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建材资本开支翻至百亿 北方水泥今年产能目标1000万吨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4-23/HTML_V57VS6Y5QIKU.html


 

随着水泥业并购扩展的深入,北方水泥市场竞争激化的态势越趋明显。

4月22日,中国建材(03323.HK)董事长宋志平在香港业绩会上表示,“北方水泥是我们的一个战略目标,希望今年产能能有1000万吨,明年继续推进,后年成为中大型水泥企业,3000-5000万吨的规模。”

北方水泥有限公司于今年3月6日,由中国建材、辽源金刚水泥(集团)有限公司,以及弘毅投资产业一期基金(天津)共同出资设立,目标是覆盖东北和内蒙市场。

中国建材总裁曹江林透露,中国建材今年的资本开支预算约100亿元,比去年的48.86亿元升1倍,其中50亿元将用于偿付企业款项,20亿元用于余热发电、30亿元用于并购及扩大产能用途。

北方水泥今年产能

目标1000万吨

此前,中材股份已经宣布,09年的资本性开支将达到110亿元,其中超过一半用于并购重组,增强在西北和华北市场的份额。

中国建材也不示弱,面对各个区域的竞争态势,宋志平说,过去一年多,中国建材进行了快速整合,水泥规模迅速扩张,产生了一个巨大的企业南方水泥。今年想法是继续推动和完善联合重组,在南方地区慢慢把一些项目整合进来。

对于北方市场,宋志平称,振兴东北计划发挥了效果,内蒙古的能源经济也推动了当地基建的加速,今年一季度,内蒙古的GDP增长率居于全国首位,是中国建材发展业务的好地方,而且这个地区没有大的水泥业领导者,比如像海螺这样的强有力竞争者。

据此前公告,北方水泥注册资本为10亿元,中国建材和辽源金刚各出资4.5亿元,分别占45%股权;弘毅投资产业一期基金出资1亿元,占10%股权。

宋志平表示,该做法也是考虑了中国建材的资金能力,因此当时没有采用100%投入,而是吸收战略投资者和行业伙伴来共同发展,减少资本上的压力。

“ 东北和内蒙地区,与浙江那边的情况不同。浙江地区新开发的水泥基本上都已经做完了,当地政府已经不让再建立新厂了,所以当时做南方水泥的时候,把现有的厂 联合起来就可以了。而在东北和内蒙地区,一方面需要新建工厂,一方面收购眼前的企业。”宋志平说,希望今年北方水泥能有1000万吨规模的产能,后年达到 3000-5000万吨的规模。

加价仍有空间?

并购重组离不开充足的资金。

曹江林指出,今年现金流的来源包括:今年2月份配股集资收益、今年净利润,以及南方水泥的小股东今年6月之前到位的资金。自2月份配股集资约23.5亿元后,公司目前无融资计划,手头现金及银行贷款充裕。

年报显示,去年实现合并口径销售收入263.652亿元,同比增长150.8%,股东应占利润由2007年的人民币9.124亿元增加至15.115亿元,增幅65.7%。

其中,去年9月组建的南方水泥收入为109.858亿元,同比增加959.5%,而中国联合水泥的收入为73.637亿元,增幅为98.1%,主要原因均为平均售价有所提高。

曹江林估计,今年水泥产能将超过1.2亿吨,截至3月底,未经审核水泥产能增至1.27亿吨,将争取年底时再增加2000万吨至1.47亿吨,预期今年产销比率可达100%。

曹透露,今年首季旗下的联合水泥和南方水泥,分别调高售价12%及3%。浙江地区水泥销售本季度每吨加价10元,相信三四季度还会有一到两次的提 价。煤价方面,一季度联合水泥的煤价是每吨588元,南方是597元。他预计南方水泥全年煤炭成本每吨不超过600元,中联水泥则不超过580元,未来有 关成本有轻微下调空间。

尽管目前国内的水泥行业总量有趋于饱和的态势,不过宋志平乐观表示,4万亿拉动经济措施主要集中在基建及民生,水泥 业是最早和最大的受益者。水泥行业正在进行自身的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同时联合重组也增加了企业的集中度,减少恶性竞争。“所以中国的水泥业借着这轮 调整,前景非常看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48

资本金比例升降信号:释放信贷有效需求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5-4/HTML_8UL0IRQ3XQFJ.html


4月2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调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

会议决定,降低城市轨道交通、煤炭、机场、港口、沿海及内河航运、铁路、公路、商品住房、邮政、信息产业、钾肥等项目资本金比例,同时适当提高属于“两高一资”的电石、铁合金、烧碱、焦炭、黄磷项目以及电解铝、玉米深加工项目的资本金比例。

上述消息发布后,商业银行人士立即给予高度关注。“这给了银行一种信号,要继续加大(信贷)投入。”4月30日下午,一家股份制上市银行中层直言。

“可以理解为,国家继续支持扩大投资的信号。降低部分行业的项目资本金本身就有利于扩大投资,对民间投资也有拉动作用。”是日,一位国家发改委官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本次调整与前两次调整的一个最大区别是,前两次要么只下调,要么只上调,而这次是有升有降,体现了既要保增长、促内需,又要调结构、上水平的平衡。”中国投资协会副会长张汉亚对本报记者表示。

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表示,虽然部分下调资本金比例,总体上会降低资本金筹措的难度,但并不必然导致银行贷款量的增长和坏账的增加,“因为银行对(项目)风险的评估更为重要了”。

扩大投资的信号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制度于1996年开始试行,此后经历过两次调整。

1996 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试行资本金制度的通知》,将“投资项目资本金占总投资的比例”具体规定为:交通运输、煤炭项目,资本金比例为35% 及以上;钢铁、邮电、化肥项目,资本金比例为25% 及以上;电力、机电、建材、化工、石油加工、有色、轻工、纺织、商贸及其他行业的项目,资本金比例为20%及以上。

“1998年的时候,为了保经济增长,部分下调了资本金比例,以求扩大投资。但随着2004年出现投资过热苗头,中国政府适时调整了钢铁、电解铝、房地产等行业的项目资本金。”张汉亚表示。

2004年4月2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调整部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的通知》。其中,钢铁项目资本金比例由25%及以上提高到40%及以上;水泥、电解铝、房地产开发项目(不含经济适用房项目)资本金比例由20%及以上提高到35%及以上。

而“此次调整一方面是地方政府投资(部分)的资本金存在很大缺口;此外,原来一些资本金比例是在某个特定时期为了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时候而定,要求偏高,有必要进行调整。”4月30日,前述国家发改委官员表示。

截至记者发稿时,此次固定资产项目资本金比例调整的明细情况尚未公布。“比如,原来地铁项目要求资本金比例为35%,现在可能下调到25%。”上述国家发改委官员举例称。

在上述发改委官员看来,可以将此番调整理解为——“国家继续支持扩大投资的信号;因为降低部分行业的项目资本金本身就有利于扩大投资,对民间投资也有拉动作用。”

“从港口来看,降低资本金比例后可以更好地吸引民资进入。”4月30日,北京某国有银行支行行长告诉本报记者。

针对下调部分行业项目资本金比例是否会扩大原有4万亿投资规模的问题,张汉亚表示,需要分行业结构来看待资本金比例的“杠杠”效应。

“在4万亿投资中,有些项目,比如一些农业项目是不需要资本金的,这些方面的投资 不会有放大效应。有放大效应的,仅仅是涉及到资本金比例下调的项目,也就是4万亿项目中的1.5万亿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包括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重大 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电网改造)。”张汉亚续称。

有保有压:坏账不会激增

“此举可以说是刺激经济的一种方式,但不能解读为第二轮一揽子、大规模刺激方案的一部分,而只是就某一个方面而制定的政策。”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说明前期在4万亿投资等一揽子计划的实施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某些方面存在瓶颈。

连平认为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因受到资本金比例的限制,从而延缓了某些行业和项目建设的推进;第二,此前的总量意味较浓,还需要调结构。

对于扩大投资,“大家此前说是否会给今后带来更多的产能过剩问题,而现在国家开始采取措施了。”连平直言。

“ 这次调整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对国家鼓励的行业门槛降低,而对限制类的门槛提高,体现了‘有保有压’的策略,不是单纯为搞经济而搞经济,二是综合考虑环境和 资源压力。”张汉亚说,“以前很多人怀疑4万亿投资一启动,是不是会放松环保等,这次国务院会议对这种怀疑是一个否定”。

“此次调整,体现了‘有保有压’。”4月30日,广发银行北京分行一位人士称,资金比例作出下调的项目,主要是铁公基——铁路、公路、基础设施相关项目,这和国家宏观调控扩大内需政策是密切相关的。

“而资本金比例作出上调的这些项目本来门槛较低,社会资金很容易进去,容易形成产能过剩。目前比如像电解铝、焦炭等行业已经严重产能过剩。”上述广发北分人士直言。

此番调整中提到商品住房的资本金比例亦可以降低,这被外界认为对房地产的资金链将是一个重大利好。

“其中所指的商品住房是普通房地产的开发,而非高档奢侈的房产。”前述国家发改委官员说,这对房地产的发展有积极意义。不过,他认为房地产的资金问题不是最重要的问题,关键是需求和价格的问题。

“通过降低资本金比例,可以减少房地产企业的新投资压力,目前部分房地产企业回款压力很大,抑制了新增投资。”前述北京某国有银行支行行长直言。

虽然此番调整对房地产行业是个利好。“但是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银行从风险判断出发可能更不愿意贷了。”某大型银行对公业务负责人直言,因为银行首先会关注不同行业的风险,其次,在同一行业内也会对单个客户进行评级,建立客户名单制度。

“即使同一行业,有的客户信用评级高,资本金比例要求就会低,而有的客户风险高,我们就会要求高资本金比例,甚至不给予信贷投放。”上述大行对公业务负责人说。

虽然,“资本金的门槛降低,但在行业分析、环保达标等其他方面的评审将更为严格一些,比如,我们会要求项目回收期限不能太长,项目收益率不能太低等。”4月30日,一家地方银行授信部人士直言。

对银行有利

目前,多位银行业内人士称,资本金比例下调肯定会导致单个项目的贷款出现增加,但会否导致银行贷款的激增还存在不确定性。

“ 如果项目是好的,只是资本金存在一定缺口,下调资本金比例,马上就能解决贷款。但据我们了解,这种情况并不多,很多项目是整个资本金都没有,而不是缺一点 点的问题。”一位大行研究人士直言,所以,带来新一轮贷款大幅增长的可能性并不大;当然,“对于推动二季度、三季度信贷保持一个相对较快的增长水平,还是 有积极作用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42

杜双华暗布资本局 日照钢铁阻击山钢收购?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521/20090521030639996.html


每经记者  夏子航  发自上海

        曾节胜认为,杜双华在逐渐理清日照钢铁困局之后,心思依然是保留日照钢铁,但他也知道难度很大,因此他现在的举动也可能是着眼在被收购交易中获得最大利益。

        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钢铁)对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日照钢铁)的重组日益逼近,日照钢铁掌门人杜双华,这位以350亿元名列2008胡润百富榜亚军的钢铁巨人已展开反击——将日照钢铁核心资产“资本化”。

        开源控股(01215,HK)19日晚间公告称,特别股东大会已经正式表决通过“以52亿港元收购日照钢铁部分股份”的决议,涉及日照型钢有限公司、日照钢铁有限公司和日照钢铁轧钢有限公司的30%、30%和25%股权。

        杜双华一连串资本运作,究竟是为了阻击山东钢铁的重组计划,还是为了在收购交易中获得最大利益?《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展开了调查。

将日照钢铁“资本化”

        开源控股19日称,“有关批准股东特别大会通告所载收购事项、配发及发行代价股份以及据此拟进行交易之普通决议案,在5月19日举行的股东特别大会上获股东以按股数投票表决方式正式通过。”

        按照4月27日的  “非常重大收购及股东特别大会通告”,开源控股董事会表示已与齐世安、张和义于2009年1月15日签订协议,将以 52亿港元收购其在香港誉进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香港誉进)全部已发行股本,支付方式采用由开源控股按每股2.6港元配发及发行20亿股。

        截至最后交易日,香港誉进分别持有日照型钢有限公司、日照钢铁有限公司和日照钢铁轧钢有限公司各30%、30%和25%股权。这3家公司正是日照钢铁的核心资产,是维系日照钢铁高额利润的主要来源。

        此外,这3家公司各自余下的70%、70%、75%股权,仍由杜双华实际控制。

        至此,日照钢铁实现了“资本化”的破局。

        日照钢铁内部一位部长级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杜双华将日照钢铁核心资产“资本化”注入开源控股,“从而使得开源控股也持股日照钢铁资产,山东钢铁若要完成对日照钢铁重组,将因此增添资本市场一关,日照钢铁也借此提高了博弈砝码的等级。”

或成开源控股最大股东

        就在2008年11月山东钢铁宣布重组日照钢铁之际,杜双华首度进入开源控股,闪电收购其4.4亿股(占开源控股6.18%),杜双华此举在当时尚被猜测为他自留后路并转型资本市场的起步。

        杜双华当时在申明中指出进入开源控股的3点理由:“开源控股乃本人投资境外的窗口之一。开源控股主席胡翼时在国内广博的人脉关系及公司的 雄厚实力是为此次投资的要点。此外,天津将会成为中国重点经济发展区域,透过入股开源控股,我们将能分享政策优势及经济发展的成果。”

        2008年12月初,杜双华再度增持开源控股2.6亿股,从而凭借持股9.83%跃升为开源控股最大单一股东。同时,日照钢铁董事兼副总经理薛健也进入开源控股董事会。

        前述日照钢铁内部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开源控股收购日照钢铁交易的出炉,“让周围人也逐渐看清杜双华的思路,一方面是借助开源控股将日照钢铁推向资本市场,另一方面则是暗战山东钢铁对日照钢铁的重组。”

        另外,截至4月24日,HappySinoInternationalLimited(以下称简HSIL)持股开源控股9.95%。而在HSIL股东中,杜双华持股85%。

        开源控股宣称,收购所配发及发行的20亿股,占其此前已发行股本的28.1%左右,占经配发及发行股份的扩大已发行股本的比重也将近21.93%。

        记者注意到,如果收购完成,杜双华及日照钢铁人士将总共持有开源控股29.7%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即使开源控股主席胡翼时行使认股权 和可认购的可换股债券,其权益可增加至19.26%,杜双华及日照钢铁人士股权将摊薄至25.4%,仍会保持第一大股东之位。

        在控制开源控股之后,杜双华无论是阻击山东钢铁对日照钢铁核心资产的收购重组,还是推动日照钢铁后续资产注入开源控股,都将更加游刃有余。

暗战山东钢铁收购?

        资料显示,日照钢铁于2003年3月31日开工建设,2007年生产能力1100万吨钢,实际产钢775万吨,销售收入228亿元,利润 超过50亿元;山东钢铁由山东省国资委以其所拥有的济钢集团、莱钢集团、山东省冶金工业总公司所属企业(单位)国有产权划转成立,于2008年3月17日 完成工商注册登记,注册资本100亿元,生产能力将达3160万吨。

        面对山东钢铁对日照钢铁虎视眈眈的架势,杜双华显然不愿接受被收购的命运。

        我的钢铁研究中心钢铁分析师曾节胜19日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杜双华起先一直采取消极态度,抵制山东钢铁重组,“ 然而,2008年下半年开始的钢铁寒流,使日照钢铁在2008年9月亏损4亿元的同时,还不得不面对原料高价位、高库存、钢铁产品价格低迷、销售疲软的恶 劣局面,这迫使杜双华妥协。”

        据悉,日照钢铁2008年意图启动港口建设的计划,也因山东钢铁的港口规划存在而陷入停滞。

        2008年11月5日,山东钢铁与日照钢铁正式签署重组协议,山东钢铁终于“啃”下日照钢铁。

        5天后,杜双华发出《致全体员工的一封信》:“这是我们日照钢铁生死存亡的关头,进一步就会加速走向死亡,退一步或能求得生存。”据介绍,杜双华在打造开源控股平台的同时,还逐步展开减产、裁员等自救举措。

        曾节胜认为,国际金融危机刚来时,日照钢铁确实没能一下适应过来,但最近一段时间,它的经营明显好转,靠原料价格下降和灵活的经营模式, 逐渐缓过来了。因此,杜双华在逐渐理清日照钢铁困局之后,心思依然是保留日照钢铁,但他也知道难度很大,因此他现在的举动也可能是着眼在被收购交易中获得 最大利益。

山东钢铁:年内完成重组

        日照型钢有限公司、日照钢铁有限公司和日照钢铁轧钢有限公司的走向或将成为关键。

        开源控股表示,日照型钢有限公司年钢产品产能超过100万吨,截至2008年12月31日,其资产总值超过50亿港元;日照钢铁有限公司 年钢坯产能超过1100万吨,资产总值超过200亿港元;日照钢铁轧钢有限公司年钢产品产能则超过800万吨,资产总值超过130亿港元,但上述交易还需 得到香港交易所的批准。

        山东钢铁则将第一道防线  “押宝”在港交所的拒绝上。

        山东钢铁董事长邹仲琛4月下旬表示,杜双华将日照钢铁注入开源控股的交易,获得港交所批准的可能性不大,“因此我们不会担心日照钢铁部分资产转移,将在年内完成对它的重组。”

        据介绍,山东钢铁将选择以控股的方式重组日照钢铁。

        山东钢铁相关人士19日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日照钢铁部分资产注入开源控股,确实会增加山东钢铁的重组成本,“毕竟多 了开源控股这一环节,而且,52亿港元的明细定价也会给重组成本增添负担。”但是,上述交易获批的可能性仍处不确定中,“即使获得通过,山东钢铁仍将继续 重组,上市与未上市的区别不会影响最终计划。”

        曾节胜认为,山东钢铁重组日照钢铁,一度被视作山东方面的过度强势整合,“山东省政府也不得不注意步骤。只要是合法合规的交易,港交所应 会予以批准,这必然将给山东钢铁整合带来压力。但是,杜双华让出日照钢铁的可能性仍比较大,因为日照钢铁拥有独一无二的港口区位优势,山东钢铁必然要将其 纳入。加之国家钢铁整合是大势,杜双华难以逆转。”

博弈

杜双华

        日照钢铁核心资产“资本化”注入开源控股,从而使得开源控股亦持股日照钢铁资产,山东钢铁若要完成对日照钢铁重组,将因此增添资本市场一关。

山东钢铁

        日照钢铁部分资产注入开源控股方案即使获得通过,山东钢铁仍将继续重组,上市与未上市的区别不会影响最终计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04

資本家買《紐時》 左丁山

2009-05-23  AppleDaily





 

《紐 約時報》名揚世界,被視為美國最佳報紙,歷年獲得普列茲獎無數。不過呢張報紙嘅財政管理認真水皮,搞到周轉不靈,o依家備受財政壓力,周圍撲水。點解堂堂 大報搞成咁,睇落係「近親繁殖」管理之故。大股東Sulzberger控制董事會,控制B股股權89%,家庭信託條文寫得好緊,外人無法玩「分而治之」嘅 把戲嚟引誘部份成員作反。你估家族之中,一定代有才人出咩,記得瑞典就有一個大傳媒集團,o依家已去到第六代,仍然生機勃勃,不過此乃異數,並非常態。


《紐約時報》蠢在股價高企時,花掉二十億美元回購股份,以低價賣掉時代廣場嘅舊總部,用五億美元買入現在嘅大廈,但又以二億二千五百五十萬美元求售新大 樓,此外又曾以高價買入《波士頓環球報》及波士頓紅襪棒球隊,近月賤價求售球隊,仍然搵唔到買家。識得做報紙,未必識得做買賣,《紐約時報》竟然學人玩財 技,卒之輸到貼地,導致「野蠻人壓境」(barbarians at the gate)境地,兩位大亨Carlos Slim(墨西哥首富)與David Geffen(荷李活唱片及電影大亨)分別表示有興趣收購《紐約時報》,令蘇斯貝格家族大感不安,聲言絕不出售,喺佢哋眼中,Slim與Geffen都係 滿身銅臭之庸俗資本家。


Geffen先生原來係出身寒微,讀書不多,赤手空拳打天下之輩。發大達之後,捐咗兩億美元畀UCLA醫學院,唔知算唔算係 「贖罪」?


佢出道不久,去咗紐約一間著名藝人代理人公司William Morris工作,做信差房(Mailroom)阿頭,呢份工原來需要大學學位資格,Geffen亂噏話自己係UCLA畢業生。公司寫信去大學求 證,UCLA嘅覆函嚟到之後,當然首先由信差房收信,Geffen膽敢用蒸氣開咗信封,取出原函,擺一封偽冒嘅入去,咁就過咗骨,咁就有份工做落 去,and the rest is history,一路向上爬,成為唱片界大老闆,與史匹堡及Katzenberg合組Dream Works製作及發行電影。


Geffen今年六十六歲,已是億萬巨富,買起《紐約時報》,隨時有銀。呢位出身Brooklyn嘅波蘭俄羅斯混血兒窮小子, 偽冒學歷竟成巨富,如果真的成為知識分子報紙老闆,是否夠諷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44

青心直說:貸款達標與裙帶資本主義 胡孟青

2009-06-23  AppleDaily






 

熱 錢唔散,令港股未能成功散熱之餘,連銀行貸款業務都一片好景,整個金融市場水浸嘅後果,就係股樓雙翼齊飛。大家都知道,除咗內地大款真金白銀啲錢辦投資移 民外,樓與股均可以玩槓桿,而內地人向銀行貸款進入股市樓市已是公開的秘密,問題是假如你沒有門路,休想參與這個遊戲,而有門路者又離不開與「官」有關。 大家會問點解內地銀行唔肯貸款畀內地中小企,無他嘅,中招中得多就會學精。今時今日就咁畀個可行性報告或者商業計劃,以為銀行就會放水,已經行唔通,因為 過往銀行已領教過好多宗同類騙案,而且手法完全雷同,單單都係一Drawdown就逃之夭夭,試問同一條橋點會仲行得通。不過近日又有一條騙貸新路線,一 如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在其年初所著《解讀中國經濟》一書內所指「裙帶資本主義」之形成條件:部份沒有自生能力之企業,在扭曲的政策環境下,依賴政 策性補貼便能享有高利潤,而呢批產業之擁有者,偏偏就是有錢有勢與政府關係密切的人,直接受政策庇蔭的族類。

官商「努力」皆大歡喜

唔 屬於以上優勢族群者,仍然有辦法,好彩內地為官者唔少都心口有個貪字,而且貪得聰明,堂堂正正搵人開間顧問公司,收你一至兩百萬顧問費,成為你我與銀行之 間嘅橋樑,銀行既有生意以完成貸款指標,又唔使擔心個客來歷不明。上半年內地新增貸款點解去得咁快,完全係官商共同「努力」嘅成果,至於貸款人日後有冇錢 還,係日後嘅事。中資銀行搶開生意有癮,來自不同陣營嘅外資銀行朋友,異口同聲咁話中資銀行爭生意非常積極,皆因中央下達武林聖火令誓要保八,鼓勵銀行放 水養魚,假如你係國企,銀行當然十萬個放心,不過有規模而且有齊中外賓架水喉射住嘅企業,亦成為中資銀行嘅獵物。據說某夜幾位來自不同銀行嘅賓架與客戶共 晉晚餐,酒酣耳熱之際,某中資銀行高層突然向個客爆咗一嘢令其他賓架目瞪口呆嘅貸款條件,就係Hibor+20點子,個客仲以為講笑,點知翌日 Confirm一下,原來係真。國家要開放,寬鬆政策都要開放,股樓有錢齊齊搵,睇幾多指標都唔及中央一句放水養起晒環球炒家。胡孟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57

沈国军资本再倒手 “银泰系”资金悬念陡生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7-9/HTML_QRK0OQIP8CCQ.html


经过两年的扩张,资本高手沈国军再次出招。

7月6日,沈国军掌管的 “银泰系”旗下的银泰百货(1833.HK)发布公告称,公司将合营公司北京乐天银泰百货50%股份以1元钱的价格出售给关联企业中国银泰投资有限公司 (简称“中国银泰”)。该公司称2008年8月份开业的北京乐天银泰百货去年高达1亿多元的亏损拖累了整个上市公司财务。

此次转让,银泰百货可以从新股东手中收回对乐天银泰输出的1.45亿元贷款,此前的6月初,银泰百货通过二级市场减持百大集团(600865.SH)1751.57万股权,占百大集团总股本的4.66%,根据百大集团上半年的股价表现可套利约1亿元。

国内某商业地产专家认为,银泰百货缺钱,回笼资金方式很多,沈国军乃资本老手,在其布局的百货、地产和能源三大产业中,百货是资金流最充足的板块,几个月前,沈国军在银泰股份增发方案中,痛失银泰股份的控制权,此次腾挪百货资产,可见中国银泰比银泰百货更缺钱。

“若中国银泰资金吃紧,乐天银泰的股权转至其名下倒可以一箭双雕,既优化了银泰百货的盈利状况,又缓解中国银泰的流动资金需求。”该人士说。

百货告急

北京乐天银泰百货是浙江银泰百货首次引进外资合作的成果,由银泰方与韩国乐天集团各持有50%的股权,2008年4月底成立,2008年8月开业。

根据银泰百货2008年年报显示,到去年年底,北京乐天银泰百货的亏损净额为1.02亿元,给银泰百货造成了超过5000万元的亏空。

“银泰百货的疯狂扩张没有赶上好时机,新开店面基本全部亏损,新增店面的数量是原有的店面数的一倍,老店难以撑得起新店,资金紧张是显而易见的。”香港凯基证券分析师梁健昌认为。

2008年,银泰百货总销售额12.3亿元,账面上比2007年度的8.8亿增加了近39.5%,2008年的净利润3.8亿元,仅比2007年的3.74亿元略微增长。

事实上,2008年,银泰百货的业绩中潘阳银泰租金和百大百货管理带来的是纯利润达到8100万元。

银泰百货于2007年上半年赴港上市融资20余亿元,此后其投资规模进入疯狂阶段,2007年投资支出高达21亿元、2008年的投资支出仍然保持在15亿元之巨。

到目前,银泰百货的已签约的在建项目包括汉口、郑州、杭州新湖滨、台州等。而到去年年底,银泰百货的现金及短期存款为7.45亿元,银行欠款额为14亿元,其中今年期间内要到期还款的占9.6亿元。

今年1月7日,沈国军亲临杭州向总部各高管宣布,银泰百货(集团)前总裁周明海由于“工作调动和个人原因”辞职,同时辞去在“银泰系”内的所有职务,原集团常务副总裁陈晓东继任集团总裁兼CEO。

据业内知情人士称,周明海的辞职是因为被董事会指出“在投资方面犯了重大失误而应引咎辞职”。陈晓东上台后,就着手扭转原来铺张的投资方式。

今年,银泰百货在百货项目投资上趋于谨慎,上半年,该公司仅在浙江台州签下一个项目。

“其次要收回股权投资的拉锯战。”上述人士说,“银泰百货在鄂武商、百大集团、中兴商业的股权争夺上前后共投入近10亿元,去年,银泰百货从百大集团(6000865.SH)和鄂武商A(000501.SZ)的股权中分占利润约6000万元。”

截至去年年底,银泰百货及其关联企业持有百大集团24.73%、鄂武商A22.62%的股权。今年4月,银泰百货减持720万股百大集团,5月份又减持了1031.57万股,坚持均价在每股7元左右,可套现资金约1.2亿元。

此外,去年下半年银泰百货进军中兴商业(000715.SZ),到去年年底已经持有中兴商业股权达2198万股,占该公司总股本7.88%,并宣称将继续增持中兴商业。上述知情人士认为,今年上半年,银泰百货一直按兵未动。或许,银泰现在考虑的是择机减持中兴商业,以补充资金上的亏空。

资产腾挪

“银泰百货是沈国军手头上资金流最充裕的一块业务,连它都紧张了,可见整个银泰系现在相当麻烦。”据该人士透露,“银泰系”旗下的地产和能源业务更糟糕。

今年年初,银泰系旗下地产上市公司银泰股份(600683.SH)低价处理金融性 资产粉饰亏损业绩被曝光后,3月份,银泰股份通过最后增发方案,向北京基础设施投资公司(京投公司)和中国银泰发行14720万股和6440万股,共募集 约7.89亿元的现金。增发完成后,京投公司将以29.81%的股份,成为银泰股份的第一大股东,而中国银泰则退居第二,占24.83%。

6月17日,银泰股份的全名由“银泰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竞投银泰股份有限公司。”且公司董事会也进行大换血,董事长杨海飞调往“银泰系”另一家上市公司科学城(000975.SZ)任董事长。

科学城是“银泰系”旗下排名最后的一个业务板块,科学城目前主要创收业务为酒店、水泥、地产,去年亏损3200万元,今年第一季度继续亏损。

“银泰系”入主后,一直试图把该公司打造成新能源、城市环保为主业的资源类企业。

2006 年,科学城与山西国际电力集团、日本电源开发株式会社三方合作开发4项风电项目,直至今年2月,该合作仍无进展。科学城于今年2月份宣布未来一段时间暂不 进入风电产业。此外,科学城退出广州市政开发和环美环卫业务。因此,维系科学城生存的只有酒店业务和部分水泥业务。

今年5月,科学城管理总部从广州迁往北京,科学城的业务重组工作提上日程。

上述业内知情人士分析,银泰系以商业、地产起家的,各领域不能没有自己的资本平台,放弃银泰股份控制权后,沈国军极可能会把旗下的地产资源注入到科学城,通过再融资盘活资产。

此外,“银泰系”旗下三大主力皆岌岌可危,母系公司中国银泰自然日子也不好过,无法对旗下任何企业进行利益输送,不过,收购乐天银泰既可以解除乐天银泰对银泰百货造成的财务拖累,又可以补充自己的流动资金。

经过一系列的投资收缩与资产腾挪,银泰系能否走出困境尚难定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486

资本策略公司:3年内要砸20亿上海买楼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714/20090714024730123.html


每经记者  李丽  发自上海

        与华尔街投行雷曼兄弟  “分手”后,昨日,香港投资公司资本策略(00497,HK)低调启动了其在上海首个房产项目的预租。

        值得注意的是,资本策略在上海的首个项目,也曾经是华尔街投行雷曼兄弟所拥有的项目。

雷曼兄弟贱卖项目上海面市

        有 业内人士戏言,因金融危机而申请破产保护的雷曼兄弟,其旗下资产被迅速处置。在今年6月完成的上海“盛邦国际大厦”(原“福海商厦”)项目出售协议中,合 作方资本策略仅以不到55%的价格,收购了雷曼兄弟在  “盛邦国际大厦”的权益,算是捡到一个“皮夹子”。

        昨日,资本策略非执行主席钟楚义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该项目将采用只租不售的方式对外公开,目前正处于内部调试阶段,计划今年10月份可以正式起用。

        公 开资料显示,资本策略上海首个项目“盛邦国际大厦”,原名为“福海商厦”,位于上海虹口区四川北路靠近武进路,总建筑面积约5.6859万平方米。 2006年11月,在福海商厦的拍卖会上,雷曼兄弟和资本策略合资公司以4.16亿元的价格,拍下了这栋烂尾楼。

        然而, 世事难料。雷曼兄弟因金融危机而申请破产保护,于是其旗下资产被“贱卖”。今年6月,资本策略发布股东通函表示,公司正向处于清盘阶段的雷曼兄弟亚洲商业 公司买入其持有的贷款项目。而本次的购入交易,资本策略仅以2.365亿港元的价格,就成功收购了约4.34亿港元的雷曼兄弟其附属公司为偿还有年期贷 款。

资本策略3年砸20亿布局上海

        资本策略早已开始对中国内地楼市悄悄布局。

        “对上海非常有信心,今后3年内,将把更多的发展机会落在上海。”昨日,钟楚义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未来3年内,资本策略计划投资20亿元,用于收购上海物业。

        钟楚义同时透露说,目前,正在积极接洽的商业项目大约2~3个。另外,还有一些优质的住宅项目。他认为,从目前来看,上海的办公楼租金、售价大约只是香港的1/4,而区域经济发展却在不断增长,因此,公司今后3年,将会有一半的投资机会放在上海。

        而早在一个月前,负责参与执行雷曼兄弟破产清算的代表曾称,如此迅速处理资产的原因在于“上海写字楼领域租金以及资本价值存在恶化风险”。

        钟楚义表示,由于土地市场价格相对较高,因此,公司不会考虑通过土地市场竞买土地的方式增加在内地的项目。未来更多采取的模式,将是通过收购优质物业、或者是与成熟开发商合作。

        他同时坦言,在内地扩大项目布局,期望获得的租金回报率大约在7%~8%左右。今后,资本策略在内地的收购物业,将会由企业长期持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564

国美再融资计划完成 贝恩资本提名3董事获委任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hkstock/ggscyd/20090803/23106565331.shtml


  国美电器(2.19,-0.05,-2.23%)于8月3日收市后在港交所发布公告宣布公司6月22日公布的投资协议已顺利完成交割,并委任了新的董事会成员。

  国美董事会宣布委任贝恩投资的竺稼先生、雷彦先生及王励弘女士为非执行董事,其中竺稼先生还担任公司的提名委员会和薪酬委员会委员,全部即日生 效。由于公司董事会存在成员不得超过11人的规定,孙强先生、Mark Christopher Greaves先生及余统浩先生已辞任董事,分别由二零零九年七月二十三日、三十日及三十日起生效。公司董事会目前由5名执行董事、3名非执行董事以及3 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

  此外,为不断提升企业治理水平,公司同时宣布Mark Christopher Greaves先生将留任国美的企业治理顾问。Greaves先生曾为特别行动委员会的成员,在过出数个月中,与董事会和管理层一同带领公司成功度过挑战的时刻。

  国美电器董事会主席兼总裁陈晓先生称:“继再融资计划顺利交割后,我们热烈欢迎贝恩投资三名资深成员加入国美董事会。作为国美强大的战略合作伙伴,贝恩投资在全球零售业拥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必将为国美的业务发展带来巨大价值与支持。”

  陈晓继续表示:“一直以来,国美都致力于不断提升企业治理水平和透明度,为此公司已邀请Mark Greaves先生留任公司的企业治理顾问。我们相信,来自贝恩投资的新董事将强化国美董事会,其广泛的企业经验也将有助于国美进一步提高企业治理。”

  贝恩投资董事总经理竺稼表示:“雷彦先生、王励弘女士及我本人对于加入国美董事会深感荣幸。这标志着贝恩投资与国美的长期伙伴关系更进一步。国 美在零售业的领导地位以及在过去数月的稳健表现充分反映了公司的优势及管理层的能力。我们期待能够帮助公司实现持续发展和进一步提高公司的企业治理。”

  另附三位新董事的简历:

  竺稼先生,现年46岁,荣获康奈尔大学法律学院法学博士学位,现任贝恩资本亚洲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竺先生对涉及国内公司的多种跨境并购和国际 融资交易有丰富、广泛经验。于二零零六年加入贝恩资本亚洲有限公司前,他曾任摩根士丹利投资银行部的董事总经理及中国业务的首席执行官。他亦是于港交所上 市的中视金桥(2.3,0.10,4.54%)国际传媒控股有限公司的非执行董事。

  雷彦先生,现年37岁,现任贝恩资本亚洲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在其十三年的直接投资从业经验中,雷先生曾任职于美国、欧洲和亚洲从事多个不同行 业的公司。加入贝恩资本亚洲有限公司前,雷先生曾任贝恩咨询公司的顾问,广泛从事科技、消费品行业的工作。雷先生荣获哈佛大学商科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及 贝克奖学金,并荣获耶鲁大学文学士荣誉学位。

  王励弘女士,现年41岁,现任贝恩资本亚洲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王女士在美国和亚洲的银行及金融行业具有逾十七年的经验。二零零六年七月加入贝恩 资本亚洲有限公司前,王女士在二零零五年四月至二零零六年七月曾任摩根士丹利执行董事,由二零零一年十月至二零零五年三月任职于摩根大通证券(亚太)有限 公司,而一九九九年九月至二零零一年九月则任职于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美国)公司。王女士荣获哥伦比亚大学商科学院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且是复旦大学毕业 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020

“医改资本潮”样本:金卫医疗腾笼换鸟术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8-6/HTML_KTPJD0VAIKIM.html


医改催生的市场扩容正牵动着资本亢奋的神经。8月2日,一位正前往北京对金卫医疗(00801.HK)进行调研的某香港基金经理向记者透露,该投资基金已经在广东蹲点一个多星期,主要是了解这边的医疗器械企业和市场,尤其是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储存业务。

“金卫医疗旗下的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储存服务业务已经分拆上市,但事实上,很多投资者并不清楚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储存业务在国内的发展状况。”该人士说。

7月底,金卫医疗旗下另一电子消费业务北京派普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也在美国通过借壳换股,实现分拆上市。

目前,金卫医疗正在广泛接触这些投资方,该公司创始人、董事会主席甘源曾公开表示将择机分拆旗下多个业务分别上市,目前,该公司旗下还有中药、医疗设备销售和医院管理等多项子业务正在培育中。

“金卫医疗就好像一个项目孵化器,养一个项目,最终目的是要分拆上市。”上述基金经理分析。

分拆上市

金卫医疗发迹于医疗器械领域,2001年,依靠北京京精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的自体血液回收系统成为国内第一家海外上市的医疗高科技企业。

但是多年来,京精医疗设备公司的业务发展缓慢。据该基金经理透露,“医疗设备业务产品单一,虽然呈增长态势,但是整体上处于亏损状态,投资收益成为金卫医疗多年来的重要盈利支撑。”

金卫医疗历年财报显示,2007年度,该公司65%的收益来自于营业外收入,而2008年度,由于投资环境下滑,没有营业外收入,该公司利润同比下滑43%。

截至2009年3月份的过去一年,尽管金卫医疗调低自体血液回收系统20%的价格来打开中小型医院市场,但是其医疗设备营业额仍然同比下跌2%,只有2.76亿港元。

甘源表示,2008年,该公司新上市的3000H型血浆置换治疗系统、HS-9000型快速加温输液泵两种产品,目前正在开拓市场,或将为金卫医疗的核心业务带来希望。

即 使医疗设备主业不尽如人意,但是金卫医疗的市值增长速度惊人。刚刚完成上市的北京派普科技是金卫医疗于2006年出资4.6亿元收购而来,持有50%的股 权,去年,北京派普科技引进新的战略投资者,募资9000万美元,集资后升值2.7亿美元,金卫医疗持有摊薄后北京派普科技33.5%的股权,相比初期投 资的价值增长了50%。

“宸弘生物经过包装后,以‘中国脐带血库企业集团’实现分拆上市,其市值可攀升到3亿美元,金卫医疗持有该公司 50.25%的股权,而金卫医疗当初付出的真金白银只有不到5000万元人民币。”上述基金经理对甘源的资本运作深表折服。宸弘生物是中国首家合法执业的 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企业。

据该人士透露,2003年,金卫医疗从北京纬晓生物技术开发公司以1.3亿港元价格收购北京佳宸弘生物技术公司51%的股权(5000万股)。而这1.3亿的收购价中,金卫医疗仅支付5000万元的现金,其它由4000万股金卫医疗的股票作为对价。

几乎同时,金卫医疗斥资497万美元认购北京源德生物医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1678万股新股,占后者稀释后总股本的25%。源德生物拥有生产可以扫描及治疗癌症的高能聚焦超声肿瘤治疗机的技术。

德源生物已经于2005年重新包装为“中国医疗技术公司”登陆纳斯达克市场,该公司从上市16美元收盘价曾一度攀升至42.5美元一股。2006年3月,金卫医疗抛售2200万中国医疗的股权,套现4.3亿港元,第一次收获养鸡下蛋的成果。

腾笼换鸟

据记者从公开资料查证,虽然金卫医疗短短五年已经孵出了三家上市子公司,目前,其旗下还有多个业务正在孕育之中,

去年,金卫医疗曾以8.3亿港元的代价大手笔收购内地民营医院建亮医院管理(中国)有限公司60%的股权及北京道培医院、上海道培医院各70%的权益。收购完成后,该公司获得全国性医院经营管理牌照及资质。

甘 源在今年7月份的财报中强调,为了抓住中国医疗改革所带来的难得发展机遇,集团进军医院管理及服务领域的战略举措,不仅有利于实现新业务与现有核心业务间 的协同效应,更有助于提升集团在中国医疗行业市场的竞争力和战略布局。由此可见,金卫医疗孕育的下一个鸡蛋或为医院管理业务。

此业务正契合目前新医改中医院实施“管办分离”趋势,“如果公立医院体制改革顺利走向管办分离,医院实行法人治理制度,不管公立医院还是民营医院,未来医院的营运业务必然将移交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专业医院管理机构来操作。”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医改专家顾昕认为。

但是医院管理尚面临强大的医疗管理体制改革风险,因此,金卫医疗还在布局中药产业和医疗设备销售网络。

2004年,金卫医疗收购中药制造商北京琦杰源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51%股权,并与国药集团、恒瑞医药共同成立专业医疗设备销售公司国药集团联合医疗器械有限公司(UCMC),持有37.8%的股权。

此后,中药业务连年亏损,到2007年底,琦杰源亏损5000多万元。2007年12月,金卫医疗将中医药业务琦杰源与英国及爱尔兰最大规模之医药保健连锁店China HealthcareInc.(CHI)进行资产重组,即CHI以该公司40%的股权收购琦杰源。

重组后,琦杰源成为CHI的控股子公司,金卫医疗拥有CHI40%的股权,CHI由连锁药店摇身一变,成为从事天然植物药研发、生产、检验到销售及服务为一体的中草药企业集团。

“金卫医疗用医疗器械业务搭建了一个鸟笼,不断向资本市场卖出长大的鸟,再买入雏鸟喂养,等待长大后再卖。”上述基金经理如是说。

2009年6月,金卫医疗成功实现由香港创业板转至联交所主板上市,从此登上了一个更宽广的资本平台。

因此,该人士认为,金卫医疗进入的每个业务都属于细分领域,各业务板块关联度低,且金卫医疗对子业务并不直接控制管理,腾笼换鸟的资本运作方式对公司财务贡献很大,但对企业产业布局和主业发展毫无关联。

“投资者一直比较关心的是,在医疗器械迎来医改催生的巨大市场利好下,该上市公司是否在努力去编织更大更多的鸟笼。”该人士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074

银泰系掌门人套现2亿 沈国军再现资本腾挪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813/20090813024341437.html


每经记者  黄清燕

        继上月北京银泰乐天百货“1元”价格关联交易后,银泰系掌门人沈国军再度减持百大集团(600865,收盘价7.57元)。

        百 大集团日前公告称,截至2009年8月10日收盘,股东浙江银泰百货有限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杭州银泰奥特莱斯商业发展有限公司已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 统,售出公司股份1881万股,占总股本的5%。目前总共持有公司5643万股股份,占总股本的15%。而在此之前的6月1日,银泰方面已经宣告减持了百 大集团4.66%的股权。这也意味着,在不到5个月的时间里,银泰系累计减持百大集团近10%的股份,从百大集团的市场表现来看,银泰系套现约2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银泰系从2005年12月开始曾10多次增持百大集团,增持价格在每股5元~8元之间。而这两次减持的价格则分别在6元~7.33元之间和7.93元~8.58元之间。

        与三年前,沈国军信心十足地欲成为百大集团第一大股东相比,此次的减持不禁让人浮想联翩。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在资本市场长袖善舞的沈国军此番套利可能是银泰百货因多处扩张,而急需回笼资金。

        公 开资料显示,银泰百货(01833,收盘价4.78港元)2007年的投资支出达21亿元,2008年的投资支出仍保持在15亿元左右。到目前,银泰百货 已签约的在建项目包括汉口、郑州、杭州新湖滨、台州等等。与此同时,银泰方面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年将在义乌、宁波等地开设5家新店,全部以银泰直 接投资管理的模式进行。在疯狂扩张的背后,银泰百货的总负债率开始上升,去年年底,银泰百货的现金及短期存款为7.45亿元,银行欠款为14亿元,其中今 年内须还款9.6亿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21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