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移動互聯網破冰在線教育:靠小而精切入市場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10/14/233635.html

編者按/今年,移動互聯網成為資本的寵兒。在中國投資行業「募、投、退」全面衰退的大環境下,移動社交、娛樂、電子商務等領域競爭已經異常激烈。資本顯得更加謹慎。不過,他們並未減弱對移動互聯網領域的關注度,而是將目光投向一些更加前沿的領域,移動在線教育進入資本的視野。在個性化、碎片化為特徵的移動應用中,教育能否佔有一席之地,能否做出規模?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移動教育最先開始於幼兒教育領域,後逐漸向成人教育領域拓展。2012年上半年,主打教育領域的社交互動的「粉筆網」產品還未上線就已經獲得IDG的千萬元人民幣的投資;「VIPABC」獲啟明創投1500萬美元擴展中國市場;幫助背單詞的「拓詞」獲得徐小平真格基金的天使投資。在資本的「寒冬」中,資本表現出來的熱情充分證明了教育領域移動應用的潛力。

「碎片化時代」下的移動教育

「未來在移動式平台上利用零碎時間學習、情境式和高實時互動性將會是這個領域訴求的重點。」

教育行業是被公認的「錢景」領域,國內權威機構的調查統計表明,全國家庭教育服務方面的消費需求每年至少在1000億元人民幣以上。粉筆網市場總監帥科表示,教育領域創業的市場機會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教育服務屬於剛性需求,是個反經濟週期行業,不受經濟不景氣的影響,越是經濟低迷的時候,教育培訓行業反而越火爆;其次,這是個長尾市場,整個行業產值很大,有很大的區域性和拓展性。

從理論上看,巨大的用戶群與穩定支出使教育行業成為一個金礦。但在教育領域,獲得成功上市的大都是線下傳統教育巨頭,如新東方、學大教育等,純粹在線互聯網教育類公司很少在資本市場上有成就。

VIPABC集團CEO楊正大表示,以前在線教育的模式只是單純地把線下學習模式下的課表、教材搬上互聯網,對所有的學習者進行毫無差異性的單向填鴨式教學,這樣的服務在互聯網上很容易大量複製,幾乎沒有門檻。此類型的免費服務不勝枚舉,因此,在線教育類的企業很難構建穩定的盈利模式。

移動互聯網的到來,讓資本開始對移動教育寄予希望。首先是智能化移動終端快速普及,截至2011年底,中國智能手機的保有量為1.3億部,平板電腦(PAD)的保有量為3000萬台。清科研究中心發佈的報告稱,預計到2012年底,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數將超過5.2億人次。

從用戶需求和行為模式角度看,職業培訓需求大增,但人們時間碎片化趨勢明顯。「未來在移動式平台上的在線學習,利用零碎時間學習、情境式和高實時互動性將會是這個領域訴求的重點。」楊正大告訴記者。

移動教育應用給傳統培訓教育行業嶄新的發展機會。類似英孚教育這樣的培訓機構,開始將移動應用市場發展成為一條新的產品輸出渠道,延伸產業鏈條。英孚教育首席技術官EnioOhmaye博士表示:「未來學習的創新將在移動領域。」

移動教育產品尚在摸索期

以社交平台為基礎或以單個應用為切入點,沿學習需求鏈擴展服務的模式是主要產品路徑。

目前國內做移動教育類應用的廠商分為三類。一是原本做紙質教材、教輔產品的傳統出版社和教育內容策劃機構,比如人教社、外研社等等;二是原來在PC機上做教育培訓或兒童教育類軟件開發的企業,如VIPABC教育集團、洪恩教育,移動互聯網給它們創造了新的機會;三是一些純互聯網背景的工程師團隊,他們有技術實力,但在傳統教育內容開發方面缺乏經驗,比如創新工場投資的樂豚科技等等。當然,還有很多勢單力薄的個人開發者。

從產品形態看,出現了以社交平台為基礎的資源對接模式,或以單個應用為切入點逐一沿學習需求鏈擴展的服務的產品路徑。

以「粉筆網」為例,提供的是一個教育培訓者和學習者的線上交流平台,推出移動客戶端,以類似微博的形式,做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平台,「未來希望學生打開手機客戶端就能找到在身邊的老師。」帥科告訴記者。

實際上在教育領域,教師資源除了所在的培訓學校一直缺乏真正的市場推廣渠道,教學水平與風格僅靠口碑傳播,這就造成教師與學生信息的不對稱。粉筆網的目的就是讓老師能得到推廣,讓學生能找到自己滿意的老師。據瞭解,粉筆網上線後吸引了考研、考公務員、司法考試、出國考試等50多個學科的老師甚至包括新東方的一批名師。

從PC端教育培訓的延伸來看,VIPABC移動化戰略則是將真人式互動教學延伸到移動終端。楊正大介紹,在VIPABC在移動式平台上e-Learning的產品策略之一是向碎片式學習的方向發展,並與PC平台上預約式、長時段的課程做區隔並相輔相成。

傳統的PC學習行為的各個階段,包括「預習」「學習」「練習」「複習」等,都有相對應的移動應用程序。每堂10分鐘隨選即上的短時段課程、個人化且情境式的教材內容推薦,體現了「碎片式學習」的機動性。

除此之外,單一應用的開發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個人開發者和創業者加入,「云詞」「拓詞」「百詞斬」,以及「深練英語」都從英文單詞學習上入手成為用戶的輔助學習工具。
盈利難題

在國內市場,用戶並沒有形成成熟的應用下載付費習慣。因此,在AppStore上做教育內容開發不掙錢。

雖然「移動互聯網生態」是未來趨勢,但並未成型,這為當下教育應用產品的開發設置了很多障礙和不確定因素。

楊正大認為,目前看,移動應用的功能都只是在填補主流教育空缺,用戶這種移動平台通常做到的是看課,而不是聽課。而從基礎設施上看,要實現在線移動學習還需要無線帶寬、及時互動技術上的完善。

教育類應用儘管在AppStore上獲得了大量用戶,真正願意付費的用戶卻並不多。尤其是在國內市場,用戶並沒有形成成熟的應用下載付費習慣。因此,在AppStore上做教育內容開發不掙錢,這是困擾所有開發者的問題。

規模化也是一個挑戰,這類應用雖然用戶有需求,但是教育應用面對的是跟線下傳統教育搶用戶,跟線上諸多娛樂應用搶時間的雙重挑戰。創新意識低,一旦有一個熱門應用上線,立刻會有一大批後來者進行模仿,行業初現產品的同質化問題。同質化導致難以規模化,教育應用的生命週期非常短。

創新工場投資經理曹飛直言,目前移動教育所面臨的仍然是模式不清晰問題。找不到能形成規模的模式,就不能賺錢。而爆發力強、高成長性才是投資人關注的焦點。另一個在移動教育領域關注的重點是團隊均衡,背景配比。在教育領域創業,團隊既要有移動互聯網的人也要有具備教育資源的人,有教育資源的人還需要是很好的產品經理或研發人員,這實際上是個很高的門檻。

移動教育市場還未真正形成

教育領域一直是理論上的黃金市場,但多年來,在線教育缺乏亮眼項目,逐漸讓資本失去信心。移動互聯網的到來給資本帶來新的想像空間。智能終端的普及能否帶來傳統教育模式的顛覆?資本如何看待教育行業正在興起的「移動」潮流?《中國經營報》記者專訪了啟明創投合夥人甘劍平。

《中國經營報》:在教育領域,兒童教育類應用目前也逐漸從藍海變為紅海。教育培訓類的創新也在湧現,資本如何看待這個市場的新興機會?啟明創投在這方面有什麼投資的經驗?

甘劍平:教育培訓肯定是一個非常大的市場,除了應試教育,再加上其他的一些小語種語言,以及各種職業培訓等,涵蓋的領域非常廣。有了智能終端,APP應用可以幫助大家學習,機會還是很大。但關鍵要看企業有無自己獨到的地方來滿足用戶的需求。創新的方向就是把手機的特性利用好,目前PC在線教育做得好的還是不多,有了移動端會不會有突破,還是要看怎麼做。在這個領域,我們投了一個台灣的團隊VIPABC。他們實際上就是在個人化和情境式的教學上有突破。做收費教育要提倡教學效果,投這個項目是我們在教育領域的一個很大的嘗試,希望能夠做大。

《中國經營報》:互聯網在線教育一直沒出現很成功的模式或是企業,原因是什麼?

甘劍平:因為互聯網上用戶不願意為內容買單,另外公司做得不夠創新,老師想把線下教育放到線上,這個是不對的。教育產品的用戶還是有社交的需求,線上滿足不了。線上構建不出這樣的氛圍,最關鍵的是沒有一家企業做出非常創新和適合的產品。

《中國經營報》:從投資價值角度看,資本對於移動教育持什麼樣的態度?

甘劍平:在傳統教育領域,線下教育有著很大的市場,也打造出很多成功的公司,可是線上教育卻百戰百敗,幾乎沒有成功的案例。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採取保守的投資策略。這個市場到底有沒有還有待觀察,這些應用工具的開發進入門檻太低,對用戶來講也許是可有可無的東西或者小工具,不能讓用戶真的得到想要的東西並形成黏性。這樣沒有確定的市場不可能吸引很多投資。

目前,在移動線教育的市場還沒有真正起來,沒有任何一家在線教育類公司獲得了市場盈利和規模。這麼多創業者和APP工具應用的出現有可能就是曇花一現,可能沒有人為此付費,創業者要做好失敗的準備。
拓詞:靠「小而精」切入市場

隨時隨地在線學習已經在我們的生活中真實地發生:坐在地鐵上,打開一個英語或者其他類型的學習應用就可以開始系統化的學習……

創業者們已經觸摸到用戶的需求,問題在於如何從跟隨用戶需求到引導用戶需求。拓詞走的正是小而精的產品路線,從智能化算法著手,將被動式輔助變為主動式引導,使用戶活躍度與黏性迅速提升。

記憶算法探路英語移動應用

「拓詞我們兼職做了整兩年,2011年6月份才開始全職。」薛淡坦承,起初選擇的這個創業項目並未引來風投,另外兩個創始人一位是長期從事e-learning行業的教育者,還有一位中學老師,也都是兼職。

從兼職到全職是基於「相信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會改變傳統教育產業,這種改變,最終應該是顛覆性的,重構級別的。」薛淡表示,如果發展順利,拓詞能給「互聯網改變教育」探出一條小路,而目前這仍是個冰海。

薛淡認為,單詞是外語教育的一個基礎中的基礎,每個外語學習者,無論想迅速提高水平,還是要通過考試,都需要過單詞這個坎兒。

2011年4月份,薛淡首先做了網頁版的拓詞,「從一開始我們就打定主意要做移動端,不過,拓詞的核心是記憶算法,此前在網站端優化好了之後再上移動端」。移動端拓詞上線,在AppStore裡售價為18元人民幣。結果,不久後,成為國內教育應用類收費下載量排名第一的應用,這給了拓詞繼續堅持收費的信心。

薛淡透露,目前,拓詞註冊用戶100多萬,每月十幾萬新增用戶,20萬~30萬的活躍度,而最讓薛淡興奮的是每個用戶在拓詞的停留時長達到20分鐘,且有不斷增加的態勢。

從「單一應用」到「應用集群」

「拓詞追求小而精的產品思路,用戶只需要打開應用學習。拓詞做的是告訴用戶每天需要學多久,學哪些單詞,每一個單詞什麼時候複習。」薛淡介紹,拓詞要讓背單詞做到簡單極致,前端簡單的背後就是後台的複雜,拓詞專注於在線背單詞的核心記憶算法開發(以艾賓浩斯遺忘曲線為基礎)和用戶體驗優化。

智能化引導是拓詞基於核心競爭力算法優勢建立起來,比如熟詞通過測試後自動Pass,生詞則自動進入循環記憶模式;讀聽寫幾個方面綜合訓練並自動切換,實現見到或聽到這個單詞條件反射般的正確識別等通過算法實現的智能化引導。

儘管拓詞這個應用採用了付費下載模式,但依然面臨著無法盈利的困境。薛淡表示,目前「拓詞」的用戶大學生佔到7成,剩下的就是職場的人。但iPhone版本在大學佔的比例很小,在目前整個大環境付費意願不強的情況下,儘管教育類應用付費意願和能力好一點,但每月幾萬元的下載收入,仍無法平衡11個人的團隊技術研發、推廣的支出。

而拓詞僅僅只是一款應用,無法形成爆髮式、規模化的增長。

在商業模式的探索上,薛淡認為在整個生態環境還沒形成之前,最有影響力的就是應用。通過開發一個應用找到合適的產品思路。「目前來看我們找到了清晰的產品定位,這是一個慢領域,大家有一個接受的過程,背單詞是基礎,練聽力、練閱讀都是未來用戶的需求。」薛淡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

顯然,「拓詞」選擇的路徑是開始試探市場,市場接受之後從單一應用升級平台化應用集群,實現用戶導流和規模化效應。但應用集群如何形成品牌效應,從輔助工具到逐漸獲得用戶依賴產生持續不斷的現金流確實是此類應用要面對的現實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683

“小而精”,如何看待廈門的比較優勢與競爭優勢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9215.html

廈門,一座美麗溫馨的城市,一座值得作為家的城市。從1991年到2001年,我在這座城市學習、生活了整整十年,之後到美國、香港遊歷十幾年,卻一直難以割舍這一方美麗的土地。

2015年我決定回到母校廈門大學工作,在重新參加同學中秋聚會的時候,發現有一半以上的同學(包括好多外省的同學)一直以廈門為家;同時,身邊的同事來自中國和世界的各個地方,他們覺得廈門自然環境宜人宜居、人文環境開放包容,願意以廈門為家。

讓我留意的還有,與那盛開的鳳凰花一樣,“美麗廈門”的標語隨處可見,建設“美麗廈門”的行動如火如荼。毋庸置疑,美麗是廈門的比較優勢,但美麗廈門的內涵卻是從比較優勢走向競爭優勢。

觀察廈門看硬實力也要看軟實力

美國哈佛大學的波特(Michael Porter)教授提出國家競爭優勢理論,並明確指出其分析框架完全適用於對地區、州和城市等級別的分析, 他說:“比較優勢理論一般認為,一國的競爭力主要來源於勞動力、自然資源、金融資本等物質稟賦的投入。

而我則認為這些投入要素在全球化快速發展的今天其作用日趨減少。一國的競爭力不可能由其國土的大小和軍隊的強弱來決定,因為這些因素與生產率大小沒有直接的關系。取而代之的是,國家應該創造一個良好的經營環境和支持性制度,以確保投入要素能夠高效地使用和升級換代。”

正是從波特開始,競爭力理論進入了系統化研究時期, 也湧現了一批城市競爭力理論。大多數理論都側重經濟結構因素,即城市地理、基礎設施、產業企業和礦產資源等硬實力,這些因素對城市的影響顯而易見,也易於量化和測度。但是,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制度、環境、生態、文化、教育、規劃等因素日益成為解釋競爭力的重要因素甚至核心因素,軟實力在城市的持續發展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從城市競爭力理論及其最新進展來審視美麗廈門,它強調的不僅是城市的硬實力,而且將軟實力作為提升城市競爭力的核心。

首先,那種把美麗廈門簡單等同於旅遊勝地、或者認為廈門只發展旅遊業而沒有實體經濟的觀點都有失偏頗。

自1981年廈門設立經濟特區以來,工業化一直是產業發展的主旋律,2015年工業占廈門GDP的37%,列各行業之首,近年來,產業的轉型升級被列為美麗廈門行動計劃之首,面對經濟新常態率先調結構,經濟發展頂住下行壓力,已經邁過了轉型過程中最艱難的階段。

同時,廈門積極推進市縣“多規合一”,這不是把各類規劃簡單得疊加在一張圖上,而是遵循生態城市建設理論,並將經濟轉型、城市轉型、社會轉型相結合,確實提升城市競爭力。廈門開放、包容的美好氣質使市民和外來人才願意來、居得住,成為廈門可持續發展的軟實力。

“小而精”的廈門經濟轉型快

東南沿海重要港口,緊臨亞洲四小龍之一,最早設立的四個經濟特區之一,五個計劃單列市之一,十五個副省級城市之一……這些光環可以同時形容深圳和廈門。

然而,與火箭般上升的深圳經濟相比,廈門的經濟增長如同這座城市的性格,溫文爾雅,不緊不慢。究其原因,一些客觀條件限制了廈門過去的發展空間,如廈門島三面環山,可供開發土地不足,與內陸交通不便,腹地輻射狹窄,地理劣勢和臺海局勢使得廈門很難獲得大型國企和國家主導項目的青睞,等等。於是,廈門走了一條精細化發展之路。

2014年廈門GDP只有深圳的20%,但是城市單位面積的GDP是深圳的70%,其中工業 “小而精”,去產能負擔小,結構調整快,形成了以電子設備和高端裝備制造為主的工業體系。2015年,廈門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突破5000億元,其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到65.9%,高耗能行業的份額進一步縮小,工業經濟轉型發展進程取得明顯成效,工業總產值和增加值的增長率分別為8.1%和7.9%,在15個副省級城市中名列前茅,每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0.437噸標準煤,是全國平均水平的60%左右,在全國處於較低水平。

同時,廈門市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三次產業比例由1981年的26.5: 51.6:21.9調整至2015年的0.7:43.5:55.8,產業結構高級化推進,第三產業占比以及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都已超過第二產業。現代服務業蓬勃發展,各個子行業占比均衡,在商務部對現代服務業綜合試點城市的複評中名列全國第一。

其中,生產性服務業發展迅速,航運物流、軟件和信息服務、文化創意等產業鏈都即將突破千億,加速二、三產業融合、推進產業高端化發展;而一直以來作為廈門名片的旅遊業也不僅僅是一種消費性服務業,可以發揮“旅遊+”的強大滲透力,推動旅遊與相關產業的跨界融合,培育或延伸產業鏈條,例如,伴隨著中國私人財富持續快速增長, 離岸財富管理需求日益強勁,廈門可以利用其自貿區先行先試的政策優勢和兩岸三地緊密合作的區位優勢積極探索“金融旅遊”,即以跨境投資和財富管理為主題的新型旅遊服務,升級轉型廈門現有的金融業和旅遊業,打造廈門的新品牌、新名片。

“十三五”期間,廈門產業轉型升級的主要任務是著力振興實體經濟,不求快求大,聚焦發展電子信息、旅遊文化、現代物流等三大主導產業,培育發展生物與新醫藥、新材料、海洋高新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著力打造十余條千億產業鏈,加快構建以現代服務業為主、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領、先進制造業為支撐的新型產業體系,全面增強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國際競爭力。今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廈門市第一季度的主要經濟指標進一步向好,產業轉型升級的成效正逐步顯現。

廈門的宏觀稅負處於同產業發展相適應的合理區間

廈門的宏觀稅負問題一直是媒體關註的熱點,最近有文章稱,以財政總收入占當年度GDP的比值來衡量,2015年廈門的宏觀稅負高達29%, 制約了其產業經濟的發展。這個問題要進一步具體分析,因為宏觀稅負是一個綜合指標,它的變動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要對影響其變動的因素進行深人剖析,了解各因素對宏觀稅負的作用原理。

首先是經濟因素,包括產業結構、產業布局、經濟運行質量等。從產業結構來看,一個地區的三個產業之間的比例對宏觀稅負有較大影響。稅收主要來源於第二、三產業,第一產業不直接提供稅收,如前所述,廈門的第一產業比重很小,第二、三產業比重很大,因而宏觀稅負會相對比較高,。從產業布局來看,勞動密集型的企業產品附加值低,高科技含量的企業產品附加值高;粗加工的企業產品增值率低,深加工的企業產品增值率高;廈門的產業布局中高科技含量、深加工的企業較多,並形成一定的產業鏈,具備集群優勢,因而宏觀稅負相對較高。從經濟運行質量來看,如果一個地區整體企業的增值能力和實現利潤水平都處於上升趨勢,說明經濟運行質量良好,宏觀稅負也會走高,廈門的財政收入占GDP比重較高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廈門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其次是政策因素,包括稅制、稅率對不同規模、所有制和特殊行業企業的影響等。廈門的規模企業較多,這些企業大多都按照一般納稅人的標準征稅(17%),而小規模納稅人(6%)在經濟中的份額相對較小,同時廈門的產業以國企和外資為主這兩類企業的納稅都比較規範,所以廈門的稅收情況比較理想,單位GDP 的納稅額全國第二,僅次於深圳;其中,納稅額最大的是廈門卷煙廠,其在2015年納稅額達75億,占廈門國稅和地稅總收入的1.3%, 是第二納稅大戶的近5倍。第三是核算因素,如地區間國內生產總值與稅收核算範圍不對稱,與福建省的其它城市比,廈門總部經濟、樓宇經濟較多,能夠帶來大量的財政收入,但大多產值不統計在廈門。最後還有征管因素,廈門在重點稅源監控、納稅評估、發票改革、信息管稅、房地產評估技術應用、所得稅管理、涉外稅收管理等多項工作的改革中都走在全省前列,據估算,稅收征管因素對廈門財政占GDP比重的影響可能達4-5個百分點左右。

根據上述分析,廈門的宏觀稅負處於一個與產業發展相適應的合理區間,它並沒有影響到廈門經濟的轉型和發展。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來看,宏觀稅負不是越低越好,考察其是否合理,關鍵要看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水平,若宏觀稅負降到1%,政府啥也不幹,恐怕也沒人願意來發展產業。就廈門的情況來看,2015年地方性財政收入606億,而財政支出達652億,公共服務水平高,有利於產業發展,把廈門打造成為區域中心,釋放更大發展潛力。當然,廈門的宏觀稅負尚有減免的空間,這也是供給側改革的內在要求。今年5月1日,廈門營改增全面啟動,除了生活服務業,還有建築、房地產、金融行業,同時所有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新增的 不動產所含增值稅都將納入抵扣範圍,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

除了稅收之外,企業還要承擔員工的五險一金和涉企收費等成本,這也是高稅負的一個重要來源。為了切實降低企業成本,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廈門市積極開展“降成本、優環境”專項行動,一是開展“地毯式”清查,目前已基本形成涉企收費臺帳,二是完善企業調研及問題反饋機制,三是滾動出臺政策,在去年已出臺實施20項降成本措施的基礎上,今年3月推出第一批6項措施,兩次合計每年可為企業減負約40億元。經過兩輪降費,廈門市目前社保的費率在全國範圍內都是比較低的,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12%是全國最低。企業社保費率32.47%(單位繳費比例21.97%),大大低於全國平均40%的水平(單位繳費比例29.5%),對比上海、深圳、寧波等地區,也都是比較低的。據了解,廈門市近期還將出臺第二批五個方面的政策,預計再減負14億。

國家“多規合一”試點推動廈門發展與生態相和諧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城鄉發展和建設中積累的一些問題日益凸顯,有些已經嚴重經濟社會的發展。如果說上一程的城市化是比誰的城市攤得大,那麽下一程就要比誰的城市生態、生活、生產更加協調發展。聯合國MAB 計劃(人合生物圈計劃)最早從生態學的角度來研究城市問題,並提出生態城市規劃的五項原則,即“生態保護戰略、生態基礎設施、居民的生活標準、文化歷史保護、將自然融入城市”。

在這方面,廈門絕對是一個標桿城市,多次榮獲國家森林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全國十大低碳城市、國際花園城市、聯合國人居獎等諸多榮譽,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不斷加強,形成獨特的“城在海上、海在城中”的大山海城市。據最新中國社科院《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廈門名列2015年中國宜居城市的第二名。

2014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推進城鎮化健康發展是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的重要內容,要有歷史耐心、不要急於求成。要加快規劃體制改革,健全空間規劃體系,積極推進市縣“多規合一”。

廈門市把這項工作作為推動廈門轉型發展、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抓手, 成為全國“多規合一”28個試點市區縣、也是試點城市中唯一的大城市,經過探索和實踐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體現了上文所說城市競爭力理論中規劃對城市發展軟實力的重要作用,“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總體要求造就了生態、生活、生產相結合的規劃紅利,為廈門帶來了綜合性、集約型、高效性的創新收益。

“多規合一”實施兩年多來,廈門市盤活了55平方公里的建設用地存量,為下一步200個基礎設施項目、180個民生項目落地提供了保障,而且以信息化手段搭建來綜合管理的平臺,顯著提高了城市管理效率,進一步促進產業集聚發展,加快產業鏈垂直整合。從歷史經驗來看,如果在城市化水平50%-70%的時期進展順利,城市化的集聚效應將會助推技術趕超、產業升級和經濟可持續增長;反之,城市化的負外部性將會抑制產業轉型,使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脫節,容易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在中國城市化推進的關鍵節點,廈門市“多規合一”改革將城市轉型、社會轉型與經濟轉型相結合,確實提升城市競爭力,為城市的長遠和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據中國社科院《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廈門名列2014年中國可持續競爭力十強城市,在15個副省級城市中名列第五。2015年4月10日,國家住建部在廈門召開全國市縣“多規合一”試點工作現場會,總結和推廣廈門市的經驗。

同時,廈門市積極開展“美麗廈門共同締造”行動,其實質是美好環境和和諧社會共同締造,其關鍵在於政府轉變職能,由管理型政府變為服務型政府,由政府決策變成公共決策,以社區為基本治理單位發動群眾發展共建。據統計,居民群眾對“美麗廈門共同締造”的知曉率、參與率高達90%以上,近年來城鄉居民收入增速高於經濟增長,全市民生和社會事業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7成以上, 群眾對基本公共服務滿意程度居全國第三。 2015年7月27日,民政部在廈門召開全國社區治理創新工作會議,“美麗廈門共同締造”的模式得到高度肯定。

開放、包容是廈門發展的軟實力

作為一個城市,廈門一直以來都有移民加入,以前主要是在海外打拼的華僑,1862-1970年從廈門流入的僑匯占全國的15.4%, 可以說開放、包容是廈門與生俱來的基因。

1980年廈門設立經濟特區,成為大陸最早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的城市之一,開放的體制、機制優勢吸引了各路文化、科技、商賈精英,凈流入人口占總人口比重超過30%以上,廈門的開放性和包容性獨步東部沿海,甚至超過了上海和杭州等經濟和人口重鎮。

2010年,經濟特區擴大到廈門島內外,現在的大廈門,常住人口中有一半是新移民,無論是洋博士還是打工仔,他們都在為廈門做貢獻,都深諳廈門小吃(如沙茶面、土筍凍)和中秋博餅的真諦,慢慢變成了廈門人。

聯合國人居署在《世界城市報告》中提出了“包容性城市(Inclusive Cities)”的概念,強調城市對來自不同地域和背景人群的接納程度,強調城市不同主體發展權利的同質均等性。未來一個階段,隨著城市移民階層規模的不斷擴大,高水平醫療、教育等社會服務資源的廣覆蓋與均衡配置,將成為“包容性城市”社會平衡發展的基礎性保證,這對於一個城市的長遠發展尤為重要。在這方面,具有開放、包容傳統的廈門無疑具有競爭優勢。

廈門市率先在全國建立城鄉一體、內外一致的“全民社保”、義務教育資源配置和社會保障體系,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和城鎮化思路,不斷提升開放、包容的城市競爭力。廈門市已基本建成“全民社保城市”,實現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應保盡保”,創造了全國社保的“廈門模式”。

目前,廈門市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總數中,小學有55.5%為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初中有52.3%為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住房方面,廈門已初步建立有保障性租賃房、經濟適用房和限價商品房組成的“廣覆蓋、分層次”的保障性住房體系,出臺了全國首部有關住房保障的地方性法規和30多個配套文件,成為全國藍本,不斷滿足城鄉居民和城鎮穩定就業的外來務工人員的住房需求,逐步實現住有所居。

應該指出的是,作為二線城市的廈門,房價直追深圳、上海、北京,位居全國第四,這已經成為普遍關註的問題。

如何正確認識廈門的高房價呢?首先,房價上升在經濟發展和城市化轉型時期具有其現實基礎,其升值主要來源於分享城市的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如前所述,廈門市是一個值得作為家的城市,其城市公共服務和保障體系在福建省各市中是最好的,其宜居、開放、包容的特質在全國也頗負盛名,因此對周邊地區乃至全國都有很大的吸引力,在旺盛的需求之下,價格自然不斷走高;但是,過高的房價又超出其基本面(如人口流入、城市公共服務好等),在全國流動性過剩又缺乏投資渠道的大背景下,廈門很難獨善其身;而且,廈門這幾年的住宅土地供應一直偏緊,也是房價上漲的重要因素。

盡管廈門的高房價有種種客觀的原因,但如果房價脫離基本面不斷上升,就會影響到城市的產業結構,不利於人才的流入和產業經濟的發展,更為重要的是,處於城市化轉型過程中的房地產是一個比股票市場更重要的資本市場,如果住房(即資本)的分配越不均,即有人可以買許多套房、有人連一套房也買不起,經濟增長的好處和社會財富的分配就會越發集中在少數人手中,無法實現包容性增長。

作為一個包容性的城市,廈門應該考慮如何進行制度創新,在城市化這一階段盡可能地實現“居者有其屋”,讓新市民都有機會分享城市公共服務帶來的資產升值。在這方面,新加坡的經驗值得借鑒,正如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所說,只有確保公平包容,才能可持續發展。

廈門的開放包容還要體現在對外交流中

廈門的開放、包容還體現在其外向型經濟和文化交流上,以僑引臺,以僑引外是廈門的特色,外商投資企業在廈門工業中一直是主角,2015年廈門自貿區獲批,對臺、對外交流合作繼續擴展。

2016年2月,國務院批複《廈門市城市總體規劃》指出,“逐步把廈門市建設成經濟繁榮、和諧宜居、生態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鮮明的現代化城市,在促進兩岸共同發展、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中發揮門戶作用”。這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廈門的國際化水平和國際影響力還不高,在談到對外開放時通常還是指吸引和利用外資上。

其實,中國改革開放前30年以“請進來”為主,今後30年乃至更長時期,“走出去”將成為潮流和趨勢。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形勢下,大陸企業對外投資已經進入加速發展階段,但廈門作為“走出去”的門戶作用並不明顯。

有意思的是,率先“走出去”的是廈門大學,這背後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正如廈門大學校長朱崇實所說,“廈門大學是由愛國僑領陳嘉庚於1921年創辦的。92年之後,廈大回到嘉庚先生成長的馬來西亞創辦分校,這是歷史的回饋。”筆者今年5月份到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訪問,真真切切感覺到國際化的巨大潛力,也相信開放、包容的廈門能夠將其城市競爭力進一步拓展成為其國際競爭力。

(作者系廈門大學經濟學院、王亞南經濟研究院教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913

期貨監管走向“少而精”  金融科技推動衍生品創新

風控與創新時刻在博弈。去年股票市場出現異常波動,股指期貨發展趨於謹慎。今年年初以來,我國商品期貨市場又出現部分期貨品種價格迅速上漲、價格波動較大的情況,監管層也采取了適當的收緊措施。在以滬港通、深港通為代表的開放背景下,期貨市場如何發展、如何監管,成為各方共同關註的問題。

12月2日至4日,第十二屆中國國際期貨大會在深圳舉行,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以及境內交易所主要負責人齊聚,對近期商品期貨市場的價格波動作出回應,並就期貨市場在金融科技(Fin-tech)、期權市場等方面的創新進行探討。

對於近期商品期貨價格的快速上漲及大幅波動,方星海認為,既有國內供需基本面短期失衡的因素,也有國際匯率波動的因素,當然其中也有一定的投機因素。不過,他表示,絕大部分時間期貨價格處於貼水的狀態,期貨並沒有對現貨價格產生助長助跌的作用。但是,由於期貨市場由於交易機制設計的有效性,其價格信號通常領先於現貨市場,產生一種領漲領跌的效用。

在他看來,領漲領跌使現貨價格調整加速,縮短了調整時間。“這其實是好事,價格盡快調整到位總是有利於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方星海表示,由於今年一些期貨品種交易量很大,有一種擔心是期貨投機是否會拉大現貨價格的漲幅,這種擔心其實是也沒有必要的,現貨價格主要取決於供求關系和貨幣信貸政策,而不是個別投機者所能左右的。

隨著大宗商品價格波動,期貨市場也出現新的特點。鄭州商品交易所熊軍稱,市場價格波動頻率加快、波幅加大,品種交投活躍、成交量放大、換手率提高,這使交易所防範市場風險的壓力增大。

在大商所總經理王鳳海看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我國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必須采取的措施,從市場看煤焦礦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產能、去庫存的重點,在這個過程中如短期內供需發生變化,需要平衡的過程。“反映到市場上,價格變化快而且直接,是很正常的。”他表示,在這個過程中,交易所加大了風險監控力度,避免市場操縱、價格失真。

不過方星海對市場監管提出更高要求。在提示必須提高監管警惕性的同時,還要求監管措施要盡量“少而精準”,避免對市場正常運行產生過多的幹擾。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會議現場看到,境內交易所主要負責人都對衍生品市場的進一步發展表示期待。上海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謝瑋表示,現貨市場是上漲才能賺錢,有了期貨之後是下跌也能賺錢,而有了期權之後是不漲不跌也能盈利。

上證所自2015年2月推出期權以來,進行了嚴格的風險控制。“有的時候我們開玩笑,把全世界各個交易所能用的措施基本上全用上了,防得是夠嚴的。”他表示,希望把期權的試點做好,同時儲備不同品種爭取早日推出。

深圳證券交易所總經理王建軍對港交所總裁李小加表示“特別羨慕”,因為港交所有全產業鏈、全產品體系。他表示,近期在深港通的全球路演中,相當多國際投資者對深市股票表示了極大的興趣,但是因缺乏風險對沖手段望而卻步。他希望在ETF期權等領域擴大試點,“我們已經仿真運行438天,沒有一天有問題”。

除了交易品種的創新,金融科技也在推動期貨市場的技術創新。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國際事務辦公室主任艾瑞克(Eric J.Pan)認為,“Fin-tech”是指金融領域當中運用的各種技術,主要包括兩大類,一是區塊鏈技術,二是人工智能和自動化技術。

中國分布式總賬基礎協議聯盟的白碩認為,在目前技術條件下區塊鏈還不適應訂單驅動的類型和場內交易的類型,對於場外的報價驅動的類型有更高的適配性,所以場外市場可能是引入區塊鏈應用很好的一個突破口。

“有一些概念從萌芽狀態到真正實現,其實時間是非常短的,比如AI、人工智能,但是在一瞬間,可能就會看見它的普及,”艾瑞克認為,這就意味著金融科技會給市場帶來很大的變化。所以,作為監管者,要看到這樣的技術很可能意味著顛覆傳統交易方式,監管者需要走在前面,預見技術發展的動態和趨勢並做好準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175

貿發局設計廊換形象 「小而精」助推港貨

1 : GS(14)@2014-07-14 11:51:24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714/news/ec_eci1.htm

【明報專訊】由香港貿易發展局(下稱貿發局)經營,專門推廣本港原創品牌產品的「香港.設計廊」將改變形象。貿發局副總裁方舜文表示,為更有針對性去拓展本地品牌,設計廊將嘗試走「小而精」的路線,即店面細而產品統一,店舖設計風格亦會一致,全線以貿發局的白及橙為主色調,讓客人一看就知是賣本港原創。


分主題開小店




5月份在上環元創方開業的第三間設計廊,便採用了「小而精」的新營運方式,將設計廊分成三個主顯門店「時尚潮流」、「衣物服飾」及「手表飾品」,每個主題門店各自出售專門的港貨。方舜文指出,對比起灣仔會展及機場的設計廊「包羅萬有」,主題小店能更有效針對特定客戶群,而且在找舖位和租金方面可以靈活一些。事實上,自從2009年第二間設計廊在機場開業後,過去5年除了在亞洲協會香港中心、海洋公園等地方設專櫃外,便沒再開過分店。「過去都一直努力想找舖位,但租金實在太貴」,方舜文解釋,所以她認為,改以主題小店模式,亦有利於日後在香港尋找適合的舖位。

不過,設計廊的原意是為本港品牌開拓市場,所以擴張重點還是放在內地為主。今年2月位於上海港匯恆隆廣場的新店開幕,至此北京、廣州及上海的一線城市旗艦店佈局完成,「我們還打算再開7間區域店,目前有青島,10月則會在成都開分店,之後可能考慮杭州、武漢等二線主要城市」,方舜文直言,內地設計廊選址一定要在人流最集中,最熱鬧而又檔次合的商場,像北京店便開在東方廣場,「所以為更有效推廣港貨,旗艦店是抱蝕本心態經營的」。

除了門店,今年3月設計廊也在京東商城開了網店,與2010年在淘寶天貓的網店不同,前者主售中高價港貨,平均單價約數百至逾千元,天貓店則走大眾化路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82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