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徐州直擊梅鐸王國爭產家變國產老婆大起底

2005-8-11  NM




千億傳媒大亨梅鐸(Rupert Murdoch),今年三十三歲的長子兼熱門繼承人拉克倫(Lachlan),上月底突然辭去家族旗艦公司新聞集團(News Corp.)的職位,揚言會與妻子返回澳洲生活;此舉為梅鐸旗下市值千四億的傳媒王國,揭開了一場爭產序幕。

克 拉倫突然離職,暴露了梅鐸現任華籍妻子鄧文迪(Wendi Deng)的野心;她有意把與梅鐸所生的兩名女兒,插入持有新聞集團的家族信託基金中,因而惹來梅鐸兩位前妻所生的四名子女不滿。與梅鐸結婚六年,鄧文迪 上位手法一流,但鮮有透露自己的身世。本刊追查至其成長地江蘇省徐州市,發現她原名叫鄧文革,父親及叔父皆為共產黨黨員;這位讀書時樣貌平凡,成績平庸的 女子,在廿年之間由一個月入三百元人民幣的大陸家庭,飛升為傳媒大亨的女人。今年只有三十七歲的她若要爭產,將對全球皆有業務的新聞集團帶來重大影響。

梅鐸控制的新聞集團,在上月底(二十九日)突然發出一則通告,表示梅鐸長子克拉倫,已辭去副營運總裁等行政職位,只保留董事一職。通告中克拉倫表示特別感謝父親在生意及生活上的教導,並將會離開美國返回澳洲,而梅鐸則表示對兒子離開感到傷感,但卻未見挽留。

克拉倫一直是梅鐸繼位的熱門人選,梅鐸家庭出現分歧,矛頭則直指梅鐸的現任妻子鄧文迪。

與梅鐸家人「單打獨鬥」的鄧文迪,與梅鐸結婚六年,這位來自大陸的女子鮮有透露自己的身世。記者到她的成長地徐州及廣州,把這個有機會繼承新聞集團的中國女子來個大起底。

父親為共產黨員

原 來出生於文革期間的鄧文迪,原名鄧文革,八五年改名鄧文迪。她出生於江蘇省徐州市,但祖籍廣州,並懂廣東話。父親鄧德輝是徐州工程機械廠廠長,母親劉雪芹 在徐州機械局工作,兩人皆是工程師,也是共產黨黨員。鄧文迪還有兩位姐姐鄧瑜及鄧準玲,都在徐州工作,連同在廣州當小汽車修造廠工作的叔叔鄧倫,八十年代 初一家人的總收入只有三百三十五元人民幣。

鄧文迪小時候就讀於徐州市少華街小學,其後在徐州市第一中學就讀,直至高中畢業。在老師和朋友的記憶中,鄧文迪是個排球女將。

鄧 文迪精於體育,是徐州少年排球隊的隊員,曾被評為省優秀排球員。現時的市體育學院副校長王重生,是鄧文迪當年的排球教練,他說鄧文迪的位置是副攻,是隊裡 的主力隊員,「當時每日放學後,都要到市體育學院訓練。那時訓練很刻苦,腿都摔破了,她(鄧文迪)也沒吭聲。」另一名體育老師蔣立模也憶述說:「她在隊裡 比較成熟、懂事,訓練前會幫老師準備器材,記得有次出去比賽,還主動把較好的床位讓給低年級同學。」

傳奇女子鄧文迪

68年*:江蘇省徐州市出生,祖籍廣東省廣州市。父親鄧德輝因工作派駐徐州,是徐州工程機械廠廠長,母親劉雪芹是徐州人,在徐州機械局工作,兩人皆為工程師。鄧文迪懂廣東話,有兩姊一弟,其姊鄧瑜曾任徐州通用機械廠技術員。另一姊鄧準玲是大學生。

74-79年:就讀徐州市少華街小學,是該市最好的小學之一,以乒乓球聞名學界。

79-85年:就讀江蘇省徐州市第一中學,屬市內最好的中學,直到高中畢業。鄧文迪初中已開始打排球,是校隊隊員,曾被評為省優秀排球運動員。

85年:將名字由文革改為文迪。根據學校記錄,她本考取了廣州的暨南大學,不過後來到廣州後,卻轉到廣州醫學院。其間,鄧文迪曾擔任學生會體育部部長,讀了約三個學期便離校。

88年:Jake Cherry夫婦為鄧申請到美國讀書。到達美國後與Jake Cherry夫婦及女兒於洛杉磯同住。

89-90年:Joyce Cherry發現丈夫與鄧文迪的親密照片,揭發二人曖昧關係,要求鄧文迪遷出。不久Jake Cherry與Joyce離婚。

 

90年2月:Jake Cherry與鄧文迪結婚,成為鄧之首任丈夫。但婚後約五個月,即被發現與另一男子David Wolf交往。其間鄧曾在洛杉磯一家由國家前體操王子李寧開辦的健力寶公司任營運總監。

92年:鄧符合了兩年居留的規定,取得美國綠咭資格,並與Jake Cherry正式離婚。

96年:於耶魯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畢業,決定來香港工作。在飛機上認識當時衞視財務總監Bruce Churchill,並獲對方取錄進入衞視當初級行政人員。

97年:在無邀請下自行到山頂餐廳參加衞視香港的周年舞會,主動認識新聞集團主席梅鐸。

99年6月25日:梅鐸與第二任妻子Anna離婚後十七天,鄧就與梅鐸結婚。

01年11月19日:為七十高齡曾患前列腺癌的梅鐸,產下女兒Grace Helen Murdoch。

03年7月17日:為梅鐸再誕下一女Chloe Murdoch。

*按鄧文迪在徐州市第一中學的入學名冊顯示,她的出生年份為1968年12月,但據她的老師及同學告知,實際出生年份是1966年。

讀書成績平平

在高二下半學期時,鄧文迪的父母搬往廣州居住,只剩她一個人留在徐州繼續學業;當時和鄧文迪要好的排球隊隊友李紅,便搬到她的家居住。

「那時我們住體育學院,一星期才回家一次。她家有三房一廳,那時來說算是大房子。我見過她爸爸,個子不高,挺嚴肅的,經常在外出差。」由於父親是廠長,家庭環境較好,鄧文迪在花費上很慷慨,不時請隊友吃飯。

精 於運動的她,學業成績平平。根據當時記錄,老師評語普遍都只是「勤奮好學,樂於助人」一類,而當年鄧文迪的初中及高中同學,現時的《武漢晨報》副總編輯李 皖憶述說,鄧文迪在班裡是個很不起眼的人,若不是自己當了多年班長,要幫忙記錄同學成績,否則不會對她有印象。「鄧文迪成績很一般,談不上名次,可說是中 下水平那種,英文肯定不好,應該是沒有一科是考前十名的。鄧文迪個子雖高,但身形不是很女性化那種,所以男生也沒特別注意她。沒人覺得她漂亮啊。」李皖笑 說。

搭上美國佬出國

八五年高中畢業後,鄧文迪搬往廣州,與當時在廣州當人民機器廠廠長的父親會合,本來考到廣州暨南大學,後 改入讀廣州醫學院,主修臨床醫療學系。由於個性活躍,精於球類運動,所以班主任張珊莉老師對她甚有印象:「她很多才多藝呀,籃球、羽毛球、排球等都玩得 叻,成績就中上啦!」而她的同班同學,現時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教學科主任楊偉文,對她亦很有印象,「她個子高,很注目的,那時她是學生會的體育部部 長,打排球挺厲害。」楊偉文說,鄧文迪比較男仔頭,打起球來英姿勃勃。鄧文迪在廣州醫學院讀了三個學期便輟學了,因為當年她遇到一生人之中的重要跳板—— 美國人Jake Cherry。

當時鄧文迪認為自己英文水平不夠好,於是透過朋友介紹,認識了在廣州機械廠工作的美籍廠長Jake Cherry及其妻子Joyce Cherry,幫忙補習英文。其後Joyce返回美國照顧子女,留下丈夫在廣州。不久,年已五十的Jake向妻子說,想申請當時只有二十歲的鄧文迪到美國 讀書,其妻出於好心答應。而鄧文迪亦寫信回徐州,希望中小學教師幫她弄一個學業證明,方便出國。

忍耐兩年攞綠咭

八八年,鄧文 迪來到美國,與Jake夫婦於洛杉磯居住,並就讀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in Northridge的經濟系。在Jake夫婦教導下,鄧文迪的英文突飛猛進。在該系教書十二年的教授Halcoussis,至今仍然記得鄧文迪,「她是 一個有禮、勤力及聰明的學生,她做得很好,我一早相信她會很成功,但未想到她會這樣出名!」

不久,Joyce發現丈夫與鄧文迪有不尋常關 係,並發現他收藏多張與鄧文迪在廣州酒店拍攝、風情萬種的照片,於是跟他離婚。鄧文迪被趕了出來,唯有自力更生。鄧文迪高三的班主任謝啟棟憶述說,當年鄧 文迪的父親來徐州辦事時,曾談過鄧文迪在美國的生活。「當時她父親說,鄧文迪自己租了間房子,還分租房間給其他同學。課餘時間,還兼做化妝品推銷,及幫人 當司機負責接送等,不容易啊!」

九○年,五十多歲的Jake便和當時二十二歲的鄧文迪結婚。不過,這段婚姻很短暫,事關鄧文迪在結婚後五個月,又搭上了另一個美國人David Wolf。鄧文迪讓這段婚姻維持了兩年多,好讓自己有條件拿取美國綠卡就離婚。

機上遇貴人

當 時同樣二十來歲的David Wolf,熱愛中國文化,亦懂普通話,而鄧文迪與他的關係也來得較長久,一直到鄧文迪九二年進入耶魯大學修讀工商管理碩士,兩人仍然在一起,而且還一同在 洛杉磯近郊的李寧體操學院工作,協助中國教練與美國學生溝通,當時鄧文迪還向人介紹,David Wolf是她的「丈夫」。

一九九五年,David Wolf來到北京工作並定居,兩人關係無疾而終。現時David Wolf已結婚,並長居北京,在當地的博雅公關公司當 高級科技顧問。記者本週二到北京找他談內地資訊科技發展,他即時應約並顯得興致勃勃,而他亦承認認識鄧文迪。他表示自己在偶然機會下,透過朋友在洛杉磯認 識鄧文迪,並且一見難忘,「她是一個好強、好堅忍、及好有個性的人,我以及她身邊的人,都被這性格深深吸引。而她亦不易喊,要做的事絕不會放棄。」不過他 否認自己是鄧文迪男友,表示只是「好好的朋友」,而雙方已沒有聯絡。

鄧文迪在九六年耶魯大學畢業後,決定來香港工作,傳聞當時她在飛機上認識了梅鐸旗下衛星電視的財務總監Bruce Churchill,在自我推銷下,成功取得衛視實習生一職。

乘虛而入

據 衛視的員工透露,鄧文迪非常積極主動,有任何意見都會即時衝入上司房間表達,結果在短短一年間連升多級。至九七年,梅鐸要來港出席高層宴會,雖然鄧文迪未 被邀請,但她幾經追查,終於知道宴會地點,並在會內主動認識梅鐸及自我介紹。就在這數分鐘,梅鐸對鄧文迪留下深刻印象。九八年鄧文迪隨衛視北京及香港的高 層到倫敦跟梅鐸開會,當時梅鐸與第二任妻子感情已淡並分開居住,這位寂寞老人見到鄧文迪便邀請她陪吃晚飯,並在倫敦多留幾天,自此兩人發展了一段忘年戀。

九九年,梅鐸就與第二任妻子Anna離婚,外界一度猜測他會索取梅鐸一半身家,但後來雙方達成財務協議,只要讓兩人所生的子女擁有持新聞集團的家族信託基金權益,Anna便不與梅鐸分身家。離婚後十七天,鄧文迪便嫁給梅鐸,獲得妻子名分後,鄧文迪進一步鞏固自己的地位。

生兩女部署爭產

○○年梅鐸患有前列腺癌,須接受放射性治療,但○一年鄧文迪仍替他誕下長女Grace Helen,當時便有傳聞是以人工受孕,兩年後再誕下次女Chloe。鄧文迪嫁入豪門後,表面無任何職位,但背後主力協助梅鐸打入中國傳媒業。去年梅鐸宣布把公司基地由澳洲搬到紐約,二人更在紐約曼克頓,以三億四千多萬港元,購入一個有二十個房間的三層複式單位居住。

去 年尾梅鐸家庭成員的關係開始出現變化,梅鐸召開家庭會議,要求兩位前妻所生四名子女,與鄧文迪的兩名女兒,分享新聞集團的財富。現時梅鐸的三成新聞集團股 份,由AE Harris家族基金持有,並由梅鐸這四名子女持有超過九成權益。據知他們雖然同意此決定,但堅決不讓兩名分別只有四歲和兩歲的妹妹擁有投票權。事關在她 們成年前,股權可能會由鄧文迪託管,而最弊的是,若然鄧文迪愈生愈多,便可集中投票權反過來與梅鐸前妻所生的四名子女抗衡。

街外人虎視眈眈

爭產揭開序幕後,新聞集團第二大股東馬隆(John Malone)亦有舉動。他以Liberty Media Corporation名義持有新聞集團一成八股份,一直是梅鐸的心腹大患,梅鐸遂在公司條 例中加入一個金剛箍(poison pill,即收購者持有一定比例股份,被收購一方可額外發行股票,以保持控制權),以限制馬隆與街外人買起新聞集團,所以馬隆一直有意將股份售予梅鐸。不 過梅鐸家族爭產一事曝光後,馬隆在上週五突然改變口風,表示會長期持有新聞集團股份,並暗寸梅鐸:「諗吓點樣回饋股東,好過不斷建立王國!」

在此關鍵時刻,若然梅鐸家族內鬨,馬隆就可聯同基金乘虛而入,梅鐸的上市王國控制權便再添變數。現時七十四歲的梅鐸,是美國上市的新聞集團主席,旗下有製作《星球大戰》、《鐵達尼號》的二十世紀霍氏電影公司、《紐約時報》、英國《泰晤士報》等共一百七十五份報紙,香港的衛星電視、鳳凰衛視等,計及其他的電視台,有線電視節目頻道、出版社等業務,總市值逾千億元。

現時梅鐸和兩位前妻育有的兩子兩女,大女普魯登絲及次女伊莉莎伯並不在父親的公司工作;而最近長子拉克倫又辭去新聞集團職位,最後只剩次子詹姆士,主理新聞集團旗下的英國衛星電視BSkyB。以他單人匹馬之力,似乎難與手段高明的鄧文迪匹敵。

梅鐸傳奇

1931年:出生於澳洲墨爾本,於英國牛津大學畢業;父親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澳洲政府顧問,後於墨爾本報社Herald and Weekly Times Ltd. 任行政人員。

1952年:父親離世,梅鐸返回澳洲繼承了父親留下的《Adelaide News》。幾年間,不斷擴張其傳媒王國,包括收購悉尼的《The Daily Mirror》。

1956年:與第一任妻子Patrica Booker結婚,育有一女Prudence Murdoch;後於1960年離婚。

1964年:創辦澳洲報章《The Australian》,成為澳洲第一份全國性報章。

1967年:娶了旗下公司記者Anna nee Torv為第二任妻子,育有一女二子,Elisabeth、Lachlan及James;後於1999年離婚。

1969年:開始於英國大展拳腳,先收購了《The Sun》、《News of the World》等並大搞小報,及進行報業減價戰以取得市場佔有率。及後於1981年向湯臣家族購入《泰晤士報》及《星期日泰晤士報》等大報,令他聲名大噪。

1972年:收購悉尼報章《Daily Telegraph》,使他進身成為澳洲三大報章經營者之一。

1985年:收購當時財困的20世紀霍氏電影公司,同年創立霍氏廣播公司

 

1986年:進軍香港購入《南華日報》股權,87年將《南早》私有化,90年又再把它重新上市

1989年:創辦天空衞視網絡《Sky》,於次年拼合英國衞星廣播公司成立BSkyB(British Sky Broadcasting)。

1990年:由於新聞集團因過度收購而陷入財困。梅鐸腰斬次要業務,如美國雜誌等,重組後才得以脫困。

1993年:斥資$50億向李澤楷買入衞星電視,並於同年將《南華早報》放售予嘉里集團的郭鶴年。93-94年間,梅鐸出資贊助鄧小平幼女鄧榕出鄧小平自傳,又將衞視原有的BBC新聞台刪掉,方便自己擴展中國業務版圖。

1998年:於衞星電視周年晚會上與不請自來的初級行政人員鄧文迪邂逅。另同年彭定康論管治香港經驗的《東方與西方》,原由梅鐸旗下的Harper Collins出版社出版,後因怕得罪中共而命令屬下的出版社中止合約。

1999年:與鄧文迪結婚。

2000年:患前列腺癌,一度須接受放射性治療。

2001年:鄧文迪誕下女兒Grace Helen Murdoch。

2003年:鄧文迪再誕下女兒Chloe Murdoch。

2005年7月31日:喻為最有機會承繼梅鐸位置的長子Lachlan突宣布辭退新聞集團職務,揭發爭產風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14

成於情色敗於竊聽 梅鐸痛失金雞

2011-7-25  TCW




美國《時代》(Time)雜誌形 容《世界新聞報》(The News of The World)引發的竊聽風暴,是「英國政治家與媒體間犯罪與貪腐的糾葛,一場比悲劇還可笑的鬧劇。」幕後大老闆梅鐸(Rupert Murdoch)連帶被迫放棄英國天空電視台(BSkyB)一百二十五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三千六百億元)的收購案,這堪稱是梅鐸最大挫敗。

這位身家約四十億美元的媒體大亨,掌控市值超過四百億美元的新聞集團(News Corporation),版圖遍布歐、美、亞洲。他旗下擁有澳洲六○%、英國四○%的報紙發行量;美國銷量第一的財經報紙《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收視戶最多的福斯電視網(Fox)也在新聞集團底下。

先攻下英國!推出情色小報,站穩市場

一九五三年,剛從牛津大學畢業的梅鐸從父親手上接下澳洲《艾萊德新聞報》後,將觸角伸往英國。他先後收購了《世界新聞報》與當時慘澹經營的《太陽報》 (The Sun)。梅鐸為了站穩市場,在《太陽報》第三版每日推出全裸美女圖,因此一炮而紅,鞏固英國第一小報的地位,從此和情色八卦媒體之名畫上等號。

不過,梅鐸不滿只有中、下階層的讀者看他的報紙,轉而瞄準英國上流階層,在一九八一年又買下英國第一大報《泰晤士報》(The Times)。

這樁收購案,實質上是當時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Margaret Hilda Thatcher)暗地支持梅鐸買下《泰晤士報》,以換取《泰晤士報》的力挺回報。

梅鐸擴張傳媒帝國版圖時,為了解決暴增的生產成本,祭出大量的裁員手段,旗下四家報紙,一夕之間五、六千員工遭解雇。

之後在五年內,更有兩萬多名印務工人失去工作,連英國強大記者工會都噤若寒蟬。政大新聞系教授馮建三評論,這是英國社會近年來最大的勞資糾紛之一,梅鐸無疑是利益中的最大贏家。

再進軍美國!買華爾街日報,提升形象

梅鐸從英國報紙取得豐厚獲利之後,橫過大西洋,挑戰娛樂重鎮美國。

其間,最重要的收購案當屬買下道瓊集團(Dow Jones)與旗下的《華爾街日報》,這次的收購案,對新聞集團來說,無疑是奪下了一顆閃閃發亮的鑽石,也大大提升了新聞集團內部財經報導的實力。

《華爾街日報》每日平均印刷超過兩百萬份,二○○七年,梅鐸宣布以高於市價的五十六億美元,向班克羅夫(Bancroft)家族買下《華爾街日報》,激勵 道瓊股價從三十六美元暴漲到六十美元,但內部記者工會卻在收購當天集體罷工半天以示抗議,質疑梅鐸會干預編務,影響《華爾街日報》長久以來的公信力。

然而,美國皮尤研究中心卓越新聞計畫(Pew Research Center's Project for Excellence in Journalism)研究報告顯示,《華爾街日報》跟主要對手《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相比,政治選舉類新聞少了八%、國際新聞多出八%,內容比以前豐富,讓梅鐸的個人形象也因此漸漸有正面評價。

今收購破局!開源不成,快被報紙拖垮

正當梅鐸事業登上顛峰,去年在新聞集團年報中宣布,天空電視台收購案是下年度「最核心的事業」,外電BNET分析,因為它是英國最大的付費電視台,訂戶超 過一千萬人,一旦新聞集團購併天空電視,營運規模是英國廣播公司(BBC)的兩倍,梅鐸將成為壟斷英國媒體市場的最大玩家,這並非英國政府所樂見的。

檢視天空電視今年第一季報,過去九個月的稅前獲利十一億美元,獲利率一四.三%,本業活動的淨現金流量二十五億美元,現金流量比率比新聞集團高出四○%、獲利率高出四%,因此,梅鐸強取豪奪也要拿下天空電視這條金礦脈。

新聞集團主力的報紙業務,在整體事業群的營收占比已經從兩年前的二六%,滑落到現在一六%,為了挽救被報紙拖垮的營收數字,梅鐸費盡心機找到天空電視台這個新的生財工具。

但是,處心積慮的收購案因為竊聽事件破局。風暴發生後,長期受梅鐸勢力壓制的英國報業團結起來大反攻,全力阻擋天空電視台收購案,終讓政府撤回梅鐸的收購權,讓他因此缺了最重要的拼圖,加上進軍中國失利,未來梅鐸呼風喚雨的能力,恐怕要打折扣了。

【延伸閱讀】梅鐸傳媒版圖,遍布全球—新聞集團成績單及成員

2010年集團成績單:營收328億美元淨利25億美元市值419億美元

美洲版圖:美國《紐約郵報》、《華爾街日報》、福斯電視網、美國偶像、 二十世紀福斯、國家地理頻道歐洲版圖:英國《太陽報》、《泰晤士報》、《世界新聞報》;德國天空電視;義大利天空電視澳洲版圖:《澳洲人報》等146家報紙、福斯電視澳洲網亞洲版圖:印度星空衛視

資料來源:Google Finance、新聞集團2010年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68

梅鐸、歐巴馬 都栽在他們筆下

2013-11-18  TCW
 
 

 

美國國家安全局(NSA)最近被指控十年來持續監聽全球三十五位國家領導人,重挫美國與各國關係。將這整起事件曝光,使美國政府栽跟頭的功臣,是發行量不到二十萬份的英國《衛報》(The Guardian)。

左得徹底!連續踢爆,一竿同業跟不上

今年六月,美國國防部承包商史諾登(Edward Snowden),揭發美國政府的秘密監聽計畫「稜鏡」(Prism)。然而,他捨國內重量級媒體《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指定《衛報》專欄作家格林華德(Glenn Greenwald),從那一天起,《衛報》就成了《紐約客》(New Yorker)筆下「爆料者的頭號選擇」,這家發行量僅《華盛頓郵報》四分之一的報社能出頭,靠的正是「左得徹底」的名聲。

本身就是「反威權代言人」的格林華德,在刊出爆料文章後,親上火線捍衛立場:「我們揭露的事情具重大公共利益,對民主非常重要,亦即美國政府針對自己人民建立巨大的監控機器。」

格林華德自紐約大學法學院畢業後,就被頂尖律師事務所網羅。這家事務所素有「華爾街購併發動機」之稱,在金融圈頗具影響力,不過,格林華德只幹了一年半就閃人,他自稱「一點都不想幫位高權重的人打官司。」

不僅如此,格林華德在接受新聞網站BuzzFeed採訪時,幾近發下毒誓般說:「若有一天我不得不這麼做的時候,我會選擇乾脆從窗戶跳下去。我知道我不想代表那些富人,我想做的是,起訴他們。」

他一邊無償代理公民權利訴訟案,一邊追蹤NSA及九一一事件後,美國總統小布希政府建立的監視網,也連續出版痛批美國政策侵犯公民隱私權的著作,受到自由派讚揚。

當格林華德在接到機密資料後,花了一個月和《衛報》團隊製作專題,六月五日起,連續五天,一天爆料一篇,力道重得讓同業求他慢一點,因為「資訊實在多到跟不上。」

十月中,格林華德離開《衛報》,轉向追求「每一位記者一輩子只能擁有一次的夢想,」創辦另類的參與式報導新媒體。老東家對於台柱求去並未不滿,反倒祝福他,能向世人更清楚說明調查新聞的重要性。

干犯權貴!政府打壓,也沒在怕

《衛報》這種冷靜自持、就事論事的態度,和坐鎮《衛報》總編輯十八年的羅斯布瑞吉(Alan Rusbridger)有絕大關係。

羅斯布瑞吉現年六十歲,戴著方框黑邊眼鏡,一叢厚厚亂髮蓋在頭上。《紐約客》說他,更容易被誤認為圖書館員;老戰友則說:「他的外表讓你絕對看不出來他有多麼強硬。」

羅斯布瑞吉在十五歲時,讀了英國左翼作家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的四本書,啟發他想「開始記者生涯」的夢想。進入劍橋大學後,他申請到當地晚報當實習生。二十六歲,轉任《衛報》記者,前後一待就是三十四年。

一九九五年,他接手總編輯,強烈要求這份報紙要以調查報導出名,第一箭就射向已經被前任總編盯上的內閣大臣艾特肯(Jonathan Aitken)。

《衛報》的調查記者從一張旅館帳單明細開始上溯,花了兩年,揭發這名官員不僅涉及召妓,還和沙烏地阿拉伯軍火商人非法交易。其間羅斯布瑞吉挺住排山倒海的政治壓力,終於將艾特肯戴上作偽證的罪名送入監獄。全體編輯室推崇他的鋼鐵般意志,甚至在新聞發布會上送他一把象徵「事實之劍」的不?袗?劍。

《衛報》近年轟動武林之作不只如此:二○○九年,它甘冒觸犯新聞大亨梅鐸(Rupert Murdoch)掌控全英國三分之一報紙發行量的利益,大挖《太陽報》的竊聽紀錄,然後是二○一○年公布「維基解密」檔案,披露美軍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罪行,讓許多原來只是一旁等著看笑話的同業加入扒糞陣營。

這一回,《衛報》挑戰世界強權美國,卻遭英國政府打壓。從六月內閣秘書長致電威嚇:「首相、副首相……許多政府官員都關注著你們的動向。」;七月政府工作人員闖入辦公室銷毀資料。只是這一切,都沒有嚇退羅斯布瑞吉。

由於《衛報》營運資金都來自信託基金,確實有利「報導絕對獨立自主」的立場,也因此吸引全球六千名具有理想性格、勇於挑戰的員工。

當初史諾登試探性的丟出少許文件給《衛報》和《華盛頓郵報》時,格林華德是從居住地巴西飛向香港會晤,兩座普立茲獎得主蓋爾曼(Barton Gellman),卻選擇不出席;後來他收到一份更完整的檔案,卻以「無法保證何時、如何發布」為由,暫時擋下來,因為他和社方「考量到合法性和國家安全,不敢輕易動筆。」

只不過在現實裡,這個「硬漢」標籤卻不怎麼討商界歡心,《衛報》媒體集團執行長米勒(Andrew Miller)坦言,雖然去年數位廣告激增近三成,但長年虧損仍可能在五年內吃光基金會的老本。

羅斯布瑞吉說,《衛報》的數位轉型還跟不上廣告預算有如山崩的速度,為此,去年他帶頭減薪一成,希望能在《衛報》裡「再待一會兒」,並補上一句:「不管那『一會兒』是多長,我都會好好享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723

衛視三頻道售上海政府 梅鐸抽身中國市場

1 : GS(14)@2010-08-10 21:41:44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866&art_id=14329036

【本報訊】傳媒大亨梅鐸( Rupert Murdoch)削減在中國的投資,梅鐸旗下新聞集團昨日宣佈,將內地三個中文頻道的控股權售予上海市政府牽頭成立的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 CMC)。評論認為,此舉顯示了梅鐸對中國市場的心灰意冷,也是北京對傳媒嚴密監控的結果。從中共角度考慮,收購西方傳媒機構有助奪取國際輿論話語權。

新聞集團與 CMC昨日發表聯合公告,表示雙方已簽訂協議, CMC將會收購新聞集團旗下的星空衛視普通話頻道、星空國際及 Channel[V],以及星空華語電影片庫的控股權。公告稱,雙方均希望藉着新開發的機遇,發展業務。雙方會就此成立一個財團,總部設於北京,但有關交易條款未有披露。
對中國傳媒市場興趣淡化

這次入主衛視三台是 CMC首個投資項目。基金董事長黎瑞剛在公告表示,這是 CMC與新聞集團長期合作的一個重要基礎:「中國資本進入國際媒體市場,將積極推動世界傳播格局的變革與發展。」新聞集團歐亞業務主席兼董事長、梅鐸之子傑智( James Murdoch)說:「今次協議是 CMC對星空的認可,讓我們繼續為未來發展合作。」
外電報道指出,新聞集團今次出售的頻道,從來沒有達到梅鐸的預期。這些頻道一直未能在全中國播放,只能在外國旅客為主的高級酒店及外國駐華使館地區廣播,平民想看這幾個頻道,必須非法安裝天線。英國廣播公司( BBC)引述分析稱,梅鐸今次出售三個頻道的控股權,是對中國傳媒市場興趣淡化的表現。路透社則形容新聞集團從中國市場「抽身而退」( pullback)。
BBC引述業內人士 Vivek Couto分析稱,新聞集團在中國經營約二十年後,最終作出一個不能避免的舉動:「他們知道,在市場上成長的最佳方案,就是確保生意掌握在當地人的手上。」
仍持近半股權管理層不變

新聞集團員工對本報稱,出售控股權後仍持有近半股權,現有管理層維持不變。
新聞集團涉足中國大陸多年,是首個取得電視台落地權的境外傳媒機構。除了今次出售的頻道,還有 ESPN、衛視電影台、國家地理頻道及鳳凰衛視多個電視頻道。截至今年 3月 31日,新聞集團資產總值約 550億美元,港幣約 4,270億元。
CMC 是中國首個發改委批准成立的私人募集基金,大股東為上海東方傳媒集團,該集團是僅次於中央電視台的中國第二大傳媒集團。 CMC去年 4月通過國家發改委審批,基金規模 50億元人民幣(港幣約 57億)。基金肩負統戰任務,成立宗旨強調要致力於中國文化「走出去」,運用資本手段,介入國際傳媒市場,「服務於我國增強國際傳播能力的戰略大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256

「中國梅鐸」黎瑞剛警告 「小米盒子料衝擊TVB」

1 : GS(14)@2014-05-14 00:53:24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40513/18718504



                                【專 訪】
電視廣播(511,TVB)於黃金檔期播放內地三年前已播出的《西遊記》被網民籲腰斬,反映TVB劇集質素爛到無極限,即使TVB內地合營公司翡翠東方董事長黎瑞剛接受訪問時警告,小米盒的出現,將為TVB等傳統電視台帶來災難性挑戰!
記者:鄭柏齡 石永樂

                先為黎瑞剛作利益申報,訪問是在《西遊記》播出前做,該劇亦非他替TVB引入,但他與TVB的關係始於邵逸夫、方逸華主政的年代。有「中國梅鐸」之稱的黎瑞剛當時任董事長的上海文廣,是TVB劇集內地最大買家,「TVB的劇在內地有一定市場……其實已不像以前那麼受歡迎(尷尬地與記者同笑),以前很好,現在每年有一、兩部還可以,但多數的情況就不太理想」。

嫌TVB劇有點老有點慢

                黎瑞剛強調自己只是以劇集買手的角度出發,「內地觀眾看的東西太多,自己電視劇的水平增長得很快,所以觀眾要求高;第二,是觀眾在網上可以看到大量的英、美電視劇,若再回頭過來看的話,港劇的話,他們就覺得有點老、慢」。

促港引入競爭提高質素

                亞視(ATV)決定今周起於黃金時段重播17年前的重頭劇《我和殭屍有個約會》黎瑞剛也直斥,「ATV實在是不夠爭氣,如果ATV爭氣一點,TVB也不會這樣吧」。當知道TVB佔去九成以上的電視廣告市場,見慣風浪的黎瑞剛也不敢相信。在內地當過官的黎瑞剛都認同ATV浪費公共資源。
問他對香港免費電視市場引入新競爭的看法,「肯定是好事情,因為會帶嚟節目品質的提高、人才的流動、觀眾會受益」。這是他一直認同的基本觀點,但香港的市場、人口有限,太多競爭可能會令業界收入減少,這是政府需要平衡的問題。那如何看王維基?「他多年一直都有份堅持」。對於王維基未能取到免費電視牌照,整個訪問都暢所欲言的黎瑞剛表示「不敢講」,原因是他與TVB的一點關係,還着記者「原諒」他。
那TVB前景又如何?「未來內地市場會是TVB主要增長的地方,香港的市場最多也只是平穩,未來還有新的競爭對手,競爭會更加激烈」。黎瑞剛口中的競爭對手還包括小米盒子,他認為這個小小的盒子對傳統的電視台來講,幾乎是一個災難性挑戰,「因為這些盒子將成為最終的電視台,其他都會變成其中一家內容供應商,但若果能做出有質素的內容,還是有機會的」。                                                        
2 : GS(14)@2014-05-14 00:53:41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40513/18718506


【文化旗艦】
被尊稱「黎叔」的黎瑞剛漸生華髮,其實他才不過45歲,不單是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SMG)多年來的揸fit人,更曾當過擔任上海市委副秘書長,如今他領導的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CMC)是內地首家經國家發改委批准成立、專注於文化傳媒娛樂產業的投資基金,旗下投資的公司過半數計劃在港上市,黎瑞剛直言獲不少香港的媒體公司主動接洽,當中包括本地報章。
曾任上海市高官

單看黎瑞剛至2012年的履歷,絕對相信他在官場的前途無可限量。復旦大學新聞系畢業後,他到上海電視台工作,2001年再赴美國研究傳媒管理和經營,但遇上中國加入世貿,各地紛紛組建傳媒集團,上海成立文廣新聞傳媒集團,33歲的黎瑞剛奉命返國擔任SMG總裁,被認為一代少帥,至2011年8月黎瑞剛「被從政」,擔任上海市委副秘書長、辦公廳主任,但一年後決定辭官歸故業。
「每個人都講自己適合做甚麼,但我就知道自己不適合做甚麼……無興趣的事情,是很難做得好」。黎瑞剛稱,當官雖然很受尊敬,但並非他的追求,2012年他重返SMG,但他更願談的是CMC。CMC其中一個金主是國家開發銀行,足見官方的手影,難怪黎瑞剛表示,不少香港媒體公司主動接洽,「報紙有人來找過我,但我覺得報紙很難賺錢,我做過一些研究,但很難賺錢、很難賺錢」。當年TVB賣盤,SMG亦是傳聞買家之一,如今再問黎瑞剛有否機會投資TVB?他笑而不答,只稱投資要講回報,但「至少到現在都未想過這個事情」。
3 : GS(14)@2014-05-14 00:54:15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40513/18718508


【掀起熱潮】
香港歌手鄧紫棋憑參賽《我是歌手》,在中國一炮而紅。黎瑞剛2010年收購原屬美國新聞集團的「星空衛視」頻道,正是掀起綜藝節目熱潮的始作俑者;公司製作《中國好聲音》吸金力驚人,最新一季僅10集比賽,已勁賺最少15億元(人民幣.下同)。
最新一季勁賺15億

《中國好聲音》、《中國達人秀》等大熱節目,皆來自黎瑞剛的製作公司。他透露最新一季、僅10集的《中國好聲音》,由騰訊(700)以2億元購入首播權,又簽下14億元廣告贊助,「去年賣給搜狐,賣了一個億,人人都說是天價」,而上述15億元收入,還未計及其他收益,「我老實跟你說,製作成本不到一億元,但熱潮應該到頂了」。
然而,節目越受歡迎,黎瑞剛壓力越大,「無論我們、湖南衛視的節目,都不是原創格式;大家都在問『what's next』,節目完了怎樣辦?」
他補充,旗下公司已開始創作如《中國好歌曲》、《中國好功夫》等節目,部份出售予中央電視台,「但按照我自己的標準,還不是最滿意」。
4 : GS(14)@2014-05-14 00:54:39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40513/18718510


【電影大計】
黎瑞剛亦涉足電影業,旗下的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CMC),與夢工場(Dreamworks)投資東方夢工廠,首部電影《功夫熊貓3》最快明年聖誕節上畫;他又入股IMAX中國,計劃五年內增加250間IMAX影院,不排除在香港上市。
斥3.9億開拍國產動畫

兩年前開拍的《功夫熊貓3》,只有三分之一工序在中國完成。黎瑞剛透露,東方夢工廠將投資5,000萬美元(下同,約3.9億港元),開拍「全國產」動畫電影;他補充,由於中國動畫師人工較低,製作成本比荷里活最少低三成。
黎瑞剛續指,近4億元的中國動畫電影投資「never happen(從未出現過)」,料起碼要1.5億美元(約11.6億港元)票房才能回本;電影以中國故事為藍本,透過夢工場在全球推廣及發行。同時,CMC與夢工場亦在上海覓地,興建中國最大創意文化區「夢中心」,園區由香港蘭桂芳管理,最快2017年開幕。
黎瑞剛最新的囊中物是IMAX中國,內地現有約150間IMAX影院,目標5年內再增加250間,「把它養養幾年後,可以在香港上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531

梅鐸訪蘇不談公投立場

1 : GS(14)@2014-09-16 00:32:00

傳媒大亨梅鐸(Rupert Murdoch)前日(周六)到訪蘇格蘭,他大讚蘇格蘭充滿活力,500萬人在公投前積極辯論,但就沒有透露旗下的《蘇格蘭太陽報》會否公開支持獨立還是留在英國。梅鐸在英國的影響力甚大,並能左右大局,他旗下的《蘇格蘭太陽報》更是當地最受歡迎的報章之一,不過梅鐸堅持不談政治,他在Twitter指「沒有與政客會見,只是在街頭和酒吧閒談」,「周圍都在談論,民主真的在運作,兩派都預測會勝利」。


曾大讚獨派大臣薩蒙德


雖然梅鐸沒有表明立場,但早前曾大讚支持獨立的蘇格蘭首席大臣薩蒙德,「薩蒙德是我的朋友、偉大的政客、人民的典範,但若出現另一個偉大蘇格蘭亞當斯,我會更開心」,令外界覺得他暗撐獨派。梅鐸在澳洲出世,但他的祖父母是蘇格蘭人,於19世紀移居澳洲。路透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40915/1886658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589

「綠帽疑雲」貝理雅拆散好友家庭丈夫與父反目 梅鐸女兒離婚

1 : GS(14)@2014-10-06 23:13:18




■馬修(左)因力撐貝理雅,跟岳夫梅鐸鬧僵,令妻子伊麗莎白(右)慘成磨心。



英國前首相貝理雅涉嫌再「拆散」另一對梅鐸夫婦的婚姻──這次「受害人」是傳媒大亨梅鐸(Rupert Murdoch)女兒伊麗莎白(Elisabeth Murdoch)與女婿馬修.弗洛伊德(Matthew Freud)。兩人公認是模範夫妻,惟自從梅鐸因貝理雅鬧出「綠帽疑雲」後,與貝理雅私交甚篤的馬修與岳父反目,伊麗莎白成磨心,13年幸福婚姻終告破裂。



據報道,育有一對孩子的50歲馬修與46歲伊麗莎白,本周內會獲法院頒出「暫准離婚令」。日前伊麗莎白露面,亦被人發現她已脫下左手的婚戒。兩人離婚的原因未見公佈,但有熟知內情的消息人士指馬修與梅鐸關係破裂是原因之一,有消息人士甚至形容兩人之間打的是「消耗戰」。有「公關大師」之稱的馬修,一直沒有跟現年83歲的梅鐸打好關係,兩人由始至終不咬弦,去年梅鐸與「傾慕貝理雅」的鄧文迪離婚,馬修更選擇站在老友兼「奸夫」貝理雅一邊,導致翁婿決裂。


慘變磨心毀良緣

在貝理雅爆出「緋聞」後,友人都堅稱貝理雅跟鄧文迪沒有搞婚外情。馬修在貝理雅上台前兩人已稔熟;多年交情令馬修對貝理雅全力支持,更為此跟岳父「開火」,除了唇槍舌劍外,去年馬修50歲生日辦宴會,更沒邀請岳丈出席,反而貝理雅夫婦則是派對貴賓,似是「報復」之前梅鐸施壓迫使一個在美國舉行的傳媒界盛大活動,收回已發給貝理雅的邀請。梅鐸當時透過朋友的口,表達對女婿的不滿,指他的做法「極之侮辱」。該名朋友並指馬修「半夜3時發瘋狂電郵(給梅鐸),胡說一些無根據的指控。伊麗莎白夾在中間,這對父女關係影響很大」。事實上,馬修與梅鐸一向合不來。馬修與伊麗莎白1997年結識後不久就打得火熱,但據悉梅鐸對馬修卻保持距離,直到兩年後才不情不願地答應生意上跟他合作做些小計劃。翁婿間的惡劣關係,更在2010年曝光,馬修公開抨擊岳夫得力助手艾爾斯(Roger Ailes),指他打理梅鐸「新聞集團」旗下的美國霍士新聞頻道(Fox News)「持續漠視新聞準則」;亦有消息指馬修是受到鄧文迪與伊麗莎白慫恿而出擊,是梅鐸家族內部權鬥,為爭取新聞集團控制權。伊麗莎白成為磨心,從馬修去年底發出的一段聲明亦可窺見:「我永遠感激梅鐸誕下堪稱完人的伊麗莎白……我倆在許多事情上意見迥異,但我們都深愛他的女兒和外孫,即使有時我倆並不喜歡對方」。


彭雪玲六十大壽失約

馬修夫婦感情現裂痕,徵兆早在今年7月已出現。貝理雅太太彭雪玲六十大壽,在家中開派對,政界、傳媒和娛圈猛人雲集,但主家席竟有兩個極顯眼的吉位,正是馬修夫婦臨時失約造成。今夏兩人都乘遊艇到地中海度假,卻是各有各去。有好友前天指出:「馬修和伊麗莎白深愛對方,但沒有夫婦能挺得住他們近年所經受的壓力。」英國《星期日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41006/1889054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916

梅鐸第四度結婚倫敦行禮

1 : GS(14)@2016-03-06 16:09:46

傳媒大亨梅鐸(Rupert Murdoch)第四度結婚(圖),昨日穿上藍色西裝,與披上粉藍色婚紗的59歲名模、米積加舊愛Jerry Hall,在倫敦的教堂舉行婚禮,邀請包括兩人10名子女在內約100人參加。84歲的梅鐸前日在私人婚禮中低調迎娶Jerry Hall,現場僅得包括長子拉克倫(Lachlan)及其妻子在內三人證婚,成婚後梅鐸在Twitter發文,稱他是全球最快樂的男人。英國《每日電訊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306/1951842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011

梅鐸心腹 三任總統顧問

1 : GS(14)@2016-07-09 06:46:53

霍士新聞於1996年創立,上月黃金時段平均有220萬觀眾收看,是美國最高收視的有線電視頻道,艾爾斯功不可沒。艾爾斯是共和黨人,曾任尼克遜、列根及老布殊三名總統的傳媒顧問,後來獲傳媒大亨梅鐸重金禮聘創辦霍士新聞,標榜公正持平,以「我報道,你判斷」作口號。多年來雖然一直被視為共和黨及保守派的宣傳機器,然而收視屢創佳績,911襲擊期間收視更擊敗主要對手美國有線新聞網絡(CNN)。霍士新聞具顯著政治影響力,亦是母公司21世紀霍士的主要收入來源,今年初罕有地跟共和黨交惡,該黨總統參選人特朗普因為跟女主播凱莉罵戰,而抵制霍士新聞舉辦的初選辯論,艾爾斯曾充當「和事老」三次接觸特朗普,希望對方回心轉意但最終不果。艾爾斯之前都涉及過性騷擾指控,一本前年出版的政治傳記書籍指他在全國廣播公司(NBC)任職時,曾以每周加薪100美元(780港元)利誘女下屬跟他上床;亦有女監製指被他的輕佻言語及「浪漫誘導性建議」感到困擾。美國《華盛頓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708/1968653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997

政府開綠燈 中國梅鐸可操控TVB

1 : GS(14)@2016-08-17 07:48:05

【本報訊】行政長官和行政會議批准電視廣播有限公司(TVB)申請,准許黎瑞剛、陳國強、許濤和李寶安以《廣播條例》下「不符合持牌資格人士」的身份對TVB行使或繼續行使控制,換言之,有「中國梅鐸」之稱的黎瑞剛可以操控TVB。不過,有立法會議員擔心,加入這些董事會影響電視台新聞部的獨立性。根據TVB提交的資料,黎瑞剛擔任WPP plc的非執行董事,該公司在全球提供廣告宣傳代理服務,他亦是在內地經營廣告宣傳代理業務的昌榮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因而屬不符合持牌資格人士。商經局解釋,由黎瑞剛擔任董事的兩家廣告宣傳代理商沒有在港營運,或在港市場無甚影響力,而黎擔任無綫非執行董事,將有利廣播及電影業在創意、知識和經驗方面相互交流,為本地廣播業和創意產業發展帶來效益。



■TVB

議員憂影響新聞部


至於陳國強、許濤和李寶安因擬獲委任為受黎瑞剛影響的法團的董事,亦成為不符合持牌資格人士。當局指,若上述4名不符合持牌資格人士獲准同時擔任無綫及上述公司的董事,不大可能會對電視市場的競爭環境產生負面影響,或導致編輯觀點單一化或媒體擁有權過份集中的情況。加上無綫若與邵氏兄弟等公司合作而取得電影等節目的播映權,或可讓無綫增加節目種類及提升節目質素。立法會議員楊岳橋批評,TVB非將公眾利益放在首位,反是將公司利益放在首位,「過去2年(TVB)新聞部自我審查,為人詬病,背後係咪有乜利益?」他指,TVB非唯一免費電視台,但卻是最有影響力,認為政府可以否決部份不符合資格的人,「尤其一間電視台牽涉到新聞部,獨立性係咪仲係度?」楊岳橋為今屆立法會選舉新界東選區參選人,該區其他參選名單,請參閱本報立會選戰網站http://hk.apple.nextmedia.com/legco2016/region■記者張文鈴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817/1973963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15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