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虛構原價 國美百盛等價格欺詐遭點名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4/755882.html

家樂福等被點名虛價問題後,國家發改委昨日公示數家存在價格欺詐的商貿企業,國美、百盛等知名百貨零售企業均 上榜。發改委表示,部分商貿流通企業存在優惠折扣價高於原價、返券促銷價高於原價、不如實標示附加條件等價格欺詐行為,欺騙、誘導消費者與其進行交易,損 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國家發展改革委已責成相關地方價格主管部門依法嚴肅處理,責令改正,最高處以50萬元的罰款。

涉嫌企業昨日大多表示不便回應,但也有叫屈者。記者調研後發現,聯營扣點模式下,商品出廠價已頗高,而商品定價權掌握在廠商和代理商手中,令百貨商場難以管理原價,更有品牌商直接更換條形碼虛報價格等,從商品出廠到在百貨店銷售,整體產業鏈存在諸多價格管理漏洞。

三類虛構原價遭點名

在發改委昨日曝光的企業中,基本「罪狀」可分為三類,第一種是「優惠折扣價、返券促銷價高於原價」,比如上海市置地廣場商廈有限公司在優惠促銷卡迪 娜品牌女鞋活動中,標示7.5折銷售、優惠折扣售價每雙576元,經查打折前實際原價為468元,優惠折扣價比原價還高出108元。

第二種是「降價促銷時虛構原價」,比如北京市百盛商業發展有限公司在降價促銷裳緹女襯衫活動中,標示原價每件1199元、8.5折銷售,經查降價前原價應為1019元。

第三種則是「預存金額促銷時不如實標示附加條件」。比如武漢市國美電器有限公司寶豐路店開展促銷活動,宣稱預存50元抵200元,預存300元抵800元,未標明預存金額使用附加條件。

發改委表示,上述行為違反了《價格法》第十四條經營者不得「利用虛假的或者使人誤解的價格手段,誘騙消費者或者其他經營者與其進行交易」以及《禁止價格欺詐行為的規定》等有關規定,構成了價格欺詐行為,特別是優惠折扣價高於原價、返券促銷價高於原價等違法行為。

《第一財經日報》昨日就發改委點名企業聯繫採訪,百盛、新世界等大多都以不便回應、還不清楚狀況等拒絕接受採訪。而國美電器一位官方人士對本報說, 這只是個案,經過瞭解,武漢店4月份經歷了重裝,店面相關人員在發佈上述促銷信息時,疏忽了使用條款的說明信息,公司會對該店給予處罰。

上海置地廣場有關負責人陳先生告訴記者:「在優惠促銷卡迪娜品牌女鞋活動中我們是冤枉的,我們此前做過一次促銷活動,該產品原價是700多元,經過 此次促銷活動後變成468元,之後我們又進行了另外一次促銷,按照700多元的原價計算後,折扣價為576元。所以468元並非原價,而是上一次促銷的價 格。」

百貨業呼籲模式改革

「我們服裝製造企業的產品要經過代理商才進入百貨店,計算上中間環節和百貨店租金、扣點和人力成本等,一件衣服定價必須至少是成本的6~7倍才能保證服裝廠有錢賺,這就會出現定價第一次虛高。」一位長期從事服裝業的張先生透露。

進入流通環節後,由於各個地區的經銷代理商有所不同,因此加價也會不同,有時候會出現華東區和華北區價格不一定統一的情況。這會使價格第二次出現浮動。進入百貨店後,品牌商給百貨店報價,由品牌商自行製作掛在衣服上的條形碼,由百貨店製作全店統一價簽牌。

「一些不守規矩的品牌商自己會備一些單獨的條形碼,在刷價格時用自己備好的刷,與公開售價不同。這也會造成虛假價格。」一位百貨業者透露,這會給百 貨店帶來困擾。一家知名百貨企業資深管理人員告訴記者,打折季時促銷幅度由百貨店統一定,但原價究竟幾何還是掌握在品牌商手中,在折扣一定的情況下,原價 越高則品牌商獲利越多。該人士還表示,百貨店內商品太多,因此很多百貨企業實行的是部類管理制度而非單品管理制度,因此即便百貨店懷疑一些品牌商在作假, 也無法在電腦裡調到「原價」,且實在太耗費人力物力,故百貨業者很難管也懶得管。曾經業內發生過一件原價1700元的衣服,由於品牌商營業員問題將「原 價」虛高到3500元,最後參加百貨店三折活動後,市場價為1000元出頭的虛價事件。

上述一系列的環節都能造成價格問題,百貨業者大多表示,商場缺乏價格管理機制和管理人員,相關法律對於促銷和定價的規範也不完善,同時,即便是查處 了一些不老實的品牌商,也無法杜絕。比如查到營業員有問題,百貨店至多就是要求品牌商更換營業員,但這還是換湯不換藥,雖然部分百貨業者表示可以讓不守規 矩的品牌商撤離,但對於有些銷量較好的品牌,百貨店是「不忍心」讓其離場的。

「百貨行業最根本的問題還是在於模式,聯營扣點之下,中國百貨企業幾乎沒有自己的品牌,這就勢必將定價權讓給了品牌方,品牌商品進入到百貨店經過種 種環節後,為了更多利潤勢必加價、虛構原價,百貨店也由於要扣點,無法痛下狠心將問題企業趕出商場,再次進入惡性循環,因此要杜絕虛假價格,得要整個行業 進行模式改革,但這會有很大難度。」時富金融消費類分析師廉波分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00

這支台灣App 被施密特點名說讚

2011-11-21  TCW




「來電顯示」我們都不陌生,但, 如果我告訴你,顯示在電話螢幕上的,將不再只是一串號碼,還包括了來電號碼在網路上的搜尋結果、對方的臉書狀態,以及你們之間的E-mail往來內容,你 相信嗎?

同感驚嘆的,還有Google執行董事長施密特(Eric Schmidt)。

「有一支叫做WhosCall(來電走著瞧)的App,它可以告訴你,這個陌生來電號碼是誰!在美國、印度、中國的使用者成長的非常快,而它是在台灣做 的!」施密特對著滿座的觀眾席說,台下包括了中華電信董事長呂學錦、遠傳電信董事長徐旭東、台灣Google團隊以及《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等各大 媒體。

「什麼?你說什麼?他提到我們?施密特提到我們?」正在家具行裡工作的立方行動資訊坊負責人鄭勝丰,接到記者的確認電話,又驚又喜。施密特所提的 WhosCall,就是這三個七年級男生,下班後的兼職作品。另一個被提到的轉乘通App,則是由資本額五千一百萬元、九十名員工的勤崴國際所推出的 App。

立方行動資訊坊由鄭勝丰、宋政桓、郭建甫三人創立,曾是研究所同學的他們,目前都有正職,僅靠下班時間已做出四支App,累積不重複實際使用人數已超過九 十三萬人,還包括近二十萬的美國使用者。

「我們每天下班還要花三、四個小時,六、日都要開會哎!」郭建甫笑說,「但這就是夢想,不做不行啊。」分別擁有碩士、博士學位的他們,以及後來加入的亞洲 大學資訊多媒體應用學系前助理教授林致宇,原本都可以選擇穩定的工作就算了,但「他們就是永遠不甘於現狀。」一路觀察他們的清華大學服務科學研究所教授王 俊程說。

起因:一通詐騙電話挑戰十秒內揪出對方身分

「我們就是叛逆,而這對創業和創新都是好的。」郭建甫說,「大家都在說台灣要創新、要如何創新,但把一個需求做到底,不就是創新了嗎?」

於是,傳統的「來電顯示」搬上了連向雲端的行動裝置,成了立方行動的最佳舞台。

以施密特提到的WhosCall為例,起因竟是一通詐騙電話。「他說他是香港的賽馬協會,我剛聽到還有點興奮!」郭建甫回憶,幸好在他開始行動前,拿著來 電號碼上網搜尋,才發現根本是通詐騙電話,郭建甫不但沒有被騙,三人討論之後,反倒有了新的點子。

當時在市面上,已有不少查詢來電號碼的App,但都是電話掛斷後,才連上網路搜尋。「沒有人敢做real time(即時)的!」宋政桓說,在手機硬體、無線網路限制下,要在對方來電時,即時連上雲端搜尋資料,再回到手中螢幕顯示,非常挑戰。「如果你超過十 秒,使用者一定會受不了……,就算是五秒,你怎麼知道對方不會在五秒前就掛斷?」郭建甫說。

上架:隨各國客製化美國多了Skype電話服務

現為安通國際程式設計師的林致宇表示,想要加快速度就必須解決從雲端上,如何取得號碼的相關資料,過濾雜訊,選取最重要的五條搜尋結果;此外,資訊如何呈 現、如何讓程式畫面不被手機內建來電顯示畫面覆蓋……等,都是難關。

「而且你要抓的資訊越多,提供的功能越多,速度當然也會更慢。」郭建甫補充。為了幾秒鐘的差別,四人下班後還要不斷嘗試各種演算方式,將編碼不停做排列組 合,直到找到最快的途徑。「我們現在抓一條資訊只要○.一秒!」郭建甫說。

建立技術門檻後,產品終於上架,新問題卻又浮現。

App市場無國界特性,讓WhosCall在美國、印度、沙烏地阿拉伯、中國、瑞典都有使用者,「可是電話號碼是非常在地化的事……,我們必須要開始客製 化了。」宋政桓說,客製化包括了各國資料來源、辨識號碼結構方式等基本上的差異,在美國還多了Skype電話辨認,台灣則多了高付費電話號碼的指示,避免 使用者回電受害。四人兼職團隊,就這麼服務著全世界九十三萬名使用者。

突破:能看到Gmail來電更安心,將申請專利

WhosCall的功能,是從五十幾次失敗中萃取的精華,「我們一直看著他們的使用資料分析,看哪些功能在哪裡受歡迎,然後不斷修正,」郭建甫說,「我們 已經送出專利申請了,」他驕傲的說。

十一月底,立方行動的第二次專利申請又將送出,同樣是來電顯示,但卻能讓你同時看到與對方的Gmail來往內容,業務報價、忘了回信、長官查核等,讓你在 接起電話前,多了幾分安心。

「他們對工作和自己的夢想很執著、很踏實,如果沒被(施密特)提到,也是繼續走這條一直摸索的路。」王俊程說。酷手機多媒體業務經理呂偉強也觀察,「很多 人都找得到需求,但能不能把它做到底、持續營運、發展各項功能才是關鍵。而他們做到了。」

「認為自己不需要了解市場,由老闆告訴我要做什麼即可,」Google台灣區總經理曾在受訪時,形容台灣軟體人才的問題。而施密特點名的四個年輕人,則讓 我們看到未來台灣軟體人才掌握自己夢想與道路的典型。

【延伸閱讀】再也不怕陌生來電了!——手機來電號碼破解流程圖

手機來電→App:辨識號碼、與手機內資訊對比→上雲端運算:搜尋資料、過濾、整理→回到手機:顯示資訊流→決定接不接?

2個好用來電顯示App:1.來電走著瞧:能辨識陌生號碼身分2.裝熟走著瞧:能顯示對方臉書狀態、資訊

資料來源:立方行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83

巴菲特 點名看好美國房市和銀行

2012-05-14  TCW



五月份的第一個週末,很熱鬧!法國大選變天,拉動全球投資人對歐洲局勢的敏感神經。但在大西洋的另一岸,「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卻在一年一度的波克夏.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股東會上,透露了對美國經濟的樂觀看法,讓大西洋的兩岸呈現了兩樣情。

將近二十天前,年屆八十一歲的巴菲特,才宣布自己罹患了第一期的前列腺癌。但在一整個週末的股東大會及園遊會中,他依然看起來精神奕奕,不只跟微軟(Microsoft)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比賽投擲報紙得第一名,還在園遊會中的珠寶銷售攤位上幫忙推銷珠寶。

在這些波克夏.海瑟威公司行銷噱頭的背後,全世界投資人屏息關注的,還是旗下掌控近八十家美國大型指標企業和無數藍酬股份的巴菲特,到底怎麼看待美國景氣和後市?

根據巴菲特在股東會前的訪問和在股東會上的答問可以發現,影響巴菲特對美國經濟看法的關鍵仍是美國房市。而他,依然對房市抱持樂觀的態度!

「房地產回溫不遠了」新增戶數速度超越新屋數

早在今年二月份致股東的信上巴菲特就強調,自己去年預測「房市回溫應該會在一年之內發生」是「大錯特錯」(dead wrong)。儘管承認自己之前錯得離譜,但在股東會前一天接受CNBC記者訪問時,巴菲特還是強調,房市回溫應該已經不遠了,「只是我漸漸學會不要預測確切的時間。」

理由很簡單:美國家戶數增加的速度,已經超過新建房屋的數目。以目前美國每年六十萬新增房屋數來看,這個數字遠遠比每年新增的家戶數來得少。換句話說,美國房地產市場已經進入了一種「寅吃卯糧」的狀況,新增的家戶數不斷在消化庫存的房地產。

「人口結構和我們的市場狀況,將矯正出所需的均衡,或許就在不久之後,我相信專家們到時候會驚訝的發現,失業數據掉得有多快。而他們也會重新看到一件自一九七六年以來就沒有改變的事實:美國最好的日子,還在前頭呢,」巴菲特強調。

在股神看來,房市能否盡快恢復過往的「均衡」,對美國景氣影響重大,當房市恢復過往增長速度,可以快速消化美國的失業人口。

但也因為目前房市尚未反轉,巴菲特對短期美國經濟前景的看法,只能稱得上是「不冷不熱」,他強調,「我們仍然看到一個改善中的經濟,只是速度不是很快。從二○○九年秋天開始,經濟就已經很穩定的改善中,只是起飛的角度是非常的……小。」

這也呼應了巴菲特在股東會上,回答股東詢問所強調的,雖然近期美國經濟表現不一定很理想,但年成長率二.五%對美國這樣生活水準的國家來說,已經相當不錯,「我們的政治或許是一團亂,但我們國家不是。」

「銀行業狀態很好」壞帳清乾淨,加房市帶旺

不只對房地產樂觀,股神對美國銀行業,也是一片看好!

「我對美國和歐洲的銀行業有非常不同的看法,美國銀行業正處於很好的狀態……,歐洲銀行業則在張大嘴呼吸(指像魚缺氧一樣的狀況),這也是為什麼他們會打開融資窗口的原因,」巴菲特在股東會上如此強調。

巴菲特很早就開始涉入美國銀行業的經營,對銀行業「情有獨鍾」。早在一九六九年,三十九歲的時候,就已經買下了伊利諾國民銀行(Illinois National Bank)。這家銀行曾經是美國獲利最高的銀行,後來因為聯準會法規改變而被迫出售。後來,他在二○○九年美國富國銀行(Wells Fargo)股價跌到大約十美元時,用他私人經費一路買進,加上之前擁有的股份,成為富國銀行最大股東。今年第一季,富國銀行已跟摩根大通(J.P. Morgan)並列美國最賺錢銀行!巴菲特對銀行業的看法可說是動見觀瞻。

市場認為,股神看好美國銀行業的原因有二。一方面,他認為,美國在過去三年來,由於聯準會和財政部非常果決的處理,銀行帳上的壞帳已經清理得相當乾淨。

《巴菲特的奧瑪哈朝聖》一書的作者傑夫.馬修(Jeff Matthews)就分析巴菲特的看法說,「歐洲銀行帳上還有很多壞帳是美國的銀行三年前就已經清乾淨的東西。我認為美國銀行的狀況比很多人相信得要好得太多。」

另一方面,長期觀察巴菲特投資策略的美盛資金管理公司經理人羅伯.海格史東(Robert Hagstrom)也強調,「我認為巴菲特喊房市落底,喊得非常早。但當房市準備復甦的時候,銀行的表現就會改善,放款增加。所以我想整體來說,銀行股或許不是絕佳的投資,但是好投資。」

也因為對銀行業體質看好、加上有對「房市轉折」預期,巴菲特在股東會前的訪問上也強調,他預期今年下半年,他所入股的富國銀行,將會有更好的表現,甚至會超越第一季的數字。

未來一年,美國景氣能不能翻轉、銀行業獲利能不能大幅改善,房市轉折是關鍵,而這,也將決定「股神」巴菲特的招牌,能不能持續發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73

點名時間:通過預購支持獲得在線融資

http://xueyuan.cyzone.cn/gushi-gushi2/227407.html

自稱木匠的設計師「愚木有緣」,一直對木頭情有獨鍾。三年前,為了做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辭掉原來的設計工作,開了個木工製造社,把做家具時被扔掉的邊角余料撿起來,重新設計出一些實用性強的生活小物件,比如掛衣鉤、小板凳、iPad底座,放在自己的淘寶店上出售。

去年無意中知道一個叫點名時間(www.demohour.com)的網站,可以將自己的設計項目(成品或半成品)拍成視頻,或製成圖文放到上面,由網友認購不同的金額來支持項目的完成。「愚木有緣」覺得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形式,「那時候上面還只有幾個項目在運作,但可以看出這裡聚集著一群愛創意,愛夢想,喜歡新鮮事物,有愛心的人。」

愚木有緣的作品大部分都是手工活兒,從設計到製作的週期比較長,想要添加一些機械設備提高效率,正苦於缺少資金。

「我可以把我做的一些東西放在這個平台上,給大家看、一起討論、提出意見建議。當然,也可以提高知名度,帶動我的銷售。

他拍了一段名為「拾起遺失的美麗,一個木匠的理想」的視頻,把現有的9件木製成品放上去。想要認購的,花最低30元可以買到一個iPad底座,最高800元則可以獲得一個搖搖木馬。

這個設計項目在網上呈現的整體感覺很文藝很清新,讓人覺得自己點擊鼠標後提供的不僅僅是金錢上的支持,而是在幫助一個有理想的年輕人追求自己的夢想。

兩個月的時間,如果獲得10000元的支持資金(資金額由項目發起人自定),就算成功;如果沒有,則如數退還支持資金。

令「愚木有緣」意外的是,這個項目獲得了115人共11280元的支持,算是超額完成任務。

項目結束後,更多的人通過點名時間知道了這個項目,找到他的淘寶店購買作品,「平常一個月發四五千塊錢的貨,現在可以發1萬塊錢了。」「愚木有緣」用項目獲得的資金購買了一台圓棒砂光機、一台修邊機。「效率提高了,仍然供不應求。」

一個完美的圓夢故事。

文藝青年消費力

點名時間,一家以集資模式(crowdfunding)支持創意的網站,創建不到半年,已經獲得一筆50萬美元的天使投資,他們的運作模板來自國外一家非常火熱的網上創意融資平台Kickstarter。

創意項目可以包括拍電影、產品設計、軟件、音樂、現場演出等等,而無論國外的Kickstarter還是國內的點名時間,設計類項目數量增長最快,相應的,支持率和成功率也是最高的。

設計師在視頻裡講述自己的創意故事,有勵志的,有俏皮的,有深情的,有賣萌的,每一款都有那麼點溫暖感人的特質;十分之一的篩選率,嚇跑了那些「怕折騰、嫌麻煩」的,留下了一批大眾品位裡偏文藝的,文藝裡偏大眾品位的項目。

剛開始,網站在豆瓣、微博、設計類網站上有針對性地推廣,文藝青年們被吸引過來,最少花十來二十塊錢就能為一個自己感興趣或被打動的設計項目埋單,回報可能是一個特製的筆記本,一張戀愛卡片,也可能是一家客棧的終身會員卡。文藝青年的興致一旦被調動起來,消費力不一定驚人,但傳播範圍和影響力卻不容小覷。不到半年,該網站的註冊用戶從最初的兩三百增加到3萬左右,參與消費的佔了三分之一。

跟一群人並肩作戰

廣東設計師林浩斌,經營著一家十來人的設計公司,因為嫌國內行業生態複雜,而主要接海外產品設計的活兒。

他最新的項目是「啟發孩子把玩科學」的「科學玩具」系列,「微電站」正是這個系列其中之一。它是一座植物電能時鐘,要想時鐘運轉正常,就要讓供給電量的植物正常生長。這既是一個玩具也是一件可以放在室內任意地方的家居擺設。

因為一個客戶的帶動,他將這個項目放上了點名時間。

做了7年的設計,自己的產品被接受獲肯定,從一開始就在林浩斌的意料之中,「這個判斷還是有的」,真正讓他頗感意外的是,「我發現有一群人在跟自己並肩作戰。」

他發現所有支持或關注微電站的人都在利用各種形式轉發傳播它,「務求讓更多的新朋友參與到項目中去。」

無疑,這又是一個成功的案例,林浩斌在項目成功結束之後,還陸續收到3家大企業,10多家小企業的訂單。接下來的一個設計產品,他還會繼續放到點名時間上,「我對它的後續發展很有信心」。

這幾年,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國家對創意產業的重視,叫賣本土設計師作品的購物網站出現了不少。這類網站初創時,通常需要找一些「產品成熟、供貨充足、價錢能打折的」設計師「幫忙」提供「案例」。

設計師白明輝,「幾乎認識北京這個圈子的所有人」,每次都是朋友引薦而將作品放上線,「當然我也很樂意接受這種推廣自己品牌的機會」。

然而過了一段時間,一旦網站運作走上正軌,白明輝發現,自己想要去找他們推自己品牌的新品時,主推本土設計師的網站開始賣起了利潤豐厚的義烏小商品,設計師想要上網站,必須給50%的提成,「還不會將你的東西放在首頁宣傳」。

白明輝有種「被利用完就踢走」的感覺。

「點名時間」當初找到白明輝,也是朋友介紹的。白明輝的項目是一款撕不爛的錢包,這個項目他做了幾年了,在自己的淘寶店上銷量也不錯。網站幫他拍好視頻,他自己配上文字上線,兩個月內融資13566元。

當時考慮到網站剛建不久,保守起見,還特意將他預設的1萬元改為5000元,「沒想到金額翻了一倍多。」

相比之前的網上推廣,白明輝喜歡這種形式,「欲購從速,過期不候」。他不確定點名時間是否會走上「用完就甩」的老路:或者,有一天網站財大氣粗以後,只將注意力轉向能融到更多資金的大項目,而不鳥自己的這種小打小鬧。

在商言商,商業網站追求利潤最大化實在無可厚非。白明輝很清楚,目前中國像他這樣的設計師,除了靠自己單打獨鬥,一個人操持從設計到推廣到宣傳整個流程之外別無他法。

「什麼時候中國的設計師也能有一個像畫廊那樣的機構,幫忙打理設計師的所有事務,還能讓他的作品賣出個好價錢,設計師們只要專心做設計就好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62

點名軟體 靠夠愚蠢到手三千萬

2014-07-07 TCW
 
 
 

 

從頭到尾就只有一個點名用途的App,最近成了科技業的一則暴紅傳奇:四天內下載量暴衝近二十倍,而且在矽谷搶下一百二十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三千六百萬元)的融資後,創投天使卻不要求它「新增任何功能」。它是Yo。

六月底,Yo創辦人艾貝爾(Or Arbel)對《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說明,第一筆資金將用來與企業跨界合作,提供各式各樣的Yo通知服務。實例是世界盃足球賽:Yo的用戶若加入「世界盃」群組,所有隊伍只要得分就會發送Yo通知;未來則預計擴大到餐點外送到府、購物送貨與乾洗衣物通知等。

根據媒體與部落格描述,Yo不需用戶輸入電話號碼、密碼或任何個人資料,只要申請帳號,並加入聯絡人的帳號,隨時想點名對方時,輕觸帳號就能推播通知,沒有任何紀錄。四月一日上線,至六月赴美募資之前活躍用戶五萬人,但搶錢成功後迅速衝破百萬人,單日推播量逾四百萬次。

創投注資,就愛通知功能

原本,多數媒體都覺得Yo的暴紅實在愚蠢,新聞部落格進步思考(ThinkProgress)就直言:「Yo宛如一則笑話。」不過,創投金主看到的Yo可不是社群產品,而是賦予它一個「通知工具」新定位,徹底翻轉市場對它的認知。

第一個跳出來為它說話的華爾街代表是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經濟學家費爾斯(Joachim Fels):「我越想越覺得『Yo'概念很有趣。??,有時相對於各種廢話,簡單的『Yo'更有意義。」

艾貝爾自己也坦承,直到在矽谷拜會過一輪潛在金主才想通,原來這款只能單向呼叫的App不是個人用戶最理想的溝通工具,反而最適合用在點名通知的情境。也就是說,別把Yo歸類為聊天用App,而是點名用App,那就很好理解,沒有圖片、影片或語音的它,被當成附加功能整合進合作企業的行銷工具後,可望提高直接接觸顧客的機率。

Yo來自以色列,誕生過程僅有八小時,竄紅時間不用一星期,已經相當程度反映出App生命週期的快與熱特性,連創辦人自己都說:「如果下週就開始退燒,我們也會知道,這是一個現象或是能讓我們獲益良多的有趣行銷經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581

三星S5參加冰桶挑戰 點名蘋果iPhone 5S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6291

三星冰桶

最近各位名人已經將冰桶挑戰玩瘋了,科技行業的蘋果CEO Tim Cook、Dr.Dre、比爾蓋茨、臉書CEO Mark Zuckerberg等都完成了冰桶挑戰。如今,三星也很機智的玩了一把冰桶挑戰,這次接受冰水澆頭的是公司旗艦智能手機Galaxy S5。

三星Galaxy S5通過IP67防水等級認證,可以在3英尺的水下待30分鐘。HTC One M8以及諾基亞的設備也有簡單的防水功能,但不能像S5這樣泡在水中。iPhone自然沒有任何防水功能。

完成冰桶挑戰後,Galaxy S5點名iPhone 5s、 HTC One M8和諾基亞Lumia 930。不知道蘋果iPhone 5s是否會接受挑戰?(視頻連接點此)

不過盡管三星此舉很有創意,但是也要承受著被指拿慈善活動當營銷手段的風險。

最後,令人好奇的是,三星為何不點名防水做得最好的索尼手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693

九月資金狂流出、葉倫又點名價格太高 我手上的高收債基金 該怎麼辦?(154-155)

2014-10-20  TWM  
 

 

儘管有不少歷史數據背書「升息對於高收債衝擊不大」,認為高收債的後市樂觀,但聯準會主席葉倫卻又點名其價格偏高,如此氛圍下,投資人面對手上的高收債基金,仍該保持警覺。

撰文‧周思含

在升息預期快速攀高的市場氛圍中,整個九月,高收債的資金流出情況可用「愈演愈烈」來形容;儘管十月第一周在全球股市大跌下,高收債基金重獲資金流入,但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氛圍,仍已彌漫高收債基金市場。

避險守則一:以長期資金介入觀察研究機構EPFR每周公布的全球基金資金流向,九月上旬全球高收債基金罕見地連續兩周出現資金淨流出,隨後一周小額流入,但在九月最後一周,高收債基金又一舉流出十五.六億美元。

有趣的是,最近這段時間各家機構對高收債基金所提出的正面看法,其實頗具說服力。部分資產管理業者把美國聯準會利率與花旗高收債指數的變動畫成曲線圖,歷史可證,每當聯準會進入升息循環時,高收債指數幾乎都能同步上揚。

南台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助理教授朱岳中解釋,高收債可說是「與景氣連動性最高」的債券,因此,雖然升息會對價格造成短期壓力,但也代表經濟正面發展,長期來看,其實是利多於弊。

富蘭克林華美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謝佳伶則表示,美國第二季GDP(國內生產毛額)初值折合年率成長達到四%,擺脫第一季經濟因嚴寒氣候影響而呈現萎縮的局面,這對高收債的展望應屬正面。

看好的理由十足充分,那麼投資人又為何急著殺出手中的基金?問題在於,市場正擔心高收債價格已經出現泡沫化危機。今年七月,聯準會主席葉倫接連點名了許多價格泡沫化的金融資產,她直指,高收債的價格已經「太過牽強」。

整體看來,歷史數據強力說明高收債的明天仍然光明,但全世界最具影響力的人物又昭告天下必須提高警覺,如此矛盾之下,投資人應該如何面對手中的高收債基金?簡單的說,續抱有理,但也有三個防患未然的「避險守則」最好放在心上。

首先,是盡量以長期資金介入。理由很簡單,至少在升息初期,高收債價格必將受到利率調升的影響;事實上,債券的總報酬率是包含了價格漲跌與配息水準綜合考量,依過去經驗,當高收債基金的總報酬率降至五%以下時,通常就代表基金的淨值極可能出現跌價,而根據富蘭克林投顧的預估,未來一年高收債基金報酬率恐怕就在五至七%。

對此,基金教母蕭碧燕表示,如果你打算長期持有,那麼,短期的價格波動的確不會造成太大影響,畢竟只要基金沒有踩到太多違約債務的地雷,長期持有必有利息收益,但若是用短期必須動用的資金投入高收債,那麼,未來一年有可能會被迫賠錢賣出。

避險守則二:緊盯利差

利差是指高收益債與政府公債殖利率的差距,若利差太小,代表投資高收債所獲得的利息與政府公債差距有限,既然高收債的風險遠大於政府公債,投資人自然會對高收債興趣缺缺,造成價格下跌。

之所以要說未來一年必須「緊盯」利差,原因在於,過去這段升息揣測滿天飛的時間裡,高收債的殖利率沒有太多變動,但美國政府公債的殖利率卻已大幅彈升,如此一來,高收債的利差已經快速縮小,目前約在四三○個基點左右,已低於過去十年約五百個基點的平均值。如果這個現象持續下去,高收債的跌價速度與幅度,可能都會比你原本想像得更快、更兇。

其實,幾乎已經紅了五年的高收債,如今的確走到了一個略顯尷尬的處境,若美國如期升息,高收債必然會出現短期的價格衝擊;但若升息速度比預期來得更慢,投資人應該高興嗎?或許也不宜。畢竟這多半代表美國景氣復甦不如預期,而在一個景氣不振的環境中,必須以高利率向外借錢、發行高收債的企業,財務壓力必然升高。

避險守則三:觀察違約率

因此,留意違約率的變動狀況,是你未來一年高收債避險守則的第三條。

違約率,是指債券發行機構無法按時償還本金或利息的機率;當違約率升高,債券價格自然下跌。根據美銀美林調查顯示,截至七月底,全球高收益債券過去十二個月平均違約率仍持續下降至一.二九%,低於長期平均。

由數據看,此時或許還不是太過擔心違約率攀高的時候,但若明年第一季聯準會繼續「鴿派當道」、始終不願更積極地釋出升息風向時,眾人或許歡欣,聰明的高收債投資人則該開始冷靜看看高收債違約率的變化,是否透露美國景氣出現大問題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055

頂新台灣大撤退 大董點名退出電信 魏應交收拾殘局

2014-10-23  TNM
 
 

 

上週五(17日)頂新集團三董魏應充因黑油案,遭到檢方收押,同時查扣名下包括帝寶等近百億元資產。頂新雖宣佈全面退出味全董事會、交出經營權,依然無法平息眾怒,魏家老二魏應交的事業版圖,包括台灣之星、中嘉案與台北101經營權,也岌岌可危,魏家在台版圖大淪陷。

台灣是魏應交最重要的舞台,他不甘多年經營毀於一旦,決定力挽狂瀾。本刊調查,他透過國民黨大老劉泰英,找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出面幫味全背書,其實是為自己築起防火牆。魏應交還在內部宣示全面保住旗下事業,底線是守住台北101大樓。

據瞭解,老大魏應州主張順勢退出電信事業,魏家內部已出現矛盾。

黑油引發的全台「滅頂」風暴持續延燒,把家大業大的魏家四兄弟燒得坐立難安。眼看情勢一發不可收拾,他們立即啟動危機處理,老大魏應州、老四魏應行上週三後相繼搭私人飛機返大陸穩住江山;台灣則由老二魏應交扮演救火總指揮。

魏應交小檔案

生日:1955.2.4現職:頂新集團、頂基開發、台灣之星、台灣之光董事長、台北101副董事長學歷:彰化高中畢、中山大學名譽博士學位婚姻:妻子林麗棉,育有3女1子家庭:父親魏和德,與哥哥魏應州,弟弟魏應充、魏應行共治頂新

國台辦出面 幫滅火

大哥一出手,不僅大陸國台辦發佈「二○一三年以來,大陸沒有從台灣進口過食用豬油脂」,等於幫康師傅澄清,大陸媒體也未再大幅報導,頂新老臣透露:「大陸情勢暫時穩住。」魏家兄弟早在一九八八年就赴大陸投資,以「康師傅」品牌迅速壯大,二○一一年購併中國百事可樂,問鼎大陸泡麵與飲品雙料冠軍,被視為大陸扶植台商樣板。「今年初,不滿康師傅整合百事可樂的後續作為,東北地區發生員工抗議,結果官方未介入,可見魏家大陸政商關係很好。」業內人士說。康師傅在大陸雖沒有立即危險,保住魏家最重要根基,海峽此端的台灣市場卻不妙。「事件發生後,魏家知道很嚴重,原本希望老三與二個總經理相繼辭職可以止血,沒料到越來越嚴重。」知情人士說。全民抵制頂新,味全首當其衝,旗下明星商品林鳳營鮮乳市佔率曾高達三五%,如今銷量只剩過去的一到二成,辛苦建立的乳品一哥地位一夕崩盤。上班族莊先生說:「拒買味全商品,這種黑心企業要讓它倒!」

找上劉泰英 尹背書

排山倒海的抵制活動,讓魏家招架不住,決定全面退出味全董事會、交出經營權,「公司正在找社會公正人士出任董事長,下個月初會公佈人選。」味全老臣說。魏家還去搬救兵,找來也是兩岸紅頂商人的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幫忙背書。上週四(十月十六日)下午,魏應充南下彰化應訊前,與留守台灣的二哥魏應交,兄弟倆宣佈提撥三十億元成立食安基金,還請出尹衍樑擔任食安革新委員會召集人。尹衍樑替魏家背書:「相信他們不會逃避該負的責任。」魏應充則像做錯事的小孩,始終低頭不發一語,離去時也緊跟二哥之後。尹衍樑蹚黑油渾水,外界盛傳是要接收魏家老二的台灣之星和中嘉案,對此,尹衍樑否認,他透過友人表示:「我是因為私人情感和看見社會亂象挺身而出,我沒錢買,況且我若接手任何頂新事業,會留萬世罵名。」尹衍樑願出馬相助,正是魏應交積極奔走的結果。尹坦承:「前一天(十五日)早上,魏應交親自來找我,說服我擔任食安革新委員會的召集人。」據本刊調查,尹衍樑口中的私人情感,就是魏應交找了前國民黨大掌櫃、前投管會主委劉泰英出面。

二董忙奔走 護事業

尹衍樑在兩岸政商學界關係深厚,眾所周知的除了被他稱為恩師的立法院長王金平外,就屬劉泰英。一九九二年,劉泰英接下中華開發董事長,是尹衍樑推薦給當時的國民黨財委會主委徐立德,後來劉泰英被前總統李登輝重用,權傾一時,尹衍樑也成了泰公幫的一員。當時尹衍樑與劉泰英,以及李登輝核心幕僚蘇志誠,透過私立薇閣中小學董事長李傳洪的介紹,成了國學大師南懷瑾名下弟子,後來被揭露的兩岸密使案,尹衍樑與劉泰英都是關鍵人物,可見雙方關係之深。而尹衍樑靠著南懷瑾幫忙,成立光華獎學金,打入中國學界,現在不少中國高官都曾拿過光華獎學金,讓尹在中國人脈生根,搭上通往中國高層的階梯。魏應交抬出尹衍樑這位重量級援手,不單是希望幫弟弟解套,更希望保住自己的事業。

一0一副董 到明年

魏應交是兄弟中在台投資最多的,除了花八○億元拿下台北一○一大樓三七%股權,擔任副董事長,近一年多更全心發展電信事業,成立台灣之星,共砸三六‧五億元標下4G及換股併購威寶。沒想到,受黑心油殃及,才開台不滿三個月的台灣之星,不但出現退租潮,台中的門市還遭到不滿民眾潑黑漆抗議。更別說,八月底魏應交才興高采烈宣佈將以七二○億元收購有線電視系統中嘉網路,黑心油事件爆發後,金管會主委曾銘宗在立法院證實,銀行團已暫緩貸款。連答應要參與收購中嘉與投資台灣之星的正崴集團董事長郭台強,也順勢踹了頂新一腳,宣佈:「不玩了。」「當初二董要投入電信事業,大董(魏應州)就不是很贊成,現在情勢演變至今,大董認為乾脆順勢退出。」老臣透露。其實,魏應交的電信事業前景坎坷,「郭台銘與台灣大蔡家兄弟聯手,台灣之星已徹底邊緣化,如果再失去中嘉,更沒任何機會,最壞的情況,就是走向被併購一途。」電信業者觀察。本刊調查,魏應交在上週前往潤泰總部說服尹衍樑之前,先與頂新幕僚在一○一開了一場內部會議。他對主管說,就算其他事業淪陷,也要保住一○一經營權;至於新進場的台灣之星與中嘉網路,大不了當個純投資者。但一○一有四四%官股,主管的財政部長張盛和公開表示:「魏家名譽掃地,已到改變的時刻,希望明年一○一大樓董監改選中,拿回副董事長大位,甚至連總經理都改官派。」如此一來,魏家明年恐怕將失去一○一大樓的經營權。魏家從二○○九年開始買台北一○一股權,目前為最大民股,多年來由魏應交任副董事長兼總經理,官股派任董事長。

同心四兄弟 陷歧見

「當時,很多人質疑魏家買年年虧損的一○一很奇怪,其實魏家有精算過,最後取得一○一每坪價格是四十五萬元,跟信義計畫區每坪動輒一、二百萬元相比,很划算。另外,他們看準台北商辦租金只有上海三分之一,上漲空間很大,預估在五十九年的使用期限到期前,至少可賺進千億元。」知情人士透露。除了算盤打得精,魏家買下一○一,也在樹立光宗耀祖的里程碑。「魏老大要證明,賣泡麵的也有能力買下世界第一高樓,大有衣錦還鄉,亟於將台灣地標與頂新集團劃上等號的意味。」業者表示。如今,一○一成為陸客來台必遊景點,也是魏家招待大陸政商人士的地點,這塊門面,魏家是不會放棄的。頂新集團的事業版圖,是以老大魏應州的康師傅控股為主體;魏應交原本負責大陸樂購量販店,二○○六年賣給英商後轉進台灣房地產、電信;老三魏應充負責台灣味全;老四魏應行負責餐飲通路,發展大陸全家便利店跟德克士速食店等。早期,魏家在中國打拚時,都是大哥說了算;現在人人各擁一片天,加上下一代紛紛進入家族事業擔任要職,四兄弟表面和諧,私下卻出現歧見。九月初,味全產品沾上強冠餿水油,四兄弟緊急開會,老大魏應州怒斥:「管不到的,就不要做。」

父母像揭幕 難歡慶

味全品項一千三百六十二項,主要獲利來源是乳品與冷藏飲品,「其他只是兼著做的。家族會議中,四兄弟有人建議減少品項,更容易管理,還能提升獲利。」知情人士透露。本刊求證於魏應交,他答:「上次食安,品項減一成,員工沒裁半個,這次我說品項降到六百項,三董說:『可以,但員工得砍一半。』我無法接話。」和大哥的穩重及三弟的溫馴相比,魏應交算是家族裡最大開大闔的,但魏應州對他入股一○一大樓、投資台灣之星與併購中嘉,總是鬧得沸沸揚揚,給外界炫富之感,很不以為然。「這些投資大董都是反對的,但二董所有事業都在台灣,大董也不好意思講什麼。」知情人士透露。不過,黑油事件確實給了這群兄弟一記棒喝。就在九月初味全染餿爆發不到一個月,十月二日九九重陽節,魏家三代近百人都回到彰化永靖魏成美堂祭祖,同時舉行頂新創辦人、魏家兄弟的父母魏和德與魏謝如雪紀念銅像揭幕。這場由魏應交主辦的「飲水思源、傳承感恩」典禮,原要廣邀二千位企業家,「希望由頂新帶頭,喚醒一鄉一企業」,但「九月強冠事件後,味全士氣低落,連魏應交想邀請員工來,鼓舞員工士氣,都遭到家族否決,最後定調為家族內部活動。」知情人士說。

中島區留白 喻餘地

重視家族原是好傳統,但魏家做過頭,眼中只有自家人,不知數以億計的消費者才是衣食父母;結果,這個翻修老宅十餘年來最重要的一天,一年多前就請藝術家王英信雕刻的父母親銅像落成,在餿油風暴中,讓他們光耀門楣的期待落空。那時頂新飼料油尚未被揭發,魏應交猶興沖沖向賓客介紹他跑遍全台找來的樹:「爸爸媽媽銅像左右是松柏長青,後面是桂花,代表貴氣。」說起蒐藏台灣珍貴樹種,他嘆了口氣:「你知道大陸這幾年來台灣搶樹搶很凶嗎?開價六十萬新台幣,可以用六十萬人民幣搶,一定要想辦法讓這些樹留在台灣。」他走到園區中央被水環繞的中島,「池旁是五百年的紫檀,中島我留白,不要種。」又快步走到對岸,「這裡視野最寬廣,最美。為了這個,我還把步道拓寬。」記者問,「園林造景都看過風水?」他回說:「哪有什麼風水!中島留白,叫做留有餘地,表示做人、做事業,都要給人留有餘地。」

對照餿油案 太諷刺

走到枝葉茂密的樹旁,他意有所指說:「這代表我們七個兄弟姊妹,全部都抱緊緊。說我們要分家,亂講!」面對這次排山倒海而來的危機,魏應交說:「以前念初中時,聽王永慶講社會責任,我不懂,現在我懂了,我們背負十幾萬員工、家庭,油安事件,我不能打退堂鼓。」「我們四兄弟白手起家,第二代沒經歷過創業艱辛,現在陸續回來接班,這次危機,他們都看到了,江山不是天上掉下來,是揮大刀、浴血奮戰而來的。也讓他們知道,企業經營,一百減一等於零(意指企業經營一點都疏忽不得)。」然而,對照頂新三度涉黑心油事件,「留有餘地」的說法以及高談創業艱辛,現在聽來都格外諷刺。

成美園藏心意

回應

魏應交表示,台北101股權頂新維持37%不會有變動,經營權歸屬尊重股東明年的決定。此外,台灣之星營運照常,中嘉案的工作小組則按計畫作業,「大董只有指示,如果要做電信與有線電視,就要做好,並配合政府政策及尊重專業,且未來服務會以消費者福祉為優先考量。」至於請劉泰英說服尹衍樑出馬一事,至本刊截稿前,無法取得劉泰英回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225

巴菲特點名 30歲女丞相輔佐接班人

2014-11-24  TCW

 

八十四歲的「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還沒親口證實接班人是何方神聖,但輔佐接班人的丞相已明朗。不過,她,完全不是一般企業分派給新主人的「老臣」,今年才剛滿三十歲。

十一月初,庫爾(Tracy Britt Cool)接任廚具銷售商頂級大廚(The Pampered Chef)執行長,正式擔起職業生涯中第一份意義重大的營運職務。不過,這不是一個好坐的位子:二○一一年起至今,獲利年年衰退,二○一二年起,更是連營收都一起下跌。

巴菲特承認,電子商務重塑消費者購物行為,波克夏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旗下的零售業務不斷遭侵蝕。近年來,他已委派庫爾整頓相關子公司,如今,他把她推上舞台,希望她就是那位讓頂級大廚回到常軌的不二人選。

庫爾在親友口中是個「少年老成的領導者」,不愛作秀,卻因為謙遜有禮常被選為組織代表;在同事眼中則是「動手不動口的行動派」,集團旗下數十家小企業還在苦惱如何與姊妹公司互通有無時,她就已經趕在股東年會期間幫他們安排好一場管理層聚會,讓大家討論眼前共同的困難。

效命五年,從助理變重臣

這種怡然自得的特質,讓《彭博商業週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將她喻為「巴菲特的頭號調停專家」,代表他到各地出差,協助那些規模小到不值得老闆親自過問的公司處理疑難雜症;也讓她在效命巴老的五年內,從財務助理躍為數家子公司董事長,監督員工總數超過一萬名、年營收總和超過四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千二百億元)。

庫爾在摸著石頭過河的歷程中也曾重重跌跤。二○一二年,她以班傑明摩爾(Benjamin Moore)油漆公司董事長身分,任命梅里特(Bob Merritt)擔任執行長,但一年多後公司營運仍是一團亂,梅里特被解雇,庫爾也被媒體批評決策失當。不過,巴菲特以一向的寬容讓她熬過紛紛擾擾:「他一直非常信任別人,給身邊的人巨大的推動力。」

三年前,巴菲特宣稱,董事會已確定三名接替他擔任執行長的正選與備選人,但至今他們的身分都還是不能說的秘密。不過,巴菲特早一步看出來,庫爾籌辦活動、頻繁出差已打下集團內的人脈基礎和關係,對下任執行長很有用:「她對我的接班人會有很高價值。她將非常熟悉這數十間公司的運作,這一點可能無人能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339

富比世點名!他將掀第三次工業革命

2014-12-22 TCW

 

今年四月,英特爾執行長柯再奇(Brian Krzanich)造訪位於深圳南山區,一個不起眼的小工廠——矽遞科技(Seeed Studio)。大部分時候,柯再奇靜靜聽著眼前這位個子不高的年輕男子侃侃而談,介紹中國創客、並參觀生產線與創客空間,看到精彩的木工作品,柯再奇停下腳步,發問:「這是用什麼加工手法做出來的?」

和柯再奇熱烈討論木工技術的年輕男子,就是矽遞科技創辦人──潘昊。接受《商業周刊》專訪時,潘昊時不時從背包裡掏出一項項很酷的玩意,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塊通訊模組,這是潘昊與聯發科副總等級主管花費半年打造出的產品,聯發科與矽遞的公司標誌在包裝盒上齊頭平等的排排站著。

今年營收約新台幣五億元的矽遞科技,為何能吸引英特爾執行長登門拜訪、讓聯發科搶著跟他合作,甚至,幫鴻海董事長郭台銘介紹客戶?

富智康前行政總裁程天縱這麼形容他:「潘昊是中國創客界的第一把交椅。」

想像一個畫面。站在螞蟻大聯盟的最前線,搖著旗幟、拿著大聲公對著大象發言,潘昊就是這個角色。

他,離開舒適圈要嘗試不一樣,告別英特爾

「我一碰到柯再奇就告訴他,你是我老闆的老闆的老闆。」三十一歲的潘昊,創業之前,他做最久的一份工作,就是英特爾的基層工程師。

跟大部分的創客一樣,潘昊也是個對萬物感到好奇,凡事都想嘗點「不一樣」的麻煩製造者。進入安逸的大公司保護傘下,反而讓潘昊感到相當惶恐,「在大公司工作,就像被圈養一樣。最令人害怕的是,我一眼可以看出未來二十年自己會變成什麼樣子的人。」不想被圈養,他決定辭職。

潘昊經歷過一場找尋自己的旅程。他曾經花費三個月在中國大江南北單車旅行;也在北京替蒙古的貿易公司當過一人員工。二○○八年,潘昊在北京的藝術展看到了一個非常酷的互動裝置藝術,並且非常訝異於,這些裝置藝術用了哪些材料、製作細節,全都開誠布公放在網路論壇上。

「對我而言,創客就是將與眾不同的想法變成實物的人!」這是潘昊第一次跟創客社群互動,從小就經常把家裡的大小東西都拆解開來的他,創客基因完全被激發,那時起,他決定成為一位創業的創客。

不僅愛手作,潘昊也有市場眼光。

創客散布世界各地,打造產品高度客制化、生產量又小,在零件採購與製造上都碰到很大的困難。他簡單收了行囊就搬到「製造之都」深圳。二○○九年,矽遞科技正式成立,他根據社群上的分享經驗,把創客常用到的電子零件直接做成模組,在網路上販售。

與一般零件供應商不一樣,矽遞的產品還包括電路設計圖、軟體、材料清單,等於像是把食譜、烹飪材料全都打包在一起,消費者收到可以直接按圖索驥下廚做出好菜。而且,潘昊還不時自己動手做應用商品、丟到網路上跟大家分享,讓有興趣的創客一起腦力激盪、改良創新。

他,撼動主流商品一手抓資源,一手抓歐美客

接著,矽遞也成立生產線,專門接小量生產的創客訂單,就算訂單量只有一個,矽遞也願意承接。如果你想自己操作生產線,矽遞也非常歡迎、甚至派出專人教學。

「我就像開一個小餐館,如果一天只有一個客人點炒飯,那就不划算,但如果有一百個客人點炒飯,那這生意就不會賠錢了。」潘昊這樣形容自己的生意經。

事實上,矽遞的商業模式就像《連線雜誌》總編輯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提出的「長尾效應」,銷量小且種類繁雜的產品、服務,因為總量巨大,累積能量甚至能撼動主流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矽遞有九成以上的客戶來自海外市場。潘昊本人就會衝鋒陷陣,活躍於世界各地的創客交流聚會。他貼心的想到,還製作了英文版的「創客地圖」,讓來深圳尋找製造資源的創客們,可以按圖索驥找到目標,不至於迷失在十幾棟建築物圍成龐大的電子零件商圈。

「在許多歐美創客心中,如果到深圳但沒有拜訪矽遞,等於是白來了。」仕橙3G技術教室總監陳俊宏多年來橫跨開放軟硬體社群,他說,對歐美創客來說,潘昊這個名字就是一塊招牌,有著象徵性意義。

左手抓著深圳製造資源、右手拉攏歐美創客,潘昊在創客界打響了名號。二○一三年,他登上《富比世》雜誌中文版封面,被評選為三十歲以下亞洲傑出創業家之一。《富比世》認為,潘昊以造物者的精神,成為「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催化者。

創客紅了、潘昊紅了。業界也開始出現第二個、第三個矽遞。潘昊坦言,現在競爭變得激烈,產品推出隔天,對手就殺價搶市,不過,他顯得老神在在。「他可以賣得比我更便宜,但是他搶不走我的社群能量。」

經營社群,可不是上臉書成立一個粉絲頁、請幾個小編發文就好。潘昊做了很多專業經理人絕對不會做的傻事。

比如,潘昊覺得只開製造工廠「太寂寞了」,於是又設了「柴火創客空間」,在這裡走路恐怕要很小心,因為隨時會有飛行器、電動車等各種奇形怪狀的產品正在進行測試。大家聚在一起熱熱鬧鬧,也讓大本營有了溫度,今年,潘昊還引進有創客界奧林匹克之稱的「創客節(Maker Faire)」,即便活動當日下著大雨,仍然有兩萬名創客共襄盛舉。不過,潘昊也坦言,柴火空間根本不賺錢。

他,把客戶當朋友墊錢幫生產、訂單轉給鴻海

除此之外,幫客戶墊錢也在所不惜。他舉起手中一個四軸飛行器──這個會飛的小機器人是由瑞典創客團隊Bitcraze開發,矽遞竟然幫忙墊錢,才讓第一款飛行器順利量產。「不收利息,這在一般的商業模式看起來很荒謬吧?」潘昊靦腆的笑笑。但他沒有說的是,雖然沒收利息、但卻得到了信賴,Bitcraze把生產與推廣銷售工作通通交給矽遞,推出一年半就賣出七千多台,他手上拿著的是最新款產品,依然由矽遞生產代理。

「我們有個前提,就是一定要做到真正把客戶當朋友。」在矽遞擔任社群經理的韓梓煜說,開放、包容,是公司文化最基本的前提。

韓梓煜說,如果客戶成長到單筆訂單超過一萬件,矽遞就會轉介訂單給更大型的代工廠。比如今年就有一個法國創客團隊要製造玩具機器人,在募資網站意外暴紅,訂單量遠超預期、超過一萬件。原本已拿下訂單的矽遞早就投注資源在這個案子上了,但潘昊卻居中磋商、把訂單轉給鴻海接手生產,這個法國團隊也成為鴻海旗下硬體創業孵化中心Innoconn的第一個客戶。說白了,郭董想搶創客商機,還得靠潘昊幫他介紹呢!

潘昊賺到了錢,但他的本質還是創客。與矽遞即將展開合作,陳俊宏表示,潘昊把商業模式直接畫在公司牆上,還把生產線操作流程等公司內部用的課程,公開在網路上與人分享。這些舉動,讓他覺得:「他是真正的創客。」

他,要和台灣合作積極拉攏台文創、設計人才

「如果沒有我,自然會有其他人來替補矽遞的工作。」訪問進行到一半,潘昊突然提議把位置挪到窗邊,曬著冬日暖陽,臉上浮現了大男孩般的笑容。他認為,創客是大勢所趨,自己只是比較早看到機會。

接下來,潘昊想要跟台灣產生更多交流。「深圳有太多工程師了,但我們缺乏創意。」他打了一個比喻,創客就像好萊塢拍片,由許多不同專長的團隊組合在一起。深圳供應鏈完整、製造能力強,而台灣的文創、設計人才則是他想要拉攏的對象。人才廣度夠、激起的火花才能驚豔世人。目前,潘昊與陳俊宏已有初步共識,明年二月起,台灣創客不必出國就能學到矽遞的經營之道,重現原汁原味的創客精神。

「我想……,繼續做點不一樣的事情。」潘昊,這個三十一歲的小夥子證明了,只要匯集力量、小螞蟻也有撼動大象的能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17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