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默多克的新冒险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1/663850.html

第一份基于iPad等平板电脑的报纸The Daily(《日报》)未能在1月19日如期上市。

那天,原本由苹果公司CEO乔布斯和新闻集团董事长默多克共同推介The Daily。现在乔布斯因健康原因开始无限期休假,有人猜测,The Daily推迟发布与此有关。

The Daily发行公司新闻集团对外发言人对具体的发行日期缄口不言,苹果公司拒绝对此做出评论。内部消息人士说该报纸的发行预期将推迟到几个星期后,不会长达几个月。

默多克的新冒险能拯救陷入衰退的传统媒体吗?不过对于新闻集团来说,The Daily只是一个试验而已,即使不成功,也不至于伤筋动骨。

只在平板电脑发布

The Daily是第一份完全基于iPad和其他平板电脑的报纸,不会通过任何平面媒体发表,甚至不会有网络版本。其内容和传统报纸类似,包括普通的新闻、文化和娱乐版,同时这份电子报纸会充分利用iPad的特性发布内置的视频内容。

“在真正看到The Daily前,我们不知道多少。最大的潜在差异有三个——第一,故事能不断更新,让读者看到今天的新闻,而不是昨天的;第二是视频,视频往往比单纯的文字 和静态照片能更好地讲述故事,而平板电脑使之成为可能。随着4G的推广,新闻视频将被放到The Daily和其他新闻产品的封面上;第三,平板电脑让共享新闻变得更加容易。”美国网络媒体作者肯·多科特(Ken Doctor)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分析道。

多科特在其撰写的书中提到:“目前我们每天决定去阅读的东西,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我们的朋友和同事在Facebook、Twitter和 LinkedIn上分享的内容。我们将看到The Daily充分利用这样的社交网络来传播,但是由于人们只能分享给其他的平板电脑用户,这将最终限制The Daily的社会分享价值。”

该电子报纸的发行被认为是新闻集团寻求新利润来源的举措。传统媒体的广告收入正日益下降,而通过网络媒体的报刊杂志订阅获得的收入也增长缓慢。新闻行业被迫从其他模式来寻找新的利润来源。

“许多发行公司都认为iPad会给他们带来新的机会,以向读者收取信息获取费用。”新闻在线(Journalism Online LLC)创立者布瑞尔(Steve Brill)说, “我认为任何让人们愿意为优秀的在线内容而掏钱的事情都是好的。”

布瑞尔的公司旨在帮助发行公司扩大网络订阅业务。

3000万美元“小”冒险

多科特在其关于The Daily的一篇评论中写道,该项目已经为两年多的运营准备了3000万美元的预算。3000万美元对当下的很多报业公司来说是一个大投资,但对新闻集团 来说只是一个小数目。新闻集团在2010年的利润为329亿美元,其中报业部门的利润为60亿美元。因此,投资在The Daily上的3000万美元对公司来说只是九牛一毛。最糟糕的状况是即使该项目失败,新闻集团可以仅把它当成一个试验性的研发项目来对待。

根据新闻集团旗下的《华尔街日报》报道,集团为The Daily的发起召集了约100名工作人员的庞大团队,包括从《纽约客》、《福布斯》、《纽约邮报》等媒体来的资深记者。多科特从人员数量估计了年度人事 费为大约1350万美元,而这仅包括了记者的工资。在此之外,新闻集团利用了多少其他部门的广告销售人员、技术人员和营销人员等并不明确。业内人士预计新 闻集团将把大量资金投入到营销中去。

由此看来,The Daily第一年的运营资金很容易就会达到1500万到2000万美元,第二年或许会稍微少一些,这样加起来达到约3000万美元的预算。

瞄准8000万用户

The Daily将完全针对美国读者,iPad等平板电脑是其唯一发行途径。过去这一年,苹果公司在美国卖出了1000万台iPad,接下来两年预期将再售出 5000万台iPad和2000万台其他类型的平板电脑。多科特以2012年底8000万平板电脑用户量来估算,如果其中1%的人订阅The Daily一个季度,以每周99美分的定价计算,每年能有1000万美元的订阅收入。做销售工作的苹果公司预计将从中抽取三成的收入,便给新闻集团留下 700万美元的收入。

不过与传统媒体一样,The Daily很可能会给长期的订户提供折扣,例如美国的传统杂志和报纸为全年用户提供低于半价的折扣价是非常普遍的营销手段。

广告将是The Daily的另外一项收入来源。如果年成本是1500万~1800万美元,而订阅收入只能给The Daily带来700万美元,广告收入必须达到800万~1100万美元才能维持该报纸的运营。这并不是一个不可能的数字,但是对The Daily来说仍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虽然在这个项目上新闻集团和苹果公司合作紧密,但是The Daily并不会采用苹果公司的广告软件iAds来发布自己的广告。iAds是苹果公司发布的基于iPhone、iPod、iTouch和iPad等移动通信的广告软件,允许第三方在自己的软件中直接植入广告。

The Daily中的广告将通过总部在纽约的移动广告运营商Medialets来销售,相比iAds只是单纯地提供发布渠道,Medialets会向客户提供一 系列的技术支持。iAds对于小型发布商来说是简单直接的工具,而对于新闻集团这样的庞大组织来说,掌握自己的广告销售主动权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赞助商闻风而动

The Daily尚未发行,但已经获得了知名赞助商的支持。目前的赞助商包括梅西百货、电信公司Verizon Wireless、路虎汽车、百事Max和维珍航空公司。

这些公司在为报纸提供赞助的同时,还将向订阅该报纸的用户提供优惠促销,例如维珍航空公司将向用户提供飞行里程的积累。

这项看上去似乎没有太多新意的新媒体是否能给新闻行业带来一线生机?或许现在还无法下任何定论。多科特认为,未来的新闻行业仍然是多种媒体的混合 体,有老牌的《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和《纽约时报》,也有在线的新兴报刊《赫芬顿邮报》、《每日野兽》(Daily Beast),还有像《得州论坛报》(Texas Tribune)、《海湾公民》(Bay Citizen)之类的区域性报纸。

“我们在未来不会看到太多像The Daily这样的针对全国的大众新闻报纸。”多科特说。

《华盛顿邮报》的评论称,“时间将会证明默多克是否找到了拯救新闻行业的新路子。很明确的一点是,他起码找到了让没落减速的方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10

最卑微的默多克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82932&time=2011-07-23&cl=115&page=all

深陷竊聽醜聞漩渦中心的默多克在英國議會聽證會翌日離開,卻給英首相、媒體及他自己留下多個問號
財新《新世紀》 特派倫敦記者 倪偉峰

 

  這也許是這位世界傳媒首富最狼狽的一天。

2011年7月18日,默多克抵達新聞國際集團在倫敦的辦公地點,準備出席翌日的議會聽證會,引發各路媒體關注。 CFP


  7月19日,耄耋之年的新聞集團主席默多克(Rupert Murdoch)及其子詹姆斯(James Murdoch)走進英國下議院,開始就不斷蔓延的竊聽醜聞接受該國新聞及文化委員會的問詢。「這是我這輩子最卑微的一天。」也許這是默多克的心裡話。

  事件肇因於2011年7月4日,英國《衛報》頭條報導稱,新聞集團旗下的《世界新聞報》(News of the World)在2002年非法竊聽失蹤少女米莉·道勒及其家人的電話,干擾警方破案。這篇報導如同一枚重磅炸彈,在英國媒體、政界、警方引起巨大反響,繼 而帶出越來越多竊聽醜聞,包括對王室、社會名流的竊聽。

  隨後圍繞竊聽醜聞的事件,猶如一幕幕大戲:7月10日,擁有168年歷史的《世界新聞報》停刊;13日,新聞集團宣佈放棄收購英國天空電視台剩 餘近60%的股份;14日英國逮捕九名涉案人員;15日,新聞集團在英國的子公司——新聞國際首席執行官布魯克斯(Rebekah Brooks)辭職;16日、17日,英國國內七大報紙連續兩天刊登默多克的道歉信;17日,布魯克斯被英國警方逮捕,成為《世界新聞報》竊聽醜聞東窗事 發後被拘捕的第10人;18日,警方發現一名揭發《世界新聞報》竊聽醜聞的記者肖恩·霍爾在家中身亡。一連串的事件,將默多克推到了漩渦中心。

  自1968年進入英國市場,並在倫敦收購《世界新聞報》以來,默多克向來是英國政客百般呵護的對象。甚至有研究表明,默多克的媒體是英國政治的晴雨表:只要《太陽報》支持哪位候選人,八成能夠當選。從上世紀80年代的撒切爾到2010年的卡梅倫,屢試不爽。

  但此時此刻,傳媒大亨不僅要回應令他無從回答的問題,還在第二個小時剛過時被抗議者用剃鬚泡沫襲擊。英國報章紛紛用這個戲劇化的情節深刻地挖苦了一番。

  左翼的《衛報》報導標題是《默多克的「謙卑派」》(Murdoch's Humble Pie)。《衛報》與默多克的恩怨非止一日,兩年前便發文揭露《世界新聞報》花重金安撫電話遭竊聽的受害人,希望其不對外聲張。該文章暗指遭該報竊聽的人 數極多。但此後媒體上對此只是零星有報導,因為警方對此案的調查一直不那麼來勁,且常以反恐為首要任務為由推託。

  誰都沒有想到,兩年後,英國警方最高層和曾經負責此案調查的史蒂文森爵士( Paul Stephenson)和耶茨(John Yates)分別引咎辭職,卡梅倫也受到牽連。

  作為新聞集團的子公司,新聞國際在英國的輝煌得益於默多克,而目前的瀕危也因為默多克。

殃及卡梅倫

  在「謙卑派」鬧劇的第二天,默多克離開倫敦返美。當天,卡梅倫遭到了比默多克更猛烈的質詢。為了回答公眾及在野黨的疑惑,卡梅倫破天荒將原定五天的非洲訪問縮短至兩天。他在下議院的發言不斷被百位議員喝倒彩,需要不斷提高音量,以在「噓」聲中繼續。

  卡梅倫說:「我有一個老觀點,即在被認定為有罪前均為清白。」他所指的便是其前手下得力幹將、首相府公共關係顧問庫爾森(Andy Coulson)。

  庫爾森是卡梅倫的老友。2007年1月,時任《世界新聞報》總編輯的他,因屬下記者被發現竊聽王室成員手機留言而引咎辭職。四個月後,時任反對黨領袖的卡梅倫將其悄悄招至麾下,擔任自己的貼身媒體顧問,並留任至2011年1月另一波竊聽風暴浮出水面,他再次被迫辭職。

  很多評論人士認為,庫爾森是個能人,但運氣不佳。一位曾在2010年大選中與庫爾森有過接觸的保守黨議員對財新《新世紀》描述:「他話不多,卻有著十足的點子,而且往往能夠迎合英國大眾的口味。」

  這或許也從另一個側面,解釋了緣何一向以低俗刊物聞名的新聞國際的編輯記者,在英國職能部門和上流社會如此受青睞。

  7月17日辭職的倫敦警察廳最高長官斯蒂芬森在隨後接受問詢時稱,倫敦警察廳公共事務部門近四分之一的員工都是過去曾在《世界新聞報》或其他新聞國際旗下刊物工作過的記者。

  《世界新聞報》的發行量在紙媒不斷衰弱的英國仍然大得驚人:在2010年,它一週發行280萬份,幾乎是同期《衛報》發行量的40倍。

  默多克旗下的四份報紙,包括另一份小報《太陽報》,佔全英報紙發行量的四成。

  據前述保守黨議員介紹,卡梅倫向來對庫爾森及處於醜聞中心的新聞國際前CEO布魯克斯信任有加,其私下往來早已是公開的秘密。

  英國媒體披露,卡梅倫主政的15個月間,曾26次在不同場合會面默多克及其集團的高管,布魯克斯是其常客。媒體報導,布魯克斯曾兩次前往卡梅倫官邸做客。「這種待遇連內閣中最資深的成員都無法享受。」《獨立報》評論道。

  輿論為之嘩然。在野黨領袖米利班德更是一口咬定,卡梅倫在這些會面中與默多克的高管們談及幫助默多克完全掌控英國天空電視台(BSkyB)。

  在議會質詢中,卡梅倫對此極力否認,且與前一日布魯克斯在被議員問及時的回答口徑驚人地一致:「沒有一次對話是不能在委員會面前說的。」

  「卡梅倫被深深地卡在了陰溝裡。」英國《電訊報》(Telegraph)評論道,「現在的問題是,他如何從中爬出來,並且挽回其得體與良好判斷力的聲譽。」

  另一個處於漩渦中心的是該國最主要的監督機構、1991年成立的行業自律組織——媒體投訴委員會(Press Complaints Commission)。

  早在前兩年,就已有明星向該媒體投訴委員會舉報自己的手機被《世界新聞報》竊聽。但在漫長的等待後,他們得到的答覆均為「沒有證據顯示」。一名受害者將媒體投訴委員會評價為「沒有牙齒」的投訴機構。

  因此,英國學界早有評論,英國需要重新改革媒體投訴委員會,使其變成一個法定機構。同時,英國也應該對媒體報導個人隱私做出更加嚴苛的規定,以避免竊聽事件再次發生。

  但是,英國媒體最高監管部門、英國通訊管理局(OfCom)政策委員會主席多頓對此表示反對。他認為,這起事件後的主要難題,恰是避免可能使得媒體喪失獨立性的不必要監管。

  「目前,所有的抓捕,辭職和聽證都在現有的法律和政策下執行,」多頓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這起事件後,政客們必須放下個人、政治和文化上的仇視,以確保不出現象征性的法定監管,從而削弱媒體的獨立性。」

  從監管層面而言,沒有必要有太大的變動。《世界新聞報》的醜聞恰恰是有著更嚴格行業自律的《衛報》於2009年7月8日所揭發的,但由於警方的怠慢,才使得該事件在兩年後因為一名13歲少女的死亡案件才得以爆發。

下一個默多克?

  自《世界新聞報》竊聽醜聞爆發以來,默多克旗下的新聞集團股價下跌近18%,市值縮水86億美元。而由於市場上自週一起便盛傳默多克或在週二聽證會後引咎辭職,新聞集團的股價在默氏父子於英國受問詢時上升愈5%。

  但是,在7月19日的整整三個小時,默多克從未承認自己與任何竊聽事件有關,且表示堅決不會為此辭職。

  「如果默多克根本不知道他的公司發生了什麼,那說明他已經不適合做這個首席執行官了,董事會應該找人取代他。」哈佛商學院教授羅奇(Jay Lorsch)稱。

  在7月19日的聽證會上,默多克顯得反應遲鈍,且多次用右手拍打桌子並嘆氣。對英國議員們多個問題的回答,也是遲疑再三,並多次要求提問者重複問題。有時,默多克請兒子幫助回答。

  有評論認為,默多克在英國議員面前的表現,說明他是到該交棒的時候了。問題是,誰來接默多克的棒?

  「這起危機顯然終止了默多克最鍾愛的兒子、英國新聞國際掌門人詹姆斯的繼承可能性。」倫敦城市大學教授謝菲爾斯(Steve Schifferes)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不久後,默多克的繼承人問題將不可避免地成為熱門話題。

  就在默氏父子出庭的前一日,有媒體報導稱,新聞集團正在考慮將其首席運營官凱里(Chase Carey)升任為首席執行官,而默多克留任該集團主席。

  翌日,新聞集團股價再跌。同時,美國最大的公共養老基金加州公共僱員退休系統當日對新聞集團施壓,敦促新聞集團削弱默多克的影響力。

  從新聞集團的股價波動和投資者的反應來看,市場似乎已經整裝待發,接受下一個默多克的到來。

  「但默多克似乎仍毫無去意。」一名新聞國際的工作人員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默多克在新聞集團能通過B股的控制,影響投票結果,「畢竟,這還是他自己的公司,他能夠為所欲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86

默多克入股博納 「插手」中國影業

http://www.21cbh.com/HTML/2012-5-15/xMNDE5XzQzMzgxMQ.html

在中國電影業資本層面暗流湧動下,首次海外資本股權投資也如期而至。

5月14日,民營電影公司博納影業(Nasdaq:BONA)對外宣佈,將引入來自傳媒大亨默多克旗下新聞集團的戰略投資。根據博納影業發佈的消息顯示,新聞集團將直接向博納影業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長於冬,購買博納影業19.9%的股權。

完成交易後,新聞集團將成為僅次于于冬的博納影業的第二大股東。於冬表示,新聞集團在全球範圍內廣泛的影響力、投資及發行經驗將有助於加速博納實施全球擴張戰略的步伐。「我們相信現在正是引入優秀的戰略投資者、實現股權結構多樣化調整的最佳時機。」

新影聯副總經理高軍評論稱,「近期圈內資本層面的事情非常多,沒有想到博納與新聞集團事情能如此迅速談成。引進戰略投資者一方面可能是博納要有大的動作,有一定的資金需求,另一方面是國內影業現狀需求。」

掘金中國電影業市場,可能是影業資本面活躍的原因。默多克曾在國內某電影節的產業論壇上表示,在中國每天都會增加2到3塊銀幕,沒有任何一個電影市場比中國市場更讓人激動人心。

「吃螃蟹」的入股

國內政策對於外資入股國內影業公司有諸多限制

新聞集團對博納影業入股,被認為是海外資本對國內影業最重要的一次投資。

博納影業發佈的2011年年報顯示,於冬持有博納影業37.1%的股權,風險投資機構海納中國基金、經緯創投中國基金和紅杉資本則分別持有博納影業9.9%、7.7%和10.3%的股權。

雙方交易預計將在未來15天內完成,彼時,新聞集團將成為博納影業的二股東。而於冬的持股總數降至約821萬股普通股(不包括期權約55萬股),佔公司流通股總數比例稀釋至27%。

為保證於冬的控股地位,於冬此次還向其參股股東「回購」了一部分股票。博納新聞稿稱,新聞集團是直接從博納手中購得19.9%的股權,於冬分別與海納中國基金、經緯創投中國基金和紅杉資本簽署協議,以每股11.4美元、相當於5.7美元每股美國存托股票的價格從前兩家公司各回購100萬股博納影業普通股,從紅杉資本回購150萬股博納影業普通股。

英國金融時報指出,儘管雙方都沒有透露新聞集團支付的數額,然而博納3.63億美元的市值意味著相應股權應不多於6000萬美元的估值。

對於新聞集團投資博納影業的原因,博納影業援引新聞集團高級副總裁兼新聞集團中國投資公司CEO高群耀的表述稱,博納區別於其他中國電影發行公司特有的優勢之一是其全產業鏈整合的業務模式,且中國電影市場正值高速發展時期,是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

光線傳媒有限公司總裁王長田表示,國內政策對於外資入股國內影業公司有諸多限制,而在大陸之外的上市公司,則可以通過VIE(協議控制)方式,引進海外背景股東。這也是在美上市的博納能成為第一家「吃螃蟹」的原因。

博納「出海」路徑

目前,博納影業在影片製作和發行、院線上都實現了資源佈局

2010年12月,博納影業以「中國最大的民營電影發行商」的概念,登陸美國納斯達克資本市場,成為繼華誼兄弟之後第二家中國電影上市公司。

此後,博納影業一直尋求國際化拓展。2011年10月31日,華誼兄弟傳與博納對外宣佈,兩家公司將共同參股北美華獅電影發行公司,以推進中國電影在國際市場的同步上映。

於冬表示,「博納聯手華誼參股華獅,可以更好地實現優秀華語電影在美國主流市場的落地、宣傳與發行,可以更好地擴大中國電影和中國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不管是聯合參股北美華獅還是引進新聞集團,博納影業一直致力於電影資源的垂直整合。目前,博納影業在影片製作和發行、院線上都實現了資源佈局。2011年博納影業的財報顯示,發行和影院業務營收佔比達到80%左右,公司整體的利潤率較為穩定。

公開資料顯示,1985年,新聞集團收購20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並使其進入穩定發展期。2009年,20世紀福克斯出品了《阿凡達》,為該公司獲取了巨額收益。

對於博納影業和新聞集團的合作,高軍認為,根據中美雙方就解決WTO電影相關問題的諒解備忘錄協議約定,外資進口大片將逐步增量進入國內市場,像《阿凡達》、《復仇者聯盟》對國內電影市場的殺傷力不言而喻,因此,尋求與國外資本合作,可以提高抗風險能力。

歸功於《龍門飛甲》和《桃姐》的票房貢獻,博納影業於5月10日發佈的截至2012年3月31日的一季報顯示,其一季度營收4370萬美元,同比增長126.8%,淨利潤為230萬美元,同比增4.5%。

中外聯合之勢

動作不斷的資本運作背後,是國內電影業不斷膨脹的市場規模

得益於票房市場的穩定增長,國內電影市場資本層面動作頻繁。

今年2月,SMG公佈的消息稱,已經與夢工廠達成合作協議,雙方將成立合資公司,致力於製作動畫電影。

而上週,國內最大的院線公司萬達院線斥資收購美國第二大院線集團AMC的消息不脛而走。去年,作為民營影業領軍企業的華誼兄弟,也曾與傳奇影業有過合作協議,後來因為各種原因,雙方最終取消了合作協議。

動作不斷的資本運作背後,是國內電影業不斷膨脹的市場規模。今年1月,廣電總局電影局的通報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生產故事影片558部,全國電影總票房達到131.15億元,較2010年增長28.93%。

高軍稱,優秀的進口大片有很好的國內票房,不爭取此類資源,將會使企業自己的國產片與進口片檔期重疊時,面臨票房被絞殺的被動;同時,外資公司在中國雖然已經被允許進入廝殺激烈的拍片環節,但發行和院線等收益穩定的環節,則對外資設定了限制。由此,雙向聯合成為了規避風險的有效途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598

默多克入股博納影業

http://www.howqee.com/yuedu/ydpage/?raid=1612
  2012年注定要成為中國電影市場走向開放的轉折點。


  5月14日,傳媒大亨默多克(Rupert Murdoch)執掌的新聞集團(News Corp)宣佈,已購買博納影業集團19.9%的股權。根據博納影業發表的聲明,此次交易所涉股權為新聞集團直接從博納影業董事長於冬手中購得。交易完成後,於冬持股比例降至27%,而新聞集團一舉成為博納影業第二大單一股東。


  默多克把傳媒帝國的版圖擴張到中國並不奇怪,全世界都在覬覦中國市場快速增長的龐大體量。根據中國廣電總局的最新數據,2011年中國的票房收入已經達到131億人民幣(約合20.8億美元),較去年上漲30%。而根據美國電影協會(Motion Picture Association of America)的統計,2011年美國和加拿大的總體票房收入下跌了4%至102億美元。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繼美國之後的第二大票房市場。一邊是兩位數的增長,一邊是下跌的蕭條,默多克自然要為新聞集團旗下的好萊塢六大電影集團之一—20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20th Century Fox)早做打算。


  默多克並不是第一個跨國掘金者。


  他的好萊塢同行、夢工廠CEO卡岑伯格(Jeffery Katzenberg)早在今年2月就同包括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SMG)在內的三家中國公司聯手創辦了總部位於上海的「東方夢工廠」(Oriental Dream Works),專門打造富有中國元素的動畫大片。


  與卡岑伯格大手筆地成立合資公司不同,默多克入股博納頂多算是「戰略投資」,似乎低調審慎得多。這也難怪,因為同其他好萊塢電影巨頭相比,默多克更早窺探到中國的潛力,同時也飽嘗其中的荊棘坎坷。


  早在1998年,20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的《泰坦尼克號》被引入中國內地後風靡一時,創下了3.6億人民幣的票房紀錄。自此,默多克就試圖憑藉《泰坦尼克號》的影響力,進入中國的影視行業。


  最初,他把重心放在電視業務上。他先是參與投資了鳳凰衛視並成為其最大股東之一,並極力促成集團旗下面向中國市場的衛星電視業務星空衛視在中國內地落地。


  然而這些努力卻最終化為徒勞。


  星空衛視自2000年初進入中國內地以來始終只能獲得在珠三角地區的「落地權」。2005年,默多克曾希望借與青海衛視合作的機會讓星空衛視曲線落地全國,僅三個月之後便被廣電總局叫停。這一事件讓他對中國市場幾乎心灰意冷。「我們在中國吃了閉門羹。」在2005年的一次會議上,默多克頗為失意地說。


  此後,他把手頭持有的鳳凰衛視的一大半股權轉讓給了中國移動的母公司中國移動(香港)集團。2010年又把星空衛視賣給了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CMC)。


  就在人們以為這個傳媒大亨要全面撤離中國市場時,默多克把目光投向了電影市場。他那位長袖善舞的美籍華人妻子鄧文迪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2007年,鄧文迪就和中影集團推出了青年導演計劃。四年後,她更是帶著自己擔任製片人的第一部電影《雪花與秘扇》在戛納電影節亮相。該片囊括了全智賢、休·傑克曼等國際大牌明星,讓鄧文迪一下子在中國電影圈內樹立了能帶來國際資源和影響力的形象。


  默多克顯然很樂於為妻子「撐腰」。「全世界除了中國,已經沒有哪個電影市場能令人興奮了。」他在2011年的上海電影節演講中稱讚道。但隨後,他便開始抱怨中國每年僅20部的進口電影配額以及對於外資進入這一市場的種種政策壁壘。「對我們這樣的美國電影製作公司來說這是巨大的挑戰。並且從長遠來看,這將鼓勵盜版行為,並最終影響中國電影市場的發展前景。」


  不知默多克是否在當時已經捕捉到了蛛絲馬跡才出此言,但今年2月轉機便真的出現了。


  中美之間最新達成的協議表明,中國將在每年20部進口電影的配額上,新增14部美國進口大片,以IMAX和3D電影為主,同時美方的票房分賬比例從13%提高到了25%。更令默多克摩拳擦掌的,大概是協議中提出今後要將進口片發行權限進一步放寬,從目前的中影、華夏兩家壟斷,擴大到允許民營企業進入。


  這意味著未來像博納、華誼兄弟這樣的民營企業也能參與發行進口大片。入股其中任何一家都可能為20世紀福克斯打開中國市場起到幫助。


  投資博納影業是默多克精心選擇的結果。除了博納是一家註冊開曼群島並在海外上市的企業,便於操作之外,從製作、發行到院線,博納的產業鏈比華誼兄弟更完整。


  博納憑藉其與香港電影圈的深厚關係,出品的影片近年來屢屢展露頭角,從最早的《十月圍城》到近期的《桃姐》,蟬聯近三年香港的電影金像獎,《桃姐》更是在威尼斯電影節上斬獲影后桂冠。


  2011年,博納發行的15部影片票房總額佔到了當年國產電影票房總收入的近16.5%,發行收入達到了創紀錄的9480萬美元,在民營電影公司中排名第一。


  更重要的是,博納還擁有自己的院線。2011年7月,博納收購了博納星光,截至2011年年底,這家公司共擁有11家影院;到2014年這一數字將提高至約40家。


  「博納區別於其他中國電影發行公司特有的優勢之一是其全產業鏈整合的業務模式。」新聞集團高級副總裁兼新聞集團中國投資公司首席執行官高群耀在聲明中表示。全產業鏈模式是目前國內外電影集團都一致認同的發展方向。電影製作前期投入成本巨大,風險往往無法預估,而打通院線則意味著源源不斷的現金流將不斷湧入。這也是於冬敢於在賀歲檔拿自己出品的《龍門飛甲》同《金陵十三釵》叫板的原因:有院線就能掌握主動權。華誼兄弟兩年前也開始建立院線,發展全產業鏈模式。


  未來,一旦政策放開,新聞集團旗下的20世紀福克斯就會通過博納的這條全產業鏈,源源不斷地把新片一路暢通地輸送到中國,直接放上博納影院的大銀幕,賺取票房收入;而博納在製作方面的經驗,也能幫助20世紀福克斯拍出更多符合中國觀眾口味的影片。而即使廣電總局遲遲不下放這項權利,默多克還是可以通過這19.9%的股份分得來自中國這塊票房沃土的紅利。


  而博納創始人於冬的算盤則打得更加實際。「新聞集團在全球範圍內廣泛的影響力、投資及發行經驗將有助於加速我們實施全球擴張戰略的步伐。」於冬說。近幾年,博納希望借助自己的海外發行資源將國產電影推向美國市場。今年9月,由博納出品、徐克導演的《龍門飛甲》將在北美地區IMAX影院上映。有了默多克的加入,博納至少在北美能佔得先機。


  不過,一部好的電影和一個偉大的電影公司並非完全是資本造就的。電影同文學一樣不只有商品屬性,核心還在於藝術價值。當然,一個自由開放的中國電影市場將是一切的前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36

默多克困境:強勢領導與激進商業模式不利基業長青

http://www.xcf.cn/newfortune/cy/201303/t20130320_420569.htm

近兩年的全球媒體行業可謂進入多事之秋。2011年傳媒巨頭新聞集團(News Corporation)旗下的《世界新聞報》曝出竊聽醜聞,引發社會各界對媒體從業道德的質問。魯伯特·默多克(Rupert Murdoch),作為新聞集團掌門人一時為千夫所指。竊聽醜聞使得新聞集團與默多克家族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也再次令默多克的傳媒帝國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

  

  再過不久,默多克就要迎來他82歲的生日。時至今日,其仍然牢牢掌握著新聞集團的大權,無法實現權利交接。默多克一手創立的媒體帝國,在他離開後能否由家族傳承下去?其領導風格和商業模式對企業傳承的影響,值得終將要面臨家業傳承的企業家們借鑑。

  

  默式風格+收購兼併 打造傳媒帝國

  

  1952年,默多克從英國牛津回到澳大利亞,從去世的父親那裡繼承了他的第一份報紙,由此創立了一種「默式」現代小報風格,即在新聞報導中加入大量的體育、娛樂內容,以及賺足眼球的醜聞、八卦消息,再配上聳人聽聞的大標題。

  

  1968年,默多克競得《世界新聞報》,成功進入英國報業市場。在獲得所有權的幾個月後,一篇來自應召女郎克里斯蒂娜·基勒描述其與前英國陸軍大臣(原英國內閣職務)約翰·普羅富莫的短暫戀情醜聞的連載,讓默多克從默默無聞變得名聲大振。1969年,默多克購得《太陽報》,將其改版為小報,把情色作為報紙打開市場的重要賣點。通過刊登穿著暴露的女性照片,《太陽報》的銷量在發行後100天內暴漲至150萬。爭議隨著時間的流逝和大眾的習以為常而平息,而《太陽報》的銷量則日益攀升,成為英國最暢銷的日報。在最為鼎盛的1997年,《太陽報》每天擁有1000萬讀者。

  

  「默式小報」風格的背後,是默多克對報紙發行量的狂熱追求,他認為,發行量是衡量一份報紙質量好壞的標準。為了增加發行量,默多克可以毫無顧忌地降低報紙的格調以迎合讀者的胃口。他曾經對編輯和記者毫不客氣地說:「別再為贏得普利策獎寫文章了,還是發表一些讀者喜歡的內容吧。」傳統意義上的嚴肅新聞在默多克的報紙上沒有立足之地。

  

  默多克並不滿足於佔領低端小報市場,他將觸角慢慢延伸至高端嚴肅報紙。1981年,默多克買下在英國頗有權威的《泰晤士報》以及以調查性新聞報導著稱的《星期日泰晤士報》。面對嚴肅報紙,默多克持有的態度與他對世俗小報如出一轍。《星期日泰晤士報》歸於其名下的第一個截稿日,默多克出現在新聞編輯部,對編輯們說:「《太陽報》與《星期日泰晤士報》的唯一區別就是前者比後者更受歡迎。」《星期日泰晤士報》在默多克接手後,陸續新增了新聞評論、風尚、體育、旅遊、文化等板塊,以此來吸引讀者。

  

  默多克通過先佔領低端世俗小報市場,然後延伸至高端嚴肅報紙,在不同的國家打造著他的報業帝國。在美國,默多克通過收購《紐約郵報》並將其化身為「默式小報」,成功打開美國小報市場。2007年,默多克獲得了在財經類報導上久負盛名的《華爾街日報》,開始了他在美國高端報業市場的征程。

  

  「默式風格」所到之處大受歡迎,而默多克能夠建立起如此強大的報業帝國,得益於其在兼併收購方面的突出才能。從繼承父親的報紙以後,默多克通過不斷兼併收購進行擴張,而在一場場收購競賽中,他從未輸過。默多克有意收購道瓊斯時,擁有道瓊斯百年之久的班克羅夫特家族最初並不樂於轉手。但是,最終默多克還是促成了這筆交易,將道瓊斯旗下的《華爾街日報》收入囊中。他對併購的痴迷使新聞集團成長為一個全球化的媒體帝國。除了報業,默多克還擁有美國福克斯電視台、20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英國天空廣播公司39.14%的控股權以及分佈在澳大利亞、歐洲、美洲和亞洲的多家電視台和電影製作公司。

  

  默多克,作為一個擁有強勢作風的領導者,對新聞事務事無鉅細均要過問。而他對搶眼球新聞的偏好,迫使下屬們不擇手段去獲取新聞線索。為了爭奪消息源,編輯們不惜爾虞我詐,甚至彼此監聽,互挖牆角。2006年,時任《太陽報》主編的布魯克斯接到警方通知,她的電話遭私家調查員格倫·穆爾凱爾竊聽,後者受僱於《世界新聞報》。對爆炸性新聞的極端訴求,造成了編輯們之間的惡性競爭,而這種惡性競爭成為竊聽行為產生的隱患。

  

  默多克對新聞的偏好,表面上極端粗俗,內在則包含了一種對統領社會價值觀的反叛。默多克在牛津求學時的導師、歷史學家阿薩·布里格斯回憶說:「他從來都沒想過要跟隨英國主流價值觀,他想要追尋那些英國人生活中許多人避而不談的方方面面。」

  

  缺乏普世價值觀,難以長存於社會

  

  從開始經營報紙的那一刻起,默多克就致力於打破新聞界權威的束縛,從讀者多元化的需求入手,滿足各類讀者對新聞內容的偏好。雖然他的報紙很多內容非常極端、偏激,但是不可否認,他給大眾提供了更多閱讀選擇。若是沒有默多克,英國現在只會有3份全國性的報紙,而因為默多克,這個選擇範圍變成了7份。

  

  滿足讀者的不同需求,是一件好事,但是,一味滿足讀者們的需求而毫無價值判斷,就容易步入歧途。那些以獵奇心理窺探他人隱私,以侵犯他人人權為代價的需求,並非普世價值觀。默多克對發行量的狂熱令其對讀者的需求不加過濾,只要是對讀者胃口的內容,就毫無顧慮地放上版面。正因為如此,那些吸引人眼球的題材如醜聞、八卦,佔據了「默式」報紙的大幅版面。而這種缺乏普世認同的價值觀,給企業的長期發展帶來巨大風險。

  

  《世界新聞報》竊聽醜聞就是這種風險的一次爆發。默多克原本的熱門繼承人,他的小兒子詹姆斯·默多克也因受到醜聞牽連,未來地位變得撲朔迷離。



  對於所有企業都要面臨的傳承問題,默多克總說希望他的孩子可以繼承自己的事業。而價值觀往往是傳承的關鍵所在。後代經營者因為堅持前輩留下的價值觀,在經營中產生凝聚力,以統一的價值觀去判斷企業的發展方向並制定戰略決策。那些傳承數代的企業,他們的堅持中總是包括對自身的價值要求和使命感。

  

  如擁有《紐約時報》百年之久的蘇茲貝格家族一直致力於維護報紙成立以來所堅持的新聞獨立性和高質量的新聞報導,《紐約時報》也因此獲得新聞界的最高獎項普利策獎多達108次。前不久剛去世的家族第三代領導人阿瑟·奧克斯·蘇茲貝格憑藉堅定的新聞自由理念,不畏強權與美國政府打官司,刊登揭穿美國打越戰陷入泥沼的「五角大樓文件」,為新聞自由和獨立奠下堅碩的基石。其子小阿瑟·奧克斯·蘇茲貝格,作為家族第四代的核心人物依然堅持以父輩留下的信念來領導《紐約時報》。

  

  反觀新聞集團,默多克所倡導的商業模式則缺少了一份普世價值。少了它,即使接班人有創業者的經營管理能力,卻可能因為缺乏價值認同而無以為繼。換句話說,就是創始家族必須回答一個問題:這個企業給社會帶來了什麼大家認同的貢獻,值得長期存在?老默多克對兒子的影響,使詹姆斯繼承了父親價值觀中積極的一面。詹姆斯在2009年的一次演說中表達了他打破權威媒體的束縛,以消費者的需求和盈利為發展導向的主張。但是,普世價值的缺失,讓滿足需求和盈利沒有了最終的目的,也使得企業在傳承中沒有靈魂。

  

  獨攬大權,家族成員與職業經理人矛盾頻發

  

  默多克通過持有其39.7%投票權的股份,在新聞集團上市後依然牢牢地掌控集團的運作。在互聯網等新媒體不斷擠佔傳統報業市場、報紙收入大不如前的形勢下,新聞集團的許多股東多年來都提議將報紙剝離集團業務。2010年,在竊聽醜聞曝出前,新聞集團在報紙上的收益只佔其總收益的18.6%。但是,默多克對報紙情有獨鍾,他憑藉自己對新聞集團的掌控力,一直保留報紙業務。直到「竊聽醜聞」曝出後,他才不得不同意將新聞集團的出版類資產與其他娛樂電視資產分離開來。

  

  默多克一人控制著新聞集團。他想要讓自己的子女接班,但是當子女進入集團工作歷練後,默多克仍然大權在握,絲毫不放鬆。集團高管唯默多克馬首是瞻。默多克的子女與高管矛盾頻發,其中兩人因此離開新聞集團,自立門戶。

  

  二女兒伊麗莎白·默多克是最早與職業經理人發生衝突的子女。伊麗莎白從學校畢業後,在新聞集團旗下澳大利亞、美國的多家電視台任職。1990年,伊麗莎白與第一任丈夫埃爾金移居英國,當時老默多克正忙於重整英國天空廣播公司。天空廣播運營的前幾年虧損嚴重,為了幫助公司扭轉財務困境,備受尊敬的新西蘭電視管理人山姆·奇澤姆被請入董事會管理日常運作。伊麗莎白作為奇澤姆的副手進入公司,擔任總經理。但她在公司的日子並不好過,一位新聞集團的前任主管回憶說:「她來到公司的時候還很不成熟,這點讓高管們很惱火。」而伊麗莎白覺得自己在公司處處受到指責,沒有得到一點認可。和奇澤姆在公開場合大吵一架後,伊麗莎白離開她父親的公司,轉向自己的事業。作為電視和電影製片人,她在2001年創立了自己的公司Shine。2011年初,新聞集團以逾4億英鎊的代價將Shine收編。

  

  作為默多克的長子,拉克蘭·默多克從小就被寄予繼承人的厚望。他還未成年時,就利用暑假在《太陽報》或《泰晤士報》清洗印模或者擔任助理編輯來賺取零用錢。當拉克蘭18歲時,默多克利用他在澳大利亞出差的機會,將拉克蘭帶到澳大利亞的《每日鏡報》,讓他在那裡接受了3個月的訓練。22歲時,拉克蘭被父親任命為昆士蘭報業的總經理,隨後成為澳大利亞第一份全國性報紙《澳大利亞人》的出版人。2001年,拉克蘭回到紐約,擔任新聞集團副首席運營官,向當時的首席運營官彼得·徹寧報告。與他在澳大利亞受人讚賞的境遇大不相同,他在紐約常受到冷嘲熱諷。他父親的主管們在他背後叫他「王子」,不僅如此,老默多克最有權有勢的兩名副手—拉克蘭的直接上司徹寧和福克斯新聞的創始人羅傑·艾爾斯總是和他過不去。徹寧在好萊塢有不可動搖的關係網,他不讓拉克蘭參與任何有關好萊塢的事務,而艾爾斯則不讓拉克蘭插手任何事情。在和高管們的權力鬥爭中,拉克蘭並沒有獲得父親的支持。2005年8月,心灰意冷的拉克蘭選擇辭職,帶著家人回到澳大利亞,在那裡開始自己的事業。他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控股了一些澳大利亞的報紙與電視,繼續從事媒體行業。

  

  默多克的小兒子詹姆斯是他成年子女中唯一仍然留在新聞集團的一位。2000年,詹姆斯擔任亞洲星空傳媒的首席執行官,他以出色的表現贏得了老默多克的肯定。在拉克蘭離開新聞集團後,詹姆斯成為默多克的熱門繼承人選。2007年,老默多克力排眾議讓詹姆斯接替自己,出任英國天空廣播公司的主席,並負責新聞集團的歐洲和亞洲業務。詹姆斯成為默多克子女中,最接近新聞集團權力核心的。即便如此,他所努力經營的仍然是父親的公司。詹姆斯試圖擺脫父親的控制,他結束了公司所有決議都要直接向紐約總部匯報的制度。然而,表面上高管們向詹姆斯匯報工作,實質上他們仍然是默多克的手下。雖然詹姆斯並沒有和高管們起正面衝突,但是他需要不斷地抗衡高管們死忠其父的向心力。

  

  默多克困境的啟示

  

  默多克是一個傑出的鬥士,他通過不斷設立對手、打敗對手建立起了強大的媒體帝國。通過滿足新聞消費者的窺秘欲求,默多克贏得了市場的青睞。然而,新聞集團一直都是靠競爭對手而非自身的奮鬥目標來定義自己,默多克最常給出的形容,就是自己的報紙比競爭對手的好。這種壓倒對手、爭強鬥勝的企業文化,或許是連其子女都無法在集團內與職業經理人共存的原因。默多克率領的大軍所向披靡,然而81歲高齡的他卻仍無法將佩劍交給下一代,就算默多克能和他現年103歲的母親一樣長壽,他也總有一天會離開,而少了普世價值與默多克的新聞集團,在那一天以後還會不會是同一家公司?很難說。

  

  在權力過渡時期,企業領導人應注意妥善處理子女與職業經理人的關係,平衡家族利益與企業利益。子女進入企業任職,對於家族企業傳承是一件好事。子女可以通過在家族企業的工作熟悉企業業務,鍛鍊管理能力。但是,作為「裙帶關係」,他們很容易介入企業高管的勢力範圍,對高管造成威脅。高管們作為企業運營的核心力量,他們的利益將影響企業的經營。企業領導人,作為維繫兩者的紐帶,需要發揮積極作用來平衡兩方勢力。如若不然,可能導致公司損兵折將,或是像默多克的境遇一樣,苦心培養的繼承人一一離開家族企業,自立門戶。(范博宏 顧亦瑋/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331

默多克提出與鄧文迪的離婚申請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5707

傳媒大亨默多克已提交與其第三任妻子鄧文迪的離婚申請,他表示兩人14年的婚姻關係已經「難以挽回的破滅了」。

消息人士稱,這一決定對兩週後即將分拆成娛樂和發行兩部分的新聞集團的業務沒有影響。

鄧文迪在新聞集團沒有股份,也沒有投票權。

夫婦倆在1999年結婚前曾簽署婚前協議。外人對具體條款不得而知,但接近默多克家族的人士表示,他們預計鄧文迪不會在離婚協議中獲得任何投票權。

默多克和鄧文迪的兩個女兒——Grace和Chloe持有873萬股沒有投票權的A類股份,價值2.7億美元。

默多克和第二任妻子Anna離婚時,向對方支付了價值17億美元的現金和股票。默多克和鄧文迪於1999年結婚,他的再婚決定也引發了與家人之間的緊張關係。

根據一項家庭協議,新聞集團的投票權將保持在默多克的四個成年子女手上:Prudence、Liz、Lachlan和James。2006年默多克在PBS電視採訪中透露了該協議,之後有報導稱,對於自己的孩子沒有投票權鄧文迪感到非常憤怒。

在之後一年裡,默多克向他的6個孩子每人贈送了價值約為1.6億美元的新聞集團A類股份。

鄧文迪此前一直遠離公眾視線,直到2011年7月因『奶油蛋糕』事件成為新聞焦點。當時默多克正出席英國議會關於《世界新聞報》電話竊聽醜聞的聽證會,鄧文迪身手敏捷地攔截了一名要向默多克臉上砸奶油蛋糕的抗議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674

默多克與鄧文迪:史上最強合夥人散夥了

http://www.yicai.com/news/2013/06/2779836.html
文迪:史上最強合夥人

普京離婚了,咱們沒有什麼可說的。鄧文迪離婚了,整個世界都沸騰起來了。

路透社報導,新聞集團CEO老默多克已提交與妻子鄧文迪離婚文書,新聞集團已證實這一消息。默多克發言人表示,半年前婚姻已不可挽回地破裂。6月28日新聞集團將拆分為兩家公司。分析師稱,鑑於鄧是默氏的第三任妻子,他不太可能沒有提前對這樣的事件做準備。消息傳出,新聞集團在美上市兩類股票均略漲。

昔日,鄧文迪「英勇護夫」的一幕還歷歷在目,彼時,鄧文迪不單是華人圈內的傳奇,在英國,「中國虎妻」也成為熱點話題,甚至有不少英國男士對中國式妻子的勇氣和能力極為欣賞,網上更出現了「娶妻當娶中國妻」的說法。

兩年後,默多克卻分拆他的這位最霸氣的護夫品。這個傳奇就要劃上句號,愛情也隨風飄散。

在華人圈裡,鄧文迪一直是「愛情勵志姐」的化身。拿綠卡、讀耶魯大學,背後都有一個現在看來是冤大頭的角色一直在默默的支撐著,這些都是醜小鴨的前傳罷了。直到傳媒大亨的出現,醜小鴨變白天鵝的故事終於完整。

而這個愛情勵志姐的故事,其實更像一個合夥人的故事。鄧文迪對媒體談到自己的成功,歸結為「好好讀書」,她說,「教育很重要,沒有嚴格的家教,不好好讀書,你就上不了好的大學,遇不到好的老公」。然而,背後的潛台詞估計大家都懂的,人家只不過說是因為好好讀書,給自己弄了一個很好的商業計劃,然後每一次都能招募到很不錯的合夥人,為自己帶來更大的利益和眼界。

這一次,鄧文迪與默多克的散夥,並沒有闡述其背後的原因。在引發股票略漲的同時,也引發了眾人的各種猜測。說到這股票略漲,也不得不感慨一下,鄧文迪這位合夥人真夠給力啊,當年聽證會上勇猛救夫,股票漲了,現在散夥了,股票又漲了。你說,到哪裡去找如此給力的合夥人啊?

如此給力的合夥人,如此英勇善戰的「護夫品」,默多克會捨得散夥?於是,有人猜測這默多克是不是時日不多了。因為按照默多克與前妻的離婚協議,默多克去世後,鄧文迪一分錢財產都分不到,只能靠著女兒分遺產。而如果離婚就不同了,鄧文迪就可以分隔財產了,至少10億美元起跳。莫非是老默是在為鄧文迪做打算?

如果不是,那麼故事的結局是不是咱們的鄧姐已經找到了新的合夥人了?也或者,世界上將出現一位女性創業者?那個時候,擅長以合夥人方式行走江湖的鄧姐,將成為福布斯財富榜上的矚目新秀?不管一切如何,反正,接著下來,寫寫書是沒有問題的了。中文版的書名都已經為鄧姐想好了:《那些伴君如伴虎的日子》、《愛過知情濃真愛是放手》、《如何成為優秀合夥人》、《合夥人的自我修煉》……不客氣,拿去用就是!

作為「一個傳奇的中國女人」,鄧文迪的故事被傳成各種版本沸沸揚揚。她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下面摘選了《申江服務導報》2011年對鄧文迪的採訪:

鄧文迪:讀好書才能嫁好人

《申週刊》:為何選擇《雪花秘扇》作為電影公司的第一部作品?

鄧文迪:《雪花秘扇》在美國很有影響力,上過《紐約時報》的圖書排行榜,口碑和銷量都很好,小說的目標讀者是女性和有一定文化層次的男性讀者。4年前我第一次閱讀這本小說,就有點愛不釋手。

《申週刊》:這部電影講述女人之間的友情,你生活中有很好的女性朋友嗎?你怎麼處理和女朋友之間的關係?

鄧文迪:我有很多朋友,有製片人、設計師,還有教授,還有些認識了20年的普通人。每個人的性格不一樣,有的人即使認識好多年也不可能成為朋友,但有的人就能一見如故,那是要靠緣分的。保持友誼的辦法是多為別人著想,對待別人像對待自己一樣。另外,你要不斷提高自己,富有不只是金錢的問題,如果朋友們都在提高而你還在原地,就沒話好談了。我這個人很直接,有什麼說什麼,不喜歡猜。如果你讓我猜,有些誤會可能就沒有辦法解決……

《申週刊》:你覺得,一個女人怎樣才能成功?

鄧文迪:我從小到大,父母的要求都很嚴格。我覺得教育和知識特別重要,不然你永遠沒有機會上好的大學,找好的工作,然後才能(像我一樣)找到一個好的老公,拍好的電影。

《申週刊》:你覺得現在的中國女孩和你那個年代的女孩有什麼改變?

鄧文迪:現在的中國姑娘更敢作敢為,特別時髦漂亮。我們那時候都穿校服,也不知道化妝品,沒有那麼多名牌,連洗澡都沒有熱水,現在生活條件好多了。父母只跟我強調讀書,覺得讀書是最重要的事兒。現在教育不一樣了,我會跟我的女兒說要讀書,但是也要有自己的思想,做自己願意做的事,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能說父母要你怎麼做你就怎麼做。

年少:練排球中懂得協作

傳說中,鄧文迪出生在廣東,實際上她生於山東。由於父母工作的關係,她幼年在徐州生活,高中時候才去了廣州。她繼承了父親高挑的身材,有一張典型中國女性的臉——高顴骨、厚嘴唇、丹鳳眼。

鄧文迪的父母是高級工程師,生有四個孩子,她排老三。「上面有兩個姐姐,父母很希望我是個男孩……他們對我的出生很失望,也因此更加嚴格——小時候要背《唐詩300首》,背不會不讓吃飯。」

她上初中時,父母調去廣州工作,只留她獨自一個在徐州唸書。她所讀的徐州一中在當地赫赫有名,而她不僅成績優異,還憑藉1.74米的身高加入了排球隊。「練球特別苦,訓練完只能洗冷水澡。不過我學會了吃苦,懂得協調合作,身體也練得特別好。」鄧文迪說。

丈夫:工作中那一次「偶遇」

如果那一代讀書人有三個夢想,那可能會是:去美國、去美國,還是去美國!

於是,鄧文迪嫁給了大她30歲的教授,然後也去了美國。

據說,她在加州大學北嶺分校念本科時是「超級學生」:清晨6點起床上學,一直讀書到中午11點多,然後趕去中國餐館打工到晚上8點半,回家後繼續看書到深夜。

後來,她和李寧的太太陳永妍做了室友,被介紹去李寧的公司工作。那是鄧文迪在美國第一份最體面而快樂的工作,她經營過體操館,開發過健力寶的生意,還帶著美國孩子到中國參加夏令營。

按照這條路走下去,鄧文迪說不定會成為優秀海歸大軍中的一員,但她選擇了唸書,並考進耶魯,「我最擅長的之一就是考試」。因為耶魯的學歷,她得以進入默多克旗下的STARTV工作,之後的故事就有了很多版本和臆想。其中頭等艙偶遇默多克的段子流傳最廣,甚至讓頭等艙成為很多想要嫁入豪門的女子夢想中的「聖地」。「那個故事是錯的,當時我並沒有那麼多錢買頭等艙機票,我和丈夫是在香港認識的,那時我向他匯報工作。」那一次工作匯報,兩人足足聊了4個小時。

今年1月19日,華盛頓,鄧文迪抵達白宮,參加美國總統奧巴馬為胡錦濤舉辦的國宴。

野心:「精準」應對週遭世界

鄧文迪的傳奇,不在於她嫁給傳媒大亨,而是她如何融入那個世界。「每個人都是人生的導演,你看我傳奇,我還覺得你傳奇呢!」鄧文迪說,「每個人的教育和知識都很重要,否則你不會遇到好的朋友、好的老公,也不會有機會拍好電影。」

如今她通常會被看做一個有野心、有欲求的女性。「我不太在意這些,其實就算我什麼都不做,他們還是有話說。」她不無感慨地說,但事實上她非但不遺餘力地做著,而且極擅於解決疑難問題。

面對媒體,她態度真誠,從不迴避。很多記者採訪過鄧文迪後,會對她有一個新的認識。一個雜誌編輯用「精準」兩個字來形容她接人待物,「一進房間,就快速地判斷出每個人是做什麼的。誰是攝影師、誰是管服裝的、誰是帶隊的,跟每個人打招呼的方式全不一樣,句句切中要害。」

事業:為了目標可以忍受一切

鄧文迪最推崇的女性是凱瑟琳·格雷厄姆。那位女士以一名家庭婦女的身份接管了《華盛頓郵報》,並且將它發展成為上世紀最影響美國歷史進程的媒體之一。

顯然,鄧文迪也並不滿足於只做家庭婦女和社交名媛,「我剛生完小孩,在家呆了很久,才覺得每個人還是應該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她在生完兩個孩子後並沒有安心退休,而致力於打理丈夫在中國幾大傳媒事業,包括STARTV以及MySpace。同時,她更渴望開創自己的事業,在幾年內成立了自己的電影製片公司,並迅速推出了由她擔任製片人的作品《雪花秘扇》。「我很幸運,我喜歡電影,又能有錢去做這個。」她表示自己沒有用丈夫的錢,而是拉到了其他人的投資。

「拍電影沒有想像的容易,只有你拍過電影,你才會尊重每一個從事電影製作的人。」鄧文迪說,「拍電影第一要會用人,選擇對的人,很多問題就能輕鬆解決;其次要學會忍耐,沒有咖啡,沒有休息,沒有熱水,只要最後能達成所想,我都可以忍受。」

孩子:小到冰激凌都要努力爭取

「我喜歡工作的節奏和一切,我從來不假裝自己是個家庭主婦。」鄧文迪說。

做成功的女電影人,很大程度上,她也希望給女兒樹立一個好榜樣。「作為媽媽不只要讓孩子吃飽喝足,也要給孩子做榜樣。我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而且做得好,女兒才會尊敬我,為我驕傲。

在李冰冰的口中,鄧文迪的兩個女兒教養好得讓人羨慕,「兩個女孩子特別有禮貌,普通話也說得很好,一點都不嬌慣。」以鄧文迪和默多克的家底,把女兒打造成富家公主毫不費力,「但那樣對孩子不好,只會暗示女兒的與眾不同。我的女兒有很多家庭背景一般的朋友,與其讓她們生活在公主世界裡,我反而更喜歡在做慈善活動時請她們一起參與。比如,我們捐款支持雙語學校,那些學校都建在貧困地區,我每個星期會去那裡教一次課,每次我都會帶女兒一起去。」和她一起做慈善的是約旦王后。「她和我一樣,在那個圈子裡,是個苦出身。」

每年她會回中國幾次,通常會帶著女兒讓她們練習中文,鄧文迪甚至還給孩子們請了武術老師。「我並不奢望她們太優秀,但她們要尊敬別人,無論對方重不重要,無論地位高低。見人要握手,要看著對方的眼睛說話,要有禮貌,要說謝謝。同時,她們也要明白,小到一個冰激凌也需要努力爭取才能得到。」

「我每個月給她們一次零花錢,她們幾歲我就給幾塊錢,比如7歲我就給7美元。她們可以買自己想要的東西,還可以計算數學,如果想要買比較貴的東西就要學會存錢。慢慢地,她們會有預算的念頭,會培養出做決定的思維,這樣挺好的。」

鄧文迪也不喜歡鋪張浪費,她可以坐私人飛機來去,也喜歡自己打車在北京上海出行。她遠在澳大利亞的婆婆,現在還是自己開車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988

離婚後,默多克一走了千愁:售完星空股份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0686

傳媒大亨默多克一個月前和他的中國妻子鄧文迪離婚。現在,他又和自己經營了20年的中國電視市場也分了手。在美國時間的1月2日早晨,默多克所有的21世界福克斯宣布賣掉了其在星空衛視的最後47%的股權。這標誌著默多克商業生涯的一個轉折。要知道他可曾經被紐約時報冠上“中國領導層偏愛的傳媒大亨“的稱號,紐約時報形容默多克對自己在中國的商業發展充滿”堅定和熱情“。事出必有因。從一開始,默多克在中國的傳媒之路就不順暢。1993年,在他以10億美金買下星空衛視不久後,這個大咖就在倫敦發表過一個令中國政府不悅的有煽動性的演說。他說星空衛視對於中國政府是個威脅,因為有了星空衛視,信息饑渴的民眾更容易獲得被封鎖的信息。由於中國市場大的足夠誘人,默多克盡管遭遇困難,卻不願撒手,堅持經營星空衛視。但是在2005年,他說自己在中國"遇到了難題"。政府對外國媒體監管更嚴厲了。2010年,他開始出售星空的股份,把事業焦點放在了同樣市場巨大但是更好運作的印度電視市場。默多克這次撤離中國市場的真實原因也許是由於他和中國妻子鄧文迪離婚。在1997年,鄧文迪與默多克初識時,鄧文迪工作的東家就是星空衛視。也許正如一些八卦雜誌所說:不管貧窮還是富有,分手如斷腸。故地不堪遊,默大亨“一走了千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176

拒絕默多克800億美元收購 時代華納盤前跳漲近20%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9717

今日時代華納公司拒絕了21世紀福克斯提出的85美元/股、總計800億美元的收購報價。受此消息刺激,
時代華納盤前股價跳漲近20%。據《華爾街日報》,6月,媒體大亨默多克旗下的21世紀福克斯以口頭的形式向時代華納發起了以85美元/股、總價800億美元的收購要約。此後,福克斯正式向對方發出了收購函。然而,時代華納卻不假思索地回絕了該收購要約。英國《金融時報》獲悉,800億美元收購費用將以60%的福克斯股票和40%現金的形式支付。按發出要約時時代華納的股價計算,85美元/股相當於溢價25%。同時,按時代華納2013年的每股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DA)計算,85美元/股意味著福克斯給予了它12.6x EBITDA。目前尚不知道默多克是否會發起第二次收購要約。畢竟如果收購成功,將極大地重塑美國傳媒與娛樂市場的格局。如果兩大巨頭成功合並,新公司將拿下全美主要的電視頻道和娛樂市場:從FX、TNT、TBS等電視頻道到收費頻道HBO,再到電影制作公司21世紀福克斯和華納兄弟。此外,新公司還將在運動播報市場占據主導地位,因為公司擁有了NBA、MLB以及高爾夫和足球賽事的播放權。不過,福克斯今日發布的一份聲明表示當前並沒有和時代華納繼續開展討論:21世紀福克斯可以證實我們曾在上月正式向時代華納發起了合並建議。時代華納董事會決絕去踐行我們的提議。當前,我們和時代華納沒有開展任何討論。合並意味著兩大巨頭需要去掉一只左右手,而這或許是此次福克斯要約收購未能成功的原因之一。《華爾街日報》引知情人士稱:作為收購時代華納建議的一部分,為防止潛在的反壟斷(調查)擔憂,福克斯將出售CNN,因為福克斯新聞與CNN具有直接競爭關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499

日複一日的美股猜頂遊戲:默多克也成反向指標?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0146

雅虎財經的Phil Pearlman發現,最近,幾乎每個事件都會被指為是市場反轉的潛在指標。隨時隨地都會有人跳出來把這個或那個事件稱為市場見頂或者泡沫開始破裂的標誌。兩周前,當“最無厘頭”應用“yo”(只能收發“yo”這一個單詞)宣布獲得百萬美元融資時,許多專家跳出來稱,這可能是風投泡沫的頂峰。距離現在更近一點的例子則是Rick Santelli( CNBC知名財經評論員)瘋狂地咆哮美股已經見頂。接著是耶倫,她本周在國會作證詞時提到了媒體和生物科技股將回調。最近的則是默多克對時代華納發出的85美元/股、總共800億美元的天價收購要約。按時代華納2013年的每股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DA)計算,默多克給予了對方12.6x EBITDA的天價格。對此天價,金融博客zerohedge表示無須多言,一看下圖變知:(默多克2000年和08年巨資收購Chris-Craft和道瓊斯後美股大跌)Pearlman認為,市場無須進行這種猜測,投資者只需知道以下兩件事便可以了:第一,在部分出現了泡沫的市場,如果人人都忙於尋找見頂事件。那麽對投資者情緒而言,這本身比任何事件的意義都更重大。第二,盡管幾乎總有那麽一件、兩件事情會成為市場已經見頂的標誌性事件,然而這些事件在某種程度上是市場隨機產生的,而且市場只有在事後才能覺悟過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79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