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据称完达山可能全面收购三鹿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81110/07185485777.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0

中粮的“买家逻辑”:弃三鹿,选蒙牛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7-10/HTML_FO16XX4EW8TP.html


“中粮要做全产业链的食品公司,在食用油、大米、面粉等领域广泛布局并且取得行业优势,但是乳业作为食品的重要一环却一直没有涉猎。”7月9日,中粮集团的内部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中粮进入乳业势在必行,只是时间问题。

“中粮进军乳业并不突然。” 乳业专家陈渝也认为,早在2003年、2004年左右,中粮就已经非常关注乳业。“中粮是长期做进出口贸易的企业,他们熟悉海外市场,了解在国外乳业是个很大的产业,在有的国家甚至超过汽车产业。”

上述中粮内部人士透露,集团对乳业规划的时间点始于2004年。正是在2004年,宁高宁从华润集团调至中粮出任董事长,从宁高宁在华润主导推进的一系列多元化的战略中,有理由相信正是宁高宁主导了此轮中粮的“多元化”变革。

2009年初,宁高宁将“多元化”战略提炼为“全产业链”的新战略。在宁高宁的设计中,未来的中粮业务板块包含了从田间到餐桌需要经过的种植采购、贸易物流、食品原料和饲料原料、养殖屠宰、分销物流、食品销售等众多环节。

“中粮一旦确定了战略方向就一定会执着的走下去,在‘全产业链’的设计中自然少不了乳制品这一重要领域。”上述内部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虽然中粮并没有针对乳业设定一个具体的目标,但是肯定会根据自身的优势继续加强在乳制品行业的投入,继续增强乳制品行业的权重比例”。

事实上,在“三聚氰胺事件”中沦陷的三鹿曾是中粮集团进入乳制品业的最早目标;上述内部人士透露,20%的持股比例(与厚朴基金)则是中粮多年来入股商业事例中持股比例最低的一次。

立体式扩张

7月7日,宁高宁在入股蒙牛的媒体见面会上表示,入股蒙牛是中粮集团在产业发展上自然的延伸。“不选择其他公司有很多的原因,蒙牛是让我们最满意的公司。”宁高宁告诉本报记者,蒙牛目前业务的基础和管理的基础是目前最适合与中粮合作的公司。

在业内人士看来,中粮“全产业价值链战略”的模式基本有三种:横向全产业链模式、纵向全产业链模式以及混合一体全产业链模式。

财经作家韦三水认为,中粮一直在走一种纵向全产业价值链的战略模式,即依托自身固有的流通和贸易优势,向中游的生产领域以及上游的原材料领域进行延伸,从而实现上、中、下游的全产业价值链模式。

“但是,在宁高宁入主后,这种单纯纵向的发展模式肯定无法满足中粮的野心”。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行业资深研究员7月9日对本报记者表示,实际上这几年来中粮更倾向于横向和纵向的立体式的扩张。

目前中粮在食品及相关领域拥有中粮粮油、中国粮油、中国食品、中国土畜、中粮屯河等板块。如果中粮是单纯的纵向发展模式,应该完全在现有的资源下进行延伸。

“从收购五谷道场,到最近上市的悦活果汁,都是中粮在利用现有的上游资源,如五谷道场是依托上游的小麦资源,而悦活果汁则是依托中粮屯河的果树种植。”上述研究员表示。

但是,乳制品行业,以及与此同时被列入中粮未来规划当中的白酒行业,则更多属于横向的延伸。

以中粮一直图谋的白酒为例,虽然白酒的原料为粮食,但粮食仅仅只占据了白酒生产成本中很小的一部分。白酒行业的核心,更多在于酿造工艺及品牌的价值;此外,在下游的渠道整合上,中粮的长城葡萄酒与白酒的整合同样有一定的差异化。所以,白酒行业更多属于横向延伸。

相比白酒,乳业更具有代表性。目前与乳业相关的中国土畜只是做饲料和羊绒产品,并没有养殖奶牛。

“所以,在中粮的规划当中,乳业应该是一个完全新的支点,透过这个支点,中粮可以实现向乳业的上游延伸,从而填补了目前中粮在奶牛养殖上的空白,这是一个立体式的扩张。”上述研究员分析。

虽然,宁高宁表示蒙牛将可以利用中粮上游的优势,加强牧场的建设。但是,记者采访的几位乳业高层均认为,奶牛的养殖与目前中粮上游产业相距甚远,中粮在这一领域的作为并不明显,只是停留在资金上的支持。

因此,一家知名乳品企业的高层对本报记者表示,收购蒙牛,不但使宁高宁获得了一个新的利润增长引擎,同时对上游的畜牧产业得到了加强,并且在下游上也丰富了中粮产品线的销售渠道,是一个全新的战略领域。

中粮高要求

中粮迟迟没有进军乳业主要在于其没有遇到合适的投资对象。“小企业,中粮看不上。在国内知名的乳品企业中,伊利、光明、三元都是国有企业,入股并不容易。”陈渝说。

上述中粮内部人士则解释为:“中粮的要求较高,所以选择的余地并不多,很多时候介入一个行业需要等待合适的机遇。”

要求高体现在,“中粮在介入一个行业或者一个企业时,一般都会要求控制权,所以控股是中粮的标准之一。”

“三鹿才是中粮进入乳制品行业的首个目标。”上述中粮内部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2005年,中粮开始接触当时在中国乳制品市场表现十分抢眼的三鹿,多轮谈判后最终因控股权谈不拢,三鹿选择了新西兰乳业巨头恒天然。

此后,中粮又与多家国内的乳业巨头有接触,特别在“三聚氰胺”发生后,中粮开始频繁接触国内外的乳制品企业,最终与蒙牛达成了合作。

“蒙牛虽然也出了三聚氰胺等事情,但它还是有增长的。中粮不介入是为了保住蒙牛现有团队。”陈渝认为,一旦蒙牛运营出现问题,中粮仍会行使大股东职权,介入经营。

在 未来蒙牛11个董事席位中,中粮拥有其中3个席位,但都是非执行董事。“中粮作为相对的大股东,不去参与蒙牛的日常经营管理,真正的影响力和对蒙牛的关注 会从董事会层面产生,这里面包括了发展方向、经营计划和业绩、每一个阶段业务的盈利表现问题。”宁高宁认为,中粮足以在这个层面上来达到自己希望看到的结 果。

“虽然蒙牛的股权分散,但因为蒙牛的控制权基本集中在牛根生团队的手里,所以只要与牛根生成为一致行动人,基本上就获得了蒙牛的控制权。”上述行业资深研究员对本报记者表示,宁高宁和牛根生在经营理念上相互认同,所以双方能够达成默契。

另外,宁高宁强调,中粮目前没有其他的乳业战略,中粮集团乳业板块的发展将紧紧依靠蒙牛的发展。

据东方艾格高级分析师陈树韦分析,三聚氰胺事件后,中国乳业已开始洗牌,小企业逐步被清洗出局。中粮收购蒙牛之后将加速行业洗牌、重组。

奶业专家王丁棉对本报记者表示,三聚氰胺事件后,国家13部委曾下发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要求在2011年10月底前,100万头以上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奶牛比重达30%左右。

以蒙牛目前年生产能力500万吨计算,约需要100万头奶牛供奶,如果完全是自建牧场则需要资金超过150亿元,即便达到国家的底线30%比例,则总共需要投资50亿元。

2009年5月,老牛基金和KKR均向现代牧场投资,蒙牛现代牧业集团规划在1到2年内在全国各地兴建25到30个现代牧场,使公司成为世界规模最大、奶牛养殖技术最先进的现代奶牛养殖企业。

“因为考虑到在三聚氰胺前蒙牛在上游的投入不过3亿元左右,所以对于蒙牛来说建设牧场将是一笔庞大的费用。”王丁棉表示。

宁高宁明确表态,如果蒙牛有什么动作,中粮会给予支持。

因此,虽然中粮方面表示可见的未来无增持蒙牛计划。但陈渝和中银国际分析师赵宗俊均认为,随着中粮与蒙牛在未来的联系将深化,3年后如果厚朴基金退出蒙牛,中粮为了整合乳业产业链增持的可能性很大,最终可能受让厚朴所持全部的蒙牛股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482

投资三鹿失利 恒天然在华设厂要求“完全控制权”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915/1818898.shtml


  每经记者 陶斯然 发自上海
国际奶业巨头恒天然正在重新规划中国市场。
“我们在河北唐山已拥有一家牧场,现在正就另外两家牧场的投资与建设进行相关调研考察工作。”9月14日,恒天然方面向《每日经济新闻》表示。
在堪称“中国乳业地震”的三聚氰胺事件两周年之际,恒天然的回归颇有代表意义。东方艾格乳业分析师陈连芳认为,“毫无疑问,在国内乳业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未来一段时间恒天然都将继续担任中国市场上举足轻重的角色。”
恒天然方面也表示,在经历三鹿事件的惨痛教训之后,公司目前依然寻求在中国开设加工厂的可能性,但风格已经发生了转变。“我们需要拥有完全的管理控制权。”
两年中两遇公关危机
如果没有遇上奶粉激素门事件,恒天然在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后一直都处在风平浪静之中。然而当媒体于2010年8月爆出武汉有3例婴儿疑似因服用奶粉导致性 早熟之后,有调查发现奶粉所使用的原奶均从恒天然进口,并联系到恒天然与三鹿奶粉的关系进行了报道,由此,恒天然这一隐形的巨头再一次走到了聚光灯下。
“就像我们之前就此事件发表的声明所陈述的那样,我们对自己产品的安全性和品质拥有100%的信心。新西兰对激素的使用有严格的立法控制,激素被严禁使用在泌乳牛身上。”在奶粉激素门事发之后,面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采访,恒天然方面依旧如此表示。
恒天然的公关危机最后由卫生部进行了“化解”,随着卫生部宣布圣元奶粉与婴儿性早熟事件无关,围绕着恒天然的猜测也在一时之间化为乌有。然后这对恒天然的品牌是否造成影响却尚未可知。
“两年之内发生了两起较重大的奶粉门事件,恒天然均被牵扯了进来,无论是哪家公司都不愿意遭遇到这样的情况。”一名业内人士如此表示。不过,多数分析人士认为,随着卫生部的辟谣,公众对此的质疑消失之后,恒天然依然是国内众多奶粉企业的唯一选择。
“被以退为进”
谈到恒天然对中国市场的谋划,就不能回避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发生前公司对三鹿的投资。
“三聚氰胺事件对整个中国食品行业都是一个惨痛的教训,对恒天然来说更是如此。”9月14日,恒天然方面如此回复《每日经济新闻》。
据恒天然方面提供的资料,该公司于2005年底出资8.64亿元,获得了三鹿43%的股权,这笔投资由于三聚氰胺事件的爆发几乎血本无归。“我们损失了数亿元。”一位恒天然的人士如此表示。
但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局势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变化。陈连芳向记者表示,随着消费者对国内奶粉的担忧,进口奶粉的数量开始大增。2009年国内进口奶粉的数量增长了24.5%,而2010年这个数字甚至还涨到了30.4%。
毫无疑问,恒天然成了国内进口奶粉数量激增的最大受益者。据陈连芳透露,目前国内90%的进口奶粉来自新西兰,而这之中有95%的份额被恒天然占据。即恒天然约垄断了国内约80%的进口奶粉份额。
与此同时,中国市场对恒天然的重要性也与日俱增。据恒天然发给《每日经济新闻》的资料显示,由于近期业务的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恒天然全球最大的市场,年增长率达两位数。
在两年时间里,恒天然的遭遇堪称“被以退为进”。投资三鹿奶粉使其在三聚氰胺事件之中遭遇巨亏,而随着三聚氰胺事件导致国产奶粉进入低谷,公司又得以巩固了在中国市场中的话语权。
不过,对此恒天然持不同看法。“我们的奶粉在全球不存在卖不出去的情况,中国市场卖得多了,其他市场相对的销售就比较少。”恒天然公关部的郝晓红如此表示。
正重新规划中国市场
在三聚氰胺事件两周年之后,恒天然正酝酿一次谨慎的 “再出发”。据了解,恒天然在河北唐山市的牧场建于2007年,公司曾寄希望于该牧场可以成为恒天然在中国的示范牧场,以证明在中国也能生产出新西兰标准 的牛奶。资料显示,2009财年,恒天然唐山牧场产奶量达1700万吨,预计今年产奶量将达2400万吨。
“同时,我们也在探索在中国开设加工厂的可能性,但目前阶段并没有明确的计划。我们对一些投资合作持开放的态度。”恒天然方面表示。
事实上,恒天然并不满足于做国内奶粉的原料提供商,公司对附加值更高的奶粉业一直具有一定的野心。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前,恒天然曾在国内销售其自有奶粉品 牌安怡和安满,上述两品牌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曾一度停止在国内销售,但恒天然于2009年又重新开始将其引进国内市场。
“恒天然正在进行一些谨慎的尝试。”陈连芳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未来并不排除恒天然使用国内牧场产的牛奶制造奶粉并进行销售。”
不过,这一次恒天然的进军风格已经发生重大改变。“我们需要拥有完全的管理控制权。”恒天然方面表示,尽管对于合作持开放态度,但公司却不希望再出现类似三鹿奶粉的情况。对于未来的合作者,恒天然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尽管中国已经是公司在全球最大的市场,但恒天然对中国市场的关注度似乎仍未“全情投入”——在恒天然中国区,这家世界奶业巨头仅有一名公关负责人士,这对于动辄设立庞大的公关部门并聘请多家公关公司的中国乳品业界来说,几乎是罕见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2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