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李曉佳﹕「立米樓」當道 港府進退維谷

1 : GS(14)@2017-12-10 20:34:41

【明報專訊】「納米樓」今天常見於傳媒以至網上評論,筆者粗略統計,此詞大約在2015年興起,在主流報章雜誌,當年有17篇文章出現「納米樓」,翌年增至50篇,來到2017年,截至昨日已有590篇文章談及此詞,或多或少反映「納米樓」現象愈演愈烈。不過,筆者大膽預言,「納米樓」勢將過氣,取而代之的是「立米樓」。面對樓市問題日益惡化,政府汲取施政報告淪為樓價推手的教訓後,只能獨沽一味靠增加(無論虛或實的)供應解困。

代理:置業看平面過時 應有立體概念

早前港島西一個樓盤實用面積僅200餘呎的「納米樓」定價過千萬,普羅大眾嘩然之際,唯獨地產代理最鎮定,一張代理製作的宣傳單張顯示,該樓盤樓底特高(相對而言),達3.5米,以港人平均身高1.73至1.77米計算,垂直計可容納二人。原來宣傳品想點出,今時今日買樓不是看平方呎,而是計立方米,即使平面面積計近乎不人道,如以立體概念看,夠高度建閣樓,實際可用空間隨時倍翻。

「立米樓」橫空出世,今年上任的特首林鄭,卻是進退維谷。林鄭10月中交出首份施政報告當中大談置業階梯,有「綠置居」、「白居二」恒常化及「港人首置先導計劃」,忽然間「上車」似乎不是夢。然而政府很快便發現,這些美好願景落到發展商及代理口中,反而成為催谷銷情的最佳手段。根據中原樓價指數,施政報告出爐後三周,港島樓價累升6%,九龍漲2.27%,新界東亦升1.95%。

加辣減辣 政府都無運行

有官府中人私下說,目前樓市氣氛下任何招數都會被解讀成利好樓價的措施,「減辣」固然會被視為放寬調控,助長炒樓,即使再「加辣」,亦只會減少二手樓供應,及令想置業的年輕人更難上車,令可提供高成數按揭的發展商議價能力更強,無殼蝸牛將任人宰割。

原本林鄭如意算盤是透過全民(尤其是年輕人)置業,化解前朝遺留下來的社會戾氣,甚至提出研究准許市民提取強積金作首置首期,來給予市民希望。不過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長劉怡翔上月底在立法會上已表明,以強積金供款置業的建議在社會意見不一,反對意見指或會違背強積金本身協助市民退休的原意,亦擔心一旦樓價大跌,會令市民賠上積蓄,兼違反政府調控樓市的方向,反映政府內部風向已轉,助市民置業需要三思再三思。

樓市只剩「增加供應」救命索

回看「立米樓」元兇之一,是按揭成數大減,目前400萬元以下樓宇才可透過按揭保險借九成按揭,600萬元或以上自住物業按揭成數低於八成。為了遷就變相「縮水」的首期,想置業的人士只能「向下」尋求解決方法,簡單而言就是愈住愈細和愈住愈遠,又或直接向發展商借首期,結果又是令發展商議價能力提高,惡性循還下樓市死結愈勒愈緊。

其實政府心知肚明放寬按揭成數才是緩解樓市扭曲之道,業界亦一早有聲音要求放寬九成按揭至600萬元以下物業,畢竟400萬元住宅已近乎絕迹。可惜政府目前已陷入「減辣又死加辣又死」的兩難境地,連置業階梯這種遠期支票都可以為樓市火上加油,官府中人都投降,覺得為政者根本無招可出,最後僅剩下「增加供應」這條救命索,而在供應真正達到政府宣稱的願景前,港人只有自求多福。

[李曉佳 財經澡堂]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694&issue=2017120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04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