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戰略性新興產業十三五規劃:形成5個產值10萬億元級新支柱

經李克強總理簽批,國務院日前印發《“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對“十三五”期間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目標、重點任務、政策措施等作出全面部署安排。

《規劃》指出,戰略性新興產業代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方向,是培育發展新動能、獲取未來競爭新優勢的關鍵領域。要把戰略性新興產業擺在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緊緊把握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重大機遇,按照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部署要求,以創新驅動、壯大規模、引領升級為核心,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培育發展新動能,推進改革攻堅,提升創新能力,深化國際合作,加快發展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生物、新能源汽車、新能源、節能環保、數字創意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更廣領域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建設制造強國,發展現代服務業,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有力支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規劃》提出,到2020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5%,形成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制造、生物、綠色低碳、數字創意等5個產值規模10萬億元級的新支柱,並在更廣領域形成大批跨界融合的新增長點,平均每年帶動新增就業100萬人以上。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產業創新能力和競爭力明顯提高,形成全球產業發展新高地。

《規劃》確定了八方面發展任務:

一是推動信息技術產業跨越發展,拓展網絡經濟新空間。

二是促進高端裝備與新材料產業突破發展,引領中國制造新跨越。

三是加快生物產業創新發展步伐,培育生物經濟新動力。

四是推動新能源汽車、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快速壯大,構建可持續發展新模式。

五是促進數字創意產業蓬勃發展,創造引領新消費。

六是超前布局戰略性產業,培育未來發展新優勢。

七是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構建協調發展新格局。

八是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開放發展,拓展國際合作新路徑。

《規劃》提出了完善管理方式、構建產業創新體系、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深入推進軍民融合、加大金融財稅支持、加強人才培養與激勵等6方面政策保障支持措施,部署了包括集成電路發展工程、人工智能創新工程、生物技術惠民工程、新能源高比例發展工程、數字文化創意技術裝備創新提升工程等21項重大工程。要求各地區、各有關部門高度重視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工作,切實抓好本規劃實施,加強各專項規劃、地方規劃與本規劃的銜接工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176

戰略性新興產業再布局,新增16個重點方向

戰略性新興產業已成為支撐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有力填補了傳統制造業的下滑空缺。繼《“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下稱《規劃》)發布之後,又一重量級文件出臺。

4日,國家發改委網站發布《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產品和服務指導目錄》(下稱《目錄》)2016 版出爐。《目錄》2016版依據《規劃》明確的五大領域8個產業,進一步細化到40個重點方向下 174個子方向,近4000項細分的產品和服務,涉及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生物、新能源、數字創意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該版本在《目錄》2013版基礎上修訂完善形成。對比此前版本涉及的七個產業、24個發展方向、進一步細化到近3100項細分的產品和服務,新版在產業數量上增加了1個,在細分產品和服務上增加了16個重點方向,約900項。

引導社會資源投向

業內人士分析,《目錄》2016版是落實《規劃》和引導全社會資源投向的具體舉措,進一步細化各個產業中具有市場需求和價值的產品和服務,為企業制定戰略方針提供支持。

和2013版相比,《目錄》2016版在重點產業領域中新增加數字創意產業,包括數字文化創意裝備、數字文化內容、設計服務等方向。相對於工業和硬實力,這是著眼於增加軟實力的布局,是通過抓源頭設計來增加有效供給的舉措。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薛瀾表示,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戰略性新興產業將突破傳統產業發展瓶頸,為中國提供彎道超車、在國際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的寶貴機遇。

國務院於去年12月印發《規劃》提出,到2020年形成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制造、生物、綠色低碳、數字創意等五個產值規模10萬億元級的新支柱產業,並在更廣泛領域形成大批跨界融合的新增長點,平均每年帶動新增就業100萬人以上。

《規劃》一方面立足當前產業發展基礎,加快發展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等五大領域。另一方面,面向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新趨勢新方向,超前布局空天海洋、信息網絡、生物和核技術等四個戰略性產業,打造未來發展新優勢。

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就《規劃》答記者問時表示,戰略性新興產業代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方向,是培育發展新動能、獲取未來競爭新優勢的關鍵領域。目前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創業投資已占到我國創業投資的80%。

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胡遲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十三五”時期是我國從工業化中後期走向工業化後期的關鍵5年,經濟轉型升級將持續推進。目前,我國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出口額、出口增加值均已超過美國,居世界首位,表明我國正在向高技術制造第一大國快速升級,經濟增長的新舊增長動能正在加速轉換。

作為制造業的“國家代表隊”,裝備制造尤其是高端裝備制造將迎來又一個五年戰略機遇期。分析人士表示,除了政策長期利好外,沿著制造業轉型升級和國產化替代的兩大主線,高端裝備制造作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所需的高技術、高附加值裝備,國內外市場需求巨大。

東興證券表示,“十三五”期間,生物質能重點產業將實現規模化發展,成為帶動新型城鎮化建設、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型產業。生物質發電具有產業鏈長、帶動力強等特點,是農業、工業和服務業融合發展的重要載體,是產業精準扶貧的利器。《規劃》的出臺,將快速推進生物質能行業的發展。在當前國內能源形勢緊張、大氣汙染嚴重的現狀下,大力發展生物質能產業具備良好的經濟、環境和社會效益。

十三五期間產業增速將達20%

國家統計局披露的數據顯示,2016年全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實際增長6.0%。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0.5%,增速比規模以上工業高4.5個百分點。

中國工程院發布的《2017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報告》指出,根據測算,預計“十三五”期間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速將達到20%左右,約3倍於同期GDP增長。

胡遲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新舊動能轉換取得效果,高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等新的經濟增長點開始發力。戰略性新興產業雖然體量較小,卻是未來發展的方向。

戰略性新興產業由於知識、技術、人才密集,創造的經濟價值大、產品附加值高。2016年10月,27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行業利潤達10499.7億,同比增長15.3%,其中工業部分26個行業同比增長達13.3%,比同期工業整體增速高出4.7個百分點。

從上市公司數據看,過去五年中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市公司盈利水平始終高於傳統產業,如2016年上半年,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市公司利潤率達10.5%,比上市公司總體(扣除金融業)高出3.4個百分點。

目前,部分地方和區域已成為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標桿”。

發改委披露的數據顯示,在東部地區,深圳市2016年上半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對整體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50%,成為名副其實的“主引擎”。同期,江蘇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工業比重接近30%,浙江、山東等多個省份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突破萬億元大關。

此外,一些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結合當地特點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如湖北的集成電路、安徽的新型顯示、湖南的軌道交通裝備、江西的航空裝備、吉林的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已成為帶動區域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

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同時指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總體上還處於培育時期,還存在諸多問題和困難。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整體創新水平還不夠高,一些領域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情況仍然存在;二是一些改革舉措和政策措施落實不到位,新興產業監管方式創新和法規體系建設相對滯後,還不能適應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產業結構加速升級的要求。

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表示,“十三五”期間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要堅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瞄準技術前沿,把握產業變革方向,圍繞重點領域,優化政策組合,搶占未來競爭制高點,使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15%,也就是力爭實現比重五年內接近翻番的戰略目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382

CDR又一配套規則落地,發行上市制度“戰略性轉向”加速

海外獨角巨頭回歸A股更近了一步。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國結算)日前發布通知,就《存托憑證登記結算業務細則(公開征求意見稿)》(下稱《細則》)進行征求意見。這是繼5月11日證監會宣布修改《證券發行與承銷管理辦法》之後,有關存托憑證(CDR)落地的第二個配套文件。

第一財經記者此前從監管層獲悉,證監會內部有制度推出的具體計劃,接下來還需要證券交易所及中國證券業協會修訂相關規則。待相關配套規則發布之後,企業即可制定申請文件,預計最早6月份即可開始申請試點。

監管層推動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對接新經濟的動作越來越快。如證監會副主席姜洋19日所稱,證監會正推動發行上市制度進行“戰略性轉向”。他說,證監會將“創造條件引導創新企業發行股權類融資工具並在境內上市,充分發揮資本市場對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支持作用”。

比照A股

此次所指存托憑證,是指由存托人簽發、以境外證券為基礎在中國境內發行、代表境外基礎證券權益的證券。

中國結算在《細則》中,參照 A 股現行業務做法,對 CDR 各項登記結算業務做出規定,以人民幣作為結算貨幣。值得註意的是,該規則主要是針對創新企業發行 CDR,但同時也為“滬倫通”預留了制度空間。

根據規定,投資者參與CDR的認購和交易等,應當使用A股證券賬戶。 CDR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時,需要全部集中存管在中國結算。CDR需要登記在持有人本人名下,但符合相關規定的,可以登記在名義持有人名下。

CDR可以根據規定進行現金分紅、送股、配股等,但存托人與中國結算之間的資金收付,都將以人民幣完成。另外,結算參與人需要針對CDR交易繳納結算備付金和證券結算保證金。

作為針對新經濟的新制度嘗試,《細則》預留了政策升級空間。“根據市場需求和有關部署,未來可逐步增加對 CDR 特殊公司行為、跨境轉換等相關功能的支持,屆時修訂《細則》或發布專門規定。”中國結算相關負責人表示,需要說明的是,對於 CDR 登記結算業務相關費用,有關項目設置和標準均原則比照 A 股設定。

其中,對於 A 股收費標準中原先以面值為計費基礎的收費項目,參考美國存托憑證(ADR)、全球存托憑證(GDR) 等境外存托憑證不設面值的實踐做法,將 CDR 部分登記結算收費項目的計費基礎相應改為“按份數收取”,費用標準實質不變。

6月是窗口期

今年以來,監管層在發行上市制度方面推出多個改革文件,目前部分已經完成征求意見,部分正在征求意見,還有部分即將推出。多個文件都將在6月初完成征求意見。

今年3月30日,國務院轉發證監會《關於開展創新企業境內發行股票或存托憑證試點的若幹意見》(下稱《若幹意見》),要求抓緊完善相關配套制度和監管規則,穩妥推動試點工作,標誌著CDR正式起航。

同日,證監會宣布對兩個IPO辦法進行修改,發布《關於修改<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管理辦法>的決定》和《關於修改<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管理辦法>的決定》,公開征求意見。這兩個文件對新經濟企業“虧損上市”,大開綠燈。目前已經結束征求意見,正在走相關程序,不日即將推出實施。

5月4日,證監會發布《存托憑證發行與交易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即《CDR辦法》),對存托憑證的發行、交易及相關活動提供具體法律依據,打開實際操作的新路徑。

該辦法目前正在征求意見,反饋截止日為6月3日。此前有了解政策制定的相關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征求意見之後需要一周左右的時間完成後續程序,預計《CDR辦法》最快將於6月份正式發布。

5月11日,證監會宣布為配合創新試點企業發行股票或存托憑證,修訂《證券發行與承銷管理辦法》部分條款,這也是證監會推出的首個CDR配套文件。此次修改,對範圍、定價、配售、信披等方面都進行了補充規定。該意見征求意見持續至6月10日,之後證監會將對文件進行修改完善並發布實施。

據前述人士告訴記者,符合條件的境外企業申請發行CDR,需要滿足交易所即將出臺的上市規則的要求,然後提出上市申請,交易所審核同意後,雙方簽訂上市協議。該人士還投訴,CDR的交易,可以按照有關規定采取做市商交易方式。

值得註意的是,CDR政策並非證監會正在力推的唯一發行改革。“戰略性轉向”支持新經濟,還需要推動創新企業“虧損上市”、垃圾股退市,以及A股納入MSCI、H股全流通、資本市場對外開放,這都是對證券市場基礎制度的突破和完善。CDR改革的快速推進,或許恰恰是推動IPO制度艱難改革的一個有利突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55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