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銀行資產管理工作記錄系列(一) garyshi

http://xueqiu.com/6899115829/29291344
各位球友大家好,本人在某股份制商業銀行總行資產管理部從事理財產品的投資工作,目前管理的資產數額較為龐大。今天開始想不定期地寫一些與工作範圍有關的文章,內容包括但不限於對資產管理相關政策的解讀、資產管理行業發展的思考、市場行情的看法(以固定收益市場為主)。這些系列文章將記錄我在這條職業道路上的成長歷程,同時也希望能加深大家對銀行資管業務的瞭解,更加理性地選擇銀行發行的各類理財產品。

     首先還是在當下時點站在一個大型買方的角度,談談對目前市場的看法。今年的固定收益類市場和權益類市場可謂是冰火兩重天,債市一路高歌猛進,股市卻是低位震盪。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從基本面看,經濟下行的趨勢比較明顯,目前正陷入通縮的境地。地產行業三年一個小周期,今年是小周期的拐點,可能同時契合了長週期的拐點,需要謹慎。微刺激能起到的效果僅是托底,經濟能否回升值得懷疑。(市場普遍認為四月份的CPI低於預期,但一些賣方分析師在路演時提到,他們在測算時已經得到了這個數據,只是覺得有些誇張,所以在預報時進行了微幅上調。目前談CPI的拐點尚早。)另一方面,注意到美國雖然在退出QE的過程中,CPI的表現也不錯,但美債收益率卻出現下行,再結合歐洲的情況,顯示全球仍處於通縮陰影下,後續可以與中國的情況互相印證。

     資金面看,利多債市的因素更多。首先,去年8號文的效果完全顯現,同業市場的活躍度明顯萎縮。大家可以回憶一下去年兩次錢荒的主要原因。同業業務規模膨脹之後,期限錯配導致資金需求集中在同個時點,這時候只要央行略微控制公開市場操作的力度,就會產生錢荒。8號文實施之後,去年各銀行的同業部門都在進行去槓桿化操作,釋放了大量的資金,使得今年整個銀行間市場資金面極度寬鬆(餘額寶類的產品收益快速下降正是基於此),而且平穩,所以再出現錢荒的可能性不大。這一政策帶來的紅利將會貫徹今年全年。其次,就整個資產管理行業看,今年新增資金量最大的子類別就是銀行理財。以我行為例,我們多次下調了各期限理財產品的報價,但依然獲得了大量淨申購,直接加大了配置壓力。目前銀行理財中絕大部分屬於表外理財(即不保本理財),配置的範圍除了非標資產外,主要是高等級信用債及同業資金。在配置壓力一直存在的情況下,債市收益率易跌難漲,特別是高等級債券。

      所以,作為買方,我們依然看好今年剩餘時段的債券市場表現,同時希望大家對下半年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收益率有一個理性的預期。股市今年不會有大的行情,明年可能會不錯,但需要再觀察。

     再用一些篇幅簡單談談大家關心的降准和剛剛發佈的127號文(《關於規範金融機構同業業務的通知》)。其實降准一直是政策刺激的選項之一。如上文提到的,目前的情況是大量資金堆積在銀行間市場,無法暢通地進入實體經濟。這個與去年正好相反,去年是銀行間市場出現錢荒,實體經濟的各個部門受到的衝擊有限。目前的情況無疑更加危急,幾乎所有銀行都觸及存貸比考核的上限,有限的資源繼續向資質好的企業(或者國企)傾斜,所以降准應是大概率事件。127號文的影響其實沒有市場想像得那麼大。目前各銀行的非標額度基本用滿,同業業務降槓桿的過程一直在進行,只能說該文件對標準化融資的推進有一定的作用。

     週末早起瞎寫一通,難免有思考不全面之處,還請各位海涵。如果大家覺得看了之後有幫助,也請幫忙轉發,作為對我的鼓勵。歡迎各位留言與我交流。謝謝!@方舟88 @江濤 @不明真相的群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0429

銀行資產管理工作記錄系列(二) garyshi

http://xueqiu.com/6899115829/29366023
筆者的上一篇文章獲得了許多球友的支持,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謝。你們的支持永遠是我前進的動力。今天就乘熱打鐵,談談目前銀行理財產品的分類及我個人的一些觀點。

     我們先從理財產品的誕生說起。我們知道,銀行表內的資產負債管理是受到嚴格監管的,主要的限制有三個方面:存款準備金制度、資本充足率和存貸比考核。所以,很長一段時間內銀行規模的擴張一直依靠吸收存款和各類渠道的融資。但是上述方式在規模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必然是不可持續的,故銀行一直有強烈的衝動繞開這些監管約束。另一方面,我國的投資渠道一直匱乏,特別是以固定收益為核心的各類資產發展緩慢,無法成為居民儲戶的主要配置標的。在這種情況下,理財產品就成了連通銀行創新衝動和客戶多樣化需求的工具。

     經過近十年的發展,目前銀行理財產品大致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結構化產品(存款),其原理就是將客戶資金投入固定收益類資產,同時將獲得的利息投資於衍生品市場,從而間接投資了與產品掛鉤的資產類別。該類產品的特點就是創造了一種帶有投資人主觀態度、同時風險與收益均相對可控的投資組合。第二類是以預期收益率報價的理財產品,主要包括規模較大的單髮型產品和一些期次發行的靜態管理類產品。這類產品是目前最為主流的理財產品,也是為人詬病最多的一類。這類產品事實上存在以銀行信用背書的剛性兌付的承諾(無論法律條款如何),即本質上是借貸關係而非受託資產管理關係。各銀行產品的預期收益率,實際上反映了各行的融資成本和信用溢價,而非資產管理能力。理論上這部分負債應比照存款,測算風險指標並計提相應撥備。從利率市場化的大背景下看,這類產品替代了傳統意義上的存款,作為無風險利率的一個標誌。從這個意義上,客觀存在的剛性兌付會對市場的無風險收益率進行擾亂,從而影響到各個層次資本市場的資產定價。之前監管層多次下達的關於規範理財產品的文件也多是針對這類產品(以資金池方式運營)。所以,未來這部分產品的發展方向除了單獨管理、建賬和核算外,還應揭示投資資產明細,原則上不允許期限錯配,並以真實的資產投資回報兌付客戶收益。

     第三類產品是目前很多銀行資管的轉型方向,即以淨值方式報價的類基金產品。該類產品至少在理論上做到了通過資產價格的變化反應真實的投資業務,把理財業務的風險和收益傳遞給投資者,而銀行只賺取管理費或超額業績報酬,也就緩解了以上關於利率型產品的諸多擔憂。當然,目前來看,這樣的產品非常考驗投資者的接受能力,畢竟長期以來客戶對銀行理財的期望均是一個穩定的收益。但是,惟有將集中在銀行系統的各類風險真正轉移出去,銀行理財才能回歸資產管理的本源。

     下一篇文章我想談一談理財產品具體的管理和運營模式。如果您覺得這些文章對您有所幫助,請幫忙支持轉發,謝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043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