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問對職場】求職之路:你的敲門磚準備好了嗎?

http://www.infzm.com/content/81486

時值十月,諸多應屆畢業生們儼然已經開始迫不及待的在自己的職場起跑線上摩拳擦掌了。想想自己在幾年前的那個秋天裡,因為對未來滿是期待,又因為每 一步都是未知,所以既激動好奇、又徬徨焦慮,真是一段令人難忘的時光呵。時光荏苒,當年師兄師姐以及諸位前輩們的指點依然歷歷在目,而今自己身為過來人又 能為大家做點什麼呢?就以我的理解寫點什麼吧,螢火之光不足以照亮大家的求職之路,只是希望能夠給諸位學弟學妹們一兩點啟示便罷。

(問對網/圖)

第一件事便是簡歷。原因很簡單,好比跟用人單位相親的「第一印象」,沒有人會覺得不重要吧?可是很多同學卻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在見過的簡歷當中就不乏錯別字、語法錯誤等等低級錯誤層出不窮的例子。那麼,應該如何讓這塊職場敲門磚有夠份量呢?

1.簡歷的形式:

——結構:簡歷的模板到處都有,以簡潔清晰、體現職業化為最佳,最好的辦法就是找一個往屆的「大牛」師兄師姐的簡歷作為模板,絕對不容易出錯。簡歷 通常來說就是一頁紙的篇幅,在標題處應寫明求職人的姓名和聯繫方式,簡歷的主要結構應該包括教育背景、工作經歷/實習經歷兩大塊主要內容,如有必要也可加 入技能和興趣愛好章節。一般而言每個章節的內容都是按照時間倒序排列,除非你想特別突出某一段經歷。

——段落:每一段經歷為一個段落。每個段落需要標明時間期限(例如2012.06-2012.09)和段落大意(也就是你這段經歷的主要內容,例如 xx公司xx部門行業研究員,就是說這段時間裡你的主要工作就是在xx公司裡的xx部門從事行業研究員的工作),之後以兩到三句話概括你在這段經歷裡的主 要成就,通常來說一句話不超過一行,每句話用項目符號做斷行。有需要再進一步深入介紹的部分可以再用下一層級的項目符號做遞進式的闡述,但層級不宜過多。

——字體:儘可能的在簡歷正文使用統一字體和大小,可以在少量關鍵字加黑處理。避免使用過於花哨的字體甚至藝術字,因為你要吸引用人單位的是文字所體現的內容而非文字本身對吧?

2.簡歷的內容:

一個很重要的提醒是,千萬不要拿著一份簡歷橫掃所有用人單位,要有針對性的結合自己的目標方向,準備不同的簡歷。為什麼呢?還拿相親做比較,假若你明知道你要相親的對象

喜歡溫婉淑女型,你卻偏偏打扮成lady gaga前往,結果不言而喻。簡歷內容也是一樣,作為你的第一張臉,你需要有的放矢的強調你希望用人單位注意的方面。這並不是說弄虛作假,而是說在有限的 篇幅裡你需要強調你的最對用人單位胃口的部分。通常建議大家準備好針對不同目標方向的幾份底稿,在每次投遞簡歷之前再在相應的底稿上結合用人單位特色略作 修改便可。

在每一個段落的內容選擇上,同樣秉承「突出自己」的原則,儘可能的強調自己與眾不同的優點,切忌寫日記一般為了充字數而寫上一句白開水一樣淡而無味 的話,連自己看了都覺得沒有第二句話好補充的。若對某一部分的經歷實在沒有自信而又飛寫不可,建議多增加信息量,避免過於籠統的描述,以顯得內容豐富。

另外需要強調的一點是,簡歷屬於正式的應用文,所以文字應當言簡意賅、儘可能的避免使用過多的口語化用詞。同時每一個句子儘量以動詞開頭,使用較為有力度的詞彙(例如「獨立負責xxx」而非「從事xxx」),起到讓人印象深刻的作用。

簡歷沒有一次完成的,無數次修改簡歷的過程其實也是一次次自我反省和認識,更是你自己之後準備面試過程的基礎,所以一定要熟悉你寫的每一句話,並且 每一句話基本上都能掰開講出一兩個亮點。記住,簡歷的作用在於讓你與眾不同,所以其他人都能寫的話沒有必要放在上面。全文一定要有亮點,你可以自己選擇在 那一個段落突出,同時記住在面試是可以引導面試官重點強調該亮點。準備好了你的敲門磚,你才能更自信的走在求職之路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068

群眾募資網「敲門磚」為你的創業圓夢 三十五歲華裔陳佩里打造臉書第二?

2012-11-05  TWM
 
 

 

全球最大的群眾募資網敲門磚(Kickstarter),被譽為「繼臉書之後,下一個極具上市潛力的公司。」創辦人陳佩里為圓音樂夢,向貝多芬借點子,因而發想出這個神奇網站。

撰文‧翁書婷

「沒想到這部片大受歡迎,連Google、Microsoft、Twitter 等國際企業都找我們去播放。」台北市仁愛路一個五坪大小獨立影像工作室裡,導演蔡牧民與創意總監賴佩芸看著自己拍攝的電影「Design & Thinking」臉上散發著興奮。

兩年前,當時剛從美國研究所畢業的蔡牧民和賴佩芸,想要拍攝全世界第一個講述設計思考的電影,但是「我們身上沒有一毛錢,只有腦中的idea,和兩台簡單的Cannon攝影機。」蔡牧民說。於是二○一○年他們把電影的預告片先拍好貼在一個網站上,神奇的事發生了,「短短兩個月我們就從全球三百多位網友身上,募到一萬八千美元(約五十三萬新台幣),成功籌到拍片資金。」蔡牧民說。

網站集資逾三億美元

台灣年輕人靠這個美國網站圓夢不是個案,在他們之前,一位台灣留學生Sam,也是透過這個網站,向一千七百名網友募集十六萬美元,成功創立一家觸控筆電公司Cregle。

這個神奇網站叫做敲門磚(Kickstarter),不僅台灣年輕人靠它圓夢,全世界更有三萬人成功靠它募集資金達成夢想,這是一個什麼樣的網站?創立者又是誰?

「一開始這個平台是為了幫獨立電影人、音樂家與缺乏資金的藝術工作者成立的網站。」敲門磚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陳佩里●(英譯或本名?)(Perry Chen)說。

這些富有創意與想法的創作者,只要把自己的提案貼在網站上秀給網友看,就有機會從廣大的網友那兒獲得創作資金,「這是一種向群眾募資(crowding sourcing)的概念。」蔡牧民解釋。

創立自二○○九年的敲門磚,是全球最大的群眾募資網,會員數飆破兩百萬人,已經有三萬一千多件提案成功募集到資金,總金額超過三億四千萬美元,超過十個提案募集到百萬美元以上的資金。提案五花八門,從美食、音樂、電影、三C、生活用品,舞蹈、運動類型都有。

《時代雜誌》讚美敲門磚是一○年度最好的發明,是一一年度最佳網站;Twitter創辦人Jack Dorsey與Flickr創辦人Caterina Fake都是敲門磚的股東。而每個成功募資的提案,敲門磚會從中抽取五%費用,因此估計敲門磚已累積●?賺一千七百萬美元。也就是說,敲門磚的金達成夢想,這是一個什麼樣的網站?創立者又是誰?

「一開始這個平台是為了幫獨立電影人、音樂家與缺乏資金的藝術工作者成立的網站。」敲門磚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陳佩里(Perry chen)說。

這些富有創意與想法的創作者,只要把自己的提案貼在網站上秀給網友看,就有機會從廣大的網友那兒獲得創作資金,「這是一種向群眾募資(crowd-funding)的概念。」蔡牧民解釋。

創立於○九年的敲門磚,是全球最大的群眾募資網,會員數飆破兩百萬人,已經有三萬一千多件提案成功募集到資金,總金額超過三億四千萬美元,超過十個提案募集到百萬美元以上的資金。提案五花八門,從美食、音樂、電影、3C、生活用品、舞蹈、運動類型都有。

《時代》雜誌讚美敲門磚是一○年度最好的發明,是一一年度最佳網站。Twitter創辦人Jack Dorsey與Flickr創辦人Caterina Fake都是敲門磚的股東。

每個成功募資的提案,敲門磚會從中抽取五%費用,因此估計敲門磚已累積一千七百萬美元營收。也就是說,創辦人陳佩里,早就從窮苦藝術工作者變成口袋滿滿的千萬大富翁。

向貝多芬借點子

今年三十五歲的陳佩里,出生於紐約羅斯福島(Roosevelt Island)的華裔中產階級家庭,雖然大學念的是紐奧良市杜蘭大學(Tulane University)商學院,但其實他對財務金融沒有太大興趣,反而醉心於紐奧良的爵士音樂底蘊。因此高大帥氣、留著一頭長髮,有著藝術家性格的他,畢業後沒有固定工作,組團比賽四處表演,曾在餐廳當服務生,也當過學前教育老師,偶爾買賣幾張股票,嬉遊度日。

十年前,陳佩里本來要在紐奧良爵士音樂節舉辦音樂秀,展現他的爵士才華,但因資金不足作罷。「這個挫折成為我創辦敲門磚的源頭。」陳佩里說。

學琴多年的他想到,莫札特與貝多芬未成名前,也曾為資金不足所苦,他們採用預購方式,先去找對他們作品有興趣的人士募集資金,當作品完成之後,這些提供資金者就會獲得一本寫上他們名字的樂譜。於是陳佩里向音樂巨擘莫札特與貝多芬借了一個二百年前的老點子:向群眾募資。

但這樣的好點子卻蟄伏在陳佩里心底長達十年。「當時我只想去外蒙古舉辦一場音樂會,對於創立網站一點動力也沒有。」他在部落格寫道。

充滿藝術家性格的陳佩里,滿腦子只有音樂,網路創業賺大錢這件事引不起他的興趣。

但九年後,想要穩定下來的他認真想,「現在是需要好好考量人生規畫的時候了,依目前的工作資歷來看,應該沒有人會雇用我,那為何不創業呢?」就這樣,○九年陳佩里和其他兩位創辦人,共同創辦了敲門磚。

剛開始, 敲門磚還沒沒無聞,為了試驗網站的運行,陳佩里自己也參與募資計畫。計畫內容是他在布魯克林飛到洛杉磯的旅途中,用飛機專用WiFi和別人聊天,「我認為在三萬五千英尺高空上和別人聊天是一件很酷的事!」搞笑的是,最後有六個人贊助他的計畫,並且募集到十九美元,超過設定的十二美元。這個無厘頭募資成功,讓他更加肯定這個網站的可行性。

不過,陳佩里並不是第一個做募資網站的人,早在敲門磚之前,市面上就已出現眾多雷同的群眾募資網,如專為教師設計的教案提案募資網DonorsChoose、專為電影工作者設計的IndieGoGo,為什麼敲門磚能脫穎而出?

無名小站創辦人、現在也是台灣募資平台flyingV創辦人林弘全觀察,「網站規範相當重要,太嚴格怕擠壓創作空間,太鬆散又怕提案人不當成一回事。」敲門磚拿捏得恰到好處,在BBC NEWS訪談中,陳佩里就強調,「這絕對不是一種慈善或博愛的行為,這是一種商業行為。」在敲門磚裡頭,提案者最後一定要以某種商品或服務回饋給資金提供者,如回贈T恤、感謝卡、手工禮物或是產品交換。

「陳佩里的概念就像買賣預售屋,提案者像是建商,先向想買屋的人收集資金,在房子蓋好後,才交給買屋者。」林弘全說,「早在產品賣出前,就已經有了買主,直接免除沒人要買的風險,這比做產品市場問卷更有效率。」而且募資還有時間限制,一般要在兩個月內募資完成,如果時間內未達到設定的資金,就是募資失敗,提案者一毛錢都拿不到,林弘全觀察到,「這樣的作法讓創作者卯起來做,向支持者負責,是贏過同業的重要關鍵。」

空頭支票風險高

台灣募資平台嘖嘖專業經理林能為指出,「提案被敲門磚拒絕的比率也很高,有四成以上的提案並不會過關。在高淘汰率下,去蕪存菁保持網站內提案的高品質形象,讓創作者認為在裡頭的提案都很酷!」在嚴格把關下開站兩年後,一支電子紙手錶引爆敲門磚的名聲。這由Pebble研發的手錶,強調運用電子紙技術,利用藍牙傳輸可以讓手錶介面變成智慧型手機的介面;創新設計引發六萬八千位網友共鳴,表示願意預購這支手錶,結果Pebble公司募到一千萬美元的資金。在Pebble之後,百萬美元以上的巨型募資案陸續出現,更打響了敲門磚的名號。

不過,暴紅的敲門磚卻也引來負面爭議。「Kickstarter正在變成一個空頭支票滿天飛的地方!」美國公共廣播電台NPR向敲門磚提出這個尖銳問題。

美國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研究敲門磚上的提案後就發現,只有四分之一的專案能如期完成,而且越受歡迎的專案,越可能因為爆炸性的訂單而無法如期交出產品。高居排行榜第一名的電子紙錶(Pebble)就是個例子,本來只想生產一千支錶,卻來了八萬五千支錶的巨量訂單,對這些經驗不多的創業者來說,也只能無限期延宕出貨日了。

敲門磚目前還拿不出完善的解決辦法,只能在平台呼籲創作者自律,「你們有義務告知網友自己的原創產品有哪些風險和挑戰,以及會如何克服這些挑戰。」而拿不出完善辦法的敲門磚,也只能加強審查機制,卻無法做出任何擔保。

敲門磚下一步是不是要進攻資本市場,在那斯達克上市?目前創辦團隊還未透露最新消息,但華爾街投資專家已經給了它一塊敲門磚,「繼臉書之後,下一個極具上市潛力的公司。」它的下一步備受市場關注。

陳佩里

(Perry Chen)

出生:1976年

學歷:杜蘭大學(Tulane University)商學院經歷:餐廳服務生、畫廊創辦人、音樂家現職:敲門磚共同創辦人與執行長

Kickstarter

成立:2009年

地點:美國

主要業務:募資平台

創辦團隊: Perry Chen、Yancey Strickler、Charles Adler

員工數量:46人

資本額:約1千萬美元(根據美國CrunchBase網站)累計營收:約1700萬美元網友集氣圓夢!敲門磚五大成功募資案

名 募資總金額(美元) 提案名稱 創作者 類別 支持者

人數

1 10,266,845 電子紙錶(Pebble) Pebble Technology 設計 68,928 2 8,596,475遊戲主機(Ouya) Ouya 遊戲 63,416 3 3,986,929 遊戲軟體(Project Eternity) Obsidian Entertainment 遊戲 73,986 4 3,429,236 遊戲軟體(Reaper Miniatures Bones: An Evolution Of Gaming Miniatures) Reaper Miniatures 遊戲 17,744 5 3,336,371遊戲軟體(Double Fine Adventure) Double Fine and 2 Player Productions 遊戲87,142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653

新兵訓練營——華爾街投行敲門磚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5409

那些獲得了華爾街令人垂涎的工作的大學畢業新生,可能擁有令人印象深刻的簡歷和受歡迎的引薦。但是通常,像製作電子表格和提取數據庫這種具體的技能並不包含在大學課程中。

當一個計算可能導致數百萬美元的盈虧,華爾街的公司發現,他們的新僱員能分辨一個數據透視表和一個標題行的區別是一項必不可少的技能。

  • 美國20個頂級商學院中的19個僱傭外包培訓

進入專門的新兵訓練營,在那裡未來世界的主人可以學會完美的Excel建模技術和金融分析,而那裡的費用有時可能一天超過1000美元。每年,成千上萬的美國頂級商學院的學生,以及大量金融公司的新員工——包括高盛、黑石集團——接受Training the Street和Wall Street Prep這類公司的培訓。

畢業生們稱,這樣的課程給讓他們對金融分析的核心內容有了新的認識。這個月從哥倫比亞商學院畢業的Michael Rojas表示,Training the Street的一個8個小時的關於槓桿收購的課程的強度「讓你有種想割腕的感覺」。

Rojas補充,但總的來說,這次培訓是全面的。「這是你真正需要知道的知識,而這些你在商學院是學不到的。他們有一個模板,讓你一頁一頁瞭解學習內容。」

日益壯大的新兵訓練營隊伍凸顯了一個不被注意的趨勢,華爾街的銀行和其他金融公司正將他們的技術培訓外包。這類知識對華爾街許多公司職員執行日常任務至關重要——是合併交易、債券交易還是賣方分析。

「我只想要一個真正懂得使用Excel和Power Point的人。」一位歐洲銀行參與銀團貸款的資深銀行家這樣描述他最近在紐約面試MBA新員工。

美國20個頂級商學院中的19個現在都在僱傭Training the Street進行培訓,教學員如何理解財務報表、如何對公司估值以及如何使用電子表格分析,每年估計教授20000個商業科目。

「許多投資銀行正在招募更多的新人,因此他們正花更多的時間來強調讓人更快成長。」Matan Feldman表示,他在2003年創建了Wall Street Prep,此前他在摩根大通擔任分析師。

甚至這些銀行自己送大批他們的年輕員工參加培訓。瑞信、美銀美林、美國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已經僱傭Training the Street來對他們的暑期實習生進行信用分析和併購方面的培訓。

這些基礎知識對華爾街之外的企業也同樣有價值,比如品牌管理,以及做金融建模的硅谷科技公司,南加州大學馬歇爾商學院負責MBA就業服務的高級副主任Missy Bailey表示。

  • 每個學生每個課程收費1300美元

當然,這些培訓並不便宜。商學院為每個學生每個課程支付Training the Street 1300美元。另外一個被許多頂級商學院以及150多個銀行和金融公司僱傭的培訓機構Wall Street Prep,他們對一個企業客戶學生的一個3天的培訓課程收費1499美元。

摩根大通的發言人Darin Oduyoye稱,摩根大通僱傭這兩家公司對新員工進行基礎培訓,並幫助分析師準備分析師執照考試。

今年6月份,雪佛蘭公司、康菲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以及涉足能源領域的銀行將送大約15名新員工,參加由Wall Street Prep公司在紐約舉辦的關於石油和天然氣公司估值的3天的課程。

這些課程也吸引了年輕的學生和他們父母的錢包。在6月份,Training the Street將在紐約舉辦一個為期4天的「大學生華爾街新兵訓練營」,收費3000美元(不包括食宿),教學生們基本的金融建模、估值和分析知識。Wall Street Prep一般被認為更專注於分析,他們出售基本的Excel課程光碟,售價39美元,而詳細的金融建模課程的「高級包」售價499美元

由於經濟疲軟,華爾街的招聘也出現低迷,自2000年招聘高峰後,現在證券和大宗商品工作崗位的數量已經下降了30%,不到17萬個。學生們稱,包括面試準備的培訓課程實際是非常必要的。

這些訓練營已經擴展到倫敦、新加坡和迪拜的商學院,擴展到大學生金融俱樂部,甚至Colby College和Smith College以及其他學校的文科專業中。

  • 培訓導師全部是華爾街投資銀行家

許多訓練營的課程都是由曾經在華爾街工作的人創立發展而來的。Wall Street Prep僱傭了9個導師,之前他們全部是華爾街的初級投資銀行家。

Scott Rostan在1999年創建了Training th Street,此前他在美銀美林的投資銀行擔任分析師,現在他已經擁有一支由前華爾街僱員組成的導師團隊。

「如果你所有的競爭對手都在外面接受訓練營培訓,而你沒有,那你將落後於形勢。」Rostan說。

Surry Wood現在正在讀南加州大學商學院的最後一年,他談到了去年夏天在紐約巴克萊銀行的一段實習經歷。當時他負責為一家公司構建一個企業估值模型,他的彭博終端對這家公司的估值是57億美元,而他利用Training the Street的技術提出了55億美元的估值。

當總經理要求Wood給他演示計算步驟時,「我只是給他分解了計算的步驟,」Wood說,「這對我是個美妙的時刻。在那個夏末,總經理為我拍案叫絕。」Wood將在7月份全職擔任巴克萊銀行的投資銀行助理職務。

當新兵訓練營變得越來越普遍,可能會產生飽和效應。如果每個人都接受這類培訓,可能在面試中候選人不會脫穎而出。

但是Wesley Hansen表示,當他轉行到金融行業的時候,這種培訓課程至關重要。在他去年從南加州大學的馬歇爾商學院畢業之前,他是真人秀節目「單身漢(The Bachelor)」的攝影師,他在馬歇爾商學院參加了Training the Street的培訓課程。

「我不懂怎樣使用Excel,毫無疑問,參加培訓幫助我獲得了一個工作。」Hansen說,現在他是經紀公司BMA證券的證券分析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704

再訴T-Mobile侵權 專利是華為打開美國市場的敲門磚嗎?

作為近年來全球手機市場的“猛虎”,華為在美國市場的發展卻一直不太順利,磕磕碰碰並不少。

但近日的一則消息則讓外界開始相信,華為要在這個市場“動真格”了。據外媒報道,華為在美國德克薩斯州東部地區法庭向美國四大運營商之一T-Mobile提起專利訴訟,控訴後者拒絕與華為達成專利授權協議,並繼續使用華為的4G LTE相關通信專利。這是繼兩個月前起訴三星電子侵犯4G專利之後,華為在美國發起的又一起專利訴訟案件。

T-Mobile是誰?

擁有1.09億用戶,T-Mobile是世界上最大的移動電話公司之一,雖然屬於德國電信(Deutsche Telekom AG)的子公司,但在過去,T-Mobile在西歐和美國運營GSM網絡並通過金融手段參與東歐與東南亞的網絡運營。

截至去年年底,T-Mobile在美國共有用戶8300萬人,營收增長8.3%,4G LTE的POP入網點達到3.05億個。過去兩年時間,T-Mobile每個季度新增用戶200萬人。

但拋開這家公司的背景,讓外界更為關註的是T-Mobile背後所代表的運營商市場,在運營商主導的美國市場上,華為此舉無疑是在“冰峰上”行走。

據記者此前的了解,與全球其他區域不同,美國市場的智能手機銷售大約95%都是通過運營商渠道賣出去的。不過,美國各大運營商通常只有在需要廉價、無品牌手機時才會與華為合作,這主要是因為這些運營商已經從三星、蘋果、LG等制造商以及低端廠商那里獲得了充足的手機。

同時,對美國的主要運營商而言,將華為手機增加到他們的銷售產品中從而銷售華為手機並沒有什麽特別信服的理由,對市場的固有思維限制了華為在運營商市場的施展空間。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華為和與T-Mobile的“專利訴訟”在外界看來似乎不算理智,也許會影響華為在當地運營商市場的聲譽。但華為的態度堅決,“我們與T-Mobile美國進行了多次接觸,期望通過友好談判達成有關專利的許可,但並未得到T-Mobile的積極響應,雙方難以達成一致。因此華為發起了此次訴訟,以解決雙方關於專利許可的爭議。”華為在官方聲明中稱。

而事實上,在過去兩年間,雙方已經進行了多次小範圍“交鋒”。

2014年9月,T-Mobile曾經指控華為員工非法竊取其智能手機測試機器人技術,在T-Mobile實驗室未經許可拍照並試圖帶走部件,造成了數千萬美元的損失。當時華為承認自己員工行為不當,並開除了這兩名員工。但在同年,華為也要求T-Mobile開始專利授權談判,但T-Mobile拒絕簽署保密協議與授權談判。

但直到今年年初,華為才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反擊”,並且在專利維權上瞄準了美國市場上以往不太“友好”的廠商,T-Mobile顯然是其中一家。

今年1月15日,華為向德州東部聯邦地區法院(Eastern District of Texas)連續發起4起專利侵權訴訟,指責T-Mobile在未獲得授權的情況下,制造、使用、提供銷售、銷售、進口美國並銷售同樣未獲得授權的系統、產品或服務。

隨後,為了協議和授權都達成一致,兩家公司對協議細節進行了反反複複的商討,但華為稱T-mobile拒絕了華為的專利授權條件,並稱華為違反了公正、合理且非歧視的承諾。華為希望法院能承認自己的專利授權協議是公正、合理且非歧視的,並認定T-mobile不願意對專利授權。

“T-Mobile在沒有華為4G無線網絡關鍵性專利的情況下,是無法運營它核心的無線網絡技術的。”華為稱。

專利是美國市場突破口嗎?

“在美國市場我們仍然會和運營商保持良好的關系,從OEM轉型,並且加強電商的渠道布局。”余承東在此前與記者的一場對話中談到,華為仍然在探討通過美國電信運營商來銷售智能手機。

但在與華為內部人士交流時,記者得到的結論是,華為在美國的發展也不能完全只依靠運營商。

來自數據研究公司comScore的調研結果顯示,蘋果和三星依然是美國市場的霸主,加起來占據了接近70%的市場份額。而對於華為來說,盡管終端業務崛起,但華為的諸多旗艦機型卻在美國市場不能上市。除了部分對中國廠商的偏見外,也有聲音指出,美國方面擔心的問題是華為的電信網絡設備會威脅其網絡安全。

華為也在試圖改變這種看法,比如和美國公司微軟以及谷歌的“交好”。

華為計劃在今年秋季發布一款和VR兼容的智能手機。谷歌在合作中提供VR軟件平臺。而與微軟及英特爾合作的二合一產品Mate book近期也將在美國上市,除了傳統銷售渠道,還將進駐全美近百家微軟旗艦店。

但似乎仍不夠,在更多的分析師看來,比起品牌和技術合作,專利訴訟則更加有利於華為在美國的品牌營銷,也有利於華為與運營商的談判砝碼。

“美國市場一直是華為最想進但最難攻破的最後的海外重要市場,和谷歌以及微軟的合作對全球消費者也有心理暗示:華為正在替代三星成為Android的領袖和旗幟。”手機聯盟秘書長王艷輝對記者說,專利的問題有更強的暗示效果。

華為的底氣也更足。數據顯示,其在美國擁有9800件專利,其中7400件是通信技術專利,2200件數字處理技術專利。此外,去年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數據顯示,華為以3898件專利申請位列通信公司首位,高通以2442件專利申請位列次席,中興通信以2155件專利申請排行第三。根據華為公布的數據,其2015年研發支出高達92億美元,占其銷售額的15%;而高通財報顯示,其2015財年研發支出54.9億美元,占銷售額的22%。

“在ICT產業中各友商之間應該通過開放式的創新、聯合創新的方式共同推動產業進步。業界解決知識產權問題的最佳途徑是通過談判簽訂專利交叉許可協議後合法使用對方開發的技術和知識產權。訴訟是最後的解決爭議的方式,某些情況下也是一種常見方式。”華為發言人對記者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58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