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對基本面視而不見,交易員持續推高油價?

http://wallstreetcn.com/node/49647

美國基準原油價格在隔日昇至15個月的高點,與此伴隨的是汽油和精煉油價格的走高。儘管市場將此歸咎於埃及政局動盪帶來的地緣政治風險以及供應的收緊,但這些解釋似乎很難站穩腳跟。

此次油價的大漲更像是交易員們的一次傑作,他們以一種原始的賭場行為竭盡全力的給原油市場造成了長期的扭曲。為了驗證這種理論, Quartz對第一段裡提及的理由進行了驗證。

首先,儘管埃及政局動盪,但蘇伊士運河不大可能關閉。因為,埃及政府每年約從蘇伊士運河獲得50億美元的收入。退一萬步,即使蘇伊士運河關閉,其對全球原油供應量的拖累僅為2%,這僅僅比伊朗受國際制裁後減少的全球原油供應略微多一點點。

其次,對美國來說,供應的收緊並不會帶來大的影響。美國能源情報署的數據顯示,美國上週原油庫存下降990萬桶,但美國目前的原油庫存仍位於20年來的最高水平。此外,美國原油產量也持續增加。

最後,讓我們來看看全球原油需求的整體形勢。全球最大原油消耗國中國的原油進口在上半年出現下降,這是中國自2009年以來首次出現原油進口下降。這一點使得經濟學家們感到擔憂,因為原油需求是中國GDP的預兆性指標之一,也是全球經濟增長的領先指標之一。

綜合以上三個因素:全球經濟風險溫和、庫存高企且供應穩定,原油價格大漲的理想條件並不存在。不過,這並不構成讓這些交易員們離開「賭場」的理由,那麼交易員們繼續推高WTI油價的理由又是什麼呢?

眼下布倫特原油和WTI原油的價差正在繼續縮窄,目前已經降至3美元的水平,這是2010年12月3日以來的最低水平(當時為1.85美元),相比之下,其在2011年9月23日時曾高達29.59美元。這背後又是什麼原因呢?

早在2010年上半年的時候,WTI原油的常規成本是略微高於布倫特原油的,但後來加拿大和美國頁岩油田的原油瞬間湧入美國,而美國輸油管道的調整未能跟上其國內原油供應的變化,這就導致了庫欣和俄克拉荷馬州地區的原油庫存激增卻不能迅速的送往煉油廠。

庫欣地區WTI原油庫存的飆升就使得交易員們能夠持續將其價格壓低,這也就導致了布倫特/WTI原油價差的走寬。但近幾個月來,建築商們完成了人們夢寐以求的輸油管道的建設,這緩解了庫欣地區原油的庫存壓力,輸油管道的瓶頸基本上已經一去不返了。

因此,Price Futures Group的分析師Phil Flynn表示:

隨著WTI原油重新回歸到全球基準原油,WTI原油正在重新建立其主導地位。不過,目前交易員已經把油價推的太高,全球市場的基本面仍要求一個低油價。市場已經失控,而多頭掌握了控制權。

儘管交易員們對基本面視而不見,但他們的賭注正在變得越來越危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4854

烏克蘭危機與油價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9392

過去幾天烏克蘭危機激化的時候,國際油價出現了明顯的上漲。烏克蘭並非重要的產油國,為什麽石油市場會給烏克蘭問題帶來的風險定價呢?美銀美林解讀了烏克蘭在石油運輸上的重要地理位置: 關於油價,我們認為存在短期溫和的上漲壓力... 關於石油,烏克蘭每天消費約30萬桶石油,其中22萬桶來自俄羅斯,8萬桶由烏克蘭國內產出。然而,不像天然氣,烏克蘭並沒有大量的頁巖油資源,因此其並不構成對俄羅斯主導地位的潛在競爭威脅。 此外,俄羅斯的石油經過烏克蘭的運送量是相對較小的,俄羅斯石油運輸公司(Transneft)最新的數據估計,一般會有30萬桶/天的流量通過Druzhba輸油管道。然而,俄羅斯的確有大量的石油通過黑海運輸,這使得俄羅斯海軍位於Sevastopol的基地(位於克里米亞半島西南岸的港口城市),甚至包括整個克里米亞半島成為了控制Avoz(俄羅斯黑海沿岸城市)和黑海商業油氣運輸的重要據點。 (左一深藍色代表俄羅斯通過太平洋科濟米諾港出口的石油量,中間淺藍色分別代表通過黑海Tuapse和Novorossiysk港出口的石油量,右一紅色代表通過波羅的海Primorsk港出口的石油量) 暫時來說,這些輸油通道還是安全和分散的。因此,雖然當前油價跟隨著其它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但我們認為除非沖突擴大化,油價上漲的風險從現在起是相對溫和的。 ...除非西方國家介入,但這是不大可能發生的。 此外,我們認為俄羅斯是極不可能中斷對全世界的石油出口,因為這將破壞俄羅斯自己作為可靠且不結盟的全球最大能源供應國的聲譽。同時,針對俄羅斯石油的制裁措施也是不大可能出現的,因為我們認為,歐洲經濟真的不能承受六年里第三次走入衰退。在2008年俄羅斯與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爆發沖突的時候,也並未出現任何實質性的制裁措施,所以現在也不大可能出現。 如果烏克蘭的沖突轉變成全面戰爭,而且俄羅斯通過黑海運輸的100萬桶/天的石油短暫中斷,那麽油價可能會短暫上漲10美元甚至以上。 (以2008年7月3日油價最高點146美元/桶為基準,各國當前的油價水平) 鑒於新興市場貨幣一直在貶值,布倫特油價漲破125美元/桶將很可能會導致一些較弱的經濟體出現衰退的風險。接著,我們認為油價可能會較快地跌回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192

發改委今年二次上調油價,汽油升回新定價機制後最高點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0229

2012年至2014年4月國內油品價格調整走勢圖。 (南方週末資料圖/圖)

2014年4月24日,國家發改委下發通知,4月24日24時起國內成品油價上調。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提高155元和145元,調整後的汽、柴油供應價格分別為每噸8795和7675元。測算到零售價格90號汽油和0號柴油(全國平均)每升分別提高0.11元和0.12元。

發改委消息稱,此次成品油價格調整幅度,是按照現行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根據4月24日前10個工作日國際市場原油平均價格變化情況計算,並累加上個調價週期未調價金額確定的。4月中旬以來,受地緣政治等因素影響,國際市場油價震盪上行,前10個工作日平均價格有所上漲。

此次為2014年以來的第二次油價上調。2014年至今,油價已經歷三次下調、二次上調和三次擱淺。

2014年第一次上調為2014年2月26日,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上調205元和200元,調整後的汽、柴油供應價格分別為每噸8775和7660元。2014年1月10日和1月24日、3月26日油價進行了下調,1月10日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下調125元和120元,1月24日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下調130元和125元,3月26日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下調135元和130元。2014年2月12日、3月12日和4月10日油價不作調整,約每隔一個月油價擱淺一次。

2013年3月26日發改委發佈了《石油價格管理辦法(試行)》,此後根據新成品油定價機制,成品油價格每10個工作日都會調整一次,該降就降,該升就升。但當汽、柴油的漲價或降價幅度低於每噸50元,折合到每升調價金額不足5分錢,為節約社會成本,零售價格暫不作調整,納入下次調價時累加或沖抵。

從上圖可以看出,此次油價上調是新成品油定價機制運行至今的第9次上調,按照10個工作日一調的週期,油價已歷經了21輪調整週期,共9次漲價9次降價3次擱淺。2013年3月以來為「七漲六跌」,2014年至今為「兩漲三跌三擱淺」。2013年9月13日油價上漲至最高點,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上調90元和85元,調整後的汽、柴油供應價格分別為每噸8795和7955元。之後一年內油價漲跌起伏,不過進入2014年以後,4月24日汽、柴油供應價格分別為每噸8795和7675元。其中,汽油價格達到成品油新定價機制實施以來2013年9月13日的最高水平。

新京報消息稱,對於後市走勢,隨著夏季汽油消費高峰期的來臨,歐美煉廠開工率和原油加工量增加,將對後期原油市場提供較強支撐。不過,美國原油庫存升至歷史高位,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歐美經濟數據忽冷忽熱,將在一定程度上打壓油價走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158

股市分析(30):油價升跌的投資策略 梁隼

http://notcomment.com/wp/?p=22228

油價

我們常常在財經報章及電視、收音機等財經節目都聽到油價一詞,搞個爛笑話,當然不是講花生油、粟米油等食油價格,而是指看似和我們日常生活風馬牛不相及,但事實上卻息息相關的原油價格。

原油可提煉成為汽油,是汽車、飛機等運輸工具的必需品,也可用作發電,又可製作塑膠等日用品,既然與大眾市民息息相關,原油價格的變動當然視為經濟的寒暑表。

整個世界有三大原油交易市場,分別為北海布倫特原油價格、迪拜原油價格及西德克薩斯原油價格,不過報章上的原油價格,多數以紐約商品交易所的原油價格為報價基準。無論是那一個市場價格走勢都大致同步,因此拿一個較為人熟悉的市場報價也是理所當然。

環球各地有不少和石油有關的企業在不同的股票市場上市,香港也不例外,按公司經營範圍可分別上游(開採石油)及下游(石油副產品包括電油銷售)企業。

香港的上市公司中,上游石油企業的代表為中國海洋石油(中海油),下游企業的代表為中國石油化工(中石化),中石油由於同時具備開採原油及副產品銷售業務,可視為中游企業。

一般而言,原油價格越高,上游企業可享有價格優勢令股價跑贏大市,反之當油價下跌時,下游企業的股價表現,就會受惠原材料(原油)價格下跌而上升。不過現時上游下游企業的業務分佈已開始矇糊,上游及下游的股價表現也沒有如過去般反向了。

除石油業務有關的公司外,也有不少上市公司業績表現和油價掛鈎,例如經營九巴的載通控股及經營新巴的新創建集團,就會被油價上升所困擾,所以留意油價走勢,既可找到很多投資機會,也可避開不少宜沾手的股手,可說是一個很好的測市指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088

埃及新政府冒險削減三成能源補貼 油價最高暴漲78%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8010

埃及周六突然宣布,7月5日零時起大舉上調油價,漲幅最高達78%。 埃及政府這一決定是為了通過削減能源補貼減少預算赤字。能源補貼削減將使埃及本財年節約60億美元至140億美元,占國家支出比例由20%縮減至13%。財政赤字將從6月初結束的上一財年的12%縮減至2014/2015年的10%。 這一舉措一直被認為是埃及結構性改革的關鍵一步。但是,因面對高貧困水平和經濟衰退,歷屆政府擔心它會引發社會動亂,因而一再推遲實施。過去10年,埃及能源補貼支出累計達1000億美元。 新聞發布會上,上個月新埃及軍政府任命的總理Ibrahim Mehleb稱,不遏制能源補貼將是“犯罪”。必須進行新改革,以便為醫療和教育等基本服務釋放資金。 不過,油價暴漲可能導致民眾不滿,這將是埃及新政府面臨的第一項挑戰。 埃及能源價格大幅上調: 埃及柴油價格猛增64%至每升25美分。柴油用於工業、公共交通和窮人極度依賴的面包車。 舊汽車使用的辛烷值汽油價格漲幅最大,價格上漲78%至每升22美分。92號辛烷值汽油價格上調40%至每升37美分。 諸多行業使用的天然氣價格也增加了30%~70%。 據埃及另一項政府公告,本月起電力價格將上調,未來五年電力補貼將完全取消。政府目前銷售的電力價格不到一半的生產成本,這意味著電力價格將在五年內幾近翻番。 周六當地媒體《al-Shorouk daily》援引埃及規劃部部長Ashraf al Arabi的話稱,“五年內,被認為需要補貼的人口將支付實際成本80%的燃料價格,其他人將按市場價格支付。” 埃及新政府這一舉措頗為冒險。周六,埃及有報道稱,本地出租車司機已開始罷工,因面包車司機收取更高票價,乘客和司機之間頻現爭吵。 不過,埃及政府決定削減補貼受到國際投資者的歡迎。目前埃及對國際石油公司的欠款達60億美元,援助者如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等曾呼籲開羅進行改革。 從全球來看,多年來,深陷能源補貼陷阱的不止是埃及。 據彭博社此前報道,IMF估計全球各國對石油、電力、天然氣和煤的補貼一年達1.9萬億美元,相當於2011年全球GDP的2.5%。 能源補貼主要集中於中東、亞洲、中歐和東歐國家。全球天然氣補貼最重的國家是烏茲別克,補貼支出相當於GDP的26%。委內瑞拉的石油補貼費用相當於GDP的8%,伊拉克是14%。 政府提供能源能源的初衷往往是希望控制通貨膨脹,以及保護民眾免受國際能源市場價格上漲沖擊。但能源補貼代價高昂,往往造成政府的財政重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054

全球最便宜油價:用錢堆出來的委內瑞拉福利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4097

委內瑞拉國民享受著地球上最便宜的汽油,而代價就是該國政府必須為此犧牲高達13%的GDP。(更多精彩財經資訊,請到各大應用商店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按照巴克萊近期的分析報告,委內瑞拉的汽油零售價僅為每加侖0.05美元,折合人民幣約為每升1.17元。這是按照官方匯率計算的,若按照黑市匯率計算,該國公民僅需為每加侖汽油支付0.01美元。

這個價格大概會讓很多國家的人民震驚,比如挪威、土耳其、香港和以色列,因為他們承受著世界上最貴的汽油費。

巴克萊預計,這種便宜的幾乎不要錢的汽油是委內瑞拉政府犧牲了將近270億美元的外銷石油利潤換來的。這筆巨資相當於該國12.5%的GDP,以及超過90%的公共部門赤字。

這也正是委內瑞拉政府為何長期以來都想減少汽油補貼的重要原因,甚至連激進的民粹主義領袖、已故總統查韋斯都認為汽油應當漲價。委內瑞拉新任總統馬杜羅也令開車的人們意識到,他想提高燃油價格。

不過,委內瑞拉政府可不敢輕舉妄動。他們不會忘記發生在1989年的那場大騷亂,導火索正是汽油漲價。

上世紀80年代,國際油價大跌,導致極端依賴石油出口的委內瑞拉出現財政危機,外債高企。1989年,委政府推行新自由主義改革,減少國家支出、緊縮社會福利,其中就包括上調燃油價格,最終引發民怨。2月27日,大批國民走上街頭遊行示威,但這卻演變成了一場暴亂。抗議者焚燒汽車,四處劫掠。他們被稱為“加拉加索(Caracazo)”,其含義為委內瑞拉首都加拉加斯的“暴力風暴”。3月1日,政府出動軍隊鎮壓。官方統計數據顯示,有數百人喪生。而民間則預計有上千人死亡。

然而,當前的委內瑞拉政府再度面臨經濟重壓,經濟改革的動機仍存。華爾街見聞網站早前提及,截止今年1月下旬,該國黃金與外匯儲備已降至210億美元,流動資產僅剩20億美元。而當時該國非金融性應付賬款總額超過500億美元。

為緩解經濟壓力,委內瑞拉在今年7月開征奇葩稅種——機場呼吸稅。這就是說,每名乘客都要為他們呼吸到的空氣繳稅20美元。

委內瑞拉長期處於高通脹環境。5月,該國年化通脹率高達61%,比阿根廷還糟糕。高通脹也是導致該國政府和民眾關系緊張的重要原因。今年以來,委內瑞拉已經爆發了一系列抗議活動。

換句話來說,無論委內瑞拉政府漲不漲油價,大街上總少不了高聲抗議的人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566

中國才是油價遲遲不漲的最終原因?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4851

不論是與俄羅斯接壤的烏克蘭還是中東的伊拉克,近來石油與天然氣產地的地緣政治沖突頻發,按說油價應該高漲,可是到目前為止還比較平靜。

國際能源署(IEA)最近的以下石油市場報告圖表顯示,布倫特和WTI的價差都在收窄,表明資本市場預計長期油價還會走低,並沒有體現近來地緣政治風險的負面影響。

頁巖氣, 地緣政治, 石油, WTI,布倫特

能源咨詢公司JBC Energy的分析師認為,油價預期不跌反漲的主要原因可能來自中國。

簡單來說,明天的預期和投資成本決定了今天的價格。華爾街見聞將這種觀點總結為:

中國開始實施新的能源戰略,要以清潔能源帶動經濟發展,未來天然氣使用量會增加。

雖然以中國目前的能力,還無法像美國那樣依托頁巖革命實現產量突破,但未來在開發頁巖氣的推動下,中國會更側重於天然氣生產,受這種預期的影響,油價會走低

JBC Energy的分析師指出,中國政府在逐步引導國內天然氣價格走高,鼓勵國內開采和生產天然氣,最終目的是縮小國內氣價和進口氣價的差距。

下圖深藍色柱形代表中國的液化天然氣進口規模,淺藍色柱形代表進口天然氣規模,深綠色線條代表液化天然氣月均價格,淺綠色線條代表天然氣月均價格。

頁巖氣, 地緣政治, 石油, 天然氣,中國

去年非居民用存量天然氣每千立方米上調了260元,中國發改委本周又第二次調價,宣布從9月1日起每千立方米價格上漲400元。

上述最新價格適用於消耗的前1120億立方米天然氣,超出部分的價格不變,仍是去年的水平。去年中國共消耗約1700億立方米天然氣。

中國政府預計,上述新的天然氣價機制將積極推動供應。但中國頁巖氣開發的大計卻因為現實的挑戰放慢了步伐。

本月初,中國國家能源局局長吳新雄在講話中提到,到2020年,頁巖氣的產量將達到300億立方米。這一數據與2012年能源局制定的“十二五”目標600-1000億立方米相去甚遠。

按可采頁巖資源規模排名,中國是全球第一,但由於國內地質條件複雜、專業技術與基礎設施不足,加之生產頁巖氣成本高,中國很難複制美國頁巖氣革命的成功。

對能源局此次下調2020年頁巖氣產量,有市場人士猜測,可能釋放出一種消極的油氣改革信號,中國政府將削減對頁巖氣產業的扶持力度,減少頁巖氣項目的總量。但也有人認為,減產正說明中國在頁巖氣問題上日趨理性,“十三五”最後產量預計與“300億方”不會有太大出入。

華爾街見聞昨日文章提到彭博報道的觀點,即頁巖氣開發改變了市場的供求格局,供應在增加,需求在減少。

文章稱,除了頁巖氣的繁榮,現在和以前相比沒有變化。頁巖氣革命使美國的開采量達到27年之最。

而本月公布的6月美國貿易逆差意外大幅收窄,主要就是源於石油進口規模創三年半新低。

花旗集團商品研究主管Ed Morse此前表示,北美曾推動了難以置信的原油進口量,其實世界並不需要那麽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990

納指刷新十四年新高 蘋果創歷史收盤新高 WTI油價重挫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5553

周二,地緣政治風險減弱、美國房地產數據超預期、美國企業財報喜人,美股繼續上揚,納指刷新14年新高,蘋果創歷史收盤新高。WTI油價大跌2%。英鎊兌美元重挫0.7%。黃金跌0.2%。(更多精彩財經資訊,請到各大應用商店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標普500指數漲9.86點或0.50%,報1981.60點;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漲19.20點或0.43%,報4527.51點;道瓊斯工業指數漲80.85點或0.48%,報16919.59點。

有“恐慌指數”之稱的CBOE波動性指數(VIX)下跌0.89%,收12.21。

美股

周二,美股高開後緩慢上揚,收盤時三大股指全線收漲。地緣政治風險減弱、房地產市場方面的數據遠超預期、CPI數據尚可、Home Depot和TJX財報喜人,均提振市場情緒。不過今日美股交易量很低。蘋果股價收盤創歷史新高,突破100美元。

美國經濟數據方面,7月CPI環比增0.1%,增速創五個月新低,同比增2%,經濟複蘇對物價上漲壓力有限,全球需求疲軟限制了公司漲價的能力。美國7月新屋開工數環比增15.7%,遠超預期的8.1%,創八個月新高;6月意外大減的幅度經修正後也明顯緩和;7月體現未來房屋需求的新屋營建許可戶數同樣大幅增加,增幅超過8%;房屋數據顯示美國房地產市場在掙脫低迷狀態。

美債收益率上行,黃金下跌,WTI油價重挫。10年期美債收益率低開,隨後緩慢走高,收漲2個基點,收於2.41%。黃金盤中接近1304美元/盎司,後來下滑,收跌0.2%,收於1295.1美元/盎司。9月份交割的WTI輕質原油期貨價格報收於每桶94.48美元,大跌2%。布油盤中再刷新13個月新低101.07美元/桶。

歐洲股市普遍上漲。英國7月CPI同比增1.6%,環比跌0.3%,不及預期,英國央行加息壓力暫緩。英國6月DCLG房價指數同比增10.2%,前值從+10.5%修正為+10.4%。普京將於8月26日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會見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謀求緩解烏沖突。地緣政治風險進一步緩和,泛歐斯托克600指數漲0.57%,德國股市漲近1%。10年期德債收益率下滑2個基點,達到1%。10年期英債收益率下滑4個基點,達到2.4%。歐元兌美元下跌0.3%。英鎊兌美元大跌0.7%,創四個月新低,達到1.6616。

亞洲股市大多上漲。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稱,經濟處下行通道,下半年和明年都是降息和降準時間窗口。國務院大力支持東北振興,力爭再用2~3年,率先基本完成現有棚改計劃。溫州成房地產泡沫樣本,棄房數量達1107套,涉及不良貸款64億元。證監會第三批企業新股首發名單出爐,已核準11家企業新股首發申請。滬指漲0.26%,連續三日收盤創年內新高。中央深改小組強調打造一批形態多樣新型主流媒體,傳媒股大漲。券商、全息概念、草甘膦、稀土、觸摸屏、有色跌幅居前;傳媒、土地流轉、充電樁、文化振興、信息安全走強。恒指漲0.67%,再創6年新高,藍籌股漲多跌少,華潤置地領漲藍籌。

大宗商品市場走勢:

黃金,石油

美債市場走勢:

美債

外匯市場走勢:

美元,歐元,英鎊

隔夜全球市場收盤情況:

標普500指數漲0.50%;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漲0.43%;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漲0.48%。

泛歐斯托克600指數漲0.57%,收報335.49點;德國DAX指數漲0.96%;英國富時100指數漲0.56%;法國CAC40指數漲0.56%。

日本股市漲0.83%,恒指漲0.67%,滬指漲0.26%。

美元兌歐元上漲,美元兌日元上漲。

12月份交割的紐約黃金期貨價格下跌0.2%,收於1295.1美元/盎司。

9月份交割的WTI輕質原油期貨價格報收於每桶94.48美元,大跌2%。

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上行2個基點,收於2.4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370

多頭倉皇奔逃才是近期油價下跌的主因?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6841

近期烏克蘭和中東地區地緣政治風險增加,油價不漲反跌,媒體對此行情有多種猜測,如美國頁巖開發技術革命推動頁巖氣開采量大增、美軍重回伊拉克戰場有助於穩定伊拉克局勢。(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但彭博下圖提供了另一種成因,即:過去幾周真正導致油價下跌的原因可能是,多頭正在平倉,其規模之大創下三十年來最高記錄。

大宗商品, 石油, 油價, 地緣政治

當然,即使經歷了這一輪出清,多倉的規模依然很大,不過大量多頭集中平倉顯然對油價產生了下行壓力。

華爾街見聞此前文章提到彭博報道的觀點,即頁巖氣開發改變了市場的供求格局,供應在增加,需求在減少。

文章稱,除了頁巖氣的繁榮,現在和以前相比沒有變化。頁巖氣革命使美國的開采量達到27年之最。

而本月公布的6月美國貿易逆差意外大幅收窄,主要就是源於石油進口規模創三年半新低。

另有華爾街見聞文章提到,能源咨詢公司JBC Energy的分析師認為,油價預期不跌反漲的主要原因可能來自中國。

這種觀點的邏輯是:

中國開始實施新的能源戰略,要以清潔能源帶動經濟發展,未來天然氣使用量會增加。

雖然以中國目前的能力,還無法像美國那樣依托頁巖革命實現產量突破,但未來在開發頁巖氣的推動下,中國會更側重於天然氣生產,受這種預期的影響,油價會走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924

供給充足需求不樂觀 油價大跌超1%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715

盡管包括烏克蘭在內的全球地緣沖突風險依然存在,但是原油價格持續下跌。主要原油產地供給充足,全球經濟增長不樂觀壓低油價。(更多精彩財經資訊,請到各大應用商店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周二歐洲時段,美國WTI原油下跌1.22%,至92.58美元每桶。歐洲基準布倫特原油下跌1.14%,跌至每桶101.72美元。

QQ截圖20140902211117

在油價一路下跌的同時,烏克蘭危機正嚴重惡化。烏克蘭政府指責俄羅斯要的不只是烏東部,而是在策劃對烏克蘭的全面入侵。在中東地區,美國依然在轟炸極端伊斯蘭武裝IS國。

但這一切都不能阻止油價下跌。德國商業銀行認為“充足的供應導致令油價不可能大幅升高。”

利比亞國家石油公司此前宣布,利比亞有能力把原油產能擴大到70萬桶/天。

同時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決定維持供應不變。OPEC組織供應了全球40%的原油。

中國和歐元區制造業PMI疲軟,令市場對新興市場和發達國家經濟增長前景憂慮,從而打壓的油價。

8月份中國官方制造業PMI跌至51.1,歐元區制造業PMI降至50.7的一年多最低,德國PMI降至51.4,創下11個月最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43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