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聯發科想轉向高階,很挑戰」

2014-04-14  TCW  
 

 

猜猜看,BMW的X5休旅車、蘋果iPhone5S手機,和三星的Galaxy Gear智慧手錶有何共通點?答案是,它們都內建全球第二大晶片設計公司──博通(Broadcom)的無線通訊晶片。

博通擁有全球最多的無線通訊相關專利,甚至多於晶片設計龍頭高通(Qualcomm),過去它以單價不到十美元的WiFi、乙太網路、藍芽、近距離無線通訊(NFC)等方案為主,現在,它開始搶攻高通最擅長的3G、4G手機晶片(單價十至三十美元),當然,也跟台灣晶片設計龍頭聯發科正面對決。

隨著中國、台灣4G電信業者陸續上路,高通、博通與聯發科三家公司的貼身肉搏戰也展開,博通總裁暨執行長麥奎格(Scott McGregor)接受專訪時表示,台灣強大的ODM(委託設計製造)供應鏈將是其競爭的重要後盾。以下為專訪紀要:

搶攻穿戴式裝置市場??我們秘訣是:台灣的ODM

《商業週刊》問(以下簡稱問):手機之後,穿戴式裝置是下一個主戰場,博通如何面對競爭?

麥奎格答(以下簡稱答):如果你有朋友想開一家手機公司,你一定會覺得他瘋了,因為要砸下太多資金。但是穿戴式裝置是一個低進入障礙的領域,一個不到五美元的手環,只需要幾百美元來做研發。我們內部就有個團隊,只有兩個成員在開發穿戴式產品。

但秘訣是,我們靠台灣的ODM把它做出來;博通的晶片、台灣的ODM廠商,再加上低進入障礙,等於所有人都可以進入這個產業!你甚至可以在Kickstarter(美國群眾募資平台)上籌措個五百美元,然後利用週末假日的空閒,就可以開始了!

做出第一個樣品後,接下來就交給台灣的ODM廠商了,這是你們最強的地方(音調高亢興奮)。台灣的ODM,真的是強到不行。

蘋果、三星在手機時代做得很好,但是穿戴式裝置未必是他們的天下。Kickstarter上面有很多有趣的案子,現在多數大公司的產品都很笨,比不上。

智慧型手機很擁擠,但穿戴式裝置正百花齊放,可以建構新的生態圈。例如我常常找不到手機,如果有人開發與手機串聯的手環,找不到時按一下手環,手機就會嗶嗶響,實用極了!

與兩強近身交戰??高通很強,聯發科路數不同

問:如何看待與聯發科、高通的近身戰?

答:高通專注在高階手機,聯發科則是靠低階,他們的4G LTE技術尚未很成熟,早在他們沒有LTE的時候我們就有了(笑)。

真要說的話,高通這方面比我們強,我們正試著追上他們(編按:高通是全球首家推出4G手機晶片業者)。

整體來說,這三家業者有一個共同認知,就是必須涵蓋智慧型手機的所有層面才能成功。

為了和這兩個強大對手競爭,去年我們購併瑞薩(Renesas)半導體4G LTE團隊,他們之前隸屬諾基亞(Nokia),是我們的LTE晶片能搶先獲得三星使用的主因。

聯發科策略完全不同,他們在低價市場取得很大的量,做得很好,但如果他們想轉向高階,我覺得是很挑戰的。問:你提到購併瑞薩,光靠購併就能讓博通與對手抗衡?

答:過去幾年我們購併了五十幾家公司,普遍來說都有很好的成績。在購併策略上,我們第一看的是公司文化。如果裡面的人不對,管他業績做得再好,都不會是我們考慮的對象。

有時候我們買進一家公司,結果整個市場環境改變,他失去原本的業務,但因為文化跟我們吻合,裡面的人是對的,我們就能幫他重新設定目標(repurpose),轉型到別的領域,這樣一樣能成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6510

他讓公司市值翻倍,媲美大立光 強勢改造 3年大砍2萬員工 高階主管大換血 王子的野心 鄭平揭祕

2015-06-15  TWM


在台灣科技業,接棒難,轉型更難。

這兩大難題,過去三年,竟同時落到台達電執行長鄭平身上。

他臨危受命,要帶台達電走上品牌之路。

上任後,高階主管全面換血、頻繁挖角、大膽出手購併??,鄭崇華很少做的事,他常做,鄭崇華來不及做的事,他做得徹底。

鄭平和董事長海英俊啟動40年來最大改革,他相信,打群架、透明、合作,才有出路!

撰文.林宏達 研究員.陳前康 論資歷,他遠比不上廣達董事長林百里,論創意機智,他比不上和碩董事長童子賢,但他接下台達電執行長棒子後,三年時間,台達電的市值,由接班當天的二一四 三億元翻倍增加到四一○○億元。以六月八日的股價計算,台達電的市值,把廣達及和碩拋在後面,只比前一名大立光的市值少三%,是台灣高科技公司中市值第五 大的公司。

他是鄭平,台達電執行長,也是台達電創辦人鄭崇華的大兒子。過去三年,他和經營團隊大幅改造這家四十四歲的公司,成為能提供解決方案的品牌公司,準備大口吞下能源產業商機。

今年六月十日,台達電創辦人鄭崇華交棒後,第一屆董事任期即將屆滿,鄭平和董事長海英俊將在股東面前,端出「執政」三年來的成績單。從財務數字看,過去三 年,台達電交出了一張不錯的成績單,這三年當中,台達電總員工人數,從近九萬人降至七萬人。人少了,營收和獲利卻向上提升,從二○一○年到一三年,台達電 的營收都無法突破一八○○億元的關卡,去年營收卻增至一九○六億元(編按:尚未計入新購併的ELTEK)。接班前一年,台達電淨利一○三億元;去年,台達 電淨利卻增至二二三億元,接班三年,讓台達電一年多賺新台幣一二○億元!

他上任後,台達電的版圖也在擴張。去年十二月購併挪威ELTEK後,今年開始,台達電將成為全球最大的通訊電源公司,從喜馬拉雅山旁,為中國移動提供基地 台電源的系統,到德國科隆大教堂旁Vodafone(沃達豐)的基地台電源,都是由台達電提供。少了它,全球手機通訊服務都可能大受影響。

這三年,台達電正在進攻全世界的能源科技市場,包括遍布全美的電動車充電站、特斯拉電動車的電源供應模組等,今年更打進福斯汽車的供應鏈。但鮮為人知的是,三年前,把鄭平推向執行長大位的關鍵原因,卻是一場可能讓台達電滅頂的危機。

衝擊

營收未成長 對手進逼唯有升級做品牌「○八、○九年,對我們有極大的衝擊!」鄭平接受《今周刊》專訪時回憶,金融海嘯,加上平板電腦快速取代PC,讓當時台達電的獲利 主力|| 筆記型電腦電源供應器市場,快速流失。「我們在OEM(代工生產)中占比極高,當時市占率超過七五%,市場不成長,影響競爭的所有人,大家就降價搶訂 單。」他回憶,「NB一年掉三百個Million(三億美元,相當於新台幣九十三億元)」,以前,他們追求高市占率,市場反轉時,高市占率反而代表再成長 空間有限,「四十年來(營收)首次未成長,而且是往下!」鄭平回憶。

公司外,對手虎視耽耽,在中國,○三年才成立的匯川技術,技術含量不如台達電,卻轉向專攻中國快速成長的電梯行業。匯川滿手現金,只要一有適合的購併對象出現就迅速出手,市值快速升至新台幣兩千億元,威脅台達電。

○九年,台達電向宏碁創辦人施振榮請教,施振榮告訴他們,台達電要繼續成長,就要做品牌,拉長價值鏈。以前,台達電只靠賣馬達、風扇等零組件賺錢,比的是 價格和效率,但是台達電若能把這些零組件,因應客戶需要,組合成一包適合需要的產品出售,提供服務,甚至透過品牌,建立消費者心目中值得信任的形象,那 麼,產品能按照消費者心目中認定的「價值」定價。價格比的是誰更便宜,若比創造價值,獲利卻沒有上限。

問題是,誰來做?升級代表劇變,可能會有人因此離職,子公司因此被轉賣,全公司所有人的目光,都會盯在這個人身上,這麼大的壓力,誰來承擔?

轉型、承擔壓力,在鄭平五十三歲的生涯中,早已司空見慣,如果人生是一場賽跑,鄭平更像是馬拉松選手,他不見得是起跑時衝最快的人,卻是少數能堅持到終點的選手。

他高中念的是建中,畢業後,別人念大學,他卻選擇讀屏東農專養殖科。他的學妹,屏東科技大學副教授翁韶蓮回憶:「當時丙組選擇很少!」除了醫學院的幾個科系,就是農產、養殖等系所,「我們班上,就有好幾個是建中畢業的。」

轉彎

養殖是興趣 但遇傳染病流行忍痛放手鄭平想走一條跟父親不一樣的路。翁韶蓮觀察,屏東農專要求學生實習,學生可以選擇在學校裡的小池,練習如何控制養殖池的水質,少數有企圖心的學生,會到校外的養殖場,挑戰難度更高的大池。

「那時候,物質條件不像現在。」翁韶蓮回憶說,在養殖場的日子十分辛苦,整天守在池畔,準備飼料、清掃,許許多多的瑣事。「屏東的冬天,有幾天也是很冷 的。」翁韶蓮說,忙完之後,即使冬天,也只能跳進旁邊的空魚苗池,用冷水沖澡,「很多人幾周就放棄了,鄭平卻做了好幾年。」畢業後,養殖場老闆甚至要把魚 池交給鄭平經營,但他心裡早有打算,要到泰國養草蝦創業,要不是當年遇到草蝦傳染病大流行,重創台灣和泰國的草蝦產業,現在,鄭平可能還在經營養殖事業。

進了台達電,是他第一次轉型挑戰的開始。他的一位朋友轉述,鄭平是從工廠基層開始做,剛開始壓力很大,身邊的同事、長官,都比他大十歲、二十歲,每個人經驗豐富,台達電創辦人鄭崇華對兒子的要求又相當嚴格,所有人的眼睛盯著他看,怎麼辦?

一位老長官的觀念,讓鄭平豁然開朗,「別人也許第一年進步五○%,但第二年也有可能退步一○%」當年帶他的長官說:「只要每年穩定進步一○%,持續十年,成功就會是你的。」,鄭平力行這個概念,二十年下來,已不可同日而語。

正因為不是科班出身,他蹲得比別人更低,一把劍花二十年磨利。在東莞,他住在工廠的宿舍裡,跟基層員工一起吃,一起睡,台達電外部董事、台大EMBA前執 行長黃崇興到過他在東莞的辦公室,「他的辦公室,全部都是書!」長時間工作之後,他還親自帶讀書會,逼員工念書。鄭平最喜歡的管理書籍之一,就是《與成功 有約(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鄭平還是這方面的專業講師,他最認同其中一個原則:以終為始,不斷改善。

挑戰

磨練二十年 科技門外漢磨出有效流程管理二十年的經歷,鄭平磨出一套改善流程管理的心法,誰違反流程,作法不合理,即使是創辦人鄭崇華,鄭平也都會找他「談一談」。

鄭崇華很喜歡新技術,有時還會越過管理階層,請工程師幫他做事,鄭平就會提醒鄭崇華「要按照流程」。以前,如果鄭平覺得父親的安排對員工有不公平,還會出現「鄭先生」糾正「鄭先生」的情況。

台達電力行利潤中心制,每個單位都要為自己的利潤負責,成敗影響年底的分紅,強調團隊合作,並奉行「有話直說」的文化,討論策略之前,即使是部屬,也可以 直言批評長官。「你怕不怕別人Challenge(挑戰)你?」採訪時,記者問鄭平。「當然怕!」鄭平說,在台達電裡,工廠開會,底下的廠長們為了績效, 「也會Challenge我,我做不好也會下台。」鄭平在台達電的戰功之一,是建立台達電在中國的製造基地,把七、八家原本虧損的公司拉拔成賺錢的公司。 最難的是拆掉一條上百人的傳統流水線,改成一個個只有七、八人,小而彈性的精實生產線。剛到中國時,間接人員離職率高達六成,他重新設計制度,離職率降到 一五%,後來升上來的兩位廠長,「都是從基層升起來的!」改革生產線,他用的是磨功,當時廣東缺工嚴重,光是要工人從坐著改成站著工作,就引起員工大幅反 彈,還有廠長公開打賭說,如果一根像頭髮一般細的焊錫,也能透過流程改造提升加工速度,他就把焊錫吞下去。

所有人都在看他怎麼做,他很小心「先拿一個新的產品線,慢慢tune(調整)給他看,證明他是work(可行),才有人願意慢慢來嘗試。」鄭平說,小生產 線績效出來了,再把省下來的成本,當獎金發給員工,吸引其他大生產線的員工加入,效果一層層向外,最後,連供應商都採行台達電的精實生產制度。

「我很堅持,但我不尖銳。」鄭平說,別人反對,他就再磨、再修改,直到對方接受結果為止,堅持的結果是,二年後,台達電的工廠,人工需求減少八%,但產值 成長三六.六%。他做事極有耐心,一個辦公室自動化專案,他一做就是十年,「做十年還算專案嗎?」他笑著說,即使升到中國區副總裁,這個專案裡,小到報表 的形式如何要求,他都親自過問。雄心堅持、不尖銳 誓言年成長兩位數改造台達電也是如此。○九年,台達電決定向品牌轉型,當時鄭平正好輪調回台,鄭崇華找鄭平深談,要他接手建立品牌改造工程,「鄭平本來要 回中國,繼續經營工廠。」但公司面對巨浪,他面對父親的要求,「你不做,誰做?」另一個原因是,「改朝換代的時候,也最適合推動改革!」他最後決定扛起台 達電轉型的重擔,接班這一年,他五十歲。

他每天早上八點前就進辦公室,每天工作十二小時以上是常態。六月四日,台達電交棒後第一屆董事任期期滿,將端出成績單之前,他和董事長海英俊接受《今周 刊》獨家專訪。這一天,他才從挪威看了剛購併的公司回台,神情略顯疲憊,但說到改革與轉型品牌之路,他表示,每年要讓公司有兩位數的成長。

他對未來充滿企圖心。鄭崇華給了一個很高的目標,希望台達電建立像3M一樣的卓越品牌。3M在化工領域技術深厚,是工業界的知名品牌,但3M在消費品領域 同樣成功,在便利貼甚至菜瓜布上,只要貼上3M的標誌,價錢就能拉高。要把台達電變成像3M這樣的全球知名品牌,並不容易。

能源科技,其中包括工業自動化、電動車,就是台達電的下一個好機會。《日經新聞》報導,一七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將占全球三分之一,台達電長期研發機器人技術,鄭平上任後,更積極購併團隊,加快速度,去年推出自有品牌工業機器人。

台達電在電動車裡也已卡位關鍵技術,今年五月,一四年《亞元雜誌》票選最佳亞太區下游硬體製造分析師楊應超發出報告指出,台達電已在電動車供應鏈中,卡位 引擎材料、控制器、電源、電池、充電系統等多個重要環節,電動車市場起飛,台達電就會是主要獲益者,鄭平還建立總部研發團隊,請來IBM全球副總裁暨中國 研究院院長李實恭擔任技術長,布局物聯網、雲端、軟體、大數據。

換血

購併拚擴張 拔擢精英並強力挖角改造,怎麼做?鄭平仍是從管理的基礎做起,他仔細拆解,過去,台達電是零組件廠,「是先有技術,再說怎麼賣,對終端使用者並不了解。」 他分析,只要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就能賺錢。現在,技術仍然重要,「但要先知道賣到哪裡,做什麼應用。」不只要有技術,服務能力、設計能力都很重要。

「攤開來才發現,我們缺的東西還是非常的多!」鄭平說,人才、技術、甚至內部的合作機制,都缺!鄭崇華退休,鄭平一接任,執行長室下就建立經營策略管理委員會,他扮演協調者的角色,邀集公司重要主管,建立跨部門的決策機制跟合作平台。

定出方向,鄭平和海英俊開始出手改革,先讓高階主管換血。過去三年,鄭崇華時代的技術長、財務長、人資長等核心幕僚,不是退休就是調職,黃崇興觀察,台達電把多年培養的二線精英主管拉上來,欠缺的人才,就向外大力挖角,連三年前離開的大將李忠傑,也找回來當營運長。

他最在意的就是要建立系統,讓集團內的各子公司,技術、知識和人才變得透明,可以互通有無,但要各單位敞開大門,並不容易。

一位鄭平的朋友觀察,他剛回總部時,推動內部資源共享的專案,引起大反彈,所有人都懷疑計畫成效,鄭平跳起來辯護:「你們的要求,我統統買單!」只要求眾人給他時間,他會做到所有人的要求。改革壓力大,他還曾因此被鄭崇華記小過。

談到這一段,鄭平並未否認,他說,鄭崇華留給他最重要的觀念,就是「有什麼說什麼,不會玩GAME的文化。」他說,如果對結果沒幫助,「平常一團和氣有什 麼用?」少主照樣被炮轟、被記過,換來的卻是內部共識逐漸浮現。團隊就位,制度建立後,鄭崇華時代來不及完成的目標,一一達成。

以購併為例,台達電十一年前曾購併一家瑞士公司ASCOM,之後再也沒有進行過購併。鄭平上任後,把購併當成擴張公司能力的重點,建立購併委員會,請顧問協助建立購併的標準流程,沒想到,剛準備好,大魚就上門了。

去年底台達電投資部門發現,歐洲通訊電源大廠ELTEK要出售,這是歐洲最大的通訊電源公司,消息一出,台達電緊急評估,發現一家本業和電源無關的大企業 有意購併,「對方可能會來攪局!」黃崇興說。如果讓對方購併,對手若拿賺錢的本業削價賠錢與台達電競爭,將威脅台達電現有的通訊能源事業。

台達電立即啟動購併管理機制,從與挪威工會合作,未來的財務模型、合併後的管理分工,如何通過各國政府法規要求,全部仔細盤點,「ELTEK是公開標售,時間到就賣!」鄭平說,台達電最後領先對手,一個半月內砸一七○元億搶下ELTEK主導權。

紓壓

不忘情養殖 培育錦鯉成就難取代現在,鄭平每年總會有兩天回到東莞的魚池,花好幾小時站在水中,從上萬條魚苗中,挑選有潛力長成明星的錦鯉魚苗,過程必須十分專注,因 為魚苗很小,他必須從上萬條慢慢篩選到剩下上千條,最終留下最好的品種,這些錦鯉的壽命長達七十年,一旦成功,就像是池塘裡活動的畫布,是會游泳的藝術 品。

鄭平改造台達電,他自己評估,「現在只有初期的成果!」他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找出台達電缺少的能力,繼續挖掘人才、購併公司,最重要的是轉型新事業的成敗,就像培養錦鯉一樣,經營比的是氣長,結果,將決定台達電下一個十年的發展。

海英俊

出生:1949年

現職:台達電子董事長

經歷:台達電子副董事長、執行長;

奇異融資台灣區總經理

學歷:美國德州大學達拉斯分校

國際企管碩士

鄭平

出生:1962年

現職:台達電子執行長

經歷:台達電中國區總裁、品牌長學歷:美國加州海沃德大學企管系改流程、拚轉型 成效卓越── 台達電近年股價與營收獲利表現在台灣,高科技公司成功交棒者少之又少;交棒失敗,導致公司重挫的例子卻不勝枚舉。交棒成功,股價和市值都能再創新高,台達電就是最佳案例!

營收、獲利同步成長

── 台達電近7年營收獲利接棒後,股價漲近一倍!

── 台達電近年來股價表現與企業大事紀台達電新團隊上任後,拚轉型與成功購併,股價也有亮眼表現。

2010 06/07 營收成長趨緩,台達電舉行內部會議,決定進行品牌工程等改造計畫。

2011 08/31 與去年同期相比,能源事業部獲利下降57%。

2012 鄭崇華卸任董事長,海英俊接任董事長,鄭平接執行長。

成立經營策略管理委員會,並大幅改造組織,強化總部功能。

整理轉投資,將子公司旺能持股逐步賣給新日光。

2014 啟動11年來最大購併案,以170億元購併挪威電源廠ELTEK。

2014年,淨利率達到11.96%,遠高於接任前一年淨利率5.99%的低點。

高階主管大換血

── 轉型之前,先升級團隊

李實恭 技術長

前IBM中國研究院院長,物聯網專家

王淑玲 總財務長

在台達電資歷超過20年,建立台達電ERP系統的關鍵人物之一

郭珊珊 品牌長

前台積電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柯淑芬 資訊長

前微軟公司技術支援中心客戶服務中心技術社群亞洲區總經理

丁兆平 法務長

前台積電法務處副處長

張懿青 人資長

在台達電資歷超過10年,離開後再被找回來擔任人資長

資料整理:林宏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236

言出必行的精神 培育出最強高階人才 奇異這樣做 教出領導力

2015-10-19  TCW

領導者要具備的不是來自職位的權力,而是影響力,這和職權無關,任何人都可以做得到。想讓各個階層都能提出好決策,必須在各階層安置可信賴的領導者。因此,每一位員工都應該好好發揮領導力,吸納周圍的力量。

撰文 / 安渕聖司

奇異對「 領導力」 相當執著,他們為培育領導者不遺餘力。奇異內部有各種訓練領導者的課程,其中不乏由資深高階領導人直接與參加者對話的課程;他們不談教科書內容,只談自己 的經驗。他們會告訴參加者,自己昔日挑戰過哪些不得了的事情、曾經如何克服困難,即使是失敗的經驗談,他們也都樂於分享。

可自動自發解決問題

由於這些大都是發生於奇異公司內部的事情,所以很容易引起共鳴。參加者透過這種課程,就知道如果可以走過和這些領導人、這些說故事的人同樣的路,或許就可能成為下一任領導者。這些課程最重要的宗旨是要告訴大家,只要自己不斷努力、持續學習、勇於改變自己的行為,任何人都可以成為領導者。

對於領導力的概念,奇異的思考也與其他企業大相逕庭。一般人對領導力的想法,大概就是一位領導者帶著很多信徒或跟隨者。但奇異要的是每一位員工都用領導力 工作,而且所有的人都要發揮領導力,組織各階層的人都能夠自動自發地解決問題。人人都要和四周的人積極交流、把周圍的力量都吸納進來。奇異希望這種概念, 能夠在公司內部無所不在。

奇異是擁有三十萬名員工的巨人企業,執行長的權限非常強大,例如傑夫.伊梅爾特平日都要做很多決策,但是,這並不表示他要決定所有的一切。已打入一百五十餘國市場的奇異,在世界各地發展各種事業,因此,幾乎所有策略都得靠伊梅爾特之外的人做決定。

要讓各個階層都提出好的決策,必須在各個階層安置可信賴的領導者。因此,每一位員工的領導力都非常重要。

如有必要,就找上司談;如果不找上司談,就得自己採取行動,並帶動周圍的人。若公司所有的人都能夠這麼做,公司就會十分強大。

擁有高於實力的能力

提到領導力,有些人首先想到的會是來自職位的權力,但是,領導者要具備的不是來自職位的權力,而是影響力。奇異認為領導者要運用影響力,喚醒、發起、著手各種事情。這與職權無關,且任何人都能做得到。

意思就是說,領導者事實上無所不在,每一個階層都有領導者。譬如,因地震引發巨災時,新進員工自動提案,說服周圍的人,背著支援物資「前進災區」,就是一種領導力。

如果把領導者和非領導者區分開來,非領導者就很難維持或提升工作熱情。如此一來,很容易出現優秀的領導者做得要死要活,其他人卻袖手旁觀的現象。

但是,如果是奇異型的領導力,每個人都會被要求要擁有高於自己實力的能力(所以得讓其他人貢獻能力來幫你)。當然,做決定是領導者一項很重要的工作,但是這並不是說,只有領導者所做的工作才是重要的。

思考如何運用影響力

在奇異,簡單來說,只靠職位的權力無法工作,因為如果不能在各種不同的功能、產品、事業之間取得協調的話,就無法完成更大的目標。你必須說服相關的人,告訴他們「為什麼應該這麼做」、「為什麼這麼做,對整體會更好」等等。

因此,奇異的每一位員工都會被問到,該怎麼做才能運用影響力。尤其是領導者!領導者必須經常思考這個問題,因為職位越高,想要達成的目標就越大,這時就必須運用更大的影響力。

看到奇異的資深高階領導人,我就想到「言出必行」這四個字。

他們之中,說得到就做得到的人真的很多。我深深覺得,這就是奇異領導力的具體展現。

(本文選自第三章.孫蓉萍整理)

簡介

奇異GE如何把人力變人才?

作者:安測聖司

日本奇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奇異資融公司(GE Capital)社長兼CEO。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系學士,美國哈佛商學院MBA。2001年進入瑞銀投資銀行,06年進入日本奇異商業金融公司,擔任亞洲地區事業開發副社長。07年為日本奇異商業金融公司社長兼CEO,09年起擔任奇異資融公司社長兼CEO,負責美國奇異在日本所有的金融服務事業。

譯者:劉錦秀

出版:大是文化出版(2015年10月)“職位越高,想要達成的目標就會越大,這個時候,領導者就必須運用更大的影響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07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