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大二年級學生祖父母棺材本鼓勵少年股神30萬賺200萬

2009-02-16  AppleDaily


【本 報訊】金融海嘯來襲數月,大富翁小市民統統成為股滙輸家,但年僅20歲06年才首次投資的中大學生洪龍荃,卻以準確眼光改為投資人民幣及內銀股,以之前從 股市贏得的200萬元本金,逆市中再賺取30萬,奇兵突出。雖已貴為百萬富翁大學生,但他依然節儉,希望將賺到的金錢到內地興建學校扶貧。記者:梁美寶

中文大學英文系二年級學生洪龍荃(洋名Larry),04年參加花旗銀行舉行的股票模擬投資比賽,以賺得10倍資本獲得冠軍,並贏得「少年 股神」稱號。06年他在父親及祖父母的鼓勵下,決定涉足真正的股票市場,祖父母更將畢生辛勤儲回來的30萬,給他用作第一筆資本。洪龍荃坦言,當時感到很 大壓力,擔心將祖父母的錢輸光,但獲父親及叔父鼓勵,終肯放膽投資。06年9、10月期間,他集中火力將大部份資本購入20,000股中國人壽,該股票升 值至30多元時,他沽出大部份股票,並開始購入小量中交建、建設銀行等內銀股。

去年改購人民幣

雖然投資戰場一帆風順,但07 年底他開始感到不妥:「我記得當時好多人唱好08年香港股市,又有奧運、美國總統選舉等,恒指又日日升,又有好多股神出現。」他跟父親、叔父討論股市,各 人均覺得情況不正常、太誇張,洪龍荃開始分批撤離股票市場。08年起他開始逐步將股票賣掉,9月將套現所得的資金投入100萬買入人民幣,餘下手持約80 萬則用作趁低吸納股票。去年10月27日港股暴跌12.7%當日,他以2.68元低位購入10萬股建設銀行,4.5元、4.6元時將之賣出。單於金融海嘯 來襲的三個多月,他改變的投資組合,已賺取約30多萬,成為海嘯下的小數贏家。

不炒高風險窩輪

洪龍荃坦言每日約花一小時閱讀 財經相關的知識,課餘時又修讀金融課程,考取相關牌照,希望將來畢業後有助投身金融界。他強調個人投資有五大原則,包括不借貸、不炒高風險的孖展、窩輪 等、須持續進修及集中火力投資。「雖然好多大學生會借孖展炒股,但我都覺得太高風險,應量力而為,同埋最緊要係眼光準,有啲人選擇買來賣去,但我反而覺得 睇準啲,集中投資效果會更好。」投資得利,洪龍荃並無打算炒股當正職,仍希望當全職學生,努力完成學業,上課時更從不帶電腦看股價作買賣。「我都見過有啲 同學上堂都掛住睇股市,我寧願專心啲讀書,再抽時間投資,仲要揀穩健方法。」

現時持現金為上

至於今年投資方向,他認為股市波幅仍然太大,故不打算作大量資金投資,反而多持現金為上,看準時機才再度出擊。他不時會在網上發表投資意見,網誌為http://stock-challenge.blogspot.com。

少年股神投資主要戰績

‧香港交易所(0388)

購入價:約69元(07年3月)

賣出價:200多元

數量:3,000股

盈利:約40萬元

 

‧滙市購入人民幣

購入價:1港元兌0.875人民幣(08年9月、10月)

賣出價:目前仍然持有

數量:100萬元

盈利:約4、5%

 

‧建設銀行(0939)

購入價:2.68元(08年10月27日)

賣出價:約4.6元

數量:10萬股

盈利:約20萬元

 

‧中國人壽(2628)

購入價:14、15元(06年9月至10月)

賣出價:30多元

數量:2萬股

盈利:約30萬元

註:以上組合只屬洪龍荃主要投資,另有買賣其他股票及持有現金

資料來源:洪龍荃

特稿投資所得擬助內地失學童

人稱Larry的洪龍荃雖然已賺到人生第一桶金,但他堅持不會用投資獲利所得的金錢,仍然努力做兼職賺取生活費,他更是「慳仔」一名,在學校用膳每餐不超過20元。這名大學生股神更希望將來能把賺來的金錢,用以協助內地失學兒童。

三份兼職省吃儉用

即 使投資有道,Larry堅持不會依賴投資所得度日,目前仍有三份兼職,每月約賺取兩、三千元作生活費,該筆以百萬計的巨款只作不動產。「人有錢嘅時候,我 擔心會養成懶性。200萬對社會嚟講其實可能係好細數目,我覺得我只係人生過客,錢係帶唔走,希望將賺到嘅錢將來可以回饋社會。」他現在仍是無車、無樓一 族,生活與一般大學生無異,還繼承了父母及祖父母的節儉傳統。他表示除了每月花數百元交通費外,每日三餐在學校用膳的花費分別不能超過20元,也從不買名 牌。為了保持個人儲蓄習慣,每月也會把千多元存入基金,以備不時之需。Larry說,將來希望把所賺到的金錢,用以協助內地失學童,為他們興建學校,令更 多人獲得知識。他說,祖父祖母在內地為醫生,但來港後沒有考取有關牌照,只能在工廠內當工人,即使父親也因當時經濟不佳,未有機會升讀大學,故他年幼時已 明白讀書、獲得知識非常重要,更需要辛勤工作及儲蓄,才能把所得回饋社會。他每次投資得利時,也必定會捐錢予慈善機構。本報記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69

用20萬賺2億的1000倍投資心法 司機變大戶

2010-8-9 TWM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一位礦工之子,只念到初中畢業,當了20年司機,45歲以標會的20萬元,開始學做股票,讓資產飆升1000倍,至今身價2億元,他親筆寫下自己的故事,分享他的致富傳奇??。

編輯部製作

[編按]關姓大戶(由於顧及隱私,故事主角要求姓名不曝光,以下我們僅以關大戶稱之)從小家境貧苦,靠著寒暑假去撿溪煤、打零工賺取學費,勉強念到初中畢業。

退伍後,他到一家紡織纖維公司當董事長司機,二十年間靠著微薄薪水養家餬口,直到人生走了大半,四十五歲時才開始學買股票。二十六年後,今年七十一歲的他,身價二億元以上,每月光股息收入就有三、四十萬元,房地產更遍及台北、上海。

關大戶行事低調,從未在媒體上曝光,《今周刊》社長梁永煌早在二十幾年前就認識他,這幾年來不斷遊說他出來分享成功故事,但都被他婉拒。

這次,梁社長再度遊說,終於獲得首肯,他親筆寫下一生的傳奇故事,將二十六年的投資智慧,毫無保留地傾囊相授。

兩岸簽訂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後,關大戶對台股充滿信心,他也不吝惜分享接下來的投資方向。

我們除了取得關大戶親筆寫下的手稿,並由社長梁永煌率主編張弘昌兩度採訪他,張弘昌將部分內容增入其中,以下是他一生投資心得的精華。

我出生於窮僻鄉間台北縣平溪鄉三坑,是礦工的兒子,八歲父親就過世,跟母親相依為命。

平溪國小畢業後,儘管學業成績表現第一名,但因為家裡沒錢可以繼續升學初中(當時尚未有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後來靠自己在寒暑假打工,將好不容易賺來的錢一點一滴存下來,考入瑞芳初級工業職業學校就讀,完成初中學業。

離開學校後,為了自力更生,前後做過台陽交通售票員、土木測量員、修理汽車工、礦工測量員。後來在台陽礦業當過貨運司機,當時是以運次計薪,一般人一天只開四次,但是我一天開五次,比別人早出門,也比別人晚回家,即使當貨運司機,也要求自己要比別人還努力。

我在服役空軍三年期間,還當過代理行政官,退伍後帶著母親到台北市北投政工幹校旁,租十坪違章建築居住,日子過得十分清苦。

駕駛兼收款 只能勉強維持結婚當天,剛好有一位朋友來參加喜宴,席間透露某紡織纖維公司的董事長要請一位司機,薪津每個月一千元,我剛好退伍還沒找到工作,立刻答應隔天就開始上班,沒想到一做就是二十五年。

這二十五年間,我每天都兢兢業業做好自己的工作,但因薪資待遇並不高,加上有三個小孩要扶養,到了即將退休的年齡(四十五歲)還是存不到什麼錢。儘管中間我曾經幫人收款賺些外快,但也只能勉強支應日常生活的開銷。

當司機的過程,雖然有很多辛苦不足為外人道,不過看到老闆平時交往的成功大企業家,除了本業努力經營外,大部分都是靠土地、房地產與股票賺大錢,這帶給我很大的啟發與幻想,於是我一直不斷思考,如何才能成為有錢人。

然而一想到自己口袋沒錢,單想靠炒作土地房地產發達根本不可能,後來靠太太標下的二十多萬元會錢,開始學做股票。

由於這些錢是太太的積蓄,不能失敗,我就很認真投入研讀財經與產業動態的書籍,以及股票相關雜誌。

賺到第一桶金 躲掉台股大崩盤我買的第一支股票是裕隆,當時成本是十五元;為什麼想買它?因為在一九八五年七月,日本日產汽車以十九.二元投資裕隆二五%的股權,消息公 告後,因利多出盡股價出現大跌;我想十五元比日產買進的價格,還便宜四元,就抱著不放。後來漲到四十多元才陸續獲利了結,不但賺了二倍,還累積了人生的第 一桶金,感到非常高興,自此我對股票產生極大的興趣。

做股票中最大一次收穫,是一九八○年代後半,新台幣開始升值。我看機會來了,將全部資金去買中華開發與三商銀(彰銀、一銀和華銀),平均價格為八十八元左右;因我平時開車陪著老闆到處跑,沒時間去看盤,只有耐心地抱著它。

後來全國百姓都瘋狂做股票,不但早上醫生不看病、計程車司機不開車、家庭主婦不買菜、公教人員都掛著耳機聽股票行情,甚至連和尚、尼姑都到證券公司買賣股票;等中午收盤後,大家才恢復正常作息。

那時我買的股票股價都已漲到一千元以上,忽然想到書本裡提到的「擦鞋童理論」,意思是指大家瘋狂時不要太貪婪,尤其股票市場更秉持「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原則,於是我將股票悉數出清,並把資金全部存入第一銀行的台北敦化分行。

獲利了結之後,加權指數還停留在一萬二千點左右,但香港恆生指數卻只有二千點,我就很好奇為什麼這麼低?一問之下,才知道因為九七快到了,香港有錢人都怕中共接收香港,很多人移民到美國或加拿大,把土地房地產、股票大量拋售,才造成股票如此便宜。

當時匯豐銀行每股價格是五港元(約新台幣二十元),我想又是一次大好機會,第二天我把全部資金匯到台北市民權東路上的花旗銀行,並開了香港帳戶,當天就將全部資金買進匯豐銀行。

投資 要看別人看不到的風景或許有人認為,在台灣好不容易賺到這些錢,應該保守一點,萬一中共接收香港後股票不漲,那豈不是白忙一場?但我想匯豐銀行一年所賺的錢比台灣全部銀行加起來還多,每年又有百分之十的配股,另加現金股息,做長期投資也很值得。

買進匯豐銀行後,我看到台灣的證券公司大廳每天還是人山人海在搶進股票,很多人都笑我,「台股這麼好賺(早上一開盤,很多股票都直奔漲停板),為什麼要賣 呢?反而跑去買香港股票,況且中共九七要接收,香港有錢人都跑到別國去了,難道你不怕嗎?」我笑一笑回答他們,「你們趕快把股票賣光,不要再做了,這種行 情最後一定崩盤,三商銀將來會跌到只剩十分之一,不要認為不可能。」事實上,當時國泰人壽一股要一九七五元、三商銀約一千元,而泰豐輪胎也要六百多元;但 我想如果把泰豐的資產土地、機器設備全部算進去,恐怕也沒有五十元的價值,台股這種漲法,真的非常危險,是典型的泡沫行情。

然而周遭的投資者都笑我胡說八道,回說哪有可能一千元的三商銀會跌到一百元,猶言在耳,二十年後的現在,三商銀都只有十幾元;當時大家蜂擁追逐高價的金融股,現在變便宜反而怕怕的,不敢買股票,散戶的心態真是變化多端。

我退休後每天用功筆記,蒐集有關財經、股票的資訊,又參加《財訊》雜誌社的「金融家聯誼會」,聽一些投資專家講座,認真學習來增加知識。有一次《財訊》創辦人邱永漢帶我們到中國考察,足跡遍及北京、天津和上海,最後一站則是到上海浦東。

當時舉目所望,看到整個浦東一片黃菜花,只有二條像樣的道路,張揚路與浦東大道,上海人有句話很流行,就是「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棟房」,可見浦東當時非常落後。浦東與浦西中間隔著一條黃浦江,只有一條延安隧道,交通非常不方便,大家都不看好浦東。

但我的想法跟人不一樣,想當初台北市的延平北路熱鬧後,後來往東發展到忠孝東路,因此我非常看好浦東接下來十年的發展;於是便建議邱永漢先生,在浦東建造一棟大樓,由邱友會會員來參加投資,也就是今天的「浦東永華大廈」。

考察團返台後,我每天晚上都在想,將來中國一定是投資天堂,尤其是上海浦東,於是心裡開始盤算要賣匯豐銀行股票,而當時的確也賺了不少(後來匯豐銀行漲到 五十港元);賣掉後我拿出一百萬美元投資上海浦東永華大廈,另外在陸家嘴張揚路,用新台幣一千萬元買五間樓房,現在還出租中做長期投資。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後來匯豐銀行一股分拆為三股,每股最高還漲到一四五港元,加上每年配股配息,換算成新台幣,匯豐銀行從當時二十元漲到二千元,漲幅一百倍,雖然有點後悔,但也非常知足與感恩。

楷模 日本股神是川銀藏講到股票投資,我最感恩與最崇拜的,是《財訊》雜誌社前社長,及財金文化董事長謝金河兩位先生;他們在財經、股票的專業,都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他們的投資眼光、選股和耐心,是投資家的第一流人才,值得大家學習。

另外,我投資股票,大部分都學「股神」巴菲特的選股方法,在股價低檔時買進最有潛力的股票,並長期耐心等待,尤其是挑比大股東成本還低的股票。

另外「日本股神」是川銀藏的書,我看了不下十遍,看過還會畫重點;之前舊版的書因為看爛了,最近我還買了一本新的,有時間就拿出來溫習。像書中是川銀藏提到的做股票必須謹記三大步驟:「買進、賣出、休息」,以及要「下工夫研究、全力以赴」,我很有感觸。

投資我有個原則:從不碰電子股,因為科技產品日新月異,變化快速,沒抓到市場潮流,很快就變成夕陽工業;即使二○○○年前幾年全世界都在流行網路股多好賺,我也不碰。

想想看,過去出現多少次高價股,例如廣達的八五○元,禾伸堂的九九九元,中環和錸德的三、四百元,威盛六二九元,茂德和茂矽一百多元等,現在股價剩多少? 可以說是情何以堪。還有很多不是下市就是淪為雞蛋水餃股,害死許多散戶,尤其股王最短命,風險最高,投資人千萬少碰為妙。

我的持股多是一般傳產、金融股或中概內需股,並且最好符合以下五個原則:一、要有土地資產;二、老闆正派經營,財務透明化的公司;三、產品獨一無二,別人 沒法競爭;四、每年分派很多現金股息給股東;五、公司營運愈來愈好,盈利一年比一年高,且所處的產業有潛力、前景佳。

金融海嘯期間,我將錢投入台股進行了幾次成功的投資。那時味全買在十元多,潤泰全買在二十元左右,後來分別在四十元和四十一元出脫。當初會買味全,是因為大股東康師傅成本套在五、六十元,加上康師傅在中國經營有成,味全有富爸爸在背後當靠山,十元這麼便宜沒理由不買。

至於潤泰全,我很欣賞集團負責人尹衍樑,他做事用心、很聰明,而且在中國也做善事,像四川大地震他就捐了不少錢,這種老闆值得買他的股票。其實投資中概內 需股是未來的長線趨勢,「要賺十三億人的生意,不要只做二千三百萬人的生意。」冷清個股最佳 投資的三個實例我在二十多年的股票投資生涯裡,遇到很多有趣的故事,中間饒富意義。

像有一次我到上海的房子居住三個月,樓下是中國的申銀證券;踏入營業大廳一看整個地方冷冷清清,只有十幾位老太太坐在椅子上織毛衣,我就坐下來跟這幾位老 太太閒談聊天,問她們「為什麼人這麼少,沒人來買賣股票嗎?」她們回答說:「哪敢買股票,大家都輸慘了,有的跳樓都有!」當場我告訴她們,這是你們買股票 賺錢的時候,她們反問我要買什麼股票,我告訴她們現在浦發銀行一股人民幣七元很便宜,可買進投資。

第二天,我借煮飯阿姨的人頭開戶,買了不少浦發銀行。沒想到後來熱起來,證券營業場所裡頭萬頭攢動,擠得水洩不通,浦發銀行已經漲到一股人民幣六十多元;但是我在二十多元就因為中國政府要查人頭,提前賣掉了。

另外一個例子是,在台灣我每天都在打網球,打完就習慣去泡溫泉;有一次碰到溫泉會友的太太是上海銀行(台灣)的經理,問現在要買什麼股票?我當場告訴她,上海銀行一年每股都賺三至四元的獲利,而現在才十七元多,股價嚴重被低估。

結果她回去買了一百張,我也買了一些。上海銀行是一家未上市的公司,我抱了很多年都不賣,經過配股配息以及現金增資,已經變成數百張,帳面未實現收益很可觀,現在每年光股息就可領到一百五十萬元,這是值得長期投資的好股票。

第三個例子,就是我在○二年時,從三十一.六元開始買進一檔很冷門的股票——中碳,長期抱牢至今不賣,經過多年的配股配息(平均每年都有四元至五元),成 本早已回來大半。今年七月除息前,中碳還漲到九十八.六元,每股配發五.六元現金股利,現在已完全填息,且股價還維持在九十多元,真是一隻會下金蛋的母 雞。

中碳的母公司是中鋼,主要產品包括軟瀝青、雜酚油、萘等,由於其原料煤焦油來自中鋼煉鋼過程的廢料,所以生產成本不高,還可將垃圾變成黃金;台灣一千多家上市櫃公司,沒有一家能做出它的產品。

另外,目前它每天可以將二十多萬噸的煤焦油,最後煉成鋰電池負極材料介相瀝青碳微球(現在是一千四百噸,擴廠後明年第二季將提高到三千噸),接下來爆發力 很強;而它是高股息、高扣抵稅額的股票,而電動車又是未來幾年最具潛力的產業,再來它會漲到多少,沒有人知道,但這麼好的股票大家都不知道要買。

最後一個例子,二十年前我剛到上海,喜歡打網球,認識上海市老人網球會一些會員,這些球友多半都是退休族;該球會沒經費,用破舊的魚網當球網,網球打到連 球毛都沒有還在打,我拿出人民幣一萬五千元給他們作基金,又全數認捐全年所要打的網球,還從台灣帶兩張全新球網,送給他們使用,大家都很高興。

因為這件事,得到上海市最高首長的召見,變成好球友,一起打網球,聚餐閒談,他一再叫我來上海投資;當時跟某家橡膠董事長準備合資開設一家塑膠管工廠,剛 好需要土地建廠房,經過該首長的介紹,到上海市土地管理區,購買現在虹橋三一八國道大馬路邊、面積三萬多平方米的建地,每平米只要四十美元,在當時是超低 的價格。

後因塑膠管廠沒做成功,就撤資,該土地由該董事長接收,現在土地價格暴漲幾百倍,值好幾億元。由於這位董事長人也很好,很有投資眼光,這也許是他的福報。

金融股明年將有大行情

我現在最看好的股票是金融股,包括第一金、彰銀、兆豐金,以及中國的交通銀行。我在彰銀十四元、第一金十七元和交銀人民幣六元附近大量買進,準備做幾年的長期投資。

其中,我特別看好台灣銀行業,因為ECFA簽訂後,兩岸金融開放,且一年後可做人民幣業務。而中國台商大部分都是前三商銀的老客戶,獲利一定可期。

金融股經過二十年的煎熬,如井底之蛙,現在跳脫出古井,海濶天空;又如王寶釧苦守寒窯,十八年後守得撥雲見日,加上金融股基期又低,未來「錢」途可期。像這種類似大轉機股,現在應買進長抱耐心等待,明年應有豐收的獲利成果。

投資若在股市賺到錢,不要繼續壓在股票上,天有不測風雲,應拿一部分轉投資房地產,買房當長期包租公,穩賺又可獲利增值,這是在理財很重要的一環。

另外,應隨時拿點錢出來做善事功德,人說「行善之家必有後福」,布施的人有福,行善的人快樂,這是投資者在賺錢之餘,對社會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高股息

挖掘營運穩健的高配息股,長期持有獲利會很可觀。

是川銀藏原名小山銀藏,生於1897年,卒於1992年。小學畢業後就開始闖蕩天下,原本自己創業做生意,曾經因關東地震發過財,但也受到戰爭影響而失去金錢,人生總共經歷三次破產,直到34歲才開始他的股票人生。

在超過60年的投資生涯,是川銀藏一度在同和礦業一役因貪念而失敗,也曾在住友礦山大賺200億日圓,1982年他靠股市交易所得名列日本第一,財富超越松下電器的松下幸之助,因而被稱為「股神」。

後來是川銀藏將自己投資股市和研究經濟的心得,寫成《股市之神 是川銀藏》(時報出版),當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烏龜三原則」:1.選擇未來大有前途尚未被世俗發覺的潛力股,並長期持有。

2.每日緊盯經濟與股市行情的變動,而且自己要下工夫研究。

3.不可以太過樂觀,不要以為股市永遠漲不停,而且要以自有資金操作。

是川銀藏這些原則,也就是關大戶能在股海中致勝的關鍵祕訣。

一些關於回饋社會的領悟

財富好比水

布施做善事就像掘井

賺錢後,我開始想如何回饋社會做點善事,因緣際會看到台北市北投區有一座擁有200年歷史,高度只有3.5尺左右的小土地公廟,因為年久失修,剝蝕毀損,我遂興起整修重建之念。

後經地主鄧芳男捐獻土地,並敦聘名建築師李重耀設計監工,同時得到地方人士善男信女的護持,歷經二年之鳩工集材,擘畫籌建,終於在庚午年(1990 年)10月重建完竣,規模巍峨壯觀,氣象非凡,因此廟貌昭彰,至今每日仍然香火鼎盛,有求必應。我認為股票投資者,應多多拜土地公福德正神。

完成心願後,我跟著太太到北投農禪寺拜法鼓山聖嚴法師為師,學習佛法並當志工為法師開車。後來要在金山建造法鼓山,我跟太太全心護法,對外開始募款,參加 者由2人快速增加到500人,最後還募得超過2500萬元;而我大兒子結婚娶媳婦,在台北圓山大飯店辦超過60桌酒席宴請親朋好友,把當天所收的禮金超過 100萬元,全數捐給法鼓山做慈善建設之用。

法鼓山師父理念是「提高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為宗旨,師父開示說,「腰纏萬貫不見得是貴人,懂得布施的人才是貴人」。

受示後,我認為財富好比水,而布施做善事就像掘井,井掘得越深,活水即源源不絕,財富就會水漲船高,一般人若有這種心態,整個社會的貪婪之風,應可清新許多。

關大戶的

股票致富之路

1. 貧苦階段

1.出生於窮僻鄉間北縣平溪鄉三坑2.平溪國小畢業後,因家裡無力供給讀書,於是利用寒暑假打工賺取學費,最後完成瑞芳初中學業。

3.進入社會後當過售票員、土木測量員、修理汽車、礦工測量員、大卡車司機。

4.經人介紹進入某家紡纖公司擔任董事長司機。

2. 沒沒無聞的司機階段1.因司機待遇不高,加上有三個小孩要扶養,工作了20年、年到45歲,還是存不到什麼錢。

2.看到大老闆們大部分靠房地產與股票賺大錢,於是開始思考投入股市,因口袋沒錢,用太太標會來的20萬元當本金。

3. 第一桶金階段

1.1985年以15元價格買進人生第一檔股票——裕隆汽車,主要原因是成本比大股東日產汽車還便宜,結果漲到40多元賣出,賺了人生第一桶金。

2.看準1990年後新台幣開始升值,將全部資金重壓中華開發與三商銀,平均價格為88元,抱到1000元以上才賣出,人生從此改觀。

4. 轉進港股階段

台股漲到12000點,開始居高思危,於是將資金全數轉進相對便宜的香港股市,並單壓匯豐銀行一檔,隨後股價從5港元漲到50港元以上賣出。

5. 上海房地產階段

因看準上海浦東的發展,賣掉匯豐銀行股票,分別投資上海浦東永華大廈和陸家嘴張揚路上的五間樓房,現在還出租做長期投資。

6. 回台投資階段

1.投資中碳和上海銀行等高配息的股票。

2.金融海嘯期間,因看到股票價值浮現,開始逢低承接台股,其中味全買在10元多,潤泰全買在20元左右,後來分別在40元和41元出脫,大賺3到4倍利潤。

3.兩岸ECFA簽訂後,認為金融股長線看好,陸續在彰銀14元和第一金17元附近建立大量持股,預期明年會有不錯報酬。

關大戶

六大投資心法

挑好公司

現階段選股最好以傳產、

金融或中概內需股為主,並符合以下四個原則:1.要有土地資產;2.老闆正派經營,財務透明化的公司;3.產品獨一無二,別人無法競爭;4.每年分派很多現金股息給股東。

買房地產

投資若在股票

市場所賺的錢,應拿一部分轉投資房地產,買房當長期包租公,才能避免股市崩盤的風險。

不要碰電子股

因為科技產品日新月異,變化快速,沒抓到市場潮流,很快就變成夕陽工業。

擦鞋童理論

股票市場須秉持「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原則。

成本低

只要買股票

的成本要比大股東還低,賺錢的機會就會很高。

高股息

挖掘營運穩健的高配息股,長期持有獲利會很可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389

利用農夫播種術,50萬賺三億 老占的博客

http://oldjimpacific.blogspot.com/2011/04/50.html

各位一定聽過我介紹的農夫播種術,最近看到一篇文章,又是台灣隱世上班族股神陳濟安的真人真事,佢前半生慘過梁天來,29歲時患淋巴癌第三期,歷經36次化療,奇蹟似地在生死的拔河賽中,贏了死神!病癒後,他得到高人指點,以「農夫播種術」,每年深耕一檔股票,創造出50萬變3億元的財富奇蹟!

又 是子還父債的老土故事,父親意外被倒了一大筆帳,一夕間負債上千萬元,如同天文數字般的負債,讓家中生活頓時從天堂掉進地獄,過著每天醒來,就是看到無數 債主上門討債的日子。這筆負債還了十多年,一直到陳濟安結婚前才還完,這一段經歷深刻地烙印在他的心中,並許下「我以後絕對不要過負債的生活」的願望。
在小夫妻勤懇打拚的日子裡,幸運之神眷顧他,很快來了一筆意外之財!一天,中了8張台灣六合彩!一張五十萬元,八張就是四百萬元!但是福兮禍之始,中了大獎的隔年,陳濟安常常覺得肚子不對勁,去做Bodycheck竟然發現罹患淋巴癌,而且已經第三期!當時他才二十九歲,這天起,人生從雲端跌落深淵,他不知道未來該怎麼辦。沒想到,幸運之神眷顧了陳濟安的同時,死神也找上了他。
在一次做化療的住院期間,他苦讀了二十多本股票書籍,大多是以技術分析為主,。對這名股市新手而言,股票漲跌間依舊充斥著太多問號。什麼RSI, KD都看,但怎麼股價都不照他想像的在走!硬著頭皮去請教股票行中最會賺錢的大戶,經紀介紹一位七十多歲的老伯,原來是一位身價上億元的退休公務員。

在 陳濟安多次買點心、飲料噓寒問暖之後,老伯終於丟了一句話給他:「像農夫一樣就好」。老伯說:「細佬,農夫不都是依照四季時節去播種、收成嗎?按著這個道 理去做股票就對了!」原來,老伯正在傾囊相授縱橫股海多年的「一精神、三要點」心法。這位不起眼的老伯,竟是陳濟安日後的一盞股海明燈。老伯提點的簡單原 則,不但讓他得以啟航,也指引他找到豐饒的獲利漁場。
而老伯口中的「一精神」,指的是「農夫精神操作法」,依照農夫「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農事節奏,來佈局股票投資。
所謂的「農夫播種術」,就是在前一年的第四季,也就是冬天,開始研究並挑選股票,等到第二年的第一季下單,接著春、夏兩季股票都放著不動,等到秋天,也就是第三季,再找適合的點賣出、獲利了結。

至於老伯所謂的「三要點」,則是運用在選股上的心法。首先看產業趨勢,找出正在崛起的明星產業;二是找出明星產業中的龍頭股;第三,挑選出明星產業中龍頭公司的基本面、PE,找出相對便宜的個股來投資。所謂相對便宜的股票,「通常會以本益比十倍為基準。」陳濟安說。「簡單來說,如果這家公司夠大、是正派經營,所處的產業又正要開始成長,而且PE低於十倍,那就是一檔好股票!」陳濟安補充,如果產業已經進入成熟期,那就會買在高點,所以一定要密切注意產業趨勢,才能在股價才剛要起漲時就切入。
係咪好易?好似你我他都係做緊一模一樣嘅嘢。(未完待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58

天使投資新玩法:鎖定創業人才,投200萬賺回20億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106/148756.html

i黑馬:給人才以機會和平臺,才是組織的前途所在、資本的收益所在、事業的生生不息所在。牛逼的創業人才,你投給他200萬能夠帶來20億的回報,如何發掘、組織、以及激發這樣的將才,是每一個企業家都應該思考的命題。本文節選自和君咨詢董事長王明夫在和君2014合夥人年終例會上的講話,關於這個人才,分享給各位創業者。

\以下是王明夫發言內容,內容有刪減:

某基金公司主動打破原來基於業務價值鏈的分工和流程體系,推行事業部制,鼓勵員工自由組合形成一個個戰隊、建立一個個事業部,一個事業部就複制一個基金公司,從基金募集和投資,研產銷一勺燴,各戰隊各自為戰,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能幹的就幹起來了,不能幹的任由自生自滅。這種玩法是什麽?是放棄分工和流程的效率,徹底解放人才、給人才以平臺和機會、放手讓人才去幹、允許人才脫開原來的分工秩序和流程體系。業界更狼性、更雄心勃勃的人才,就願意跳槽到這樣的公司去,施展拳腳、追利追夢。這是基於人才解構和重構組織。這種玩法成功了,基金業原有的競爭均衡和人才分布,就會被打破,大家重新賽跑。原來靠體系勝出的基金公司,很可能就受制於體系的滯重,跑輸了。而把體系放下,獨狼群狼一起上的公司,在新賽跑中將會勝出,亂拳打死老師傅。

天使投資人X君,給了100萬投資C君的創業項目,C公司倒閉了,錢輸光了。C君創業做第二個項目,又叫X君給天使投資100萬,但第一個項目虧光的100萬,也折算成第二個項目的股份,這樣X君對第二個項目算是投資了200萬來折成股份。C君的第二個創業項目非常成功,今年紐約上市。X君200萬折成的股份,現在值20億元。這是個案、偶然事件,但開創了天使投資的新玩法:鎖定創業型人才,投資TA終身創業的項目,直至TA創業成功為止。歷史上失敗的投資,都折算成最後成功項目的股份。天使投資投什麽?從投項目轉向投人了。以前是爭奪創業項目,未來是爭奪創業型人才。

目前市場上出現一種這樣的人才投資基金,瞄準一個上市公司的關鍵人才,讓他們整建制地出來創業,甩掉原來的老板、另起爐竈。基金給他們投資,送給他們以股權,把人才、經驗、產品、know-how、技術、客戶關系、商業模式都平移出來,快速複制出一家可上市的公司。這種玩法是什麽?這不就是赤裸裸的跨界打劫嗎?這種打劫也太狠了,誰家經得起這樣的打劫呀?先劫人,然後劫事業,你死,我活。如果拋開道義不談,這種打法,太務實了。花錢買人,而不是買股票。

人才投資正在興起。BAT總監級別以上的人才出來創業,不論這些人才手上是否有成熟項目,投資者就願意直接給錢。A集團通過專門團隊尋找上下遊企業的人才,以股權合作的方式投資人才,逐步建立“A系企業”。B集團,在國內舉辦了首個針對高端人才投資的精英選拔賽“千萬奇才”,通過選拔有能力實現企業高速成長的人才,然後將此人才連同資金一同放到投資的企業中去,保障投資安全和收益。投資決策的依據,從“事”轉向了“人”。

做出了《紙牌屋》的Netflix公司認為,HR最重要的工作就應該是滿世界去找人,一個優秀人才頂2-3個人甚至頂10個人用。Netflix公司最重要的就是找來人才,倡行“自由與責任”的文化,放手讓你幹,給人才以自由,但也要求你負起責任來,能擔當。這種文化已被矽谷普遍接受。

很多公司都感到,原來的行業或做法已經做不下去了,沒有前途,必須創新與轉型。這已經不是發展問題,是生死問題,形勢非常嚴峻。怎麽創新和轉型?有錢,搞個創新孵化基金,錢就在賬上,沒問題;有樓、有園區,都是現成的,建個小矽谷,也沒問題。但是,有錢、有樓、有矽谷,人呢?缺的是創新型、創業型人才!這些人才不能源源不斷地來、生生不息地長,錢和樓和園區有什麽用?你搞的“矽谷”不就是空谷嗎?瞧,生死問題變成了創新和轉型的問題,創新和轉型的問題變成了人才的問題。不能在人才上下對功夫,誰也別想實現創新和重生,不管原來多麽輝煌,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就這樣老去、沒落。

房多多,移動互聯網的模式,打劫傳統的房地產中介蛋糕。騰訊的深圳研發中心總經理參與房多多,萬科的副總裁也跳槽去了房多多。房多多們活了,傳統的房地產中介公司就得死,越大的死得越慘,整個行業都要被顛覆。移動互聯網時代,贏者通吃,打劫的不是某一家二家公司,而是整個行業。只要冒出一個真正強悍的打劫人才,他瞄上一個行業,結果整個行業都被他劫了,所謂顛覆。

萬科總裁郁亮明確提出,年薪制、聘用職業經理的做法,已經攏不住人才了,必須搞事業合夥制。萬科2014人力資源條線大會,郁亮提出升級版新理念:人才是萬科的唯一資本,唯一。任正非用他的語言強調了人才的重要性:“資源是會枯竭的,唯有文化才會生生不息。一切工業產品都是人類智慧創造的。華為沒有可以依存的自然資源,唯有在人的頭腦中挖掘出大油田、大森林、大煤礦……”。據說海爾也在打破一體化、流程化的大工業組織,鼓勵內部創業,搞阿米巴組織。一個民營的資管公司,在一些單位推行九級合夥人制,讓九級人才都成為事業合夥人、擁有公司股份,吸引人才,集團管理的資產規模達到了8000億元的量級。

類似上述的商業現象,每天都在發生。串起來看,能看出“茲事體大”的東西。我有很多啟迪和思考:

第一, 這是個打劫的時代。互聯網技術為打劫提供了技術上的實現手段,資本為打劫提供了“燒錢”,屌絲逆襲成了萬眾歡呼的佳話,海盜精神成為強悍的、致勝的商業風格。各行各業都面臨揭竿而起的打劫者、顛覆者,商業世界、天下大亂,原來建立的地盤正在受到威脅,原來建立的結構正在受到沖擊。商業亂世,一切都在快速變化,而相對穩定的戰略和組織,根本無法及時做出反應,只有人,才可能根據前線的炮聲和戰火,即時判斷、快速反應。無論進攻還是防衛,人才再次成為了首要的依靠和指望。大爭之世,一切的競爭都化為人才之爭。

第二,原來費盡心思建立起來的組織結構和流程體系,需要解構甚至甩開,否則難以適應當前的人才爭奪、市場變化。這對我們長期以來受到的管理教育,是挑戰,甚至是顛覆。

第三,萬科郁亮喊出一句話“職業經理人已死、事業合夥人時代誕生”。我感覺是:流程化和管控型組織已死、平臺化和生態化組織誕生。流程森嚴、秩序井然、按部就班的公司,正在失去快速反應能力。野蠻生長、靈活機動、放手人才各自為政各自為戰的公司,卻可能亂中取勝、大獲全勝。在智力勞動領域,這種趨勢已經看得很明白了,比如互聯網創業、IT行業、投行投資資管領域、律師會計師設計師等,不按事業合夥人的理念、不搞平臺化和生態化組織,幾乎做不成大公司,歷史上做大了的公司也已經很難再hold住。連萬科、家紡、海爾等傳統行業公司,也意識到不搞事業合夥人體制已經很難再往前走了。

第四,資本與人才:誰輕誰重?資本追著人才跑、為人才服務。從投資企業、投資項目、投資股票,到投資人才。和君資本,你往哪里跑?追著人才跑。

第五,組織與人才:誰輕誰重?人才重於組織,組織適應人才的需要,而不是人才適應組織的需要。原來從哈佛搬過來的經典管理邏輯是:戰略—組織—人力資源,戰略決定組織,組織跟隨戰略,人力資源適配組織。現在看來,需要建立一種新的管理邏輯:人才動起來,組織跟隨人才,組織適配人才,戰略和組織都圍繞人才轉。

第六,關於人力資源管理,要轉向人才經營

1.跳出或更新“管理”概念,致力於人才最大價值和最大效能的發現和發揮。組織圍著人才轉。

2.要不局限於員工,而是全社會範圍用才,從註重“為我所有”轉向“為我所用”,建立開放的人才生態圈(小米的粉絲參與產品設計、邏輯思維的會員營銷、碧桂園的全員銷售、行業私董會、和君的APP微智囊等)。

3.基於大數據進行人力資源管理:應用人力資源管理軟件記錄和積累員工個性數據,依據數據對員工進行個性化管理。例如谷歌的HR在內部建立了多個數據收集平臺,借此觀察員工的工作習慣、日常行為等,據以實施人力資源管理舉措。對員工的考核、薪酬、福利和培訓,都依據數據給予個性化對待。

4.人力資源這門學科的基礎假設正在發生改變,從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到 talent development。

第七,關於時代:我突然意識到,所謂“時代”,不是時間概念,是代際概念,是人群概念。人的代際更替,催生商業的新陳代謝、更新換代。新生代企業來自於新生代的人。不能抓住新生代的人,就別指望老企業實現轉型和新生。

結論:一切要回到人才、服務於人才。

給人才以機會和平臺,才是組織的前途所在、資本的收益所在、事業的生生不息所在。

企業家心中或辦公室要掛三幅圖:業務版圖、組織版圖、人才版圖。如果只能三選一,那就掛人才版圖吧。

有心的同事會註意到,我這幾年來的管理思維有一個演變軌跡。

以前我喜歡談戰略,我的主要思想和觀點,我跟客戶溝通的主要話題,大多是關於戰略的。在戰略分析和洞察上,我還是有一些心得,給很多企業提供了服務,驗證了效果。

後來,我經常談論組織,對合夥人、對弟子、對企業家,我不斷地強調要從做業務轉向做組織,明確地提出了和君人的成長路線:優秀的讀書人—合格的職業人—業務能手—職業高手—組織領袖,成為組織領袖才是個人發展的登頂。有一個狀況我看得很明白:很多企業的發展,瓶頸就在老板完不成從業務能手到組織管理的角色轉變。請大家到和君的E-learning中心點播和君商學院的一堂課程,我講的《一步步長大:民企組織發育和建設十九條》。這堂課,濃縮了我關於組織管理的深切體會。和君總裁班的很多企業家說他們反複點播收聽,越聽越有感覺,越聽越有滋味,特別命中要害。

今年開始,我經常談論人才。我今年給幾個上市公司出管理建議,都是從“人”上發力的,客戶來找我談戰略的,我跟他談人,客戶來找我談組織的,我也跟他談人。在人上發力,人動起來,組織跟著動,戰略跟著動,效果很好。我開始拋棄“戰略→組織→HR”的管理邏輯,而啟用“方向→HR→組織→戰略”的管理邏輯。關於人力資源管理,我也有新的認識,從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轉向了Talent Development,從MAB教學的人資管理轉向了人才管理或才能開發。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昇柏山SSD鬆綁 兩房沽522萬賺16%

1 : GS(14)@2016-09-13 00:07:37

【明報專訊】樓市聚焦新盤之際,大窩口昇柏山錄得首宗3年額外印花稅SSD鬆綁成交;中原高級分行經理賴昌武稱,上述為昇柏山低層左翼D室,實用521方呎、屬向山景兩房戶,以522萬元沽出,折合實價10019元,新買家為外區用家。他稱,原業主2013年9月以448.7萬元一手購入單位,持貨3年,剛約滿SSD期限,是次帳面獲利73.3萬元離場,單位3年間升值逾16%。

愉城97貨業主反價1% 賺265萬

另荃灣愉景新城有「97貨」業主反價逾1%、並以略高於市價的價錢成交。美聯聯席區域經理梁仲維稱,上述愉景新城1座高層D室,實用590方呎,連租約以679萬元易手,實呎1.15萬元,高市價約3%。原業主本開價670萬元,後反價到680萬元,客人議價1萬元;單位租約期至明年8月,月租1.7萬元,回報率約3厘,原業主1997年以413.8萬購入,帳面賺逾265萬或64%。

荔枝角美孚新邨9月暫錄約15宗成交,與上月相約;中原高級分區營業經理黃惠霞稱, 屋苑本月有4宗實用逾1000方呎大單位成交, 其中三宗屬市場俗稱的「凹海」大戶成交,當中百老匯街三期78號低層C室,實用1327方呎,以1460萬元成交,實呎1.1萬元。據悉,原業主早於1996年以543萬元購入,帳面獲利917萬元或1.7倍。

SHOUSON PEAK洋房實呎租70元

市場消息稱,南區豪宅SHOUSON PEAK單號屋,新近以月租約19萬元租出;區內代理指,來自內地的業主去年本叫租23萬元,至近日減租4萬元或17%後,以19萬元租出物業,以洋房實用2713方呎計,呎租70元。若以業主2011年購入價逾1.8億元,扣除管理費等開支前,回報率約1.2厘。

據中原統計,十大屋苑過去兩日錄9宗成交,較上周同期升28%;惟據美聯統計,過去兩天十大屋苑錄10宗成交,較上周同期跌23%。不過,中原、美聯數據皆指,港島指標屋苑太古城過去兩日未聞成交。

[地產]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957&issue=2016091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865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