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全球首臺AP1000“心臟”起跳 西屋搶占中國超6000億核電投資先機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7220.html

全球首臺AP1000核電機組——三門核電1號機組首臺主泵首次點動完成

全球首臺AP1000核電機組的“心臟”——主泵——終於在中國跳動了。國內日後大量使用的AP1000機組核電項目有望提早啟動。

5月23日,中國三大核電公司之一的國家核電官網宣布,22日20時44分,全球首臺AP1000機組、三代核電自主化依托項目浙江三門1號機組全部四臺反應堆冷卻劑泵(下稱“主泵”)的點動操作順利完成。

“點動成功,通俗來講就是AP1000主泵初步啟動已經成功了。”國家核電一位內部人員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國家核電稱,三門1號機組全部四臺主泵首次點動成功,為三門1號機組“最終的並網發電,提供了最強有力的支持”。

業界普遍認為,一旦三門1號機組成功並網發電,其他使用AP1000機組的核電項目建設步伐也將因此而加快。

世界首批AP1000核電機組是中美兩國最大的能源高科技合作項目。目前,浙江三門、山東海陽各建2臺,作為實現第三代核電自主化的依托。而AP1000機組的誕生地——美國也在投入建設四臺這樣的機組。

“此次試點成功,是全球矚目的。”國家核電另一位內部人員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

三門核電聯合調試隊連續作戰

AP1000依托項目的最大挑戰

主泵被稱為核電機組的“心臟”,在核電站正常運行期間為反應堆冷卻劑系統循環提供源動力,實現核反應堆芯與蒸汽發生器之間熱量的傳輸,屬於核電站的核安全一級設備。

三門AP1000主泵運輸、安裝、調試等各環節,是國家核電與AP1000技術的研發者美國西屋公司共同完成的。這四臺主泵是分別在2015年12月30日和2016年2月8日從美國運往浙江三門的,並於2016年3月1日全部安裝完成。

AP1000主泵作為重要程度與研發難度最高的設備,一直是核電業界關註的聚焦點。

國家核電在2015年公布的資料顯示,為了確保AP1000主泵60年安全可靠運行,西屋公司和AP1000主泵制造商EMD公司制定了極為嚴格甚至苛刻的設計標準和試驗驗證標準——無論是在主泵的設計、零部件材料還是制造精度、生產工藝方面,都突破以往的通用標準,提出了最高標準的要求,堪稱世界之最。這些高標準的要求給主泵的研發與制造也帶來了各種困難與挑戰,主泵之路歷盡艱辛與坎坷。

國家核電在2014年稱,AP1000“主泵的問題是當前工期面臨的主要挑戰和壓力”。官方資料顯示,三門1號機組最初計劃2013年建成發電,至今已經延期了整整3年的時間。

國家核電稱,從2007年開始,AP1000主泵的制造就經歷一系列的設計修改和試驗,最後“得益於國家核安全監管部門自始至終嚴格審評和監管,使得AP1000主泵最終完善並固化設計”。

官方資料顯示,2015年10月29日,國家核安全局組織的核安全專家委員會就AP1000的設計、制造、試驗驗證結果、研制過程中出現問題的處理情況進行了綜合審查。審查認為,AP1000主泵性能滿足設計技術規格書的要求。

“AP1000主泵技術複雜、要求高、挑戰大。七年多來,中美兩國企業密切合作、努力攻關,在國家核安全局和能源局的嚴格監管和大力支持下,主泵研制最終取得了成功。”國家核電總經理王中堂在2015年10月29日說,“這次成功將進一步加快中國AP1000項目的建設進度,有力促進中國先進非能動三代核電的發展。”

國家核電此前向本報記者介紹,主泵設計制造技術是美國EMD公司對中國AP1000技轉的主要內容之一。中國的沈鼓集團核電泵業公司、哈電集團動力裝備公司為主泵技轉的主要受讓方,同時也作為EMD公司的分包商,負責依托項目16臺主泵部分零部件及2臺追加主泵整機的分包制造。

國家核電稱,目前,上述國內兩家公司通過對技轉文件和相應軟件的消化吸收,派遣技術人員赴美培訓、接受技術服務,以及通過模擬件制造、分包制造實踐等形式基本全面地掌握了主泵的設計、制造和試驗技術。

3月1日,三門1號機組第二批反應堆冷卻劑泵熱交換器及管道安裝完成

國內核電項目將加快

AP1000被稱為世界上最先進的第三代非能動性壓水堆核電機組,是中國最主流的核反應堆型之一。2011年日本福島核電事故發生後,中國已經確定未來將把AP1000機組投入到更多的核電項目建設當中。因為這種技術在理論上安全性更高。

目前中國已經啟動了新一輪規模發展核電的計劃。根據國家“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核電運行裝機容量要達到5800萬千瓦,在建達到3000萬千瓦以上。規劃提出,要開工建設一批沿海新的核電項目。

本報記者據此計算,到2020年之前,中國平均每年需要投入大約六臺百萬級千瓦的核電機組。這樣的六臺機組總投資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

從2016年開始,第三代核電機組在中國已經全面替代了第二代核電機組,而兩大核電巨頭——中核集團和中廣核——共同研發的華龍一號第三代核電機組則主要用於出口,這意味著AP1000機組未來將主宰幾乎所有的國內核電項目。

2006年,西屋公司擊敗法國阿海琺集團,奪得了中國第三代核電自主化依托項目的招標,從而終結了一場耗時2年多的世界最大核電合同競標戰。

成立於2007年5月的國家核電是AP1000型核電機組消化吸收再創新以形成自主核電品牌的實施主體。該公司成立當年即被視為中國核電體制改革的重大突破。

從美國引進該技術的主要原因是,中國當時正在運行和建設的核電站所使用的技術均是20世紀60~80年代開發的第二代核電技術,尚未形成自主化、標準化系列。2003年10月,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出席在杭州召開的全國核電建設工作會議上提出,為擺脫“起步早、進步慢、差距大”的被動局面,要采用先進技術、統一技術路線、組織和領導,確保核電自主化各項目標的實現。

值得關註的是,本報記者從有關權威渠道獲悉,受AP1000主泵進展的影響,原本有望在2016年3月投入建設的CAP1400核電示範工程項目延遲至今。

CAP1400是在消化、吸收、全面掌握AP1000的基礎上,通過再創新開發出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功率更大的第三代非能動性壓水堆核電機組。

位於山東石島灣的CAP1400核電示範工程項目屬於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由國家核電負責承擔研發。

官方資料顯示,2016年2月25日,國家核安全局組織召開專家委員會,審議CAP1400示範工程項目建造許可證申請的審評監督情況,建議環保部(國家核安全局)批複CAP1400示範工程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建造階段),頒發CAP1400示範工程建造許可證。

“大家(專家委員會成員)是支持的。”當時參與主持評審的國家核安全局原局長趙成昆對本報記者說。

與華龍一號一樣,CAP1400核電機組也是中國致力向海外推廣的另一項拳頭產品。目前,國家核電已經將其推向南非和土耳其等國家。

另外,受AP1000主泵進展的影響,本報記者從權威渠道和公開資料中了解到,原計劃使用AP1000機組的中核集團旗下漳州核電項目與中廣核旗下的寧德核電項目5、6號機組,最後換成了華龍一號。

不少核電人士認為,這是因為AP1000 機組進展太慢導致的;與此同時,華龍一號在技術上也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而在國家核電看來,AP1000 機組“作為世界首堆,有諸多創新而無經驗可循”,而“安全和質量始終是第一位的,為此寧可犧牲工期也不能動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930

好消息!心臟都能3D打印了,用於器官移植還遠嗎?

一位遭受車禍的重傷員正被擡上救護車,在醫護人員對他進行緊急救治的同時,其全身的損傷數據被掃描並被傳送至醫院,傷者因心臟破裂危在旦夕,醫生立即著手為其打印一顆心臟,當傷者到達醫院被推入手術室時,心臟也剛剛打印好並被植入傷者體內……這看似只在科幻片里出現的場景將逐步變成現實。

如今,通過生物3D打印技術,人們已經“制造”出皮膚、骨頭、血管、膀胱等人體組織或簡單器官,那麽,我們離器官打印和應用還有多遠?

什麽是生物3D打印?

細胞及器官打印的概念是美國Clemson大學Thomas Boland教授於2000年左右提出的,2003年Boland、Mironov等在著名國際生物雜誌Trend in Biotechnology(《生物技術趨勢》)上發表《器官打印:計算機輔助的、基於噴墨的3D組織工程技術》一文,第一次全面系統地闡述了“器官打印”這一革命性概念。

2004年,師從Thomas Boland正在攻讀博士學位的徐弢利用改裝的噴墨打印機實踐了人類首次細胞打印,並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了首篇細胞打印論文。該論文一經發表,立即被美國《科學》雜誌作為重大技術突破進行專題報道(Science,2004年9月24,第1895頁)。同年,Thomas Boland、徐弢等三人作為發明人於2004年在美國申請了首個細胞打印專利。

不同於人們熟知的用於工業制造的3D打印技術,生物3D打印技術(學術上稱生物增材制造技術)是一種融合材料學、細胞學、工程學以及3D打印等多學科和領域的新型再生醫學工程技術。先通過計算機處理CAD數據模型,將三維模型分為多個二維層面,再以細胞或者生物構造塊等活性材料為原材料,按照二維層面逐層累加材料,以重建人體組織和器官等生物產品。

為了實現這一技術的產業化,徐弢和同門師弟袁玉宇一起回國創辦了邁普再生醫學科技有限公司,專攻再生醫用植入器械研發,此舉填補了中國再生醫學高端領域的空白。回國後,兩人先後成為“千人計劃”國家特聘專家,在邁普任首席科學家的徐弢同時也在清華大學任教授。

“你看到的就是我們公司即將上市的產品——賽盧,一種個性化顱骨,是用聚醚醚酮(PEEK)材料打印出來的,用於修複顱骨缺損。”邁普醫學董事長袁玉宇拿著一個鑲嵌了個性化顱骨的頭骨模型對第一財經記者說,顱骨缺損大都因開放性顱腦損傷或火器性穿透傷所致,目前醫院最常用於修補顱骨的是一種鈦網。

國產個性化顱骨修補片

袁玉宇告訴記者,由於鈦網是一層薄薄的金屬網片,會給病人帶來諸多不便,包括不能過安檢、撞擊後容易凹入、太陽直射會導熱、冬天金屬冷、不可進行MRI檢查、照X光會有回影、甚至有一定的幾率會刺穿頭皮等等。相較於鈦網,聚醚醚酮(PEEK)則是近年來國外逐漸興起的一種新合成材料,不僅具有與骨接近的彈性模量,力學性能好,較高的硬度和較高的熔點,密度低質量輕,而且生物安全性較金屬植入物好,耐輻射。

由於每個病人的缺損情況不同,個性化顱骨需要定制打印。“醫生先把病人相關數據傳給公司,公司經過三維重建、設計好後傳給醫生確認,確認後再打印出產品,然後通知病人做手術。”袁玉宇說,目前市面上同類型的產品基本上被兩家美國公司所壟斷,且價格高昂、供貨周期長,“而賽盧的上市將打破這一局面,為患者帶來體驗度更好的產品”。

與賽盧相比,另一種聽起來更為高端的生物3D打印技術是營造一個有利於自體細胞生長的環境,促進組織的自我修複、再生,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排異風險。

作為中國首個進入全球高端市場的再生型植入類醫療器械產品——睿膜,它被認為是最接近自體、修複效果最理想的人工硬腦(脊)膜。盡管看上去就像一塊膠布,但它內部其實有著千萬個與人體自身結構相似的微孔。

據袁玉宇介紹,將它直接貼合在腦部手術患者的腦膜破損處,可迅速實現傷口縫合的效果。它以合成生物高分子材料構成網狀結構,為成纖維細胞的長入提供支架,隨後患者的自體細胞會主動進入支架的空隙里生長,一個月就可修補好腦組織。而且,完成使命後,這塊人工腦膜會自動降解為無害的水和二氧化碳。

目前,睿膜已在全球四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應用3萬多例臨床,效果良好,其中包括英國劍橋大學附屬醫院、西班牙王子醫院等多個國際頂尖醫療機構,以及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北京協和醫院等國內知名醫院。

人體腦膜(左)與睿膜的對比

打印器官應用還需20年?

2015年8月《中國器官捐獻指南》首次發布,稱全國每年約有30萬患者因器官功能衰竭等待著器官移植,但每年器官移植手術僅為1萬余例。

如果器官可以打印出來,將完美解決供體短缺問題。那麽,現在既然已經可以打印人體組織,是否意味著用於臨床僅一步之遙?

袁玉宇說,“雖然在醫療領域,生物3D打印技術已經有了許多應用,但從人體細胞、組織到器官被‘打印’出來,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路要走,而且,光‘打印’出來是沒有用的,要真正應用於臨床,要讓器官發揮它應有的功能,則需要更長的時間。”“我認為還需要20年。”他說。

現在來想象一下生物3D打印機打印器官的過程。首先,它需要原材料,也就是人體細胞。由於每個器官都是由許多不同的細胞組成的,那麽就要先提取出幹細胞,並通過生物化學手段,使它們分化成不同類型的其他細胞。隨後,對某個受體進行非常精確的測量,以保證打印出來的器官能與其匹配。接下來開動生物3D打印機,讓細胞去到該去的地方,並用特制的“膠水”讓它們粘在一起。再次,將打印成型的器官放入培養箱中,讓不同種類的細胞互動起來完成有機結合並發揮生理功能。最終,被移植入人體。

而為了實現上述的過程,至少要解決以下問題:用於打印的生物3D打印機如何制造?由於幹細胞具有演變成腫瘤細胞的風險,如何避免體外分化誘導技術的安全隱患?如何保證受體的數據收集精確到能夠設計出完全與之相匹配的器官結構?作為細胞生長支架的特制“膠水”用什麽材料合適?如何讓細胞在體外仍能一直保持活性?要設計出怎樣的環境才能完全模擬人體內環境?又如何對打印出來的器官進行功能訓練使其符合移植標準?如何使打印出來的器官與身體的其他組織相結合?

“我們必須看到,生物3D打印技術所涉及的學科領域特別多,材料、生命科學、醫學、機械、制造都有,這需要不同領域的科學家、產業的企業家的合作。”袁玉宇說,“現在的技術已經可以打印體外器官,如心臟和腎臟,但這些體外器官並不能真正的使用。所以這事兒不能操之過急,還要做許多的研究”。

生物3D打印還能做什麽

除了打印人體細胞、組織和器官,生物3D打印還可以做些什麽?袁玉宇給出的答案是“醫學3D打印模型”。簡單來說,就是基於患者病患部位的影像數據,經三維重建和設計後,利用3D打印機制造出病變部位的實物模型。

袁玉宇認為,醫學3D打印模型將在臨床中發揮重要作用。首先,醫生可以根據打印的疾病模型,更好的評估病變部位與毗鄰組織的解剖結構,設計手術入路。同時,還可以在模型上進行手術模擬,不僅提高手術的精準度,還可使手術時間大為縮短,有效減少出血量,從而更有利於患者的康複,縮短住院時間,減少患者總體住院費用。其次,直觀的模型可以讓患者更加清晰地理解自己的病情和醫生的手術方案,使醫患之間的交流更順暢,加強彼此之間的理解。

此外,還有助於醫療教學及手術技能方面的培訓。“如今,用於醫學院校教學的屍體要麽短缺、要麽處理或儲存費用相當昂貴。利用3D打印機打印出來的等比例人體模型,可以克服傳統屍體模型帶來的一系列不足。同時,不同材料可以打印出不同密度的人體各個部位,對於醫療培訓和理解人體的解剖結構十分有益。”

不過,說起來簡單,要實現模型的“精準”並非易事。打印出來的模型要想為複雜、疑難手術提供解決方案,那麽前提就是模型與患者的真實情況是一致的。如何做到?袁玉宇說,這有賴於設計軟件以及醫院提供的影像數據。

“我們現在用的重構設計軟件是經過CFDA(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總局)認證的,它有一套嚴格的數據標準,每一個想要打印模型的臨床案例我們都會要求對方按規定提供高精度的數據,否則公司會拒絕。舉個例子,用於二維面上觀察的普通核磁共振只需掃描幾張圖像,而我們的3D打印重建則需使用幾百張的影像圖片,從而保證了原始數據的完整性。”

而且,使用的也是特殊的3D打印機。這是因為打印出來的模型中每個組織的材質必須和人體接近,從而使得醫生進行預手術時,處理起來的感覺與真正手術相接近。

目前邁普醫學的此項服務已經完成了近500個臨床案例,反饋良好。同時,由於成本並不高,美國和日本也都在大力推進3D打印模型在醫學中的應用。

據了解,日本中央社會醫療保險協議於2016年1月20日批準將3D打印臟器模型輔助手術的醫療手段納入醫療保險支付範圍。美國的《國家制造創新網絡計劃年度報告》也於今年2月份明確提出關註增材制造和3D打印技術。與此同時,美國FDA相關法規已經允許3D打印模型和3D打印手術導板用於臨床。

“此外,生物3D打印也將對藥物開發產生深遠影響。藥物研究大多需要各種級別的動物實驗和人體試驗,而未來以3D打印的模式器官來代替試驗,不僅有利於縮短臨床藥物研發周期,節省上億美元研發費用,還將避免潛在的人體試驗損害”,袁玉宇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756

現場圖文 | 全球心臟病領域頂級學術會長啥樣你造嗎?

當地時間8月27日17時,為期五天的ESC2016在意大利羅馬開幕,這一心臟病學領域的最高學術盛宴吸引了全球31555名心血管及相關醫療保健專業人士參會,接收到來自106個國家的11139篇論文摘要以及205篇熱線研究,德國拜耳、法國賽諾菲、美國輝瑞、瑞士羅氏、美國禮來、英國阿斯利康等全球各大制藥公司也悉數參加會議。

2016年ESC的主題是“世界心臟病學走到一起”,強調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即所有的專業人士和專業之間相互作用,共同參與管理患者的心血管疾病。

而各國在心血管領域面臨的相同挑戰已經成為全球共同努力的方向之一。

公開資料顯示,歐洲心臟病學會擁有歐洲和地中海地區53000位心臟病專家會員,學會旨在減輕歐洲心血管疾病的負擔。ESC通過多種科學和教育活動完成這一使命,包括協作工作,臨床實踐指南,教育課程和新舉措,針對特定疾病領域的泛歐洲調研,以及歐洲最大的醫學會議——ESC年會。ESC由三個委員會,五個協會,19個工作團隊,50個國家級心臟學會以及ESC獎學金機構(Fellow FESC、NurseFellow、NFESC )組成,現已成為全球最頂級的心臟病學大會。

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顯示,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全球人口的頭號死因,每年死於心血管疾病的人數多於任何其它死因;估計在2012年有1750萬人死於心血管疾病,占全球死亡總數的31%。其中約740萬人死於冠心病,670萬人死於中風,四分之三以上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發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

但另一方面,大多數心血管疾病可以通過面向全民的戰略解決諸如煙草使用、不健康飲食和肥胖、缺乏身體活動和有害使用酒精等危險因素而得到預防。

第一財經記者在ESC2016現場獲悉,本屆ESC年會共發布了血脂異常、心血管疾病預防、房顫、心衰和心臟腫瘤五本指南,受到廣泛關註。其中特別強調臨床上房顫的綜合管理、團隊管理,因為房顫不僅僅關於血栓栓塞和出血風險問題,更重要的是綜合管理,包括冠心病、猝死和心衰的管理等。

一些在臨床上存在爭議的內容也發布了權威研究結果,如雖然使用心臟置入器械的遠程監測並未帶來顯著臨床獲益,但門診次數和醫療花費減少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714

視點 | 彭斯稱贊小型企業為經濟心臟 承諾奧巴馬醫改的噩夢即將結束

2月22日,美國副總統彭斯在密蘇里州發表演講,高度贊揚了美國小型企業為美國經濟所作出的貢獻。他表示,小型企業是美國經濟的引擎,也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心臟。贊揚之余,彭斯還不忘強調美國總統特朗普對小型企業的鼎力支持:“特朗普總統會是美國小型企業有史以來最好的朋友”。

 

 

對於大家關心的醫改話題,彭斯向美國人民承諾:奧巴馬醫改這個噩夢即將終結,特朗普政府會有一個更加完善的醫保系統。新的政策將會降低醫保費用,並把美國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彭斯還提到了特朗普政策的反對者,認為他們反對減稅等利於民眾的政策。和特朗普總統此前抨擊美國媒體一樣,彭斯也對媒體提出了批評,認為媒體給了特朗普的反對者們一個吶喊的平臺。

 

 

此外,彭斯直呼在特朗普總統的領導下,美國將因此得到重建。特朗普政府將和國會共同對美國的基礎設施進行歷史性投資,讓美國擁有最好的公路、橋梁和機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688

朝鮮代表團與馬方會晤後發表聲明:死者死於心臟病

3月2日,據央視新聞客戶端報道,朝鮮高級別代表團在與馬方會晤後提出三個訴求,第一,要求馬來西亞方面盡快歸還朝鮮籍死者屍體,釋放涉案朝鮮公民。第二,朝方認為死者死於心臟病。第三,在死者身上發現的有毒物質需要送到禁止化學武器組織鑒定。

此前,朝鮮前常駐聯合國副代表李東日表示此次代表團抵達吉隆坡將與馬來西亞政府官員討論相關問題,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1. 有關向朝鮮政府歸還朝鮮籍死者遺體事宜;2. 有關釋放因上述事件被馬來西亞警方逮捕的朝鮮籍公民事宜;3. 有關馬、朝兩國政府發展友好關系事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936

3D打印的醫學現實:它如何為8月大患兒“撿回”心臟?

在美劇中,我們常常能看到在複雜手術里3D打印的“穿越式”應用,回歸到現實世界,3D打印的真實版醫學應用又是怎樣的場景?

今年4月,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就進行了這樣一場特殊的複雜小兒心臟手術,手術對象是一位年僅8個月大的嬰兒,這個患兒在出生第二天就在青海省紅十字醫院確診患有極為罕見的複雜心臟病:右室雙出口、功能性單心房單心室、肺動脈瓣輕度狹窄、左位上腔靜脈、肺靜脈異位回流。因為病情複雜,當地醫療水平有限,患者家人去天津求醫被告知因病情嚴重無法救治。

但3D打印卻讓於這樣一個已經經常發燒,每天需要吸氧維持的先天心臟病嬰兒起死回生。

“在通常情況下,這樣的複雜心臟手術至少要6個小時的時間,對於嬰兒而言,這麽久的手術時間很可能是承受不住的。並且因為嬰兒的心臟體積很小,血管走向、位置通過傳統影像也很難看清,這就給手術帶來了很大的風險。”此次手術的主刀大夫上海兒童醫學中心上海小兒先天性心臟病研究所所長劉錦紛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據劉錦紛介紹,這位患兒心臟畸形嚴重,導致病竈所處的空間位置以及病竈間的相互位置通過二維檢測手段無法確認。如果在病竈位點不清晰的情況下進行手術,不僅耗時長,手術風險也會很大。但3D打印通過三維重建解決了這樣的難題,並最終將手術時間縮短到了3個半小時。

“根據已有的二維影像診斷數據,我們就可以通過3D建模系統對患兒嚴重缺陷的心臟進行三維重建,這樣病竈位點就得到了確認,血管走向、位置也都能在術前給醫生看清,從而大大降低手術的風險。”對此次手術進行3D技術支持的瑪瑞斯中國區總經理Kim Francois對第一財經記者透露。除此以外,他們還像手術醫生提供了高精度、1:1大小的患兒心臟3D打印模型,這讓醫生在手術方案的制定和手術路徑的規劃上有了更可信賴的參考。

“在手術中可以大量壓縮手術時間,使複雜的高難度手術風險降到最低。同時,高精度心臟複制品,讓醫生和患兒及家屬間的溝通更加高效和順暢,這對於我們兒科的醫患溝通與信任度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劉錦紛說。

事實上,自從上海兒童醫學中心2015年8月成立國家首家兒科3D數字醫學研究中心以來,利用科研經費,已經無償為至少10例不同複雜性先心患兒手術設計規劃提供了3D數字化虛擬設計及3D打印技術支持和幫助。劉金粉透露,目前他們正在籌建我國首個小兒複雜結構性心臟病3D數字化臨床醫學數據庫,截至2016年底,已錄入11749例先心病患者手術數據。

作為“Little Hearts of China”的慈善項目,此次手術除了應用了最新的3D打印科技之外,患者的手術費用也得到了全免。但就如何讓這樣的高科技更好地普及到全國患者,劉錦紛也坦言,僅僅依靠科研經費支持,並非長久之道,“因為心臟的打印難度高,並且材料的要求也比較高,因此不可能一直依賴科研經費來完成換成患者的救治。”以本次手術為例,僅僅是該小兒心臟的打印成本就高達上萬元人民幣。在過往的手術中,這樣的費用也多是由科研經費買單。

“因為在醫學上3D打印的應用還僅僅處於臨床研究範圍,相關部門也並未出臺相應的收費指導文件,所以還沒有辦法進行大規模的推廣使用。”劉錦紛說,他呼籲3D打印的醫學收費可以早日走上管理部門的議程,因為只有真正進入臨床應用,才能最大規模的造福患者。

根據公開數據,在中國,先天性心臟病的發病率約為千分之4~千分之7,是出生缺陷中發生率最高的疾病,也是導致兒童死亡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作為全國兒科領域最頂級的醫院之一,上海兒童醫學中心每年先心患兒的手術量約3700例,成功率在98%。然而在這家醫院所接觸的所有先天性心臟病中,約有3%的病例屬於極其複雜性的先心病,對於這類手術來說,手術難度和風險系術都會遠高於普通先心手術。劉錦紛透露,對於這類的患者而言,通過3D打印輔助手術,可以大大提高手術的成功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024

心臟病男股民 證券行內猝死

1 : GS(14)@2010-12-30 22:33:03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 ... b-778414?category=m

一名患心臟病的男股民,昨於元朗一間證券行交易期間,在股票機前突然病發昏迷,報警送院後證實死亡。有心臟科醫生指投資股票買賣屬刺激性活動,對心臟病人來說,股價資料可成為病發的「催命符」,促股民「量力而為」。
醫生︰刺激活動 量力而為
猝死男子姓鄺(47歲),出事後有兩名家屬趕到醫院見死者最後一面,含淚離開到警署協助調查;據悉,家人透露死者患有心臟病,警方初步認為死因無可疑,但是否死於心臟病發,仍有待剖屍檢驗。
現場為元朗福康街14號一間證券行,據悉,當時股票行內約有20多名股民,鄺是其中一名熟客,常在行內買賣股票及看股價走勢。
昨晨10時許,鄺亦在證券行「打躉」,突然被人發現他在股價機前暈倒,通知該行一名29歲姓梁女職員後報警,救護員接報到場救援時,發現事主呼吸和脈搏微弱,懷疑心臟病發,被送入博愛醫院搶救,惟反魂乏術,抵院後證實不治。
過度興奮悲傷 易血壓飈升
心臟專科醫生黃品立表示,於證券行內看股價暈倒猝死的中年男子,由於有心臟病史,很大機會是死於心臟病發。黃指患心臟病的病人,在壓力下或受到刺激,包括看股價資料,容易誘發心臟病,故患有心臟病者,切勿過度興奮或悲傷,否則容易引致血壓和脈搏飈升而致命。
黃又稱,患心臟病並不一定要遠離刺激事物,做過俗稱「通波仔」的搭橋手術或植入心臟起搏器的病人,只要有專業的醫生跟進及接受藥物治療,8至9成病人可做回劇烈運動或接受刺激事物,過正常人的生活,但亦有小部分人例外,故病人最好聽從醫生建議。
撰文:翁鈺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329

機率百萬分八印度女嬰心臟外露

1 : GS(14)@2015-03-22 22:33:50







印度中央邦一名初生女嬰出現罕見的心臟異位(ectopia cordis圖),心臟長在胸膛外,性命危在旦夕,目前已送到專科醫院治療。女嬰父親對女兒的遭遇感到十分無助,自言家境清貧,收入僅夠餬口,但會盡力拯救自己的孩子。主診醫生已為女嬰施手術,對女嬰的情況感到樂觀,有信心她可以完全康復。心臟異位極為罕見,每一百萬名初生嬰兒中,僅得八人患上,其中九成不是胎死腹中,就是出生後不久即夭折。英國《每日鏡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322/1908538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777

搭飛機遇乘客心臟病發 港產醫護、女麻醉師救人

1 : GS(14)@2015-06-02 08:52:30

【本報訊】一名外籍男乘客昨日凌晨乘坐國泰客機由澳洲悉尼來港途中,疑心臟病發情況危急,幸機上兩名港人出手相助,包括已移民澳洲的男救護主任及本港一名麻醉科女醫生。兩人合力為病者吊鹽水及作靜脈注射,客機即時轉飛澳洲另一城市達爾文(Darwin),終將病者送往當地醫院救回一命。救人者黃先生在香港出生,多年前移居澳洲任職新南威爾士省救護主任已10年,去年底當地發生咖啡店遭恐怖分子槍手脅人質持案,他亦曾奉召參與前線救援並獲嘉許獎。這次他趁放假回港探親,於香港時間昨凌晨零時52分,在澳洲悉尼乘坐國泰CX138航機來港,全機300多人。起飛後不久,黃聽到機組人員兩次廣播稱有乘客不適,請求有醫護專業乘客協助,他遂向空姐表示自己是救護員。黃表示,該澳洲籍病人當時極為頭暈,疑心臟病發,維生指數過低,生命受威脅。黃指當時有5、6名空姐協助將3個坐位扶手拉起改成臨時病床,方便黃先生與機上另一香港公立醫院的麻醉科女醫生協助病者吊鹽水,以及作靜脈注射以穩定其血壓。黃又稱:「當時病人女家屬很焦急,但空姐很有耐性安慰她及解釋救援步驟。」



獲贈國泰禮券


黃續稱,搶救個多小時後病人仍神志不清,若航班繼續飛香港恐病人「隨時捱唔住」,故與機組人員商討後,機長決定轉飛澳洲達爾文。着陸後他更陪病人到停機坪向當地醫護人員交代病人情況,然後才返回客機再出發,並於昨晨8時許抵達香港。黃稱今次救援頗為驚險,幸機組人員全力配合,空姐們其後向他道謝並送贈國泰禮券。國泰證實當時機上有乘客不適須緊急治理,機艙服務員遂按程序徵求機上專業人士提供醫療協助。■記者彭碧珊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602/1916927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645

瑪麗新技術 少女心臟停50分鐘獲救

1 : GS(14)@2015-08-25 08:26:48

【本報訊】為提高心臟停頓病人存活率,瑪麗醫院成為本港首間醫院將電動心肺復蘇,結合俗稱人工肺的插管體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簡稱ECMO)儀器,替心臟停頓病人進行急救。一名19歲少女就因這種結合新模式成功獲救,逃出鬼門關。電動心肺復蘇是用機器代替人手進行心肺復蘇,較常規方法更能保證急救質素,以及可避免阻礙照X光機等程序。ECMO原理則是在股靜脈及股動脈進行插管,再接駁儀器,代替心肺為腦部等器官進行供氧。



存活率增至三成

瑪麗醫院成人深切治療部副顧問醫生冼維正說,根據國際研究,將ECMO結合心肺復蘇,可增加病人獲救機會率至約三成。瑪麗醫院早前就此結合技術推出先導計劃,有6名病人曾接受有關急救,其中2人獲成功救回並康復出院,存活率逾三成,較傳統急救只有不足5%的心臟停頓病人能康復,比率大增。張樂雯是其中一名在新模式下獲救的病人。樂雯稱身體一向健康,病發前一天有感冒症狀,翌日起床後突感心跳急速及心口痛,即到新界一家醫院求診。瑪麗醫院成人深切治療部副顧問醫生魏振威憶述,當日深夜接獲該院電話,指一名19歲女生出現心悸及心率不正等,其後心臟停頓、器官衰竭,遂即到該院利用新方法為樂雯急救。魏稱一般搶救30分鐘仍未能使心跳回復就會放棄,但因樂雯太年輕,醫護人員未肯放棄,終在施行約50分鐘心外壓後,開動了ECMO,成功搶救樂雯。她在數天後不用再依賴ECMO,一個月後更能出院。魏續說,最終診斷樂雯是急性心肌炎,並指這是心臟停頓時間最長但成功搶救,病人其後又能自行活動的病例。現時精神奕奕的樂雯稱,心肺功能雖然較正常人少1%,但基本活動無障礙,只是不能走太快或站太久。她說從此更珍惜家人,「阿爸好少喊,當時見到佢都眼濕濕,我以後會更加孝順佢」。她又表示,醫生指復發風險微,會繼續向空姐夢進發。魏稱病人在接受ECMO急救前會先作初步評估,如末期癌症或太年長病人都不適合。■記者容文穎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824/1926794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07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