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旅遊籽】檳城華人過年去霉增旺 七色花冲涼點菠蘿燈

1 : GS(14)@2017-02-05 10:56:17

【旅遊籽:浪迹遊蹤】中國人重視過年,只要有華人的地方,在農曆年前後,氣氛格外濃厚。檳城早在18世紀中已有客家華人移居,在1882年建了一座碼頭後,當地華人開始把同鄉招過來,華人社區規模漸大。在檳城落地生根的華人保留了不少中國人傳統過年特色,並融合當地文化,過年前後,氣氛特別濃厚。



每逢元旦後,檳城喬治市(George Town)裏唐人區就會高掛大紅燈籠,提示各位鄉親父老及遊客,屬於中國人的農曆年即將來臨。在人流滿滿的大銃街(Lebuh Cannon),遊客雖然一心都是來找尋立陶宛藝術家Ernest Zacharevic的壁畫,卻無不被濃濃的過年氣氛感染。過年前,不少商家更會乘機帶着財神來派利是(封)或到這裏舞龍舞獅,為公司宣傳之餘,派禮物送上賀年祝福。


大紅燈籠 高掛大銃街

說起利是,檳城人同樣保留着這傳統習俗,跟我們一樣,他們都是派「紅包」,利是封全是大紅大金,寓意吉祥。然而,在這個多元文化的城市,派利是的習俗亦傳給檳城本土的馬來人和落地生根的印度人,他們會在自家的新年(回教新年和印度新年)派利是,但回教徒會用青色利是封,印度教徒則會用印有孔雀圖案大紫色利是封。過年拜神是中國人習俗,檳城也不例外。在喬治市皮特街(Jalan Masjid Kapitan Kling)上的觀音寺,是檳城人初一上頭炷香的地方。這所觀音寺由中國閩、粵兩地的早期移民在19世紀所建,原名廣福宮,供奉觀音及媽祖,除了是上香祈福之地,從前也是華人集會議事場所。不過,隨着旁邊的檳州華人大會堂落成,議事活動就移師旁邊舉行,觀音寺也純粹作為拜神祈福之用。新年伊始,不少華人習慣給寺上香添香油,他們點的燈都是用玻璃菠蘿盛載。原來,菠蘿在福建話叫黃梨,發音如「旺來」,取其寓意。觀音寺旁有一個小神壇,拜印度象徵智慧的神祇象神(Ganesha),很多檳城人也無分國界,拜觀音之餘,也跟象神打招呼。象神旁有一列小檔攤,除了賣供奉象神的物品,也賣七色花。香港人會在年廿八用碌柚葉洗衰氣,檳城人就買七色花來沐浴去霉增運。買時只要自由選擇,但一定要七種不同顏色的花,回去把花瓣撕開,沖一沖再泡浴。



姓周橋內的小巷充滿賀年氣氛。

年糕可以放很久,檳城人說,掃一層油放乾爽處可放幾個月以上。

檳城傳統年糕用蕉葉手捲着,這檔表明以炭火燒,拿上手陣陣烤木香,每個約$9起。


姓周橋的居民用舊利是封摺成吊飾裝飾。

在喬治市,來自不同地區的鄉民都有自己的「公司」,即同鄉會之地,各鄉鄉民亦會在自家公司祭祖掛燈。


古法蕉葉年糕 夾芋頭番薯齊齊炸

要感受中國人濃濃過年氣氛,到街市必有所獲。喬治市內分佈了大大小小街市,當地人稱做Pasar,全部只在早上營業。我特地到離光大廣場不遠的瓜拉江沙路(Jalan Kuala Kangsar),看看華人地道過年特色。甫走進小路,已看見掛上鮮紅內衣的檔攤,原來檳城人同樣有過年着紅底的習慣,寓意鴻(紅)運當頭,現成的包上「福」字或「大吉」的柑和桔,都有好意頭。再往內走,便見不少專賣年糕的檔攤,一個個以蕉葉筒包着的年糕,都是以柴火古法炮製。攤檔大姐說,這是檳城傳統年糕,磨好米漿加入蔗糖,倒入蕉葉做的捲筒內,以柴火慢煮8小時,蒸出來的年糕不僅有糖香和甜味,更有陣陣的柴木香。大姐說:「近年不用柴火來蒸的,拿上手沒有烤木香,味道差很遠。」據當地人說,人們習慣先用年糕奉神後才吃,且為免褻凟神明,店家在蒸糕時切忌有孕婦、月事來潮婦女或帶白事的人經過,故蒸糕師傅會在夜半無人時才蒸糕,上面再放一把刀擋煞,以免年糕會「小器」而蒸不熟。香港人吃年糕,一般是蒸熱或沾蛋漿放鑊煎,但我的檳城朋友告訴我,檳城人是將年糕切片夾芋頭和番薯中間,放油鑊炸來吃。遊客平日若想試試這款老味道,可以到姓周橋前的一檔寫上「素炸香糕」的檔攤(地址:Pisang Goreng Pengkalan Weld Tan Jetty),便長年都可試這款年糕,檔口一般在平日下午二時開檔,賣完就收攤。



紅底也是傳統檳城人過年不可缺的。

菠蘿在檳城叫「黃梨」有旺來之意,故寺內點燈都是菠蘿形狀的。

在觀音寺周邊的小檔攤可找到七色花,檳城人用來洗走霉氣增運。


檳城人會放一些包了「福」、「發」和「大吉」等字眼的桔或柑等回家賀年。

另外這款機製年糕是用來拜神,但味道當然被比下去,每個約$2.3。


送禮籃年餅 至愛手工製貴卡必

香港人過年興外遊,檳城人寧願過年前去「食風」(檳城人用語,指旅行),農曆新年一定回來團圓。過年時,幾乎家家戶戶都會買「過年餅」來吃。這些小點心一般都以圓形膠盒蓋上紅蓋,一盒盒的賣,款式變化甚多,均為甚有娘惹色彩的口味,有杏仁餅、花生酥、炸蟹柳條、紫菜鱈魚條等。有些人買來拜年送禮,做生意則會將年餅加汽水、糧油貨品、紅酒、藥材等變成一大個禮籃,過年前送到人家辦公室。尋常百姓則喜歡買新年餅回家吃,當中又以有濃厚娘惹風味的傳統新年餅最受歡迎。粿加必(Kuih Kapit,又名貴卡必)幾乎是每個檳城人由細到大的至愛,做法是把麵糊倒在燒熱的鐵夾子上,當餅呈金黃色後用刀刮起,再趁熱將它摺成扇狀,故至少要兩個人才做得來。粿加必的Kapit在馬來文是「夾」的意思,而制餅銅模兩面所刻的多是花鳥及魚等圖案,一面代表峇峇,一面代表娘惹,夾在一起就意指峇峇娘惹一起刻下烙印,非常有詩意。我在大銃街上因現做的粿加必香氣,被吸引到「老媽子」的店來。小店由曾姓一家經營,他們是由廣州移居檳城的第三代。店主之一的碧姐說:「我公公當年來檳城,爸爸在這裏出世,媽媽來自潮州,他們最初來打工,後來我們學了做餅來賣。」在店前做粿加必的就是碧姐的大哥和大姐,「我們做得比較薄,加多椰醬,吃起來很脆、香味更重。我們更用炭火來燒,跟現在以機做的口感完全不同。」聽碧姐說,不少馬來人及新加坡人見他們現做的,都買十盒八盒走,但現做的只到過年前為止,過年後若想食便要找他們訂做,然後到檳城自取;因太脆關係,不能郵寄,否則到手全變碎片。在老媽子店內還可找到其他年餅,全由人工手製的,當中有一款特別的叫做薯粉餅(Kuih Bangkit),幾乎都是檳城人兒時的新年回憶。有人從小最不愛的就是這款餅,因一入口總糊糊粉粉的黏在口裏(像沒甜味的太空糖);但越大越會懷念這老味道,加上會做的人越來越少,只能在老媽子的店找到這份感覺。在檳城感受過年氣氛,要不在過年前,要不最好在初五後,皆因過年人人在家,街上水靜鵝飛,到正月十四和十五華堂元宵節,新年節日方叫圓滿結束。



曾大哥多年來傳承古法用炭火人手做粿加必,即吃熱辣辣又香脆。

一瓶粿加必約$64

精巧的花紋原意象徵峇峇娘惹夾在一起不分離,粿加必成為檳城賀年必吃之餅。


地道的街市亦在過年賣年貨,街上到處財神到的音樂。

薯粉餅是檳城人兒時的回憶。

碧姐細訴當年,也告訴我許多檳城華人過年的習慣。

老媽子(傳統貴卡必)地址:No17 Cannon Street,10200 Penang, Malaysia電話:016-440-2276(Lisa Chen)


Travel Memo

簽證:持特區護照及BNO均毋須簽證。航班:可乘馬印航空Malindo Air,每星期有21班機經吉隆坡前往檳城,雖然並非直航,賣點卻為價錢,並非廉航的價錢由香港來回檳城由$970起(另加稅),若想停留玩埋吉隆坡則由$1,200起(另加稅)。查詢http://www.malindoair.com。住宿:推介新開位於喬治市的The Edison George Town Penang,前身為豪華大宅,如今變成精品酒店,屬Small Luxury Hotels,每房每晚價錢由$1,042起,查詢http://www.theedisonhotels.com滙率:1RM約兌2.3港元
Penang Global Tourism網站:http://mypenang.gov.my馬來西亞旅遊局:http://www.malaysia.travel/zh-tw/hk



記者、攝影:卓文慧編輯:盧聖美術:楊永昌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205/1991699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57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