輛,較去年同期成長六三%,但僅實現原定全年銷量目標的三六%;還有多家自主品牌,包 括東南汽車、江淮乘用車、長城汽車、力帆等車企,上半年僅分別完成全年計畫產能的三五‧七%、三五‧一%、三○‧四%、二六‧二%。也就是說,被視為中國 式奇蹟的自主汽車品牌,正面臨市場的嚴峻考驗。

消費者更重品質! 缺原創力,山寨車銷量減

裕隆集團顧問林信義指出,新興市場消費者對汽車產品的需求,會歷經從無到有、從有到好、好還要更好的三個階段,隨著中國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汽車市場, 當地消費者對汽車產品的認知也更成熟,正進入從求有到求好的第二個階段,因此,對於品質的期待也越來越高,對低價品牌造成直接衝擊。

中國發行量最大的《汽車雜誌》主編陳政義觀察,除消費者購車意識轉變,中國官方今年起,取消個人購車收取的車輛購置稅規費減半政策,對小排氣量車款的買氣 衝擊尤大,尤其是對消費者價格高度敏感,售價在人民幣五至七萬元的低價車款,更造成直接壓力,而比亞迪的主力車款F3,即落在這個價位區間。

《華爾街日報》亦指出,中國消費者對汽車的品味,似乎正隨銷量增長而迅速變化。

過去比亞迪賴以生存的空間,向來是首次購車家庭的低價傳統轎車,F3去年受政府補貼和針對小型節油車的減稅措施,單一車款銷量高達二十九萬輛,占該品牌銷量高達六五%。

二○○五年F3上市以來,比亞迪即是靠這款外型幾乎和豐田(Toyota)ALTIS如出一轍的車款撐場面,然而,面對市場需求快速轉變,比亞迪產品原創競爭力不足的問題,旋即浮出檯面。

合資車廠搶地盤! 打破獨占,低價車選擇多

陳政義指出,令自主品牌腹背受敵的,是生產跨國品牌的合資車廠;為擴大銷售版圖,紛紛搶進售價在人民幣七萬元以下,向來被中國自主品牌所獨占,占總市場三 成的低價車市場。如上海通用所屬的雪佛蘭品牌,今年六月發表的新賽歐一‧二升小型車,入門車款售價僅人民幣五萬六千八百元,東風日產的新款瑪馳 (March)也跨入人民幣七萬元的低價門檻,讓過去只能在眾多本土品牌挑低價車的消費者,有了全新的選擇。

此外,為配合「十二五計畫」,提高汽車業自主品牌市占率,二○一五年從目前三成提高到五成的國家政策,包括上汽通用五菱、東風日產、廣汽本田等合資車廠, 也紛紛著手計畫推出鎖定中低價位的全新自主品牌,十一月中旬上汽通用五菱將投產的寶駿630,被對岸媒體稱為「合資自主第一車」,即鎖定售價不到十萬元以 下的中型車市場。

有別於百分之百中資主導的自主品牌,廣汽本田「理念」,東風日產「啟辰」等,合資車廠摩拳擦掌推出的自主品牌,背後擁有的是跨國車廠的技術優勢,更有沿用舊車款打造全新產品的資源,瞄準的中低端市場和二、三線城市,終結長久以來土洋車廠涇渭分明的市場區隔。

中資品牌出擊求生! 殺入中高端,奇瑞獨紅

不過,國營背景的奇瑞汽車,則是自主品牌的異數,今年九月銷量衝破七萬輛大關,超越東風日產,前三季銷售成長率更達四○‧八%,朝全年七十萬輛的銷售目標邁進。

《中國經濟網》分析,奇瑞過去靠QQ低價車系主導的局面早已結束,隨著售價突破人民幣十萬元的運動休旅車新瑞虎上市,以及承擔奇瑞中高端品牌突圍重任的瑞麒、威麟品牌,近期銷量增長迅速,是保住市占率的功臣。

奇瑞模式證明,面對對手的雙面夾殺,攻擊才是最佳的防守策略。也給了其他靠模仿山寨起家的汽車業者一個省思,當消費者的消費力提高、鑑賞品味提升之後,要再靠中國自主品牌的口號在市場行銷,已經無法取得優勢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260

五千億蛋糕誘惑: 中外巨頭紮堆LED

http://www.21cbh.com/HTML/2011-5-27/0MMDAwMDI0MDg0Mg.html

5000億元LED蛋糕讓國內外照明巨頭虎視眈眈。

5月26日,本報從廣州國際照明展主方辦獲悉,包括歐司朗、通用電氣、Lumileds、英飛特、科銳、三安、銀雨、勤上等國內外照明巨頭已拿下大面積展位參展,為中國市場提前佈局。

中國企業LED投資升溫

由於在節約能源方面具備優勢,中國已經把LED光源技術在城市照明、城市景觀、交通照明和居民照明工程中的應用作為重大科技節能專項來推廣,並列為「十二五」戰略性新興產業。

2010年全國LED照明產業產值超過1500億元,並預計最快在2015年,LED在中國照明市場的佔有率將達到20%,帶動產業規模達5000億元。

中 國掀起一股LED投資熱,2010年,僅上市公司LED投資計劃額就超過了300億元。其中,僅三安光電計劃投資就達200億元;德豪潤達則宣佈41億元 投向LED;浙江陽光2010年年報中宣稱,未來三年內對LED投入資金總額將為10億元。此外,惠州科銳、比亞迪照明等一批超10億元的重量級項目也相 繼上馬,總投資60億元的台灣洲磊LED芯片等項目亦落戶東莞。

外資大鱷加快佈局

但作為上游產 業核心鏈條LED照明芯片卻牢牢掌握在日本和歐美企業手中。以MOCVD機為例,2010年單在發改委登記備案的就有近700台,有些廠家不等發改委的補 貼而直接購買。而MOCVD機差不多被德國廠家AIXTRON和美國廠家VEECO壟斷,訂單已經排到2012年。

據中投顧問報告顯 示,MOCVD設備2010年在中國的出貨量約在260台左右。在2010年部分國內新進MOCVD設備產能尚未完全釋放的前提下,今年大規模的產能擴張 可能使國內LED上游產業供需情況不容樂觀,以全球MOCVD設備出貨地區分佈的變化趨勢來看,全球LED產能未來向中國大陸轉移的趨勢明顯,對產業格局 影響深遠。

「廣州國際照明展覽會」創辦人潘文波認為,跨國照明與LED巨頭參展,顯示出其對中國市場的重視,其提前佈局中國市場之意明顯。 據其介紹,照明展特設了亞洲LED展,總面積達10萬平方米,彙集了全球領先的LED品牌企業,展品涵蓋LED上游、中游、下游及終端應用的完整產業鏈, 全面覆蓋由半導體原材料到LED應用的整個層面。「不應該僅僅是商品展覽,而應該是一個技術與行業信息交流的平台。」潘文波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295

中外運長航集團「整而不合」 長航系兩上市公司虧損加劇

http://www.yicai.com/news/2012/10/2197453.html

年來兩大央企航運集團的整而不合,加上航運大環境的不景氣,正在將原本都希望做大做強的中外運和長航,拖向越來越尷尬的境地。

今天,中外運長航集團旗下長航系下上市公司長航鳳凰(000520.SZ)發佈三季報,公司前三季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6.29億元,在此之前公佈三季報的長航系下另一家上市公司*ST長油(600087.SH)前三季度更是虧損9.4億元。受此影響,據記者獲得的內部統計數據,整個中外運長航集團沒能完成年初下達的目標,已經陷入多年未有的虧損,虧損額超過1億元。

更令人擔憂的是,長航系下兩家公司的負債率都遠超行業均值,面臨沉重的債務負擔,其中,長航鳳凰已經資不抵債,*ST長油則面臨暫停上市的風險。

虧損擴大

據記者瞭解,目前中外運長航集團旗下的物流板塊仍能取得盈利,而集團的整體虧損,主要來自於航運板塊。中外運集團旗下的中外運航運(00368.HK)前三季度仍可盈利,而長航系下的長航鳳凰和*ST長油,三季度則持續虧損。

今年上半年,長航鳳凰和*ST長油的虧損額分別為4.46億元和6.46億元,而三季度,兩家公司進一步虧損1.82億元和2.95億元。

航運大環境的不景氣,是長航系下兩家上市公司陷入困境的背景。今年1~9月BDI指數平均僅為910點,較2011年全年平均的1549點下跌41.25%,各種船型的日均租金水平亦有30%~40%的下跌幅度,原油、成品油運價指數走勢也呈現「持續下行」的趨勢。

不過,在最近一段時間,BDI上破千點位,BCI近兩月也翻倍,顯現出干散貨運輸市場有整體趨暖之勢。不過,中金公司的分析師楊鑫,對這一輪反彈的高度和持續性表示懷疑,因為一旦BDI短期沖高至1500~2000點的水平(總成本保本點),更多的閒置運力將重新投入市場,又會對運價造成壓力。

而*ST長油的冬天顯然也遠沒過去。廣發證券的研報指出,由於全球經濟復甦狀況不佳以及替代能源興起,原油運輸需求低於市場預期,四季度有可能旺季不旺,因此預計*ST長油業績四季度環比改善幅度不大,預計2012年全年虧損11.5億元。

「去年長航鳳凰已經虧損8.8億,如果今年全年再度虧損,將被戴上ST的帽子。」一位行業分析師告訴本報記者,而*ST長油的情況更加緊迫,今年全年虧損的話,直接面臨暫停上市。

負債率高企

更令人擔憂的是,航運效益的進一步下滑,令企業的籌融資壓力不斷加大。長航系兩家上市公司的負債率,都遠超行業均值,長航鳳凰甚至已經資不抵債。

記者根據兩家公司公佈的三季報進行測算,目前長航鳳凰的負債率已經高達104.66%,*ST長油的負債率儘管相對較低,但也已經達到79.67%,這比其他幾家航運類上市公司負債率高出不少。截至今年6月30日,中國遠洋(601919.SH)的負債率為70.92%,中海集運(601866.SH)和中海發展(600026.SH)的負債率只有55.81%和57.08%。

*ST長油前三季度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為-7745萬元,公司的短期借款28.69億元,而其「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僅11.86億元。

長航鳳凰更是自9月起就宣佈轉讓馬鞍山港等3家公司的股權,處置38艘船舶,並將公司13艘船舶和相關負債轉讓給長航國際和長航有限,以期降低公司負債規模。

據記者瞭解,對於航運企業來說,資產負債率超過60%就比較危險,而且銀行信貸也會被收緊。目前已經有多家銀行開始收緊對長航鳳凰的新增貸款。

為了彌補資金缺口,長航鳳凰已經多次向母公司長航集團借債,甚至還向實際控制人中外運長航集團「求救」。不過,由於兩家公司重組整合工作一直「貌合神離」,中外運方面對解決長航系燃眉之急並不積極。

值得注意的是,從2008年12月19日國資委下發通知,批准中外運與長航實施重組至今,兩家公司的重組仍陷於拉鋸式的方案細節爭論階段,業務重合部分始終沒能協調,已經給日常經營帶來了麻煩,直接影響的就是集團資源的分配,尤其是投資資金的分配。

「不論是管理層還是要被整合的業務,都由於主導權問題無法達成統一的意見,文化和利益的強烈衝突阻礙了整合的順利推進。」中外運長航集團一位內部人士對本報記者透露,如今對於*ST長油如何避免退市,集團基本無能為力,而對於長航鳳凰,指望集團一再出手相救也不現實,採用??場化方法進行債務重組則是可能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669

國有資產流失的中外比較 張化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c88c400101ehph.html
友人澳洲來。餐敘。談及國內商業腐敗,我講了一個剛聽來的故事。某"官二代"投資了一家礦業公司,打下埋伏。一年後,某國企遵照領導指示,用極高的價格收購了這家礦業公司。皆大歡喜。當然只有股民和納稅人買單。

餐桌上氣氛變得很壓抑。我的兒子說,"爸爸,不要生氣。全球的國有企業都是這樣。我剛剛看到報紙上講,英國動物園更離譜。有一個男人把它的收費停車場的自動收費機砸爛了,冒充僱員坐在那裡收費長達七年。錢全部進了他私人的腰包,他成了百萬富翁。連動物園的員工都以為這位小偷就是執勤的。某日他病了,沒有來收費,局面混亂,這才真相大白。"

也許是為了安慰我吧,澳洲的朋友也講了一個故事。幾年前,澳大利亞的社會保障部挖出了一個大醜聞。澳洲某男人用十個假名字(竟然都用他家的地址)冒領失業救濟金長達十一年!澳大利亞發放失業救濟金的方法是每個月寄一張支票,就像發放工資一樣。某月,此君只收到了九張支票,他怒火中燒,衝到當地的社會保障部營業點,質問為什麼只有九張支票!櫃檯的員工立刻道歉,並承諾調查。....

聽完這兩個故事,我們大笑了一通。現在,全球礦產價格下跌了,但願2013年咱們的國企減少那種收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285

開OT不分中外不分大小,併購= 價值,供應鏈(7) 港股博弈

http://clcheung.wordpress.com/2013/01/20/%E9%96%8Bot%E4%B8%8D%E5%88%86%E4%B8%AD%E5%A4%96%E4%B8%8D%E5%88%86%E5%A4%A7%E5%B0%8F%EF%BC%8C%E4%BD%B5%E8%B3%BC%EF%BC%9D-%E5%83%B9%E5%80%BC%EF%BC%8C%E4%BE%9B%E6%87%89%E9%8F%88%EF%BC%887%EF%BC%89/

去年# 8043 年代煤機被Caterpillar高價私有化化,這個新聞可真有趣:

 

收購年代煤機疑被騙

01 – 20 05:01 明報

Caterpillar作商譽減值

 

【明報專訊】美國重型機械生產商Caterpillar公布,它發現去年收購的香港創業板上市公司年代煤礦機電設備製造有限公司(停牌前編號8043)的會計帳目有問題。為此,該公司將需要作出5.8億美元(約45.24億港元)的資產減值。

 

該公司上周五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這並非現金形式的商譽減值,將會令其第4季每股盈利減少大約0.87美元。

 

Caterpillar表示,年代煤礦機電的子公司鄭州四維機電設備製造有限公司的高級經理需要為故意、持續多年以及有計劃的會計失德行為負責。這批人已經被撤換。它表示,有關失德行為乃會計紀錄和實際庫存不符。

 

Caterpillar乃世界最大的建築和礦業機械生產商。它是在去年以61.5億港元(約7.93億美元)收購生產開採煤礦機械的鄭州四維公司的母公司「年代煤礦機電」。當時的消息說,鄭州四維主要生產煤礦液壓支架,它於2009年在內地市場的佔有率已達9%,排名第三。銷售地區遍佈14個省及自治區。

去年收購耗資61.5

 

Caterpillar去年9月曾表示,希望在2015年成為中國市場的領導者。但在去年第1季,它在內地的營業額只佔其總營業額的3%。該公司總裁在聲明中表示,仍然相信有關收購是符合其策略。

 

有關年代煤礦機電的會計帳目問題,是Caterpillar近一年內遇到的第二次挫折。去年4月,它曾經透露,因為庫存太多,正在將一些賣不出的挖土機由美國運去其他國家。在上周五收市之後,Caterpillar的股價在場外交易下跌1.5%,至96.12美元。

 

 

盡職審查的人,去了哪裡?不過真的被騙嗎,還是完美的替罪羊 ? : http://www.zerohedge.com/news/2013-01-19/caterpillar-punked-chinese-fraud-write-half-q4-earnings

 

OT形式又多一員,扮中伏也可是不錯模式,被OT也可能是雙重獲利的方法。

 

==

 

之前也跟不少網友討論過為何某股神強攻OT股,是否幫客戶洗錢及有回?應該也是一類OT形式。

 

==

 

一間公司的價值,一般人真的可以從年報中斷定嗎?為何不少中外併購,經過盡職審查後,仍然中招? # 1157中聯重科,# 0631三一國際,傳聞可信性有多少?

 

併購跟價值好可能沒有關係。很多公司管理層是為要買而去買,不是為股東利益而買。原因可真多:現金過多;業績不前;私人利益;非法佣金;權力擴張;掩飾之前失敗併購;利益補償;

 

==

 

利豐多年來買買賣賣,當中為股東製造了多少價值?模式是否到了盡頭?

http://dpzblog.wordpress.com/2013/01/15/%E8%82%A1%E5%B8%82%E9%9A%A8%E7%AD%86-1160/ 供應鏈管理,還有什麼魔法?不斷併購是出路還是死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156

“新環保部長答中外記者問”:透露出多層面利好不止一點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564

“新環保部長答中外記者問”:透露出多層面利好不止一點

來源:電力環保小蜜蜂


事件:

3月7日,新任環保部部長陳吉寧就“全面加強環境保護”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談話中提及:

中國在未來的幾年環保投資需求非常大,大概8-10萬億元的水平上,而且這個投資沒有重複建設,長期受益,是一個好的拉動經濟增長的動力。我們現在主要還是靠政府投入來解決,政府投入占的比例30%-40%之間,這個市場還沒有完全的打開,還沒有帶動社會資本進入到這個市場,來帶動我們經濟的發展。

出臺和完善環保法的實施細則。要在一些地市試點怎樣將環境保護納入到幹部的政績考核中去、試點怎樣進行幹部的離任環保審計或者在經濟審計中納入環保的內容。

大氣治理——2015年,大氣汙染治理將主要抓好四個方面的工作:一是修訂大氣汙染防治法。二是全面實施“大氣十條”。三是加大科學治霾和系統治霾的水平。隨著主要汙染物的減排,後面減排的成本會上升。所以我們要科學治霾,加大源解析的力度。四是加大信息公開。

汙水治理——近期還會公布《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

土壤治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把治理土壤汙染確定為向汙染宣戰的三大行動計劃之一,目前環保部正在起草土壤汙染防治法,制定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

點評:

多項重磅政策出臺確定性提升。根據談話內容,2015年,《大氣汙染防治法》的修訂、“水十條”將出臺,《環保稅法》、土壤修複相關政策制定中。

預計“十三五”環保投資力度加大。根據環保部統計披露,2011~2013年我國環保總投資分別為6026、8253、9037億元,合計2.3萬億元,假定2014、2015年投資規模與2013年持平,意味著“十二五”環保總投資約在4.1萬億元,而陳部長談話中提出,未來幾年環保投資大概8~10萬億元。

環保行業“十三五”發展將呈現3趨勢:投資市場化、執法嚴格化、治理科學化。1)投資市場化:談話提及,政府在環保投資中的貢獻約30%~40%,市場還沒有完全的打開,未來更多社會資本將進入;2)執法嚴格化:年初以來新《環保法》執法力度空前,談話提及,環保與政績考核正逐步掛鉤;3)治理科學化:隨著主要汙染物濃度得到控制,治理方式將從“粗放”轉向“精細”,談話提及,後續將加大源解析力度。

我們認為,新任環保部長答記者問中,透露來自政策、投資、治理模式進步等多層面的利好,有望刺激環保板塊2月底以來的行情持續。重申低估值的主題品種受益:雪迪龍(智慧環保)、碧水源(PPP)、國電清新(超凈排放)、天壕節能(天然氣分銷+工業煙氣治理)。


正文:
陳吉寧:絕不允許戴著紅頂賺黑錢(全文)

2015年03月07日18:29 中國網


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新聞中心定於3月7日(星期六)15時30分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舉行記者會,邀請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就“全面加強環境保護”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

鐘雪泉:
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歡迎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記者會,本次記者會的主題是“全面加強環境保護”。今天,我們很高興的邀請到新上任的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先生來回答大家的問題。現在有請陳部長。

陳吉寧:
女士們、先生們,媒體朋友們,大家下午好。今天是我到環保部工作一個月零一星期,接手部長的工作一個星期整。我還在熟悉情況,適應新工作階段。今天非常高興在這里與大家見面、交流,回答大家的問題。

陳吉寧:
首先,請允許我代表環保部向各位媒體朋友長期以來對環保事業的關心、支持和愛護表示衷心的感謝。我也知道,今天是一個特殊的節日,在大學里今天是“女生節”,所以我在這里祝在座的各位女記者節日快樂,也祝清華的女學生和全國在校的女大學生節日快樂。

鐘雪泉:
下面請提問。

經濟日報和中國經濟網記者:
今天的北京又是一個“霧霾天”,想請問陳部長,您作為新任的環保部長對於“霧霾”這個全社會都很憂心的問題,您有什麽新的有力舉措來解決它?對於驅散霧霾,還老百姓一片藍天,您有沒有信心?謝謝。

陳吉寧:
做校長的時候,每天早晨起來的第一件事情是想學生的事情,到了環保部每天起來第一件事情是看天。如果天藍,不敢懈怠;如果是像今天這樣的天,就會感到不安,要加倍地努力。剛才你說的霧霾問題,確實是我們現在面臨的一個突出環境問題。
去年,我不知道大家看到這個數沒有,全國300多個地級以上城市中80%未達到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準。長三角、珠三角,特別是京津冀地區,大面積霧霾頻繁發生,引起社會各界和新聞媒體的高度關註。

陳吉寧:
在這里,我想說的是,黨中央、國務院對這件事情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對環境保護工作和大氣汙染治理多次提出新的思想、新的論斷、新的要求。李克強總理去年在政府工作報告上提出,要像向貧困宣戰一樣堅決向汙染宣戰。張高麗副總理,也多次作出重要批示。

2013年9月,國務院出臺了《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也就是我們說的“大氣十條”,從十個方面提出了35項具體的措施。我想,這是對我們下一個階段治理霧霾的一個全面的、系統的部署,是今後幾年我們治理霧霾的行動指南和路線圖。
應該說,“大氣十條”出臺以後,我們各地、各部門都進行了艱苦的努力,開展了大量的工作。我到環保部第一天,就讓有關司局給我拿一個單子,去年一年大氣汙染治理、霧霾治理,我們做了什麽工作,看一看,這個單子很長,我今天把幾點給大家念念。

去年,實際新增電力行業脫硫脫硝除塵改造分別為1.3億、2.6億、2.4億千瓦,脫硫脫硝裝機容量占比達到95%和82%;3.6萬平方米鋼鐵燒結機新增煙氣脫硫設施,占比達81%;6.5億噸水泥熟料產能新型幹法生產線新建脫硝設施,占比達83%;淘汰黃標車及老舊車600余萬輛,超過過去3年的總和;淘汰燃煤小鍋爐5.5萬臺,各地煤改氣工程新增用氣量25億立方米。各地環保部門向公安機關移送涉嫌環境違法犯罪案件2080件,是過去10年總和的2倍。

我看了這個單子以後感到,沒有哪個國家在這麽短的時間里,用這麽大的工程和投入治理霧霾,我們是在用硬措施、硬任務來應對硬挑戰。我們有沒有一些效果呢?去年,全國首批實施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的74個城市,總體上PM2.5平均濃度降低11.1%。剛才我講的三大區域也降低了10%-12%,特別是京津冀地區降低了12.3%。

你剛才問我有沒有信心。我想,從國際經驗和“APEC藍”實現的過程來看,我們要實現大氣汙染質量的明顯好轉,不能靠老天,必須把汙染物排放量從現在的千萬噸水平降到萬噸級水平。能不能做到?是可以做到的,但是難度確實很大,需要我們付出額外的努力。

今年,大氣汙染治理將主要抓好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修訂大氣汙染防治法。解決兩個問題。第一個是要把新的環保法公布之後,老的大氣汙染防治法不適用的部分修改過來,使它們保持一致。第二個就是要把這些年在大氣汙染治理方面形成的一些好的經驗、好的制度、好的政策用法律形式固定下來,包括聯防聯控,包括重點地區燃煤量的控制,包括多汙染物的協同控制等等。

二是全面實施“大氣十條”。去年是第一年,今年是第二年,我們要真抓實幹,提高治汙水平,大幅減少汙染物排放量。
三是加大科學治霾和系統治霾的水平。隨著主要汙染物的減排,後面減排的成本會上升。所以我們要科學治霾,加大源解析的力度,要讓“大氣十條”這個好的路線圖在各地落實為一個好的施工圖。

四是加大信息公開。讓所有的汙染源排放暴露在陽光下,要讓我們每一個人成為汙染排放監督者,動員全社會力量一起來形成共治霧霾的局面。謝謝大家。

中央電視臺中國網絡電視臺記者:
有關空氣汙染,我們已經感受很深了。但是我國的環境汙染決不是空氣一項這麽簡單。過去央視做了大量有關環境汙染的報道,其中涉及到水汙染、耕地汙染、礦山汙染,甚至現在還有沙漠汙染。我想請問陳部長,您能否明確的告訴我們,我國現在的環境汙染問題究竟有多嚴重,有沒有什麽行之有效的方法來解決這些問題?謝謝。

陳吉寧:
長期以來,環境保護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我們歷屆政府一直努力破解發展與環境之間的矛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提出,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到“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整個國家的汙染治理進程明顯在加速。

現在,從汙染物總量減排來看,我們四項主要汙染物,COD和二氧化硫今年已經提前完成“十二五”的任務,氮氧化物和氨氮預計也會按期完成。隨著汙染物的持續減排,一些常規的汙染物在國控斷面上已經出現了持續穩定好轉的局面。但是總的來看,汙染物排放量仍然處在一個非常高的水平上,已經接近或者說超過環境容量,在一些地方、在一些時間段,超過還比較多。所以說,我們的環境形勢仍然十分嚴峻,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環境質量差。霧霾的問題、水體富營養化的問題、地下水汙染的問題、城市黑臭水體的問題等等。二是生態損失比較嚴重,特別是水體的生態損失。三是由於產業布局不合理,大量的重化工企業沿河、沿湖、沿江的布局仍然帶來比較高的環境風險。環境問題已經成為我們實現全面小康的瓶頸問題。

陳吉寧:
這個問題怎麽看?我想是在一個發展階段出現的問題,我們處在城鎮化和工業化的特殊發展階段,只要發展,這個問題就會出現。另外,我們歷史“欠賬”也比較多,還要在解決新增汙染排放的同時,解決老的問題。

陳吉寧:
我看了一下,世界各國在發展進程中都面臨這個問題,所以環境科學里面有一個很重要的曲線叫“庫茲涅茨曲線”。隨著經濟的增長,汙染物排放量增加,到了轉型期,過了這個階段之後,汙染物排放會下降,我們的峰值相對來說比較高。為什麽呢?大家看,從工業革命以來,所有的現代化國家不講體量,只從人口密度和工業化帶來的單位土地面積排放量來講,這是一個環境排汙強度,我們現在已經超過歷史上最高的兩個國家——德國和日本,超過他們2-3倍。所以,我們面臨著一個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發展和環境之間的矛盾。解決中國環境問題,不能夠操之過急,也不能期望過快,但是,更不能聽之任之,也不能懶政不作為,因為這是關系到我們民生福祉和民族未來的長遠問題。

我們也有我們的優勢,包括體制優勢和制度優勢,可以更好地從上向下推動這樣一項工作,我們也有後發優勢。我們現在的經濟模式總體上是粗放式的,其實環境治理又何嘗不是粗放式的呢?我們現在治理工程主要體現在末端治理,如果看過去幾十年技術發展的情況,節約的技術比如說節能、節電、節水、截汙的技術,清潔生產的技術,提高生產效率的技術,他們的進步要遠遠大於末端治理的進步。但是這些紅利沒有釋放出來,為什麽?一個是我們創新能力不強,還有就是我們的環保政策沒有跟經濟政策和發展政策作深度的融合。所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專門談到了環保稅立法的問題。隨著創新能力的增強,隨著政策深度融合發揮作用,我想,中國環境治理的進程會進一步加速。所以,我對我國的環境治理充滿信心。

李克強總理專門講,我們解決生態環境問題,貴在行動,成在堅持。所以我們要用水滴石穿、久久為功的毅力,緊密圍繞改善環境質量的核心,來提高社會對環境保護工作的滿意程度。謝謝你的提問。

俄羅斯阿爾發電視臺記者:
環保問題不僅是中國的問題,也是世界性的問題,請問陳部長,今年會有哪些國際雙邊和多邊方面的合作項目?謝謝。

陳吉寧:
環境問題是國際社會高度關註的一個議題,世界各國必須加強在環境保護方面的合作,共同應對我們面臨的全球和區域環境問題,促進可持續發展,來共同呵護地球家園。

中國政府作為國際社會負責任的一員,一直積極參與聯合國等政府間組織發起的各項環境保護公約和行動計劃。與發達國家合作,來探討引進先進的理念和技術,促進國內的節能減排;與發展中國家合作,堅持互利共贏,分享破解發展和環境之間矛盾的經驗;與周邊國家合作,來共同解決我們面臨的環境問題。

2015年,我們將進一步深化和拓寬與國際組織、區域組織和各國在環境保護方面的合作,推進互利共贏,服務“一帶一路”戰略實施,共建綠色絲綢之路,積極履行國際環境公約規定的義務,積極參加全球治理體系規則的構建,包括自貿協定和環境產品清單等相關的談判,共同推進區域和全球問題的解決,為亞太地區和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我們的力量。

另外,我們今年還要舉辦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的年會,這次會議將圍繞“綠色轉型和綠色發展”的主題,分享各自的經驗,為構建中國的環境治理現代化體系建言獻策。謝謝。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陳部長,您剛才提到新的環保法,大家都知道,現在我們把新的環保法稱為史上最嚴的環保法,我們發現一些地方也在抵抗,難免在這些地方無法得到實施。請問陳部長,您作為新一任的環保部長,環保部將采取哪些措施讓環保法真正“硬”起來,成為一把真正的利劍?謝謝。

陳吉寧:
為落實好新修訂的環保法,環保部將開展六個方面的工作。第一,出臺和完善環保法的實施細則。新的環保法在落實政府責任、提高企業違法成本和擴大公眾參與等方面都有比較大的突破。但是,在具體實施上還有一些模糊的地方,我們要把這些地方進行“細化”。包括剛才我講的落實政府責任。大家看到了,環保法規定地方政府要對本地區的環境質量負責,非常明確,環保法還規定對地方政府實行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考核。具體該怎麽做?大家看到,最近我們已經對兩個城市政府的負責人進行公開約談,這就是要落實地方政府的責任。我們要在一些地市試點怎樣將環境保護納入到幹部的政績考核中去?試點怎樣進行幹部的離任環保審計或者在經濟審計中納入環保的內容。同時,在生態損失評估上,現在我們在方法學上、在人才儲備上還有很多不清晰的地方。包括企業違法舉證,現在還有一些難度。這些都需要我們進一步的完善,這是第一項。

第二,一個好的法律不能成為“紙老虎”,我們要讓它成為一個有鋼牙利齒的“利器”,關鍵在於執行和落實。所以,環保部把今年定為環境保護法的“實施年”,我們將開展全面的環保大檢查,對於違法的特別是未批先建的企業進行全面的排查,我們也提出了“四個不放過”,即“不查不放過、不查清不放過、不處理不放過、不整改不放過。”我們要讓企業懂得守法不是高要求,是底線。要把過去環保執法“過松、過軟”的狀況徹底改變過來,把守法變成新常態,敢於碰硬,形成高壓態勢。我們還將強化刑事責任追究,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移送一起。

第三,推動地方政府責任的落實。我們要對30%以上的市級政府開展督查,強化地方的責任,解決地方政府在環境保護方面的“不作為”行為。

第四,加大信息公開力度。及時公開執法信息,公開企業排汙信息,保障公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舉報權。在“六五”環境日,還要推出微信舉報。現在有一些機構推出了“隨手拍”,我們要在環境執法的過程中,使汙染無處躲藏。

第五,加強與公安、檢察、法院的協調配合,強化環保執法的司法監督。

第六,強化自身的隊伍建設,提高我們的執法能力。要解決自身不作為和亂作為的問題。謝謝。

京華時報記者:
今年2月9日,中央第三巡視組在向環保部反饋巡視意見的時候,特別指出環評方面的問題突出,在未批先建甚至紅頂中介等問題背後,隱藏的是環保監管的失職和腐敗問題,請問陳部長將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又如何應對環保系統內腐敗的問題?謝謝。

陳吉寧:
2月9日中央巡視組向環保部通報了中央巡視的情況。環保部高度重視,成立了整改落實工作領導小組,我擔任領導小組的組長。一個月以來,我們開了多次會議,來落實整改的工作,一件一件的分析,一件一件的落實。應該說,中央巡視組提的這些問題,切中要害,實事求是。這些問題反映的不僅是環保部自身的問題,也有整個環保系統的問題。其中的原因,包括制度上的漏洞,包括管理上的缺陷,包括工作作風問題。我們提出“三個結合”,即整改要與制度建設結合起來,把制度的籠子紮牢、紮密,要跟新環保法的實施結合起來,要和環保部轉變工作作風結合起來。

我們將開展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堅決查處一批未批先建、擅自變更的環評違法行為,要把違法企業納入誠信“黑名單”,把一些情節惡劣的企業移交司法。要在社會上引起震動,表明我們的堅決態度和信心。

二是徹底解決您剛才提到環評“紅頂中介”的問題。我們決不允許“卡著審批吃環保、戴著紅頂賺黑錢”。我在這里向媒體朋友承諾,環保部所屬事業單位的8個環評機構,今年率先全部從環保部脫離,其他地方的分批分期也要全部脫離,逾期不脫離的,一律取消環評資質。

三是深化環評制度的改革。要讓它陽光化,壓縮環評審批權的空間,強化兩項宏觀控制,一個是項目落在什麽地方?不能把一個不該建的項目放在生態敏感區和飲用水保護源地,另一個是要強化行業的汙染源總量控制。同時,我們要下放審批權,強化事中和事後監管。

四是進一步加大信息公開的力度。要把環評項目從環評開始到審批到驗收,全部向社會公開。要把這個權力置於公眾的監督之下,做到“陽光環評”。要把政府和企業同時放在陽光下,接受公眾的監督。

整個的整改情況,我們最後將向中央報告,也會及時地向社會公開,接受大家的監督。謝謝。

中國網記者:
陳部長您好,我國部分地區曾經因修建PX和垃圾焚燒場項目引發一些群體性事件,您有什麽看法?另外,環保部怎麽消除公眾的疑慮,使老百姓放心修建在身邊的這些項目是安全的?謝謝。

陳吉寧:
謝謝您的提問。我自己過去也一直關心這個問題。去年在清華畢業生典禮上,我專門稱贊了清華學生維護PX詞條,這樣一個堅持科學真理的精神,大家應該關註到了。隨著公眾環保意識的提高,大家維護自身環境權益的意識也在提高。在這個過程中,會摻雜一些利益訴求的問題。其實這個問題不僅在中國有,在世界各國發展中都有這個問題,英語叫“Not-In-My-Back-Yard”,我們叫鄰避效應。這個事情處理不好,會引起群體性事件,影響政府的公信力,甚至把一個環境問題擴大成為一個社會問題和政治問題。所以,這個問題確實要非常謹慎地處理。

環保部的態度也是非常明確的。PX是非常重要的工業技術產業,垃圾焚燒等設施是重要的城市基礎設施,我們要支持這些設施的建設,但是要依法建設。要支持技術先進、環保措施到位,選址符合要求的項目建設。環保部門在審批過程中,也要做到信息公開透明,切實維護公眾的環境權益,依法嚴格審批,特別是在建成之後也要加強監管,讓老百姓放心。

在這里,我也希望各級政府提高自身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水平,特別是在這類項目的前期,在規劃選址、公眾參與、信息公開等方面加大力度,認真聽取公眾的意見,保障公眾的權益,妥善處理好這類項目的“上馬”問題。同時,我也希望企業不要躲在政府的後面,要積極溝通,讓利於民,與社區共建,積極做好相關工作。這是我的想法。謝謝。

人民日報人民網人民日報客戶端記者:
當前,中國經濟進入了新常態,請問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會不會有矛盾?就是怎麽協調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在不影響經濟發展的前提下,改善環境質量呢?謝謝。

陳吉寧:
當前,經濟下行的壓力確實在加大,生態環境保護的任務也非常艱巨,破解和平衡它們之間的矛盾,確實面臨很大的挑戰。我想,在這里講,挑戰也是機遇。我們應對今天的危機,就是要避免明天更大的危機,我們抓住今天的機遇,是為了明天創造更好的發展機遇。所以,首先我們不能回到過去粗放式發展的老路上,經濟下行壓力大,環保工作不能放松。

第二,我們是在全球競爭的經濟體系下,一個企業要做大做強,特別是做強,不能靠保護落後來實現,要依托提高生產效率,依托技術創新來由大變強。而它的重要推手,就是提高環保的要求。好的經濟政策從來都是有利於環境保護的。違背自然規律,最終也是要違背經濟規律,受經濟規律懲罰的。另一方面,我想,我們應該看到,環保本身也是當前和今後拉動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推動力,有些代表已經提出相應的建議。中國在未來的幾年環保投資需求非常大,大概8-10萬億元的水平上,而且這個投資沒有重複建設,長期受益,是一個好的拉動經濟增長的動力。我們國家這些年環保的投入逐漸加大,大家可能註意到,過去三年全社會環保的投資,每年大概新增1000億元,問題是什麽呢?問題是我們現在主要還是靠政府投入來解決,政府投入占的比例30%-40%之間,這個市場還沒有完全的打開,還沒有帶動社會資本進入到這個市場,來帶動我們經濟的發展。所以,下一步有幾個方面的工作需要我們突破:

一是進行價格改革。推動價格體制改革,要形成合理的項目回報機制。二是進一步開放市場。推動包括財政部正在推動的PPP,第三方治理,要推動政府采購服務、排汙權交易等環保市場的形成,提高治理效率。三是發展綠色金融。現在環保產業融資成本過高,環保產業很多部分不是暴利行業,是長期穩定的回報,所以要帶動一些有良心的資本、有社會責任感的資本進入到這個市場,要形成一個更好的融資模式的設計。最後,一定要加強監管,規範環保市場,特別是環保企業要守法,不能成為汙染的企業,要提高服務質量,通過市場的規範和服務質量的提高,來帶動對技術創新的需求。謝謝。

鳳凰衛視鳳凰網記者:
現在我們看到內地的一些城市,尤其是一線城市出現這樣一個狀況,一說政府治霾就要限制民眾的日常生活,比如限車、限制街面燒烤,甚至限制開火做飯,所以很多民眾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麽一說治霾,不去治理一些特殊的利益部門,反而對待這些弱勢群體,您是怎麽看的?在治霾和保證民眾的正常權益之間是否有平衡點?謝謝。

陳吉寧:
坦率地講,大氣汙染的來源,非常廣泛,也極其複雜,既有大家熟知的像煉鋼、水泥窯、燃煤等這些工業生產過程的排汙,也有機動車、船舶等移動源的排放,也包括我們自己,比如裝修、餐飲油煙、量大面廣的面源排放。根據我們這些年的源解析情況,主要在北京、天津和上海,機動車來源的大概占24%左右,這是平均水平。餐飲、汽修、裝修塗料等活動所占比重大概在10%左右,這是排放的基本情況。

治理霧霾,改善空氣情況,需要政府、企業和公眾形成合力,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完成這樣一個艱巨的任務。一方面,我們將認真落實“大氣十條”所明確的各項治汙任務,特別是強化企業治汙,要落實企業作為治汙主體的責任。另一方面,每個人都是霧霾的受害者,每個人也是霧霾的制造者。我們這個行當里有一個說法,就是每一個人看他排放量很小,微不足道,但是如果大家都這麽樣做的話,就會帶來非常大的影響。比如垃圾,一個人扔垃圾影響不大,但是如果每個人扔垃圾,我們的城市會成什麽樣呢?

所以,環境汙染治理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我們應該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轉變那些環境不友好的生活方式。比如少開車,少放一些煙花,家里少用一些水,節約用水、用電,每個人的貢獻就是對治理霧霾的貢獻。只有通過全社會共同的不懈努力,不做旁觀者,我們才能加快實現藍天常在這樣一個夢想。謝謝。

法國歐洲時報記者:
去年11月,中美之間發表了有關抑制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聯合聲明,但是在12月,我們發現在利馬氣候大會上中美之間依舊存在分歧,“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是中美之間談判最為艱苦的部分。請問陳部長,您認為世界各國尤其是大國應該如何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還有就是今年底將在巴黎舉辦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請問中國政府對本屆巴黎氣變大會有什麽新的期待?謝謝。

陳吉寧:
謝謝你的提問。氣候變化談判在國內是發改委牽頭,但是我今天還是想利用這個機會談談我的一些認識。

陳吉寧:
去年11月份,發布了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我想這個聲明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註,也是中美兩國在氣候變化領域合作的重大標誌性成果,在這個聯合聲明中明確寫上了“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要考慮各自不同的國情,體現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區別。這個聲明對推動氣候變化國際談判進程和世界可持續發展都會產生重要的影響,具有重要的意義。

我也註意到,在去年12月份的利馬氣候大會上,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談判的分歧上仍然存在。中國在利馬大會上再一次向全世界展現了負責任大國的姿態,以理性、務實、建設性的姿態與各方進行對話、溝通、協調,堅持了共同但有區別責任等公約基本原則,為利馬會議取得成功和推動氣候變化國際談判如期達成協議作出了積極的重要貢獻。

目前,國際社會都在關心今年下半年的巴黎大會,我們希望各方要遵守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所確立的“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公平原則和各自能力原則,集中圍繞減緩、適應、資金、技術、能力建設和透明度等要素展開談判,精誠合作,聚同化異,盡早達成共識,確保巴黎會議如期達成協議,不斷強化公約的全面有效和持續實施。在這里,我也期待發達國家要進一步展現領導力,切實落實公約下率先減排和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的義務,不斷提高行動力度,幫助發展中國家提高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提振國際社會攜手應對氣候變化的信心和雄心。謝謝。

新華社新華網記者:
日前,有一個環保公益組織發布的調查報告說,在我國湘江流域的一些重金屬工礦區土壤汙染嚴重,耕地中間的鎘等重金屬超標上百倍。想問一下,我國的土壤重金屬汙染的總體狀況是怎麽樣的?另外,除了耕地汙染以外,垃圾圍村、汙水橫流以及農藥化肥的過度使用都威脅著我國的農村生態環境,請問部長在農村環境汙染治理方面有什麽舉措?怎麽給大家留住一個美麗的鄉村?謝謝。

陳吉寧:
謝謝你的提問。良好的土壤質量是維護農產品安全和人民群眾健康的非常重要的保障,黨中央、國務院對這個問題高度重視,把治理土壤汙染確定為向汙染宣戰的三大行動計劃之一,目前環保部正在起草土壤汙染防治法,制定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
土壤的汙染狀況有一個調查,從調查結果來看,部分地區的汙染還是比較嚴重的,主要是工礦廢棄地的汙染十分突出。從調查點位的統計來看,大家不要有誤解,調查點位不代表全國的土壤汙染狀況,這是兩回事情。從調查點位情況來看,全國土壤總的點位超標率為16.1%,但主要是輕微汙染和輕度汙染,重度汙染點位占1.1%。
下一步,環保部會聯合有關部門,進一步開展土壤汙染詳查,摸清家底,做好汙染源的管控。我想,解決土壤汙染問題,當前重點要做好四個方面的工作:

陳吉寧:
第一,要建立相應的法律制度和標準體系。我們要讓土壤汙染治理做到有法可依,有規可循。第二,加強工礦企業的環境監管。要切斷土壤汙染的源頭,遏制土壤汙染擴大的趨勢。第三,對汙染的土地實行分級分類管理,做好汙染的管控,避免這些汙染擴散和擴大。第四,通過試點示範,建立適合我們國家自己的汙染治理的技術體系,逐步推動土壤汙染的風險管控和治理修複。我相信通過這些工作,可以確保農產品的安全和人民群眾的健康。

陳吉寧:
關於您提到的農村環境問題。這個問題現在確實是環保工作的一個難點問題,也是一個突出問題。這個問題不僅關系到農民的生產和生活,也涉及到整個社會的公平正義。環保部和財政部過去通過大力實施“以獎促治”政策,來帶動農村的環境汙染整治,主要通過連片整治的方式解決一批農民反映強烈的,比如飲用水安全問題、汙水和垃圾的問題。到去年年底已經累計投入255億元,治理了多少個村莊呢?大概5.9萬個村莊,受益人口大概1.1億人。經過整治的村莊,環境面貌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農村環境問題現在看來還有幾個這樣的突出表現:一是隨著城市和工業汙染源的治理,農村汙染源的比例在上升,有一些汙染物排放量現在接近“半壁江山”。二是現在全國開展環境整治的村莊比例還是太低,大概只有10%。所以,農村的“臟、亂、差”的問題還是比較普遍。三是農村面臨城市和工業汙染轉移的現實問題。四是農村的整體生態環境退化問題還沒有從根本上遏制,需要我們作出更大的努力。

今後我們做好農村環保工作需要抓好三個方面:一是要把農村環保工作放在整個國家環境治理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特別結合大氣汙染治理和即將發布的“水十條”實施工作,加大農村治理力度,推進城鄉環境保護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同時結合新環保法的實施,加大執法力度,切實防止工業和城市汙染源向農村轉移。

二是繼續推動農村環境的連片整治,重點解決生活汙水、生活垃圾、畜禽汙染的問題,保證農村供水的安全。

陳吉寧:
最後,我想,我們需要不斷地探索和改革,到底怎麽樣來進行農村環境保護的制度建設,包括建立農村環境保護的目標責任制,農村環境基礎設施怎麽樣進行長期有效的運行,怎麽樣體現地方政府農村環境保護的責任。這一系列的工作都需要我們在下一步的工作中進行不斷地探索。謝謝。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和央廣網記者:
去年騰格里沙漠的非法排汙問題被媒體曝光,今年的2月份又有媒體發現當地有了新的汙染,環保部對此有哪些舉措?另外,現在一些產業正在加速向中西部地區轉移,那邊的生態環境往往更加脆弱,陳部長對此怎麽看?有什麽舉措?謝謝。

陳吉寧:
去年9月,媒體對這個問題報道之後,環保部會同內蒙古和寧夏兩個自治區政府開展了調查和處理,對相關責任人進行問責。內蒙古自治區對阿拉善盟黨政主要領導和其他20名相關責任人分別給予了黨紀政紀處分。寧夏回族自治區對中衛市環保局長、副局長、環境監察支隊長、副支隊長予以免職、行政記過和行政撤職的處分。涉案企業也被責令拆除廠房和生產設備,停產治理。同時環保部要求兩個自治區政府要舉一反三,開展排查,切實消除環境汙染的隱患。

陳吉寧:
今年2月份,媒體再次報道,這是我到環保部沒有幾天發生的事情。環保部立即開展了調查,我們運用環境衛星遙感技術,發現了24處疑似水體。我們立即派西北環保督查中心到現場逐一排查,經過排查大概有三種情況:第一種情況,老的問題已經整改完了;第二種情況,老的問題正在整改中,還在按進度進行整改,還沒有整改完畢;第三種情況,就是出現了新的問題,我們正在進行最終核實,對新產生的問題,一旦核實確認後,將嚴肅處理,決不允許“下不為例”,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出現這個問題。我們要確保所有整改措施全部到位,並且把這些結果向社會公布。關於騰格里沙漠汙染的問題,我們歡迎媒體進行監督。

陳吉寧:
關於產業向中西部轉移帶來的汙染轉移問題,我們也叫“汙染上山下鄉”。這些年,中西部的發展明顯在提速,未來幾年,是中西部地區進一步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中西部地區2020年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攻堅期,更是開發與生態環境矛盾的加劇期。所以,我們要避免在中西部地區出現個別在東部地區出現的那種發展與保護之間矛盾沖突非常大的問題。

為此,環保部要重點做好四個方面的工作。環保也有一個“PPP”,就是prevention、prevention、prevention,預防、預防、再預防。預防是環保的第一要務。一旦造成汙染了,再治理,成本代價太高了。所以,我們幾年前就開展了關於西部大開發和中部地區發展戰略環評,我們要把戰略環評成果用好,守住三條底線:第一條底線,就是生態紅線,不能進的地方,堅決不許進。第二條底線,要守住行業的排放總量,不能有突破。第三條底線,要守住產業進入西部地區的準入條件和標準。我想,通過這樣一些宏觀的預防措施,來規避我們在後面的發展中面臨的突出問題。
第二,加大對西部在環境保護方面的資金、技術和人才支持力度。要提高西部地區環保設施的建設標準,切實增強治理汙染的能力。
第三,加強對西部的生態補償。西部地區是我國的生態屏障,我國的主要飲用水源都來自於西部,我們應該給西部更多的支持、補償,讓他們保護好生態環境。
第四,要嚴格執法。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不能用兩個尺度來執法,更不能讓中西部成為汙染企業逃避責任的天堂,要切實防止發生汙染轉移的問題。謝謝。

美國中文電視、美國中文網記者:
有媒體報道說,中國霧霾已經影響世界其他國家,甚至飄洋過海到了美國,影響了當地人的身體健康,請問您對此如何回應?謝謝。

陳吉寧:
謝謝你的提問。我想說,我們各國共同擁有一個地球村,我們都有責任共同維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生態環境。

陳吉寧:
你談到跨界汙染的問題和汙染轉移的問題,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它的機理、影響因子有非常大的不確定性。今天這個問題是這樣,歷史上又何嘗不是呢?我想,在中國現代化進程之中,我們跟所有發達國家一樣,都在經歷著這樣一個汙染物排放比較高的時期。但是我相信你也看到了,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從“十一五”以來,通過實行汙染物總量控制,大力推進節能減排,減少了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2013年9月開始,我們實施了《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投入力度和行動力度都是前所未有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近期還會公布《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進一步加強河流流域水汙染的治理。同時,中國已經和周邊有關國家建立了相關的機制,開展環境方面的合作,我們共同分享信息,共同交流經驗,共同面對跨界的汙染問題。

陳吉寧:
實際上,中國也參加了很多國際環保行動計劃和公約。比如說,在保護臭氧層、削減持久性有機汙染物、控制危險廢物和化學品進出口等國際公約方面,中國都在履行自己的責任和義務。最近,環保部也在積極參加聯合國環境署發起的保護西北太平洋、東亞海行動計劃和防止陸源汙染海域環境全球行動計劃。應該說,中國政府在切實履行自己在全球環境保護方面的義務。

陳吉寧:
在這里,我要進一步強調的是,中國解決好自身的環境汙染問題,就是對世界解決全球環境問題的最大貢獻。

鐘雪泉:
今天的記者會到此結束。謝謝陳部長。謝謝大家參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060

“互联网+”浪潮下的香港资本市场:融合中外资本,预期结构性问题改善

http://gelonghui.com/#/articleDetail/13904

作者:第一上海

港股流动性的结构问题无法解决,长此以往将丧失融资能力,成为边缘化市场

香港金融市场发展非常成熟,海外资本占据绝对主导权,而机构投资者是投资领域的主要参与者。这个市场是地域上、时间上离国内最近的金融市场,许多长期活跃在投资领域的先行者早就已经深度地涉足港股,参与多年的资本所有者都会面临一个巨大的问题——流动性结构不合理。

这种结构不合理体现在:传统的蓝筹股以港资外资股份为主,唯一的几大蓝筹除了腾讯(700)以外就剩下电信和金融地产行业。大部分的外资将有限的资本投资于具有充裕现金流的行业龙头,间接地抽干了中小盘的流动性。论上市公司的组成,70%以 上的企业主营业务都根植内地,但大部分的资本都对这类企业的发展毫无认知。在没有任何发展余地的情况之下,部分中小盘上市公司集体出现代理人制度问题—— 庄股,另外一批大型的上市公司因为国有企业制度的约束,也出现代理人制度问题——不作为。在流动性匮乏的日子里,只有极少部分的公司由于管理层的道德约 束,完全依靠自有现金流来发展企业,最终获得海外资本的垂青,融到了可怜的一点资本。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大部分质地优秀的港股企业几乎都是2000-2004年初登陆港股。经过10年的发展,这批企业无一不处于老化阶段,这一过程隐含着转型、制度变革以及兼并重组的需求。然而香港资本市场自身的流动性根本无法支持这一可能性。如果没有改变这一结构性问题,港股市场的结局就是边缘化。由于流动性匮乏,融资功能丧失,劣币驱逐良币,优质上市公司没有IPO动力,投资机构甚至无法找到更多的优质投资标的而最终选择放弃香港资本市场。

中外资金通过香港共融共生,是香港资本市场得以发展的关键,香港有能力承担中外资本中介的历史职能,但挑战也不少

正因这徘徊不去的阴霾,所以沪港通的进一步开放,深港通的落地会拥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如果说中央政策不重视香港,那就很难解释2015年上半年所推出的沪港通扩容、QDII2、两地基金互认以及险资放行创业板等这么多的政策。市场情绪常随指数变动,尤其对于长期面对流动性风险的机构投资者更是如此,但没有高度,就不可能有参与市场的可能性。我们不妨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来看待香港资本市场即将迎来的变化。

2015年与“互联网+” 相媲美的还有两个关键词:一路一带及国有企业改革,这里相关的是前者。不少经济学家或者产业界都对一路一带有深刻理解,而且一路一带也显著地区别于以往国 家以技术及资本引进为目的的国家贸易模式。这个时代的中国不仅输出产能,还以开放的心态迎接各国资本共同参与到“一路一带”当中,这种开放不仅仅限于实 体,更会涉及金融层面上的协调,而参与的实体也不局限于国企央企,有足够多的领域和空间让许多优质的国内民企走出去。因此,在告别“项目工程”及“海外订 单”的模式后,持续性的资本流动成为必要条件。

MSCI指数一直是全球被动基金的配置标准,但是就最近一次讨论的结果却是MSCI指数仍然无法纳入A股 上市公司,解释的理由非常简单而实在:中国资本项目仍处于封闭状态,美元资本一旦进入国内,则必须考虑进出的问题,进出的问题没有解决,那资产安全就更加 无法保障。但是从国家金融安全的角度考虑,彻底开放人民币市场无疑将造就极大的风险。正因如此,既要可持续,又需可管控,香港这个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中心就 毋庸置疑地成为这一管道的首选。加上香港本身备受认可的法律体制及外资丰富程度,使其成为中国与海外资本融合汇集之地的概率更高。

按照这个逻辑,这个时代的外资更大的职能已经不是像过去20年 那样投资中国了,而是更多地与国内资本相互融合走出去。既然如此,香港就更应该成为留住外资的中转站。非常有意思的是,上个世纪香港因成为中外贸易的中转 站,获得了高速发展,现在历史又赋予香港以中外资本融合的中介职能。但这个时代的香港充满着各种问题,社会矛盾激化,财富分配极度不合理,社会阶层流动性 停滞等等,而竞争对手上海和深圳都具备了比肩香港的优势,香港是否有机会承担这一历史性使命,将会是一个非常艰难而重大的命题。假设香港有机会成为中外资 本的中转站,则其金融市场将会成为内地资金与外资相互融合的一个重要场景,而资本市场的结构性问题也就有机会得到改善。(来源:第一上海证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87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