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環在線:六福高層人工冠絕同行 李華華

2008-07-31  AppleDaily

美 元貶值,刺激金價狂升,今年3月每盎斯金價曾一度升穿1000蚊美金,最受惠當然係金行啦,公司生意好,高層嘅人工、花紅同佣金都和味啲。以港姐楊寶玲 sell客嘅六福(590)噚日出年報,08年度大賺3億幾銀,比前一年多59%,董事局總薪酬亦有兩成三升幅,達3081萬銀,佔盈利近一成(見表), 當中單係CEO黃偉常就有2276萬薪酬,人工上升23%,其佔董事局總薪酬約七成,佢嘅薪酬仲係其餘4隻金行股中,得最多人工嘅高層o忝,認真犀利。 不過華華睇番5隻金行股中,論董事局薪酬總開支佔盈利比重最高嘅唔係六福,而係謝瑞麟(417),08年度佢嘅盈利有9924萬銀,較上個年度增長八成, 雖然謝瑞麟董事局薪酬總支出較上年減少約5%,但董事局開支仍佔盈利比重高達18%。喺謝瑞麟中得最高人工嘅唔係CEO黃岳永,而係被判咗罪嘅謝瑞麟囝 囝謝達峰,咗700幾萬銀,佔咗董事總薪酬四成。

周生生董事薪酬支出低

講到最賺錢嘅金行股係周生生(116),盈利有5億 幾銀,增長七成多,雖然公司賺咁多,董事總薪酬佔盈利嘅比重唔夠2%,班董事加埋只係攞977萬銀,較上年增加18%,而攞得最高人工嘅係集團總經理周永 成,咗299萬銀。至於就嚟改名做金至尊嘅恒豐金(870),就賺咗3億幾銀,比前一個年度多咗兩倍六,收最高人工嘅就梗係主席林世榮,佢攞咗829萬 銀,而董事總薪酬佔盈利比重5.4%。

金行股董事局薪酬佔盈利比重

謝瑞麟(417)董事總薪酬(萬港銀):1743.7佔公 司盈利:17.6%六福(590)董事總薪酬(萬港銀):3081.2佔公司盈利:9.8%恒豐金(870)董事總薪酬(萬港銀):1637.1佔公司盈 利:5.4%景福(280)董事總薪酬(萬港銀):345.3佔公司盈利:2.3%周生生(116)董事總薪酬(萬港銀):976.7佔公司盈 利:1.9%註:以07至08年度年報計算資料來源:各上市公司年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3

2014資產回報排行榜:中國股市冠絕全球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236

新興市場股市和歐洲主權國債成為2014年最大的贏家,中國股市的回報更是冠絕全球。

根據下面瑞信整理的圖表,中國股市和咖啡成為今年回報最高的資產,收益率均為47.7%。

Screen-Shot-2014-12-18-at-12.41.45

分列第三到第十的資產為印度股市(34.7%)、葡萄牙國債(20.7%)、印尼股市(20.5%)、土耳其股市(18.7%),西班牙國債(14.7%),英國國債(14.2%),比利時國債(14.2%),意大利國債(14.2%)。

而相比於牛氣沖天的美國經濟,美國股市回報比較溫和,以8.9%的回報位於第22位,美國國債回報率為6.4%,排名第28位。

能源、金屬等大宗商品成為最大的輸家。原油跌幅超45%,白銀、銅、天然氣的跌幅均在10%以上。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384

2014資產回報排行榜:中國股市冠絕全球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236

新興市場股市和歐洲主權國債成為2014年最大的贏家,中國股市的回報更是冠絕全球。

根據下面瑞信整理的圖表,中國股市和咖啡成為今年回報最高的資產,收益率均為47.7%。

Screen-Shot-2014-12-18-at-12.41.45

分列第三到第十的資產為印度股市(34.7%)、葡萄牙國債(20.7%)、印尼股市(20.5%)、土耳其股市(18.7%),西班牙國債(14.7%),英國國債(14.2%),比利時國債(14.2%),意大利國債(14.2%)。

而相比於牛氣沖天的美國經濟,美國股市回報比較溫和,以8.9%的回報位於第22位,美國國債回報率為6.4%,排名第28位。

能源、金屬等大宗商品成為最大的輸家。原油跌幅超45%,白銀、銅、天然氣的跌幅均在10%以上。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500

李娜代言費年賺過億 冠絕中國體壇

1 : GS(14)@2014-01-28 01:28:55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40127/18606660

                              中國網球女將李娜奪得澳洲網球公開賽女單冠軍,取得第二個大滿貫獎項後,代言廣告費、獎金收入猛增,她最少為13個品牌代言,年收入最少1,610萬美元(約1.25億港元),而職業生涯累積獎金更高達1,571萬美元(約1.22億港元),很可能成為中國運動員收入之冠。有網民指,李娜「單飛」後沒有政府支持,每年要花600萬元人民幣維持自己團隊,媒體報道只聚焦她的收入並不公平。

                內地媒體統計,現年31歲、世界排名第三的李娜,目前最少為13個品牌代言,包括泰康人壽、平治汽車、昆侖山飲用水、伊利牛奶、皇冠假日酒店、三星電子、Nike、加拿大SpiderTech、勞力士、Häagan-Dazs等,李娜經紀人、全球最大的體育經紀人公司IMG透露,目前仍有七、八間企業正與李娜洽商代言,她奪得澳網冠軍後,會有更多企業上門。
目前,在李娜球衣上印有泰康人壽、平治汽車商標,他們付出的費用最少150萬美元(約1,170萬港元),而且要簽約三年,並為李娜代交稅款。而其他11間企業的代言費,保守估計約有1,310萬美元(約1.02億港元)。在內地運動員而言,隨着姚明退役、劉翔復出無期、易建聯廣告價值下降,李娜的代言收入應是內地現役運動員中最高。

職業生涯獎金破億元

                  除了代言收入,李娜奪得231萬美元(1,801萬港元)澳網冠軍獎金後,令她職業生涯的奬金累積至1,571萬美元(1.22億港元),成為女子網壇有史以來第16位獎金超過1,500萬美元的球員。
不少網民在羨慕李娜的巨額收入同時,有人則指,李娜在2008年脫離國家隊、離開中國體育體制,「單飛」後沒有政府的後勤支援,她不但要自己出錢聘請訓練團隊,支付交通、食宿、租賃場地等費用,每日支出超過一萬元(人民幣.下同),一年支出超過600萬元,單是她的教練卡洛斯去年年薪已花逾350萬元,網民稱:「不要單看李娜成績、收入,更應看清她的支出!」
《重慶晨報》/上海東方網/新浪微博

網民有話說

                  .「人家靠自己,有能耐,牛逼!賺多少錢都是應該的!」
.「人家真本事賺的,問心無愧,沒有人嫉妒!」
.「娜姐還是相當盡職盡責的代言人,左標泰康人壽,右標奔馳(平治),手戴勞力士錶!」
.「商家也不是發善心的,沒有兩個大滿貫,他們會掏錢嗎?」
.「記者為何只看收入,不看支出?人家自己出錢養團隊,包吃住,回來還要分給國家獎金回扣!」
資料來源:新浪微博/網易論壇                                                        
2 : GS(14)@2014-01-28 01:29:13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40127/18606661
單飛後再奪佳績的李娜,讓不少仍在中國體制內的運動員羨慕。其中中國乒乓球隊總教練劉國梁大讚,李娜身為真正的全職業球員,「贏球或輸球都能豁達坦然面對,這是目前來講我們(體制下的運動員)所做不到的」。
李娜奪得澳網冠軍後,不少體壇名將、國家體育總局、河北省政府等都公開恭賀她奪冠,而劉國梁的祝賀最有意義。他認為李娜既是在舉國體制下培養出來的選手,但同時能轉成職業運動員,是「在兩種體制之間最成功的運動員」,讓人振奮。
不少娛樂圈名人都向李娜恭賀,其中章子怡在微博中留言:「無論誰曾經看扁你、拋棄你,你也不能放棄自己。大滿貫憑的是實力、毅力和耐力……李娜榜樣的力量!」李冰冰則留言說:「你是我們老李家的驕傲!」
新浪微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303

中國消費信心 冠絕新興國

1 : GS(14)@2014-02-13 10:16:57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213/news/ec_eca1.htm


【明報專訊】環球經濟仍復蘇乏力,瑞信新發布去年在全球9個新興國家的消費情緒調查,顯示即使最有活力的新興經濟體亦普遍出現周期性下行,消費意欲受打擊。在調查的9個國家中,中國一枝獨秀,成為消費情緒持續高漲的經濟體。


瑞信伙拍國際市場調查研究公司尼爾森,對中國、巴西、俄羅斯、南非、沙特阿拉伯、墨西哥、印尼、印度、土耳其等9個國家合共1.6萬名消費者派發問卷,蒐集消費者對未來的收入變幅、購買意欲及信心等方面的看法。

消費者認為現購物時機 中國比例最高

在對未來6個月個人財務狀方面,9個新興國家均有超過八成受訪者認為財務狀將較現時更好或不變。其中巴西、中國和印尼的比例均高達近98%。但在購買意欲方面,各國的回應卻相差甚大。除中國、沙特、印尼外,其他國家在2010至2013年間,「不認為目前是購買大宗商品好時機」的人數,幾乎均大於「認為現時是購物好時機」的人,且該差異在多國均較2012年繼續拉大。2013年認為現時應購物的中國消費者比例較持否定觀點的比例,高15個百分點,高踞9國榜首,中國更是唯一逐年在該指標錄得增幅的國家。

瑞信報告表示,去年新興經濟體及其資本市場的發展均面臨較往年更嚴峻的周期性放緩,營商環境及消費者信心均受到打擊,惟中國的零售市場仍顯示強勁的上升勢頭。

逾半數未來1年擬買手機去旅行

在消費產品方面,中國消費者更關注可提升生活質量的產品,逾半數的中國受訪者表示在未來12個月願意增加在品牌運動鞋及服裝、智能電話及旅行等的消費,比例均拋離9國平均值 (見表)。在住宅和汽車這兩項傳統大宗消費上,願意增加消費額的比例分別為24%和23%。

此外,瑞信亦對知名品牌在新興國家的喜愛程度繼續調查,其中愛馬仕(Hermes)為中國消費者最喜愛品牌,范思哲(Versace)和迪奧(Dior)緊隨其後。

學者﹕動力來自中產收入增加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黃國雄表示,中國是全球最有活力的經濟體,其發展動力主要來自於收入水平穩步提升的中產階層,「中國要想繼續保持消費市場繁榮,就要重點關注大眾消費需求」。他稱反貪之下,高檔奢侈品的增幅勢必放緩,而符合中產的中價產品將會迎來新的增長期。

明報記者 魏嘉儀、李萌
2 : GS(14)@2014-02-13 10:17:24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213/news/ec_eca2.htm
【明報專訊】與全球其他經濟體相比,中國零售業仍具有巨大的上升潛力,但相較於往年的高速增長,業界表示中國零售目前進入發展瓶頸,有學者建議,零售市場應盡快轉型升級適應轉變。今年春節黃金周內地的消費總額按年僅增13%,升幅降至近5年最慢。受影響的重災區除了受反貪政策打擊的高端禮品及餐飲,還有正經歷轉型的百貨和服飾業。女裝鞋品牌利信達(0738)發言人表示,撇除網購,內地消費市場持續低迷, 「大家都預期今年不會差過去年,但不知道是否復蘇」。


茂業(0848)財務總監王斌表示,今年百貨業分化會更明顯,茂業的定位是中高檔產品,預計今年沒必要追求高增長,同店增幅能接近雙位數就不錯。他認為雖然整體零售增速放緩,大眾消費仍有不俗增長,預料從事快時尚、大眾餐飲的企業今年表現會不錯。

學者﹕零售業要升級轉變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黃國雄表示,中國零售業增長放緩是一個值得留意的信號,「這一輪放緩,並不是短暫的周期性調整,而是整個零售業的發展模式遇到瓶頸,需要整體轉型」。他稱業界要重新審視巨大的內需,並盡早適應政策變動及互聯網購物趨勢。以百貨業為例,應擺脫「千店一面」的形象,主動細分客戶群並開闢新的運營方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329

單日銷情冠絕今年新盤豐連沽318伙 細單位一鋪清

1 : GS(14)@2016-08-08 00:12:59

■昨日大批代理及準買家於豐連售樓處門外「曬住太陽」排隊買樓,有買家直指賣樓過程「亂」。 張柏基攝



【本報訊】細價樓呈反彈勢頭,屯門新樓單日沽逾八成半貨源!昨日晒冷賣370伙的南豐屯門豐連,至昨晚共沽318伙,是繼去年11月底長實(1113)元朗世宙首日沽約450伙後,八個月以來單日沽貨最多的新盤,亦是今年單日銷情最好的新盤。記者:黃嘉銘


豐連昨日晒冷賣全盤370伙,下午一時起先進行內部認購,及後是買兩伙的買家揀樓,最後是買一伙的買家揀樓。發展商下午四時指,74個分配予A組認購兩伙的單位,全數被揀選,而第一批內部認購有30伙獲揀樓,連同其餘買一伙的買家,至昨晚8時半,發展商再公佈,項目共沽318伙,即是單日沽逾八成半貨源。當中,開放式及一房單位(約188伙),佔全盤逾一半,已全數被揀選。




兩房三房較滯銷

餘下的單位都是較高層的兩房及三房單位,兩房戶明顯較為滯銷。項目更成為2016年首日售出最多單位的樓盤,即最旺場新盤,超越了於5月賣樓的會德豐(020)將軍澳Savannah,首日成功沽出約306伙的紀錄,同時是繼去年11月底,長實元朗世宙八個月以來單日銷情最好的新盤。現場所見,無論是場內抑或場外,都擠滿代理及準買家,當中有大批代理及準買家於售樓處九龍灣傲騰廣場門外大排長龍,排到出車來車往的馬路,場面略為混亂及危險,而且在烈日當空下「曬住太陽」排隊,有準買家及代理表現鼓譟。有買家直指賣樓過程「亂」,要在戶外等,曬足半小時,現場買家普遍對樓盤開價還可接受,認為樓價穩定買來自用兼投資。地產代理監管局亦有多名職員到場視察。



新地形薈快開價

其他一手新盤方面同樣旺場,長實紅磡維港.星岸昨日單日沽出約12伙,會德豐One Homantin昨日單日沽出約5伙,包括兩個兩房單位及三個三房單位,發展商指項目8月至今已錄12宗成交。綜合發展商及市場消息,昨日全個一手市場單日賣出逾350伙。另外,新地(016)筲箕灣形薈今日將向傳媒開放示範單位及公佈最新部署,市傳不排除即場開價。中原地產亞太區住宅部總裁陳永傑指,英國脫歐後,8月份樓市氣氛向好,發展商積極推盤,估計本月有6至7個新盤推售,料全月一手成交可達2,000宗,創自2015年4月後新高。樓價方面,預計下半年樓價回升5%,將追回年初跌幅。美聯物業住宅部行政總裁布少明更表示,本月一手成交可望有2,500宗,創約兩年新高。


■畢先生

【兩慈父為子買樓】

畢先生:協助兒子購入兩伙豐連一房單位,每間200多萬元,覺得「呢啲價位可以試一試」。打算投資收租,希望兩間樓可收到萬餘元租金。


■邱先生


邱先生:花逾600萬元買入兩伙一房戶,一間予兒子自住,「幫佢畀首期」;一間作後備。問及會否收租,他指會考慮,但無預計租金回報有幾多。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807/1972615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769

帝峯「三按盤」呎價冠絕奧運站

1 : GS(14)@2016-10-10 16:13:00

【本報訊】樓市熾熱,大角嘴帝峯.皇殿「三按盤」以1億元成交,呎價3.8萬元,成交價及呎價創項目入伙新高,呎價亦貴絕奧運站二手。消息指,大角嘴帝峯.皇殿1座高層A及B室,實用合共約2,598方呎,以約1億元成交,呎價38,491元,銀碼及呎價均為項目入伙六年來新高。呎價打破2013年君滙港1座頂層複式「樓王」紀錄,實用面積4,086方呎,當時成交價1.34億元,呎價32,795元。土地註冊處資料,原業主鄭則鍔及李鳳儀聯名於2011年以共4,986萬元買入,今年1月開始向財務公司承造第二及第三按揭。原業主鄭則鍔與新奧能源(2688)前執行董事同名。新奧能源前執行董事鄭則鍔涉嫌內幕交易,今年中被證監會向市場失當行為審裁處提出展開研訊。


凱旋門天際屋傳易手

大碼成交頻現承接,消息稱,淺水灣老牌豪宅詩禮花園高層B室,實用1,962方呎,以7,280萬元成交,呎價3.7萬元。消息指,尖沙嘴九龍站凱旋門映月閣頂層天際獨立屋,實用面積4,263方呎,市傳剛以約4.238億元售出,呎價近10萬元,若成交屬實,將創九龍分層住宅呎價新高。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010/1979623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1342

半新股貨源歸邊歷來最勁 聯旺累升64倍 冠絕全球新股

1 : GS(14)@2016-10-13 08:05:46

■藝人黃翠如(左)父親黃永華任大股東的建築股聯旺,為被點名股權集中的焦點半新股。 資料圖片



【本報訊】半新股貨源歸邊,有紀錄以來最嚴重!年初至今已有16間公司被證監會點名股權高度集中,當中逾8成(即13間)為上市不足一年的半新股,比例為有紀錄以來最高,被謔稱為「全球最強新股」聯旺(8217)亦在其列。由於股權集中不涉罰則,對解決股價被舞高弄低於事無補,甚至因具賣殼概念而被譏為「殼股名單」。記者:黃翹恩



新股炒風沉寂一時後,上周五全配售上市的節能元件(8231)、駿高控股(8035),原始股東只有110人左右,首日股價分別升14倍及8.5倍收市,再度引起關注。



翠如BB股被指股權集中

半新股被點名股權集中越見普遍。16間被點名的公司中,有13間上市不足一年,佔逾80%,為2009年有紀錄以來最嚴重。去年全年只有8間半新股被點名,2014年亦只有10間,2009至2013年亦只有單位數。當中最惹人注目的必數藝人黃翠如父親任大股東的建築股聯旺。《彭博》統計,聯旺為今年全球升幅最高的新股,上市至今只有半年多,股價累升64倍,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正是因為該股股權極度集中。證監會在聯旺上市一星期已着手查訊,發現該股由20名股東持有逾95%股份。證監會雖然嚴辭聲明股價容易因極少成交而大幅波動,不過,該公告僅為「溫馨提示」,並不涉罰則,即只提醒投資者審慎行事,風險自負。按規例新上市公司大股東6個月內不得減持股份、1年內不可失控股權。尤其以創業板「先天不足」,只須至少100名投資者即可配售上市,若上市不足一年即被點名,極可能首批沽售股份皆由主要股東接貨,形成少數股東持有極大量股份情況。


專家:證監點名無補於事

股權集中公佈一般只描述大股東和若干股東,合共持有絕大多數股權的統計數字,無交代彼此是否關連人士。銀河證券業務發展董事羅尚沛指這正是漏洞所在,尤指創業板新股,「配售、上市後沽貨,邊有人要?都係(大股東)舅父舅母姨媽姑姐(接貨)」,致令成交低落,「入咗去走唔到」。富時、MSCI明晟指數相繼拒絕股權集中公司納入指數,已納入股亦會被剔除。天智合規顧問董事鍾婉怡直言,該批企業「走法律罅」,機構投資者極力避免沾手,證監會發通告亦「無補於事,(股權集中)已經係事實,講到明呢班係圍威喂」,反問「不如叫佢做殼List啦,真實啲」。約六分一被點名股權高度集中公司已賣殼易手。本報向證監查詢,會否考慮檢討股權高度集中公佈制度,發言人不予置評。證監行政總裁歐達禮曾表示,致力處理創業板新股價格波動、流通量少和股權集中問題。不過由於改革上市架構市場諮詢延期,港交所(388)行政總裁李小加表示要待該諮詢完成,才能考慮推出創業板改革諮詢。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013/1979931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177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