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聯發科帶頭衝 白牌大軍跟著復活

2012-9-17  TCW




就在蘋果新款iPhone即將於九月十二日發表的前夕,以中國白牌手機為主的台灣驅動晶片廠奕力,因為第三季營收可望創下單季新高紀錄,股價直逼一百一十元大關,改寫掛牌上市新高價,八月初以來漲幅已有三成。

奕力的同業,奇景光電第二季營收已經較前季成長,第三季營收與毛利率還將持續增加;市場對另一家驅動晶片公司旭耀,也預期第三季營收將比第二季跳升超過三成。他們的成長,主要都來自中國白牌手機大軍;而中國白牌再起的原因,竟然是蟄伏了兩年的聯發科。

二○一○年後,聯發科因為錯壓微軟(Microsoft)手機作業系統,而非最夯的安卓(Android)陣營,導致連年的高成長戛然而止,也拖累全靠它 供貨的中國白牌(當時稱山寨)手機大軍;最後不僅聯發科接連兩年營收停滯,白牌手機家數更從全盛時期的五百家,如今只剩不到三十家。

2.75G低階晶片先翻身填補三、四線城市需求

聯發科發言人顧大為說,公司後來以平均一季推出一個新產品的速度,已在今年上半年補齊所有落後的品項;市場也估計,聯發科九月營收可望創兩年多來的新高, 重新站上一百億元。而其中需求最強的產品線,竟然不是時下最夯的3G晶片,而是上一代產品EDGE(2.75G)規格。

冷灶熱炒,因為中國三線、四線城市對智慧型手機需求大增,而EDGE手機正好符合需求,「它的終端價格是人民幣五百多元(約新台幣二千五百元),價格對 了,而3G則還要(人民幣)八、九百元,對此間的消費者來說仍太貴了,」大和證券亞洲科技產業研究部主管陳慧明分析,第三季舊產品EDGE將占聯發科總出 貨量四成,而第一季不過才二五%。

局勢也站在聯發科這邊,競爭對手展訊、晨星的EDGE晶片,不是還沒推出,就是不夠成熟;唯一有資格較勁的全球龍頭高通(Qualcomm),針對白牌手 機業者推出的高通參考設計(QRD,如聯發科的公板),支援服務的完整度,估計還要一年才能追上聯發科,這讓此時的聯發科,卡了一個天時地利人和的絕佳戰 鬥位置。

聯發科的貨源補給重新到位,加上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從去年的六千萬支竄升到兩億支,大增二.三倍,讓中國白牌手機大軍有了谷底回春的本錢。而且,陳慧明觀察,經過整合後,活下來的每一家,出貨量都衝高到每月平均一百五十萬支,直追宏達電近五成的水準。

帶旺驅動晶片台廠靠經濟規模勝出

聯發科的「回神」,不僅激勵了中國白牌大軍復活,就連原本死氣沉沉的台灣驅動晶片族群,也跟著被注入新生命。

長期經營中國手機業者的奕力,是此次白牌再起最典型的受惠者,但董事長黃啟模坦言,中國白牌手機市場變動性高,缺貨時大家超額訂購;賣不動時,訂單一下子 就消失無蹤,奕力二○○八年就曾因而出現單季虧損。但是,「現在中國已經有擠入全球前五大的大型手機品牌,加上智慧型手機的技術含量較高,門檻拉高,市場 比之前穩定多了。」

此外,奇景中小尺寸(手機應用為主)產品的營收,已經連續六季創新高,中興、華為、聯想、酷派等中國前四大品牌,就連最近「鴻夏戀」鬧得沸沸揚揚的夏普手 機,都內建了奇景的驅動晶片。奇景的產品結構也因此出現重大的變化,過去營收占比超過八成的大尺寸產品(電視、顯示器應用),現在只剩下四二%,取而代之 的,就是中小尺寸晶片。

這些公司長年卡位中國白牌手機市場,終於在今年熬出頭,儘管中國市場大躍進,但奕力與奇景都認為,其他新進者很難進入爭搶市場,「這個市場對價格太敏感 了,毛利率不高,後進者沒有經濟規模,更難競爭,」一位奇景主管表示。聯發科今年在中國智慧型手機晶片出貨量將達到一億顆,幾乎拿下該市場的一半占有率, 而它被中國市場重新接受,也有利於後續與高通的競爭。

聯發科仍未站穩關鍵在3G市場迎戰高通

但長期而言,聯發科翻身的腳步仍未站穩,它第三季能夠連續兩度調高出貨目標,最大功臣是舊產品EDGE,但真正的關鍵一役,卻是在明年上半年的3G智慧型手機晶片戰場。

以今年全球的出貨量來看,高通仍是聯發科的六.五倍,聯發科只在中國小贏高通,在全球仍大輸給高通。如何在下半年盡速拉高3G智慧型手機的出貨比重,將是決定聯發科能否延長這次營運回春的關鍵。

雖然聯發科的重生,嘉惠了台灣驅動晶片族群,但陳慧明卻也點出了另一個問題,「聯發科起來,某個程度對台灣並不是好事;它是中國的產業鏈,不是台灣的產業鏈。」

這指的是說,智慧型手機市場在今年急速兩極化,全球龍頭三星出貨量比去年大增約一倍,亞軍蘋果在新機加持下、也持續看漲;而市場最底部,代表低價勢力的中國白牌族群也傳出捷報,唯獨夾在中間的宏達電被外資法人一致看衰,年初以來股價跌幅已有五成。

第三季出貨量意外大增,不僅讓聯發科營運再起,也讓它與宏達電的股價,重新回到翹翹板、一上一下的對立位置。只是,這回聯發科靠老產品再振雄風,明年,就得靠3G新產品的開展,面對與高通最艱困的一戰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655

跟著實價登錄走 昇陽麥寬成俗賣起家厝

2012-12-17  TWM
 
 

 

房地產實價登錄上路以來,漫天開價的亂象頓時被打回原形,尤其是以往被視為豪宅銷售指標的信義計畫區,成交價由過去動輒每坪二、三百萬元退回到一百多萬元,讓市井小民不免啞然失笑:豪宅成交價真的「差很大」!

的確,實價登錄造成許多信義計畫區豪宅暫停出售、以免被買方「出價先砍一半」的情況,但昇陽建設董事長麥寬成倒是無所謂,日前他將位於台北市松勤街的豪宅「昇陽國寶」頂樓,以每坪一二五萬元賣給同棟住戶,遠低於該棟豪宅過去的「口碑行情」。

昇陽國寶是信義計畫區第一棟豪宅,知名住戶包括: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國巨董事長陳泰銘、威京集團總裁沈慶京、藝人胡瓜等,風光至極,負責建造的麥寬成特地為自己留了頂樓一戶作為「起家厝」,之後昇陽建設事業版圖愈來愈大,在業界更是樹立口碑,被視為「豪宅指標建商」之一。

不過,由於日前麥寬成遭不明人士開槍,雖有驚無險,但已讓行事低調的麥寬成更加保護隱私,從他賣掉這戶「起家厝」另尋住所就不難理解,外界只能猜測,可能是他對於人生有更深一層的體悟所致。

(梁任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665

非蘋紅了》中國手機大軍攻台 白牌變大牌 蘋果光褪色 供應鏈跟著轉枱


2013-05-06  TWM
 
 

 

蘋果最新財報出爐,十年來首次出現單季淨利倒退嚕的窘境;反觀太平洋彼岸,中國手機品牌正活力十足地吞噬市場大餅,台灣供應鏈開始跟著這顆東方崛起的風向球,快速轉移,抓住下一波智慧型手機的成長商機。

撰文‧顏雅娟、李洵穎

乍暖還寒的四月天,科技產業的巨大變革正醞釀發酵。走在位於加州庫柏蒂諾市的蘋果總部,執行長庫克神色透著幾分不安,再過幾分鐘,這位從賈伯斯手中接下蘋果帝國的執行長,就要親上火線主持蘋果財報電話會議。

最新財報出爐,蘋果最新一季的營運成果被攤在陽光下檢視,蘋果營收成長減緩、利潤縮減的困境,讓外界紛紛把矛頭直指後賈伯斯時代的蘋果,創新能力不再。自去年九月以來,蘋果股價已慘跌逾四○%,市值蒸發約兩千八百億美元。

反觀地球的另一端,在蘋果公布財報的前一天,大批媒體與一百二十多位「米粉」擠爆小米機台北發表會現場。

小米科技董事長雷軍、執行長林斌,才剛在北京忙完猶如嘉年華盛會的「米粉節」,顧不得身體疲憊,這兩天馬不停蹄在香港、台灣等地奔走,努力想把小米機成功模式複製到其他市場。

中國品牌從山寨走向世界

為了擴大小米機出海口,台灣成為雷軍海外練兵的第一個試驗場。

四月二十四日,小米第一次舉辦台灣米粉見面會,當雷軍一站上舞台、向台下秀出手中小米機的那一刻,只見幾位興奮的米粉,立刻高高舉起自己手中的小米機,亢奮地大聲應和。中國品牌手機勢力正快速地向外蔓延。

不僅小米機締造傳奇,根據市場研究暨分析機構國際數據資訊(IDC)統計,今年第一季,中國本土手機廠華為以出貨九百九十萬支,坐上全球智慧型手機第四大品牌,不僅一舉超越索尼(Sony),更把諾基亞、宏達電、LG擠出前五名;同為中國強勢品牌的中興通訊,也以四.三%的全球市占率成功搶灘前五強。

二○一二年,中國正式取代美國一舉躍升為全球最大智慧型手機市場,「中華酷聯」以及模仿iPhone起家的小米機,也在山寨市場站穩根基,開始頂著高規低價等殺手級產品,活力十足地向全球吞噬大餅,大步走向國際一線品牌之路。

眼見智慧型手機市場操控大權逐漸往東方偏移,台灣供應鏈也靈活地往非蘋陣營靠攏,企圖從快速崛起的中國市場抓住最大商機。

「大家一定覺得很奇怪,不做蘋果(iPhone 5),營收怎麼不減反增!」宸鴻總經理孫大明日前在法說會上豪邁地笑說。

總被視為標準蘋果概念股的觸控面板廠宸鴻,自從去年蘋果iPhone 5改用in cell技術觸控面板,外界紛紛對宸鴻業績表現投下不信任票;然而,在今年第一季,宸鴻仍然交出單季營收年增二一%的成績單,讓孫大明終於對投資法人展開笑顏。

原來,宸鴻早嗅到單一客戶的風險性,積極脫去看似香甜的蘋果供應鏈糖衣。眼見蘋果即將撞上市占率成長的天花板,孫大明卻一點也不擔心,原來,宸鴻早把重點放到筆記型電腦觸控訂單。過去,光是蘋果便貢獻宸鴻超過七成營收,但到了一二年第一季,宸鴻來自蘋果營收貢獻已降到四五%,預計到今年底還會進一步縮至三成左右。

眼見中西手機品牌廠勢力此消彼長,打著蘋果光,過去一年屢創營收歷史新高紀錄的大立光,也卯足戰力向中國品牌客戶布下綿密戰線,可望在今年第二季靠著宏達電以及中國客戶訂單湧入逆勢成長。被外界封為省話一哥的大立光執行長林恩平,日前難得在法說會上明確點出:「大陸(手機品牌客戶)需求相當不錯,將是大立光努力爭取的市場!」

台廠快步靠攏非蘋陣營

因應中國手機品牌廠的快速作戰、高度多樣化的產品模式,為了順利搶單,大立光內部也做了最佳準備。林恩平曾私下向記者透露,他自己常跟員工告誡,大立光要當一家最稱職的光學元件「雜貨店」,讓產品生命週期短、變化快速的中國客戶,隨時都能在這找到需要的鏡頭。

一舉拿下iPhone、iPad等鏡頭模組供應訂單的致伸科技,今年也開始稀釋蘋果的濃度,在亞馬遜、小米科技等多元客戶訂單加入後,蘋果貢獻致伸營收比重從原本的六、七成一舉降到五○%以下。

「從四、五月開始,可以看到來自中國客戶訂單成長非常明顯,雖然『量』還是比不上最大客戶,但趨勢是很明顯的。」致伸財務協理邱淑卿分析。

與蘋果脣齒相依的鴻海,今年第一季受到iPhone需求低迷,單季營收較去年下降一九%,落到近七個季度的新低點;為了避免「蘋果打噴嚏、鴻海就感冒」的情況再次發生,郭台銘一直努力把鴻海推向多樣化發展。今年三月,郭台銘更現身北京小米科技辦公室,親自拜會雷軍,除了順利拿下小米機二代訂單,更把眼光放在智慧型電視「小米盒子」身上。

對國內手機零組件供應商來說,過去,「打入蘋果供應鏈」成為業績長紅的同義詞,而投資市場也會對打上「蘋果光」的相關個股另眼相看;然而,產業趨勢的轉變已逐漸明朗,在零組件廠紛紛把「淡化蘋果色彩」視為當前重要任務之下,誰能快速「東移」,似乎才能精準抓住下一波智慧型手機的成長商機。

蘋果陣營VS.非蘋陣營

高濃度蘋果供應鏈

iPhone、iPad代工 鴻海金屬機殼 鴻準、F-鎧勝

相機鏡頭 玉晶光

觸控面板 勝華

連接器 正崴

PCB 欣興

混血供應鏈

iPad、iPhone代工 和碩MacBook代工 廣達

金屬機殼 可成

觸控面板 TPK宸鴻、奇美電

揚聲器 美律

相機鏡頭 大立光

鏡頭模組 致伸

電池 新普

石英元件 晶技

非蘋果供應鏈

IC設計 聯發科

類比IC設計 凌耀

手機代工 華寶、華冠

金屬機構件 閎暉

軟板 毅嘉

整理:顏雅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378

膽大心細 跟著景氣循環抓住機會財外資金童化身高收益債高手 憑一招賺八成

2013-05-27  TWM
 
 

 

強調月配息、高利率的高收益債券基金,近幾年來成為台灣基金投資人的最愛。

不過,如果沒有正確的投資觀念與方法,僅貪圖其固定利息又自以為可保本,就貿然投資這類基金的話,會有蝕本的風險。

撰文‧謝富旭

郭先生,今年六十五歲,是事業有成的貿易公司老闆。把事業交棒給孩子後,就積極研究理財,尋找投資機會,為自己上半輩子奮鬥累積下來的資產尋求保值之道。豈料,他聽信銀行理專的話,投資高收益債券基金,竟是開啟人生下半場一次災難的開始。

「我自認為不是貪心的人,每年報酬率有五%到六%就好,而且資產價格不要波動太大,不然會睡不著覺,就失去了退休理財首重安穩的意義了!」被財富管理銀行理專奉為VIP客戶的他侃侃而談。

退休族慘遭滑鐵盧

貪圖每月領利息 老本不到一年腰斬二○○七年時,理專向郭先生推薦高收益債券基金,讓他大為心動。「理專說,投資高收益債券基金,每月都可領回現金當利息,換算成年利率高達七%以上,這種基金大多投資在公司債或新興市場政府債券,即使有倒債違約風險,但很低,機率不到五%,很適合我這種退休族。」郭先生當時心想:「年利率七%的話,等於每投資一百萬元,每月可領回近六千元(五八三三元),如果投資一千萬元的話,不就每月可領回近六萬元?」理專最後丟下的一句話,成為郭先生決定投資高收益債的關鍵:「現在是低利率時代,錢都往高利率的資產跑,要買要趁快、趁早。愈晚買,隨著愈多資金湧入高收益債市場,利率就會愈來愈低,每個月的配息就愈來愈少!」這一席話,讓郭先生拿出二千萬元退休老本,於○七年買進二檔高收益債券基金。

「理專沒騙我,剛開始每個月真的領到七%左右的利息!」然而,當「快樂收租公」不到一年,爆發雷曼兄弟公司倒閉事件,即使每月收息仍有進帳,但郭先生投資在高收益債的淨值卻直直墜落,最慘時,甚至虧損三○%以上!

停損後淨值才彈升 比認賠還心痛「起初我說服我自己,運氣背嘛,好像買到地段差的房子,又遭逢不景氣,房價跌也是沒辦法的事,還好租得出去,每月都有『租金』(月配息)進帳。」但隨著郭先生高收益債淨值帳面虧損超過二○%,接著再擴大成三○%,甚至逼近四○%,「我愈想愈不對,畢竟高收益債不是看得到、摸得到、且可以住人的房子,而是一張張的『紙』啊,如果違約潮出現,變成壁紙怎麼辦?」這股心中深沉的恐懼,讓郭先生決定「壯士斷腕」進行停損,在○九年的春節前贖回所有的高收益債基金。「二千萬元的本金,最後拿回來剩一千多萬元,當時我還有一點慶幸,想說自己敢勇於停損算是滿有guts的!」豈知,金融海嘯期間暴跌的高收益債,隨著各國政府救市方案啟動,也跟著快速彈升。僅一年的時間,高收益債紛紛收復海嘯期間跌幅八成以上的失土。郭先生說:「眼睜睜看著基金贖回後,淨值快速彈升,比認賠七、八百萬元的時候還要痛苦!」

高手狠賺機會財

算利差找出進場點 四年獲利逾八成正當郭先生為自己錯誤的停損動作懊悔不已時,當時擔任匯豐證券高科技產業分析師的蘇穀祥,正為自己逢低進場的聯博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如飆股般的漲勢雀躍不已。

「在快速反彈的某段期間,每天總是二%或三%地上漲,很令人難忘。」蘇穀祥於海嘯期間,聯博全球高收益基金淨值跌破三美元以下分數批資金單筆進場,並於今年三月分時淨值回到四.五美元以上全數贖回。「這四年多來,包含月配息,這檔基金讓我獲利起碼八○%以上!」他開心地說。

蘇穀祥在高收益債券基金大有斬獲,並不是瞎貓碰上死耗子,而是至少做了二年以上的基金功課。礙於分析師身分,蘇穀祥無法投資股票,於是在個人理財上集中火力研究共同基金。

「其實,研究基金與研究股票大同小異,只不過,前者更簡單,資訊也更透明。」事實上,在海嘯前二年,蘇穀祥就針對自己有興趣投資的二、三十檔基金納入「追蹤名單」,由於從事裝潢工程的父親也投資聯博全球高收益,就把這檔列入重點名單。

以這檔基金而言,蘇穀祥不僅把歷年來每天基金的淨值數字貼在Excel表,還把每月配息金額、配息年化利率(可在基金公司網站抓取)一併蒐集起來。

他分析,「投資高收益債最重要的指標就是Spread(指高收益配息年化殖利率與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間的利差,可在Yahoo Finance網站找到),這是衡量高收益債的最重要指標,Spread愈高,代表愈便宜;Spread愈低,代表高收益基金愈貴。」算出Spread還不夠,蘇穀祥徹底發揮他身為外資分析師的嚴謹性格,把這檔基金歷年來的Spread製作成historical pattern(歷史圖表分析)。

這個關鍵的投資功課讓他發現,聯博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成立以來,Spread介於四%至一○%。「金融海嘯最危急時,這檔基金年殖利率與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兩者間的Spread一度躥升近一○%,來到歷史以來的最高點,這明顯地告訴我們,該檔基金已經來到很便宜的價位,這時候不進場,更待何時?」投資高收益債,蘇穀祥很清楚地把它定位在賺「機會財」,而不是一般投資人企求的固定領月配息的「穩健永久財」,長期觀察台灣面板產業的他比喻:「買高收益債就像買華映或彩晶,或頂多像群創的公司債,這些公司財務基本面稱不上穩健,發行公司債當然要以較高的利率來吸引投資人認購,因為風險高的關係,怎麼可能只為了每月有配息,就把大部分老本拿來投資高收益債?」蘇穀祥決定把聯博全球高收益債全部贖回的原因則在於:「現在Spread已經下降到四%出頭,來到歷史的低檔位置,顯示高收益債已經太貴了。再者,只要用功一點,每年要找賺五%以上的機會,即使全球在股、債市已經有一大段漲幅下,也不難找,而且遠比高收益債的風險低許多。」依景氣循環股操作法則 見好就收去年七月自匯豐證券離職的蘇穀祥,以自有資金成立華祥創投,鎖定台灣生技股族群作為投入對象,僅半年多的時間,華祥創投的獲利已逾一倍。

不管是共同基金還是生技股,蘇穀祥強調,進行投資前一定要有清楚的策略定位。「投資生技股,我就把它定位成還是處於初升階段的產業趨勢財;高收益債基金,我就視為是機會財,有點像操作景氣循環股,要懂得逢低買進,見好就收。我目前基金部位較多的東協、泰國與印尼基金,就視為是賺總體經濟的長線趨勢財,投資要領是要懂得放長線釣大魚。」藝高人膽大可考慮進場 保守者慎入著有《第一次領薪水就該懂的理財方法》的暢銷理財作家蕭世斌指出,所謂「高收益債券基金」是指投資評等在Ba級以下債券的基金。依信評機構穆迪的債券分級系統,以債信的良窳,把債信區分為Aaa、Aa、A、Baa、Ba、B、Caa、Ca、C等級。評等Ba(含)以下的債券,皆屬「非投資等級」,即俗稱的高收益債。

蕭世斌指出,根據穆迪的歷史資料,在一九七○年至二○○八年間,Ba級債券每五年為一個時間區間的違約率高達八%,B級則高達二一%。「高收益債真的不適合想當包租公、包租婆心態的保守投資人投資,況且,只要整體違約率稍有上升,即使沒有違約的高收益債,也常常無端遭到池魚之殃。反而是藝高人膽大的投資人,才適合投資這種商品。」上述郭先生及蘇穀祥現身說法的投資經驗告訴我們,高收益債券基金投資絕對不適合傻瓜投資術,千萬不要貪圖每月配息的小利,而讓自己的老本陷在你不知道的巨大風險之中。

蘇穀祥

出生:1968年

現職:華祥創投負責人

經歷:里昂證券、匯豐證券高科技產業分析師

學歷:東吳大學經濟系

蘇穀祥用3步驟,找出最佳買賣點

步驟1

蒐集每個月高收益債基金殖利率與10年期美國公債的利差(Spread),繪成曲線圖。

步驟2

利差處於歷史相對高點(9%以上),代表很便宜,資金分數批單筆買進。

步驟3

利差處於歷史相對低點(4%以下),代表很昂貴,資金分數批單筆賣出。

破解高收益債的3大投資迷思迷思1.投資高收益債每月可領回利息,適合保守的退休族。

正解 高收益債主要投資財務不穩健的公司債,是風險相當高的投資。

迷思2 只要基金經理人很厲害,高收益債倒債的機率就很低,我投資的本金就不會被侵蝕掉。

正解 高收益債整體平均違約率若上升,其他沒有違約的高收益債也會跟著劇烈下跌,導致本金虧損。

迷思3 只要利率仍很低,投資高收益債風險就很低。

正解 即使利率很低,但全球景氣惡化,仍有可能使高收益債違約率上升。

台灣人瘋高收益債!

台灣人投資高收益債高達8000億元,占境內外基金投資總額的16.6%,目前仍有多檔熱烈募集中。

基金名 申請募集金額

安泰ING環球高收益 150億元聯博新興市場企業債 200億元保德信新興市場企業債 150億元日盛全球新興債券 100億元華南永昌人民幣高收益債 未定

資料來源:各投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262

知識學習後就永遠跟著你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3/09/blog-post_4.html
今天的止凡,年紀不算老,但亦不算年輕了,人生總算有點點經驗,其中一點是對知識學習的概念,算是有些體會吧。面對學習及了解新知識時,很多人會拿年齡作藉日,太年輕時又說自己有的是時間,可以遲些才學,年老時又說自己學多無謂,不如不學。我認為學習東西及道理跟年齡無關,而且應該是越早學越好,越早覺醒越好。

知識有一個特點,就是經過學習後,它就會永遠跟著你,獲利終生。好像學習某種技能一樣,簡單的例子有游水、踏單車,懂了就難以忘記。其中一種技能我最為受樂,就是學習「打字」,我還記得當年因為家中買了電腦,在升大學的暑假時無聊地有學「打字」的衝動,於是便買了一本教授倉頡輸入法的書籍在家自學。就這樣多年前學懂了「打字」之後,到今天還有用「手寫板」的朋友問我為何懂倉頡輸入中文呢?速度還要比秘書小姐還要快(我發現有些秘書小姐還未懂倉頡呢),當然亦靠我經常運用才有這個中文輸入的速度。

除了學「打字」的經驗,還有會計學原理,學懂了之後在股票市場經常運用,這亦是當年下苦功學習的原因。但原來會計學在職場中不時亦有運用的機會,我就曾經替老闆解決了一些公司內會計制度所產生的問題。原來做了很久的管理人員甚至是會計部的一些員工,他們對會計制度亦有不少誤解,只不過公司交數時總不會每條小賬都弄清楚,所以人人都按前人的做法行事,但遇到全新問題時就各自表述,混戰一番。

養成了積極學習的態度後,每當知道自己可能是無知時,就應該饑餓地學習,永遠不應拿年紀甚至時間分配之類作借口拒絕學習。我所說的學習不一定指你要不停報讀夜校,要讀完很多個學位之類,而是如果發現有任何值得學習的東西及命題,不妨努力鑽研,直至自己了解透徹及滿意,掌握若干知識為止。

學習什麼東西完全隨自己喜歡,只要不停學習,自然能做到每天都進步一點,人家不見你三兩年都不難發現你的變化,最有趣的是你反而能發現人家多年都沒有變化(當然不是指外表)。朝著這個進步演化,慢慢地你就會變成80/20法則中的少數,至於80/20還是90/10都不重要,總之是少數中的少數,想到多數人想不到的,做到多數人做不到的,能看見的機會是多數人看不到的,得到多數人得不多的。

很高興生活在今天這個世界,科技厲害得很,每個人只要有部電腦(甚至智能手機),遇到什麼問題都可以上網找答案,學習任何新事物都比從前方便數千萬倍。今天我家中不用有非常多的藏書及百科全書,我亦能吸收不同知識。好像某天聽到人家說兒子得了一種嬰兒的怪病,立即上網找找看看,立即得到不少背景資料,包括成因、病例、不同國家及種族的發病機會率、療法等等,這些動作都是 20年前所不能做到的。所以,今天只有你不學的知識,而沒有學不到的知識。

股神巴菲特的好拍檔 Charlie Munger 出過一本書叫「窮查理的普通常識」,說明普通常識一點也不普通,亦不是大部份人都能擁有的。由電台做到電視的成功「食腦」藝人森美亦講過希望做一名「常識份子」,常識是集多種知識於一身,的確難求,一起努力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718

我為何拋售美股?因為跟著大佬有肉吃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9199

在最近幾週,不少大規模的貨幣基金經理都拋出「市場投機熱」的言論,警告的聲音從斯坦利·德魯肯米勒(Stanley Druckenmiller)到保羅·辛格爾(Paul Singer),從塞斯·卡拉曼(Seth Klarman)到霍華德·馬克斯(Howard Marks),甚至包括巴菲特,這位永遠的樂天派最近也表示,從現在的市場中很難找到有投資價值的股票。

當然也有人始終保持懷疑,嘲諷這些億萬富翁只是想讓股價下跌然後趁機大賺一筆,但是標普500指數在過去兩年提高了50%,而公司盈利的增長卻少的可憐。交易員Enis Taner近日撰文稱,將堅定不移的跟隨這些大佬們。

首先來聽聽神一樣的朱利安·羅伯遜(Julian Robertson)以及吉姆·查諾斯(Jim Chanos)怎麼說。

Chanos:

特斯拉(Tesla,美國電動汽車生產商)和奈飛公司(Netflix,世界上最大的在線影片租恁服務商,大熱的美劇《紙牌屋》便是該公司利用大數據的經典案例)的問題在於他們的股價已經遠遠超過了一個有趣的產品或者創新的正常估值範疇,變成了一支受到狂熱追捧的股票,一項投資或者說是一個投機品,公司基本面的考量已經變得微不足道。

這些股票的價值過於依賴未來的預期,而這種預期實際上是很容易預測的。

Chanos也將這種情況與1999年互聯網泡沫破滅前的情況相比較,他說「這些公司的價值提升得太快太快了。」

舉例說明,今早才剛剛調高特斯拉目標股價的一位分析師說,對特斯拉目標股價的預期中只有5%是以2020年前公司的現金流為基礎來判斷的。

他說,投資者拚命追逐發展「勢頭」,因為這確實很管用。

但長期來看這可能會撞上南牆。從一般意義上看,股票市場在當前水平都具有「極端投機性」,目前的狀況與世紀九十年代末非常相似。

Robertson:

我認為我們正處於「泡沫市場」的正中央,刺破泡沫之後我們可能無法那麼準確的對泡沫破滅做出反應,但是這種事情不會馬上爆發。在某種程度上我認為我們會陷入政治與財務危機的泥潭,到時候再看看會發生什麼。

與大佬們相比,如今散戶比三四年前更加活躍,但不管怎麼說Enis Taner似是鐵了心要跟隨這些大佬們。為什麼呢?他引用了G.C. Selden在一百多年前的觀點:

普通人想要反抗輿論是非常困難的,在股票市場這一點體現的更為明顯,因為我們都明白長期來看股價必然是由股民意見決定的,但別忘了,投機市場的民意不是靠人氣說話,而是靠銀子。一個掌握著100萬美元的投資者的影響力是500個手握1000美元的投資者的兩倍!資金才是市場的驅動力。

原文刊載於Risk Reversal,點擊查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553

1956年跟著巴菲特,投資收益如何? 每天發現一個更好

http://xueqiu.com/9220236682/26245583
若1956年跟著巴菲特,投資收益如何?
1965-2012年伯克希爾資產淨值增長約7400倍(假設股價圍繞1PB波動,實際股價漲幅高於此算法),巴菲特合夥公司時期從1956年到1965年投資總收益率是9.4倍,相乘約7萬倍,復合年均收益率約22%。
這就是滾雪球的魅力。
假設開始投入1萬美元,56年之後約價值7億美元。

@renjunjie:
情形(一)
假設:1、你1956年開始跟隨巴菲特投資股票;2、1969年按1PB(45美元)換入伯克希爾股票(真實的具體數據懶得找了),則截至2012年底你的總回報為7.3萬倍。

情形(二)
假設:1、你1956年開始跟隨巴菲特投資股票;2、1962年以在巴菲特合夥的全部所得,跟隨巴菲特以7.5美元/股買入伯克希爾股票(這個假設不太靠譜),則截至2012年底的總回報為6.1萬倍。

可見,滾雪球需要兩個條件:
(1)穩定可靠的年收益率。不需要動輒翻倍的年收益率,關鍵是控制風險,防止資產永久性損失。
(2)足夠長的壽命。鍛鍊身體,天天向上,雪球才會滾的足夠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810

跟著最牛FOF買成長基金(附表) 第一財經財商

http://xueqiu.com/4541336641/29112618

跟隨機構步伐,是小散佈局市場的一大策略,投資基金也要聽專家的。

2014年一季報透露出券商系基金中的基金(FOF)佈局動態和策略偏好。Wind資訊錄入的161只產品投資情況顯示,目前券商系FOF投資基金的大方向是減持,倉位連續創出歷史新低,多數FOF選擇中性偏低倉位應對二季度。

貨幣基金、醫藥行業基金、績優股基是券商系FOF一季度配置重點。而對於二季度投資,最牛FOF多數謹慎,傾向佈局順應改革方向的成長風格基金,同時積極佈局新股。

大方向解碼:FOF基金倉位創新低

沒有最低,只有更低,以配置基金為主的FOF基金倉位逐年下滑,一季末再度創出歷史新低,這意味著公募基金對FOF產品的吸引力也在逐年下滑,FOF配置更多元化。

Wind資訊數據顯示,一季度末券商FOF持有基金市值為34.1億元,佔淨值比為17.3%。相較於去年四季末22.58%的水平減倉5.31個百分點,不過公募權益類基金在一季度普遍出現負收益,實際倉位下滑幅度沒有太高。

這已是券商FOF基金倉位連續第五個季度下滑,從60%多的基金倉位降至不足20%。從券商FOF配置基金歷史情況看,通常配置比例在50%左右,只有少數季度會低於50%。

在配置基金比例下滑的背景下,一季度末FOF持有現金的比例有所增加,相比去年末增幅3.71個百分點,對股票、債券、其他資產配置比例保持均衡狀態。

值得注意的是,整體券商集合理財產品持有基金比例也處於歷史較低水平。數據顯示,2014年一季報券商集合理財產品持有基金佔比4.26%,而去年四季度末這一比例還在5.65%。顯示出基金在資產配置中被「邊緣」的趨勢,而配置主力是現金和債券,佔比分別為41.6%和30.53%,現金相比去年底增持了超過10個百分點,而對債券的配置比例有所下滑。從歷史數據看,券商集合理財產品持有基金的比例一般為15%~20%。

單品倉位解碼:中性偏低成主流

在整體配置基金比例下滑的背景下,一季末只有6只FOF產品持有基金倉位超過70%,顯示出備戰二季度多數FOF選擇了中性偏低的倉位。

具體來看,持有公募基金倉位最高的是銀河木星1號,一季度末持有基金市值為2.49億元,佔總資產比例達到98.36%,而去年底這一數據為93.03%,上升了5.33個百分點。一直以來銀河木星1號所持有基金的倉位就比較高, 大部分季度都在90%以上。

其次是國泰君安上證央企50,持有基金市值佔總值比例達到87.97%,這是一隻被動跟蹤上證央企50指數基金的FOF,因此倉位較多時候保持較高水平。同樣是國泰君安管理的國泰君安君得益二號,基金倉位為74.54%,較去年底增持幅度超過10個百分點。另一隻國泰君安旗下的FOF——國泰君安君享精品一號的基金投資比例也超過70%。

更多的FOF基金倉位處於50%至60%區間。如業績較為突出的中投匯盈基金優選一季度末倉位66.79%,較去年底下滑了17個百分點左右。老牌的光大陽光基中寶和國信金理財經典組合的基金倉位分別達到52.09%、63.70%,均較去年底有所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過往業績持續穩健的浙商匯金1號一季末倉位也較低,僅35.27%,創出了該產品成立以來的新低,較去年底減倉43個百分點左右。此前這只FOF基金倉位一般在60%左右水平。其他倉位比較低的還有華泰紫金鼎錦上添花、長江理財基金管家II,國元黃山3號的倉位最低,為29.58%。

增持解碼:7基金被增持超千萬份

一季末FOF持有基金190只,只有22只產品獲得增持,其中7只基金被增持超過1000萬份。

Wind數據顯示,這7只增持幅度最大的基金分別為工銀瑞信貨幣、興全輕資產、匯添富醫藥保健、南方現金增利B、浦銀安盛貨幣B、華寶興業現金添益、國泰貨幣。很明顯,其中5只為貨幣市場基金,也間接說明了FOF在一季度的投資偏好。

值得注意的是,匯添富醫藥保健產品被7只FOF持有,持倉總市值1.7億元,較去年四季度末增加了2222.22萬份。興全輕資產今年以來表現突出,也成為FOF競相追逐的對象,份額增加了2407.84萬份,值得關注。

貨幣市場基金最受歡迎的品種仍集中在銀行系和大公司旗下產品,工銀瑞信貨幣一季度增幅達到3583.1萬份,南方現金增利B和浦銀安盛貨幣B也獲得了超過2000萬份的增持。場內交易的華寶興業現金添益也獲得1383.37萬份增量。

此外,FOF持有較多的還有寶盈貨幣B、華夏現金增利A、鵬華貨幣B、大成現金增利B、國泰國證房地產B。

從FOF一季度減持對象來看,主要是指數型產品和分級基金B類份額。易方達深證100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等曾經是券商FOF的愛基,也成為減持的目標。

從一季度增減持的情況看, FOF對上述三類產品態度出現分化,更強調精選產品。

佈局解碼:新進37只基金

在一季末FOF持有的190只基金中,有37只產品為一季度新進,也值得關注。

目前持有市值最大的新進產品為景順長城策略精選、天弘安康養老、廣發新經濟,3只均為主動型品種,值得關注。天弘安康養老基金最近3個月表現不錯,收益2.63%。還比較受歡迎的主動型品種有申萬菱信新經濟、華商主題精選、鵬華品牌傳承、中歐盛世成長分級、上投摩根核心優選、易方達中小盤、中歐價值智選回報、中銀多策略靈活配置等。

除了主動型權益類產品外,一些債券基金也受到歡迎,如融通債券C、寶盈增強收益C、華商穩健雙利B、華商雙債豐利C等。

除了新進的基金值得關注外,還有兩類產品也值得關注。一是一季末FOF持有市值較大的產品,分別為匯添富醫藥保健、建信貨幣、華夏上證50ETF、華寶興業現金添益、華泰柏瑞滬深300ETF、銀華穩進、南方現金增利B、華商領先企業等。

二是最受FOF歡迎的產品,一季度末受到7只或者7只以上FOF持有的基金分別為華夏上證50ETF、華寶興業現金添益、匯添富醫藥保健、華泰柏瑞滬深300ETF、華安上證180ETF。



偏好解碼:三類基金受寵

從一季度FOF總體持有基金具體情況發現,主要喜歡三類基金產品:醫療基金、貨幣市場基金,以及業績優秀且風格靈活的權益類基金。

一季度FOF佈局力度較大的是醫療行業基金。如一季度業績較好的申銀萬國3號基金寶,就花了大力氣在醫療基金上,一季末證券投資前十名中,醫療行業基金佔據了3席,持有添富醫藥、易方達醫療行業、融通醫療保健股票佔比分別達到8.49%、6.08%、4.73%。而去年底僅持有匯添富醫藥保健和易方達醫療保健,比例分別為7.17%和5.36%。

同樣還持有匯添富醫藥行業的還有紅塔登峰1號、國信金理財經典組合、光大陽光基中寶等產品。華泰紫金鼎錦上添花則偏愛易方達醫療保健,持有比例達到5.69%,且為一季度新進。

貨幣基金仍是FOF心頭大愛,不僅是今年一季度增持的最重要品種,也是不少FOF的主要配置標的。如建信貨幣,就有光大陽光基中寶、方正金泉友2號、紅塔登峰1號配置該貨幣基金,配置比例分別達到2.40%、9.42%、5.17%。其中,方正金泉友2號主要配置貨幣基金,一季末只配置了匯添富貨幣B、南方現金增利B、國壽安保貨幣B、建信貨幣、銀華貨幣B。國泰君安君得益二號一季度末前十大重倉基金中,有9只為貨幣市場基金。

一季度FOF配置還有點特別的是,FOF對於主動權益類基金配置力度加強,尤其是一些風格靈活的品種。從持有市值上看,一季末比較受歡迎的是華商領先企業,FOF持有該基金市值超過1億元。此外,景順長城策略精選、寶盈核心優勢A、華商價值共享靈活配置、興全輕資產、交銀成長股票、中歐價值發展等都是FOF喜歡的對象,這也值得投資者所關注。

(來源:中國基金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8253

《抄捷徑》有錢人越來越有錢的祕密 跟著巴菲特、李嘉誠這樣做 成功快三倍

2014-06-23  TWM
 
 

 

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就連搭飛機時,做的事情都和一般人不太一樣。

像是股神巴菲特、華人首富李嘉誠,至今仍靠著好習慣,不斷開創富足人生,無論如何,學習他們的精神,是成為有錢人的捷徑。

撰文‧施禔盈

看見頭等艙或商務艙有錢人在做的事情,是不是與一般人搭機時所做的事情很不一樣?歸納這群有錢人的三大習慣,從日常生活中就學習這樣的態度與精神,不久的將來,你當然也能升等搭商務艙,甚或頭等艙。

專注力

有如肌肉鍛鍊,

常運作就更茁壯

每年四到八月,是磊山保經首席顧問李佳蓉頻繁飛行的日子,這段期間因為講課邀約、內訓與外訓,她大概每兩週就要搭機一次;但對李佳蓉而言,坐上商務艙的位子後,是享受的開始。

一般來說,不論長程還是短程,她從不闔眼,一上飛機,她會把準備好的水瓶交給空服員裝滿,並要求不受打擾,之後就沉浸在策略思考上。

磊山保經的第一個三年計畫:「成為保險經紀人的典範」,即是她在飛機上細思的結果。現在,她正在構思第二個長期計畫,「答案還沒找到,所以這是我目前搭機時一定要思考的事情。」於是,李佳蓉每每坐上飛機後,就會打開隨身攜帶註記重點的小冊子,然後準備幾張A4紙,開始拼湊片段的思惟,希望盡快擬定公司未來方針。

她強調,機上沒有手機、沒有LINE、沒有fb,沒有任何人與你互動,時間由自己百分之百掌控,「只要一把座位上的頭燈打開,因為燈光直直地投射在筆記上,這時候,我可以完全專注在該做的事情上面。」有趣的是,只要是日常生活中,需要專注處理某些事情時,李佳蓉也會選擇一個不被打擾的時段,僅打開桌上的檯燈,讓燈光帶領她聚焦在重點事情上,「這樣完成事情的品質與效率,都超乎想像。」其實,「專注」絕不是商務艙或頭等艙的少數樣貌,東森行銷整合公司執行董事邱珮琳,曾任大鵬灣國際開發公司董事長,剛接任時,她去了一趟美國辦事,回台的十四小時航程,她一路詳閱公司近四年的會議資料,列出相關問題及重點項目。一下飛機,即進到公司開會,再將問題一一釐清。「當時,與會者都很驚訝我的提問,怎麼可以這麼精準?」她露出自信的笑容說,在機上如此安靜的環境,當然容易聚焦。

十四個小時看完厚達十來公分的資料檔案,邱珮琳早在搭機前,就規畫好這趟航程的重點工作,「對一般人來講,搭飛機很無聊,需要『打發』度過,我反而覺得,搭機時工作很容易進入狀況,並且經常可以三倍速的效率完成事情。」《專注的力量》一書提到,科學已經證明專注力的技巧高低,足以決定我們從事任何工作的優劣,但可怕的是,現在的環境很容易讓人分心,目前美國青少年平均每天送出超過一百則文字訊息,相當於他們清醒時平均每小時發送十則訊息。當專注力匱乏,會導致心思飄移;心思飄移時,談不上效率,更遑論成功。好消息是,專注力的運作方式很像肌肉:不加以鍛鍊會萎縮,好好鍛鍊就會成長茁壯。

知識力

不間斷閱讀,

五分鐘也能充電

理財女王何麗玲搭機時,手上的書本不曾離開過;外資圈天王級分析師楊應超搭機時,如果已經完成工作要撰寫的報告,接著一定戴上耳機聽有聲書。股神華倫.巴菲特搭機或等飛機的空檔,也一定是埋頭讀書,而他最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便是,「盡一切可能廣泛閱讀。」「巴菲特根本是學習機器。」巴菲特長達五十年的智慧合夥人查理.蒙格曾說,「我這輩子遇到的聰明人,沒有不每天閱讀的;沒有,一個都沒有。華倫讀書之多、我讀書之多,可能會讓你吃驚。我的孩子都笑我,他們覺得我是一本長了兩條腿的書。」閱讀的力量有多大?它可以讓巴菲特成為世界首富,事實上,華人首富李嘉誠也是閱讀狂,大家都知道,他將「知識改變命運」奉為圭臬,雖然只有小學學歷,卻因閱讀翻轉人生;即使晉陞首富,睡前看書的習慣也從未中斷。終究,大量閱讀才能形成自己邏輯思考判斷的能力。

只是多數現代人「不習慣閱讀」,而是「習慣滑手機」,但習慣是養出來的,當閱讀變成習慣時,你會發現閱讀就像呼吸一樣自然,並且像空氣一般,沒有它會有窒息感。

執行力

搶空檔、排順序,讓時間價值極大化在日本航空服務近十三年、現為開南大學空運管理學系講師的陳莞茜,長期觀察不同座艙乘客的習慣,她發現,商務艙與頭等艙的乘客,有一個極大的共同特色就是:絕對不浪費時間,「可以感受到他們時間跑馬燈的速度,是一般人的五到十倍。」「除了在機上幾乎每個人都專注於自己的事情外,下機前十分鐘,人人也好像上緊發條似的,將一切準備就緒,希望艙門開啟的同時,就可以盡快離去,前往目的地辦事。」陳莞茜說。

《時間,愈用愈有價值》一書作者羅伯.博任退休前曾任全盛資產董事長、富達投資副董事長及總裁,書中有一段話是這樣說的,「雖然我用黑莓機,但還是會帶紙本閱讀材料,足以善用搭機時幾小時的關機時間。我也隨身攜帶小手電筒,以備困在計程車或其他太暗無法閱讀的地方時使用……,不管哪些方式適合你,務必為如何利用預期或非預期的空檔預做準備。」這就是成功人士「搶」時間的最佳寫照,當然,這幅畫面時時在商務艙或頭等艙登場。但要怎麼爭搶時間?除了絕對不浪費時間外,另外就是排定優先順序。以楊應超為例,因為出具具有深度且精準的報告是第一要務,所以搭機時,必定先完成撰寫報告的繁重任務,然後才是充電時間。如果他打算利用中短程約四小時的航程休息,就一定在候機時填飽肚子,然後一上機就戴上眼罩睡覺,不被送餐服務打擾。

每個人一天都只有二十四小時,最終能得到的總價值卻是人人不同,為什麼?這就是時間管理與時間價值的差異,只要愈有效率,時間使用得愈少,就愈有時間去創造更多的價值與未來;當然,財富累積的速度也將高效率化。

3步驟,聚焦不分心〉〉找出最能激發你的強烈動機,例如賺錢、兩年內升職。

〉〉訂目標,但不要太難,像是每天看書一小時、每天寫職場日記。

〉〉循序漸進,以職場日記為例,初期條列三點,慢慢延伸至一頁。

3技巧,天天讀上癮〉〉隨身攜帶一本好書放在包包裡,讓書本隨時跟在自己左右。

〉〉初步選書以易讀、短篇章節為原則,閱讀起來較得心應手。

〉〉遇空檔就拿書出來讀,若每天通勤讀一小時,一個月可讀完一本。

3觀念,達成高效能〉〉待辦清單分輕重緩急,上半部列優先目標,下半部列次要事項。

〉〉講求最終結果,處理複雜問題,先寫下初步結論,才能掌握重點。

〉〉別為小事傷神,次要事項達B+就好,才有時間把優先目標做到A。

(摘錄自《時間,愈用愈有價值》)

書中自有黃金屋

盡一切可能廣泛閱讀,搭機或等飛機的空檔,也不放過。

股神 華倫.巴菲特

把握時間創造價值

憑己力謀經驗很好,但時間就浪費得多了,若知識能應用於工作中,將事半功倍。

華人首富 李嘉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4364

“一邊跟著內地走,一邊主宰自己的命運”訪香港九龍倉集團副主席周安橋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3190

香港九龍倉集團副主席周安橋。 (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如果要歷數中國擁有獨立傳承,並能在世界擁有一席之地的“百年企業”,可能香港會為此添上最濃墨重彩的一筆。而歷經歷史風雨洗禮,無論戰亂與和平、無論何種社會制度都能屹立不倒,它的商業邏輯、處世之道自然有其可取之道。

剛剛過去的7月,香港是新聞大熱。諸如產業空心化、李嘉誠撤資疑雲、內地與香港之間的齟齬、“占中”與“反占中”、外企(包括港企)在內地的生存不易……舊的、新的都會被拿出來翻炒一番。那麽,一家百年企業如何看待這些問題,也許就是一件值得玩味的事情。

這一次,南方周末采訪的是九龍倉集團副主席周安橋先生。

“是生意來不及做,不是沒事做”

南方周末:數據顯示,制造業不足10%,服務業的比例幾乎90%,不少香港人對此有擔心,你覺得這對香港的經濟有什麽樣不好的影響嗎?

周安橋:由於內地的發展,香港的確也經歷了很大的變化。

很早以前,香港和內地隔絕,許多方面要自給自足。現在,香港的定位變成了為13億人服務,像種糧食、搞制造就不需要再自己做,與之相關的中小企業基本都沒有了,也就是所謂的空心化。但今天的情況是光做服務都做不過來。最近一二十年,開餐廳的明顯多起來了,現在來香港的遊客5000萬,20年前才幾百萬;再比如IT相關產業多了很多。香港作為一個有活力之都,企業容易長大,也容易淘汰,還是這個規律。

來往多了,難免有矛盾,現在香港比較常見的抱怨是來的人太多了。事實上,香港從政府到企業都在檢討這個問題,是要限制人進來,還是繼續讓人進來。10年前開放自由行的時候,覺得至多來一兩千萬人,多多益善。但現在足足5000萬,地鐵、巴士、酒店、餐飲……各種問題都出來了。如果當初能想到這個局面,是不是就可以做好一點呢?對香港來說,問題可能是,700萬香港人能不能提供高質量服務。

這個事情,好在今天發生了,還有時間。

今天的香港,是生意來不及做,不是沒事做。

南方周末:香港還有哪些比較優勢?

周安橋:香港能提供最優質金融服務和其他專業服務的平臺,這方面不亞於紐約、倫敦。其服務不僅面向香港居民、企業,而且覆蓋全球範圍,尤其是亞太地區。中國內地及亞太地區主要大城市正在蓬勃發展,滿足它們對於成熟專業服務的高端需求,當然是香港。

至於亞太地區的航運中心、貿易中心和金融中心,以及豐富的現代管理經驗也不是能輕易被替代的。

“內地市場是需要去適應的市場”

南方周末:前一陣子,關於李嘉誠先生從內地撤資的議論很多,內地房地產不像以往那麽好做,九龍倉曾有過撤退的想法嗎?

周安橋:李先生撤不撤資,你們現在比我們權威。

九龍倉跟李先生不一樣,香港和內地是我們97%的主戰場。從2013年下半年開始,九龍倉投的地就比較少,主要是因為內地對房地產政策的宏觀調控,這些調控本身確實對市場有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內地的房地產不容易做。

內地住宅市場的“政策市”特征非常明顯。對香港企業來說,內地市場是要去適應的市場,要花腦筋去應對。這方面,本地公司會自如一點。每年地產企業排名,香港公司都在十名開外。當然,九龍倉會有自己的特長,比如說做一些城市綜合體,招商能力、管理能力這些軟實力出來了,內地企業還是有距離。

南方周末:說到軟實力,香港很多年都位居全球最具競爭力城市的前列,你覺得香港的核心競爭力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

周安橋:廉潔高效的公務員隊伍,高度國際化的經濟體系,自由開放的市場環境,政府基本不幹預,成熟的資本市場與金融環境,還有勤懇工作又遵紀守法的民眾,還有多年來穩定的社會環境……當然,香港與內地經濟的融合度也是國際上任何其他城市都無法比的。

軟實力的東西看起來很簡單,但是要堅持下來,把它當做(人必需的)空氣一樣就不容易了。九龍倉認同“誠”,我們在香港如此,在內地也會如此。

其實,投資者到了香港,如果他們覺得香港社會也好,人也好,具有了一些基本的東西,這就是核心競爭力了,不然的話每樣事情都要去正反兩面,一百樣事情有一百個正反,那很糾結。

南方周末:我們知道內地的商業環境還不盡完善,比如,有些內地人甚至認同“無商不奸”,堅持在內地投資做企業怎麽避免糾結?

周安橋:“無商不奸”代表了中國古代重儒輕商的社會風氣和中國社會傳統上對商人的偏見,其實在中國古代,成為大商人也必須是有很好的道德觀念與知識修養。而在西方,良好的信用記錄可能是成為工商精英的第一要素。

商業誠信更重要的是來自企業的內心,不管商業環境如何,按照自己的內心做事。

當然也要努力去適應。九龍倉投資內地幾十年,過去,我們習慣了每樣東西要批、要申請,我們成立了中國組,按內地的習慣做事。現在,李克強強調,要把不需要政府批的拋掉。我覺得,現在中國組的陽光快要出來了。

“七百萬人口的香港, 還是太小了。”

南方周末:從1997年至今,很多學者、專家設想了回歸後的香港與內地融合的種種景象。從一個香港企業家的角度來說,哪些領域的融合對香港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周安橋:陸港融合差不多是每天都在發生的事情了。從前,香港是內地聯系世界的中轉站,現在我們希望有一些能夠落地在香港,不要只是轉一圈就走了。

香港作為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和亞太地區的貿易中心和金融中心,在中國經濟的國際化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還有越來越多的香港企業正在內地紮根,帶去香港領先的管理經驗、技術、商業文化,內地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日益增長的居民消費能力也在給香港培育出更多的商業機會,以上種種因素,都會增進香港與內地的融合。

相對而言,香港經濟開放的時間比內地更早,與國際經濟體系接軌的程度也更深,因此在商業文化、商業規範、金融制度、管理體系上有很多積累與經驗,這些方面如果與內地有更好的融合,對於兩地未來的經濟融合會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南方周末:對內地給香港帶來的“機會”,香港人也會有害怕、擔心,如何理解這種擔心?

周安橋:我覺得企業界里面主要是喜歡的比較多。為什麽全世界很多人羨慕香港呢,就是因為有內地這麽大的經濟體在旁邊。

當然香港與內地沒有語言上、感情上的隔閡。而在行政、法律上,又有相對獨立性,如果一下子一樣了,香港變成深圳,那就難了。

對內地來講,700萬人口的香港,還真是太小了,香港再大一點就好了。所以現在我們有些方面也在討論,是不是應該放開一些人口的限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87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