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院長的告白/道氏理論 CUP


http://hk.myblog.yahoo.com/Chui-Cup/article?mid=22153


青山院長


的告白:


 


有很多人士不明白中期方向的重要,只好一於死揸長牛。


 


好彩頭買進一只大升的當炒股就自我幻想只要死揸必富。


 


可憐虫連中期方向都沒能看清楚,怎可以在千萬只股票中再次好彩頭呢?人生有幾多個十年呀!


 


院長的言語可能傷害了一些人的自尊,但是院長是真心的。


 


-----------


 


院長的說話,永遠都那麼到肉........實在不可不聽。


 


太多人參予市場卻沒有好好認識市場。


 


不少人對市場的認識只滿足於 Benjamin Graham 講的「市場先生」那個層面。


 


一個人要把市場當成傻仔前,有沒有好好先認識它呢?亦有沒有好好先認識自己究竟知道多少東西呢?


 


參予市場,卻選擇漠視市場,就像在玩一個遊戲,卻漠視該遊戲的規則一樣。咁樣能玩贏的機會有多大?儘管贏了,自己又知唔知道有多少幸運的成份?


要認識市場,我認為最基本就是認識道氏理論 (Dow's Theory)。要好好地透徹理解道氏理論,才能真正認識市場。不認識市場,那就不能認識資本主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41

道氏理論1 CUP


http://hk.myblog.yahoo.com/Chui-Cup/article?mid=22246


好多人投票話不認識道氏理論 (Dow's Theory)...... 唔知真的假..... 不過我相信好人都聽過下.... 每日用的好多 terms,熊市、牛市、長期趨勢、中期調整等等,都是由道氏理論來的,道氏理論影響深遠。

我想寫之前到CYC個網誌好正咁為我講咗個前奏...

http://hk.myblog.yahoo.com/cyc-blog/article?mid=1886

最重要睇下D對話.....可見不懂道氏理論的,確實大有人在。

道氏理論是認識市場和很多技術分析之基本,所以十分值得討論。

坊間對道氏理論也有很多誤解,最大的誤解 是認為道氏理論建於差不多上世紀之始,已不合時宜。而事實上,道氏理論歷久不衰。原因是什麼?那就是我時常說的,市場的內容會變,參予市場的人會轉,但人 性是不會變。人會在類似的環境因素下作出類似的反應,這也是技術分析的基礎。CYC能好好認識道氏理論,結果在牛市初期重鎚出擊大有斬獲,相反那個一舊雲 先生就已消失天與地.....

要解釋道氏理論,三言兩語絕對無可能,當然學任何東西都一樣,那就是必定要掌握最簡單的核心部份。

Dow's Theory 那個 Dow,叫做 Charles Dow,他是杜瓊斯公司和華爾街日報的創辦人之一,他亦同時是華爾街日報的編輯。在1895年他創造了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1897年他再創一個道瓊斯運 輸指數(主要是鐵路股票),目的是觀察經濟最基本的形成部分--製造和輸送。他以那些指數作為觀察經濟活動的指標,原意並不是想去預測股票的價格活動。

Charles Dow 1902年賣了鹹鴨蛋後,一個為Dow 工作的人叫 William Peter Hamilton,他繼續大力推廣和整理Dow對市場的理念。將 Dow 生前在華爾街日報 Editorial寫的文章整理,在1922年出版了一本書叫 "The Stock Market Barometer" 的書(中文叫《股市晴雨表》),把雜亂無章的理念變得細緻和系統化。

"The Stock Maret Barometer"出街後,有個Dow 和 Hamilton的 fans 叫 Robert Rhea ,Rhea應用了他們的測市理念,並成功在股市勁賺。於是他再更進一步整理道氏的原則、方法的理論,並加入股價變動和成交量的關係,出版成書。其著作包括 -"The Dow Theory", "Dow Theory Applied to Business and Banking"。

因此,現時這麼系統化的道氏理論,其實是由三個人--Dow、Hamilton、Rhea的努力而得來。

根據 Rhea 所講,應用道氏理論前,首先要明白3個最基本的假設 (Hypothesis/ Assumptions),這是一般坊間論述所欠缺的。

假設一、市場指數每日的波動是有可能被操控的,而次級的走勢 (Secondary reactions)都有可能被操控,但程度十分有限。基本長期的走勢是絕對無法被操控的。

假設二、指數/大盤反映了一切。

每日指數/大盤的波動代表了市場所有參予者的希望、失望、和認知/知識。而所有的市場參予者是會知道一切財經事情,因此他們的行動會基於預測這些事情所引發的後果來進行(當然一些無法預料的突發事件除外,例如天災、或者政府突如其來的措施等)。

市場參予者包括了一切樂觀者(包括長揸死 牛人士)、悲觀者(包括末日博士)、務實的人士(包括具備專業知識的個人或機構)。這一班人總體所得出來的結果是傾向擴展具生命力和盈利能力的企業,以及 限制了一些無利可圖的企業。而普遍上,市場參予者對未來商業活動的預測都算是正確的。否則我們社會的財富將會不斷萎縮,那也沒有什麼長遠的經濟增長和牛市 可言--財富無法聚在能獲利的生意上,全部掉到失敗的地方去化為烏有。(正確的投資帶來利潤,失敗的投資帶來虧損)

而某些突發事件例如聯儲局的某些行動、恐佈襲擊等等,卻能巨大地影響市場的方向。例如1984年7月24日,聯儲局主席沃爾克宣佈緊縮政策是「不恰當」的,當日股市馬上見底。其他的例如港股在亞洲金融風暴的政府入市事件等,也有同樣效果。

電腦程式操作也不能改變這個假設,它只能改變市場的波動的速度。

假設三、這理論並不是絕對正確的

道氏理論並不是用來擊敗市場的絕對正確兼完美無瑕的系統,它只是投資和投機的一種輔助,因此在使用它時必需客觀地搜集事實的證據來操作。

市場是人所組成,而人是會犯錯的。市場的集體智慧對未來的看法都會偶然犯錯(但市場的本質是容許參予者快速地改正他們的錯誤)。因此,任何理論聲稱市場永不犯錯都是不能成立的(例如漫步理論)。

有些人拿著上面道氏理論的第二假設(指數 /市場反映了一切),就認為一般人是無法戰勝市場跑贏大盤,是徹底的錯誤。因為每個人的認知都不完全,而每個人對每個消息的反應都不同,犯錯是會發生。而 大市的預測價值在於,參予者的判斷和喜好決定了價格,這是藉由他們真金白銀投資於市場表達意見的共識。

因此投資者/投機者一定要搞清楚什麼主要因素影響市場參予者的意見以及趨勢。觀察大盤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好方法去知悉市場對財經事件的集體意見。

(待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71

道氏理論2 CUP


http://hk.myblog.yahoo.com/Chui-Cup/article?mid=22319


 


之前講了使用道氏理論前的三個假設,現在是到主菜的時候。


 


理論一、道氏的三種市場運動


 


市場/大盤有三種主要運動,包括基本趨勢(Primary trend)、次級趨勢 (Secondary reaction/correction)、日常波動 (Daily fluctuation)。這些不同種類運動可以同時間往不同方向發展。


 


基本趨勢即是我們時常所講的牛市或者熊市,能持續以年計的長時間。而次級趨勢即是我們常聽到的牛市調整和熊市反彈,一般持續三星期至數個月。日常波動即是每日不同的上上落落,這是沒有整體大趨勢的影響。




 


(2003年5月至2006年3月圖)


 

 


作為一個審慎的投資者,是絕對不可能漠視 基本趨勢的。基本上若果連牛市和熊市都無法分辨,投資要較安全地獲利是極之困難。而分辨次級趨勢是較為困難,但也是十分重要。若果搞錯基本趨勢的逆轉和次 級趨勢的發展,操作績效會受到重大的影響。而漠視次級趨勢都是不智的,作為較長線的投資者,可以藉著次級趨勢的機會優化回報。而作為投機者,更加不能忽視 次級趨勢,弄錯會導致往錯誤的方向操作,造成虧損。日常的波動主要只是對 day-trader 有作用。


 


由於程式操作愈來愈多,次級趨勢的發展很多時候會變急和被放大。這樣令人更加不想buy-and-hold。長時間建立的回報,一兩個星期被抹得乾淨,然後又要長時間重新建立。那麼,若可以的話,為什麼不去想辦法避開那些損失呢。


 


理論二、基本趨勢 (Primary Trend)


 


如上所講,這即是基本整體的牛和熊市分別。時期通常由最極端的少於一年至到幾年的時間。可是,這種趨勢發展的程度和持續的時間(即是升跌幾多,維持幾耐),是沒有可靠的方法可以預測的。


 


當然,我們可以將歷史資料牛熊市的升跌幅 度和時間性做統計學上的研究。做個 normal distribution或者 median 出來,得到統計學上的機會率,以統計學的機會率,來作為操作勝算的計算指標之一。例如由熊市底部升了一年,來了個調整,那個調整是牛市終結熊市反彈,還是 牛市中期調整?照統計上的研究,這種情況是後者的機會大於前者。可是,這只是操作參考指標之一,再配合其他因素,例如整體經濟狀況、企業盈利等等,投資者 /投機者就可以大致上知道自己應如何操作,勝算有多少。


 


理論三、基本熊市 (Primary Bear Market)


 


這個是長期的下降趨勢,中間會有間斷的重要反彈。這是由多種經濟上的壞因素所引致,直至股價完全反映衰到貼地的情況為止。


 


熊市主要有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市場參予者開始放棄股價再上衝希望,將高價買入的股票拋售。第二階段、反映企業的盈利倒退所引起的拋售。第三階段、由絕望引起的拋售,拋售者已不再理會股票的質素、價值或真景,他們只想藉拋售而得到某些現金部位。


 


有幾點要注意:在熊市中的熊市反彈是不能高於上次牛市的高位,而接著每一次反彈的高度是不可以高於上一次反彈的高位。而所謂經濟上的壞因素,在極多數的情況下都是由政府的行動所引起,例如干預性的立法、貿易或稅務限制、不負責任的財政或貨幣政策、戰爭等等。


 


以美國市場的數據顯示,熊市長度的中位數大約是一年,七成半的熊市的長度是一至三年。即是,假如當熊市已持續超過一年,你會大約感到,啊,原來現在的熊市長度已超過歷史一半咁多個熊市的長度。隨著熊市長度繼續延長,在統計學上它完結的機會逐漸變大。


 


在熊市開始時,市場通常會有一些反彈試上一次的高位後(通常這個反彈通常接近但不會高於上一次的高位),市場便以高成交急挫(崩盤)。




 


(恒指在2007年12月再試高位失敗,2008年1月放量成交再創低位)


 

 


熊市反彈是通常會急速上升,然後在高位短暫橫行,然後繼續慢慢跌向新低。




 


(恒指反彈至2008年5月初, 然後在5月後期再次回到下降趨勢)


 

 


而熊市的確認在股價跌穿上次重要調整的低位。而所有同一個市場的指數均有同樣的現象。


 


上圖恒生指數在2008年1月跌穿2007年11月低位 25,861; 下圖國企指數同期跌穿2007年11月低位15,460,確認熊市.


 


熊市的反彈通常以相對低的成交量完成高位,但以高成交量再創新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81

道氏理論3 CUP


http://hk.myblog.yahoo.com/Chui-Cup/article?mid=22379


 

理論四、基本牛市 (Primary Bull Market)

 

這是一個長期的向上趨勢,中間有間斷發生的次級調整。在這個時期,股票的需求由投資和投機買盤帶動,由企業狀況改善以及投機的活動增加所導致。

 

牛市主要有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市場參予者恢復企業前的信心。第二階段、企業盈利強善和增長帶動股價上升。第三階段、投機活動極之活躍股價膨脹明顯,股價上升由期望和希望所帶動。

 

牛市的型態必定是每一個接著的高位必定高於前一個,而每次調整的低位都高於前一個次級調整的低位。

 

以美國的數據顯示,牛市長度的中位數大約是兩年半左右,而七成半的牛市長於1.8年,七成是介乎1.8年至4年之間。

 

牛市的誕生和熊市的次級反彈十分難分辨,很多時候都要升勢維持了一段時間才能確認。但辨認牛市的初期是十分重要,事關正確辨認能帶來很巨大的回報,這是牛市升得最狠的時期。

 

根據 Robert Rhea 的描述,熊去牛來的時候,市場會對壞消息和悲觀情緒毫無反應,但同時股市卻在之前的重挫後反彈乏力,投機活動去到最低點,股票的供應和需求均去到低點。悲 觀情緒很大,股息被削減,有些重要的企業有財務困難頻臨破產。這種種一切,令大盤在低位橫行一段時間。當這個橫行區被向上突破,大盤在每次上升都累創高 位,而每次下跌都沒有跌破上次重的的低位...........

 



 

2009初在低成交低位徘徊

 

 

當大盤升破上一次最重的重要反彈高位並能持續,牛市就能確認。和熊市確認一樣,一定要所有指數都有相同突破才可以確認牛市。

 



 



 

上圖恒指5月4日突破去年尾的反彈高位15,781確認牛市。而下圖國指4月已突破年初反彈的高位 8,774,但未算確認牛市,直至恒指在5月4日也確認突破,才確認牛市。

(待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48

畢菲特vs道氏理論 我要亂up


http://jimwong1120.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2195252


近排思考的問題是, 應該學畢菲特長期持有增長的股票, 定係捕捉牛熊, 牛市盡買, 熊市一股不留呢?

畢菲特: 主張價值投資, 不同於其師傅格拉咸, 畢菲特要尋找的除左價值低估的股票之外, 他要找的是長期有競爭優勢的公司, 例如可口可樂, 強生等,  只要這個競爭優勢存在, 公司可以一直增長, 他可以一隻股票買他數十年仍然不賣. 一隻股票現價$10元, 每年賺1元, pe10倍, 每年盈利穩定增長15%, 10年後每股賺4元, 到時10倍pe即40元, 20年後每股賺16元, 10倍pe 即160元, 當中未計股息。( 當然畢菲特用債卷去比, 我用pe 去比, 有點不同, 但義意都一樣)。

道氏理論: 即所謂的牛熊市, 股市有分牛熊, 歷久不衰, 此因人心是不會改變, 一代歷一代, 熊市恐慌冇人買股票, pe 跌到好低, 好多公司淨現金仲高過市值, 即代表好快到熊市底、牛一到, 牛一時, 個個懷疑是否牛市, 到牛三時, 平時唔買股票的買, pe 每每上到數十倍, 跟住又爆破, 進入熊市, 不停循環。呢一個類似擺鍾, 由極度高估, 到極度低估, 如果捕捉到牛熊, 牛市盡買, 熊市一股都冇, 可以好容易短短一個牛熊週期, 成為富翁

現在的問題是, 應該學畢菲特, 買一d 有長期競爭優勢的公司, 買他十年八載.長期持有, 定還是牛市盡買, 到牛三頂就盡沽呢?

如果用畢菲特個招, 你要想想你有冇信心買到呢d 長期成長的公司呢? 你有冇咁高的心理質素賺了兩倍, 四倍仲唔放? 如果有一年業績倒退, 你能否有足夠知識去衡量間公司仲係唔係有呢個長期競爭優勢, 如果到股災時, 你仲可唔可咁勁, 唔沽貨?

如果用捕足牛熊的方法, 又要諗, 你係咪捉到牛熊先, 兩年前, 恒指二萬七時, 個市升到痴線時, 我已經放晒d 股票, 以為自己好醒, 跟住個市到二萬點左右, 開始入市, 入到萬七點, 已經無晒錢, 睇住個市差不多跌落一萬點。其實能夠捕捉到牛熊既又有幾多人呢..

我在想, 用畢菲特的方法非常難, 難就難在心理質素, 難在升左十倍唔放, 難在業績倒退時唔放, 難在股災時唔放。不如用格拉咸的方法, 來得簡單點, 努力做功課, 找出價值低估的公司, 然後等到合理值高一些就沽出, 每隻股賺它數十% 至數倍。然後配合牛熊的學習, 當個市升到痴線時, 全民皆股時, 就沽貨,但要逐步沽, 就算點沽都唔好沽晒, 留番一點, 因為牛市估頂, 實估唔到, 沽左既就走去做定期之類, 總之唔好俾自己咁易拿到錢買貨. 到確認股災, 起碼有8成現金, 分批買入, 要嚴守紀律買入, 當然亦肯定下一次股災係估唔到底, 多數一入就輸, 但如果好似08年咁, 萬八先入貨, 入到萬四, 萬五, 冇晒錢, 雖然一入即輸到扒街, 要輸幾千點, 但因為分注入, 拉低成本, 到牛市一到, 好快就由蝕變賺。

近年牛熊週期變得快左, 可能同全球一體化有關。幾年就黎一次股災, 幾年就有一次機會, 身邊不少朋友, 係03年買股買樓, 就咁發大達, 要做到呢一點, 似乎較學畢菲特更易呢! 不過, 當有一定資產時, 就可以部份資產畢菲特型長楂、部份資產以格拉咸型+道氏理論運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5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